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华尔街神话基金的赚钱之道

合集下载

浅谈《东方华尔街》 中的“金融无间道”

浅谈《东方华尔街》 中的“金融无间道”

浅谈《东方华尔街》中的“金融无间道”近期有一部热播港剧《东方华尔街》问世,其作为国内第一部金融题材的网络迷你剧口碑炸裂。

除了有刘德华监制、吴镇宇等大咖主演作为噱头之外,剧中烧脑的商战、精彩绝伦的金融博弈也让人看得是血脉喷张、欲罢不能。

最重要的是,剧中引入了大量专业的金融术语和金融知识,例如瓶颈线、补仓、炒市、期指、杠杆债券、经济学多米诺骨牌等,让有些金融小白看的也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下面本文将以该剧剧情作为切入点,为大家详细讲述一下其中的“金融奥妙”。

一、东方华尔街中的“金融无间道”故事架空了一个“高云城”作为背景(实际是以香港为原型),整部剧主要以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金融海啸以及2018年金融现状为线索。

主要内容是讲述著名金融教授叶抱一和其得意门生韦航希望凭借一己之力维护健康金融秩序,无奈被金融巨鳄幕后操控,师徒之情却反目成仇,十年后CASH2.0粉墨登场,展开了一场个人恩怨和社会责任的精彩博弈,并将整个金融市场卷入了争斗的漩涡中的故事。

1.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联系汇率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电影的起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

那一年,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对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全面攻击。

一时间,许多国家的房地产、外汇储备管理彻底失控,无数平民百姓眼睁睁地看着兜中的钱财贬值,苦不堪言。

为了对抗“庄家”的游戏规则,经济学教授叶抱一和他的学生韦航,以及另外两位金管局顾问,联合组成了名为“CASH”的组织,共同出手“救市”。

那么现实中,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呢?1997年之前的几年,泰国的国际收支不太平衡,所以泰国政府抛出外汇储备好平衡泰铢的汇率,导致泰铢高估,外汇储备不足,华尔街巨头索罗斯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先是从银行借入数十亿美元的泰铢和远期泰铢合约,而后于现汇市场和远期合约市场大规模抛售,泰铢汇率大幅度下跌,而泰国政府因外汇储备耗尽已无力进行反向操作,最终使泰铢崩盘,引发金融风暴。

课题_大空头原型谁挣钱最多

课题_大空头原型谁挣钱最多

大空头原型谁挣钱最多1994年,一间狭小的办公室内挤着数家对冲基金公司。

对冲基金的名头虽大,但这间公司人数不过两人——保尔森和他的助理,经营着规模不过200万美元的保尔森对冲基金(Paulson &Co)。

苦心经营了6年,保尔森的对冲基金资产终于增长了10倍,然而这一成绩在当时的华尔街可以忽略不计。

但随后的10年,保尔森开启了封神之路,在每一次经济灾难中,他总能独善其身,甚至赚的盆满钵满。

“对冲基金大鳄”索罗斯在2007年赚取了29亿,但在保尔森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这也使索罗斯放下身段,亲自邀请约翰·保尔森吃饭,打探如何对赌楼市。

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让他崭露头角;房地产市场的崩盘成就了其“空神”的大名;金融危机中其“黄金死多头”的执着让他一度成为华尔街赚钱效率最高的人。

然而2007年的次贷危机已经逐渐远去,美国经济的复苏提振了全球经济。

“灾难”成就了保尔森,难道现在,他落寞离去的时候到了吗?不亏钱=赚钱进入纽约大学后,保尔森参加了一场由前高盛集团董事会主席、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主讲的关于风险套利的讲座,并由此萌生了对对冲基金的憧憬。

当保尔森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他来到了哈佛商学院。

哈佛时期的保尔森终于坚定了其进驻华尔街的信心,因为杠杆交易创立者KKR合伙人杰里·科尔伯格的一次演讲彻底点燃了保尔森对于对冲基金的热情,并打算为此肝脑涂地。

毕业后的保尔森先后入驻波士顿咨询集团、奥德赛合伙投资公司,以及原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的并购部门。

在贝尔斯登,保尔森只用四年的时间,从底层咨询师做到了董事总经理,并锻炼出了相当成熟的财务分析能力。

但他逐渐意识到,贝尔斯登的收益主要是靠赚取佣金,虽然丰厚,但相较于以投资业务盈利的基金投资,保尔森显然认为后者更适合自己。

由于保尔森此时已经深谙财务分析对于投资判断的重要性,因此,摆脱传统的信用等级、评级机构的束缚对于他而言已是必然的选择。

神奇的金融故事

神奇的金融故事

故事话金融——金融市场知多少•什么是交易•什么是技术分析•年轻人的故事•赌博的故事•小偷的故事•牟其中的神话•关于华尔街•金融大鳄索罗斯•1000元的价值•奇迹这般发生•关于泡沫•空头支票的价值•高盛的原油情结•犹太人之谜•华尔街有两位交易员不断交易一罐沙丁鱼罐头,每一次甲都用更高的价钱从乙手里买进,这样双方都赚了不少钱。

