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五年级上册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上册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小学科学11《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11《种子发芽实验》(教案)种子发芽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种子发芽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1. 种子(例如:大豆、小麦、玉米等),每个学生准备2颗。
2. 湿润的棉花球或纸巾。
3. 透明的塑料袋。
4. 水。
5. 尺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或者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种子发芽的话题。
例如,让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小时候帮助家长种植花草的经历,或者观察一些植物的图片,了解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
2. 实验步骤(30分钟)步骤1:准备工作将棉花球或纸巾浸湿,在透明的塑料袋内放入两颗种子,尽量将种子与棉花球紧密贴合,然后在塑料袋上面标注种子的名称和日期。
步骤2:观察和记录将装有种子的塑料袋放在教室内的一个温暖、明亮的地方,要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学生可以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的时间、发芽的数量和发芽后的变化等。
步骤3:总结和归纳在种子发芽的过程中,学生应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每天都可以看到种子发生的变化。
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的现象,学生可以总结和归纳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与过程。
3. 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记录进行整理,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和交流。
学生可以分享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有趣的观察和新的发现,进一步加深对种子发芽的理解。
4.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发芽实验的结果,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为什么种子会发芽。
可以向学生提问一些问题,例如: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发芽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种类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比较它们的发芽速度和发芽率的差异。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些不同的条件,探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例如水的温度、光照的强弱等。
3.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种子发芽的生物学原理,包括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种子发芽的条件以及如何进行种子发芽实验。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种子发芽过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植物的生长。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种子发芽的过程充满了好奇,也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他们不仅学到了种子发芽的基本知识,还提高了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种子发芽实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种子是如何发芽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种子发芽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种子结构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利用实物和模型进行展示,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种子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此外,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强调了注意事项,引导学生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大家对于种子发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这表明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探究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讲解种子发芽条件时,我应该更加详细地解释环境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其次,在数据记录和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百分比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我应该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这一技能。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发芽实验》是一篇关于植物生长的科学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所了解,但对于种子发芽的具体过程和条件知之甚少。
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但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和观察。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本节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能独立完成种子发芽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
2.难点:如何控制实验变量,进行科学的观察和记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种子发芽的过程。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种子、湿润的纸巾、透明的塑料袋、计时器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颗种子,湿润的纸巾,透明的塑料袋,记录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种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种子的结构。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种子是怎么发芽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如水分、温度、光照等。
同时,展示一个已完成的种子发芽实验,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学生准备一颗种子,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种子发芽》活动教案设计
《种子发芽》活动教案设计《种子发芽》活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2.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表现出对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感受对比实验对变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发展严谨的科学思维。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科学地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设置对比实验中的公平条件。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玻璃皿、绿豆种子、土壤、滴管、水、纸巾、标签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苹果、教学课件。
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从中间切开的苹果剖面。
)大家看到苹果中间几颗小小的黑色物体了吗?你们认为它们是什么?(预设:苹果的种子。
)2.提问: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种子发芽需要条件吗?(预设:需要。
