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7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趋势中国现代小说是指在20世纪以来,以小说形式表达中国当代社会思潮、个人与社会关系、历史背景等内容的文学作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文学艺术的不断追求,中国现代小说呈现出了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

一、多元化的题材选择中国现代小说的题材选择日趋多元化,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除了传统的家庭、爱情、友情、婚姻等题材外,现代小说还开始关注社会现象、历史背景、文化冲突等。

作家们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将小说从单一的个人心理表达扩展到广泛的社会议题,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二、个人化的叙事风格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中,个人化的叙事风格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统的叙事方式往往是客观客观地描述事件和人物,现代小说则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

作家们通过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感受,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立体和鲜活。

这种个人化的叙事风格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三、探索性的创新尝试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还表现出了探索性的创新尝试。

一些作家大胆地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和叙事结构,打破传统的文学模式,创造出了一些非常独特的作品。

他们在小说中使用诗歌、散文、日记等多种文体形式的交叉,通过跳跃的时间线和多个视角的切换来展现故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种创新尝试使得现代小说更具艺术性和深度,也为读者带来了不同寻常的阅读体验。

四、全球化的视野和主题随着全球交流的加深和文化的全球化,中国现代小说也开始关注更广阔的世界。

一些作家将目光投向国外,选择国际话题或通过描述国际事件来展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冲突。

这样的全球化视野带给读者更多元的阅读体验,并促使中国现代小说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学大家庭。

总结起来,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的题材选择、个人化的叙事风格、探索性的创新尝试和全球化的视野和主题。

这些发展趋势不仅使得现代小说更加丰富多样,也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展示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文学形式的不断更新,中国现代小说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未来。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脉络 (精选范文)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脉络 (精选范文)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脉络中国的小说经历了一种从个人到大众,从庙堂到社会的锐变,小说不再成为人们消闲的工具,而是越来越成为反映社会现实,有益于民生的文学样式。

这与五四以来的白话新文学的发展不无关系,正是白话文学的提倡,才使得人们从华丽辞藻,追求韵律的古典文学写作中解放出来,关注文学本身,关注“为人生”的文学,因此,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确在这很短的时间中,诞生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一方面源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向前发展,为广大作家提供了广泛的创作平台,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另外一方面新时期以来,对“人”自身的发觉,也为作家表现人生,挖掘人性,提供了很好的意识导向。

总之,以五四为开端,中国的现当代小说历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从最初的思想启蒙,到后来的战火硝烟,再到意识形态的强加,最后到了新时期这种百花齐放。

中国现代小说积累了丰富了的作品与理论形态。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现代浪漫主义思潮是自由精神普遍深入到情感领域的产物.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萌芽于20世纪初,到五四达到高潮。

五四运动时期: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思潮发生分化.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低谷中探索,它大致沿着两条途径发展:①是由五四浪漫主义蜕化出30年代的田园牧歌型的浪漫主义,;再到40年代浪漫主义,一度回归文坛中心,新时期则再次复兴,不久它就整体性地消失在80年代中期涌起的现代主义潮流中了;②是与政治结缘,由革命浪漫主义蜕变为文革时期的伪浪漫主义。

30年代后半期:在国内政治生活中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在文学方面则要求左翼文艺界以民族统一战线的立场调整文艺路线,其中包括重新评价“五四”文学,评估浪漫主义的地位和作用,以拓展文艺的社会基础。

这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是郭沫若40年代: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思潮回归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它作为一种因素融入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思潮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简述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

简述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

简述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简述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摘要: 本文根据中国当代小说发展的历程,简述建国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6)、新时期(1976-)三个阶段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状况、代表作家及作品。

关键词: 简述中国当代小说发展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的中国当代小说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

当代小说可以划分为建国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6)、新时期(1976-)三个阶段。

一、建国十七年小说(1949-1966)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相继结束,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翻身做了主人的人民欢欣鼓舞,干劲冲天……这样的现实环境决定了建国初期的小说主要着力于艺术地再现革命斗争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生活。

革命斗争历史题材包括了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斗争,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四十年代的解放战争,以及伸延到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

长篇方面,反映解放战争的小说,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描写西北战场沙家店等战役;吴强的《红日》,描写茉芜、孟良崮战役;曲波的《林海雪原》描写东北的一支抗敌小分队的传奇性抗匪斗争;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描写解放前夕重庆渣滓洞、白公馆我党艰苦王汶石的《新结识的伙伴》等,都能够成功地刻画出一些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

反映工业题材的长篇小说,有周而复描写对资产阶级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上海的早晨》,艾芜的《百炼成钢》、周立波的《铁水奔流》、草明的《乘风破浪》等,中篇小说如杜鹏程的《在和平的日子里》。

