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兴城市2019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兴城市2019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妈祖信仰发生于宋代的莆田湄洲一带,随着海上贸易的盛行而在沿海各地迅速传播。
随后妈祖得到了朝廷的青睐和加封。
妈祖从此进入了国家正祀的序列,其信仰形式也得以官方化和经典化。
近现代以来,该信仰因其本土性和特殊性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层出不穷。
新时期的妈祖信仰又开始走上了一条现代化和全球化的道路,妈祖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性特号,妈祖信仰则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自明清以来妈祖就是一位国际化的神灵,但种种原因使妈祖信仰呈现出多画相的特征。
当代的妈祖信仰开始通过网络、电视等新媒体进行传播。
伴随着妈祖信仰的传播,全球各地通过分香(分灵)的形式兴建了妈祖的宫庙。
缘于中华文化的“寻根”情怀,各地妈祖分香经常会前往湄洲妈祖庙进香,提升系谱的排位顺序;或彼此宫庙之间进行“绕境进香”,扩大妈祖信仰的向心力。
这些朝圣活动,一方面以拟亲属关系来建构不同地域层次的妈祖信仰共同体,另一方面也增进了两界三地人文血脉的联系,随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增进,很多海外、港澳台妈祖庙分香也会前往湄洲岛祖庙进香,这意味着妈祖信仰已经超越了地域,成为人类的“和平女神”,在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两岸三地的民族情感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时期的妈祖信仰在“文化资源化”的社会大背景下,产业化和旅游化的发展趋势在所难免,但它作为一种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中华信仰文化,也必须保持其民间信仰的基本特质,同时不断注入民族性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成为全球化语境下的一个非常具有文化凝聚力的象征符号。
以妈祖的故乡和妈祖信仰的发祥地莆田市为例,在作为人类“非遗”代表作的“妈祖信俗”广受社会关注的同时,也应时刻意识到本身所肩负的让开发与保存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重任。
所谓开发,指的就是对妈祖文化品牌化的推进,同时加快湄洲岛地区的旅游设施配套建设,健全当地的服务体系,为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创一流的观光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
但更为重要的,还是要对当地作为民间信仰的妈祖文化进行深入的调查、挖掘和重构,恢复当地民众日常生活之中最基本、最真实、最本土的那部分妈祖信俗,并通过适当的宗教机构和媒介方式将这些东西传达给来访者,从而把湄洲岛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名不虚传的妈祖信仰圣地,以期让前来朝圣和谒祖的游客、香客不仅能得到身体与精神上的休闲和放松,学习到相关的历史知识,而且更能够通过亲历现场及相关的仪式实践,获得一种灵魂上的归宿之感,以及一种身心一致、内外统一的本真的信仰体验。
(摘编自王霄
冰、林海聪《妈祖:从民间信仲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上贸易的盛行使妈祖信仰在沿海各地得以迅速传播,因此妈祖成为国家正祀
B.发生于宋代的妈祖信仰,因其本土性和特殊性成为近现代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C.各地妈祖分香前往湄洲妈祖庙进香,促进了不同地域层次妈祖信仰共同体的建构。
D.在“文化资源化”社会大背景下,新时期的妈祖信仰必然会走向产业化和旅游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以时间为顺序,从整体上论述了妈祖信仰的起源、发展及其巨大影响。
B.文章论述有详有略,详细论述了妈祖信仰如何才能在全球化语境下具有文化凝聚力。
C.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妈祖信仰要保持民间信仰的基本特质。
D.文章论证条理清晰,例如,论述妈祖信仰朝圣活动的作用时分两方面,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妈祖信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信仰全球化的道路会更广阔。
B.妈祖信仰广泛传播,海峡两岸人文血脉的联系才能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必能更加自信。
C.作为妈祖信仰发祥地的莆田市,在开发妈祖文化时应该优先推进妈祖文化的品牌化。
D.把湄洲岛建设成为妈祖信仰圣地,游客就能获得灵魂上的归宿之感和本真的信仰体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走出国门20年后,已将自己定位为“全球公司”的华为,正面临着一次巨大的考验。
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从代理香港公司产品起家,逐渐开始自主开发产品,到1995年,华为的销售规模已经达到15亿元,但由于中国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放缓,华为在传统的程控交换机领域的利润被吞蚀,面临着空前的竞争压力,而市场需求也开始出现多元化。
“‘走出去’是为了活下去!”华为副董事长郭平曾在2012年的一次会议上这样解释华为“走出去”的内在动力。
根据华为2017年年报,目前华为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
2017年,华为销售收入实现6036.21亿元,其中欧洲、中东、非洲地区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1638.54亿元,同比增长4.7%;亚太地区实现销售收入744.27亿元,同比增长10.3%。
只有美洲区域受拉丁美洲运营商业务市场投资周期波动影响,销售收入有所下滑,为人民币392.85亿元。
近5年华为销售收入(单位:亿元)近5年华为营业收入(单位:亿元)