•一天,甲决定打开罐头看看:一罐沙丁鱼为什么要卖这么高价钱?结果令他大吃一惊:鱼是臭的!他为此指责对方。

•乙回答:罐头是用来交易的,不是用来吃的!back•曾有一个记者靠抛硬币在十字坐标上画线,正面就升一格,反面就降一格,抛了几十遍后画出一条曲线。

•他称这是一只股票的走势图,请一位著名的技术分析专家研究。

专家非常兴奋:此股极具上升潜力!他再三询问股票名称,记者如实相告;专家盛怒之下,拂袖而去。

back•从前,有位乡下青年,读了点书,嫌乡村生活单调,决定要去城里闯世界。

临走时他向村长请教,村长给了他三个字:“不要怕”,并约定等他回来还有三个字相赠。

•三十年后,饱经风霜的青年带着满头白发回到乡村生活。

得知当年的村长已死,心中怅然若失,村长的儿子转交给他一个信封,说是长者嘱咐交给他的。

•信只有三个字:“不要悔”。

back•赌骨牌:骨牌共有36个数字,从1到36。

赌客任押其中一个数字,庄家开牌只开一个数字。

如果被你压中的话,1赔35。

•有位老赌客,很久都没有赢过。

一天,他拿了36个赌注入场,告诉庄家说:“我不想再赌了,但在我收手之前,我一定要赢一次。

今天我拿了36个赌注入场,从1压到36,我不可能一个数字都压不到,明天我就收手。

”•讲完他去上厕所,途中从他掉了一个红布包好的赌注,庄家乘赌客没注意,偷偷打开一看是12。

赌客从厕所回来,把他的赌济全部摆上台面,庄家不愿失去这位赌客,便决定这一次开12。

•赌台上的人全注视着摆在台面上的36个小红布包,打开第一个包,压12,第二个压12……36个全压12!庄家就此破产。

《华尔街》故事大纲

《华尔街》故事大纲

华尔街故事发生在1985年的纽约。

刚刚大学毕业的巴德梦想着在竞争激烈的股票业作出一番成就,在三十岁以前就能走鸿运、发大财。

然而,在证券公司任职的他刚起步就遇到了麻烦,在代理一笔股票交易时,他因客户赖帐而亏欠了七千美元。

为了垫上欠款,巴德只好去找父亲卡尔借钱。

卡尔是蓝星航空公司的机械师兼工会代表,他要儿子回蓝星工作,但巴德表示决不会放弃一本万利的经纪人行当。

卡尔随口告诉他联邦航空局已裁定蓝星去年的飞行事故是舱门制造方面的问题,并非维修不善,公司又可以投入飞行了,听了这个消息,巴德眼睛顿时一亮。

在遭遇挫折后,巴德悟出只有投靠大亨、借船出海,才是发财的捷径。

这时,他突然发现第二天就是股市大鳄戈登的生日。

于是,巴德带着上好的古巴雪茄前去拜访戈登。

戈登精明强悍,在股票业闯荡的时间并不长,但已经是身价千万。

巴德事先对戈登进行过研究,为此他准备了两手。

正道的走势分析戈登根本不希罕,他只好抖出蓝星公司即将复航的内幕。

果然,戈登专吃内幕,此属违法行径,双方都心知肚明。

为了拉巴德下水,戈登故意当着他的面谈论起收购泰达纸品公司股票的事。

巴德回到公司,急忙购入泰达的股票,结果小赚了一笔。

第二天,报纸上登出了蓝星公司复航的消息,该公司的股票急速上涨,事先收购了大量股票的戈登发了大财。

戈登以为巴德有门路探寻到内幕消息,便邀请他共进午餐。

餐桌上,戈登拿出一百万元的支票给巴德,试探性地委托他代理股票交易。

夜晚,一名风流女子闯入了巴德的公寓,她自称是戈登的朋友,原来这不过是戈登进一步诱惑巴德的手段。

然而,巴德的头笔交易就栽了,一下子被套牢了十万美元。

与此同时,戈登也查明巴德预知蓝星的裁决,只因其父亲是蓝星工会的代表,并非有什么特殊的渠道。

他假装要与巴德分道扬镳,巴德惟恐失掉这个费尽心机才拉上的关系,急忙表示愿意为他卖命,戈登这才亮出了他启用巴德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让他千方百计地去收集内幕情报。

巴德终于上了戈登的贼船,他四处搜寻戈登的死对头怀德曼的消息,通过盯梢,他弄清怀德曼已飞往宾州伊利市,并准备收购安纳柯钢铁公司。

《乱世华尔街》书评【精选】

《乱世华尔街》书评【精选】

《乱世华尔街》读后感1.书籍简介在《乱世华尔街》一书中,我们会通过作者渔阳,这位北大学霸的视角来近距离走进神秘的华尔街,看看什么样的人可以进入华尔街工作,同时对华尔街的赚钱之道以及最大的命门所在作一番剖析。

2.作者简介渔阳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游学美国,毕业于伯克利大学商学院,之后进入华尔街从事债券交易工作。

从业期间遭遇金融海啸,经历职业生涯的大落大起,期间的感悟促使他写成《乱世华尔街》一书。

3.读后感华尔街聚集着全世界的聪明头脑以及无尽欲望,白热化的竞争让大家忽视风险,最终导致金融大厦的覆灭。

好莱坞、硅谷和华尔街是美国的三个地标性地区,好莱坞是电影的象征,硅谷代表着高科技,而华尔街则意味着财富。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华尔街有着某种魔力,这条街就像是一台金钱的永动机,源源不断地批量制造着百万富翁。

到底华尔街的魔力来源于哪里?什么样的人方能在华尔街找到一份交易员的工作?在今天的这本《乱世华尔街》中,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跟随作者渔阳一起,近距离走近华尔街一探究竟。

接下来,我将通过两个部分的内容为大家介绍本书:在第一部分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样的人才能在华尔街找到一份工作;在第二部分中,我们来近距离的了解一下华尔街是如何制造财富的,以及华尔街存在什么样的致命缺陷。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部分的解读。

具备什么样的资质才能在华尔街进行交易工作呢?作者渔阳毕业于北京大学,特长是数学,要知道,在我国高校数学系排名中,北大可是名列榜首。

不仅如此,渔阳北大毕业后到美国又读了个计算机硕士,按我们的观点,作者的资历已经很厉害了,进华尔街做个底层交易员总绰绰有余了。

可现实是作者的确找到了一份华尔街的工作,不过是负责后台IT系统,和交易的工作完全沾不上边,别看都在华尔街工作,在华尔街做IT和做交易完全是两码事,收入也是天差地别。

为了磨练自己的交易技能,渔阳频繁出入赌场,利用自己的数学才能,实现了稳定的盈利。

在赌场输钱容易,想大把大把赚赌场的钱可不容易,纸醉金迷的表象背后,赌场是一部靠着概率赚钱的机器,当他们发现精通概率的人出现在赌场,会把对方加进黑名单,不欢迎你来玩,毕竟有这数学能力,去华尔街赚钱不是更好吗?作者有了赌场这番经历后,坚定了自己在华尔街从事交易工作的信念,名校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证书(简称MBA)是进入华尔街从事交易工作的敲门砖,名校MBA对于普通人来说难于登天,但是对于渔阳这个北大学霸来说易如反掌,他轻松的考了一个商学院入学考试的高分,顺利进入名校伯克利大学继续深造。

