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无失真传输系统仿真
西交大《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西安交通大学《信号与系统B》课程教学大纲(说明:信通系应该学的是《信号与系统A》,但是找不到A的大纲。
只找到了西交大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的《信号与系统B》的大纲,因为用的教材是一样的,大家就凑活着用吧)英文名称:Signals and Systems B课程编号:INFT3014学时:68 (讲课60 ,实验8 );学分:4.0 开课时间:秋季学期适用对象: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先修课程:数学分析(工程类)或高等数学、电路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 阎鸿森、王新凤、田惠生编《信号与线性系统》,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年8 月第一版2. [ 美] A.V. 奥本海姆等著,刘树棠译,《信号与系统》(第二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年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信号与系统”是电气与电子信息类各专业本科生继“电路”或“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之后必修的重要主干课程。
该课程主要研究确知信号的特性,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在某些重要工程领域的应用,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号分析、线性系统分析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并对这些理论与方法在工程中的某些应用有初步了解。
为适应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在相关专业领域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习题和实验,学生应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技能方面有所提高。
该课程是学习《现代通信原理》、《自动控制理论》等后续课程所必备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掌握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分析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方面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的描述方法,基本信号的特性,系统的一般性质,系统的互联,增量线性系统的等效方法。
2. 掌握信号分解的基本思想及信号在时域、频域和变换域进行分解的基本理论及描述方法。
无失真传输课程设计
无失真传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无失真传输的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2. 学生能描述无失真传输的条件和实现方法;3. 学生能运用相关公式计算无失真传输的参数。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分析实际电路中的无失真传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无失真传输电路;3. 学生能通过实验,验证无失真传输的条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子技术产生兴趣,树立探究科学技术的意识;2.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 学生认识到无失真传输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电子技术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无失真传输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无失真传输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无失真传输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阐述无失真传输的基本原理,包括电压、电流的传输过程;- 分析无失真传输的条件,如负载匹配、信号频率等。
2. 无失真传输电路分析与设计:- 讲解典型无失真传输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公式和定理进行电路参数计算;- 通过实例分析,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无失真传输电路。
3. 无失真传输实验与验证:- 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指导学生搭建实验电路,进行无失真传输实验;-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无失真传输条件,总结实验经验。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课时:无失真传输基本概念与原理;2. 第2课时:无失真传输电路分析与设计;3. 第3课时:无失真传输实验与验证。
实验四 无失真传输系统仿真
实验四 无失真传输系统仿真一、实验目的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自己设计实验,学会运用MATLAB 语言编程,并具有进行信号分析的能力。
在本实验中学会利用所学方法,加深了角和掌握无失真的概念和条件。
二、实验内容(1)一般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波形和激励波形不相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将产生失真。
线性系统引起的信号失真有两方面因素造成,一是系统对信号中各频率分量幅度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使响应各频率分量的相对幅度产生变化,引起幅度失真。
另一是系统对各频率分量产生的相移不与频率成正比,使响应的各频率分量在时间轴上的相对位置产生变化,引起相位失真。
线性系统的幅度失真与相位失真都不产生新的频率分量。
而对于非线性系统则由于其非线性特性对于所传输信号产生非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可能产生新的频率分量。
所谓无失真是指响应信号与激励信号相比,只是大小与出现的时间不同,而无波形上的变化。
设激励信号为)(t e ,响应信号为)(t r ,无失真传输的条件是 )()(0t t Ke t r -= (4-1) 式中K 是一常数,0t 为滞后时间。
满足此条件时,)(t r 波形是)(t e 波形经0t 时间的滞后,虽然,幅度方面有系数K 倍的变化,但波形形状不变。
(2)要实现无失真传输,对系统函数)(ωj H 应提出怎样的要求? 设)(t r 与)(t e 的傅立叶变换式分别为)()(ωωj E j R 与。
借助傅立叶变换的延时定理,从式(4-1)可以写出0)()(t j e j KE j R ωωω-= (4-2) 此外还有 )()()(ωωωj E j H j R = (4-3) 所以,为满足无失真传输应有0)(t j Ke j H ωω-= (4-4) (4-4)式就是对于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提出的无失真传输条件。