)需要哪些条件呢?(预设: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空气、水、土壤、阳光;)3.揭题:大家的想法有些不同,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看来我们需要通过实验研究去寻找答案了。
(板书:种子发芽实验)【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观察过凤仙花种子的萌发,对种子发芽的条件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再通过常见的苹果种子来引发学生思考会更具有针对性,也将学生引向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揭示了课题。
探索与研讨探索一:预测绿豆发芽所必需的条件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绿豆种子。
)如果想要这些绿豆种子发芽,你们刚才提到的那些条件中哪些是必需的.呢?(预设:水、阳光、土壤和空气。
)2.追问:大家的回答中提到土壤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你们打算如何用实验去验证呢?(预设:将一部分绿豆种子种在土壤里,另一部分不种在土壤里,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3.讲解:看来,我们需要设置两个实验组来进行对比,而且在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要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精选3篇)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精选3篇)《种子发芽实验》篇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新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起始课。
本课就学生熟悉的绿豆发芽所需的条件开始研究。
在本课中,学生要学习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控制变量实验中的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学生分析】学生先前已有种植凤仙花等植物的经验,对植物的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对于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过研究的学生并不多。
哪些是必要的条件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条件,他们大多数没有做过科学研究。
【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设计种子发芽的一个条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变量控制实验,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让学生明了对照实验的公平性原则,然后把这个原则迁移到其他条件的实验设计当中。
然后同学们通过一个种子发芽的虚拟实验软件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讨论交流时,要特别提示他们注意实验的公平性。
同时让学生明白虚拟实验不能代替真实实验,课后必须用绿豆种子实际进行观察证明。
【教学目标】1.能说出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空气、适宜的温度、水。
2. 经历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虚拟软件探究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3.对探究种子发芽实验有兴趣。
【教学重点】尝试运用变量控制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变量控制实验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各组1台电脑,“种子发芽”虚拟实验软件,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 1. 出示一些绿豆种子:这些种子有可能会长成绿豆苗,但必需先发芽才能生长。
种子发芽你们认为需要哪些条件?2.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光、土壤、空气、水、养料、适宜的温度自由讨论。
回答。
引出研究的问题二、设计实验方案 1. 师生交流讨论怎样证明种子发芽需要这些条件。
初中生物七上实验课教案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授课人
课题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内容与过程
目的
1、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说出抽样检测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和意义。
1、准备100粒小麦种子,一个直径直10厘米的培养皿铺上2到4层纱布加入适量的水,使纱布湿润。
2、在少布上均匀地摆上100粒小麦种子。
3、把培养皿放在10—20度的环境中
授课方式
讲解法、实验探究
授课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
小麦种子、培养皿、玻璃棒
小结:对本节课的效果基本满意,下次可以多找几种种子,争取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总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适合他们的问题,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强了教师的信心。
4、每天观察一次发芽的小麦数量进行记录,并注意保持纱布湿润
5、记录表格(填表时注意:温度高时发芽时间短,温度低时发芽时间长,一般情况下5---7天就能发芽)
发芽率=发芽的数目/小麦的总数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发芽数
重点
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难点
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测定种子发芽率
测定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芽率一、实验教学目标:1、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2、让同学们学会探究性实验的一种方法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芽率”的探究4、通过各小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二、教学对象分析对于初中生来说,探究性实验接触的比较少,加上初中学生生物理论知识有限。
对于测定种子发芽率有一定难度,在加上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因素特别多,要把这次实验做好,需要教师更好的指引。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①“种子在不同温度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②“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对现象总结。
2.教学难点①“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对现象总结②难以完全控制在这温度一个变量,水的量相同很难控制3.课时安排:一个课时4、实验课类型:探究型三、实验原理种子萌发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开始,种子的萌发有自身条件也有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必须的外部条件。
这次探究性实验主要是控制温度这一单一变量。
来探究五种不同的种子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
四、实验器材5种子:西红柿、绿豆、空心菜、白菜、萝卜,培养皿、纱布、恒温箱、水、剪刀五、实验教学方法:探究法、归纳法、循序渐进法六、实验课前准备1、给同学们交代了这次实验的题目,让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同时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组。
2、收集同学对本次实验的想法、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和实验器具。
3、把同学们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准备好,并发放到各组组长那。
课外提前做完实验,时间是提前了七天。
4、记录和观看各组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各组的实验具体步骤如下:(1)把纱布剪成培养皿大小,四层并放置在培养皿中。
(2)各组随机抽取一定量的五种种子,放置在培养皿,再加相同的水。
(3)各组设定想探究的温度,并且各组的温度有一定的梯度。
把装有种子的培养皿放置在设好温度的恒温箱中。
上实验课前一节课,我们把同学们的培养皿拿出来,按组放好在实验台上。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在本课之前,学生经历过对比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发芽状况的科学实践活动,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他们将基于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分享、研讨并最终形成共识。
