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辽宁省鞍山市二十六中学七年第二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II)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II)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34分)1. (2分) (2017七上·宝坻月考) 下列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伫立(zhù)称职(chèn)窸窣(sū)陛下(bì)B . 匿笑(nì)迸溅(bèng)伶仃(lín)炫耀(xuàn)C . 援助(yuán)猝然(cù)尴尬(gǎ)嬉戏(xī)D . 吆喝(yāo)诀别(jüé)扒窃(pá)头衔(xián)2.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不闻机杼声万里赴戎机B . 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骏马C . 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D . 将军百战死出郭相扶将3. (2分)选择出下列句子中的译文不正确的一项()A .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译:人们求学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B . 吾一瓶一钵足矣译:我靠一个瓶子一个钵子就满足了。

C .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译:人们确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远地方的和尚吗?D .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译: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

4. (2分)《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后的结局怎样?()A . 给死人送殡B . 给曹先生拉洋车C . 摆地摊D . 要饭5. (2分)下列各组中划线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 自三峡七百里自非亭午夜分B . 仿佛若有光猛浪若奔C .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海涌银为郭D . 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6. (2分)下列叙述不符合《河中石兽》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 . 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班级姓名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 铁钯.() 臆.断() 啮.沙() 曳.() 木柿.() 圮.于河() 溯.流逆上() 棹.数小舟() 湮.于沙上()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 一寺临.河干()(2) 山门圮.于河()(3) 二石兽并.沉焉()(4) 求.二石兽于水中()(5) 竟.不可得()(6) 以为..顺流下矣()(7) 曳.铁钯()(8) 尔辈不能究.物理()(9) 众服为确论..()(10) 然则..天下之事()3. 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闻之.笑曰B. 当求之.于上流C. 一老河兵闻之.D. 其反激之.力4, 下列各项划分停顿节奏错误的一项是()A, 樟/数小舟,电/铁钯,寻/十余里/无迹B.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C.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5. 翻译下面句子。

(1)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酒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3)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拓展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慕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研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丰,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逐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呼?”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 河中石兽》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 河中石兽》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课时同步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文言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以此自矜:自夸B.愿驰千里足:赶马快跑见往事:了解C.以我酌油知之:用释担:放下D.辞以军中多务:推托双兔傍地走:跑2 . 下列对《河中石兽》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二、字词书写3 . 给加点字注音。

狭隘(________)虐待(________)称职(_______)畏罪潜逃(______)欹斜(________)惩戒(________)戳穿(_______)面面相觑(______)三、课内阅读4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1)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 (2)名之者谁________(3)余挐一小舟________ (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I)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I)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34分)1. (2分)选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A . 卿(qīn)今当涂掌事B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xié)!C . 即更(gèng)刮目相待。

D . 肃遂(suì)拜蒙母。

2. (2分)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当涂掌事但当涉猎B . 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C . 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D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乃始就学3. (2分)选择正确的翻译()永之人争奔走焉A . 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B . 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从这里逃走。

C . 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地到郊外奔走。

4. (2分)(2017·海南)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水浒传》以农民起义为题材,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B . 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是一则童话故事,启示我们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C .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事都选自经典小说《三国演义》。

D . 《范进中举》塑造了一位热衷功名、懦弱无能而又圆滑世故的旧社会知识分子形象。

5. (2分)指出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划线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A .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默叹,以为妙绝。

B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C . 佛印绝类弥勒。

D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 (2分)下面句子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闻之笑曰B . 当求之于上流C . 一老河兵闻之D . 其反激之力7. (2分)(2017·临沭模拟)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 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34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岩脊(jǐ)附和(hé)哄堂大笑(hōng)B . 怦怦(pīng)扒住(bā)参差不齐(cī)C . 灼人(zhuó)突兀(wù)气喘吁吁(yū)D . 逼迫(pò)更陡(dǒu)令人畏惧(wèi)2. (2分)划线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 . ①“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

②我来收拾残局!B . ①我要拿点儿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

②他穿了一件红颜色的衣服,十分鲜艳。

C . ①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②他话也没说,拿把铁锹径自出了家门。

D . “长官,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 ②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

3. (2分)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 不敢稍逾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B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然到了成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C .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里,店主人每天让我吃两顿饭)D .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身体左边佩带宝刀,右边挂着香袋,光耀夺目,像神仙下凡)4. (2分) (2019七下·北碚期末) 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 .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是继唐传奇小说之后,中国文言小说的又一高峰。

课文《狼》就选自其中。

B . 与人交往中使用敬辞或谦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用“尊君”“令堂”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慈”称自己的父亲。

