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物理《核聚变》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核聚变的条件教案

高中物理核聚变的条件教案

高中物理核聚变的条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核聚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实现核聚变所需的条件3. 认识核聚变在太阳等恒星中的重要性教学准备:1. 教材资料:有关核聚变的相关知识点2. 实验器材:示波器、真空室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阳能等能源的重要性引入核聚变的话题,引发学生对核聚变的好奇和兴趣。

二、讲解核聚变的概念和原理(15分钟)1. 介绍核聚变的概念,即两个轻核融合成一个更重的核,释放出大量能量。

2. 讲解核聚变的原理,包括核聚变过程中涉及的核反应和能量释放机制。

三、探究核聚变的条件(2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实现核聚变所需的条件,并列出关键条件。

2.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并归纳所列条件,如高温、高密度等。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展示核聚变实验装置,并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核聚变的过程和条件。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就实验过程中的条件进行讨论和分析。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核聚变的条件,强调核聚变在能源产生中的重要性。

2. 拓展讨论核聚变在太阳等恒星中的应用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核聚变在宇宙中的普遍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核聚变的条件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撰写一篇关于核聚变在太阳中的应用的文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核聚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实现核聚变所需的条件,并认识核聚变在太阳等恒星中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核聚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核聚变

第十九章原子核新課標要求1.內容標準(1)知道原子核的組成。

知道放射性和原子核的衰變。

會用半衰期描述衰變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統計意義。

(2)瞭解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

知道射線的危害和防護。

例1 瞭解放射性在醫學和農業中的應用。

例2 調查房屋裝修材料和首飾材料中具有的放射性,瞭解相關的國家標準。

(3)知道核力的性質。

能簡單解釋輕核與重核內中子數、質子數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

會根據質量數守恆和電荷守恆寫出核反應方程。

(4)認識原子核的結合能。

知道裂變反應和聚變反應。

關注受控聚變反應研究的進展。

(5)知道鏈式反應的發生條件。

瞭解裂變反應堆的工作原理。

瞭解常用裂變反應堆的類型。

知道核電站的工作模式。

(6)通過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

例3 思考核能開發帶來的社會問題。

(7)初步瞭解恒星的演化。

初步瞭解粒子物理學的基礎知識。

例4 瞭解加速器在核子物理、粒子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2.活動建議:(1)通過查閱資料,瞭解常用的射線檢測方法。

(2)觀看有關核能利用的錄影片。

(3)舉辦有關核能利用的科普講座。

新課程學習19.7 核聚變★新課標要求(一)知識與技能1.瞭解聚變反應的特點及其條件.2.瞭解可控熱核反應及其研究和發展.3.知道輕核的聚變能夠釋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將為人類提供廣闊的能源前景。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培養他們歸納與概括知識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導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更加熱愛科學、勇於獻身科學。

2.認識核能的和平利用能為人類造福,但若用於戰爭目的將給人類帶來災難,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為人類早日和平利用核聚變能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學重點聚變核反應的特點。

★教學難點聚變反應的條件。

★教學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設備一套:可供實物投影、放像、課件播放等。

★課時安排1 課時★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教師: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高中核聚变学案教案

高中核聚变学案教案

高中核聚变学案教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核聚变编写:吴维根审核:陶海林【知识要点】1.核聚变(1)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叫做________________,如2341H H He n.1120(2)聚变发生的条件:使轻核间的距离接近______________m.(3)在消耗相同核燃料的情况下,聚变比裂变释放更多的能量.(4)热核反应(聚变)在宇宙中是很普遍的,太阳内部时刻进行着剧烈的热核反应. 2.受控热核反应裂变反应的优点多、难度大、前景好.(1)热核反应释放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2)热核反应所用的燃料储量非常丰富.(3)热核反应更为安全、清洁..【典型例题】例1.热核反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原因是A.就每一个核子平均来说,比重核裂变时释放的能量多B.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较裂变小,且较容易处理C.热核反应的原料在地球上储量丰富D.热核反应的速度容易控制例2.太阳每秒辐射出来的能量约为×1026J,这些能量是A.重核的裂变反应中产生的B.轻核的聚变反应中产生的C.原子核的衰变反应中产生的D.热核反应中产生的例3.两个氘核聚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氦核(氦的同位素),已知氘核质量2.0136Dm u ,氦核质量 3.0150Hem u ,中子质量 1.0087nm u ,写出聚变方程并求出释放的核能。

