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合集下载

普通动物学第六章扁形动物门

普通动物学第六章扁形动物门

普通动物学第六章扁形动物门第六章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第一节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从这类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和中胚层,这对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进一步复杂、完善和发展,对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与此相关的在扁形动物阶段出现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和梯式的神经系统等。

(一)两侧对称(bilateralsymmetry)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型,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

从动物演化上看,这种体型主要是由于动物从水中漂浮生活进入到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

已发展的这种体型对动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凡是两侧对称的动物,其体可明显的分出前后、左右、背腹。

体背面发展了保护的功能,腹面发展了运动的功能,向前的一端总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越来越向体前端集中,逐渐出现了头部,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的感应更为准确、迅速而有效,使其适应的范围更广泛。

两侧对称不仅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

从水中爬行才有可能进化到陆地上爬行。

因此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二)中胚层(mesoderm)的形成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外胚层和内层胚之间出现了中胚层。

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意义。

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

比如由中胚层形成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机能,再加上两侧对称的体型,使动物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摄取更多的食物。

同时由于消化管壁上也有了肌肉,使消化管蠕动的能力也加强了。

这些无疑促进了新陈代谢机能的加强,由于代谢机能的加强,所产生的代谢废物也增多了,因此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从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是动物在体制上的进化. 两侧对称的 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 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 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 背面:具有保护作用 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
总结:两侧对称在进化上 的意义是什么??
5

两侧对称的生物学意义: 分化出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 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 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感应更准确、迅速 有效 适应性更广 是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6
2、首次出现内、中、外三个胚层
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内外胚层之间出现了 中胚层(mesoderm) ,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 的发展进化有重要的意义。
7
中胚层的形成,引起了一系列组织、 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和机能 的进一步复杂化提供了基本条件。 (1)由中胚层分化出了结缔组织(填充组 织),用来储存水分和营养,增强了动物 的新陈代谢能力。 (2)中胚层分化出了体壁肌肉层,增强了 运动能力。 (3)中胚层还分化出来专门的生殖系统。 增强了动物的繁殖能力。

31
7、可再生
再生:指生物体的一部分被截除或被破坏后 重新恢复长成的一种生理现象。 再生有两种类型: ●生理性再生:指生物体在正常生命活动过程 中所发生的再生。 ●补偿性再生:指因损伤而引起的再生。 涡虫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当饥饿时,内 部器官(如生殖系统)被吸收消耗,惟独神经 系统不受影响,一旦有食物后,器官又可以重 生。 无性生殖常以横二裂方式进行,还可嫁接。
24
根据肠道构造的复杂与否,过去习 惯于把涡虫纲分为无肠目、单肠目、三 肠目、多肠目四个目,似乎多肠目是最 进化的种类。但是近年来更多的人主张 以生殖系统为主并结合消化道的结构进 行分类,按照这种分类方式三肠目应是 最进化的类群,因为,三肠目的生殖系 统最复杂。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

都睡了吗
一.主要特征
(六)呼吸
无特殊的呼吸器官,自由生活种类一般由 表皮进行气体交换,寄生种类则进行厌 氧呼吸。
(七)生殖和发育 A、生殖: 本门动物不仅有生殖器官,而且有复杂的
生殖导管,以及附属腺体。生殖细胞由 中胚层细胞发育而来。
一.主要特征
绝大多数雌雄 同体,有交 配行为(水 生到陆生的 重要条件)
2. 吸虫纲 体表无纤毛,消化道简单,具口吸盘、腹吸盘
等吸附器官,多数为体内寄生虫,少数为体外寄 生
3. 绦虫纲 体表无纤毛,无消化道,头节有吸盘和几丁质
的钩,大多具节片。全部营体内寄生。
五.分类
寄生种类体壁的亚显微结构 吸虫体壁纵切面 绦虫体壁横切面
五.分类
扁形动物各纲比较
体表 肠道 吸盘或口钩 生活方式 涡虫纲 有纤毛 发达 无 自由生活 吸虫纲 有皮膜 简单 有 寄生生活
能感光。 特点:
避强光,趋弱光 耳突:一对,富有感觉细胞,
能感受味觉和嗅觉
二.代表动物--- 涡虫
7.生殖系统 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
在口的后部收缢断裂成二个子体 ●有性生殖:两性生殖
涡虫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固定生殖腺和输出管道
二.代表动物--- 涡虫
▲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卵黄腺,输卵
两侧对称是由水生到陆生进化的基本条件之一。
一.主要特征
2.形成中胚层
扁形动物首次形成中胚层,并分化成二种组织
▲实质组织:为合胞体结构的柔软结缔组织,也
称间质
分布:充满在各组织器官之间,使体内无明显
的空隙,扁形动物也称为无体腔动物
功能:
●贮存水分和养料
●保护内脏器官