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的演讲

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的演讲

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的演讲字体:正常放大译者序:这里翻译的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个Video。

确切的说,是Warrent Buffet(巴菲特)在Unive rsity of Florida商学院的一次演讲。

在演讲里,巴菲特谈投资,谈做人,使译者受益匪浅。

在这里翻出来以嗜读者。

这是一次一个半小时的演讲,翻出来着实要费些功夫。

一蹴而就比较难做到,这里恐怕只好做连载了。

见谅。

(一)我想先讲几分钟的套话,然后我就主要来接受你们的提问。

我想谈的是你们的所思所想。

我鼓励你们给我出难题,畅所欲言,言无不尽。

(原文:我希望你们扔些高难度的球,如果你们的投球带些速度的话,我回答起来会更有兴致)你们几乎可以问任何问题,除了上个礼拜的Texas A&M的大学橄榄球赛,那超出我所能接受的极限了。

我们这里来了几个SunTrust(译者注:美国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人。

我刚刚参加完Coca Cola的股东大会(译者注:Warren Buffet的投资公司是Coca Cola的长期大股东之一),我坐在吉米●威廉姆斯边上。

吉米领导了SunTrust多年。

吉米一定让我穿上这件SunTrust的T恤到这来。

我一直试着让老年高尔夫联盟给我赞助,但是都无功而返。

没想到我在SunTrust这,却做的不错。

吉米说,基于SunTrust存款的增长,我会得到一定比例的酬劳。

所以我为SunTrust鼓劲。

(译者注:巴菲特在开玩笑)关于你们走出校门后的前程,我在这里只想讲一分钟。

你们在这里已经学了很多关于投资方面的知识,你们学会如何做好事情,你们有足够的IQ能做好,你们也有动力和精力来做好,否则你们就不会在这里了。

你们中的许多人都将最终实现你们的理想。

但是在智能和能量之外,还有更多的东西来决定你是否成功,我想谈谈那些东西。

实际上,在我们Omaha(译者注: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总部所在地)有一位先生说,当他雇人时,他会看三个方面:诚信,智能,和精力。

华尔街规则-培养具有金钱思维和赚钱能力的孩子_第九章 致富的起点是花钱

华尔街规则-培养具有金钱思维和赚钱能力的孩子_第九章 致富的起点是花钱

致富的起点是花钱。

这是比尔·盖茨的用钱之道,这是东方财富神话李嘉诚的致富秘诀,这是温州商人起家的制胜法宝。

会花钱才会赚钱——一个观念与方法的新命题。

花钱是手段.赚钱是目的。

作为父母,如果想让孩子拥有财富,首先要教会他如何花钱,怎样花钱才是最合理的。

华尔街精英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不实践着遥一原则。

花钱是赚钱的原动力一个守财奴攒了一大笔钱,但从来舍不得花,有一天他干脆把钱埋到了地底下。

从此他不需要任何其他方式来消遣时光,因为想着地底下的那笔钱就足以让他兴奋不已。

那笔钱让他兴奋得越久,在他眼中就变得越重要,于是越舍不得花。

天长日久,由于他经常担心钱财会被别人偷走,以致吃不好也睡不好,闲暇时就经常在那儿瞎转悠。

不久一个盗墓贼读懂了他的心思,料定他转悠的地下肯定有宝,等守财奴不在时便暗暗地把那笔钱财挖走了。

第二天清早,守财奴发现钱财被人破地而取,顿时发狠顿足,哭天嚎地,伤心得不想活了。

一个过路的人动了恻隐之心,问他缘由,他余哀未平地说:“有人挖走了我的财宝。

”“你的钱财是埋在哪儿被挖走的?”“就在这块石头旁边。

”“哎哟,都什么年代了,又不兵荒马乱的,何必把钱财埋到地里去?当初你把它放到保险柜里还会有这事吗?而且随时取着花也方便嘛。

”“随时取着花?天哪,难道我会贪求这一点点方便?‘用钱容易赚钱难’这句话你总该听过吧,我平时哪舍得动一张票子啊!”过路人看出他是个吝啬鬼,就笑着说:“既然你不想动用钱财,那就再埋块石头进去,把这块石头当成你原来的钱,那不是一样的吗?”这个故事除了讽刺守财奴的吝啬之外,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故事中的过路人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如果站在经济学的角度,过路人的话是颇有一番道理的。

守财奴把钱财当做富有的标志,却忘记了钱只有在流通中才会产生价值;失去了流通,不仅不能增值,反而还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那么埋钱和埋一块石头,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卡恩站在百货公司的前面,目不暇接地看着形形色色的商品。

基金存疑

基金存疑

其 是 公 募 基 金 被 认 为 应该 对 股 市 的 稳 定 为 代 价 。 虽 然 我 国有 着 世 界 上 最 严 厉 的
这 样 的指 责 未 必 公 允 — — 毕 竟 基 金 起 关键 作 用 ,一 旦 股 市 下 挫 ,我 们就 “风 基 金 从 业 人 员管 制 政 策 ,却 有 着 几 乎 最
超 过 7年 的 仅 有 7人 。 虽 然 说 基 金 经 理 让 老 手 手 足 无 措 。对 于 持 仓 量 的 硬 性 规
不 过 , 我 们 有 必 要 提 出 两 个 疑 问 ,
需 要 更 新 换 代 ,但 如 果 更 换 的 频 率 赶 上 定 ,这 样 微 观 具 体 的 市 场 管 制 行 为 最好 这 些 基 金 高 管 们 在 任 时 是 否 尽 责 ,是 否
85% 的 基 金 经 理 年 龄 在 30—40岁 之 间 。 挫 期 被 迫 持 有 重 仓 表 示 不 满 ,他 们 无 法 市 场 多年 的 经验 丰 富 者 ,或 者转 向私 募 ,
现 任 383名 基 金 经 理 中 有 l15人 基 金 经 根据 市 场 行 情 决 定 持 仓 比 例 。这 当 然是 或 者 从 事 专 户理 财 , 总之 ,他 们 在 奔 向
l Business vision 专栏
维普资讯
文 l叶 檀
基 金 变 化 说 明 资 本 市 场 几 个方 面 存 成 市 场 巨 无 霸 , 只顾 基 金 管 理 费 以 及 基
基 金 受 到 越 来 越 多 的 同情 ,也 受 到 在 极 大 问题 。
金 经 理 薪 酬 的 “旱 涝 保 收 ” 模 式 ,很 大
越 来 越 愤 怒 的 指 责 , 人 们 纷 纷 指 责 这 些