(已知21931.5uc MeV )【课堂检测】第一课件网1.氘核(21H )和氘核(31H )聚合成氦核(42He )的核反应方程为:23411120HHHen ,设氘核质量为1m ,氚核质量为2m ,氦核质量为3m ,中子质量为4m ,则反应过程释放的能量为 A .2122()m m m cB .2124()m m m c C .21234()m m m m c D .23412()m m m m c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23411120H H He n 是聚变B .2351140941920543802UnXeSrn 是裂变C .226222498962Ra Rn He 是衰变D .2424011121Na Mg e 是裂变3.目前核电站利用的核反应是 A .裂变,核燃料为铀B .聚变,核燃料为铀C .裂变,核燃料为氚D .聚变,核燃料为氘4.某核反应方程为234112H H HeX ,已知21H 的质量为,31H 质量为,42He 的质量为,X 的质量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 是质子,该反应释放能量 B .X 是中子,该反应释放能量 C .X 是质子,该反应吸收能量D .X 是中子,该反应吸收能量5.现有三个核反应:①2424011121Na Mge ;②2351141921920563603U nRaKr;③23411120H H He nA .①是裂变,②是衰变,③是聚变B .①是聚变,②是裂变,③是衰变C .①是衰变,②是裂变,③是聚变D .①是衰变,②是聚变,③是裂变6.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聚变为一个氘核,已知质子质量Hm=,中子质量21.0087m u,氘核质量 3.0180m u(1)写出聚变方程;(2)求释放出的核能多大(3)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是多大。

高中物理概念核聚变教案

高中物理概念核聚变教案

高中物理概念核聚变教案教案范本教学目标:1. 了解核聚变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核聚变在太阳等恒星中的重要作用;3. 理解核聚变在地球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核聚变的定义和原理;2. 核聚变在太阳等恒星中的作用;3. 核聚变在地球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核聚变过程中的能量转化;2. 掌握核聚变在太阳等恒星中的核心作用。

教学过程:一、核聚变的定义和原理(15分钟)1. 介绍核聚变的概念和定义;2. 解释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聚合成一个较重的核的过程;3. 讲解核聚变是放出能量的过程,是一种巨大的能源。

二、核聚变在太阳等恒星中的作用(20分钟)1. 介绍太阳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2. 解释太阳中氢原子核融合成氦原子核释放出大量的能量;3. 讲解核聚变是维持太阳恒星运行的能源。

三、核聚变在地球上的应用(20分钟)1. 介绍地球上的核聚变实验;2. 解释核聚变在地球上的应用可以产生清洁、高效的能源;3. 讲解核聚变在地球上广泛应用的前景。

四、核聚变实验(25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些核聚变实验的视频;2. 让学生做实验演示,体验核聚变的过程;3. 引导学生思考核聚变的未来应用。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 复习核聚变的定义和原理;2. 总结核聚变在太阳和地球上的重要作用;3. 引导学生思考核聚变的未来发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核聚变的知识;2. 撰写一篇关于核聚变的作文,表达对于核聚变的看法和未来展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核聚变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增强对核聚变的兴趣和认识。

同时,通过核聚变实验的演示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科技发展,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核聚变的理解和应用。

7核聚变-人教版选修3-5教案

7核聚变-人教版选修3-5教案

核聚变-人教版选修3-5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核聚变的概念和过程,知道核聚变与核裂变的区别;2.掌握星际燃料的重要性以及在应用领域的运用;3.知道当前核聚变研究的发展现状;4.能够描述人类社会开展核聚变研究的原因以及对环境的影响;5.发展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提高其解决问题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核聚变的概念和过程;2.星际燃料的重要性;3.核聚变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核聚变与核裂变的区别;2.发展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核聚变的概念和过程(1)核聚变的概念核聚变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轻核聚合成一个更重的核的过程。

(2)核聚变的过程当轻核相互靠近时,会因为相互作用力而相互吸引,继续靠近以至于两个核接触成为一个整体。

但是,由于轻核的质子数量比中重核的质子数量更多,所以两个核相互吸引而接近时,会因为静电斥力而产生反作用力。

如果此时两个核的接触能量足够大,就可以克服反作用力将两个核结合为一个新核,同时放出能量。

2. 星际燃料的重要性(1)星际燃料的定义星际燃料是指用于星际飞行的燃料。

(2)星际燃料的重要性随着现代航天和探险的发展,星际燃料的需求日益增大。

核聚变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产生方式,能够大大改善星际燃料的能源消耗和排放问题。

3. 核聚变对环境的影响(1)核聚变对环境的影响核聚变是一种高效而清洁的能源产生方式,不会产生明显的环境问题。

但从长远来看,核聚变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2)防止核聚变对环境的影响在开展核聚变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制定出相应的应对对策,防止核聚变对环境及人类造成潜在的威胁。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发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想法,用思辨和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此外,还应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小组学习和研究中互相交流和协作,共同制定有效学习方案,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

教科版选修3《核聚变》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选修3《核聚变》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选修3《核聚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编写1.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核聚变的基本原理、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2.教学重点(1)核聚变的基本原理与过程;(2)核聚变在能源、军事和医学等方面的实际应用;(3)国家在核聚变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3.教学难点(1)核聚变的物理原理及实验方法;(2)核聚变与能源、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4.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引入1.引入核聚变与核裂变的概念,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核聚变内容。