欲使信号在通过线性系统时不产生任何失真,必须在信号的全部频带内,要求系统频率响应的幅度特性是一常数,相位特性是一通过原点的直线。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技术》实验报告姓名:李傲班级:14050Z01学号: 1405024239实验一:Systemview操作环境的认识与操作1、实验目的:熟悉systemview软件的基本环境,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熟悉基本操作,并使用其做出第一个自己的project,并截图2、实验内容:1>按照实验指导书的1.7进行练习2>正弦信号(频率为学号*10,幅度为(1+学号*0.1)V)、及其平方谱分析;并讨论定时窗口的设计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3、实验仿真:图1系统连结图(实验图中标注参数,并对参数设置、仿真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结论输出信号底部有微弱的失真,调节输入的频率的以及平方器的参数,可以改变输入信号的波形失真,对于频域而言,sin信号平方之后,其频率变为原来的二倍,这一点可有三角函数的化简公式证明实验二:滤波器使用及参数设计1、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SYSTEMVIEW 中的线性系统图符。
2、掌握典型FIR 滤波器参数和模拟滤波器参数的设置过程。
3、按滤波要求对典型滤波器进行参数设计。
实验原理:2、实验内容:参考实验指导书,设计出一个低通滤波器,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截图,要求在所截取的图片上用便笺的形式标注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
学号统一使用序号3、实验仿真:系统框架图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图输入输出信号的频谱图4、实验结论对于试验中低通滤波器的参数设置不太容易确定,在输入完通带宽度、截止频率和截止点的衰落系数等滤波器参数后,如果选择让SystemView 自动估计抽头,则可以选择“Elanix Auto Optimizer”项中的“Enabled”按钮,再单击“Finish”按钮退出即可。
此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出最合适的抽头数通常抽头数设置得越大,滤波器的精度就越实验三、模拟线性调制系统仿真(AM)(1学时)1、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SYSTEMVIEW 构建简单的仿真系统。
3、掌握模拟幅度调制的基本原理。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四-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
实验四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电子二班 044 陈增贤一、实验目的1.掌握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数字信号传输过程。
2.掌握位同步信号抖动、帧同步信号错位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3.掌握位同步信号、帧同步信号在数字分接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1.用数字信源模块、数字终端模块、位同步模块及帧同步模块连成一个理想信道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使系统正常工作。
2.观察位同步信号抖动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3.观察帧同步信号错位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4.用示波器观察分接后的数据信号、用于数据分接的帧同步信号、位同步信号。
三、基本原理本实验要使用数字终端模块。
1. 数字终端模块工作原理:原理框图如图4-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4-2所示(见附录)。
它输入单极性非归零信号、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把两路数据信号从时分复用信号中分离出来,输出两路串行数据信号和两个8位的并行数据信号。
两个并行信号驱动16个发光二极管,左边8个发光二极管显示第一路数据,右边8个发光二极管显示第二路数据,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熄灭状态表示“0”。
两个串行数据信号码速率为数字源输出信号码速率的1/3。
延迟1延迟2整形延迟3FS-INBS-INS-INFD FD-7FD-15FD-8FD-16BD显示串/并变换串/并变换F2÷3并/串变换并/串变换D2B1F1D1SD-DBD显示B2图4-1 数字终端原理方框图延迟1、延迟2、延迟3、整形及÷3等5个单元可使串/并变换器和并/串变换器的输入信号SD 、位同步信号及帧同步信号满足正确的相位关系,如图4-3所示。
移位寄存器40174把FD 延迟7、8、15、16个码元周期,得到FD-7、FD-15、FD-8(即F1)和FD-16(即F2)等4个帧同步信号。
在FD-7及BD 的作用下,U65(4094)将第一路串行信号变成第一路8位并行信号,在FD-15和BD 作用下,U70(4094)将第二路串行信号变成第二路8位并行信号。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1)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1)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基于MATLAB/Simulink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学生姓名张莎学号1113024109所在院(系)陕西理工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工程专业1104 班指导教师侯宝生合作者王翊东鲁少龙完成地点陕西理工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实验室2014年 3 月 12 日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院(系) 物电学院专业班级通信1104 学生姓名张莎一、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基于MATLAB/Simulink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二、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工作自2014年2月24日起至2014年3月14日止三、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进行地点: 物电学院实验室四、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1建立一个基带传输系统模型,选用合适基带信号,发送滤波器为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滚降系数为0.5,信道为加性高斯信道,接收滤波器与发送滤波器相匹配。