在建国初期的小说中,有一类重在表现人性、人情、爱情的小说,如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陆文夫的《小巷深处》、高缨的《达吉和她的父亲》,宗璞的《红豆》、丰村的《美丽》等短篇,发掘独特题材,注重语言、细节、心理描写,富有浓郁动人的人道主义和人情味,在艺术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小巷深处》,将笔触指向妓女改造及其新生活这个禁区,与陆文夫新时期创作的《小贩世家》、《美食家》等描写小巷人物的作品被合称为“小巷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涉及民族关系,父女深情这一感人主题;《红豆》则踏进革命与爱情抉择的题材,这些小说后来都曾遭受不同程度的错误批判。

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概述

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概述

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概述编者按:2012年3月,邵宁宁老师在西北师大现当代文学专业,开设了中国现代小说史论这门课程,课程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轨迹做了综述式的介绍,对于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代表的作家作品,做了一定的脉络式讨论,其中也穿插着涉及了当代小说的内容。

课程分三个课时进行,现在就课堂内容做一简要梳理,以期为大家提供一种对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的全新思考。

第一讲现代小说概论中国小说源远流长,从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开始,再到后来的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话本,拟话本,文言章回小说的出现,小说作为一种世人的文学题材,在中国已经有了千年的发展历史。

孔子说:“虽小道,却亦有可观者”,就表明了小说在古代并不是一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但是也有“可观”的地方,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风俗习惯,乃至历史事件也会在小说这种题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

到了近代,小说的社会价值被深刻挖掘,无论是作为改良派的梁启超,还是作为左翼文学家的鲁迅,看到了小说作为一种文体之于当时的社会价值。

梁启超在很早就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就第一次深刻揭露了小说反映民情民意的作用,同时也指出小说能成为社会改良武器的作用。

鲁迅更是弃医从文,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深刻批判了国民性,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先锋人物。

因此,可以看到,中国的小说经历了一种从个人到大众,从庙堂到社会的锐变,小说不再成为人们消闲的工具,而是越来越成为反映社会现实,有益于民生的文学样式。

这与五四以来的白话新文学的发展不无关系,正是白话文学的提倡,才使得人们从华丽辞藻,追求韵律的古典文学写作中解放出来,关注文学本身,关注“为人生”的文学,因此,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确在这很短的时间中,诞生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一方面源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向前发展,为广大作家提供了广泛的创作平台,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另外一方面新时期以来,对“人”自身的发觉,也为作家表现人生,挖掘人性,提供了很好的意识导向。

现在小说发展历程简述

现在小说发展历程简述

现在小说发展历程简述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用来讲述虚构的故事。

它是人类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对小说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述。

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各国的传说、神话和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多以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直到后来开始用文字书写。

最早的小说形式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红楼梦》,它被认为是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古代中国的小说以传奇、神怪和历史题材为主,这些作品大多数写在木简或宣纸上,也有些流传口口相传,成为口头文学。

随着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小说开始向更广泛的读者传播,成为大众文学的代表。

欧洲的小说发展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在中世纪,骑士传说和英雄史詩是主要的叙事文学形式,代表作有《亚瑟王传说》和《罗兰之歌》。

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人们对个人自由和人性的关注逐渐增加,小说开始重视展现现实生活和人物心理。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为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启蒙思想家关注人类理性和自由的追求,小说成为表达这些思想的重要媒介。

作家们以写实主义的方式描绘现实生活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代表作有英国的《傲慢与偏见》和法国的《红与黑》。

19世纪是小说史上的黄金时期,也是现代小说的诞生时期。

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和读者群体的扩大,小说开始广泛流行起来。

托尔斯泰、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作家以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手法刻画社会生活和人物命运,塑造了众多经典形象,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20世纪出现了多种小说流派和创作风格。

现代主义小说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意识流的方式呈现故事,代表作有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后现代主义小说打破传统叙事规则,拒绝统一的真理,试图探索语言和意义的边界。

21世纪的小说创作也呈现出多样性。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网络小说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年轻一代的阅读和创作方式。

同时,科幻、奇幻等题材的小说也受到了更多读者的追捧。

总的来说,小说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不断创新和发展。

简述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那个时期,中国正经历着一系列巨变,包括革命、战争和社会变革,这些因素都对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20世纪初,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们开始呼吁对传统文化进行革新。

这些革新的思潮也渗透到小说创作当中,作家们开始追求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艺术形式。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包括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这些作品不仅通过鲜明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还探索了个人的困境和人性的弱点。

随着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20世纪30年代见证了小说创作的又一次重要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进入了动荡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小说家们开始关注抗战的英勇斗争和人民的智慧,他们描绘了抗战英雄的形象,弘扬了民族精神。

背负社会使命感的作家们,如曾经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丁玲、杨炯、萧乾等,主要写大家庭(大冶家庭、重庆家庭等),表现无产阶级革命意识,也有一些作家将文学题材转移到解放前较边缘的小城镇和农村,他们以地方色彩为主,着重刻画人物个性,他们擅长诗性叙述和尽可能简明的表达。