2.展示慢化中子如何引发核聚变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核聚变的科学基础。

第二部分:探究核聚变的基本原理1.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的方式,简单了解原子核与核力的基本概念。

2.介绍核聚变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让学生了解核聚变产生能量的原理。

3.辅以课件及图片演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核聚变的原理与过程。

第三部分:研究核聚变的实际应用1.介绍核聚变在能源、军事和医学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2.通过展示相关实验装置及相关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核聚变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第四部分:探究核聚变在环境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1.介绍核聚变与能源、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2.介绍当前国家在核聚变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核聚变对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和小组合作。

6.教学时间2课时(90分钟)。

7.教学评价以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成果为主,加以自我评价。

二、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参与讨论。

通过引入实验装置及案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了解核聚变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小组合作环节更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因为此次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时间不够充裕,有些内容没有得到充分的阐述,需要加强训练和实践。

其次,课堂讨论环节的组织和引导还不够充分,需要更好的组织和引导。

高中物理选修三5.4核裂变和核聚变教案1

高中物理选修三5.4核裂变和核聚变教案1

第4节 核裂变和核聚变一、教学目标1、知道重核裂变、核聚变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应。

3、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4、会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

二、教学重难点1、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2、释放核能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重核裂变1、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

2、核裂变是释放核能的方法之一。

3、铀核的裂变(1)铀核的裂变的一种典型反应。

最典型的一种核反应方程式是2351141921920563603U n Ba Kr n +→++(2)释放的核能的计算Δm=(235.043u+1.0087u)(1409139u+91.8973u+3.0261u)=0.2153uΔE=0.2153u ×931.5Mev=200.55Mev(3)铀核裂变的产物不同,释放的能量也不同。

(二)链式反应1、这种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见示意图523)2、临界体积(临界质量):通常把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做临界质量。

(三)轻核聚变1、轻核聚变成较重核,引起结合能变化的方式获得核能,这样的核反应称为核聚变。

2、氢核聚变:21H+31H→42He+10n3、能量计算:ΔE=Δmc2=17.6 MeV,平均每个核子释放能量3 MeV以上,约为裂变反应释放能量的3~4倍。

4、氚的获得:(四)可控热核聚变1、(1)聚变与裂变相比,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2)聚变与裂变相比,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3)聚变与裂变相比,轻核聚变反应更为安全、清洁。

2、发生条件: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的间距达到核力作用的范围。

要使它们达到这种程度,必须克服原子核间巨大的库仑斥力,这就得让核子获得足够大的动能。

以氘核发生聚变为例,必须在大约108 K高温下,使氘核获得至少70 keV的动能才能达到核力作用的范围而发生核聚变。

核聚变与核反应实验设计备课教案

核聚变与核反应实验设计备课教案

核聚变与核反应实验设计备课教案一、实验简介核聚变与核反应是重要的核物理实验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核聚变与核反应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核聚变与核反应的实验过程,并能够分析与归纳实验数据,进一步加深对核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核聚变与核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熟悉核聚变与核反应的实验装置;3. 学习使用实验方法与步骤,进行实验操作;4. 掌握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方法。

三、实验所需材料与器材1. 核反应堆模型(示意图);2. 放射源:例如铀、锕、镅等;3. 遮挡屏:例如铅片、铁片等;4. 探测器:例如闪烁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等;5. 数据采集系统:例如计算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保实验场所安全,通风良好;b. 安装核反应堆模型,并接通电源;c. 将放射源加入核反应堆模型,并逐渐升高反应堆的功率;d. 在反应堆模型周围适当放置遮挡屏,保护人员免受辐射。

2. 实验操作:a. 将探测器放置在设计好的位置,并连接至数据采集系统;b. 打开数据采集系统,开始记录实验数据;c. 根据实验要求,逐渐增加反应堆功率,记录不同功率下的实验数据;d. 操作完成后,关闭反应堆电源和数据采集系统;e. 将实验数据导出至计算机中,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1. 数据处理:a.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建立相应的数据表格;b. 进行数据统计与计算,得出相应的平均值、标准差等数据指标;c. 绘制实验结果的曲线图、柱状图等,以直观展示实验数据。

2. 结果分析:a. 根据实验数据和曲线图分析,研究核聚变与核反应的变化规律;b. 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总结,与核物理学知识进行关联;c. 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者应佩戴防护眼镜、实验服等安全器材;2. 操作过程中,避免直接接触放射源,避免暴露在辐射场中;3. 确保实验环境的通风良好,减少辐射危害;4. 操作完毕后,正确处理放射性材料,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核聚变》教学设计 2020

《核聚变》教学设计 2020

《核聚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核聚变现象,理解核聚变放出巨大能量的原理2.能根据ΔE=Δmc2计算核聚变放出的能量3.了解氢弹结构和反应过程,了解太阳核聚变反应4.了解核聚变反应的优点、困难。