第6章+扁形动物门2011

第6章+扁形动物门2011
促进运动机能的发展; 新陈代谢功能加强; 分化出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原肾管系;
5
在扁形动物部分分化为实质组织(parenchyma) 和肌肉组织。
实质组织:扁形动物的部分中胚层形成的,葡 萄状,填充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具有储存 水分养料、抗旱及保护内部器官以及再分化的 功能。
6
三、皮肌囊(dermo-muscular sac)
3
一、两侧对称(bilateral symumetry)
辐射对称 两辐对称 两侧对称
前端和后端、左侧和右侧和背 面和腹面; 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 的头部集中; 背面:具有保护作用; 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
4
二、中胚层(mesoderm)
中胚层是动物器官系统结构的物质基础,身体大 部分结构由其分化而来,为动物结构的发展和生 理的复杂化、完备化提供了必要基础,使扁形动 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入水) 被第一中间宿主(first in termediate host)
(纹沼螺等)吞食
毛蚴(螺的小肠或直肠)
胞蚴(穿过肠壁进入淋巴间隙,胚细胞团) 雷
蚴(大部分移入肝间隙,其余部分移入直肠、胃和鳃的淋
巴间隙,23天后,胚细胞团主(second
intermediate host)(鲤科鱼类、淡水虾) 囊蚴 经
皮肌囊(dermo-muscular sac):动物表皮层和肌肉紧贴在一起,
构成囊状体壁,称之为皮肌囊。
7
四、不完全消化系统(imcomplete digestive system)
寄生: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以宿主的组织或营养
为食的现象。
8
五、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原肾管(protonephridium):原始的排泄管,一端为 盲管,另一端开口(排泄孔)的排泄管。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吸虫涡虫)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吸虫涡虫)

成虫寄生于人、猫、狗等的肝胆管内。
2 体壁: 体壁: 皮层: 皮层: 合胞体层 基膜: 抗消化酶, 基膜: 抗消化酶,有弹性 肌肉层: 肌肉层:环、纵。 作用: 作用:1)保护,抵抗寄主消化酶。 保护,抵抗寄主消化酶。 2)直接吸取营养(渗透性)。 直接吸取营养(渗透性)。
华 枝 睾 吸 虫 形 态
基膜: 基膜:非细胞构造 肌肉层:环肌、纵肌、 肌肉层:环肌、纵肌、背腹肌 皮肌囊和内部器官之间填满了来源于中胚层的实质,合胞体, 2)皮肌囊和内部器官之间填满了来源于中胚层的实质,合胞体, 连成网状,网间充满液体与变形细胞。 连成网状,网间充满液体与变形细胞。 功能:贮存养分、运输代谢产物、再生等。 功能:贮存养分、运输代谢产物、再生等。
神经系统: 6 神经系统: 梯形,咽旁神经节: 条纵神经、横神经。感官退化。 梯形,咽旁神经节:6条纵神经、横神经。感官退化。
生殖系统: 7 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 雌雄同体。 雄:精巢一对,2输精小管, 精巢一对, 输精小管, 输精管,储精囊→雄生 输精管,储精囊→ 殖孔(腹吸盘前) 殖孔(腹吸盘前) 雌:卵巢一个,输卵管与受 卵巢一个, 精囊,劳氏管、 精囊,劳氏管、卵黄总 管相通,成卵腔, 管相通,成卵腔,梅氏 腺(一部分成卵壳,一 一部分成卵壳, 部分润滑)。 部分润滑)。 虫卵小,黄褐色,有卵盖,有肩峰,底端园有豆点状小刺, 虫卵小,黄褐色,有卵盖,有肩峰,底端园有豆点状小刺, 似灯泡,含毛蚴。 似灯泡,含毛蚴。
再生能力强: 再生能力强:(1)必须大于一万个细胞,再生有极性。 必须大于一万个细胞,再生有极性。 (2)吸收:卵、卵黄,内部器官。 吸收: 卵黄,内部器官。 神经系统不受影响
第三节 吸虫纲
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 一 代表动物 华枝睾吸虫 (一)形态结构 外形:体扁平、透明具树枝状睾丸,前略窄,后略宽。 1 外形:体扁平、透明具 ,前略窄,后略宽。 长10-25mm,宽3-5mm。 10-25mm, mm mm。