这些作品如《家》、《三八口号》、《四世同堂》等,激发了人们对于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向往,成为了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社会主义政权的确立给中国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创作的主体发生了转变,小说家开始描绘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工农兵形象,呈现出一股热望美好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浓厚气息。

在这一时期,一批优秀的小说家如老舍、他们积极塑造社会主义角色,用真实的笔触描绘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变迁。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小说家们带来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在这一时期,中国小说开始接触到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尝试了更多的创作形式和样式,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这一时期冯骥才的《炽天使》、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叙事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重要代表之一。

现代小说的发展与特点

现代小说的发展与特点

现代小说的发展与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不断演变,现代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小说的发展历程、新兴体裁和主题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现代小说的发展趋势与独特魅力。

一、发展历程现代小说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在这个时期,现代小说开始出现并逐渐兴盛起来。

自那时起,现代小说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首先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兴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实主义小说成为主流,其代表作品有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和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这些小说以真实社会生活为背景,揭示社会的问题和人性的弊端,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力。

其次是现代主义小说的崛起。

20世纪初至中期,现代主义小说逐渐兴起,其代表作品有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这些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打破了传统的限制,使用多样的叙述手法和非线性故事结构,探索人类思想和情感的复杂性。

最后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

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后现代主义小说逐渐兴起。

这些小说以多元文化、多线叙事和文本的自我反思为特点,代表作品有英国作家拉什迪的《午夜之子》和美国作家德莱塞的《白噪音》。

后现代主义小说以其复杂的叙事结构和对现实的怀疑精神,展现了新时代的文学魅力。

二、新兴体裁现代小说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变化,还体现在不断涌现的新兴体裁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兴趣的多样化,一些新的文学形式和流派逐渐兴起。

一种新兴的体裁是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以未来科技和人类社会为题材,将现实与想象相结合,体现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代表作品有英国作家奥威尔的《1984年》和美国作家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系列。

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推理小说。

推理小说以谜题和解谜过程为核心,通过推理和侦破,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解惑。

代表作品有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和美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概述

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概述

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概述编者按:2012年3月,邵宁宁老师在西北师大现当代文学专业,开设了中国现代小说史论这门课程,课程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轨迹做了综述式的介绍,对于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代表的作家作品,做了一定的脉络式讨论,其中也穿插着涉及了当代小说的内容。

课程分三个课时进行,现在就课堂内容做一简要梳理,以期为大家提供一种对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的全新思考。

第一讲现代小说概论中国小说源远流长,从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开始,再到后来的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话本,拟话本,文言章回小说的出现,小说作为一种世人的文学题材,在中国已经有了千年的发展历史。

孔子说:“虽小道,却亦有可观者”,就表明了小说在古代并不是一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但是也有“可观”的地方,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风俗习惯,乃至历史事件也会在小说这种题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

到了近代,小说的社会价值被深刻挖掘,无论是作为改良派的梁启超,还是作为左翼文学家的鲁迅,看到了小说作为一种文体之于当时的社会价值。

梁启超在很早就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就第一次深刻揭露了小说反映民情民意的作用,同时也指出小说能成为社会改良武器的作用。

鲁迅更是弃医从文,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深刻批判了国民性,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先锋人物。

因此,可以看到,中国的小说经历了一种从个人到大众,从庙堂到社会的锐变,小说不再成为人们消闲的工具,而是越来越成为反映社会现实,有益于民生的文学样式。

这与五四以来的白话新文学的发展不无关系,正是白话文学的提倡,才使得人们从华丽辞藻,追求韵律的古典文学写作中解放出来,关注文学本身,关注“为人生”的文学,因此,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确在这很短的时间中,诞生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一方面源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向前发展,为广大作家提供了广泛的创作平台,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另外一方面新时期以来,对“人”自身的发觉,也为作家表现人生,挖掘人性,提供了很好的意识导向。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概述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概述

新的矛盾和困惑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
“伤痕文学”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反思文学” 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 的故事》 王蒙的《布礼》、《蝴蝶》,张贤亮的《灵与 肉》、 《土牢情话》、《绿化树》,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张一 弓的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
第三阶段:90年代
“中国当代商业写作第一人”的王朔 王朔 《空中小姐》、《一半是海 水, 一半是火焰》、《玩得就是心跳》 《顽主》、《千万别把我当人》、 《一点正经没有》 他的文学创作的商业倾向愈加明显, 并促使他最终放弃小说,转入纯 粹商业性的影视剧创作,经他策划和 编剧的作品有《渴望》、《编辑部的 故事》、《爱你没商量》等,都 曾经轰动一时,成为开拓中国当代商业影 视创作的先锋。