聚焦板块通过呈现“观察实验中的种子发芽情况,我们有了什么发现?比较各组的实验结果,我们又发现了什么?”这两个问题,明确了本课活动的两大主题:分享自己的发现、研讨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探索板块由5个层次活动构成,分别为“组内分析数据交流发现”,“相同实验的小组分享和交流实验发现”,“不同实验的小组分享和交流实验发现”,“查阅种子发芽必需条件的资料”,“移植绿豆芽”。
通过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反思实验结果与预测是否一致,如何运用实验数据来解释实验结论,以及整合全班的发现,总结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学情分析】学生在课前只研究过一种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对于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还不是特别的明确,所以本课学生必须通过认真倾听并充分交流,获取他人的信息,才能有效地思考分析,最终建构起对种子发芽必需条件的新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1.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2.当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植物要依赖环境生存。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难点: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
小组:实验信息统计表、花盆、土壤。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1.呈现课前收集的有关学生实践研究活动中的相关照片。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标题:种子发芽实验实验内容: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了解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让学生掌握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的方法。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生将会:1. 了解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2. 学习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3.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实验原理:种子发芽是一个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光照等多个因素的配合,才能顺利地完成。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给予足够的光照和水分,同时控制温度,保证种子的正常发芽。
实验步骤:1. 将选择好的种子分别放入适量的接水纸和土中,每组选择同一种子,以便观察比较不同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
2. 将分别装有种子的接水纸和土的盆放在同一环境下(如温室),快速获得光照和温度。
3. 每天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率、发芽时间、发芽高度等。
4. 比较不同条件下种子的生长情况,分析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实验工具:1. 接水纸,土;2. 盆子,喷雾器;3. 种子。
实验条件:1. 常温实验室或温室;2. 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实验结果:实验分析: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会了解种子发芽的重要因素以及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的方法,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拓展实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根据实验结果自主设计拓展实验,比如:1. 探究种子与培养质量的关系;2. 探究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3. 探究光照强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等。
小结: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这个实验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同时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导学案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预习案】一、自主学习目标1.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明确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际意义。
二、自主学习检测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完成下列问题。
1.(1)选什么样的种子?(2)选多少粒种子?(3)测发芽率时应当给种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2.抽样检测:从检测对象中抽取作为样本进行检测,以样本的检测结果来反映的方法。
3.三、自主学习疑惑亲爱的同学,请把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记录在这里,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来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哦。
【探究案】一、实验目标1.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明确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际意义。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什么?三、材料用具1.本实验需要哪些材料?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2.本实验用到哪些试剂?3.本实验需要用到哪些仪器用具?四、实验步骤在农业生产上,播种前应当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如果发芽率低,就需要另选良种,否则就会造成减产。
1.问题:怎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2.制定方案:各小组依据教材思考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测种子的发芽率?(2)设想你是农民,买了一袋种子,测发芽率时,你能把整袋种子都用上吗?如果不能,应当怎么办?(3)有同学说:“为了避免浪费,用三、五粒种子测一下是否发芽就行了。
”你觉得可以吗?(4)有同学说:“测发芽率时应当尽量挑个大的种子。
”这个想法对吗?根据提示和“几种常见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各组制定本组的探究计划并展示,最后达成共识。
3.实施实验:(1)随机选择本组所用的种子100粒作为样本,注意选择同一年份的。
(2)在培养皿中铺上几层容易吸水的纸,加入适量的水使纸湿润,然后均匀摆上100粒种子,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3)每天要检查培养皿内纸的湿度,经常保持湿润,不能有干燥或水淹现象。
(4)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内将观察到萌发的种子数记录在表中,连续观察七天左右。
4.统计结果,得出结论:根据统计结果,利用课本提供的种子发芽率的计算公式,计算本组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初中生物玉米发芽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玉米发芽实验教案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条件,掌握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种子的结构2. 种子的萌发条件3. 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4.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和萌发条件,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演示、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出种子发芽实验。
2. 讲解种子的结构讲解种子的主要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轴、胚根、子叶等。
3. 讲解种子的萌发条件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等。
4. 讲解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讲解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包括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定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6. 结果分析与讨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原因,讨论如何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种子的结构和萌发条件。