要求观察接收信号眼图,并设计接收机采样判决部分,对比发送数据与恢复数据波形,并统计误码率。
另外,对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功率谱进行估计,假设接收定时恢复是理想的。
2.设计题目的详细建模仿真过程分析和说明,仿真的结果可以以时域波形,频谱图,星座图,误码率与信噪比曲线的形式给出。
课程设计说明书中应附仿真结果图及仿真所用到的程序代码(MATLAB)或仿真模型图(Simulink/SystemView)。
如提交仿真模型图,需提交相应模块的参数设置情况。
3.每人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的说明书及源程序代码或仿仿真文件。
参考文献:[1]邓华.MATLAB通信仿真及其应用实例详解[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2]郑智琴.Simulink电子通信仿真与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3]赵鸿图.通信原理MATLAB仿真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4]刘学勇.详解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5]达新宇.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年[6]邵玉斌.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实例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指导教师侯宝生系(教研室)通信工程系接受论文 (设计)任务开始执行日期2014年2月24日学生签名基于MATLAB/Simulin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张莎(陕西理工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通信1104班,陕西汉中723003)指导教师:侯宝生[摘要]未经调制的数字信号所占据的频谱是从零频或者很低频率开始,称为数字基带信号,不经载波调制而直接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信号与系统实验四-信号的采样及恢复
信号与系统实验四-信号的采样及恢复实验四信号的采样及恢复⼀、实验⽬的1、加深理解连续时间信号离散化过程中的数学概念和物理概念;2、掌握对连续时间信号进⾏抽样和恢复的基本⽅法;3、通过实验验证抽样定理。
⼆、实验内容1、为了观察连续信号时域抽样时,抽样频率对抽样过程的影响,在[0,0.1]区间上以50Hz 的抽样频率对下列3个信号分别进⾏抽样,试画出抽样后序列的波形,并分析产⽣不同波形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1))102cos()(1t t x ?=π(2))502cos()(2t t x ?=π(3))1002cos()(3t t x ?=π2、产⽣幅度调制信号)200cos()2cos()(t t t x ππ=,推导其频率特性,确定抽样频率,并绘出波形。
3、对连续信号)4cos()(t t x π=进⾏抽样以得到离散序列,并进⾏重建。
(1)⽣成信号)(t x ,时间t=0:0.001:4,画出)(t x 的波形。
(2)以10=sam f Hz 对信号进⾏抽样,画出在10≤≤t 范围内的抽样序列)(k x ;利⽤抽样内插函数)/1()(sam r f T T t Sa t h =??=π恢复连续信号,画出重建信号)(t x r 的波形。
)(t x 与)(t x r 是否相同,为什么?(3)将抽样频率改为3=sam f Hz ,重做(2)。
4、利⽤MATLAB 编程实现采样函数Sa 的采样与重构。
三、实验仪器及环境计算机1台,MATLAB7.0软件。
四、实验原理对连续时间信号进⾏抽样可获得离散时间信号,其原理如图8-1。
采样信号)()()(t s t f t f s ?=,)(t s 是周期为s T 的冲激函数序列,即)()()(∑∞-∞=-==n sT nT t t t s sδδ则该过程为理想冲激抽样。
其中s T 称为采样周期,ss T f 1=称为抽样频率, ss s T f π⼤于等于2倍的原信号频率m f 时,即m s f f 2≥(抽样时间间隔满⾜ms f T 21≤),抽样信号的频谱才不会发⽣混叠,可⽤理想低通滤波器将原信号从采样信号中⽆失真地恢复。
无失真传输系统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2、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
3、系统频域与复域分析模块一【实验原理】 1、一般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波形和激励波形不相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将产生失真。
线性系统引起的信号失真有两方面因素造成,一是系统对信号中各频率分量幅度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使响应各频率分量的相对幅度产生变化,引起幅度失真。
另一是系统对各频率分量产生的相移不与频率成正比,使响应的各频率分量在时间轴上的相对位置产生变化,引起相位失真。
线性系统的幅度失真与相位失真都不产生新的频率分量。
而对于非线性系统则由于其非线性特性对于所传输信号产生非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可能产生新的频率分量。
所谓无失真是指响应信号与激励信号相比,只是大小与出现的时间不同,而无波形上的变化。
设激励信号为 e(t),响应信号为 r(t),无失真传输的条件r(t)=Ke(t-t)(1)式中 K 是一常数,t 为滞后时间。
满足此条件时, r(t)波形是 e(t) 波形经t 时间的滞后,虽然,幅度方面有系数 K 倍的变化,但波形形状不变。
2、对实现无失真传输,对系统函数 H ( j ω) 应提出怎样的要求设 r(t )与 e (t ) 的傅立叶变换式分别为 R( jω)与 E(jω)。
借助傅立叶变换的延时定理,从式(1)可以写出R(jω)=KE(jω)e^-jωt 。
(2)此外还有 R(jω)=H(jω)E(jω)(3) 所以,为满足无失真传输应有H(jω)=Ke^-jωt (4)(4)式就是对于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提出的无失真传输条件。
欲使信号在通过线性系统时不产生任何失真,必须在信号的全部频带内,要求系统频率响应的幅度特性是一常数,相位特性是一通过原点的直线。
实验三 无失真传输系统
若:
R1C1 R2C2
则:
H
R2 R2 R1
实验内容
1 、 FJ3: 500Hz 左右, UPP5V 方波信号,接入 J26 , CH1 : J27,CH2:J28,观察信号是否失真,即信号的形状是 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可以调节电位器“失 真调节”,可调节到输出与输入信号的形状一致,只是 信号的幅度发生了变化 2、改变信号源,重复上述的操作,观察信号的失真和 非失真的情况 3、测绘失真条件下的输入、输出信号(至少三种) 测绘无失真条件下的输入、输出信号(至少三种)
R2 Uo R2 C 2 S 1 H (S ) 1 1 R1 R2 Ui 1 / R1 SC1 1 / R2 SC2 R1C1 S 1 R2 C 2 S 1 1 1 / R2 SC2 而S j H ( j ) R2 1 jR2 C 2 R1 R2 1 jR1C1 1 jR2 C 2
实验报告要求
用坐标纸绘制实验失真条件下的输入、 输出信号,及无失真条件下的输入、输 出信号
实验三
无失真传输系统
实验目的
1、了解无失真传输的概念 2、了解无失真传输的条件
实验仪器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 50MHZ虚拟示波器 计算机
实验原理