“乡土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花街》 等中篇小说, “市井小说”的邓友梅的《烟壶》、《那五》, 冯骥才的《神 鞭》、《三寸金莲》,陆文夫的《小巷人物志》系列中 短篇小说等, 有以家乡纪事来揭示民间世界的汪曾祺的短篇小说,有 以家乡风情描 写社会改革的林斤澜的《矮凳桥风情》系列,有拟寓言体的高晓声的 《钱包》、《飞磨》
女性写作在小说方面的主要作家有陈染、林白、海男和徐小斌等, 她们都在90年代写出自己的代表作,如陈染的中篇小说《无处告 别》、 《与往事干杯》和长篇小说《私人生活》,林白的长篇小说 《一个人 的战争》、《说吧,房间》和中篇小说《回廊之椅》 海外新移民题材
小楂(查建英)的《丛林下的冰河》和严歌苓的《少女小渔》、 《女 房东》
农村生活题材的 : 表现土地改革: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 变》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战争题材 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孙犁的《风云初记》等一系 列表 现华北抗日根据地战斗生活的作品率先拉开了战争小说的序幕。知侠 的 《铁道游击队》、刘流的《烈火金刚》、冯志的《敌后武工队》、 雪克 的《战斗的青春》碧野的《我们的力量是 无敌的》、杜鹏程的《保卫延 安》、峻青的《黎明的河边》、肖平的 《三月雪》、吴强的《红日》、 曲波的《林海雪原》、玛拉沁夫的 《茫茫的草原》 60年代,萧玉的 《高梁红了》(三部)、柯岗的《逐鹿中原》

简述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以新小说运动
为代表的文学改革运动崛起。

这一时期的作家主张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注重人性的抒发和社会现象的揭示。

著名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代表
作品。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这一时期的作家们
更加注重表现人们内心的冲突和主观感受。

在政治动荡的时期,一些作家开始以自己的创造为社会写实主义的重要手段。

例如,巴金的《家》,这部小说着重描写了家庭中的矛盾和父子关系的裂变。

第三个阶段是50年代至70年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使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主导的文学思潮。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郭沫若的《白毛女》和康生的《红色娘子军》等。

第四个阶段是80年代至90年代的小说繁荣时期。

未解的社会问题,个体的自由意识以及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成为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

著名作家余华、莫言等人的作品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余华的《活着》和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作品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第五个阶段是21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小说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作家们更加关注民族文化的表达和全球化的视野。

中国当代作家获得了国际文学奖项,例如莫言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进一步加强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诞生:由古典走向现代从单纯的时间性概念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1917年至现在的文学,近年来人们一般又把它称为中国20世纪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它的诞生之初被叫做中国新文学,这一称谓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性概念,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乃至思想史上一种革命意义的显示。

其发展过程既是中国文学本身现代化的过程,又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的艺术显示。

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又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源头是五四文学。

五四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本质性变异,它划定了从传统文学到现代文学的不同历史时代。

它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复杂的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深刻背景。

首先,五四文学的诞生有着深刻的外来文化背景。

从作品的翻译介绍开始,到文学观念的倡导、文学创作的出现和文学思潮的形成,都与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

对外国文学和文化的译介中,严复和林纾的贡献功不可没。

严复被胡适称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1),他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西方近代社会科学的名著,对近代中国的知识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林纾在五四之前,共译介西方文学名著170多种,1200余万字。

在此之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人介绍和引入了西方文学和美学理论。

而对中国新文学发生具有本质性影响的还是西方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思想主题和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这使中国新文学具备了真正的反封建的“现代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大系统现代化转化的先期完成形态。

与思想主题、文学思潮的进入相一致,在外来文学的示范下,各种与传统文学相异的文学样式应运而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历史。

诗歌从古典走向现代白话诗;小说由章回体的故事小说走向多样的性格小说和心理小说;戏剧从传统戏曲经“文明新戏”走向现代话剧;散文由文言文走向白话杂文和美文。

各种文学流派和社团迅速丛生和更迭。

其次,传统文学和文化对新文学的诞生有着复杂的影响。

从五四文学的发生前提来看,传统文学和文化的影响在表层上是一种相反的刺激,新文学以现代意识为尺度,以传统为批判对象,形成了新的文学观念和思想主题。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历史脉络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历史脉络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历史脉络中国现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历史脉络。

第一部分:中国现代小说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现代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封建制度逐渐崩溃,新的思想和文化观念开始涌现。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土壤,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开始涌现,他们以小说为媒介,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批判。

第二部分:中国现代小说的主题与题材中国现代小说的主题与题材丰富多样,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变革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作家以探讨妇女地位和性别平等为主题,如鲁迅的《阿Q正传》。

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些作家以抗日题材为主,如巴金的《家》。

在改革开放后,一些作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迷茫,如余华的《活着》。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手法与创新中国现代小说在艺术手法和创新方面也有着丰富的表现。