C . 安徒生是丹麦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A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A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34分)1. (2分)下面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 汩汩(gǔ)惬意(qiè)嗤笑(chī)B . 诘责(jí)邂逅(xiè)地壳(ké)C . 嗟乎(jiē)顿踣(bó)崩殂(cú)D . 驾驭(yù)穷匮(kuì)始龀(chèn)2. (2分)下面划线词在同一句话中的含义、用法与词性完全相同的是一项是()A . 这枯涸的溪流枯涸了少年年轻的心。

B . 窗外花枝招展的樱花树迎来一群花枝招展的少女驻足欣赏。

C . 只有抱着绝处逢生信念的人,才真有可能在山穷水尽时绝处逢生。

D . 看到瘦骨嶙峋的你攀爬在这座瘦骨嶙峋的山上,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身体里咚咚直跳。

3. (2分)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周敦颐)(它)中间贯通,外形笔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B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一则)只有通过学习才会知道这样做不值得,教师才能知道困难C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与谢中书书》陶弘景)清晨的薄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D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一则)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4. (2分)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A . 狗猫鼠B . 五猖会C . 二十四孝图D . 琐记5. (2分)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一项()A . 不可胜数B . 百战百胜C . 引人入胜D . 不胜其烦6. (2分)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34分)1. (2分)下面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 栖(xī)息嫌恶(wù)酝酿(niàng)头晕目眩(xuàn)B . 厄(è)运喑哑(yīn)狩猎(shòu)忍俊不禁(jìn)C . 篡夺(cuàn)主宰(zǎi)禀告(bǐn)玲珑剔透(tī)D . 芊芊(qiān)荫蔽(yīn)着(zhuó)落苦心孤诣(yì)2. (2分) (2018七下·江门月考)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其感人肺腑的事迹________社会正能量,值得我们点赞。

②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加强国防力量以________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__________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

A . 传播捍卫聚集B . 传递保全凝聚C . 传递捍卫凝聚D . 传播保全聚集3. (2分)下列对《卖炭翁》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公文,诏书”,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答案《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答案引导语:《河中石兽》是清代诗人纪昀的一首诗,下面是关于《河中石兽》的相关习题集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学好这首诗。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答案《河中石兽》[测评·反思·交流]一、双基测评1. 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曳铁钯( ) 为暴涨携之去( )湮于沙上( ) 啮沙为坎穴( )石必倒掷坎穴中( ) 溯流逆上( )据理臆断( )2.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___________ 干:___________(2)山门圮于河圮:___________(3)阅十余岁阅:___________ 岁:___________(4)尔辈不能究物理究:___________3. 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闻之笑曰B. 当求之于上流C. 一老河兵闻之D. 其反激之力5.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迁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2题。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名著阅读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_人。

二、字词书写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纪昀.(_____)圮.于河(_____)棹.数小舟(_____)曳.(_____)铁钯.(_____)木杮.(_____)湮.于沙上(_____)啮.沙(_____)溯.流逆上(_____)臆.断欤(_____)三、句子默写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4.(题文)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______)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曳:______)⑶湮于沙上(湮:______)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______)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______)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各划两处)(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果得于数里外古文阅读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第24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第24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4课河中石兽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pǐ) 棹.数小舟(chuò) 据理意断B.曳.铁钯(zhuài) 暴涨.(zhǎng) 募金重修C.湮.于沙上(yān) 啮.沙为坎穴(niè) 沙性松浮D.倒掷.坎穴中(zhì) 溯.流逆上(shuò) 不亦癫乎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小明和同学约好一起去看流星雨,8点钟小明不期而至....,准时到达了约定地点。

C.这个杀人犯被称作“地狱之手”,是当之无愧....的。

D.对于家长的反对态度,他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课程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B.《写字》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C.《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发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

D.能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4.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②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③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①③④②B.②①④③C.②④③①D.③①④②5.下面句子与画线句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A.怎能让人扼腕叹息? B.难道能让人扼腕叹息?C.让人扼腕叹息。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34分)1. (2分) (2017九上·日照期末)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霎(shà)时躯壳(qiào)哂(shěn)笑锋芒毕露(lòu)B . 慰藉(jí)告罄(qìng)炽(chì)痛气冲斗(dǒu)牛C . 把(bǎ)玩遒劲(jìn)稽(jī)首锲(qiè)而不舍D . 窥伺(sì)掺和(huo)庇(bì)护浑身解(xiè)数2. (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景公出游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①海而南,至于琅琊。

寡人何为能效法先王之游?”“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② ,诸侯之天子为述职。

故春省③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④。

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⑤。

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粮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

夫纵山而不反谓之流,纵水而不反谓之连,纵兽而不归谓之荒⑥ ,纵乐而不归谓之亡。

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公曰:“善。

”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

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选文有改动)【注】①遵:循。

②巡狩:视察。

③省:考察。

④豫:指帝王秋天出巡。

⑤度:法度,准则。

⑥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遵海而南南:南面。

B . 纵水而不反谓之连反:通“返”,返回。

C . 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身:亲自。

D . 赈赡之,然后归也赡:供给,供养。

人教版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科幻探险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科幻探险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4 河中石兽走近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