第六章扁形动物

第六章扁形动物
管细胞膜上 有无数小孔。
5、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典型的梯形神经系统: 一对脑神经节向后伸出两
条粗大的腹神经索,中间有 许多横神经相连。 感觉器官: 眼点:一对,不能成像,只
能感光。 特点:避强光,趋弱光 耳突:一对,富有感觉细胞,
能感受味觉和嗅觉
6、 生殖系统:由中胚层形成固定的生殖腺、生殖导管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动物在演化过程中生活方式由固着过渡到了爬行 生活,生活方式改变了,体型也会发生改变。尽管动 物的前后,背腹所处的环境有较大的差异,但外界环 境加之于动物身体两侧的条件基本是一致的。这样就 使得动物的身体由辐射对称进化到了两侧对称,并产 生了前后、背腹的分化。
两侧对称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1)凡两侧对称的动物身体都有了明显的前后、背腹、左右之 分。
咽:呈长吻状,取食时从肌肉质的咽鞘中伸出
肠:分三支,每一支又分出许多小支,末端为盲
管,因无肛门,仍属于不完全消化系统咽鞘。

涡虫捕食:
侧肠 肠分支

咽鞘

3、 循环和呼吸 无专门的循环和呼吸系统。 循环功能: 由实质组织中的液体运送和扩散代谢产物。 呼吸功能: 由于扁平的体形与身体体积相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②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未经处理的粪便落入 水中。
③及时治疗病人和管理猫,狗等动物,尤其对 患病的猫,狗进行驱虫治疗或捕杀。
华枝睾吸虫生活史 终寄主:人 寄生部位:肝胆管 笫一中间寄主: 沼螺 笫二中间寄主: 虾、鱼
肝腹水
侏儒症
二、吸虫纲的主要特征
体不分节,体表无纤毛,上皮细胞内无杆状 体;消化系统简单,具吸盘(分口吸盘、腹吸盘 和后吸盘);吸虫营寄生生活,外寄生的生活史 简单,通常只有一个寄主,一个幼虫期;内寄生 的生活史复杂,常有2个或3个寄主,具有多个幼 虫期。

7 第六章-扁形动物

7 第六章-扁形动物

(3)摄食和消化 口、咽、咽鞘、肠(分3支主干,一支向前,2支向后,每支 主干又反复分出小支,小支末端封闭为盲管,无肛门) 肠壁:由一层内胚层来源的柱状上皮形成,其中空腔即为肠腔
(4)呼吸与循环
体表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借助实质组织中的液体运送和 扩散新陈代谢的产物
(5)排泄与渗透调节: 为原肾管型 通过焰细胞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液体废物,经排泄管由体
2、来源:辐射对称→两辐射对称→两侧对称
3、生物学意义: ①两侧对称为高级的对称形式,两侧对称动物身体有了明显
的背、腹、前、后和左、右之分,体制的分化与相应的机能的分
化有密切关系,如背司保护,腹司运动;
②向前的一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
觉器官逐渐向前端集中,使动物体运动方向固定(向前),使动 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准确,适应性更广泛;
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扁形动物由外胚层形成的单
层表皮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组成体壁,体
壁包裹全身,故又称皮肤肌肉囊
四、开始出现了器官、系统
(一)消化系统:
1、组 成:口――咽――肠(由内胚层形成的盲管)
2、特 点: ①为不完全消化系统;
②无任何消化腺; ③肠壁为单层细胞构成;
④具有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
⑤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实质组织:
1、来源:中胚层,位于肠壁和体壁之内 2、结构:合胞体(网状) ①形成细胞 ②细胞间质(透明、含丰富蛋白质)
3、作用: ①贮存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②保护作用 ③运输营养物质和排泄物 ④具有分裂、分化或再生新器官的作用
三、体壁:具有皮肤肌肉囊(皮肌囊)
人和猪是姜片虫的终未寄主
3、日本血吸虫

