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灾减灾论文

合集下载

建筑抗震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

建筑抗震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

建筑抗震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2、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3、村镇建筑抗震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4、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问题探讨5、建筑抗震设计研究(9篇)全文总字数:15701 字篇一: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摘要:抗震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物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难度最大,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原因就是在高层建筑中人口非常的密集,如果高层建筑物的混泥土建筑抗震性能相对薄弱,那么在发生地震自然灾害时,易发生坍塌状况,人们不能及时从中逃脱,那么不可想象的后果就会发生,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结构特点和高层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进行分析,从而改进的方案。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高层;抗震设计建筑的抗震性设计在建筑行业现在引起了极大的重视度,近年来我国及其他的一些国家频频发生地震灾害。

我国对建筑行业的高层设计提出了关于抗震性的设计目标,根据我国的一些标准法则,要求设计目标要达到大震不倒,小震不坏的情况。

高层的混凝土建筑就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以实现其目标。

1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要求在高层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对高层建筑的抗震效果进行加强,同时要保证高层建筑在遇到地震时建筑物不会坍塌或者倾斜的情况,同时经过恰当的围护可以保持建筑物的使用,若遇小型的地震时整体结构能保持稳固不会损坏。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稳定性想要得到提高,在其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很多因素得影响,其要求也要做到刚柔并进使高层混凝土建筑能科学合理的受力,以强消弱弯的原则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特点从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方面上看,高层建筑的垂直荷载方向没有变化,而其高度越高就不能增长高层建筑的引起量,从而使建筑物的高度与弯矩是成二次方变化的,那就要求建筑的载荷要均匀分布。

根据较为专业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特点来说,高层建筑为悬臂垂直结构受水平与垂直荷载的影响,其混凝土结构会产生弯矩和极大的轴向力[1]。

建筑抗震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工民建建筑工程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建筑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应用…

建筑抗震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工民建建筑工程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建筑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应用…

建筑抗震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工民建建筑工程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2、建筑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应用3、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应用策略4、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提升策略探究5、谈建筑钢结构腐蚀分析及防护全文总字数:14865 字篇一:工民建建筑工程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工民建建筑工程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工民建建筑工程项目逐步增多,其施工质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影响着建筑行业在新时期的发展。

在工民建建筑工程中存在施工过程控制力度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限制了工民建建筑的发展。

因此需要针对现存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加强施工管理,保障施工质量和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民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解决对策新时期的到来为建筑工程行业带来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等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建筑单位的不重视,投入力度不足,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提高建筑企业的重视程度,参与到施工全过程当中,做好施工控制工作,保障施工质量,促进工民建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工民建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工民建建筑工程施工控制力度不足:在工民建建筑工程中,由于建筑单位并不重视全过程的施工控制工作,相关的管理机制和质量监管机制建设的并不完善,并不重视前期的准备阶段,材料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影响了原材料的性能。

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比较单薄,专业素养并不高,难以及时发现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工程中存在质量通病和安全隐患,各个施工环节的衔接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多是临时召集当地的或外来务工的农民,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脱产的培训,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水平不能及时更新,更不用说与时俱进,所以他们在建筑施工中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鲜有经验老成且具备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导致建筑工程的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有关建筑防震设计论文

有关建筑防震设计论文

有关建筑防震设计论文现行的建筑抗震规范以“抗”为主.为了满足抗震的要求,往往受材料强度的制约,不得不对房屋高度作出限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建筑防震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建筑防震设计论文范文一:浅谈房屋建筑的防震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变革,房地产事业的蓬勃发展,豆腐渣工程出现的也越来越多。

我国处在一个地震多发地带,地震带分布比较广,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很多人都是被埋在房屋废墟中而不幸遇难的。

近年来,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各地地震数普遍增多,如何提高房屋建筑的耐震性和耐久性已成为设计者们急需解决的问题[1]。

【关键词】房屋;建筑;防震;设计;结构1 引言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地震灾害不断发生,给人们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从地震灾后的情况来看,增强房屋抗震能力,对减轻地震灾害造成人员损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的《抗震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房屋的抗震能力要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标准,确保人们生命以及财产的安全。

中国房地产事业发展速度飞快,各种高层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崛地而起。

那么现今的高层建筑,防震能力真的就这么差吗?日本发生了全球震惊的9.0级大地震,从震后东京铁塔的塔尖只是震斜了一些来看,只要完工后的建筑物达标,其防震能力是不会很差的。

