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草原》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1 草原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和蕴含的感情。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重温“风光美”。
(1)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指名背诵第1自然段。
(2)让学生简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草原风光美的。
(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大牛……)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风光美,但大草原除了景美,这里的人更美。
草原上的人们非常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人情美。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自读自悟,交流印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圈画重点。
阅读与思考:用“”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关于主人迎客、相见、款待、话别的语句,想一想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小组合作交流,品读自己找到的语句,说一说蒙古族人民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学生汇报交流结果,说说阅读后的印象和感受,教师相机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①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词?(热情好客)②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了哪几层内容?发挥想象,将它们想象成一幅幅画面,给每层内容加一个小标题。
(这一部分课文,作者按参观访问活动的顺序写了四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各是一层意思,它们分别是喜迎远客图、主客相见图、主客联欢图、依依话别图。
)(2)师生共同品读重点语句。
①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a.这幅画面表现了草原人民怎样的特点?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b.引导学生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妙处。
明确: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
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眼前所见之景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草原》第二课时篇1【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我鼓励学生课前反复阅读文本内容,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与感悟,也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与推敲,在书中做批注,让学生初次走近草原。
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和自己摆在平等的位置上,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学生在反复阅读、自主感悟、想象力充分展开以及深入细致地品词析句的过程中,融感悟、诵读、想象于一体,更能够入情入境,充分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
学生结合音乐视频、图片等形象资料了解草原的特点,并学习作者的巧妙的表达和细心的观察等方法,充分体现语文课堂的工具性。
课堂设计力求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贯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在生生、师生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简析】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能个善舞,热情好客。
全篇课文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qing,细腻贴切,把民族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本课精读中的重点难点都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情境中展开想象,产生意境,从而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所以,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草原图片以及两次音乐视频的播放,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带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活跃课堂氛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1、读写并理解“渲染、翠色欲流、奇丽、柔美、茫茫”等词语。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在感情诵读、展开想象、自主感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领悟语言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抓住草原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情境中展开想象,感情诵读,产生意境,感受蒙古草原的美丽。
【教具准备】音乐视频、幻灯片。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以讲促读,自主感悟,展开想象。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4篇)《草原》第二课时篇1.《草原》+练习+说课设计.支玉恒教学实录——《草原》.草原1草原(a、b案)第五单元备课《草原》、《珍珠鸟》、《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及练习五。
【教学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读,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受到语言美的感染。
【教学难点】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
【学生学法】合作探究、讨论法、朗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这么动听的歌,这么美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3、今天让我们跟老舍爷爷一起去领略大草原的风情。
板书课题:草原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1、快速浏览课文。
2、思考:哪一段是写草原风光,哪几段是写蒙古人的热情好客?三、学习草原风光部分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朗读指导:课件图片欣赏,生想象。