“华为是中国少有的愿意去了解全球的技术治理机制,熟悉全球专利制度和电信标准技术制度,与技术治理的利益相关方有很好的互动,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超越现有治理机制的一个公司。
”清华大学朱恒源副所长如此评价。
他说:中国建设全球化的过程,是进入商业市场的全球化过程,所有人都需要适应。
但是,主导全球的话语体系是欧美发达国家建立的,要在这个体系里崛起、发展、为自己争取空间,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学会用别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这个语言首先是英语,其次是规则。
(摘编自《华为:荆棘丛生的国际化道路》)
材料二:
近日,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押,引发国际社会严重关注。
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的“新常态”之下,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企业首先必须掌握好法律工具。
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化进程,就意味着融入国际规则,在所在国法律框架下开展业务。
这就要求中国的企业有更强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今世界,虽然逆流横行,但全球化仍是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
对于华为来说,只要技术领先,产品质量好,性价比高,最终可以赢得市场。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尽管遇到各种干扰和阻力,但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作,企业和产品争取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正是回应这些干扰最好的方式。
(摘编自《竞争摩擦不可避免,但中国企业的全球抱负不应削弱》)材料三: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们将加强与主要大国沟通对话与协调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拓展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
积极为妥善应对全球性挑战和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更多中国建设性方案。
中国愿与各国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为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
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继续推动中关经贸磋商。
中国秉持互利合作、共赢发展,一贯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
我们对作出的承诺认真履行,对自身合法权益坚决维护。
(摘编自李克强总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为副董事长郭平解释华为“走出去”的内在动力时说:“走出去’是为了活下去!”可见,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融入全球化进程才能得以生存。
B.2017年华为销售收入突破6000亿元,在亚、欧、非、美洲均有所增长,其中在亚太地区增速最快,超过了10%。
C.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必然会遇到各种干扰和阻力,只要我们做好自己,提高技术和产品质量,就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作,更多的认可和支持,并赢得更好的未来。
D.中国政府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既要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又要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2013年到2017年,华为的销售收入和营业收入均呈连年大幅上涨的趋势。
B.清华大学朱恒源对华为公司在全球技术治理机制上的努力给予了肯定,他同时也指出中国企业要更好地全球化,还应该用更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
C.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中国政府要加强与外国的沟通对话和互利合作,也要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和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上提供更多的中国建设性方案,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D.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一重点介绍华为的发展历程和今后该如何更好地发展,材料二重点讲述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进程,材料三侧重从国家层面谈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当今的世界局势。
6.当今世界,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企业如何做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概括。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再到凤凰山陈忠实
小小的凤凰城远近闻名,着意在山水韵味。
凤凰城山水名扬天下,得益于作家沈从文。
凡读过沈从文作品的人,不仅难以忘记湘西的山水韵味和民俗风情,而且种下有朝一日走一回湘西的欲念。
凤凰城是湘西风景风情的代表性杰作,自然为首选之地。
十年前到凤凰城,看了山,看了水,看了沈从文先生的书屋和基地,感触颇多,却不著一字。
