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探讨

文昕

村级党组织是广大农村最基层的党的喉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农村人口占80%的情况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尤为重要。农村实施村民民主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科学体现。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历史条件下,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扬民主,真正能够代表广大村民的意愿,减少和消除腐败是纪检、监察部门必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村级党组织现状

首先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各级党委狠抓基层村级党组织建设,从思想建设、教育培养、选拔配备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加强基层村级党组织建设,使基层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先进性得以发挥,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促进了农村四个文明建设。特别是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广大村级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发展,加强科技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开展文明创建、营造健康新风,实行民主管理、发展基层民主,加强组织建设、强化组织保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文化素质、

传统观念、家族势力、封建思想、拜金主义多方面因素制约,村级党组织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1、执政能力较弱,引领作用难彰显。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还比较欠缺,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解决困难能力不足。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差,对于新情况、新问题存在畏难情绪,遇到困难和问题不能通过学习和借鉴解决,而是采取逃避和推诿,给工作造成损失,有损党的形象;二是开拓创新能力不足。仍然习惯于过去那种“吹哨子”、“喊号子”的工作方式。一些村级党组织在催粮收款等传统的工作职能消失了以后,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有的村级党组织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感到“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三是民主执政能力不足。决策不民主,办事不公开,特别是在群众关心的低保、宅基地、新型农村医疗保险、新农保、农村道路、文明生态村、新民居、农村水利设施和招商引资等焦点问题上遮遮掩掩,不愿公开,不全公开或假公开,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和反感。四是依法执政能力不足。有的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不善于依法行政,官僚主义严重。五是科学发展能力不足。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还不深,抓统筹协调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没能因地制宜地为本村提出科学的发展思路,不知道如何为农民群众发展生产

提供有效的服务。六是服务意识不强。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公仆意识差。

2、队伍素质偏低,“双带”作用发挥难。一是“老龄化”。从年龄结构上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60岁以上占有较高比例,40-59岁占绝大多数,40岁以下的比例低。由于年龄偏大,导致支部书记缺乏敢闯、敢干的竞争意识,工作中谨小慎微、安于现状,守摊多、创业少。二是“文化低”。从文化结构上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初中、小学文化的占绝大多数,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创新意识不强,发展能力偏弱,在工作中存在“老办法不管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据报载某县调查10个行政村党员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7%,高中占14.3%,而初中以下占82.9%,文盲党员占6.8%。三是“新人少”。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黑发人打工,白发人种田”现象普遍存在,培养对象严重萎缩,加之个别村支部负责人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导致新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的发展力度不足。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乡村,党员的发展呈逐年下降趋势。有的贫困村三年未发展一名党员,有的在新发展的党员中,年轻党员特少;党员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较严重。四是“能力弱”。从党员层面来看,当前农村党员中懂技术、会经营并能有效致富的比重偏低。部分党员还因为年龄大、文化低、劳力差等原因,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根本无法发挥带头致富的作用。尤其在贫困村群众认为大部分农村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的甚至落

后于普通群众。党员“双带”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无法起到领头雁作用。从村干部层面来看,一方面,自己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另一方面,对带领群众致富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处理问题时基本是以“经验”为主,靠“面子”办事,处理解决农村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双带能力缺乏。

3、集体经济弱,正常工作开展难。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可支配收入少,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十分突出。在边远山区县60%以上的村没有村级集体经济,即使一些有村集体经济的,也往往是规模小,基础薄,多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3000元,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极少。集体经济无实力,为民办事无能力,支部缺少战斗力,组织缺乏向心力。

4、保障机制偏少,工作热情调动难。一是办公条件较差。多数村办公用房一般都是简易的平房,个别村的办公用房甚至是危房,办公室内设备简陋,缺少桌椅。部分村级党组织没有固定活动场所,有些村虽有党支部和党员活动室,但大多条件较差,功能不全,内容单薄,布置不规范,由于活动场所短缺、设施简陋,造成了“干部人难找、群众事难办、活动难开展”的被动局面,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物质待遇偏低。虽然近年来各县村干部的待遇有所提高,1500人以上的大村村书记、主任的年工资基本保持在8000元以上,但与当前物价水平和新农村建设

的繁重任务相比,村干部待遇还是偏低,其他村级领导班子成员还缺乏合理的报酬比例,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三是社会保障不强。如离任村干部贫困救助机制、医疗保险机制、养老保险机制等保障机制尚未健全,村干部均有后顾之忧。此外,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权利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有的村干部因工作缘故而经常遭受打击报复,以至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

5、两委关系偏紧,整体合力形成难。部分村党委和村委“两委”班子不团结、不协调,形不成合力。少数新当选的村干部不接受党支部领导。有的村委会主任以自己是村民选举产生、对村民负责为由,不服从党支部领导。有的村主任与村支书争“位置”,各自拉帮结派,各立“山头”,导致“宗族治村”、“恶人治村”的现象常有发生。如此,由于关系不协调,村党支部、村委会分工如分家,存在各自为政、拉帮结伙的现象,遇事各作主张、各行其事,好事争着上、难事往后躲,出事责任推给对方,有的村委会甚至排挤、架空党支部。

二、对策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重点在于巩固、提高村级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

1、抓村级组织建设。“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首先,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按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