麦道夫事件的相关比较及其反思

麦道夫事件的相关比较及其反思

麦道夫事件及其反思麦道夫生平大事记1960年--22岁的伯纳德·麦道夫创立了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他并不避讳告诉别人,这个小公司的5000美元启动资金,是靠他做海滩救生员和安装地下喷淋系统攒下来的。

1970年--麦道夫的公司采用自动化交易的模式,用电脑匹配不同证券交易商之间的报价,生意源源不绝,很快名贯证券业。

1989年--麦道夫的公司掌握了纽约股票交易所超过5%的交易量,并荣登《金融世界》杂志评选的华尔街最高收入人物排行榜。

1990年--极力倡导证券交易电子化的麦道夫当选为纳斯达克主席,成为现代华尔街体系创立的先驱者之一。

同时,他以这个身份成立了另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从此开始麦道夫基金稳赚不赔的神话。

1992年--联邦调查局对麦道夫进行询问,他们对麦道夫与一桩庞式骗局案件的始作俑者弗兰克·艾沃里诺的密切联系表示怀疑,从60年代起,两人就建立了似乎超乎寻常的友谊,不过调查最终不了了之。

2005年--来自波士顿的竞争对手亨利·马可波罗斯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称,麦道夫"极有可能正在进行世界上最大的庞式骗局案"。

该委员会的审查结果如90年代一样无果而终。

2008年--麦道夫向两个儿子承认麦道夫基金的骗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对麦道夫过去16年的数次调查并确认无罪后,终于从嫌犯口中得知了事实真相。

2009年6月29日之后,71岁的麦道夫将与他的灵魂共同完成150年监禁的刑罚。

什么是麦道夫事件一位不善交际的老人,一份使人心动的回报,一段令人艳羡的业绩,构成了一个投资的神话。

然而,是神话就有破灭的一天,2008年12月11日清晨,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

检察人员指控他通过操纵一只对冲基金使投资者至少损失500亿美元。

《纽丨约时报》说,这可能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欺诈案。

华尔街之狼 原理

华尔街之狼 原理

华尔街之狼原理
华尔街之狼,即指的是一种贪婪、无度的金融行为,常常以不道德的手段获取巨额利润。

这一行为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华尔街金融业中,由于这些金融从业者的贪婪和冷酷,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不稳定性。

华尔街之狼的行为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度杠杆:华尔街之狼通常会利用高杠杆投资策略,通过借入大量资金来进行高风险投资。

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投资回报,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2. 高频交易:华尔街之狼往往通过使用快速的电脑算法和高速交易网络,在毫秒级别上进行数倍于正常交易量的交易。

这种高频交易的目的在于通过快速获取市场信息和利用微小的价格变动来获取利润,但也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3. 操纵市场: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华尔街之狼常常会采用操纵市场的手段。

他们可能通过在市场上大量买入或抛售某个股票或商品,来人为地影响其价格,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

4. 信息不对称:华尔街之狼往往拥有更多的市场信息和资源,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获取不公平的交易优势。

他们常常通过私下获取关键信息、利用内幕消息等手段来获得更高的收益。

5. 无视风险:华尔街之狼往往对风险不加以考虑,只追求短期利润。

他们常常忽视了高风险投资的潜在风险,将所有的赌注
都押在一次投机上。

总结起来,华尔街之狼通过高度杠杆、高频交易、操纵市场、信息不对称等方式来获取利润,但这种不道德、贪婪的行为常常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破坏。

因此,监管机构和监管框架的建立以及金融从业者的自律十分重要,以遏制华尔街之狼的行为。

大空头故事情节梳理

大空头故事情节梳理

大空头故事情节梳理《大空头》是一部以真实故事为基础的电影,讲述了一群智勇双全的华尔街投资者在2008年金融风暴中赚取巨额利润的故事。

下面是该电影的主要情节梳理。

故事开始于2005年,华尔街的一位聪明而固执的基金经理迈克尔·布里(Michael Burry)发现了房地产市场暴涨的迹象。

他决定将自己管理的基金大量投入对冲房地产市场的金融衍生品,赌博房贷市场将会崩溃。

与此同时,另一位年轻的外汇投资商马克·巴尔(Mark Baum)从华尔街朋友那里得知了布里的做法。

他起初对此持怀疑态度,但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了深层次的问题。

与此同时,马克的团队联系了一名前华尔街交易员贾瑞德·文特斯(Jared Vennett),希望从他那里获得更多信息。

在对房贷市场的调查中,贾瑞德、马克和他的团队发现了糟糕的贷款实践,无效的信用评级以及名为"支持性抵押贷款"的金融产品。

他们预测到,这将在未来导致金融危机,因为当借贷市场崩溃时,整个金融系统将面临严重危机。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投资者也开始意识到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

其中一位名叫本尼特(Ben Rickert)的前华尔街交易员加入了这个小团队,帮助他们理解并利用这一机会。

2007年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贾瑞德、马克和他们的团队正确地预测到了这一切。

他们通过购买保险合约和押注房地产市场崩溃赚取了巨额利润。

然而,他们的成功也引发了华尔街和金融精英们的不满和敌意。

最终,这些投资者成功地将真相暴露给了公众,揭露了金融业的黑暗面。

然而,金融危机和其带来的经济破坏已经无可挽回。

电影通过真实故事的讲述,揭示了金融机构的腐败和不道德行为,引发了人们对金融系统的反思与讨论。

一生大起大落的华尔街投机之王杰西·利弗莫尔

一生大起大落的华尔街投机之王杰西·利弗莫尔

一生大起大落的华尔街投机之王杰西·利弗莫尔在上世纪的投机领域,杰西·利弗莫尔就是一个神。

美国人称他为“华尔街巨熊”,中国人称他为“华尔街投机之王”,甚至有文人把他的名字翻译为汉语“李佛魔”。

他交易规则至今被无数人奉为经典;一生大起大落,成功预测美国史上两场大股灾,其中一次获利超过1亿美元,但最终却在57岁时破产,63岁开枪自杀。

利弗莫尔的人生轨迹1877年,利弗莫尔生于马萨诸塞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5岁时就能读报纸,尤其是财经版。

