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己学堂2018年秋优秀论文6

中华文化(哲学篇)期末论文

姓名:胡洋

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学号:2016141043098

2018年12月

透过实践儒学浅析新闻专业主义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了新闻史上十分有名的“黄色新闻大战”,新闻界以煽情主义为主基调,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灾异、性等问题的报道,采取种种极端手段以达到吸引读者注意的目的,由此造成了新闻界的十分混乱的状况。到了20世纪20、30年代,真实性、客观性、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等要求日渐获得新闻工作者的认可,并且后者在新闻实践中不断地践行之。本文以当下新儒学思想之一的实践儒学哲学思想为启迪,试图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与之部分核心内涵进行比照,包括实践儒学纵贯面三自我说、实践儒学本体概念的物心理的综合构造、实践儒学宇宙横贯面(空间)和纵贯面(时间)的意义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三定律、实践儒学反己践仁成圣三要素、朱子“月印万川”观念等,深化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在当下的实践儒学哲学意涵,并期待对于笔者今后的新闻实践工作产生一定的积极建树指导意义。

关键词:实践儒学新闻专业主义纵贯面三自我说本体物、心与理的综合构造宇宙横贯面和纵贯面意义唯物辩证法的三定律反己、践仁、成圣三要素“月印万川”

壹、前言:

哲学是众科学之母,对于指导各个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实践儒学作为当下一种哲学思想,对于各学科的建设亦具有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自信”。当下,新儒学等传统文化的灿若星河正是中华文化复兴的表现。实践儒学乃新儒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又由于笔者新闻学主修专业的缘故。因而,本文将以实践儒学为指导,浅析新闻学学科中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贰、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

19世纪中叶,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在美国,大众化报纸开始取代曾经独占鳌头的政党报纸,报纸曾有的严肃化日益被娱乐化、大众化所解构。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黄色新闻”开始泛滥,两位著名报业巨头——普利策和赫斯特——展开了激烈的、在新闻史上十分有名的“黄色新闻大战”。黄色新闻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价值取向,在理论上,其以煽情主义新闻为其基础;在操作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灾异、性等问题的报道,并采取种种手段以达到吸引读者注意的目的。在如此混乱一番之后,新闻界开始反省,并在20世纪20、30年代兴起了客观性报道的潮流——这便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肇始。新闻专业主义应运而生,并成为指导新闻从业者进行新闻工作的从业规范,告诉了新闻工作者应该恪守的新闻准则和不应该触及的非专业主义行为。

具体而言,新闻专业主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点:

甲、真实性。

新闻工作首先要对真实性负责。1专业课程的讲授告诉我们,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真实也便就没有了新闻。总之,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追求是新闻专业主义确立以来新闻从业者所达成的一个共识。历史上,人们也曾把太在意新闻的真实性问题,经过19世纪以夸张、渲染耸人听闻信息的“黄色新闻”大战的“折磨”,不论是新闻界还是受众,都更加渴望着“真实”。因而,自20世纪至今以来,新闻的真实性已经是毋庸置疑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内核。

乙、客观性

新闻应该是客观、中立、平衡,不抱持有偏见的,这是新闻作为服务于整个社会的信息工具的属性而决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使新闻全面、均衡”2。新闻服务的是社会上的大众,亦即每一个人,因而,它应该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新闻工作首先要忠于公民”3,忠于公民就意味着新闻独立(journalistic independence)

1(美)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刘海龙连晓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2版,p42

2(美)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刘海龙连晓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2版,p248

3(美)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

1,因而,新闻的服务对象也要求着它要保持客观中立。但同时,要清楚客观是一种主义要求,并不意味着现实中的新闻就是完全客观的了,“客观是新闻的方法而不是目标”2。

丙、时新性

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新”。这里的“新”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时间新”,即“新闻事实在时间考量上必须是新近发生的”3,;另一个是“事实新”,即“事实较为新鲜”4。“人们总是有求新的心理,对未知的事情充满兴趣”5,新闻的价值很大一部分就在于为受众提供新鲜的信息,进而满足受众出自于好奇心、生存工作需要等的信息需求。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如果今天的新闻都已是历史了的话,那在新闻专业主义看来,新闻无疑是死掉了。

丁、重要性

新闻的重要性即是指“具有重大意义、作用和影响的新闻”6,衡量其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是否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重要性是“客观事实中具有的对社会、公众形成较大影响的性质,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事件”7。可以看出,新闻重要性的专业主义要求,既涉及量上的考虑,又涉及质上的考量。重要性的衡量标准有其绝对性的一面,但同时又是相对的。8