无失真是指响应信号与激励信号相比,只是大小与出现的时间 不同,而无波形上的变化。设激励信号为e(t),响应信号为r(t),无 失真传输的条件是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实验一 常用信号分类与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片机产生低频信号源2、观察常用信号的波形特点及产生方法。
3、学会使用示波器对常用波形参数的测量。
二、实验仪器1、20MHz 双踪示波器一台。
2、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
三、实验内容1、信号的种类相当的多,这里列出了几种典型的信号,便于观察。
2、这些信号可以应用到后面的“基本运算单元”和“无失真传输系统分析”中。
四、实验原理对于一个系统特性的研究,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研究它的输入输出关系,即在一特定的输入信号下,系统对应的输出响应信号。
因而对信号的研究是对系统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系统特性观察的基本手段与方法。
在本实验中,将对常用信号和特性进行分析、研究。
信号可以表示为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函数,在这里仅对一维信号进行研究,自变量为时间。
常用信号有:指数信号、正弦信号、指数衰减正弦信号、抽样信号、钟形信号、脉冲信号等。
1、正弦信号:其表达式为)sin()(θω+=t K t f ,其信号的参数:振幅K 、角频率ω、与初始相位θ。
其波形如下图所示:图 1 正弦信号2、指数信号:指数信号可表示为atKe t f =)(。
对于不同的a 取值,其波形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下图所示:图 2 指数信号3、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其表达式为 ⎪⎩⎪⎨⎧><=-)0()sin()0(0)(t t Ke t t f at ω其波形如下图:图 3 指数衰减正弦信号4、抽样信号:其表达式为: sin ()tSa t t=。
)(t Sa 是一个偶函数,t = ±π,±2π,…,±n π时,函数值为零。
该函数在很多应用场合具有独特的运用。
其信号如下图所示:图4 抽样信号5、钟形信号(高斯函数):其表达式为:2()()tf t Ee-τ= , 其信号如下图所示:图 5 钟形信号6、脉冲信号:其表达式为)()()(T t u t u t f --=,其中)(t u 为单位阶跃函数。
通信系统课程systemview仿真设计1
FDM频分多路复用系统设计一、实习目的1.熟悉使用System View软件,了解各功能模块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进一步了掌握。
了解频分复用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3.观察频分复用的波形图,及抽样频率和点数的设置,和各个性能指标二、实习仪器微机电脑,System View软件三、实习内容用System View建立一个频分复用的仿真电路。
通过不同种类不同频率的信号源过系统后,分析理解系统的各个模块功能,观察波形图。
判断是不是实现了频分复用。
四、设计原理频分复用是一种按频率来划分信道的的复用方式。
在FDM中,信道的带宽被分成多个相互不重叠的频段,每路信号占据其中的一个子信道,并且各路之间必须留有未被使用的频段(防护频段)进行分隔,以防止信号的重叠。
在接受端,采用适当的带通滤波器将多路信号分开,从而恢复出所需要的信号。
下图示出了频分复用的系统的原理框图。
在发送端,首先使各路基带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以限制各路信号的最高频率。
然后,将各路信号调制到不同的载波频率上,使得各路信号搬移到各自的频率段范围内,合成后送入信道传输。
在接收端,采用一系列不同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分离出各路已调信号,它们被解调后即恢复出各路相应的基带信号。
为了防止相邻信号之间产生相互干扰,应合理选择载波频率。
恢复是也应加入相应的载波频率。
使其能恢复出各路信号。
在通信系统中,信道所能提供的带宽通常比传送一路信号所需的带宽宽得多。
如果一个信道只传送一路信号是非常浪费的,为了能够充分利用信道的带宽,就可以采用频分复用的方法。
在频分复用系统中,信道的可用频带被分成若干个互不交叠的频段,每路信号用其中一个频段传输,因而可以用滤波器将它们分别滤出来,然后分别解调接收。
原理框图如下:分别对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原理分析:发送端由于消息信号往往不是严格的限带信号,因而在发送端各路消息首先经过低通滤波,以便限制各路信号的最高角频率,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这里我们假设各路的都相等。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
摘要基带系统是不经过调制解调的系统,理想的基带系统是不存在码间干扰的,从理论上讲应当是满足奈奎斯特准则的系统,在实际中可以利用眼图的观测来判断基带系统的抗码间干扰能力,本文在SIMULINK下对基带系统进行设计仿真,利用眼图分析了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虽然在实际使用的数字通信系统中基带传输不如频带传输那样广泛,但是,对于基带传输系统的研究仍然是十分有意义的。
1) 在频带传输制式里同样存在基带传输的问题(如码间干扰等),因为信道的含义是相对的,若把调制解调器包括在信道中(如广义信道),则频带传输就变成了基带传输。
可以说基带传输是频带传输的基础。
2)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基带传输这种方式也有迅速发展的趋势。
目前,它不仅用于低速数据传输,而且还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3)理论上也可以证明,任何一个采用线性调制的频带传输系统,总是可以由一个等效的基带传输系统所替代。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simulink的熟悉和对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实现。
关键词:simulink调制;眼图;曼彻斯特码。
目录第1章绪论 (1)1.1 MATLAB/Simulink的简介 (1)1.2 通信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1)1.2.1 通信的概念 (1)1.2.2 通信的发展史简介 (2)1.3 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第二章、基带系统的理论分析 (4)2.1原理 (4)2.1.1 基带系统传输模型及工作原理如图2-1所示: (4)2.1.2 基带系统设计中的码间干扰及噪声干扰 (4)2.2 基带系统设计方案 (5)2.2.1 信源 (5)2.2.2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 (6)2.2.3 信道 (6)2.2.4 抽样判决器 (6)2.2.5基带信号传输系统的典型模型,如图2-3所示。
(6)第三章、SIMULINK下基带系统的设计 (8)3.1 信源的生成——曼彻斯特码 (9)3.2 传输模块的实现 (10)3.3 抽样判决 (10)3.4 基带传输系统设计总图及各点输出波形 (11)3.5 眼图观测结果 (12)总结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第1章绪论1.1 MATLAB/Simulink的简介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也是目前在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方面应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精简版)