05.扁形动物

05.扁形动物

吸收。一旦获得食物,被消
化的组织还可复原。
二、吸虫纲 (Trematoda):
• 约3000多种,全部寄生生活。内寄生多(脊 椎动物体内);外寄生少(鱼类、两栖类体 表)。
• 由于长期适应寄生生活,在形态和生理上发
生了一系列变化。
吸虫的主要变化:
1、体表的纤毛、杆状体消失。
2、感觉器官退化(无眼)。
7、生殖与再生:
•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孔位
于口的后方。体内有精巢和输精
管,也有卵巢和输卵管。
• 有性生殖:
– 两虫腹面贴合, 交换精子,将 对方的精子暂 时贮存在受精 囊内,当卵巢 排卵时,从囊 内放出与卵结 合。
• 无性生殖:
– 多见。常从咽部断裂,发育
成两个个体。
– 若将涡虫切成数段,每一段 都能形成新的个体。 – 长期饥饿时,体内的组织器 官(除神经)可作为营养被
• 囊蚴进入人的十二指肠
内,囊壁被消化掉,幼
虫脱出,最终进入人的 胆管,一个月后变成成 虫。人是华枝睾吸虫的 终寄主。
• 防治:不生吃或半生吃
淡水鱼虾。
(三)吸虫纲分类:可分3个亚纲:
1、单殖亚纲 (Monogenea):
– 外寄生(鱼、两爬类的体 表),不更换寄主。
– 无口吸盘,体后有带钩的 附着器。
三、出现了原始的排泄器官:
• 即原肾管 (protonephridium),由身 体两侧的外胚层内陷形成。
四、神经系统:
• 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 —— 梯式神经系 统。神经细胞不完全集中在“脑”中,也分散 在神经索中,所以说是原始的。
五、生殖系统:
• 出现了生殖导管,即输卵管(oviduct)和输 精管(vas deferens)。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二)生活史
成虫—卵—毛蚴、Βιβλιοθήκη 蚴及雷蚴(在沼螺体内)—尾 蚴(水中)—囊蚴(鲤科鱼及虾)—感染新寄主
中间寄主(宿主):具有更换寄主现象的寄生虫,其
性未成熟的寄生虫幼虫寄生的寄主,幼虫在中间寄主体内通过无 性生殖产生大量的幼体。
终末寄主(宿主) :具有更换寄主现象的寄生虫,
其成虫寄生的寄主。寄生虫在终末寄主体内通过有性生殖,产生 大量的受精卵,排出体外
特点:梯式(或梯型)神经系统,开始出现原始的 神经中枢。由“脑”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在纵神 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形状如梯。凡是自由生活的 种类,感觉器官发达(如蜗虫的眼点和耳突);寄生 生活的种类感官退化乃至完全消失。
(七)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特点:出现了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以及附属腺 体。
(八)生活方式复杂:扁形动物营自由 生活或寄生生活
三、吸虫纲的分类
(一)单殖亚纲(外寄生吸虫) 生活史简单,直接发育,不更换寄主。 1. 三代虫 2. 指环虫
(二)盾腹亚纲(大部分内寄生) 生活史中有1个或2个寄主。 盾腹吸虫
(三)复殖亚纲 1. 肝片吸虫、布氏姜片虫、华支睾吸虫的特征比较
比较项目 体长(mm) 形态 肠 卵巢 受精囊 终末寄主 寄生部位 中间寄主
二、涡虫纲的主要特征(适应自由生活)
1. 表皮细胞有杆状体,腹面表皮有纤毛。 2. 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较发达。 3. 消化管较发达。 4. 绝大多数种类营自由生活。 5.发育:有直接发育的,也有间接的,间 接
发育所经历的幼虫时期——牟勒氏幼虫。
三、涡虫纲的分类
1. 无肠目:无消化管,仅为 一团来源于内胚层的营养细胞。 如旋涡虫。
1、消化管有口无肛门 2、消化管壁仅由内胚层细胞组成(无肌肉层),摄食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一.主要特征
1.身体扁平,体制为两侧对称 2.形成中胚层 3.出现复杂的器官系统
(一)皮肤肌肉囊 皮肤和肌肉相互紧贴而组成体壁,称 为“皮肤肌肉囊”。 1、表皮--单层上皮,基膜 涡虫纲:表皮上有纤毛, 表皮内一般 有粘液腺和杆状体,具保护作用。
一.主要特征
吸虫纲和绦虫纲:无论体外或体内寄生,都 缺少纤毛,且表皮细胞下沉。
提高了 对环境 的适应 能力
一.主要特征 1. 身体扁平,体制为两侧对称 2.形成中胚层 扁形动物首次形成中胚层,并分化成二种组织 ▲实质组织:为合胞体结构的柔软结缔组织,也 称间质 分布:充满在各组织器官之间,使体内无明显 的空隙,扁形动物也称为无体腔动物 功能:
●贮存水分和养料 ●保护内脏器官 ●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 ●分化和再生新器官
五.分类 扁形动物各纲比较
体表 肠道 吸盘或口钩 生活方式
涡虫纲
吸虫纲 绦虫纲
有纤毛
有皮膜 有微毛
发达
简单 无