清代学者、文学家。

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

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

追溯背景《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被流放乌鲁木齐期间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他有意模仿晋宋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所以每脱稿一篇,即被亲朋好友竞相传抄,辗转刻印,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积累篇【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河干.( gān )圮.于河( pǐ)棹.( zhào )曳.( yè)铁钯.( pá)木杮.( fèi )臆.断( yì)湮.( yān )啮.( niè)【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众/服为确论。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梳理篇理解词义(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2)二石兽并沉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3)棹.数小舟[划(船)](4)曳.铁钯(拖) (5)湮.于沙上(埋没) (6)啮.沙为坎穴(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7)啮沙为坎穴..(坑洞) (8)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 (9)如.其言(依照) 一词多义(1)之⎩⎪⎨⎪⎧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至石之.半(结构助词,的)(2)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 古今异义 (1)并⎩⎪⎨⎪⎧古义:一起。

例: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且。

(2)阅⎩⎪⎨⎪⎧古义:经过,经历。

例:阅.十余岁。

今义:阅读。

(3)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24 河中石兽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 曳铁钯( )为暴涨携之去( ) 是非木杮( ) 可据理臆断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门圮于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十余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划一处)(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1.填空。

《河中石兽》的作者,字晓岚,总纂官。

文章出自他的文言笔记小说。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______________(2)山门圮.于河______________(3)阅.十余岁______________ (4)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5)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 (6)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_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下面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例句:闻之笑曰A.一老河兵闻之.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其反激之.力D.无丝竹之.乱耳。

6.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D.果/得于/数里外7.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来作出推断,结果是错误的。

B.“老河兵”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C.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所以我们不能妄下定论。

D.我们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论,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精炼
1.下面词语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C )
A.河干(gān)棹(zào)曳(yè)
B.木杮(sì)湮(yān)圮(pǐ)
C.坎穴(xuè)据理臆(yì)断
D.欤(yú)啮(niè)铁钯(p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经过,经历
(2)棹.数小舟,曳.铁钯棹:划(船) 曳:拖
(3)山门圮.于河圮:倒塌
(4)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研究,探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5)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果/得于/数里外
4.理解下列句子中“之”的不同含义。

(1)闻之笑曰代词,这件事
(2)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兽
(3)至石之半助词,的
(4)其反激之力助词,的
(5)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5.下面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B )
A.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B.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C.尔辈不能究物理.
D.是非木杮
6.古诗文默写
(1).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木兰诗》)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杜牧《泊秦淮》中写景叙事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5).赵师秀《约客》中表达诗人候客时失望焦躁情绪的句子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6).纪昀在《河中石兽》中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依靠主观想象而妄下定论的句子是: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课内精读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7.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

[示例]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8.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示例]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

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9.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
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三、古诗文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0.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答案】18.一座千寻高的宝塔伫立在飞来峰上,看起来十分壮观。

每当雄鸡报晓时,站在高高的宝塔上,就能看见太阳升起的壮美景象。

11.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站得高,看的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四、课外文言文拓展。

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③,而括易言之④。

使⑤赵⑥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⑦军史。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⑧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⑨之。

(选自《史记》) [注] 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②难:驳倒。

③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

④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

⑤使:假使。

⑥赵:赵国。

⑦易置:撤换。

⑧绝:断绝。

⑨坑(kēng):活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括母问奢其故.( )
(2)悉.更约束( )
(3)佯败走.( )
(4)数十万之众遂.降秦( )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将白起闻之.一老河兵闻之.
B.然.不谓善其人舍然.大喜
C.以.天下莫能当蒙辞以.军中多务
D.而.括易言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文章,你认为赵奢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本文,你认为赵括的“谈兵”与讲学者的话有什么相同点?从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1)原因(2)全,都(3)逃走(4)于是,就
13.[解析] A A项,均是代词,代事。

B项,连词,表转折,可是;助词,……的样子。

C项,动词,认为;介词,拿,用。

D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14.(1)(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并不说(他)好。

(2)假使一定要他担任将军,使赵军失败的人一定是赵括自己。

15.赵奢是一个熟知用兵之道,了解儿子并能做出客观评价,有远见的人。

16.相同点:赵括的“谈兵”与讲学者的话都脱离实际,只知道纸上谈兵。

启发:实践出真知。

【参考译文】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议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比得上他。

(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并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用兵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把它说得很轻易。

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假使一定要他担任将军,使赵军失败的人一定是赵括自己。

”……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撤换军官。

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这些以后,指挥奇兵,假装打败逃走,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兵有了异心。

(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搏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秦国全部将他们活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