⑴品读佳句:重点体会和想象以下词句:草原的天空可爱。
天底下整体一碧千里。
羊群似一朵朵白色的大花。
小丘线条柔美。
⑵看到这样的情景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你喜欢的方式赞美一下草原:唱歌,自己做诗,赞美的话。
3、配乐朗颂第一自然段。
4、小结:大草原的景色真美!四、学习蒙古人的热情好客部分1、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朗读,找重点词句,表演。
思考:课文中的哪些场面,地方体现了蒙古人的热情好客?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体会:“远迎”一段中重点理解“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的语感,理解课文的意思。
2. 学会运用拼音及注音符号。
3. 培养阅读兴趣。
4. 熟练掌握课文的重难点。
二、教学重点1. 熟练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
2.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2. 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演说法。
2. 意群理解法。
3. 拓展联想法。
五、教学内容1. 翻译第一段我家在大草原上。
我的爷爷是牧民,他有一千多只羊。
我的奶奶是蒙古族的,我经常听她唱草原之歌。
妈妈是一名教师,她教我们汉语和数学。
爸爸是医生,他在村卫生室工作。
2. 翻译重点1) 制成。
2) 抬起。
3) 搭上。
4) 卫生室。
3. 讲解难句我的奶奶是蒙古族的,我经常听她唱草原之歌。
解析:此句话是一个简单句,也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其中“我经常听她唱草原之歌”是宾语。
难点在于“我的奶奶是蒙古族的”中的“是蒙古族的”是主谓的定语。
这里的“的”是代词,指代“蒙古族”,起到强调的作用。
4. 给学生展示草原美景,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草原的宽广、草原的自由。
5. 翻译第三段每天早上,我会看到祖父把羊赶出去吃青草。
下午,祖父会回来,用羊毛做衣服。
晚上,祖母做好饭,我们一家人围在火炉边喝奶茶。
这是我的家,这是我的幸福。
6. 翻译重点1) 赶出去。
2) 给……做衣服。
3) 围在……边。
7. 讲解难句每天早上,我会看到祖父把羊赶出去吃青草。
解析:此句话是一个简单句,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其中“祖父把羊赶出去吃青草”是宾语。
这是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句子。
8. 给学生展示草原上的牧民生活,让学生感受牧民的生活方式、牧民的勤劳和牧民的博爱。
九、教学板书1. 草原2. 祖父给山羊做衣服3. 喝奶茶,看日出十、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翻译课文和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核心内容,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另外,我也展示了草原和牧民的生活照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原与牧民的生活,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加舒适地进入阅读状态。
《草原》第二教时教案(共5篇)
《草原》第二教时教案(共5篇)第一篇:《草原》第二教时教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1、草原(第二教时)使用范围: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作者:单位:撰稿时间:=设计理念:1.在教学辅助手段上,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通过展示美丽的草原风光、介绍草原情况等,让学生比较全面、直观地了解蒙古族的地理位置、大致风光和民俗民风,使学生产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为课文的理解打下基础。
2.以读为主,读思结合,读中悟情。
本文语句优美,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草原的深深情谊。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并在朗读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草原主人的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3.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是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这样优美的语句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读成诵。
=教材赏析:小学语文教材精选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语文教师在教导这些名著佳篇时,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语言文学美和蕴含的道德情操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陶冶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
《草原》就是这样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
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
他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理解美,天很美,抓住“蓝”;地很美,抓住一碧千里的“碧”字。
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碧”的语句,仔细品味。
“平地是绿的,小丘是绿的”,“无边的绿毯”上羊群还为它“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加上那些“线条柔美”的小丘,就像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作者被这美境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从而产生了“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的感受。
读到这里,师生都被这美境打动,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美境的形象,体会到作者的神妙之笔,达到与作者感受同步,产生共鸣。
《草原》精选教案(第二课时)
(2)从丰富的民族节目体会主人的真挚。
(3)从真挚的回敬体会客人的真诚。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全方位、多角度体会课文所表
达的情感。
(一)结合全文,深入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
6 分钟
三、关 联生 活,深 化理解
阳”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二)和同学交流自己与人惜别的经历。 1.结合课文内容,回忆与人惜别的经历。 2.和同学交流分别时的情景和当时的感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在新知旧知之间建立关
联。
1/2
(一)自学提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
到了“蒙汉情深”?