一些作家开始尝试使用第一人称叙事,如沈从文的《边城》。

一些作家开始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技巧,如钱钟书的《围城》。

此外,一些作家还尝试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

第四部分: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与意义中国现代小说对中国文学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题材和表现形式,也为人们提供了对社会现状和人性的思考。

中国现代小说通过对历史的再现和对社会问题的探讨,使读者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五部分:中国现代小说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国现代小说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未来,中国现代小说将更加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和个体的内心世界,以更加多元化和开放的方式呈现。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书和网络文学的兴起也将对中国现代小说的传播和创作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总结:中国现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中国现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现代小说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宝藏。

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思想解放的浪潮席卷全国,人们开始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进行反思。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小说形式呈现,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表达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个重要阶段是五四运动时期。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和作家涌现出来,他们以小说为媒介,表达了对封建主义和旧文化的批判,呼唤着新的文化和社会秩序的到来。

鲁迅是五四运动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以其犀利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五四运动后,中国现代小说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作家都有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创作风格。

例如,魏巍的《长征》以其宏大的叙事和深入的思考,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而张爱玲的小说则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社会的风云变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现代小说进入了一个更加多元化和开放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小说的题材和风格更加丰富多样,作家们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王小波的小说作品《黄金时代》《黄金终结》以其幽默而深刻的叙事风格,探讨了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困惑和迷茫;莫言的小说作品《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则以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中国现代小说的特点之一是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历了翻天覆地变革的国家,小说作家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是不可避免的。

他们通过小说这个媒介,揭示了社会的弊端和不公,批判了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合理。

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

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

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一、我国现当代文学从时间上来划分,我国现当代文学是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它的源头便是著名的五四文学运动。

五四新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革命,它是与传统文学迥异的现代文学,它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不一致,思想上也更为新潮,更为突出。

随着新中国的逐步建立,他推动新文学运动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我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从文学发展的多样性、主题的走向以及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文化整体批判时期、政治分野与文化批判时期、政治分野与文化反思时期、政治与文学一体化时期和政治变革与文化转型时期[1]。

二、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具体发展变化1文学内容涉及的生活范围更广泛五四文学运动之后,中国文学进入了现代文学史的开端。

中国的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有了明显变化。

文学创作者笔下融入了更多的平民形象和普通生活。

其中以普通农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尤为突出,作品涉及的内容以及生活范围有所丰富和增加。

这些作品从普通群众视角出发,通过对普通人生活中的幸福与痛苦的描写,侧面上反衬出社会的安稳与动荡,并根据当时的生活环境,描绘了一幅幅民主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

随着中国人从压迫中解脱后,中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得文学反映生活的领域明显扩大,为文艺创作开辟了宽阔的道路。

文学创作者的视野开拓到农村、工厂、部队、学校,等等。

尤其是过去文学作品中很难见到的工业、科技题材,少数民族生活题材等都有了新的开拓和创造,极大地填补了文学创作题材上的欠缺部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上天入地,无所不及。

这标志着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不断解放、突破与创新。

2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了新的进展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应用在文学方面,意思就是说文学的创作源泉是源自于实际生活的[2]。

因此文学创作者在具体生活的基础上对人物写实和艺术深化推动历史推动文明的发展,这也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重任。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当代文学人物塑造题材类型作品中,成功刻画了一批典型的人物形象。

中国现代派小说在新时期的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现代派小说在新时期的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现代派小说在新时期的三个发展阶段直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而产生的中国现代派小说,在新时期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一、“伪现代派”时期(1979-1981)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意识流、象征主义)的影响,中国文学曾出现过以“新感觉派小说”和“现代派诗歌”为代表的、在文学形式和写作技巧方面进行探索的实验作品。

代表作家和诗人有刘呐欧、穆时英、施蛰存、戴望舒、李金发、卞之琳等等。

这些作家的作品或者在小说的形式、节奏、手法上带有现代主义的特征,注重捕捉新奇的感觉,以表现作家眼耳感官里的城市风貌;或者受弗洛伊德性心理学的影响,更重于心理分析;或者用朦胧的意象和含蓄的语言来暗示、表现感觉和情调……不过,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它们只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流派而存在,并没有产生更大的影响。

80年代初中国文坛现代派文学创作潮流的兴盛繁荣,也不是二、三十年代前后现代派文学思潮的简单回归,而是改革开放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涌入催生的产物。

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最早在诗歌界显现出来。

顾城、北岛、舒婷等人的“朦胧诗”,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文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文学潮流,对传统文学的理念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朦胧诗所强调的“自我”,也使人们开始思考“人”这一命题,文学也由此开始向文学本身回归。

“朦胧诗”虽然不能算作现代主义文学,但是,它的怀疑精神、它的诸多创作手法、它的荒诞意识,却是与西方现代主义的精神互相呼应的。

当理论界正在掀起介绍西方现代主义理论高潮的时候,小说家们也迫不及待地将这些刚刚被引入的理论运用到创作实践中。

一向被奉为文坛大哥的王蒙,重出江湖后在创作中有意识地突破传统小说的写法,大胆地吸收、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些表现手法。