经过计算,如果遇到日本相同的9.0级地震,一般柔性结构的建筑物会摇动1米左右,而刚性结构的建筑物只会摇动30厘米。

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知道,日本大京公司的一座号称日本最高(地上55层、高185米)的崎玉县川口公寓,使用了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同的钢管,确保了抗震强度。

由此可见,只要建筑设计合理、材料优质、质量达标,房屋的防震效果还是差强人意的。

2 我国房屋的建筑模式房屋的抗震能力强,将大大减轻地震对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

我国从近年来的地震后的经验总结以及对各个地震多发国经历的惨烈地震中,不断反思,强化研究工作,在房屋抗震设计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大大小小的城市绵延不绝。

在这些城市中,建筑是城市的骨架,承载着人们的居住、工作和生活。

然而,地震是人类面临的一种常见自然灾害,给建筑物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因此,建筑抗震设计成为了每个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地震的威力与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地震是由地壳发生运动引起的地球表面震动现象。

其能量巨大,频率复杂。

而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则体现了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自身稳固性。

抗震能力强的建筑结构可以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二、抗震设计的原则要实现抗震设计的目标,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构筑设特定抗震设计的地段,如地震烈度较高地区、易发生地震的地带等。

其次,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建筑材料的性能和结构的强度。

合理的地基处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提供足够的承载能力和防止土壤液化的效果。

此外,优化设计与施工管理中的每个环节,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

三、抗震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抗震设计的方法和技术众多,这里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术。

首先,强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抗震设计方法。

该结构采用了具有较高强度的混凝土,通过构件之间的刚性连接,提升了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

其次,钢结构抗震设计采用轻钢结构和钢框架结构等,利用钢材的高强度和延性,以提供抗震性能。

另外,基于橡胶减振器的抗震设计技术也被广泛运用。

通过将橡胶减振器置于建筑结构中,可以有效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减轻建筑物的震动。

四、国际应对地震的经验不同国家在抗震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日本作为地震频繁的国家,其抗震设计技术较为成熟。

他们在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和改进。

中国也是世界上地震较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对于抗震设计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共享经验和技术的交流对于各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建筑抗震设计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建筑抗震设计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地震参数的准确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筑防灾减灾论文

建筑防灾减灾论文

题目:浅析建筑物防震减灾—以汶川地震为实例分析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建筑学学号2009548065姓名黄欢虎指导教师袁银云2013年5月28日浅析建筑物防震减灾—以汶川地震为实例分析摘要:阐述了地震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介绍了地震的发生机理。

以汶川地震为例,将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分为非结构构件破坏和结构构件破坏,并且提出了建筑物的防震抗震的措施要从政策保障和建筑物本身两方面考虑,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不足。

关键词:地震,地震带,发生机理,建筑物震害,防震措施0引言由于地震具有波及范围广、无法准确预告、对建筑物危害大、可诱发火山等次生灾害等特点,使得地震成为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特别的,5. 12汶川里氏8级大地震造成了十余万人死亡,上百万人流离失所,也使国家蒙受了惨痛的代价,目前国内外各地质专家、地球物理学家都认为此次地震发生的因素较多,但尚未完全阐明[1]。

但是刘丹撰文提到:造成人员伤亡的不是地震,而建筑物的不抗震是更大级别的地震。

由此提高建筑的防震抗震水平,是避免造成伤亡的最重要途径。

笔者以汶川大地震为实例,探讨地震发生的机理和建筑防震措施,并对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1汶川地震特点及发生机理1.1地震成因1.1.1地震的概念地震是地球内部结构发生急剧变化,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球在运动和发展中产生的能量(如转速变化、地幔对流) 使地壳和地幔上层岩层产生了很大的应力集中,日积月累,当应力集中超过某处岩石强度极限时,岩石遭到破坏,产生错动,将积累的应变能转化为波动能,形成构造地震。

1.1.1地震的分类地震按其发生原因不同可分为五类:1)构造地震。

也称“断层地震”。

根据板块理论全球分为6大板块,大板块内部包含若干小板块,板块内部稳定,边界在内部岩浆的作用下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其成因是由于地壳或岩石圈,少数发生在地壳以下的岩石圈上地幔部位) 发生断层而引起。