1891年,初中辍学的利弗莫尔只身到波士顿闯世界,在一家经纪行打工,干的是最底层的活:抄写价格数据。

1892年,开始交易生涯,获得了人生第一个1000美元,相当于现在的20万美元以上。

1900年,22岁,第一次爆仓。

1901年,23岁,东山再起,再度获利5万美元,但是因为没有适应报价规则而再度爆仓。

1902年,再度东山再起,开始盈利。

1907年,做空美股,当时摩根公司总裁J.P.摩根也不得不出面请求利弗莫尔停止做空。

在这笔交易中,他赚到了300万美元。

1908年,错误听取棉花大王帕西·托马斯的内幕消息而买入棉花,巨亏270万美元。

1914年,37岁的利弗莫尔身欠百万债务。

最后,他终于在一家券商处找到了一次机会,对方给他提供了一笔只可以交易500股的信用额度,借此再次崛起。

1929年,在美股股灾中创造奇迹,获利超过1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000亿美元左右,利弗莫尔亦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1934年,5年之后,利弗莫尔破产了,然而没有人知道具体的经过。

因为信托养老基金,他并没有陷入贫穷。

1940年,63岁的利弗莫尔开枪自杀。

利弗莫尔的交易策略有三条重要原则第一,确定市场的大方向——确定轨迹线——确认基本趋势。

第二,形成买入策略——探测市场——轻仓测试市场。

别鲁莽行事,一时冲动押上全副身家。

第三,耐心等待,等待市场验证所有的判断,并最终确定走势。

市场大幅震荡才有大钱赚。

投资中的回报与风险定理

投资中的回报与风险定理

华尔街一线操盘手渔阳的“逃命”秘诀《乱世华尔街》作者渔阳告诉你,投资,活着才最重要。

美国投行怎么赚钱和中国老百姓有点远,大形势的宏论更是不差我这一篇,“逃命”倒是个相对空白的话题。

这事听着有点猥琐,但对长期投资成功至关重要。

石达开覆军大渡河,主席四渡赤水出奇兵,成败之间的境界差距或许就在一个“逃”字上。

刘心武老师能从一个秦可卿之谜开始,按福尔摩斯的路子搞出一门“秦学”,咱说不定也能从“逃命”开始,发展出一门“逃学”。

《红周刊》那篇一千多字的访谈开了个头,现在咱们展开谈。

先打个招呼:我思路比较发散,如果扯远了,各位见谅。

1,活着最重要(“逃学”系列写着写着,发现真正想谈的是赌博和投资,所以抱歉改个名字)近来发现,不少读者对《乱世华尔街》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开篇关于赌博的那一段。

看来21点毕竟比利率掉期更贴近群众。

其实赌博和投资颇多相似,赌场里的经历也对我在华尔街当交易员极有帮助。

书里由于篇幅所限,未能详细讨论,准备在博客里展开谈谈。

讲到赌博和投资,人们通常都急于学会赚钱的招数,其实我个人认为赚钱方法是不容易学的,需要很多经验和悟性。

初学者要迅速提高“段位”,倒是应该重点先练练防守。

防守是有一定套路,可以学习的。

在我看来,赌博和投资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都是要做好防守,保住本钱,然后耐心等待真正的机会。

总而言之,绝对不能在革命胜利前牺牲。

别以为这很容易做到,且不说我们周围那些“发财未遂身先死”的赌友股友,即便在投资界绝顶高手中,从云端跌落者也大有人在。

且看几个例子:杰西-利弗莫尔:《股票作手回忆录》中的主人公,投机界不世出的天才,从白手起家一直做到1929年时的一亿美元身价,最终申请破产,并于数年后自杀。

约翰-麦瑞威瑟:曾是王牌投行索罗门兄弟公司的超级交易员,后来创建了群星荟萃的长期资本对冲基金(LTCM),一度拥有40亿美元的庞大资本,却在1998年俄国债券危机中几乎损失殆尽。

(《乱世华尔街》中有关于LTCM危机的详细分析。

【名人故事】华尔街大亨

【名人故事】华尔街大亨

【名人故事】华尔街大亨华尔街大亨是指在美国纽约的华尔街地区经营金融业务的富豪们。

这些人通常都是金融业的巨头,拥有庞大的财富和影响力。

以下是其中两位知名的华尔街大亨的故事。

第一位华尔街大亨的故事是关于约翰·洛克菲勒。

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是一位慈善家。

约翰·洛克菲勒出生于1839年,起初并没有多少财富,但通过在石油行业的投资和发展,他逐渐积累了巨额财富。

1863年,洛克菲勒与他的商业伙伴共同创办了标准石油公司。

他们通过购买和整合其他石油公司,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

洛克菲勒也因此成为美国首位亿万富翁。

洛克菲勒的成功主要源于他对商业的精确计算和垄断经营的策略。

他经常通过竞争中的价格战来迫使其他竞争对手倒闭,并最终获得对整个行业的控制权。

这种垄断经营方式引起了很多争议,但无疑给洛克菲勒带来了巨额财富。

洛克菲勒并不满足于追求个人财富。

他把大部分财富用于慈善事业,创办了洛克菲勒基金会,并资助了许多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项目。

洛克菲勒坚信,财富应该用于造福社会,而不仅仅是个人享受。

第二位华尔街大亨的故事是关于乔治·索罗斯。

他是一位匈牙利出生的美国投资家和慈善家。

索罗斯以在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而闻名。

他通过对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准确预测,赚取了巨额的利润。

索罗斯在1992年成为了华尔街的传奇人物。

当时,他将大量的资金投入英镑市场,并预测到了英镑贬值的趋势。

他通过卖空英镑赚取了约10亿美元的利润。

这个交易使得索罗斯成为当时最赚钱的投资者之一,并被誉为“英镑的终结者”。

索罗斯也遭受了很多批评和争议。

有人认为他的投机行为对金融市场和经济体制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索罗斯的慈善捐赠也引发了争议。