从1978年初到1985年上半年,他先后发表了19部充满探索精神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夜的眼》、《布礼》、《春之声》、《风筝飘带》、《海的梦》、《蝴蝶》等作品,很明显是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尤其是“意识流”的影响,在形式上体现出与传统文学很不一样的特征。

现在小说发展历程

现在小说发展历程

现在小说发展历程现在小说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过叙事的方式讲述故事,展现出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如今的小说,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多样化的体裁,涵盖了各种不同的题材和风格。

让我们一起来追溯一下现在小说的发展历程。

现代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的小说多以描写社会生活和心理状态为主题。

法国作家夏尔·奥古斯特·圣伯夫的《红与黑》、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作品成为了此时期的经典代表,展现出了小说在社会和人性问题上的思考和揭示。

20世纪初,现实主义小说开始兴起,作者开始关注生活中的普通人和社会阶层的问题。

作家们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探索,揭示了社会的困境和人们内心的矛盾。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1984》、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等作品,成为现实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小说开始加入了更多的实验性元素。

20世纪中叶,后现代小说开始兴起,作家们开始探索新的叙事方式和文学形式。

他们试图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和线性时间,使得小说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重返无限方法》、哥伦比亚作家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作品,成为后现代小说的代表。

21世纪的现在小说,进一步多元化和全球化。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电子书和网络小说快速崛起。

很多作家把作品发布在网络上,与读者进行互动。

一些近年来走红的网络小说,例如《庆余年》、《全职高手》,通过大量的粉丝和粉丝文化的扩散,成为了现象级的文化现象。

同时,各种题材和风格的小说也蓬勃发展。

科幻小说、奇幻小说、推理小说、言情小说等都成为了读者们追逐的热门。

作家们通过不同的创作手法和主题,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现代生活。

现在小说的发展,有力地证明了文学是生产力的重要一环,同时也反映出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需求。

中国现代小说的兴起与演变

中国现代小说的兴起与演变

中国现代小说的兴起与演变中国现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一系列的兴起与演变过程。

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到当代,中国现代小说在形式、主题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现代小说的兴起与演变。

一、新文化运动与现代小说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历史背景。

在这个时期,一批新兴的知识分子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呼吁变革和现代化。

在这个背景下,现代小说开始崭露头角。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封建思想的荒谬。

鲁迅的小说以深刻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问题,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社会现实主义与现代小说的融合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现实主义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

小说开始关注社会现实,揭示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一时期的小说作品以描述社会生活为主题,注重表现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其中,巴金的小说《家》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通过对一个普通家庭的描写,展现了社会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巴金的作品以饱满的情感和真实的细节打动了读者,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代表之一。

三、后现代主义与现代小说的多元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现代小说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阶段。

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使得小说的形式和风格更加多样化。

作家们开始尝试各种新的写作技巧和叙事方式,突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和线性的时间表达。

其中,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魔幻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中国历史的变迁。

莫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

四、网络时代与现代小说的变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学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兴形式。

网络小说以其快速更新、互动性强的特点吸引了大量读者。

同时,网络时代也给现代小说的创作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现代小说风格演变

中国现代小说风格演变

中国现代小说风格演变中国现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内心的情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中国现代小说的风格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现代小说的起源、发展和风格演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代小说的起源和发展现代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们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颠覆。

在这个背景下,现代小说开始崭露头角。

最早的现代小说可以追溯到鲁迅的作品。

鲁迅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

他的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成为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鲁迅的作品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小说风格的演变1. 现实主义风格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现代小说开始追求真实和客观的描写。

作家们以犀利的笔触展现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陋。

他们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的苦难,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等。

2. 内心独白风格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中国现代小说开始关注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作家们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变化。

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有沈从文的《边城》、钱钟书的《围城》等。

3. 后现代主义风格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现代小说的风格也逐渐多样化。

一些作家开始尝试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方式,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和线性的时间序列。

他们以碎片化的叙述和多重视角的描写,探索现代社会的无常和混乱。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等。

三、现代小说风格演变的原因现代小说风格的演变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和追求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表达方式,自然也要适应这种变化。

当代中国小说的发展趋势

当代中国小说的发展趋势

当代中国小说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中国小说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创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当代中国小说的新发展趋势,并试图探讨今后的趋势。

一、小说题材多元化当前,中国小说的题材越来越多元化。

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在“文学莫斯科”等大奖评选中颁奖的小说大多是高超的学术性作品,而现代网络文学的题材更是五花八门、百花争鸣。

例如,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余华的《活着》等现代小说都用叙事的方式将现实题材,结合讽喻和异想天开的手法描写出来。

