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多种策略培养小学生语感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加强小学生语感培养
如何加强小学生语感培养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迅速领悟能力,它是人们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由感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
浙江大学教授、语文教学专家王尚文认为: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那么,如果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语感的培养呢?一、揣摩词句,增强语言品析力小学课文中有不少美文佳句,这些词句往往结合多种表现手法,使描述更为生动传情。
如果积极加强学生对关键词句的揣摩、欣赏。
采用增、缩减、换序等方法进行品析,长期熏陶,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
如《荷花》一文有这样的句子:“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教学时,可以根据这两话的大意把原文加以变化,成为这样一句话:“荷花很多,荷叶也很多,很大,很圆。
”两者相比较,学生自然会发现了课文中的句子比要更形象,更具体,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特别是“挨挨挤挤”、“一个个”、“大圆盘”等词语的运用。
从形态、色彩、数目等方面,更使表述具有生动形象的感染力。
又如《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句中的“绿”可以让学生讨论跟“过”、“倒”、“吹”等词语相比较,看哪个词更为体贴、形象呢?通过比较讨论,学生自然就会感悟到“绿”不仅出现了春色最为本质的特征,而且把很抽象的季节概念表现的富有动感,似乎可触、可闻、可及。
二、创设情境,激活语言表达力创设情境是指通过媒介设置,充分刺激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从面达到重现、模拟、渲饰文本相关内容情节的效果。
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创设文本情境,就会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从而激活学生语言表达欲望。
如在理解《穷人》一文中“心惊肉跳”一词。
教师可以先令学生闭上眼睛,接着播放一段猫头鹰在夜晚的叫声。
然后让学生讨论听后的感受:有的说那一刻自己突然连笔都拿不稳了;有的说感觉心一下子塞到喉咙眼;有的夸张地说吓得连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还有的说很想惹无其事,可就是控制不了双腿颤抖……在学生这些表述中,“心惊肉跳”由一个空洞的、抽象的、静止的词语变成了学生一个个鲜活形象的感受,于是《穷人》女主角桑娜在暴风雨中对丈夫的担心及不安,就很自然地激起学生的怜悯之情。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论文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语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能力,是从认识词语、原句的理解到复句结构的掌握,从口语表达能力的完善到文言文鉴赏能力的发展,都会与语感联系在一起。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设置语言相关游戏、实施语言主题活动,让学生把学习语言变为一种乐趣。
根据这种思想,语言教学里就可以把学习变成一种充满乐趣的活动,在此之中孩子的语感也将会有所发展。
其次,要让学生多参与。
在让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参与,主动思考,多做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实际行动,以此来提升他们的语感水平。
此外,也需要有适当的引导性训练。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来满足他们对语言的需求。
例如,5-6年
级的孩子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训练方式,比如让他们复述、表演以及口头描述等。
7-8年级的孩子可以增加文字相关的训练,
比如拼写、辨析以及推理等。
9-10年级可以开展比较复杂的
文字训练,比如阅读理解、科学写作以及文言文欣赏等。
这些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语言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语感能力。
上述是本人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的看法。
培养学生语感,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把握好语言学习的节奏,加强
引导性训练,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让学生多参与,从而使他们提高语感能力,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策略
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策略【摘要】培养学生语感是提高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素养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策略:一是提倡多读多写,积累大量语言素材;二是注重语言环境的营造,营造有利于语感培养的氛围;三是利用音频视频资源辅助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感体验;四是开展语感训练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感意识;五是在实践中加强语感培养,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升语感。
通过多方面策略的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感水平,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多样化的方法,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感水平。
【关键词】培养学生语感,多读多写,语言环境,音频视频资源,语感训练活动,实践,学生,重要性,多方面策略,提升水平。
1. 引言1.1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和准确感知能力。
它并非具体的知识点或技能,而是一种对语言整体结构、语法规则、词汇搭配、语音语调等方面的直觉和领悟力。
通过语感,人们能够更加自然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语感的培养涉及到言语能力、逻辑思维、文学素养等多方面的因素,是学生语言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让他们通过阅读、写作、听说等实践活动,不断地感受和体会语言的魅力和规律。
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学生才能逐渐建立起对语言的直觉感知和理解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利用音频视频资源辅助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感训练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些努力,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己的语感,更加准确地运用和理解语言,展现出更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
1.2 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学生语感的培养是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语感是指对语言感知的一种直觉和敏感,是语言运用的基础,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语言能力。
新视域下小学生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策略论文
新视域下小学生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策略探析语感,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的习得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言语理解、言语生成的综合全面的、直觉的语言能力。
也就是说,语感是一种不假思索、迅速准确、自然而然的直觉把握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的能力。
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小学生语感培养的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语感培养能有效地将三维目标统一起来,使小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改进语文教学。