说来很简单,沈先生早在几十年前把湘西的山光水色和民生的风情灵气展示得淋漓尽致,至今都很难再读到那样耐得咀嚼的文字,我便不敢贸然动笔了。
这回又去湘西,再上凤凰山,不仅有沈先生文章里的景致为参照,而且还有第一次来凤凰城的印象作对比,我发觉变化真是太快了,也太大了。
我记得十年前进凤凰城时,要过一座桥,从桥上看下去,河水里浮游着几头水牛。
水牛在河里懒洋洋地游着,露出硕大的头和头上的弯角,还有浅灰色的脊背。
水色不清,浑而近浊,漂浮着有藤蔓的野草,据说是刚刚下过雨涨了水的缘故。
这幕水牛戏水的景象就留在我这个北方人的记忆里。
这回一看见凤凰城,一看见那条河,自然不再陌生,却看不见水牛的姿容了。
水变清了,大约没有落雨也就没有涨水,更看不见浮草;原先沙子泥土铺就的河岸,用水泥砌得整整齐齐,类似城市公园人工湖的堤岸了。
我似乎隐隐生出某种缺失的惆怅。
我又不敢说这种整修有什么不合适,却想着那泛着青草的泥岸伸展着的自然状态的曲线,再也不复存在了。
沈从文先生的旧居,我十年前看了一回,这次来仍然想再看一回。
我从东正街拐进中营巷,就感到拥挤和熙攘,拥挤着的男男女女,都是因观瞻一位作家宅第的好奇心驱使。
而这位作家生前却是落寞的,尽管住在繁华的北京,活着时几乎是蛰伏隐居,即使在胡同里迎面撞怀,乃至不经意间头与头碰撞得起了疙瘩,却谁也认不出个沈从文来。
现在,先生早已弃居的老宅旧屋,却“下自成蹊”。
据说一年四季都是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旅游旺季就这么拥挤着。
旧居左卧室背后,有一方小小的火塘,上边吊着一只水壶,四周摆着几只小板凳。
使我自然地发生最生动的联想,家人或朋友,围坐在火塘边,听燃烧的劈柴噼啪响着,水壶里的水咝咝咝响着,沏一碗热茶,或叙友情,或议家事,该是怎样一番惬意和快活。
沈先生的墓地在半山上,山不高,却很幽静,曲径盘绕,杂树蔽荫。
突兀看到一块碑石,刻着龙飞风舞的手书字体:“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初看吓了一跳,碑题内容似乎太硬,一下子竞反应不及。
细看副题为“悼念从文表叔”。
立碑题字者为大名鼎鼎的黄永玉。
便把太硬和突兀的感觉隐压下来,慢慢嚼磨,反复体味个中内涵。
沈先生的墓,是以一块巨大的石头为标志,据说重达五吨。
上边刻着沈先生自己的话:“照我思索,能理解人;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这应该是先生一生的哲思概括,也是一种复杂曲折的人生历程之后的生命体验,只可领悟,不敢评说。
据说这石头是黄永玉先生亲自为其表叔选择采掘来的,我便钦佩这位画坛大师超凡脱俗的审美取向,真是一块再恰切不过的石头。
想先生平生不声不响,似乎也不爱热闹,悄悄走出凤凰,死后又悄然归于凤凰,不料热闹发生在死后,拥挤了旧宅老屋,又川流不息吵吵嚷嚷在坟头墓前。
如果真有先生不死的幽灵,怎么承受得住……
我依着同行的朋友去河上乘一种专供游乐的小艇,河水清冽,暑气闷热暂得缓解。
河边有人在洗衣淘米。
女人洗着淘着,淘着洗着的还有男人。
洗菜的男女似乎平平常常,洗衣的男女居然还用着棒槌。
棒槌在石头上捶击衣服的响声听来悦耳,那是我自小在家门口的涝池边和灞河里听惯了的脆响乐声。
上岸后沿河边的小路走,不时有人拉着小车擦身而过,车上绷一顶遮阳的花布,车内置一张躺椅。
花了几块钱的人坐在躺椅上。
挣了几块钱的人拉着车子在小巷和河边跑着,供花了几块钱的人
观光赏景。
这是最简单最直白的一种关系,容不得多愁善感者说三道四。
我看着觉得有点扎眼的,是一位坐在躺椅上的人的姿势,手里夹一支正燃着的纸烟,两条腿以八字撇开,搭在车子的两边,旁观者入目颇觉不雅。
沈先生如果活着,今日的凤凰在他的笔下会是怎样一番景致?(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十年前来凤凰城“不著一字”,再次来时却写了这篇文章,这是因为作者认为自己要像沈从文那样,写出耐得咀嚼的文字。
B.文中的描写灵动而细致,有形有声,在石头上捶击衣服的棒槌声是“悦耳的”,就连作者想象壶里的水也是“咝咝咝”作响的。
C.文中说“先生早已弃居的老宅旧屋,却‘下自成蹊”’一句中,“下自成蹊”既是实指,也包含了作者对沈从文先生人品的态度。
D.作者再次到凤凰时,笔下的凤凰少了初识时的惊喜,代之而来的是由表及里的沉思与回味,这些沉思与回味给读者以深沉的启示。
8.作者说,“这回又去湘西……我发觉变化真是太快了,也太大了”,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变化?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分)
9.文章结尾说:“沈先生如果活着,今日的凤凰在他的笔下会是怎样一番景致?”作者这样写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始由太学上舍释褐
..,为相州教授。
用蔡攸荐,召除秘书郎,擢右司员外郎。
时三省大吏阶官视卿监者,立都司上,昌以名分未正,极论之。
诏自今至朝请大夫止,以直龙图阁为湖南转运使,还为太府卿、户部侍郎,改开封尹,复为户部。
昌本厚王黼,既而从蔡京,为黼所中,罢知德安府。
又以乡人讼,谪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衡州。
李纲之罢,太学生陈东
及士庶十余万人,挝鼓伏阙下
..,经日不退,遇内侍辄杀之,府尹王时雍麾之不去。
帝顾昌俾出谕旨、即相率听命。
王时雍欲置东等狱,昌力言不可,乃止。
昌再尹京,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人不奠居。
昌悉弹治正法,而纵博弈不之问,或谓令所禁,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
”昌旧名山,至是,帝谓其有周昌抗节之义,乃命之曰“昌”。
金人南侵,京师复戒严。
拜同知枢密院,入谢,即陈捍敌之策,曰:“三关四镇,国家藩篱也,闻欲以畀敌,一朝渝盟,何以制之?愿勿轻与,而
檄天下兵集都畿
..,坚城守以遏其冲,简禁旅以备出击,壅河流以断归路。
前有坚城,后有大河,劲兵四面而至,彼或南下,堕吾网中矣。
臣愿激合勇义之士,设伏开关,出不意扫其营以报。
”帝壮
之,命提举守御,得以便宜行事。
会金人再议和,割两河,须大臣报聘
..。
诏耿南仲及昌往,昌言:“两河之人忠议勇劲,万一不从,必为所执,死不瞑目矣。
傥和议不遂,臣当分遣官属,促勤王之师入卫。
”许之。
昌往河东,至绛,绛人闭壁拒之。
昌持诏抵城下,缒而登。
州钤辖赵子清麾众害昌,抉其目而脔之,年四十九。
建炎四年,始赠观文殿大学士,谥曰忠愍。
(选自《宋史·聂昌传》,有册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B.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C.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D.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释褐”本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文中指聂昌开始担任官职。