防灾减灾下土木工程论文

防灾减灾下土木工程论文

防灾减灾下土木工程论文防灾减灾下土木工程论文(通用13篇)防灾减灾下土木工程论文篇11灾害属性及其严重性恐怖袭击首属美国纽约世贸大厦911事件。

此次恐怖事件共造成损失高达300亿美元,死亡人数3000多人,此事件之后,虽然掀起反恐热潮,但恐怖袭击案仍居高不下,呈日益严重趋势。

生态失衡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导致的,不合理开发资源将导致资源日益短缺,不合理的利用自然发展生产,将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

我国是一个灾害高发的国家,洪涝、干旱、地震等灾害每年都会造成大量人财损失,各种灾害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沙漠化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西北地区尤其严重。

人口的过度膨胀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老年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使中青年压力增大,制约经济发展。

经济的短时间高发展必然伴随着资源过度开采及不合理利用,环境污染等问题,相应的在生产中,是否安全生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2.1防灾减灾是全球性的任务人类社会只是整个地球上的一部分,在整个地球上,人类不可能独自存在,只有依赖于其他部分人类才能存活在地球上,大气、生物、水资源等等。

这些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组成多姿多彩的地球家园。

对于每一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圈”,比如大气圈,任何一个圈的平衡遭到破坏,都会对其他圈的生存平衡造成影响。

因此,每一个圈都应该稳定的运行,过度的失调必将导致灾害的来临。

比如,人类社会如果大量开采矿石资源,不善加利用就会破坏岩石圈的平衡;人类大量捕捉动物就会导致动物濒临灭绝,破坏生物圈的平衡,最终会引发人类社会圈的失衡。

生态破坏、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等问题将会日益严重,造成不可挽回的灾害。

人类社会圈与其他部分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其他部分的变化发展,反过来,其他部分的发展变化也会制约人类发展,严重的还会导致灾害的发生。

建筑抗震论文_共10篇.doc

建筑抗震论文_共10篇.doc

★建筑抗震论文_共10篇范文一:建筑抗震论文世界第一高楼建筑抗震论文学生:师震学号:08100106日期:2012年4月18——哈利法塔现况:已完工投入使用动土时间:2004年9月21日封顶时间:2009年10月使用时间:2010年1月4日总高度:828米(2,716.53英尺)用途:综合建筑层数:168层结构形式:组合结构抗震能力:6.3级地震造价:70亿美元占地面积:34.4公顷设计单位:SOM--阿德里安·史密斯建筑工人:1.2万名建筑温差:底层-顶层:-10℃开发单位:伊玛尔地产施工单位:韩国三星工程、BESIX、Arabtec坐标位置:25°11'49.00"N55°16'26.92"E1、建筑设防分类和标准所以迪拜塔的目标不仅仅是成为世界的最高建筑,它是为了体现世界的最高愿望。

当前正在建造的上层建筑,在2007年的夏天已经达到了135层。

这个建筑最后的高度是一个“非常严守的秘密”。

如果在中国实施此建筑应按甲类标准执行。

2.地震的影响3.2.1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应采用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特征周期表征。

3.2.2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对应关系,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地区内的建筑,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应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和8度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注:g为重力加速度。

3.2.3地震影响的特征周期应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确定这个钢筋混凝结构的设计师根据ACI318-02(美国混凝土协会)的混凝土建筑规范要求。

迪拜市政局(DM)指定迪拜为一个UBC97加速度为2a的地震区(地震因数Z=0.15和土壤剖面)。

地震分析包括一个特制的反应谱分析。

典型的地震荷载不是支配整个钢筋混凝土塔架结构的设计。

地震荷载控制着钢筋混凝土平台建筑和钢架塔的设计。

建筑结构与防灾减灾研究

建筑结构与防灾减灾研究

建筑结构与防灾减灾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频发,建筑结构与防灾减灾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建筑结构作为抵御自然灾害的第一道防线,其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本文将从抗震、防洪、防火和防风四个方面,探讨建筑结构与防灾减灾研究的重要性和现状。

首先,抗震是建筑结构与防灾减灾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地震是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在抗震设计中,建筑结构要能够承受地震引起的横向力和竖向力,通过布置抗震支撑结构和使用弹性材料等手段,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此外,利用新兴技术如基于数据分析的抗震设计方法,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抗震性能。

其次,防洪亦是建筑结构与防灾减灾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洪水灾害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建筑结构的合理设计与改造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建筑物的破坏。