实验一 零输入、零状态及完全响应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原理。
2.掌握用简单的R-C 电路观测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设备1.TKSS-D 型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 2.双踪慢扫描示波器1台三、实验内容1.连接一个能观测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电路图(参考图1-1)。
2.分别观测该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动态曲线。
四、实验原理1.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模拟电路如图1-1所示。
图1-1 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电路图2.合上图1-1中的开关K1、K3,则由回路可得iR+Uc =E (1)∵ i =C dt dUc ,则上式改为=E U dtdURC c c + (2)对上式取拉式变换得:RCU C (S )-RCU C (0)+U C (S )=S15∴RC1S 5RC 1S 15S 15=1RCS (0)RCU 1)S(RCS 15(S)=U c c+++-+++⎪⎪⎪⎪⎭⎫ ⎝⎛,其中5V (0)U c = t RC 1-t RC 1-c 5e e 1(t)=15U +-⎪⎪⎭⎫ ⎝⎛(3)式(3)等号右方的第二项为零输入响应,即由初始条件激励下的输出响应;第一项为零状态响应,它描述了初始条件为零(Uc(0)=0)时,电路在输入E=15V作用下的输出响应,显然它们之和为电路的完全响应,图1-2所示的曲线表示这三种响应的过程。
图1-2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曲线其中:①---零输入响应②---零状态响应③----完全响应五、实验步骤1. 零输入响应用短路帽连接K2、K3,使+5V直流电源对电容C充电,当充电完毕后,断开K3连接K4,用示波器观测Uc(t)的变化。
2.零状态响应先用短路帽连接K4,使电容两端的电压放电完毕,然后断开K4连接K3、K1,用示波器观测15V直流电压向电容C的充电过程。
SystemView实验
实验一图符库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SystemVue图符库的分类2、掌握SystemVue各个功能库常用图符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按照实例使用图符构建简单的通信系统,并了解每个图符的功能。
三、基本原理SystemVue的图符库功能十分丰富,一共分为以下几个大类1.基本库SystemView的基本库包括信源库、算子库、函数库、信号接收器库等,它为该系统仿真提供了最基本的工具。
(信源库):SystemView为我们提供了16种信号源,可以用它来产生任意信号(算子库)功能强大的算子库多达31种算子,可以满足您所有运算的要求(函数库)32种函数尽显函数库的强大库容!(信号接收器库)12种信号接收方式任你挑选,要做任何分析都难不倒它2.扩展功能库扩展功能库提供可选择的能够增加核心库功能的用于特殊应用的库。
它允许通信、DSP、射频/模拟和逻辑应用。
(通信库):包含有大量的通信系统模块的通信库,是快速设计和仿真现代通信系统的有力工具。
这些模块从纠错编码、调制解调、到各种信道模型一应俱全。
(DSP库):DSP库能够在你将要运行DSP芯片上仿真DSP系统。
该库支持大多DSP芯片的算法模式。
例如乘法器、加法器、除法器和反相器的图标代表真正的DSP算法操作符。
还包括高级处理工具:混合的RadixFFT、FIR和IIR滤波器以及块传输等。
(逻辑运算库):逻辑运算自然离不开逻辑库了,它包括象与非门这样的通用器件的图标、74系列器件功能图标及用户自己的图标等。
(射频/模拟库):射频/模拟库支持用于射频设计的关键的电子组件,例如:混合器、放大器和功率分配器等。
3. 扩展用户库扩展的用户库包括有扩展通信库2、IS95/CDMA 、数字视频广播DVB等。
通信库2: 扩展的通信库2主要对原来的通信库加了时分复用、OFDM调制解调 、QAM 编码与调制解调、卷积码收缩编解码、GOLD 码以及各种衰落信道等功能。
4.5版中,通信库2已被合并到基本通信库中。
实验五 无失真传输
实验五 无失真传输系统姓名:张恒 学号:10071201042 班级:电信10-2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地点:物理楼212 实验日期:2011年11月9日星期三一、实验目的理解无失真传输的概念理解无失真传输的条件二、实验内容观察信号在无失真系统中的波形观察信号在无失真系统中的波形三、实验仪器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2、系统频域与复域的分析模块一块3、M 20双踪示波器一台四、实验原理1、什么是无失真传输无失真传输是指响应信号与激励信号相比,只是大小与出现的时间不同,而无波形上的变化。
设激励信号为)(t f ,响应为)(t y ,可知 )()(0t t Kf t y -= 。
2、如何实现无失真传输为满足)()(0t t Kf t y -= (1)这一条件,其频域上的关系应满足 )()(0ωωωj F Ke j Y t j -= (2) 从信号与系统的观点看,信号在通过系统时,系统相当于一个频谱变换器,由系统的无失真条件可知,只有当系统频谱0)(t j Ke j H ωω-= (3)时系统才能对输入信号做到无失真传输,由(3)式可知,为使信号在通过线性系统时产生任何失真,系统频率复频特性必须在信号的全部频带内为一常数,相频特性应为一通过原点的直线。
3、实际无失真系统实际电路中,可使2121C C R R 、、、中的之一固定,第四个元件函数可调,以满足2211C R C R =,本实验采用电阻可调。
五、实验测试点说明1、测试点分别为:“输入”:模拟信号的输入。
“输出”:模拟信号经过系统后的输出。
“GND ”:与实验箱的地相连。
2、调节点分别为: “失真调节”:调节此电仪器,可以观察信号失真的过程。
六、实验步骤(1)将“系统频域与复域分析模块”插到实验箱上。
(2)将上述模块上的电源接入插孔,用导线与实验箱上的电源输出插孔对应相接。
(3)将“常用信号分类与观察模块”上的输出插口与“系统频域与复域分析模块”上的无失真传输系统的输入插口相接。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
实验一:模拟调制系统设计分析振幅调制系统(常规AM)1.实验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应用软件搭建模拟调制、解调(相干)系统,运行系统观察各点波形并分析频谱,改变参数研究其抗噪特性。
2.实验原理(1)AM信号的表达式、频谱及带宽在图1-1中,若假设滤波器为全通网络(=1),调制信号叠加直流后再与载波相乘,则输出的信号就是常规双边带条幅信号。
AM调制器模型如图3-2所示。
图1-1 AM调制器模型AM信号的时域和频域表达式分别为:式中,为外加的直流分量;可以是确知信号也可以是随机信号。
AM信号的典型波形和频谱分别如图1-2(a)、(b)所示,图中假定调制信号的上限频率为。
显然,调制信号的带宽为图1-2 AM波形和频谱由图1-2(a)可见,AM信号波形的包络与输入基带信号成正比,故用包络检波的方法很容易恢复原始调制信号。
但为了保证包络检波时不发生失真,必须满足,否则会出现过调幅而失真。
AM信号的频谱是由载频分量和上、下两个边带组成(通常称频谱中画斜线的部分为上边带,不画斜线的部分为下边带)。
上边带的频谱与原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