语感培养能够做到这一点。
语感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知识对语感培养起很大作用,语感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语感的培养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一个体验感悟的过程,在体验感悟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形成或改变。
也就是说,语感培养既不是脱离言语知识、脱离言语文本的天马行空,也不是咬住字词句不放的文字游戏,它要通过字词句通向人的心灵、精神世界,通向生活,通向社会。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策略1.诵读吟咏,积淀语感诵读吟咏是训练语感的重要方法。
诵读吟咏是语言积累的最重要途径,从古至今,朗朗的读书声都是语文课的一大特色,是眼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
吟咏、朗读可以感悟文章的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
也可以通过吟咏、朗读让小学生领悟作文之道。
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咏、朗读让小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
诵读能力的培养。
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
教师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小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文学情感的熏陶,加强美的熏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积累语汇,夯实语感学习的基础语感,是借助各种言语实践活动形成的一种内化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的形成是以大量的存储为基础的。
谈小学生语文语感教学[论文]
谈小学生语文语感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主要通过语感能力的强弱来体现,因为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了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怎样才能有效培养语感呢?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初读感悟,培养语感在教学一篇新的课文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依靠自己已有的语文积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通过自读感悟,获取文章中的信息,从而培养学生捕捉文章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这是感知、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开始。
为了增强学生初读感悟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让学生重点品读文章的开头与结尾。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刚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并且垫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2、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和自己喜欢的语段来朗读。
这些语句往往是文章中心内容体现和作者情感喷发处,让学生多读,既训练了语感,又加强了对文章的理解,还为下一步的精读做好了准备。
3、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这样为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入文章深处、理解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做好铺垫。
二、品味揣摩,提高语感语感的会意性决定了人们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品味,也就是精读,从而让学生逐步具备认知上的会意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读者必须捉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兴趣的希望。
”这话点出了在精读过程中揣摩、品味语言的重要性。
三、感情朗读,锤炼语感首先,老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在阅读课上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精炼而不啰嗦,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把学生带入情境,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和催化剂。
小学生汉语语感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生汉语语感培养策略研究小学生汉语语感培养策略研究引言:汉语作为世界上最为古老、最为灿烂的语言之一,在小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尚未完全发展,他们对汉语的语感往往并不敏感。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些有效的策略,帮助小学生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汉语语感。
一、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小学生汉语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语言环境。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小学生创造一个浸泡在汉语环境中的氛围。
在语言环境方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推广汉字绘本、儿童文学和经典文化读物,给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设置了解生活、社会现象和科学知识的讨论课,加深小学生对现实生活和各种事物的认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考角度。
3. 搭建情境交流平台,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小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演练和运用汉语,增强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强化汉字学习汉字是汉语独有的特征,也是小学生汉语语感培养的重点。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汉字:1. 引导小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演变过程,了解汉字背后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增加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和认知。
2. 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小学生记忆和学习汉字,如汉字拼图、汉字接龙等,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3. 创造多种多样的情境,让小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习汉字,如写信、写作、演讲等,增强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三、培养听力和口语能力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听力和口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学生汉语语感的培养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听力和口语能力:1. 通过听力训练,增加小学生的汉语听力容量和理解能力。
可以利用录音教材、电子课件等多种方式,设计各种听力任务和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听力水平。
2. 注重口语训练,通过模仿、朗读、对话等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要给予他们充分的练习机会,提高他们的口语流利度和表达准确度。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论文“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感能力以及语文素养之后,才能更好地对语文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