例如,建筑物可以采用抗浸涝设施,如挡板、防水涂料等,防止洪水的侵入。

此外,将建筑物的基础设施与城市排水系统相联合,实现雨洪分流,有助于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

第三,防火也是建筑结构与防灾减灾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火灾是建筑结构潜在的威胁,建筑物的设计和材料选择决定了其遭受火灾时的表现。

研究表明,在建筑结构方面,采用耐火材料、设计合理的防火通道和火警报警系统等,可以提高建筑物在火灾中的生存能力。

此外,针对高层建筑,研究开发防火逃生设备,如防火楼梯和避难层,对于保障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最后,防风也是建筑结构与防灾减灾研究的重点之一。

飓风、台风、龙卷风等强风天气常常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破坏。

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抗风能力对于减轻风灾的影响至关重要。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减小建筑物的风力阻力,避免形成风险区域。

此外,采用合适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增强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对于确保建筑物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与防灾减灾研究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借助计算机模拟、数据分析和新材料的应用,建筑结构的抗灾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建筑抗震设计与防灾减灾

建筑抗震设计与防灾减灾

建筑抗震设计与防灾减灾近年来,地震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建筑抗震设计与防灾减灾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抗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防灾减灾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破坏力极强,能够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抗震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的手段,使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尽可能地保持完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抗震设计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加强建筑抗震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抗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多种多样。

首先,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要合理。

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住地震力的作用,减少结构破坏的可能性。

其次,建筑材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优质的建筑材料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破坏的可能性。

再次,建筑物的施工工艺也要符合抗震设计的要求。

只有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抗震设计的要求进行,才能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此外,建筑物的维护和修缮也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

定期进行建筑物的维护和修缮,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建筑物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防灾减灾的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能够及时获取地震信息,提前预警,给人们留出逃生的时间。

其次,加强公众的地震知识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地震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减少人员伤亡。

再次,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施建设。

例如,在地震多发地区,应该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施建设,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此外,加强灾后的救援和重建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地震发生后,要及时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抢险救援工作,同时,要加强灾后的重建工作,恢复社会的正常秩序。

总之,建筑抗震设计与防灾减灾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过加强建筑抗震设计,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实施防灾减灾措施,可以提高社会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防灾减灾工程学论文

防灾减灾工程学论文

火灾灾害的防范与处理论文摘要:地上建筑火灾;地下建筑火灾;水上火灾关键词:火灾,原因,防范,处理前言:灾害对于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是不可避免的,也许时时刻刻我们都在经历着灾害的侵袭,当然有些灾害时可以预防的,比如:地上建筑火灾,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人类的过失照成的,对于这一类灾害我们可以做好进行灾前的宣传工作,是可以减少这类灾害的,但是不是所有灾害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宣传预防,比如说08年经历的雪灾,这一类的灾害,我们要做好预测工作,然后是灾中和灾后的处理和抚恤工作。

不同的灾害会照成不同的结果,但相同的是各种各样的灾害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时不可避免的,所以灾害的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正文:一,火灾属性火灾是指失去控制的火,在其蔓延发展过程中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

活在灾害的属性按照物质运动变化产生燃烧的不同条件可以分为自然火灾和建造物火灾。

自然火灾是指在森林,草场等一些自然区发生的火灾。

建造物火灾是指发生于各种人为建造的物体之内的火灾,它也是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最大的火灾。

并且已经成为城市的第一大灾害。

二,火灾的分类这里我将火灾分成四类:地上建筑火灾;地下建筑火灾;水上火灾;空间火灾。

这是按照火灾发生地点来分的。

1,地上建筑物火灾地上建筑物火灾是指发生在地表的火灾。

它包括名用建筑火灾,工业建筑火灾和森林火灾。

“2009年2月9日晚21时许,在建的央视新台址园区文化中心发生特大火灾事故,大火持续六小时,火灾由烟火引起。

在救援过程中消防队员牺牲,6名消防队员和2名施工人员受伤。

建筑物过火、过烟面积21333平方米,其中过火面积8490平方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383万元。

”这是一起离现在比较近的建筑物火灾,损失巨大,并且负责人也遭到了严厉的惩罚,危害相当大。

工业建筑火灾包括发生在工业建筑和特种工业建筑内的火灾,例如:油库,油田化学品工厂等。

近年来,发生在油田的火灾不胜枚举,这个导致直接经济损失数以亿计。

城市建筑防灾减灾

城市建筑防灾减灾

城市建筑防灾减灾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迅速加速,城市建筑成为许多人居住、工作和娱乐的场所。