另外,张炜的《带灯笼的女人》、陈忠实的《白鹿原》等历史小说,也以其史实性、生动性以及想象性获得了广泛的读者群体。

二、不同的文字表现方式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不同的文字表现方式正逐渐被小说家所发现和尝试。

当前,钟晓阳、蒋方舟等小说家已经开始尝试将影视、音乐等形式元素引入小说创作中,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

王小波、毕淑敏的小说更是以“新潮流白话小说”为特点,尝试抛弃传统艺术语言的束缚,借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创造出更加亲切、自然的叙述效果。

三、小说的创新元素当前,小说在描绘人物形象、叙述情节等方面,也正朝着越来越丰富、细致和新奇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余华小说《活着》中,老头子眼睛里珠圆玉润的泪光、一群被镇压的大老爷们在夜晚里跳广场舞的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发展等,都是小说创意的元素。

四、网络文学迅猛发展当前,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的创作主要以小说为主,其流行度平台的高度,让一部分小说作者可以轻松地获得更广泛的读者群体。

另外,在当前移动端技术不断更新升级的过程中,一些发展更具潜力的网络小说平台已经成为了小说发展的新趋势。

总之,当代中国小说的发展正在迈向更加多元化、更加深刻的方向,不断地开发新的文学语言和表达形式。

未来,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小说将迎来更多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特征以及价值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特征以及价值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特征以及价值意义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它是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现实生活为土壤的,与时代紧密相连。

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我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借鉴、吸取了世界文学潮流中的丰富营养,在中外文学的交融中,以现实主义为主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一步走向民族化、大众化,走向更高、更完善的艺术境界。

现当代文学有以下特色:一、文学与时代的密切联系。

这一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总体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无论经过什么样的历史波折,无论文艺方向的提法有什么不同,也无论党对文艺方针怎样调整,其社会主义总方向的实质始终是鲜明的。

二、由一元到多元的文学格局中国现当代文学向前发展,由一元走向多元格局。

除了创作实践、理论探讨领域,当代文学思潮多元化体现得更为鲜明。

当代文学观念、文学价值的嬗变,借鉴、探索迭起,风格、流派争妍,文坛空前的活跃,呈现多元、开放的格局。

三、探索与困惑并存文学随时代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文化差异和文化矛盾逐渐展示出来。

现当代文学的主要冲突从80年代针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提倡文学独立,更多地转移到如今文学创作与商业操作之间的冲突上来。

在市场体制下,纯文学与通俗文学都无法离开出版运作和文化消费市场的选择。

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和位置趋向“边缘化”,他们开始对自身的价值、曾经持有的文化观念产生怀疑。