戊、接近性

一方面,由于人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的心理机制的特质,人们往往更为关注与自己有关联的物事。“受众总是最关心自己及自己周围的事情”9。因而,在美国,出现了“一城一报”的现象。在中国,除了全国性的大报,各地方也存着在服务于自己地域的地方报纸。很难想象,一非新闻专业的成都人会天天看《新京报》而不是《成都商报》。

1(美)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刘海龙连晓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2版,p63

2(美)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刘海龙连晓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2版,p106

3高卫华编著:《新闻传播学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p123

4高卫华编著:《新闻传播学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p123

5郝雨王艳玲:《新闻学概论》,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p77

6高卫华编著:《新闻传播学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p124

7郝雨王艳玲:《新闻学概论》,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p78

8高卫华编著:《新闻传播学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p124

己、显著性

“显著性是指新闻事物本身具有的某些比较显著和突出的特征”1,“越是显著的新闻信息(包括人物、地点、事件),新闻价值越高,越能吸引受众的关注。”2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的起源。为什么同样的事件,通过宣传不同的新闻人物,可以获得不同的新闻反响。因而,名人的榜样作用也愈发显得重要。

庚、趣味性

“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事实,能使人们的感情产生共鸣”3。新闻提供的是信息,而人们往往对于提供新鲜事物(出于好奇心的目的)、科学知识(出于求知的目的)、富有人情味(出于同情心的缘由)的信息更为感兴趣,因而,新闻专业主义亦要求新闻从业者所提供的信息富有人情味。

叁、透过实践儒学浅析新闻专业主义

以下笔者将结合本学期所习到的实践儒学内容来浅析上述新闻专业主义精神要求的社会内涵和价值。

甲、新闻专业主义之比照于实践儒学范畴纵贯面的三自我

类比于实践儒学三要素的易自我范畴的第一设定之“乾健的自我”4,可以知道,新闻专业主义所强调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亦可将真实性的要求看做是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第一设定(first order)。实践儒学告诉我们“乾健的自我”须经历不断异化的过程,由这个“自我”而异化出另外一个所谓的“非我”,即“坎陷的自我”,然后又再异化出另一个的所谓的“中和之自我”。比照这一异化的过程,也可以看到新闻专业主义首先从真实性这一基本要求出发,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其他的诸如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等要求,这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单纯的真实也不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5因此,把新闻真实理解为一个过程显得更有帮助。以第一篇报道为起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容不断丰富。6真实是一

1高卫华编著:《新闻传播学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p126

2高卫华编著:《新闻传播学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p126

3高卫华编著:《新闻传播学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p127

4在黑格尔、马克思与孔子之间——实践儒学引论2018秋版第八讲

5(美)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刘海龙连晓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2版,p50

个复杂的,甚至有时相互矛盾的现象,但是如果把它看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的话,新闻能够做到真实。1可以看出,同实践儒学纵贯面的三自我关系之比照,我们亦可以说新闻专业主义各要求之间也存在着“不离不杂”2之关系。

乙、新闻专业主义之比照于实践儒学本体说及其物、心与理的综合构造实践儒学告诉我们,“本体”的这个概念,在儒家的意义范畴里,大抵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本根之体,一个是本然之体。其中,本然之体,更多地是从人生意义的层面去描述我们每个人内心的那种“本来面目”的意思。3《孟子·离娄下》便有所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李卓吾写于1585年的《童心说》(收录于《焚书》)亦讲到: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以及西方它力净土(极乐世界义)相对应的所谓心灵自力净土的思想遗存和禅家经典《金刚经》所谓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等,都可以给予我们新闻专业主义的启迪。因为赤子之心、绝假纯真的本然之体的要求,在新闻工作中,从业者亦应该遵循相应的行为规范,具体到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便是一定要坚守真实性、客观性等新闻伦理规范底线。这也就便是实践儒学给予新闻学哲学意义上的指导作用之所在。4而进一步地上升至本根之体的宇宙层面的意义之上,即所谓“本根之体的自我”,则可以看做是对于新闻学的终极要求,即要求新闻学本身充当其自身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其作为社会一学科之责任。“本体亦照体,其综合构造之肌理: 物的、心的与理的”。“以心为本体系、以理为本体系及以物为本体系”的哲学史条贯脉络,5故结合上述内容可进一步地结合实践儒学从物的方面,心的方面,理的方面6去看待之,或许,对于新闻学来说,首先是物的层面如器械、装备等的,然后再涉及至心的层面即新闻从业者自身的修养如其对于新