有人认为他利用慈善名义来掩盖自己的投机行为和政治活动。

华尔街大亨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的成功和巨大财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的故事也反映了金融界的复杂性和争议性,同时也提醒我们财富应该用于造福社会。

资本的故事

资本的故事

资本的故事第一集股票的力量为了香料欧洲人跨越重洋,这是一场追逐利益的博弈。

凭借股票荷兰人后来居上,开启了他们称霸海洋的时代。

胡椒原产地亚洲,是很普通的一种香料,但在四百多年前的欧洲胡椒却和黄金一样贵重可以用做新娘的嫁妆、可以代付租税甚至可以替代金银付账,就是为了胡椒欧洲人远涉重洋打开了东西方贸易的大门,让17世纪成为辉煌的海洋时代。

这是一张股票,面值150荷兰盾,发行日期1606年9月9日,发行地点荷兰。

这张股票距今400多年之久,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张股票,股票的发行人荷兰东印度公司。

这张股票和这家公司的名字是和当时的香料贸易密切相关的。

1597年8月的一天,荷兰泽兰省港口人潮涌动商人们更是欢呼雀跃,荷兰人第一次远航亚洲的船队历尽千辛万苦回到荷兰,虽然返航的船队遍体鳞伤,三分之二的水手葬身大海,但是他们从亚洲带回的香料让商人们无比兴奋,因为这一次远航的成功,打通了荷兰与亚洲之间的香料贸易之路,而在当时香料贸易的利润高达10倍以上,此后荷兰各大城市纷纷组建了远洋航运公司。

到1602年已经有15家公司累计派出了46艘商船远航亚洲,荷兰与亚洲之间的香料贸易如火如荼。

这时荷兰有一位著名律师,名叫约翰·奥尔登巴内费尔特,他发现随着香料进口量的增长公司间恶性竞争竞相杀价必然导致价格下跌。

而远洋贸易的风险巨大船毁人亡的海难随时都在发生香料的成本居高不下,此外这些公司的规模都不大,很难抵抗远洋贸易的风险,更难和英国、西班牙等国的大船队竞争,长此以往,荷兰商人乃至荷兰国家的利益都将面临挑战。

约翰由此想到为什么不能成立一家国家级联合公司来经营亚洲贸易呢?这样不仅可避免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还将保障荷兰的国家利益。

约翰向各家公司提出了他的建议却立刻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反对的理由是阿姆斯特丹人在香料贸易中占绝对优势组建一家联合公司将肯定是阿姆斯特丹人说了算其它公司的利益将难以保障。

约翰并没有放弃他继续游说各方最后是阿姆斯特丹人自己提出来一个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如果联合公司拥有20到25年的授权可以垄断经营荷兰国家的远洋贸易那么阿姆斯特丹人就自愿放弃目前的垄断地位,每一个荷兰公民都可以自愿选择成为联合公司的投资人或者股东,大家共同分享联合公司经营远洋贸易获得的利润,这样一来公司股权分散在居民手中,远洋贸易获得了大量的资金,蛋糕被做大利润可分享,这不仅避免了恶性竞争,而且分散了经营风险。

CCTV十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

CCTV十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

CCTV十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高速下载地址2011-05-06 18:12来源:股票博客作者:找到知觉分类:炒股-电影CCTV十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高速下载地址支持迅雷、电驴下载。

下载方法一:安装好迅雷后,选中复制相应的链接,会自动弹出迅雷下载提示。

下载方法二:迅雷中创建新的下载任务,将相应的链接复制到地址窗口中。

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会更快,会有很多好事情将在中国发生。

——巴菲特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如果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一味模仿我或他人,你就无法成功。

找出你擅长的东西。

我挣钱是为了换取自由,钱能给我自由。

——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大部分人不该干卖空这行,他们最好还是在卖了之后还能睡得着觉的情况下卖。

卖空需要很多勇气和个人力量。

——做空大师詹姆斯?查诺斯把国际货币体系搞得更健全,就关系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的利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信任关系、信任资源是华尔街公司最核心的资源,也正是这些客户资源,使得华尔街公司可以轻松地融到几十亿美元、几百亿美元的资金。

——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华尔街的规则就是丛林法则,胜者为王,败为寇。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深顾问陈思进一条新旧夹杂的长街,掌控着世界金融的命脉,经历过战火洗礼,恐怖袭击,却仍然站在世界金融的最高峰不断地缔造神话。

中国人第一次深入探索世界金融的心脏,第一次与华尔街的力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在《华尔街》中,你会与“股神”巴菲特聊聊独特的投资之道,探探查诺斯做空中国的口风,跟罗杰斯讨论时下金融危机的局势,跨越时空近距离守望华尔街辉煌的历史。

央视纪录片《华尔街》仅仅只是个开始,本片深入华尔街,在历史坐标中,对资本市场做一次庄重地表达!总导演李成才寄语:纪录片《华尔街》——以华尔街金融危机为契机,梳理两百多年来,以证券市场为中心的现代金融来龙去脉;是中央电视台站在华尔街,在历史坐标中,探寻、发现资本市场兴衰与经济起伏的规律;为中国决策者提供依据,为资本市场的实践者提供镜鉴,为中国大众提供关于资本市场的启示。

华尔街金融《大空头》观后感

华尔街金融《大空头》观后感

华尔街⾦融《⼤空头》观后感华尔街⾦融《⼤空头》观后感 《⼤空头》这部作品讲的是2008年⾦融危机的故事。

标题上,不仅是“空头”,还是“⼤空头”。

以下是⼩编整理的《⼤空头》,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华尔街⾦融《⼤空头》观后感⼀: 《⼤空头》是今年的⼀部佳⽚,很多⼈已经将剧情烂熟于⼼,也见识了华尔街⾦融界的愚昧和贪婪,了解了政府和银⾏对于公众的欺骗。