5、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

重点难点重点:(1)核聚变发生机制(2)能根据ΔE=Δmc2核裂变、核聚变情况下放出的能量难点:从两个方面分析核聚变放出巨大能量的原理设计思想核聚变对学生而既熟悉又陌生,学生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这部分内容学生一定很感兴趣,所以,讲授时我们可以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观看PPT,自已去看书、思考,整理相关的知识,掌握要掌握的内容。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课堂引入】分析聚变反应放出巨大能量的原因之一学习活动一:根据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知道中等核的比结合能最大,两个较轻原子核结合成质量数较大原子核时要释放能量还是要吸收能量呢?(回答:释放能量并分析原因)问题1:写核反应方程应注意什么?(1)满足“质量数、核电荷数”守恒;(2)只能用单箭头,不能用等号;(3)两边的中子不能约去。

学习活动二:分析聚变反应放出巨大能量的原因之二(聚变平均每个核子释放能量是裂变反应的4倍左右)在核裂变23592U+1n →14156Ba+9236Kr+310n反应中,质量亏损Δm=0.2153u,则(1)一个铀核裂变释放多少能量E?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E0是多少解:E=Δm×931.5Mev=200.55Mev E0=E/235=0.853Mev(2)核聚变:把轻原子核聚合成较重原子核的反应(氢弹主要利用的核聚变) 21H+21H 42He+10n +17.6Mev平均每个核子放的能量E0=E/3=3.52Mev(经过以上对比计算,学生得出不难得出聚变平均每个核子释放能量是裂变反应的4倍左右!)问题3:核聚变有何条件?(课本P56)(原子核带正电,之间存在库仑斥力,故需要足够高的温度(足够的动能)使两原子核达到核力的作用范围,然后通过核力作用发生聚变,此后就不需要外界再提供能量,靠自身的能量就可以使反应继续)问题4:核聚变为何又称“热核反应”?问题5:核聚变与核裂变相比有那些优点?(1)相同质量的燃烧核聚变能释放更多的能量(2)核聚变没有象核裂变产生放射性废料(3)核聚变的燃烧氘在地球上非常丰富问题6:核聚变应用-氢弹结构及反应机制问题7:与核裂变相比有很多优点,为什么现在仍利用核裂变发电?(核聚变在技术难以控制)●可控核聚变反应研究进展★聚变反应堆:可控热核反应(托卡马克受控热核反应)★聚变反应具有普遍性,它在宇宙中时刻进行着,太阳内部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核聚变是一种安全、不产生放射性物质、原料成本低的能源学习活动五:已知氘核质量为2.0136u,中子质量为1.0087u,32He核的质量为3.0150u.(1)写出两个氘核结合成32He的核反应方程。

高中物理太阳的核聚变过程教案

高中物理太阳的核聚变过程教案

高中物理太阳的核聚变过程教案引言:太阳,作为我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能源之源,其内部的核聚变过程是人类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教案将着重介绍太阳的核聚变过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太阳的能量来源。

一、核聚变的基本概念核聚变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核相互碰撞,合并成一个更重的原子核的过程。

而太阳内部的核聚变主要是氢原子核与氢原子核之间的聚变。

二、太阳内部的核聚变过程太阳内部的核聚变过程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1. 前提条件:太阳内部的温度非常高,高达1500万℃以上,来自于太阳内部的巨大压力以及核聚变释放出的高温能量。

2. 步骤一:质子-质子链(pp链)反应首先,两个氢原子核中的质子相互靠近,克服库伦斥力,通过核力发生聚变。

这个过程可以简化为以下两步反应:- 第一步:两个质子融合生成一个重氢核(氘核)和一个正电子以及一个中性中微子。

- 第二步:重氢核与另一个质子相碰撞生成氦-3核。

3. 步骤二:氦-3基底反应在氦-3基底反应中,氦-3核与氦-4核相碰撞,生成两个氦-4核以及两个质子,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三、核聚变的能量释放太阳的核聚变过程是一种转化能量的过程,聚变反应中的质量损失被转化成了能量。

通过计算,能量释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核聚变释放的能量非常巨大,每克氢核聚变可释放出6200万亿焦耳的能量。

2. 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来源主要为质量损失。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小部分质量的转化导致巨大能量的释放。

四、太阳的持续稳定太阳的核聚变过程是一个自我调节的循环过程,通过以下两个因素来保持持续稳定的状态:1. 重力平衡:太阳内部的高温和高压是由于重力的压力所产生的,而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则会抵消重力,保持平衡状态。