既然语感能力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提高语感能力呢?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相关电子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创设相关教学情境,通过氛围营造来熏陶语感众所周知,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上来,而通过这种良好的情境氛围自然也有利于熏陶学生的语感。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来创设相关教学情境。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仅能将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化繁为简,将静态、晦涩的文本资料转化为集图形、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立体画面,形成动静合宜、视听一体的动态图,而且有利于小学生直观学习和感受文本的内容,并且通过音频所播放的文字内容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其次,在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所建构的声光色形背景里,让学生来熏陶语感。
比如,我们在讲授《风筝》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先播放PPT以展示各式各样的风筝图片,以便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剪切的一小段放风筝的视频资料,并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如有意识地控制掌握阅读的语调、语气和频率),让学生在视听一体的声光色形背景里活跃语感思维,熏陶语感。
二、推敲咀嚼精彩词句,通过读写结合来锤炼语感一般而言,文章中的一些精彩词句往往包含两个层次意思:一是词句本来的含义;二是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含义。
小学生要想对文章中的精彩词句有较深刻的把握,并由此形成一定的语感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对这些重点词句的推敲和咀嚼。
具体来说可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教师应经常朗读示范,让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感受文章的魅力,寻找语感信息,进而激发起他们的语文学习热情和兴趣。
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四种方法
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四种方法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和感受,它是语言运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语感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促进语言的自然发展。
本篇论文将介绍四种培养小学生语感的方法。
1. 多读优秀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的美感和技巧,在读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文学语言的感性认识。
因此,学校和家长都应该鼓励孩子多读一些优秀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可以来自于各个领域,如名著、诗歌、童话等,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分辨优秀作品和劣质作品之间的区别。
通过不断的阅读,孩子们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语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多听高质量的语音素材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培养语感,我们可以通过听高质量的语音素材来提高孩子的语音感知能力。
高质量的语音素材不仅具有良好的音质,还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语音运用的节奏、富有感情的语调和适当的停顿。
这些素材可以来自于音频课程、播客、电台节目等。
通过这些素材的学习和体验,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语音表达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感。
3. 练习语感训练课程有些学校或培训机构会针对小学生的语感进行专门的训练。
这种训练以“训练品味”的形式出现,是一种针对语言材料进行的听力、听说、阅读、写作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种类的语言材料,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运用练习,从而提高孩子们的语感水平。
在学校课程之外,孩子们可以参加一些课余的语感训练班等,进行更加系统和专业的培训。
4. 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游戏来加强孩子们对语言的感知。
比如可以让孩子们根据音韵或者词汇进行分类,或者进行词义搭配训练等。
此外,家长们还可以对于孩子们说的话进行鼓励和纠正,帮助孩子们发现并避免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缺陷。
结论本文介绍了四种培养小学生语感的方法,包括多读优秀文学作品、多听高质量的语音素材、练习语感训练课程以及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随着语文教改浪潮的掀起,《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具有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语文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蕴,感悟作者在语言表达中的情意。
而小学生缺乏认知经验,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较为浅显,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语言,加强语感能力的培养。
那么,在小学语言教学中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语感能力的培养呢?一、积淀语文知识培养语感高品质语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理性在感性中长期沉淀的过程。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这说明语感是在语文知识长期不断地积累中形成的。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感时,要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通过积累语言知识来积累语感。
从语言学习的规律看:小学生的词汇量比较贫乏,掌握的句式也非常有限,因而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的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
只有学生学习语言有了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模仿,更高的层次便是创造。
没有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就不可能深刻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优美。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熟读以致背诵,积累名篇佳句,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诵读中进一步领悟某篇布局、选词造句的妙处,悟出表达技巧。
长期坚持,学生能够增加其词汇、句式的储备,厚积薄发,促进其语言经验、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从而形成语言直觉。
二、以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
小学生汉语语感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生汉语语感培养策略研究汉语是我国的国家语言,也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汉语语感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汉语语感,可以提高他们对汉语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汉语语感的培养策略,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感。
一、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小学生在学习汉语语感时,首先需要培养的是他们的听说能力。
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听说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1. 创设情景。
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语言输出和交流。