有 有
自由生活
寄生生活
(生活史中有自由生活阶段)
寄生生活
(生活史中无自由生活阶段)
三.重要的寄生虫--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感染场所:
三.重要的寄生虫--日本血吸虫 2. 病 症 ●肝脾肿大,肝腹水 ●成人丧失劳动力 ●妇女不孕 ●儿童侏儒症 ●重症病人死亡
三.重要的寄生虫--日本血吸虫 3. 日本血吸虫的控制和预防 ● 普查、治疗病人,消灭虫源 ● 消灭钉螺 ● 做好粪便、水源管理
3.出现复杂的器官系统
(六)呼吸 无特殊的呼吸器官,自由生活种类一 般由表皮进行气体交换,寄生种类则进 行厌氧呼吸。 (七)生殖和发育 A、生殖: 本门动物不仅有生殖器官,而且有复 杂的生殖导管,以及附属腺体。生殖细 胞由中胚层细胞发育而来。

第6章-扁形动物门

第6章-扁形动物门

1.4 消化系统
不完全消化系统--自由生活类:有口无肛门; 寄生类:消化系统趋于退化(如吸虫) 或完全消失(如绦虫); 肠是由内胚层形成的盲管。
1.5 排泄系统---原肾管
原肾管(体内封闭,体外开口) 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 具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有排 泄孔通体外。分支末端由焰 C(帽C和管C)组成盲管。 功能:调节渗透压、也排出多余 的水分和一些代谢废物。
(4)呼吸和循环 无特殊的呼吸、循环器官 (体表;实质组织液体) (5)排泄系统----原肾管型 焰细胞收集液体废物,经 排泄管由体背面的排泄孔 排出。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典型的梯形神经系统
一对脑神经节,两条粗大 的腹神经索,许多横神经相连 感觉器官:
眼点:一对,不能成像,只能辨 明暗。特点:避强光,趋弱光 耳突:一对,富有感觉细胞,司味 觉;嗅觉;触觉
涡虫纲Turbellaria 生活方式 体表 体壁 大多数自由生活 纤毛 典型皮肤肌肉囊 吸虫纲Trematoda 均寄生 无纤毛 具吸盘 合胞体结构 绦虫纲Cestoida 高度适应寄生生活 无纤毛,头节具吸盘、小钩 合胞体结构
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
发达,具眼、耳突等
脑 神经索、梯形神经系统
趋于退化
不发达 梯形神经系统 趋于简单化 有口、咽、食管、肠 厌氧呼吸 具焰细胞的原肾管
中国血吸虫病的过去和现在
50年代 病人数(万) 1,100 流行县 381 钉螺面积(亿M2) 148 感染牛数(万) 60 2003年 105 108 34 5
4. 绦虫纲
(对寄生的高度适应)
4.1 绦虫纲的主要特征
① 全内寄生; ② 成虫扁平带状,体分头节、颈部、节片3部分; ③ 附着器官(吸盘、小钩等)集中于头节; ④ 体表纤毛消失,亦无棘,感官完全退化,消 化系统全部消失; ⑤ 皮层具微毛,通过体表的渗透作用吸收寄主 的营养物质; ⑥ 生殖器官高度发达,每一成熟节片都有一套 雌、雄生殖器,繁殖力强大; ⑦ 多有一个中间寄主。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生物学特征和进化地位●背腹扁平;体壁由表皮和肌肉层形成皮肌囊;消化道与体壁之间为实质;出现器官系统;消化道有口无肛门;梯状神经系统;具多种感觉器官;排泄系统为原肾型;既有自由生活也有外寄生和内寄生的种类。

●身体开始成为两侧对称的体制,具有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三个胚层,在体壁和消化道之间没有体腔,身体出现了器官系统,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节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身体扁平,两侧对称(bilateral symmetry)–从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是动物在体制上的进化.–两侧对称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背面:具有保护作用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两侧对称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演变成定向运动; 被动摄食演变为主动摄食; 由漂浮生活演变为水底爬行生活,再演变陆上爬行生活.●2.中胚层(mesoderm)的形成和意义●中胚层是动物体器官系统结构的物质基础,中胚层的产生引起了一系列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化.●身体大部分结构由中胚层分化而来,为动物体结构的发展和生理的复杂化、完备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器官的形成使运动加快,摄食增加,促使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发展,加强了新陈代谢.●中胚层分化为实质组织(parenchyma)和肌肉组织:●肌肉层促进了运动机能的发展。

●实质组织:部分中胚层形成的, 葡萄状,填充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具有储存水分养料、抗干旱, 耐饥饿, 保护内部器官、再分化的功能。

3、具有皮肌囊(dermo-muscular sac)●由动物表皮层和肌肉层(环肌,斜肌,纵肌)紧贴在一起,构成囊状体壁,称之为皮肌囊,为实质组织所充填.4.具有不完全消化系统(imcomplete digestive system)消化系统具有口、咽和肠,无肛门。