1.默读课文第 2~5 自然段。
11 分钟
二、学 习第 2~ 5 自然 段,体 会“蒙
汉情 深”
2.圈画相关词句。 3.简单批注。 (二)班级交流 1.走进“喜迎远客图”,感受“蒙汉情深”。 (1)从盛装的打扮、人数规模等等,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2)从急切的心情,体会客人的真诚。 2.走进“主客联欢图”,感受“蒙汉情深”。 (1)从美食款待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解,培养由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阅读习惯。
1 分钟
四、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置作业 2.小练笔:写一写生活中你与人惜别的经历(选做)。
2/2
《草原》名师教案(第二课时)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草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词句和结合生活经历想开去,深刻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词句和结合生活经历想开去,深刻体会“蒙汉情深”。
《草原》第二课时教案
《草原》第二课时教课方案一、说教材《草原》这篇接见记是有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自的经历和感觉记述了他第一次接见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漂亮风景以及遇到蒙古族同胞热忱欢迎的情形。
作者经过对草原风景美和人情美的不停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感情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足表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善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课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觉草原风景美、人情美,遇到民族团结友善感情的熏陶。
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是感情朗诵的极好素材。
经过感情朗诵的训练能够深入对文章表达感情的领会。
所以,第二个教课目的确立为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悟、累积优美的语言,培育学生的审美情味。
频频地、有感情的朗诵,也是这篇课文的教课要点。
经过突出要点借以打破教课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夕阳!”的深刻含义。
在确立了教课目的和重难点以后,我将此文教课课时安排为两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师生一同解决了为数许多的生字,读熟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是着力表现草原的“风景美、人情美”。
这里我向大家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课。
下边,我就说说自己的教法与学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要点,打破难点,解决疑点,我让学生先边看录像边听诵,经过直观的画面再现场景,唤起了学生对美的神往和求知的盼望,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蒙先人的热忱好客之特色供给了直观的视听感觉,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想,更深层次地领会美的境界,美的人情,最后“瓜熟蒂落”,轻松地打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夕阳!”的深刻含义,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育,实现整个教课目的。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该以老师的剖析来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踊跃的思想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虑,遇到感情熏陶,获取思想启示,享受审美乐趣。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1.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蒙汉情深”。
2.研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喜迎远客、主客联欢。
2.课文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3.出示课件:(图片)草原风光。
欣赏草原风光,引导学生在欣赏图片中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然后进行下文的学习。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1.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课件:课文选段。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2.指名读,并提问: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3.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可换成什么词语?(自由、无拘无束……)(2)感受“洒脱”:没有红绿灯的规则,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的翠色欲流,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令多少人向往呀!(3)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三、感受“人情美”。
1.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篇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的】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要求】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教学难点】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2幅。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9,草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
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第1自然段。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2.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草原风光和蒙古族风情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2.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3.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回顾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积累:师生合作背诵第1自然段。
(学生背诵写景的句子,教师背诵抒发感受的句子。
)2.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同胞的热情与友好。
【设计意图】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既可以衔接上节课内容,又可以让学生重温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二、合作共读,体味风情1.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1)创设情境:“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听!(课件播放《赛马》中万马奔腾的视频片段)(2)引发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2.师生共读,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老舍先生是怎样描绘与蒙古族同胞见面后动人的场景的?请大家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概括场面: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3)合作交流: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相机板书。
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3篇 《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3篇《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下面是收集的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3篇《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供大家品鉴。
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金丝峡镇中心小学章荣婷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风光,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重点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有感情地朗读草原美丽景色的段落,并且能背下来。
教学重点: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草原的美景。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法与学法:创设情景、朗读想象、引导点拨。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播放课件)师:同学们,你们听了这美妙的歌声,看了这美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板书)请齐读课题:生:16、草原二、感知课文:1、通过昨天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是怎样的?草原的人民是怎样的?2、播放音乐,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写景部分,要求学生闭眼聆听。
想象画面。
(课件:播放音乐,师范读)师:现在我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读一段话。
想象我所描述的画面。
过度:同学们觉得这段话写的美吗?这就是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
你们想不想读一读?3、(1)自由朗读课文,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
(2)指名读课文,聆听想象勾勒草原。
(3)默读第一部分,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