2. 转换速率: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速率取决于温度和密度。

当温度和密度升高时,聚变速率也会增加,反之亦然。

这使得太阳可以维持恒定的能量输出。

结论: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太阳的核聚变过程及其能量释放机制。

5.4核裂变与核聚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5.4核裂变与核聚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核裂变与核聚变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微观机制和能量释放过程。此外,对于核能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等社会议题,学生可能缺乏深入思考,难以形成批判性见解。在数学表达和物理公式应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如质能方程的具体运用和计算。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 拓展科学决策意识,学会在复杂情境中分析问题、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核裂变与核聚变的概念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他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学计算,深入探究核反应的原理。然而,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学生在理解核能安全性和环境影响方面还不够深入,这表明我需要加强这部分的教学。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设计更多的案例研究和讨论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核能利用的利弊,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核裂变与核聚变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潜在风险。
4. 核能面进行当堂检测:
1. 判断题:
- 核裂变是指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核的过程。( )
-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合并成一个质量较大的核的过程。( )
2. 选择题:
- 以下哪个天体是由于核聚变产生能量?(A. 地球 B. 太阳 C. 月亮 D. 火)
其次,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可以进一步加强。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环节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尝试创造更加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我发现通过多媒体和实验演示的教学方法非常有效,学生们对这些直观的教学手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接下来,我将继续丰富教学资源,引入更多与核裂变和核聚变相关的视频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高中物理核聚变教案

高中物理核聚变教案

高中物理核聚变教案一、知识点概述核聚变是指将两个轻核合并成一个较重的核的过程,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在太阳等恒星内部,核聚变是一种主要的能量来源。

目前,人类还在研究如何实现可控的核聚变来解决能源危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核聚变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掌握核聚变的能量释放规律;3. 了解人类实现可控核聚变的现状和挑战。

三、教学内容1. 核聚变的原理和过程;2. 核聚变的能量释放规律;3. 人类实现可控核聚变的现状和挑战。

四、教学重点1. 核聚变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核聚变的能量释放规律。

五、教学难点1. 核聚变的实现过程涉及到高温、高压和控制等难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太阳的能源来源,引入核聚变的概念。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了解核聚变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 讲解:讲解核聚变的能量释放规律,并通过具体例子加深理解。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类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5. 总结:总结核聚变的重要性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

6. 作业: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核聚变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实验设备:核聚变模型实验装置;2. 教材:相关物理教材和资料。

八、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估;2. 考试评估: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核聚变知识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对核聚变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和科技发展。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核聚变教案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完善。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9-2020年高二物理《核聚变》教学设计教案

2019-2020年高二物理《核聚变》教学设计教案

2019-2020 年高二物理《核聚变》教课方案教课方案★ 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聚变反响的特色及其条件.2.认识可控热核反响及其研究和发展.3.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开释出好多的能量 ,假如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供给广阔的能源远景。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培育他们归纳与归纳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导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更为热爱科学、勇于献身科学。

2.认识核能的和平利用能为人类造福,但若用于战争目的将给人类带来灾害,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人类早日和平利用核聚变能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 教课要点聚变核反响的特色。

聚变反响的条件。

★ 教课方法教师启迪、指引,学生议论、沟通。

★ 教课器具:多媒体教课设施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 课时安排1课时★ 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 1967 年 6 月 17 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前苏联用了四年,美国用了 7 年。

氢弹爆炸开释核能是经过轻核的聚变来实现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聚变的问题 .学生:学生认真认真地听课评论:经过介绍我国第一氢弹爆炸,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忱。

(二)进行新课1.聚变及其条件发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回答什么叫轻核的聚变?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学生回答:两个轻核联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反响叫做聚变。

投影资料一:核聚变发展的历史进度够比重核的裂变反响开释更多的核能?让学生认识聚变的发展历史进度。

学生思虑并分组议论、归纳总结。

学生回答:由于较轻的原子核比较重的原子核核子的均匀质量更大,聚变为质量较大的原子核能产生更多的质量损失,因此均匀每个核子开释的能量就更大评论: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归纳增补:( 1)氢的聚变反响:22311H+1H→1He+1H+4 MeV、23411H+1H→2He+0n+17.6 MeV[1]发问:请同学们再看看比联合能曲线(图 19.5-3),想想为何轻核的聚变反响能( 2)开释能量: E= mc2=17.6MeV,均匀每个核子开释能量3MeV 以上,约为裂变反响开释能量的3~4 倍发问:请同学们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说明核聚变发生的条件?学生阅读教材,解析思虑、归纳总结并分组议论。

5.4 核裂变与核聚变(教学设计)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5.4 核裂变与核聚变(教学设计)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4节核裂变与核聚变教学设计1、核裂变核裂变:重核受粒子打击,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能的反应。

∶铀核裂变的一种典型情形(最典型的一种核反应方程式)∶铀核的三分裂、四分裂概率:三分裂:3001四分裂:500011947年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在巴黎首先观察到中子轰击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

2、链式反应∶定义:当一个中子引起一个重核裂变后,裂变释放的中子再引起其他重核裂变,且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这种反应叫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2)临界体积和临界质量:使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做临界质量。

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铀块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或者铀块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

思考:如图为核裂变示意图。

(1)重核裂变是一种天然现象吗?(2)只要有中子轰击铀块就可以产生链式反应吗?答案:(1)不是(2)不能解析:重核的裂变不能自发地进行,只能发生在人工控制的核反应中,只有达到链式反应的条件时,才会发生重核的裂变。