第6章 扁形动物门

第6章 扁形动物门

绦虫的体壁
• 体壁类似于吸虫,表皮 是一层合胞体 • 绦虫表皮层的表面密布 细小的微绒毛,而不是 吸虫表皮那种结晶蛋白 所形成的刺。微绒毛的 技能类似于高等动物肠 粘膜表面的微绒毛。通 过微绒毛,绦虫可以直 接从寄生的消化道中吸 收营养。 • 基膜
(四)消化系统
• 有口无肛门的不完全消化系统:口、咽、肠
原肾在扁形动物中的作用主要是调节体内的水分,在调节水分的同时才起到排泄作用
(七)梯形神经系统 • 梯形神经系统
– 前端形成脑 – 从脑发出背、腹、侧3 对神经索,其中腹面的 2条神经索最发达 – 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 连 – 从扁形动物出现了原始 的中枢神经系统。仍然 没有出现神经节
(八)生殖与个体发育
– 运动机能的增强,使动物能有效地摄取更多的营养,促进消化系 统进一步发达,新陈代谢机能随之加强; – 新陈代谢能力的加强,所产生的代谢废物也就增多,因此促进了 排泄系统的形成; – 中胚层形成的实质组织可储存养料和水分,动物可以耐饥饿以及 在某种程度上抗干旱; – 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 三角涡虫 –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 中,在石块的背面能找 到。以蠕虫、小甲壳类 及昆虫的幼虫为食物 –身体柔软扁平细长,背 面褐色,腹面色浅密生 纤毛,前端三角形,两 侧各有一耳突,头背面 有2个黑色眼点。口在 腹面近体后1/3处,其 后为生殖孔,无肛门。 靠纤毛和肌肉的运动在 物体上爬行
(二)吸虫纲
米猪肉
到成节时出现生殖系统, 而到孕节时又退化;雌雄 同体,可自体受精
三、寄生虫和寄主的相互关系
寄生: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
或体内,从而摄取被寄居的生物体的营养 以维持生命的现象 寄主:寄生物所寄生的植物、动物或人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动物学 教学课件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动物学 教学课件

有头锥。 B.生 活 史:
P133图6—26
C.危 害:
主要是牛、羊, 人我国较少。
肝片吸虫
肝片吸虫史
③ 布氏姜片虫:
基本结构同华枝睾吸虫
A.形态结构:
人体中最大肠道
寄生吸虫,
体形象姜片。
B.生 活 史:
P135图6—28
C.危 害:
布氏姜片虫
姜片虫史
④ 魏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A.形态结构:全身有皮棘, 长7.5~12 mm,宽4~6mm, 厚3.5~5mm,似蚕豆瓣, 一对分枝状精巢,左右并列。 B.生活史:P129图6—21 同华枝睾吸虫 C.危 害:存活5~6年,多在20年, 引起咳嗽,血痰,咳血; 进入肝、脑,引起癫痫等。
一.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 全身性的、局部性的、激烈的、缓慢的。
1.夺取营养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2.化学作用:分泌异性蛋白,引起过敏反应或中毒; 3.机械作用:压迫破坏组织阻塞腔道; 4.传播微生物激发病变。 二.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
先天免疫:对非人体固有寄生虫表现明显; 后天免疫:带虫免疫,即虫体存在时对该虫保持
(三) 生活史: P141图6—33
牛 带 绦 虫 生 活 史
二.绦虫纲的主要特征: 1.全部内寄生,成虫在人或脊椎动物肠腔; 2.渗透营养,抗宿主消化酶消化(防蛋白酶和脂肪酶); 3.体呈背腹扁平带状,多由许多节片构成,少不分节; 4.生殖器官高度发达,每1成熟节片均有♀♂生殖器官 5.受精作用为:同节自体、同体异节或异体。
第四节.绦 虫 纲
一.代表动物 —— 猪带绦虫
(一)外部形态:乳白色,带状,长1mm~4m,两侧对称。
头节:1mm,顶突,小沟25~50个,4吸盘,球形