显然,无论是上边带还是下边带,都含有原调制信号的完整信息。
故AM信号是带有载波的双边带信号,它的带宽为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即:式中,为调制信号的带宽,为调制信号的最高频率。
(2)AM信号的解调调制过程的逆过程叫做解调。
AM信号的解调是把接收到的已调信号还原为调制信号。
AM信号的解调方法有两种:相干解调和包络检波解调。
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是想干解调。
由AM信号的频谱可知,如果将已调信号的频谱搬回到原点位置,即可得到原始的调制信号频谱,从而恢复出原始信号。
解调中的频谱搬移同样可用调制时的相乘运算来实现。
相干解调的原理框图如图1-3所示图1-3 相干解调原理图将已调信号乘上一个与调制器同频同相的载波,得由上式可知,只要用一个低通滤波器,就可以将第1项与第2项分离,无失真的恢复出原始的调制信号3.实验内容与分析(1)实验图如下所示:加法器20以及其上面部分为AM调制,23为信号源1KHZ,幅度2伏;09为载波15KHZ,幅度5伏。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新)
信号与系统实验讲义吴光永编重庆文理学院电子电气学院二○○九年十月实验一 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实验目的1、了解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操作方法。
2、了解单片多功能集成电路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及特点。
3、熟悉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信号产生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的三种波形。
2、调其中电位器、拨位开关,观察三种波形的变化,了解其中的一些极限值。
3、熟悉其中的极限值,便于后面的实验,因为信号源是后面用的最多的。
三、预备知识阅读原理说明部分有关ICL8038的资料,熟悉管脚的排列及其功能。
四、实验仪器1、20M 双踪示波器一台。
2、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
五、实验原理1、ICL8038是单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其内部框图如图1-1-1所示。
它由恒流源1I 和2I 、电压比较器A 和B 、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电路等组成。
外接电容C 由两个恒流源充电和放电,电压比较器A 、B 的阀值分别为电源电压(指EE cc U U +)的2/3和1/3。
恒流源1I 和2I 的大小可通过外接电阻调节,但必须12I I >。
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2I 断开,恒流源1I 给C 充电,它的两端电压UC 随时间线性上升,当UC 达到电源电压的2/3时,电压比较器A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恒流源C 接通,由于12I I > (设122I I =),恒流源2I 将电流21I 加到C 上反充电,相当于C 由一个净电流I 放电,C 两端的电压UC 又转为直线下降。
当它下降到电源电压的1/3时,电压比较器B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2I 断开,1I 再给C 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产生振荡。
若调整电路,使122I I =,则触发器输出为方波,经反相缓冲器由管脚⑨输出方波信号。
C 上的电压C U 上升与下降时间相等时为三角波,经电压跟随器从管脚③输出三角波信号。
实验四无失真传输系统仿真
实验四 无失真传输系统仿真一、实验目的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自己设计实验,学会运用 MATLAB 语 言编程,并具有进行信号分析的能力。
在本实验中学会利用所学方法, 加深了角 和掌握无失真的概念和条件。
二、实验内容(1) 一般情况下, 系统的响应波形和激励波形不相同, 信号在传输过程 中将产生失真。
线性系统引起的信号失真有两方面因素造成, 一是系统对信号中各频率分量 幅度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 使响应各频率分量的相对幅度产生变化, 引起幅度失 真。
另一是系统对各频率分量产生的相移不与频率成正比, 使响应的各频率分量 在时间轴上的相对位置产生变化,引起相位失真。
线性系统的幅度失真与相位失真都不产生新的频率分量。
而对于非线性系 统则由于其非线性特性对于所传输信号产生非线性失真, 非线性失真可能产生新 的频率分量。
所谓无失真是指响应信号与激励信号相比,只是大小与出现的时间不同, 而无波形上的变化。
设激励信号为 e(t) ,响应信号为 r (t ) ,无失真传输的条件是r (t) Ke(t t 0)(4-1)式中K 是一常数,t o 为滞后时间。
满足此条件时,r(t)波形是e(t)波形经t o 时间 的滞后,虽然,幅度方面有系数 K 倍的变化,但波形形状不变。
(2) 要实现无失真传输,对系统函数 H(j )应提出怎样的要求? 设r(t)与e(t)的傅立叶变换式分别为 R(j )与 E(j) 。
借助傅立叶变换的延时定理,从式( 4-1)可以写出R(j ) KE(j )ej t o(4-2) 此外还有R( j ) H(j )E( j )(4-3)所以,为满足无失真传输应有H(j )Kej t o(4-4)( 4-4)式就是对于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提出的无失真传输条件。
欲使信号在通 过线性系统时不产生任何失真, 必须在信号的全部频带内, 要求系统频率响应的 幅度特性是一常数,相位特性是一通过原点的直线。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常用信号分类与观察一、实验目的1、观察常用信号的波形,了解其特点及产生方法。
2、学会用示波器测量常用波形的基本参数,了解信号及信号的特性。
二、实验内容1、了解几种常用典型信号的解析式及时域波形。
2、观察这些信号的波形,思考可以从那几个角度观察分析这些信号的参数。
三、实验仪器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主板)。
2、20MHz双踪示波器一台。
四、实验原理信号可以表示为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函数,在这里仅对一维信号进行研究,自变量为时间。
常用信号有:指数信号、正弦信号、指数衰减正弦信号、抽样信号、钟形信号、脉冲信号等。
1、指数信号:指数信号可表示为()atf t Ke。
对于不同的a取值,其波形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图1-1所示:图1-1 指数信号2、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其表达式为(0)()sin()(0)att f t Ket t ω-<⎧=⎨>⎩,其波形如图1-2所示:图1-2 指数衰减正弦信号3、抽样信号:其表达式为:sin ()a t S t t=。
()a S t 是一个偶函数,t =±π,±2π,…,±n π时,函数值为零。
该函数在很多应用场合具有独特的运用。
其信号如图1-3所示:图1-3 抽样信号4、钟形信号(高斯函数):其表达式为:()2t f t Eeτ⎛⎫- ⎪⎝⎭=,其信号如图1-4所示:图1-4钟形信号5、脉冲信号:其表达式为)()()(T t u t u t f --=,其中)(t u 为单位阶跃函数。
6、方波信号:信号周期为T ,前2T 期间信号为正电平信号,后2T期间信号为负电平信号。