⼏位主要演员的精彩表演也让影⽚的质量有了强有⼒的保证。

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克⾥斯蒂安·贝尔饰演的迈克尔·布瑞。

他在⽚中的遭遇给⼈很多的回味和思考。

布瑞性格古怪、不合群,但是对于经济数据和⾛势有着异常敏感的直觉和洞察⼒。

他最先看出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和⾼风险因素,通过细致⼊微的调查,他发现房地产市场已经岌岌可危,处于崩溃的边缘。

他想到了创造⼀个信⽤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的贷款违约保险市场,来从中获利。

但是,银⾏的⼈都认为他不可理喻,杞⼈忧天,于是同意和他“打赌”;他所在的基⾦公司的合伙⼈劳伦斯同样不理解他的⾏为,因为房地产市场看起来稳如磐⽯,他的⾏为⽆异于玩⽕⾃焚,会耗光投资客户的钱;布瑞的客户更是不理解他的想法,纷纷要求撤资。

⾯对种种猜疑和指责、布瑞选择了⼀意孤⾏,并且⽤尽⼀切⼿段维护⾃⼰的⾏为,客户和合伙⼈都决定要起诉他,他承受着煎熬,基⾦公司的收益率⼀直在下滑;终于来到了2007年,房地产风暴来了,布瑞成功了。

但是,他的遭遇却让⼈笑不起来。

布瑞有远见,对于房地产前景有着⾃⼰的洞察⼒和思考,当他通过详细的调查发现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风险因素时,他提出了⼀个有创造⼒的想法。

但是,没⼈理解和⽀持他。

银⾏的⼈在和他洽谈业务后,背地⾥嘲笑他;他的领导说他是疯⼦,他的客户说他不可理喻。

这似乎验证了⼀个⽼⽣常谈:真理只掌握在少数⼈⼿⾥。

同理,⼀个⼈能洞察事物趋势,提出⾃⼰独到见解的时候,他得到的⽀持往往微乎其微。

华尔街最能赚钱的基金经理

华尔街最能赚钱的基金经理
于 如愿 以偿地 成 了一 名 交 易 员。
这 位 “ 财 童 子 ” 到 的 报 酬 , 与 送 得 却
他 的付 出不 成正 比。 按 照 华 尔 街 的 规 矩 ,基 金 经 理 的 分 成 一般 是 业 绩 的 1 O% ~ 1 5% ,但 江 平 的 分 成 还 不 到 这 个 比 例 的 三 分 之 一 。他 说 ,“ 主 要 是 不 会 替 自 己 我

在 “ 曼兄弟 ” 司 当上 交易 员 雷 公
江 平 是 江 苏 靖 江 县人 ,1 81年 , 9 不到 1 6岁 的他 就 以 扬 州 地 区 高 考 状 元 的 身份 进 入 中 国科 技 大。1 8 9 9年 ,
他 揣着 2 0 0 0美 元 来 到 美 国 普 林 斯 顿
到 前 者 的 数 倍 ,除 此 之 外 还 有 数 目惊 人 的 分 红 。如 此 丰 厚 的 回 报 吸 引 了 无 数 “ 金 人 ” 淘 。 而 江 平 真 正 步 入 华 尔 街 是 在 19 9 5年 ,他 签 约 世 界 著 名 投 资 银 行 “ 曼兄弟公司” 雷 。最 初 只 是 一 名 技 术 支 持 部 门 的 普 通 员 工 ,但 江 平 真 正 想 做 的 是 一 线 交 易 员 。“ 尔 街 对 中 国 华 人 有 武 断 看 法 ,认 为 我 们 数 学 好 ,会 计 算 , 做 不 好 生 意 。所 以 到 这 里 后 , 但
■ ■■ ■■ ■ ● ● ■
空 间 ,于 是 他 大 举 买 进 。果 然 ,挺 过
危 机 后 ,比 索 强 劲 反 弹 ,江 平 负 责 的 拉 美 外 汇 交 易 部 ,也 一 举 成 为 雷 曼 公 司 最 赚 钱 的部 门。 从 19 9 5年 至 2 0 0 4年 ,全 球 经 济 危 机 一 波 接 一 波 。但 是 ,江 平 的 投 资

诚信的背后:华尔街圈钱游戏的真相

诚信的背后:华尔街圈钱游戏的真相

<诚信的背后:华尔街圈钱游戏的真相>第一部分1.本书献给没有胆量的人(1)1993~1995年间,我在华尔街销售金融衍生产品。

在此期间,我和另外七十来人在摩根士丹利的衍生产品部工作,在纽约、伦敦和东京一共赚了大约10亿美元——平均到每人大概是1500万美元。

可以说我们是世界上最能赚钱的一群人了。

我的部门是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造钱机器。

摩根士丹利是顶级投资银行中历史最悠久、声誉最显赫的一家,而衍生产品部则是推动它前进的发动机。

我们赚的10亿美元支付公司全球一万多雇员的薪金绰绰有余,而且还给我们自己留下了不少。

部门的中级经理一年挣到了几百万美元,哪怕是最低级的雇员也有六位数的收入。

而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人那时都不过二十几岁而已。

我们是怎样赚到这么多钱的呢?部分归因于我们的精明。

我曾和衍生产品这一行中最优秀的人共事过,我们掌握了现代金融种种复杂的精妙之处,难怪我们被称做"火箭科学家"。

摩根士丹利并非历来如此。

早在20世纪20年代,这家显赫的投资银行就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办公室的鲜花、精美的家具、优雅的合伙人餐厅和保守的业务作风都为人所称道。

公司的信条是"第一流的业务,第一流的文化"。

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银行业的全盛时期,公司面临来自其他银行的激烈竞争,从第一名的位置滑了下来。

作为反击,摩根士丹利的合伙人把注意的焦点从名转到了利,从此改变了这家公司。

到1994年我加入公司的时候,摩根士丹利已经放弃了它的绅士风度,取而代之的是为赚钱而不择手段地销售金融产品。

这一转变为摩根士丹利赚足了钱。

包括我加入摩根士丹利之前的雇主——第一波士顿在内的其他银行,无法匹敌摩根士丹利强制性的新销售策略。

这家公司已经全方位的彻底改头换面。

鲜花已不复存在,家具改成了板式的,交易厅的过道里塞进了油炸面圈架,忙碌的经理们就在那里匆匆吞下自己的午餐——假如他们还有时间吃午餐的话。

这种强制性销售作风激发了新的信条——"第一流的业务,第二流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华尔街神话基金的赚钱之道
分类: 财经| 标签: 华尔街基金
来源:华尔街日报时间:2010-08-09
基金Fairholme成立10年来,年均回报率约为13%。