6.第六章 扁形动物

6.第六章 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的肠分为4类 扁形动物的肠分为 类:
(1)无明显肠道,咽后仅一团吞噬细胞,呈合胞体状; )无明显肠道,咽后仅一团吞噬细胞, 合胞体状; (2)肠呈管状或囊状,不分支,即单肠类; )肠呈管状或囊状,不分支, 单肠类; (3)肠管分三主干,一支向前,二支向后,各主干又有侧肓突,即三 )肠管分三主干,一支向前,二支向后,各主干又有侧肓突, 肠类; 肠类; (4)无明显主干,呈多分支状肠管,即多肠类。食物消化后的残渣经 )无明显主干,呈多分支状肠管, 多肠类。 口排出。 口排出。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
一、扁形动物的特征
1.身体开始成为两侧对称 1.身体开始成为两侧对称(bilateral 身体开始成为两侧对称( symmetry)——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 symmetry)——通过身体的中央轴, ——通过身体的中央轴 面将动物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部分, 面将动物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部分,这种对称形 式称为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 式称为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 两侧对称使动物运动定向, 两侧对称使动物运动定向,机体各部分结构和机 能分化: 能分化: 出现了明显的前、 腹之分, 出现了明显的前、后、左、右、背、腹之分, 背部司保护,腹部司运动, 背部司保护,腹部司运动,神经和感官向前方集 ——机体的机能和效率明显提高 机体的机能和效率明显提高。 中——机体的机能和效率明显提高。 因此, 因此,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是动物由适应水 中漂浮生活到底栖爬行生活的结果,也是动物进 底栖爬行生活的结果 中漂浮生活到底栖爬行生活的结果,也是动物进 化到陆生爬行的先决条件。 化到陆生爬行的先决条件。
3.特征 特征
(1).表皮和肌肉 表皮和肌肉 • 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共同形成了体壁:体 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共同形成了体壁: 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共同形成了体壁 壁包裹全身,既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又有运动的功能—— ——皮 壁包裹全身,既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又有运动的功能——皮 肌囊。表皮和肌肉分别由外、 肌囊。表皮和肌肉分别由外、中胚层发育而来 • 中胚层分化形成了复杂的肌肉组织,如环肌(circular 中胚层分化形成了复杂的肌肉组织, 环肌( muscle)、纵肌(longitudinal muscle)、斜肌(diagonal )、纵肌 )、斜肌 )、纵肌( )、斜肌( muscle),它们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层紧贴而成为皮肤肌肉 ),它们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层紧贴而成为皮肤肌肉 ),它们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层紧贴而成为 强化了运动机能。 囊,强化了运动机能。 • 值得注意的是:扁形动物无体腔,体壁与内部器官之间充满 值得注意的是:扁形动物无体腔, 实质,可储存养分。 实质,可储存养分。 (2).实质 实质 • 扁形动物中胚层形成了实质组织(parenchyma) 扁形动物中胚层形成了实质组织( ) • 网状的合胞体 + 细胞间质 • 实质中充满富含营养物质的液体,也被称为间质 实质中充满富含营养物质的液体,也被称为间质 • 实质组织充满在体壁内的器官系统之间 • 能贮藏水份和养料,提高机体抗干旱、耐饥饿能力 能贮藏水份和养料,提高机体抗干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
一、名词解释
1.两侧对称 2.皮肌囊 3.原肾型排泄系统 4.焰细胞 5.雷蚴 6.雌雄同体 7.雌雄异体 8.幼体生殖 9.自体感染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并改正)
1.华枝睾吸虫可进行卵胎生。

()
2.原肾型排泄系统起源于内胚层。

()
3.涡虫的体壁具体腔膜。

()
4.扁形动物门多具有后肾型的排泄系统。

()
5.原肾型排泄系统主要功能是排泄代谢废物。

()
6.涡虫具有完全的消化道。

()
7.涡虫为雌雄同体动物,故它可进行自体受精繁殖后代。

()
8.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是不完全消化系统。

()
9.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不具有雷蚴和尾蚴。

()
10.羊肝蛭不需中间宿主即可完成其生活史。

()
11.涡虫再生力强,即使把它切成两截,它们均可再生成两个成体。

()
12.华枝睾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肠腔内。

()
13.吸虫的体壁最外层的细胞形成合胞体结构。

()
14.血吸虫为雌雄异体的寄生虫。

()
15.猪带绦虫是经昆虫传播的。

()
16.布氏姜片虫是经口感染人体的。

()
17.扁形动物中,球状咽是其结构最简单的咽。

()
18.扁形动物没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自由生活的蜗虫通过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
19.并非所有的扁形动物都具原肾型排泄器官。

()
20.扁形动物的神经已经开始集中,并均已形成了脑及神经索。

()
21.肝片吸虫的毛蚴可营自由生活。

()
22.绦虫的幼虫营寄生生活。

()
23.绦虫纲可分为内寄生和外寄生两大类。

()
24.纽形动物出现了完整的消化管。

()
25.纽形动物出现了后肾型排泄系统。

()
三、填空
1.扁形动物与纽形动物均是_____对称、_____胚层,出现了________而尚未出现
_______的动物。

2.扁形动物的生活方式包括两种______和_______,前者例如_______,后者例如
_________。

3.扁形动物的体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它们分别起源于_______胚层和
________胚层,后者又可分为三层。

即______、_______、_______。

4.蜗虫消化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5.根据其复杂程度不同,扁形动物的咽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