五、实验步骤常规信号是由DSP 产生,并经过D/A 后输出,按以下步骤,分别观察各信号。
预备工作:将开关S401——S408置为OFF (on 为闭合,off 为断开)。
将拨号开关SW601置为“0001”(开关拨上为1,拨下为0), 打开实验箱电源,按下复位键S601。
光纤通信系统的仿真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 光纤通信系统的仿真分析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务处制发光纤通信系统的仿真分析摘要光纤通信系统是以光为载波,利用纯度极高的玻璃制成极细的光导纤维作为传输媒介,通过光电变换,用光来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
光纤通信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是对此类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可行性论证以及研制新型系统的重要手段,可用于对已设计的光纤传输系统在硬件实现之前进行性能评估和可行性论证,可节约大量时间和经费; 同时在分析中可随时改动参数值,便于理论研究。
本文对光纤通信系统的仿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首先介绍了光纤通信系统的特点及构成,接着对光纤通信系统仿真软件Optisystem的简单介绍并对传输速率为10Gb/s的光纤通信系统进行仿真设计和分析,详细介绍了仿真的流程和分析后的结果并作出总结。
关键词:光纤通信系统;Optisystem;仿真Simulation Analysis of Optical FiberCommunication SystemAbstract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u sed optical wave as carrier,and very fine optical fiber made of high purity glass as transmission medium. It can transmit information through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mputer simulation is of such systems planning and design,feasibility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new types of systems important means can be used to have been designe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in hardware prior to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feasibility study,Can save a lot of time and funding,while in the analysis parameters can be changed at any time,for theoretical research.The paper discusses in depth the simulation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firstl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e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was introduced, then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Optisystem) was simply presented, and a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transfer rate of 10 Gb/s was simulated and designed, the process and result of simulation was detailed and the summary was made.Keywords: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Optisystem; simulation目录1 绪论 (1)1.1 光纤通信概述 (1)1.1.1 光纤通信的优点 (1)1.1.2 光纤通信的缺点 (2)1.1.3 光纤通信的应用 (3)1.2 系统仿真原理 (3)2 光纤通信系统及其构成 (5)2.1 光发送机 (5)2.2 光纤线路 (5)2.3 光接收机 (6)2.4 光中继器 (6)3 光纤通信系统仿真软件 (7)4 数字模型建立与性能仿真分析 (8)4.1 发射系统模型的建立 (8)4.1.1 数字模型建立 (8)4.1.2 光源与系统性能关系的仿真分析 (8)4.2 传输系统模型的建立 (10)4.2.1 数字模型建立 (10)4.2.2 传输速率与光纤传输系统特性的关系 (11)4.2.3 光纤信道参数与光纤传输系统特性的关系 (13)4.2.4 光放大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7)4.3 接收系统模型的建立 (19)4.3.1 数字模型建立 (19)4.3.2 光电检测器与系统性能关系的仿真分析 (20)4.4 波分复用系统仿真分析 (22)5 光纤通信系统仿真实验 (25)5.1 10Gb/s光纤通信系统模型的建立 (25)5.2 仿真结果分析 (26)5.3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8)5.3.1 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 (28)6 结论 (29)致谢 (30)参考文献 (31)1 绪论1.1 光纤通信概述通信是指两个或多个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过程,而通信系统是该过程的具体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无失真传输系统仿真
一、实验目的
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自己设计实验,学会运用MATLAB 语言编程,并具有进行信号分析的能力。
在本实验中学会利用所学方法,加深了角和掌握无失真的概念和条件。
二、实验内容
(1)一般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波形和激励波形不相同,信号在传输过程
中将产生失真。
线性系统引起的信号失真有两方面因素造成,一是系统对信号中各频率分量幅度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使响应各频率分量的相对幅度产生变化,引起幅度失真。
另一是系统对各频率分量产生的相移不与频率成正比,使响应的各频率分量在时间轴上的相对位置产生变化,引起相位失真。
线性系统的幅度失真与相位失真都不产生新的频率分量。
而对于非线性系
统则由于其非线性特性对于所传输信号产生非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可能产生新
的频率分量。
所谓无失真是指响应信号与激励信号相比,只是大小与出现的时间不同,
而无波形上的变化。
设激励信号为e(t ) ,响应信号为 r (t ) ,无失真传输的条件是
r (t )Ke( t t0 )(4-1)式中 K 是一常数, t0为滞后时间。
满足此条件时,r (t ) 波形是 e(t) 波形经t0时间的滞后,虽然,幅度方面有系数K 倍的变化,但波形形状不变。
(2)要实现无失真传输,对系统函数H ( j) 应提出怎样的要求?