待》,刘海龙连晓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2版,p51

1(美)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刘海龙连晓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2版,p53

2在黑格尔、马克思和孔子之间——实践儒学引论2018年秋版第九讲

3在黑格尔、马克思和孔子之间——实践儒学引论2018年秋版第九讲

4转述自在黑格尔、马克思和孔子之间——实践儒学引论2018年秋版第九讲

5麻尧宾:《“己学”发略: 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总第203期

6根据第十讲的内容,可以知晓,从逻辑性格的序列来说,乃是物为第一序列,以心为第二序列,以理为第三序列的,因而,新闻从业者也要努力地先完成器物层次的境界,其次再达到自我修养之境界,最

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能力要求的把握程度,最后是理的层面即新闻从业者结合前两层次实践所达到的境界——满足社会信息需求、促进社会交流畅通、疏导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危机等等。以心为本体系乃需要结合象山阳明系擎起本心的范畴之所在,从主观面去进路与充实,“逆觉体证”1,进而,新闻学应该以此,先从自我修炼开始,先从完善自我开始。以理为本体系则要以伊川朱子系名曰“横摄系统”的概念肇始,培养自身的出“教法”的滋养和“复性”的滋养,“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即格物致知之意境2,故新闻工作者要在实践中充分地检验新闻专业主义对于自身所提出的要求,不然,上述一切要求都只不过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罢了。而以物为本体系则需借鉴龙川、水心以本体论存有的充实之物为一切建立的根柢,“一方面是,凡非契合于道德实践的经验活动,以规约与制度的名章细目为界限所一概汰滤或抹杀,另一方面是,并使这外在性的规范性的要求,成为照映并引导内在性的心性面的收敛操存”3,故新闻从业者在实践中应该始终不忘新闻专业主义所提出之要求,并不断地对之进行修正和完善。在此,笔者也不禁想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提到的人生三境界,可与以上做类比:“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丙、新闻专业主义之比照于实践儒学宇宙横贯面和纵贯面意义在第十讲中的“活动”的概念之缘起与儒家的“心”的范畴之联结:从亚里士多德的“动力因”到横渠的“为天地立心”义一节中,谈到了张载“横渠四句”之“四为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4联系上述新闻专业主义中的重要性要求,可以知晓,新闻专业主义要求重要性即要求新闻应该反映“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事件”5,也就是说,新闻所追求的

1麻尧宾:《“己学”发略: 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总第203期

2麻尧宾:《“己学”发略: 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总第203期

3麻尧宾:《“己学”发略: 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总第203期

4在黑格尔、马克思和孔子之间——实践儒学引论2018年秋版第十讲

应该是(休谟:ought to be)大多数人的福祉。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媒体必须成为公众评论和妥协的论坛和广场1,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按良心行事2,“我们有权要求评论员、专栏作家和报道观点的新闻工作者进行的辩论是在为公民的利益服务,而不是只为一小撮人的利益服务,或为某个预定的结论服务。”3新闻专业主义的接近性要求或多或少是人们利己主义心理的表现,但是在实际新闻工作中,这种极端个人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是要避免的4无疑,这些和张恒渠所云不谋而合。所以,在未来,我们作为新闻从业者亦应该继续承担起新闻专业主义所要求的从业规范,努力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真正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如此,方能够真正地达到“新心学”所谓的体量广大,乃至渺无边际的“宇宙之大心”5的境界,真正完成宇宙之活动,达到宇宙之精神。麻尧宾先生在他的论文《“己学”发略: 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中“自我的本体与宇宙的生命的天然关联”6也提及了这样的一种宇宙层面和人生层面之联系,宇宙“必落定在时间性的纵贯轴与空间性的横贯轴中”7,因而,根据上述要求,我们亦可知晓,新闻从业者在完成自己人生层面意义上的内容之后,即完成了新闻专业主义本身给予我们的要求之后,还应该进一步通过新闻工作,实践对于社会之价值,然后进一步地拓展新闻工作的宇宙横贯面(空间)和纵贯面(时间)之意义。丁、其他比照

第十讲中提到了恩格斯在他的《反杜林论》中提及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定律:子.“矛盾统一定律”;丑.“质量互变定律”;寅.“否定之否定定律”。之后,前苏联的教科书做了极简略的概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如此比照新闻学,因为新闻学乃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之一,因而,我们亦可以以此哲学思想作为指引,指出,新闻学(含新闻专业主义)是物质的,物质的新闻学及其有关新闻活动则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进而,这样的一种