2. 学生能熟练掌握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操作。
3. 学生能分析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原因,提出提高发芽率的措施。
4. 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
2. 玉米种子、清水、培养皿、放大镜、计时器等实验器材。
3. 相关科普资料、图片等。
八、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和种子,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课堂纪律: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确保学生安全。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器材,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种子发芽生长科学实验教案
种子发芽生长科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发芽和生长过程,探究种子的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各种不同种类的种子(例如大豆、小麦、玉米等)2. 带有透明盖的花盆或透明塑料袋3. 水4. 湿纸巾5. 太阳光或灯光6. 尺子7. 笔记本和笔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不同种类的种子分别放在湿纸巾上,然后放入透明盖的花盆或透明塑料袋中,保持一定的湿度。
2. 观察记录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时间、发芽率、幼苗生长情况等。
3. 实验设计学生可以设计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比如不同光照、温度、水分等条件对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影响。
4. 分析结果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不同因素对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
5. 结果展示学生可以将实验结果制作成海报或报告,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种子的湿润,但不要过于湿润,以免导致种子腐烂。
2.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有毒或有害物质。
3.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归位工作。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同时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记录、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延伸实验1. 探究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发芽率和生长情况。
2. 研究不同种类的种子对光照、温度、水分等条件的适应性。
3. 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的发芽和生长速度,探究其生长规律。
七、实验效果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种子发芽和生长过程的理解,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记录、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
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一、教材:种子发芽过程比较缓慢,在课堂上不能立竿见影,若放在实验室做,受到实验室管理的限制,学生不可能随意出入,也不可能整天泡在实验室中是不现实的,因为学生的学习科目多,学习任务繁重,二、教法:实验法、交流合作。
三、学生:对探究有了一定的基础。
四、探究前的准备:种子若干粒。
五、实验内容: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六、探究目标:1、明确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际意义(降低农业生产上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不耽误作物生长季节,促进丰收)。
2、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种子发芽过程的乐趣。
七、探究要求:、初步养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习惯八、教学重点和难点: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及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九、教学方法:实验法。
十、实验器材和用品:1、每个小组100粒小麦(或玉米、黄豆、白菜)种子,1个培养皿(或一次性碗、一次性纸盘)、剪好的吸水纸(或报纸、纸巾),清水。
十一、探究过程:提出问题:怎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作出假设:在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率。
制订计划:1、材料用具:每个小组随机数100粒小麦(或玉米、黄豆、白菜)种子,1个培养皿(或一次性碗、一次性纸盘)、剪好的吸水纸(或报纸、纸巾),清水。
2、实验装置:在培养皿内垫上4—5层吸水纸并洒上水(让纸浸透),每个培养皿里均匀、整齐在摆上100小麦种子(或玉米、黄豆、白菜的种子),再盖上两层湿润的吸水纸,放在教室的生物角里,室温下培养。
3、方法步骤:(1)全班学生分为10组,每5-6人一组进行种子发芽实验。
(2)每天要检查培养皿内纸的湿度,经常保持湿润,不能有干燥或水淹现象。
(3)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内将观察到萌发的种子数记录在表中,连续观察七天左右。
实施计划:按照上述确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定期观察,及时记录。
得出结论:每组按课本上的发芽率公式计算出自己实验结果,然后把全班10组的数值平均作为小麦(或玉米、黄豆、白菜)种子发芽率的测定结果。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教案设计
供检测的种子)(种子的萌发一、学习目标:1、学会测定种子的发芽率2、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3、学会抽样检测的方法二、自主学习阅读P88--94并完成下列问题 (一)种子的发芽率1、抽样检测: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使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
2、发芽率的计算公式:发芽率﹦×100%(二)、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吸收水分。
子叶或胚乳中转运给、胚轴、。
2、胚根发育,突破,形成。
3、胚轴,4、胚芽发育成,。
三、合作探究1、如图表示一粒种子及由它萌发形成的幼苗,据图回答:(1)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和两部分。
其中是主要部分。
(2)根是由发育而来,茎是由发育而来。
(3)子叶与幼苗中哪个结构是同一结构?标在图上。
它的主要作用是贮存,在种子萌发时,转运给、、和,供其发育利用。
四、达标测试1、下列关于选取种子样本进行抽样检测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在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时使用B、抽取3---5粒样本即可C、尽量挑个大的种子D、测发芽率不属于抽样检测2、在测定种子发芽率时,选出了1000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有40粒种子未发芽,这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为()A、9、6%B、96%C、4%D、90、6%3、在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A、胚根B、胚芽C、胚轴D、子叶4、我们日常饮用的豆浆主要是由大豆的哪一部分加工而来()A、胚乳B、子叶C、种皮D、果皮5、播下的种子没有萌发,原因可能是()A、外界条件B、胚死亡C、休眠期D、都有可能6、种子胚的各部分结构中,将来发育成枝叶的是哪一部分?()A、胚芽B、胚根C、胚轴D、子叶7、将胚的结构及相应的发育结果连线A胚芽①根B子叶②茎和叶C胚轴③消失D胚根④伸长。
实验七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中考生物全册实验分析设计课件(人教版)
④需要黑暗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专题专练
8.下表是蚕豆、烟草和苋菜的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蚕豆种子 烟草种子 苋菜种子
见光条件下 97.1%
98.5%
1.8%
不见光条件下 96.8%
2.4%
96.6%
A.光对蚕豆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 B.光对烟草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 C.苋菜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 D.光会抑种子发芽率时,选出了1000粒种子 ,在适宜的条件下,只有40粒未萌发,这一批种子