3、核裂变释放大量的能量一个铀235核裂变时释放的能量如果200MeV估算,1kg 铀235全部裂变时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2800t标准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化学能!小试牛刀【例题】(多选)关于重核裂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D ) A.重核裂变为两个中等质量的核时,重核的中子数要比裂变后的两个中等质量核的中子数多B.只要用中子轰击铀块,就一定能发生链式反应C.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发生,不能利用裂变时产生的中子D.裂变过程中释放能量,质量亏损【例题】铀核裂变时,对于产生链式反应的重要因素,下列1、反应堆: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来释放核能的装置。

∶铀棒:由天然铀或浓缩铀(铀235的含量占2%~4%)制成,它是核反应堆的燃料。

∶石墨(或重水):石墨(或重水)作为慢化剂,附着在铀棒周围,使反应生成的快中子变为慢中子,便于被铀235“捉”住,发生核裂变。

核聚变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核聚变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提问:目前,人们还不能控制核聚变的速度,但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和尝试可控热核反应,以使核聚变造福于人类。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验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请同学们自学教材,了解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哪些优点?
投影材料二[2]:可控热核反应发展进程
例: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发生聚变,其核反应方程是21H+31H→42He+10n,其中氘核的质量:mD=2.014 102 u、氚核的质量:mT=3.016 050 u、氦核的质量:mα=4.002 603 u、中子的质量:mn=1.008 665 u、1u=1.660 6×10-27kg,e = 1.602 2×10-19C,请同学们求出该核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
学生计算:
根据质能方程,释放出的能量为:
教师点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约为3.3MeV,而铀核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约为1MeV。
总结:聚变与裂变相比,这是优点之一,即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教师点拔:常见的聚变反应:21H+21H→31He+11H+4MeV、21H+31H→42He+10n+17.6 MeV。在这两个反应中,前一反应的材料是氘,后一反应的材料是氘和氚,而氚又是前一反应的产物,所以氘是实现这两个反应的原始材料,而氘是重水的组成部分,在覆盖地球表面三分之二的海水中是取之不尽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轻核聚变是能危机的终结者。
点评:通过了解我国在可控热核反应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科学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2)我国在可控热核反应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发展情况。
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以探索无限而清洁的核聚变能为目标,这个装置也被通称为“人造太阳”,能够像太阳一样给人类提供无限清洁的能。目前,由中科置大部件已安装完毕,进入抽真空降温试验阶段。我国的科学家就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模拟太阳产生能量。

4. 3《核聚变》教案(鲁科版选修3-5)

4. 3《核聚变》教案(鲁科版选修3-5)

第二节核聚变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2)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3)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

【学习重点】聚变核反应的特点。

聚变反应的条件。

【知识要点】1、聚变及其条件轻核的聚变: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反应叫做聚变较轻的原子核比较重的原子核核子的平均质量更大,聚变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能产生更多的质量亏损,所以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就更大b5E2RGbCAP<1)氢的聚变反应:21H+21H→31He+11H+4 MeV、21H+31H→42He+10n+17.6 MeVp1EanqFDPw<2)释放能量:ΔE=Δmc2=17.6 MeV,平均每个核子释放能量3 MeV以上,约为裂变反应释放能量的3~4倍微观上:参与反应的原子核必须接近到原子核大小的尺寸范围,即10-15 m,要使原子核接近到这种程度,必须使它们具有很大的动能以克服原子核之间巨大的库仑斥力。

DXDiTa9E3d 宏观上:要使原子核具有如此大的动能,就要把它加热到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聚变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可以维持反应持续进行下去,在短时间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聚变引起的核爆炸。

RTCrpUDGiT氢弹爆炸原理:需要用原子炸药来引爆,以获得热核反应所需要的高温,而这些原子炸药又要用普通炸药来点燃。

2、可控热核反应<1)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很多优点可控热核反应发展进程:优点之一,即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优点之二,即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2)我国在可控热核反应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发展情况。

【典型例题】例1: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发生聚变,其核反应方程是21H+31H→42He+10n,其中氘核的质量:mD=2.014 102 u、氚核的质量:mT=3.016 050 u、氦核的质量:mα=4.002 603 u、中子的质量:mn=1.008 665 u、1u=1.660 6×10-27kg,e = 1.602 2×10-19C,求出该核反应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高中物理核聚变概念教案

高中物理核聚变概念教案

高中物理核聚变概念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核聚变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核聚变在太阳等星球内的发生过程;3. 理解核聚变与核裂变的区别;4. 了解核聚变在能源产生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核聚变的定义和原理,核聚变在太阳中的作用;难点:核聚变与核裂变的区别,核聚变在能源产生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核聚变的定义和原理(15分钟)1. 介绍核聚变的定义和原理;2. 解释核聚变是如何使两个或多个原子核互相融合成为更重的原子核;3. 讲解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是如何来源于原子核的结合能。