师: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完成这样一个练习:在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景物的,把你最喜欢的那句话画上“——”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课件出示)3、学生交流发言,品读感悟:预设:(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课件)草原天空赏析:生读:12相机板书:天空明朗、空气清新(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课件)天底下的草原赏析:生读:12齐读相机板书:天底下一碧千里(3)“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展开想象,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感受作者对草原景色及风俗人情的描写,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含义及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老舍先生的脚步,领略了草原那如诗如画的美景。
谁能来给大家说一说,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找几位同学回答)大家说得都很好,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草原,去感受那里独特的风俗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
(二)深入研读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迎接远客的场面的?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讨论结果。
有的同学说:“从‘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句话中,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迎接客人的热情和急切。
”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到位,作者把穿着各色衣裳的人群比作彩虹,不仅形象地写出了他们服装的鲜艳,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欢快、热闹的氛围。
还有同学说:“从‘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这段话中,体会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亲密无间。
”是啊,虽然语言不通,但心是相通的,这种情谊多么令人感动!2、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进蒙古包后主人的热情款待的。
(学生朗读)同学们,作者在这一自然段中,用了很多细节描写,比如“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桐城市东关小学何茜教材分析《草原》一课是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觉,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这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副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欢迎的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全文,文章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又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学情分析由于地域的限制,绝大数同学对大草原的了解不多,但大部分同学都向往草原,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了解,也可以在网上查看草原的风光和民族风情。
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课文,因此要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朗读品味,感受大草原的美。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
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读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联系课文,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准备搜集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
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大屏幕展示草原画面)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
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
《草原》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默读课文并勾画文中体现“蒙汉情深”的语句,并作简单批注。
2.研读“喜迎远客图”部分
预设:从第2自然段“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个比喻句,以及三个“飞”字,可以看出蒙古族人民喜迎远客的热情。
预设:通过第3自然段中的语句“许多”“很多”“从几十里外”“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体会到主客之间的心情激动和情谊深厚,也感受到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民族团结互助。
3.研读“主客联欢图”部分
预设:从第4自然段中主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这些民族美食招待客人,第5自然段中给客人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中可以感受到主人的热情和真挚。
教师提出问题:面对主人的热情招待,客人是如何做的呢?
师生交流,完成图表填写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表,呈现主客联欢时的热闹场面,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师提问: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学生回答:人情美
教师板书:人情美
四、联系课文内容,从所读内容想开去
1.舞台表演,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上台演一演主客是如何联欢的。
提示:主人们敬酒时会说些什么?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客人们是如何回敬的?会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篇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网络图片的感知中学习、理解课文1、2两个自然段的内容;2.使学生懂得草原景色的特点,了解蒙族同胞的热情;3.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草原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掌握1、2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归纳出草原景色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句里行间体会蒙古人的热情。
教具准备:大课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生字词,并说说生字词的意思。
2.请学生展示网上下载的有关内蒙古草原的图片和资料,并说说自己对草原的初步认识和印象。
二、学习新知感知草原的景色之美、人之热情。
1.激发兴趣:你们眼中的草原和老舍先生所写的草原是否相同?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1)默读课文,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
(2)再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
(3)朗读课文,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
(4)组织讨论,说说草原景色的特点。
课文哪些句子生动地描写了草原的景色?草原的景色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是通过哪些修辞手法表现出来的?(5)读文、板书、归纳:特点:广阔辽远一碧千里柔美和谐手法:比喻拟人反复(6)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读课文,在读中归纳自然段的意思,体会草原的景色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学习第二自然段(1)组织学生自学课文,提疑释难。
(2)启发学生读文思考:在草原上行车有什么特点?作者看到的河像什么?这一句为什么加上感叹号?蒙古族是怎样迎接客人的?(3)放手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4)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句里行间所体现出的蒙族同胞的热情。
(5)小结自然段内容。
三、巩固知识,反馈练习。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再指出它们各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的。
2.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清新,天空是()明朗。
(2)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第二课时教案
1.草原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熟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之美。
2.思考:除了景美,草原还美在哪里?3.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和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秀美的景色。
2.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草原人民的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2-5自然段,并抓住关键词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初入草原,感受到草原特别的风景之美。
看,美丽的大草原正向我们走来了!一边出示草原图片,一边配以背诵第一自然段的风景美语句。
2.多么美丽的大草原啊!那这一碧千里的草原,除了风景美,还有什么也美呢?交流并板书:风景美人情美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那里的人,给老舍先生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板书:热情好客)1.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跟着作者老舍一起去具体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这份独特的人情之美吧!设计意图:从图片引入,复习回顾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草原美景描写,带领学生走进草原,并概括体会草原人民的人情美,对他们的热情好客形成初印象。