设 r (t ) 与 e(t) 的傅立叶变换式分别为R( j)与 E( j) 。
借助傅立叶变换的延
时定理,从式( 4-1)可以写出
R( j ) KE ( j )e j t 0(4-2)
此外还有R( j)H ( j)E( j)(4-3)所以,为满足无失真传输应有
H ( j)Ke j t 0(4-4)(4-4)式就是对于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提出的无失真传输条件。
欲使信号在通
过线性系统时不产生任何失真,必须在信号的全部频带内,要求系统频率响应的
幅度特性是一常数,相位特性是一通过原点的直线。
三、实验任务
对于图 4.1 所示系统,利用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的方法,确定其无失真传输条件。
图 4- 1 衰减电路
R2
j C2
R21
计算如右:U 0 ()j C2
H ( )
)R1R2
U i (
j C1j C2
1
R21
R1
j C2
j C1
R2
= 1 j R2C 2(4-5)
R1R2
1 j R1 C1 1 j R2C 2
如果R1C1R2 C2
则H ( )R2是常数,() 0(4-6)
R2 R1
式( 4-6)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
四、实验要求
(1)绘制各种输入信号失真条件下的输入输出信号(至少三种)。
(2)
绘制各种输入信号无失真条件下的输入输出信号(至少三种)。
(3)编
制出完整的实验程序,进行验证,绘制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曲线,形
成实验报告。
解:
(1)
R1=input('电阻 R1=')
R2=input('电阻 R2=')
C1=input('电容 C1=')
C2=input('电容 C2=')
syms t W;
x1=cos(2*pi*t);
x2=exp(-2*abs(t));
x3=2*cos(2*pi*t)+3*sin(2*pi*1.5*t);
F1=fourier(x1);
F2=fourier(x2);
F3=fourier(x3);
H1=R2/(1+i*W*R2*C2);
H2=R1/(1+i*W*R1*C1);
H=H1/(H2+H1);
R1=H*F1;
R2=H*F2;
R3=H*F3;
f1=ifourier(R1)
f2=ifourier(R2)
f3=ifourier(R3)
subplot(321);ezplot(x1);
subplot(322);ezplot(f1);
subplot(323);ezplot(x2);
subplot(324);ezplot(f2);
subplot(325);ezplot(x3);
subplot(326);ezplot(f3);
执行后输入参数
电阻 R1=2000
R1 =
2000
电阻 R2=1000
R2 =
1000
电容 C1=0.01
C1 =
0.0100
电容 C2=0.01
C2 =
0.0100
得到如图 4.2 所示的三种信号在失真的情况下的输入输出信号和输出信号的表达式
f1 =
cos(2*pi*x)*(1+20*i*W)/(3+40*i*W)
f2 =
(1+20*i*W)*(exp(2*x)*heaviside(-x)+exp(-2*x)*heaviside(x))/(3+40*i*W)
f3 =
(3*sin(3*pi*x)+2*cos(2*pi*x))*(1+20*i*W)/(3+40*i*W)
图 4-2 三种信号在失真的情况下的输入输出信号(2)
R1=input('电阻 R1=')
R2=input('电阻 R2=')
C1=input('电容 C1=')
C2=input('电容 C2=')
syms t W;
x1=cos(2*pi*t);
x2=exp(-2*abs(t));
x3=2*cos(2*pi*t)+3*sin(2*pi*1.5*t);
F1=fourier(x1);
F2=fourier(x2);
F3=fourier(x3);
H1=R2/(1+i*W*R2*C2);
H2=R1/(1+i*W*R1*C1);
H=H1/(H2+H1);
R1=H*F1;
R2=H*F2;
R3=H*F3;
f1=ifourier(R1)
f2=ifourier(R2)
f3=ifourier(R3)
subplot(321);ezplot(x1);
subplot(322);ezplot(f1);
subplot(323);ezplot(x2);
subplot(324);ezplot(f2);
subplot(325);ezplot(x3);
subplot(326);ezplot(f3);
执行后输入参数
电阻 R1=2000
R1 =
2000
电阻 R2=1000
R2 =
1000
电容 C1=0.01
C1 =
0.0100
电容 C2=0.02
C2 =
0.0200
得到如图 4.3 所示的三种信号在失真的情况下的输入输出信号和输出信号的表达式
f1 =
1/3*cos(2*pi*x)
f2 =
1/3*exp(2*x)*heaviside(-x)+1/3*exp(-2*x)*heaviside(x)
f3 =
sin(3*pi*x)+2/3*cos(2*pi*x)
图 4-3三种信号在无失真的情况下的输入输出信号
(3)
clf;
R1=input('电阻 R1=')
R2=input('电阻 R2=')
C1=input('电容 C1=')
C2=input('电容 C2=')
t=-1:0.0001:1;
xa=sin(2*pi*t);
a = [R1*R2*(C1+C2) R1+R2];
b = [R1*R2*C1 R2];
w = logspace(-1,1);
h = freqs(b,a,w);
mag = abs(h);
phase = angle(h);
subplot(2,1,1), loglog(w,mag)
subplot(2,1,2), semilogx(w,phase)执行后输入无失真传输参数:
电阻 R1=2000
R1 =
2000
电阻 R2=1000
R2 =
1000
电容 C1=0.001
C1 =
1.0000e-003
电容 C2=0.002
C2 =
0.0020
得到如图 4.4 的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图4-4 无失真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执行后输入失真传输参数:
电阻 R1=2000
R1 =
2000
电阻 R2=1000
R2 =
1000
电容 C1=0.001
C1 =
1.0000e-003
电容 C2=0.001
C2 =
0.0010
得到如图 4.5 的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图 4-5失真滤波器的频率响应五、 MATLAB函数
熟悉下列函数的应用
h = freqs(b,a,w);
w = logspace(-1,1);
f1=ifourier(R1)
ezplot(f3);
F1=fourier(x1);
syms t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