二、核聚变在太阳中的作用(15分钟)1. 分析太阳内核中发生的核聚变反应;2. 解释太阳核聚变反应的过程;3. 理解太阳是如何利用核聚变反应来产生巨大的能量。

三、核聚变与核裂变的区别(10分钟)1. 对比核聚变和核裂变的区别;2. 解释核聚变和核裂变释放能量的方式不同;3. 了解核聚变和核裂变在物理原理和应用中的差异。

四、核聚变在能源产生中的应用(15分钟)1. 探讨核聚变在能源产生中的潜力;2. 研究核聚变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和挑战;3. 讨论核聚变在未来能源领域的影响和意义。

五、课堂讨论和总结(5分钟)1. 梳理核聚变的概念和重要内容;2. 回顾核聚变的应用和潜力;3. 总结学习收获和思考核聚变对未来能源发展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核聚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他们理解核聚变在太阳、能源产生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核聚变和核裂变的区别、应用的讨论,激发学生对未来能源发展的兴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希望学生在本课程中能够深入理解核聚变的意义和应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做好准备。

核聚变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核聚变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
2.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
3.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
教学重难点
聚变核反应的特点、聚变反应的条件。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
关键点拨
加工润色
一、热核反应
1.核聚变
轻原子核聚合成较重原子核的反应。
点评:通过了解我国在可控热核反应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科学的能力。
(2)我国在可控热核反应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发展情况。
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以探索无限而清洁的核聚变能源为目标,这个装置也被通称为“人造太阳”,能够像太阳一样给人类提供无限清洁的能源。目前,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设计制造的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大部件已安装完毕,进入抽真空降温试验阶段。我国的科学家就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模拟太阳产生能量。
学生计算:
根据质能方程,释放出的能量为:
教师点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约为3.3MeV,而铀核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约为1MeV。
总结:聚变与裂变相比,这是优点之一,即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教师点拔:常见的聚变反应:21H+21H→31He+11H+4MeV、21H+31H→42He+10n+17.6 MeV。在这两个反应中,前一反应的材料是氘,后一反应的材料是氘和氚,而氚又是前一反应的产物,所以氘是实现这两个反应的原始材料,而氘是重水的组成部分,在覆盖地球表面三分之二的海水中是取之不尽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轻核聚变是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投影材料二[2]:可控热核反应发展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二物理《核聚变》教学设计教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
2.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
3.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培养他们归纳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导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更加热爱科学、勇于献身科学。

2.认识核能的和平利用能为人类造福,但若用于战争目的将给人类带来灾难,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人类早日和平利用核聚变能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重点
聚变核反应的特点。

聚变反应的条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前苏联用了四年,美国用了7年。

氢弹爆炸释放核能是通过轻核的聚变来实现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聚变的问题.
学生:学生认真仔细地听课
点评:通过介绍我国第一氢弹爆炸,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二)进行新课
1.聚变及其条件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回答什么叫轻核的聚变?
学生仔细阅读课文
学生回答: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反应叫做聚变。

投影材料一:核聚变发展的历史进程[1]
提问:请同学们再看看比结合能曲线(图19.5-3),想一想为什么轻核的聚变反应能够比重核的裂变反应释放更多的核能?
让学生了解聚变的发展历史进程。

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学生回答:因为较轻的原子核比较重的原子核核子的平均质量更大,聚变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能产生更多的质量亏损,所以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就更大点评: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归纳补充:
(1)氢的聚变反应:
2
H+21H→31He+11H+4 MeV、
1
2
H+31H→42He+10n+17.6 MeV
1
(2)释放能量:ΔE=Δmc2=17.6 MeV,平均每个核子释放能量3 MeV以上,约为裂变反应释放能量的3~4倍
提问:请同学们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说明核聚变发生的条件?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思考、归纳总结并分组讨论。

得出结论
微观上:参与反应的原子核必须接近到原子核大小的尺寸范围,即10-15m,要使原子核接近到这种程度,必须使它们具有很大的动能以克服原子核之间巨大的库仑斥力。

宏观上:要使原子核具有如此大的动能,就要把它加热到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点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考虑核聚变的条件,有助于加深理解。

教师说强调:聚变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可以维持反应持续进行下去,在短时间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聚变引起的核爆炸。

教师补充说明:
(1)热核反应在宇宙中时时刻刻地进行着,太阳和很多恒星的内部温度高达107K 以上,因而在那里进行着激烈的热核反应,不断向外界释放着巨大的能量。

太阳每秒释放的能量约为3.8×1026 J,地球只接受了其中的二十亿分之一。

太阳在“核燃烧”的过程中“体重”不断减轻。

它每秒有7亿吨原子核参与碰撞,转化为能量的物质是400万吨。

科学家估计,太阳的这种“核燃烧”还能维持90亿~100亿年。

当然,与人类历史相
比,这个时间很长很长!
教师:希望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太阳能有关方面的知识及其应用。