的发芽率为(B )
A.9.6% B.96% C.90.6% D.4%
专题专练
2.测试800粒小麦种子,有720粒萌发,种子的发芽
率为( B )
A.95% B.90% C.85% D.80%
专题专练
三、提示 ①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 本,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如果用 于调查,则叫做抽样调查。 ②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是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 的影响。 ③检测装置可以用直径为10厘米的是培养皿。培养皿内,铺2~4层滤纸或纱 布,加入适量的水,使滤纸或纱布湿润,然后均匀地摆上100粒种子。 ④要注意使培养皿内保持湿润。
(1)每个培养盒放置30粒饱满的海水稻种子进行萌发实验,重复三次, 这样做的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使结果更准确 。 普通稻在实验中起 对照 作用。 (2)据图可知,随着氯化钠浓度增加,海水稻的萌发率 降低 ;当氯化钠 浓度为 0.8 %时,海水稻与普通稻的萌发率差距最为显著。 (3)播种前,先把种子置于自来水中浸泡2~3天,当80%的种子芽长3毫米, 根长5毫米后,即可将萌发的种子播种到预先整理好的土地中。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除了需要一定的水分外,还 需要 适宜的温度 和 充足的空气 。 (4)脱粒后的海稻米也称为海红米,其米身呈赤红色,含有天然可溶性红色素,营养丰富。但是,海红米即使在 适宜的环境中也无法萌发,原因是脱粒过程破坏了种子的 胚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和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情感目标:1、通过观察种子的萌发,使学生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课本上好多知识不是特别全面,学生自己总结后,教师对个别知识进行补充,学生查漏补缺,可以使所学知识更加全面和完善。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知识竞赛
学生先学3:
课前已经让同学们上网、图书室查阅了资料,那么测定种子发芽率具体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是什么呢?
学生将总结的结果按照学案小组总结练习中的内容进行认真交流与填写。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通过创设情境教学策略导入新课,结合读、小组讨论、知识抢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教材分析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详细讲述了种子萌发必需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由于种子的萌发来自现实生活,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让学生自己亲手尝试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情况,为今后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打下良好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非常重要。
教师再教3:
教师进行评定与补充,使学习效果更佳。
1、小明的爷爷在育苗前对种子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称取1公斤水稻种子,用水浸泡24小时,再放入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塑料篮子里并盖上纱巾,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用温水浇一次。根据上以信息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种子用水浸泡24小时,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充足的水分
2、测定种子发芽率时注意事项
3、如何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课
后
反
思
附在VCT作品中
1、设想你是一个农民,从种子站买了一袋种子,测发芽率时,你能把整袋种子都用上吗?如果不能,应当怎么办?
2、小刚同学说:“为了避免浪费,用三五粒种子测一下是否发芽就行了。”你觉得这个建议可行吗?
•3、小红同学说:“测发芽率时应当尽量挑个大的种子。”这个想法对不对?
•4、测发芽率时,应当给种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5、怎样计算发芽率?
教师再教2:
•各小组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学生看、听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本,并在课本上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与探讨
找学生进行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
通过图片、提出吸引学生的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书本为载体,培养学生寻读的阅读策略、小组的合作精神以及对问题的总结能力等
师:假设你是一个农民,从种子站买了一袋种子,测发芽率时,你能把整袋种子都用上吗?看课本P93,找出答案。
回忆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
学生先学1:
打开学案,同学们自己看书,找出自主学习中几个问题的答案。
教师再教1: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评定和补充。
学生先学2:
同学们打开学案,以学习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完成小组实验探究中的五个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教学设计
年级科目:七年级生物2012年4月
课题: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讲课人:任海芬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011年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1200多户农户面临颗粒无收、无稻可割,或完全减产的尴尬局面,农民的辛苦劳作全都化成了流水。
师:假种子事件在我国频繁发生,使农民受到严重的伤害,我们都是来自农村的,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伤害的发生呢?
2、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3、通过种子萌发的过程,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设计思路
通过读、听、看、说、动手、论、答等多种形式学习知识,同时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教学资源:互联网;图书室;学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材重点:学会用抽样检测法来调查种子的发芽率
教材难点:控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不喜欢枯燥无味的知识,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学生广泛的、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如何进行抽样检测;
2、掌握如何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B、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是因为种子只有光照才能萌发
C、种子放入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塑料篮子里,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充足的空气
D、每天把篮子放在阳件中,此处略去。
学生交流与探讨
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通过查阅网络和书本中的资料,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眼界更宽阔
学生在完成任务前,带着问题看、听,能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任务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小组讨论和发言,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通过知识竞赛,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形成敏捷思维的习惯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一、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抽样调查法
二、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步骤及计算
1、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