基金经理伯考维茨和逆向投资家巴菲特一样,也喜欢在自己看好的少数几只股票上押大注。

布鲁斯•伯考维茨(Bruce Berkowitz)如何令你的共同基金经理们看起来很差劲?很简单。

他做了共同基金经理们告诫你不要做的所有的事。

大部分基金公司会说,你无法准确地把握市场时机。

他做到了。

他们会说,你不应该把大量现金放在一只股票基金中。

他放了。

他们会说,你绝对不要把太多的钱投到少数几只股票里。

他也投了。

毫无疑问,总有一天伯考维茨也会像别人一样失败。

不过目前为止,在他的Fairholme Fund 成立的头10年中,这只基金令大部分华尔街公司都羞愧得无地自容了。

据理柏(Lipper)说,Fairholme的平均年回报率约为13%。

也就是说,如果最初投资1万美元的话,现在能获得约3.5万美元。

这只基金是过去10年中表现最佳的基金。

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下挫。

今年以来,Fairholme股价又涨了10%,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则仅涨了约2%。

世界过时了。

晨星公司(Morningstar) 说,Fairholme是今年卖出最快的国内股票基金。

据跟踪金融行业的Financial Research Corp.估计,今年以来,投资者已经向该基金投入了约30亿美元,总资产达到了近150亿美元。

华尔街其他公司的表现又如何呢?同期,美国投资者实际上从其他股票基金中撤出了数十亿美元资金。

他们和以往一样放弃了华尔街。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伯考维茨恰恰是在1999年,也就是90年代的大泡沫接近顶峰的时候推出了Fairholme。

当时正是两种传说的全胜时期:一个是股市总是表现出众,一个是你无法战胜市场,所以你应该停止努力,干脆向指数基金屈服。

此后的10年将这两个传说都埋葬掉了。

伯考维茨和他的投资者则一直在它们的坟墓上跳舞。

他是如何做到的?晨星公司分析师布林(Mike Breen)解释道,和另外一位知名的逆向投资家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一样,伯考维茨也喜欢在自己看好的少数几只股票上押大注。

他会在买进之前,对这些股票进行严格的压力测试──正如布林形容的,他试图毙掉公司。

(记者无法联系到伯考维茨进行置评。

)与巴菲特不同的是,他乐于不断地变换持股。

在准确判断时机的情况下,他在两年前能源股接近高点时卖出,在大部分低迷时间坚守抗跌股,去年买进了金融股。

布林说,他对投资组合进行了三、四次重大调整。

有人可能想说伯考维茨非常幸运,他的一些调整时机肯定暗示了他有如神助。

但别忘了,许多投资者都希望表现更好,不可避免一些人肯定会获得成功。

华尔街经典书藉《客户的游艇在哪里》(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作者施韦德(Fred Schwed)在这本书里说,如果举行一个掷硬币大赛,有人会成为赢家,在这点上他们无疑将被追捧为掷硬币的天才。

但这不仅是运气的问题。

近期哈佛商学院的科恩(Randolph Cohen)、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
波尔克(Christopher Polk)以及高盛的希利(Bernhard Silli)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最好的想法”),发现了支持伯考维茨向较少股票大量押注策略的证据,这与基金公司(及他们的行销部门)推行的传统智慧截然相反。

简言之,好的基金经理确实会选择正确的股票。

他们最信赖的“最好想法”股票也就是他们主要持有的股票,这些股票表现优异的几率很高。

问题是基金行业决定了基金经理的投资组合中其余部分是垃圾股,所以他们的基金看起来跟其他人的一样,这样更容易销售。

目前Fairholme的投资组合看起来都错了,至少根据传统智慧判断是这样。

伯考维茨把近三分之二的资金都投在仅10只股票上,其中多数对于主流投资者来说还是听起来相当“高风险”的股票。

许多是严重受创的金融股,主要包括美国国际集团(AIG)、花旗集团(Citigroup)、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债券发行机构MBIA、破产购物中心拥有者General Growth Properties,以及佛罗里达地产股The St. Joe Co。

他基金中的15%为现金。

他的这些押注是对的还是错的,显然还需要观察。

尽管这些股票看起来风险很高,但伯考维茨是逆势买入的。

很明显他认为这些股票买得很便宜,任何可能出现的涨幅都将超过跌幅。

有几次他真的获得了额外收入。

像花旗集团等一些股票,被认为股价将进一步下跌的投机客大举卖空,当伯考维茨及其基金开始买入的时候,推高了股价,这无疑会使一些投机客面临挟仓的局面,如果这些投机客被迫买回股票以回补他们的头寸,这将进一步推升股价,这才是双赢。

结果很难量化。

即使这近来帮助了Fairholme,也不能持久。

这把投资者置于什么境地?伯考维茨是得到允诺的救世主吗?还是他拿着你的钱去冒险?答案是:可能两者都不是。

伯考维茨是杰出的投资者,但他还没有找到圣杯,这根本就不存在。

他可能在某一点上犯错误,而人类总有这样的倾向。

集中的投资组合将有更大的效应,虽然人们认为希布纳(Ken Heebner)(CGM精选基金)、尼格伦(Bill Nygren)(奥克马克基金)和米勒(Bill Miller)(Legg Mason价值基金)等最后一批“超级投资者”都神乎其神,但投资者却化了很大的代价发现其实不然。

这些人每人都有表现优异的辉煌时刻,但最后却惨败而归。

投资者在大好时期涌入基金,认为他们终于找到了需要的唯一一支基金,最后却以卖出告终。

那关键是什么?任何投资Fairholme的人都想知道他们持有什么。

但为大涨大跌作好准备吧。

Fairholme确实是值得拥有的好基金,但它只能作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没人是无所不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