B.“阙下”文中指陈东及士庶因李刚被罢职而请愿跪伏的皇城大门。
C..“都畿”指京都及其周围的地区,文中的“都”指宋朝都城开封。
D.“报聘”文中指金人提出议和条件后,宋朝须要派使臣回访金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聂昌正直敢谏。
无论是担任右司员外郎时还是同知枢密院时,他都积极谏言,且被采纳。
B.聂昌屡陷争端。
先因随从蔡京被王黼中伤,不再担任德安知府,后因同乡官司被贬衡州。
C.聂昌惩恶有方。
面对狡猾的凶恶少年他把他们全部正法,而对赌博的行为他却放纵不问。
D.聂昌深忧国事。
他不但反对割让国土以求太平之策,而且主张积极备战以强化国家安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或谓令所禁,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
”
(2)三关四镇,国家藩篱也,闻欲以畀敌,一朝渝盟,何以制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朱熹
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
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
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
一笑支郎①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
[注]①支郎;本是三国时期高僧支谦的称号,后世尊称僧人为支郎,这里代指溥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写重阳之日,诗人重游频现梦中的故地,与久别的好友重逢,已是鬓发斑白了。
B.颔联写梁间又添新燕,溪山如迎故人,亲切如旧的景物,让诗人内心充满重逢的喜悦。
C.颈联写诗人与老友重逢后漫谈人生哲理,言涉佛教的三生、万法的由来宗旨。
D.此诗前半部分抒情,后半部分说理,情理交融,体现了宋诗重视理趣的特点。
15.诗人和溥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友情?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典故表达诗人恍如隔世、人事全非的人生感慨的诗句是:,。
(2)《庄子·逍遥游》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即将展翅南飞的大鹏的后背和羽翼的语句是:,。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两句传
神地勾画出了英雄当年驰骋沙场,收拾河山的豪壮场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①金庸武侠小说影响力深远,其文学价值也不断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但是对这位当代作家提出质疑与批评的声音始终不曾消失。
在批评者看来,金庸的武侠小说乃典型的通俗文学。
这种观
念,却经不起推敲。
②除《红楼梦》外,中国古代的四大经典名著都是当时的通俗小说,但这并不构成对于这些通俗小说经典性的否定。
③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一种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莫名惊诧。
④作为独立的审美个体,作家基于自身审美趣味、思想立场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本是应有的创作自由。
倘若依据作家审美趣味趋于传统、崇尚农耕文明,就以此判断作家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对于现代文明隔膜,显然是
的揣测。
且不说作家有选择自己独特创作题材与审美偏好的自由,(),也丝毫不影响其质地的优秀。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对于同时代人评价谨慎。
的思维习惯,使得中国文学研究界在评价在世的、同时代的作家时不免较为保守,甚至极为苛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冠冕堂皇一厢情愿往往盖棺论定
B.义正辞严自作多情往往盖棺事已
C.冠冕堂皇自作多情常常盖棺论定
D.义正辞严一厢情愿常常盖棺事己
18.文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①B.②C.③D.④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的作品
B.无论这作品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
C.即便是创作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的作品
D.即便拿传统农耕文明的趣味来表现
20.某中学将举行高考备考冲刺大会。
以下是一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
其中有一处格式不妥,一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5分)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2019年4月15日早8时在大礼堂举行2019届高考备考冲刺大会,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
高考,意味着成长;高考,意味着蜕变。
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高考需要您的支持与帮助,也需要您的监督与指导,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
请您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2019年4月8日
一班班委会格式不妥的一处是:
(1)改为
词语运用不简明的一处是:
(2)改为
词语运用不得体的三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