(2)上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利用核聚变反应制成了用于战争的氢弹,氢弹是利用热核反应制造的一种在规模杀伤武器,在其中进行的是不可控热核反应,它的威力是原子弹的十几倍。

提问:氢弹爆炸原理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课本图19.7-1是氢弹原理图,它需要用原子炸药来引爆,以获得热核反应所需要的高温,而这些原子炸药又要用普通炸药来点燃。

[教师点拨]
[录像]氢弹的构造简介及其爆炸情况。

根据你收集的资料,还能通过什么方法实现核聚变?
学生回答:日英开发出激光核聚变新方法、有人提出利用电解重水的方法实现低温核聚变。

点评:学生自学看书,自己归纳总结,
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可控热核反应
(1)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很多优点
提问:目前,人们还不能控制核聚变的速度,但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和尝试可控热核反应,以使核聚变造福于人类。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验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请同学们自学教材,了解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哪些优点?
投影材料二[2]:可控热核反应发展进程
例: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发生聚变,其核反应方程是21H+31H →42He+10n ,其中氘核的质量:m D =2.014 102 u 、氚核的质量:m T =3.016 050 u 、氦核的质量:m α=4.002 603 u 、中子的质量:m n =1.008 665 u 、1u=1.660 6×10-27kg ,e = 1.602 2×10-19C ,请同学们求出该核反应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学生计算:
根据质能方程,释放出的能量为:
MeV eV c m m m m mc E n T D 6.17106022.1)103(106606.10186.0)(192
8272
2=⨯⨯⨯⨯⨯=--+=∆=∆--α 教师点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约为3.3MeV ,而铀核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约为1MeV 。

总结:聚变与裂变相比,这是优点之一,即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教师点拔:常见的聚变反应:21H+21H →31He+11H+4MeV 、 21H+31H →42He+10n+17.6 MeV 。

在这两个反应中,前一反应的材料是氘,后一反应的材料是氘和氚,而氚又是前
一反应的产物,所以氘是实现这两个反应的原始材料,而氘是重水的组成部分,在覆盖地球表面三分之二的海水中是取之不尽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轻核聚变是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总结:聚变与裂变相比,这是优点之二,即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如1L海水中大约有0.03g氘,如果发生聚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L汽油。

聚变与裂变相比,优点之三,是轻核聚变反应更为安全、清洁。

实现核聚变需要高温,一旦出现故障,高温不能维持,反应就自动终止了。

另外,氘和氚聚就反应中产生的氦是没有放射性的,放射性废物主要是泄漏的氚以及聚变时高速中子、质子与其他物质反应而生成的放射性物质,比裂就所生成的废物的数量少,容易处理。

(2)我国在可控热核反应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发展情况。

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以探索无限而清洁的核聚变能源为目标,这个装置也被通称为“人造太阳”,能够像太阳一样给人类提供无限清洁的能源。

目前,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设计制造的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大部件已安装完毕,进入抽真空降温试验阶段。

我国的科学家就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模拟太阳产生能量。

点评:通过了解我国在可控热核反应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科学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研究了聚变核反应的特点和条件,聚变反应要比裂变反应释放更多的能量,但它发生的条件是要达到几百万度的高温,因而聚变反应也叫热核反应.可控热核反应的研究和实验将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开发新的途径。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体会
本节课虽然教学要求不高,但却是开展中学科技教育活动的生动内容。

然而课本的编写,却限于篇幅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问题:“科学结论几乎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学生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解释全部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内容的讲授,以史为鉴,虽着墨不多,却寓意深远,本材料正是以此为设计思想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剖析科学家的思维,领略科学家的创造;
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的能力,陶冶同学们的情操。

附:
[1]投影材料一
时间人物事件
20年代阿斯顿指出:中等大小的原子核结合最紧密,核裂变或轻核聚变都会放出能量,核聚变放出的能量比裂变大许多
1920年爱丁顿猜测:太阳的能量来自亚原子粒子的相互作用
1926年爱丁顿指出:太阳总体积具有2000万度的高温和极高的密度。

1929年罗素指出:太阳总体积的60%是氢气,如果太阳的能量真是依靠核反应的话,那么这种核反应只能是氢气的聚变。

1938年贝特证明:太阳的能量确实是靠氢气的聚变来维持的。

[2]投影材料二
事件人物事件
1933年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首次观测到核聚变就是氘的聚变
1934年卢瑟福用氘核去轰击氘靶产生了氚,发现氚聚变温度比氘更低。

1942年特勒在探索制造原子弹的各种途径的讨论中提出了一个可怕的问题。

1944年费米用氢的同位素氖和氛做燃料,只需五千万度就可以发生核聚变。

1945年美国原子弹研制成功后,人们立即觉察到,可以利用裂变反应所产生的超高温来实现核聚变反应,这就是氢弹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