比如,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对话。
2. 利用多媒体资源。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如录音机、电视等,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录音、视频,让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感受来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3. 组织活动。
通过组织一些互动的小组活动,如讨论、剧本表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运用当中。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感的培养也需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汉语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感。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 多读课外书籍。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籍,如中小学生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丰富他们的汉语语感。
2. 组织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读书分享会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语感。
3. 提供有效的阅读材料。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材料内容要丰富有趣,同时要难度适中,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并有所收获。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感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汉语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语感。
论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感培养论文
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感的强弱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体现。
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具体,文章也读得透彻,写得流畅。
反之,语感弱的人则很难做到这样。
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强,模仿性强,记忆力强,接受能力强,教师在低年级就应加大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力度。
以下是几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倾听——学习规范的语言表达3至1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
孩子们敢说、想说、能说,但他们的言语不完整、不规范,句不达意,口语、方言色彩重,语言词汇少,省略多……因此让孩子学习规范的语言文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1.听录音磁带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少,不能独立阅读,帮助学生学习书面语言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听故事了。
我经常利用午间游戏的时间播放录音磁带,让孩子倾听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讲故事,倾听字正腔圆的播音,倾听抑扬顿挫的语调,倾听跌宕起伏的情节……学生在模仿中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2.重视朗读指导朗读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
早读课是练习朗读的好时机,它不受课堂40分钟时间的限制,抓住某一个具体的句子,从重音、节奏、语气语调上细致地、全面地进行指导,追求少而精,力求句句到位、生生到位。
二、积累——贮存规范的语言材料《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积累”,“积累”已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
而“背诵”是一种最好的积累方法,它能起到体会语言文字情感和内蕴,贮存语言、锤炼语言的作用。
1.背经典“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朗读背诵能最直接、最完整地感受语言材料。
学生在朗读背诵过程中,多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这样就能认真观察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使用语言材料。
因此,在他们记忆的黄金时期,每天花20—30分钟时间进行经典美文的朗读背诵,这些幼时积淀到生命深处的东西,慢慢酝酿,慢慢发酵,最后会内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语感概要:任何的想象思维都不是从天而降的,更不是学生之俱来的,而是在教师在日积月累地引导学生学会各种读书方式,理解课文深层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情景,创造情景,进行发散思维,并从中体会到想象入境的妙趣。
品词嚼句,品评用词的恰当和准确是阅读教学中提高语感能力的着重要素。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文章中有些字词句并不复杂,所表达的字面意思也不难理解。
但往往是这些看是简单的字词,却用得惟妙惟肖、让人回味去穷,是准确理解文章中心的关键点。
所以在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抓住这些朴实而又耐人寻味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换词比较、反复揣摩、鉴赏品评,推敲其中表达的意思,感悟作者名词谴意的独具匠心,训练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感悟用词的准确性,更有效地从品词嚼句中感悟作者的真情实意,语感这样慢慢地呈现出来的。
教学生品词嚼句,首先要培养学生推敲词语的习惯,学生在推敲词语的过程也是语感思维形成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换一换、比一比、读一读的教学形式来展开揣摩推敲语言文字的精确性。
例如,教学统编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阅读课《荷花》一文中的重点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我们可以抓住文中“挨挨挤挤”“冒”这些朴实而富有动感的词语进行换词比较,来揣摩咀嚼语言文字的深层内涵。
学习这句重点句时,我们可以抓住“挨挨挤挤”这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交流:写荷叶时,作者为什么用“挨挨挤挤”,而不用“熙熙攘攘”或者“密密麻麻”呢?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时自主地查找工具书等,理解到“挨挨挤挤”的意思是:挤来挤去,形容人多杂乱。
“熙熙攘攘”是指: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密密麻麻”是指:表示非常密集,形容小的东西又多又密。
了解意思后再進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一组小朋友挨挤在一起,感受荷叶“挨挨挤挤”在一起的情趣。
“挨挨挤挤”不仅写出了荷叶多而密的特点,还赋予了荷叶人的特点,仿佛一群活泼而又生机勃勃的孩子挤在一起,把荷叶写活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感》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感》教学论文摘要从日常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来看,也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才能让他们真正与所教的课文有一个心灵的对话和交流。
关键词培养语感教学论文《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感能力的培养提升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要致力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学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贯穿新课标,贯穿整个语文教学。
“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语法、章法的讲解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语文课。
”语文教学应该摒弃繁琐分析,注重感悟。