6.原肾型排泄器官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前者起源于________,后者则
由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细胞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扁形动物门可分为三个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涡虫对食物是__________反应,对光线是___________,夜间活动________白昼。

9.自由生活的涡虫的耳突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受器。

10.常见的人体寄生吸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同属___________纲。

11.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___________。

12.姜片虫的中间宿主是___________。

13.吸虫生活史幼虫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等五个阶段。

如__________。

14.日本血吸虫以_______通过 _______而感染人体,其成虫寄生于_____________,
由_________阶段感染中间寄主,与典型的吸虫相比,其生活史缺少________和__________ 阶段,消灭其中间寄主_______是消灭血吸虫的最重要的措施。

15.吸虫按其寄生生活方式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前者进行________
呼吸,后者成虫进行________呼吸。

它们营自由生活的幼虫阶段都是进行_______呼吸。

16.绦虫的成虫寄生于__________其生活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阶段。

17.人为猪带绦虫的________宿主,是因误食了猪带绦虫的__________,它的成虫
以_____________附着于宿主的__________吸取营养。

18.纽形动物门与扁形动物门最显著的不同是,纽形动物门具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且它们都为雌雄_________体。

19.将下列疾病的寄生虫及寄生虫所属的纲写出来:
疾病寄生虫纲
黑热病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昏睡病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痢疾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疟疾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华枝睾吸虫病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大肚子”病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四、选择填空
1.从扁形动物开始的以后各门动物(除棘皮动物和腹足纲外)的对称形式是()。

A.无固定的对称形式
B.辐射对称
C.左右对称
D.两辐射对称
2.下列哪种动物具有原肾型排泄系统?()
A.水螅
B.涡虫
C.蚯蚓
D.河蚌
3.真涡虫的神经系为()。

A.网状神经系
B.链状神经系
C.H型神经系
D.梯状神经系
4.下列何种动物具有完全的消化道?()
A.多孔动物
B.腔肠动物
C.扁形动物
D.环节动物
5.涡虫耳突的功能是()。

A.听觉
B.感光
C.触觉
D.味觉和嗅觉
6.其成虫是人体寄生吸虫最大的是()。

A.日本血吸虫
B.华枝睾吸虫
C.姜片虫
D.肺吸虫
7.猪绦虫的卵被寄主吞食后孵出的幼虫叫()。

A.毛蚴
B.胞蚴
C.囊尾蚴
D.六钩蚴
8.下列哪种寄生虫非昆虫传播?()
A.日本血吸虫 B.疟原虫 C.杜氏利什曼原虫 D.丝虫
9.经口感染终末宿主的寄生虫是()。

A.华枝睾吸虫
B.日本血吸虫
C.丝虫
D.钩虫
10.不经血液循环途径即可到达其正常寄生部位发育为成虫的寄生虫是()。

A.日本血吸虫
B.绦虫
C.蛔虫
D.钩虫
11.下列哪种动物无消化系统?()
A.沙蚕
B.姜片虫
C.华枝睾吸虫
D.猪带绦虫
12.下列不进行宿主更换的寄生虫是()。

A.黑热病原虫
B.日本血吸虫
C.丝虫
D.钩虫
13.下列哪种寄生虫是由昆虫传播的?()
A.羊肝蛭
B.猪带绦虫
C.血吸虫
D.利什曼原虫
14.具完全消化道的动物是()
A.线虫
B.涡虫
C.海绵
D.水螅
15.下列各组中,均寄生于人体肠道的寄生虫是()。

A.钩虫蛔虫华枝睾吸虫
B.蛲虫鞭虫钩虫
C.蛔虫疟原虫蛲虫
D.钩虫锥虫羊肝蛭
16.猪带绦虫感染终未宿主的虫态为()。

A.六钩蚴
B.虫卵
C.毛蚴
D.囊尾蚴
17.真涡虫发育的特点是()。

A.直接发育
B.经浮浪幼虫阶段
C.经帽状幼虫阶段
D.经牟勒氏幼虫阶段
18.具后肾型排泄系统的动物是()。

A.涡虫
B.草履虫
C.蚯蚓
D.吸虫
19.细粒棘球绦虫的个体发育不具下列哪一时期?()
A.棘球毛蚴
B.六钩蚴
C.胞蚴
D.虫卵
五、问答题
1.两侧对称和三胚层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中有何重要意义?
2.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进化一些,试以水螅和涡虫为例,指出涡虫进化特征表现在哪
些方面?
3.简述典型吸虫的生活史中各种虫态的一般特征。

4.试叙述猪带绦虫的生活史及其防治原则。

5.简述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及其防治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