因而,90年代以来在文学表现的内容中,乐观情绪受到很大的削弱,犹豫困惑、批判反省的基调得到凸现,形成了一个探索与困惑并存的重要特点。

同时随着新中国成立带来的巨大历史变革,人民当家作主、创造历史的自觉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新中国的作家坚持真实地、历史地、在现实的变革和发展中反映生活,自觉地把革命现实主义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最根本的创作原则与方法。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在50、60年代逐渐形成了代表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学的主导性风格与特征,即注重题材与主题的重大性与时代性,自觉追求具有“巨大的思想深度” 与“广阔的历史内容”的史诗性,对民族性格进行具有历史的纵深度的开掘,创造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以及从历史进程中所汲取的昂奋的战斗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的矛盾和困惑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
“伤痕文学”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反思文学” 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 的故事》 王蒙的《布礼》、《蝴蝶》,张贤亮的《灵与 肉》、 《土牢情话》、《绿化树》,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张一 弓的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
人性与人道主 义 : 戴厚英《人啊,人》。刘心武的《爱的位置》,张炫的《被爱情 遗忘的角落》,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铁凝的《哦,香雪》
改革文学 ”蒋子 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改革者》(张锲)、 《跋涉者》(焦祖尧)、 《祸起萧墙》(水运宪)、《三千万》(柯 云路)高晓声《陈奂生上城》张洁的《沉重的翅膀》 《故土》(苏叔 阳)、 《花园街五号》(李国文)、《男人的风格》(张贤亮)、 《新星》 (柯云路)及中篇小说《老人仓》(矫健)、《鲁班的子孙》 (王润 滋)、《秋天的愤怒》(张炜)、《腊月。正月》(贾平凹) 等。路 遥的中篇小说《人生》 乡土小说与市井小说 “乡土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花街》 等中篇小说, “市井小说”的邓友梅的《烟壶》、《那五》, 冯骥才的《神 鞭》、《三寸金莲》,陆文夫的《小巷人物志》系列中 短篇小说等, 有以家乡纪事来揭示民间世界的汪曾祺的短篇小说,有 以家乡风情描 写社会改革的林斤澜的《矮凳桥风情》系列,有拟寓言体的高晓声的 《钱包》、《飞磨》
三. 自叙传抒情小说--表现自我的主观抒情。
主要代表: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 特点:总是用第一人称,抒发的情怀是病态的,感伤的, 常常竭力表现他的主人公的精神苦闷,以及由此而生的颓 废和变态的心理言行,揭示一种时代病,抒发时代苦闷的 情绪。 四. 乡土小说--主要描写故乡农村(或小城镇)的生活,带有浓厚 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的小说。 鲁迅首开乡土小说创作风气。 主要作家:彭家煌(湖南) 许杰(江浙)蹇先艾(贵州)
五. 京派小说 指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当文学的中心南移上海 之后,继续留在北京的或其它北方 城市的一个自由主义 作家群,也称北方作家派。是左联外最重要的文学派别。 主要代表:沈从文《边城》
六. 新感觉派小说 主要代表:穆时英 刘呐鸥 施蜇存
第三个十年(1937.7--1949.9)
一. 抗战小说:
主要代表:姚雪垠:《差半车麦秸》
二. 讽刺、暴露小说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 张恨水《啼笑因缘》 三. 七月派小说: 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四. 洋场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第一阶段(1949--1978)
农村生活题材的 : 表现土地改革: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 变》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战争题材 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孙犁的《风云初记》等一系 列表 现华北抗日根据地战斗生活的作品率先拉开了战争小说的序幕。知侠 的 《铁道游击队》、刘流的《烈火金刚》、冯志的《敌后武工队》、 雪克 的《战斗的青春》碧野的《我们的力量是 无敌的》、杜鹏程的《保卫延 安》、峻青的《黎明的河边》、肖平的 《三月雪》、吴强的《红日》、 曲波的《林海雪原》、玛拉沁夫的 《茫茫的草原》 60年代,萧玉的 《高梁红了》(三部)、柯岗的《逐鹿中原》
女性写作在小说方面的主要作家有陈染、林白、海男和徐小斌等, 她们都在90年代写出自己的代表作,如陈染的中篇小说《无处告 别》、 《与往事干杯》和长篇小说《私人生活》,林白的长篇小说 《一个人 的战争》、《说吧,房间》和中篇小说《回廊之椅》
海外新移民题材 小楂(查建英)的《丛林下的冰河》和严歌苓的《少女小渔》、 《女 房东》 军旅题材 朱苏进的长篇小说 《醉太平》和中篇小说《绝望中诞生》、 《金色叶片》、《接近于无 限透明》 坚持民间理想的文学创作 :余华 《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王安 忆 《长恨歌》,张炜 《九月寓言》韩少功 《马 桥词典》
中国现当代小说展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一. 鲁迅 《呐喊》--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 《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 《阿Q正传》--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作品 二. 问题小说--探究人生和社会 1919年下半年,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去国》的以发表,开创了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气。 代表作家:冰心 王统照 庐隐 许地山
第三阶段:90年代
“中国当代商业写作第一人”的王朔 王朔 《空中小姐》、《一半是海 水, 一半是火焰》、《玩得就是心跳》 《顽主》、《千万别把我当人》、 《一点正经没有》 他的文学创作的商业倾向愈加明显, 并促使他最终放弃小说,转入纯 粹商业性的影视剧创作,经他策划和 编剧的作品有《渴望》、《编辑部的 故事》、《爱你没商量》等,都 曾经轰动一时,成为开拓中国当代商业影 视创作的先锋。
现代历史题材创作 主流是表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重大历史事件, 比较突出的 艺术体裁是长篇小说,不但数量可观,而且也拥有比较强 烈的个人 风格。代表作有梁斌的《红旗谱》、 杨沫的《青春之歌》、 冯德英 的《苦菜花》和《迎春花》、高云览的《小城春秋》、李英儒 的 《野火春风斗古城》、欧阳山的《三家巷》和《苦斗》、艾明之的 《火种》、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红岩》等。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一. 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茅盾:代表作:《子夜》《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老舍--市民诗人 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巴金: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寒夜》
二. 左联准备期的小说--革命加恋爱的流行主题 主要代表: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田野的风》) 三. 左联青年作家群的小说--标志着现代文学在创作上真正结束了 “革命文学”的时代而向前迈进了。 主要代表:丁玲《沙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张天翼《华威先生》--开四十年代国统区讽刺 文学之先河。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萧军《八月的乡村》 四. 左联外民主主义作家 主要代表:叶圣陶《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 李颉人《死水微澜》
寻根文学:阿城的《棋王》等)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韩少功的 《爸爸爸》) 先锋小说:格非、孙甘露、余华
新写实小说 : 池莉的《烦恼人生》 方方的《风景》 刘震云的 《单位》、《一地鸡毛》 叶兆言的《艳歌》 新历史小说:莫言的《红高粱》 陈忠实的《白鹿原》 刘震 云的 《故乡天下黄花》 苏童的《妻妾成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