二、新授(一)探究一:喜迎远客,隆重盛大1.(出示)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在老舍先生访问陈巴尔虎旗的过程中,哪些语句让你觉得蒙古人民特别热情好客?用“”画出来。
2. 品读“喜迎远客图”——学习第二自然段。
句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1)你从这个场面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蒙古人的热情好客?抓住关键词句:男女老少各色衣裳比喻修辞“飞”的形象性学生交流品词析句的感想,并用朗读加以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草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篇一: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简析这篇文章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族之花”中的第二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不茫茫,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又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二、教案背景: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第一课时的基础,并通过听歌曲、看视频、赏图片,对草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课时除了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外,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法来回归文本,感受、体会草原景色的美与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
四、教学重点:5、热情的草原人民用什么来款待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①课件出示:“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
”指导朗读。
草原人民富有民族风情的待客之道真的很令我们感动,我们带着感激之情来朗读这句话。
②除了吃和喝的,还用什么来招待我们?(唱歌,以歌助兴)③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句子:“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进一步感受蒙汉两族浓厚的感情,把两族人民一起高歌的愉快场景读出来。
④有感情地朗读。
6、走进“尽情联欢”,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既热情好客,又能歌善舞,联欢节目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的。
你知道他们有哪些联欢项目吗?(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草原人民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可以概括为:人情---美(板书)蒙汉人民同欢乐的场景真是充满了热闹、喜庆的气氛。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图片,再次感受一下草原人民的热情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②课件展示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相关图片。
现在老师要求大家结合刚才的画面,带着对草原人民的赞美之情来朗读3、4自然段,再次回味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五)自主探究三:“深情话别”,感悟蒙汉情深。
①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两族人民愿意分离吗?②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③此时,人们的心情正如这句诗所表达的一样,(课件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指导理解这句话,强调借代修辞手法。
)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民族之间的感情----蒙汉情深(板书:蒙汉情深)④学生朗诵这句诗。
请大家饱含深情地朗读这句诗。
(六)课堂达标:1.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的美丽景色和()的深情厚谊。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 )。
(七)总结全文,升华感悟。
1、总结:是啊,无论是蒙古族、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都是【篇二:1草原第二课时教案】1草原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一、明示目标,创景激趣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是真的吗?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五、汇报交流,排疑解惑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看画面。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
(指图说)④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⑤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
指名读。
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学生说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
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④指名读(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难吗?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六、回归教材,评价总结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该印象。
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
民簇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七、巩固提高,拓展延伸朗读课文【篇三: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环节二:精读细品,感受草原之美一、关注细节,细细品味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1、老舍先生用他一支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景画,给我们也带来了无限乐趣。
但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不光有美丽的风景,还洋溢着浓浓蒙汉深情。
2、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二部分,从哪些句段能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品读“热情迎接”,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课件出示: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a、此时此刻,我们就要和蒙古同胞见面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为即将到来的见面而感到激动。
)b、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作者的激动之情?“快了,快到了!”(短促的语气,强烈的语调,表达出作者想见到蒙古同胞的渴望之情。
)思考: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哪个?(热情好客)从什么地方看出草原人们的热情?(男女老少都来迎接客人,而且人数众多,可见主人的热情。
)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比喻合适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前来迎接我们的队伍比作一条彩虹,形象地写出了迎接我们的队伍人数众多,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蜿蜒飞施在碧绿的草原上,就像一条美丽的彩虹。
)c、“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来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可见主人的热情好客。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 你从这句子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了迎接客人时激动场面。
)你能仿照这个句子来写一个场面描写的句子吗?(指导学生仿写句子)d、深读悟情,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品读“激情相见”,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课件出示: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a、蒙古族语言我们听得懂吗?(听不懂。
)这阻碍了我们的交流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
)b、感情朗读,读出相见时的激动、兴奋之情。
(3)品读“盛情款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课件出示: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新局面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a、热情的草原人民用什么来款待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b、除了吃和喝的,还有什么?(唱歌,以歌助兴)c、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句子:“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为什么这样说?进一步感受蒙汉两族浓厚的感情。
d、有感情地朗读。
(4)“尽情联欢”,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课件出示: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
a、ppt展示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相关图片。
b、指导学生理解:套马、摔跤是蒙古同胞最喜爱的民族传统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