1(美)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刘海龙连晓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2版,p196

2(美)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刘海龙连晓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2版,p273

3(美)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刘海龙连晓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2版,p297

4郝雨王艳玲:《新闻学概论》,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p77

5在黑格尔、马克思和孔子之间——实践儒学引论2018年秋版第十讲

6麻尧宾:《“己学”发略: 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总第203期

7麻尧宾:《“己学”发略: 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乃是有规律可寻的,因而,作为新闻从业者,应该牢牢地把握住此种规律。而恰好,新闻专业主义则提供了这样的一种认识和行为规范。

第十讲在谈及理本论、心本论、物本论三个脉络时,指出了三者乃是各有其长,各有其短的。相较而言,理本论和心本论长于内圣之学,短于外王之学,而物本论则反之。1由此,给予新闻学的指导意义便是,新闻从业人员既要把握好内圣的理、心的脉络,又要紧贴外王的物的脉搏,牢牢地既要修炼好自身,也要把握好社会关系之实现,这样子才能够真正地造就实践儒学对于自身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实践儒学讲究反己、践仁、成圣的三要素,其中,反己即反求诸己是起始点,其中的“己”更多涉及人生哲学,抑或人伦日用层面说的自我,是血肉的自我、知觉的自我,亦是道德的自我。2因此,新闻从业者尽管肩负着向社会大众传递信息的责任,但是首先却也还是应该修炼好自己,不管是形而上的还是形而下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往后走,进一步地去践仁——完成道德性实践、成圣——理想性实践。

课堂上提及了朱子所谓的“月印万川”的概念,这一概念源自于禅宗《永嘉证道歌》的偈语“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在朱子那里,乃是把高悬之朗月描述为天理,意喻绝对而唯一的天理,犹像明月而朗照江河湖海,下贯在事事物物中,所以有各种各样的理之存在,有物理、事理、伦理、心理、性理等。”简而言之,就是“理一而分殊”和“分殊而理一”。理一而分殊,讲的是从天到人的一种下贯,分殊而理一,讲的辄是从人到天的一种上提。3综合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可以看到,新闻从业者亦可以以实践儒学这一要求作为指导,首先是理一而分殊,先充分学习“天”的东西,即上述“贰、”点所谈及的那几大要求,先学理论要求,再下贯至自身的行为实践,然后,等到实践充分后,再上提,从自己到“天”,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去不断地修正那些要求。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因而这一过程也是循环上升而永无止境的。举例来说,新闻专业主义要求的真实性是“一种操作性的或实用的真实”4,这种真实绝不是绝对的或哲学

1在黑格尔、马克思和孔子之间——实践儒学引论2018年秋版第十讲

2在黑格尔、马克思和孔子之间——实践儒学引论2018年秋版第十讲

3以上均来自在黑格尔、马克思和孔子之间——实践儒学引论2018年秋版第十讲

4(美)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

意义上的真实和化学方程式那样的真实1。而这样的认识显然是来自于下贯后的上提,即按照实践儒学的话语来说就是先从天到人(提出了真实性的要求),再进一步地从人到天(经过实践不断地修正要求的内涵)。或许,这也是实践儒学之所以强调实践的缘由吧。

肆、结语

本文通过实践儒学哲学思想的启发,将笔者的主修专业——新闻学与之相比照,进一步地深化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包括真实性、客观性、时新性、重要性等——的哲学内涵和实践意义。通过比照于实践儒学纵贯面三自我说、实践儒学本体概念的物心理的综合构造、实践儒学宇宙横贯面(空间)和纵贯面(时间)的意义观、唯物辩证法的三定律(“矛盾统一定律”“质量互变定律”“否定之否定定律”)、张载“横渠四句”之“四为说”、实践儒学反己(主体性实践)践仁(道德性实践)成圣(理想型实践)三要素、朱子“月印万川”(一己遍照、遍照一己)等实践儒学重要内涵,深化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实践儒学哲学意义。对于提高笔者对于实践儒学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具有一定的建树意涵,也对于指导今后笔者的新闻实践工作或许产生积极的意义。

毕。

特别鸣谢:通过一学期的课代表工作,我学到了很多,

收获了很多,再次感谢中华文化己学堂!

1(美)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

参考文献

【1】(美)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刘海龙连晓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2版

【2】高卫华编著:《新闻传播学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3】郝雨王艳玲:《新闻学概论》,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4】中华文化己学堂2018秋后半期部分微信公众号推送

【5】麻尧宾:《“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总第20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