让学生在教师启发、诱导和鼓励下,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从日常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来看,也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才能让他们真正与所教的课文有一个心灵的对话和交流。
一、通过诵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引发读者与作者情感共鸣的酵母,是作者与读者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有声有形的诵读,文中的字句就会活起来,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就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当我们的读者即学生置身于这样声情并茂的语言环境中时,自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登山则情满于山。
临海则意满于海”,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地潜入读者的心中,从而达到理性与感性的升华,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
”二、通过范读,直接把感悟传递给学生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传语感于学生。
教师的范读,体现出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其表情、语气、语调、体态都作为一种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会看得到,听得清,可以模仿、学习。
教师读得好,可以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起到“情染语感”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多种策略培养小学生语感
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
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创设情景,体验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感知、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开始。
在同一语言的反复熟读中达到“成诵”的目的,这又是记忆、积累的过程。
因而,阅读教学中就应充分利用读的策略,以读为主线,但不是那种单调、枯燥地“天地玄黄喊一片”式的死读、傻读,要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示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对音的正误、音调的流畅,词义的内涵,表达的恰切,语势的磅礴,语法的运用,条理的连贯,意境的优美,直到弦外之音都能够有所体会。
如读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
流至此回”,看到不仅是天门山、长江、旋涡,还有从“断”想到天门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从“回”想到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翻滚抛掷,变化无穷的境界,也可联想到祖国山河壮丽,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如:《草原》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课始用大屏幕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二、引导想象,激发语感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
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
例如,《秋天的雨》以文中的形象因素为媒介,对艺术美进行思维再创造,闭目遐想文中所描绘的一个个意象图,把秋天众多的景物连接为一幕幕活动的镜头,在头脑中“放电影”,并乘上想像的小舟,在绚丽缤纷的美景中尽情遨游,充分领略秋天的特点,在美的感染中培养语感。
三、释义悟情,理解语感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就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
其中最基本的是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
一些词语比较生辟,又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可用直观演示的形式来释义。
《五彩池》中有“折射”一词,教师直接打开投影仪,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天花板上,再把一枚三棱镜放到投影仪上,光线发生了变化,告诉学生这就叫“折射”。
一些词语拟人化程度很强,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
一些词语的运用精当、准确、具体,但学生体会起来也会有难度,可用删换比较或填空的形式进行理解。
如讲《锡林郭勒大草原》中描写湖水的句子“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象神话故事中的宝镜一样”与“草滩上,有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光芒”加以比较,为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读出美感打下基础。
语音感的教学策略有:加强朗读训练。
良好的语感的形成最直接来源于朗读。
曾国藩曾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辞,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最起码、最重要、最常见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能力。
日本把朗读作为提高全民语感和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听读比较训练,提高学生对语音的敏锐听辩能力。
特级教师贾志敏每天上课花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听写句子的练习,比如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新课中的中心句,警句格言等有时还可以把当天的重大新闻的标题,内容提要让学生听写;诵读习作,
提高自我品评,推敲能力。
记得叶圣陶先生指导儿子作文时,从来不说怎么写,只是要求他大声朗读,偶尔说“嗯,我听懂了”、“我听不懂,拿去改一改。
”许多教师谈到作文修改也主张学生诵读习作。
四、巧加提示,运用语感
适时适当的提示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记事、写人的文章时对话内容较多,对于人物语言及其内心世界的把握是个难点。
如:《马背上的小红军》里,小鬼说:“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由于学生对人物内心很难揣摩,所以朗读起来比较平淡。
老师巧妙地加上提示语“小鬼不假思索地说”或“小鬼毫不犹豫地说”,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小鬼是装出来满不在乎的样子。
学生朗读的语调也由原来的理直气壮变得没有了底气。
教师的巧妙提示,使培养学生语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教师积极的暗示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生在学习写事、写人的文章时,在进行对话的拟写时,在进行人物语言和内心的揣摩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暗示,点头、手势都是很好的激励手势。
例如:在教学《水上飞机》的课文时,教师启迪学生思考,当学生思考出水上飞机的作用,并感觉出要积极思考、学好科学知识、将来成为人才时,教师要给予巧妙暗示,让学生积极提升,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培养思想品德,并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收获更全面的语文学习能力的进步。
句式练习具有培养语感和进行语言训练的双重功效。
《海滨小
城》一课,重点是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
描写海滨部分主要是通过色彩美来表现景色美的,如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道:“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接的水平线上,(棕色)的机帆船,(银白色)的海鸥,还有和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填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多彩的画面,从而感悟到海滨的美多在色彩,同时完成了词语的积累。
总之,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
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的特点,从而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