然而,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洪灾、火灾等,经常给城市建筑带来极大的破坏。

为了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城市建筑防灾减灾策略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城市建筑防灾减灾措施。

城市建筑的防震设计是保护人们免受地震破坏的重要方法。

在地震易发区,建筑物应采取抗震设计,以保证其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抵抗力。

这可以通过使用弹性建筑材料、加固建筑物结构、设置地震防护设备等方法来实现。

此外,进行地震工程勘察,划定地震安全区和地震标示牌也是必要的。

洪涝是城市面临的另一个常见自然灾害。

在城市建筑中,防洪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城市规划应避免建设在洪水易发区域。

其次,城市建筑应具备排水系统,以便及时将雨水排出,减少洪水的积蓄。

此外,防洪堤坝、抗洪墙和洪水警报系统等设施应该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

在防火方面,城市建筑需要建立完善的消防系统,以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建筑物应根据建筑类型和规模进行消防设计,包括选择防火建筑材料、设置火灾报警器、安装灭火设备等。

此外,城市建筑应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和演习,并进行员工消防培训。

除了自然灾害,一些人为灾害也对城市建筑构成威胁。

恐怖袭击和恶意纵火是其中的例子。

为了防范此类威胁,应采取严密的安全措施,包括安装监控设备、设置安全门禁系统,并定期进行安全演习和培训。

此外,城市建筑应与公安部门保持紧密联系,以获得及时的警报和支援。

城市建筑防灾减灾还需要社会的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灾害的认识,教导人们如何保护自己。

此外,社区居民可以组织并参与灾害应急演习,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有关机构和专家应该提供咨询和建议,以便制定出更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

总之,城市建筑防灾减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采取合适的防灾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损失。

政府、建筑师、专家和公众都应共同努力,确保城市建筑的安全性,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浅谈建筑防震相关论文

浅谈建筑防震相关论文

浅谈建筑防震相关论文提高建筑工程减震防震技术水平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

建筑工程减震防震性能关系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为人们生产生活创造和谐氛围。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建筑防震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建筑防震相关论文范文一:浅析高层建筑结构防震设计的研究【摘要】在我国现行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应用效果最为显著的就是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防震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用途,确定预期的性能目标,由不同的性能目标提出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使设计的建筑在未来地震中具备预期功能,从而使建筑物在整个生命期内,在遭遇可能发生的地震作用下,总的损失达到最小。

本文从建筑防震的概述入手,分析了高层建筑防震结构设计现状,并分析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防震结构设计要点,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防震设计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高层结构抗震设计一、前言我国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计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阶段。

现行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以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得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但该法在运算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程度近似,只能视作近似概率法,并且仅凭极限状态设计也很难估算建筑物的真正承载力。

事实上,建筑物是一个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并非是脱离结构体系的单独构件。

地震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要准确预测建筑物所遭遇地震的特性和参数,目前是很难做到的。

而建筑物本身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在遭受地震作用后其破坏机理和破坏过程十分复杂。

且在结构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因此,结构工程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基本方法,从概念设计的角度入手,着眼于结构的总体地震反应,按照结构的破坏过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全面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既注意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又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构造,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建筑结构安全与防灾减灾

建筑结构安全与防灾减灾

建筑结构安全与防灾减灾建筑结构安全是人类在追求高品质生活和舒适环境的同时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物的数量也在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城市中高楼大厦的增多使得建筑结构安全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因此,我们要重视建筑结构安全,并采取防灾减灾措施,以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首先,建筑结构安全的核心在于设计和施工质量。

建筑师、工程师和施工单位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必须遵循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抗震性能。

合理的结构设计、选材、施工方法和技术都是保证建筑结构安全的基础。

此外,定期进行建筑物的维护和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及时修复存在的问题并预防潜在的风险。

其次,防灾减灾是减少灾害对建筑物造成影响的重要手段。

防灾减灾包括灾害风险评估、防护设施的建设和应急预案的制定等方面。

在建筑物设计和规划阶段,应当考虑周围环境的特点和潜在灾害的可能性,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可以采用一些增加结构抗震性能的技术和建筑材料,以提高建筑物的耐震能力。

此外,建筑物周围的绿化带和排水系统的规划也是重要的防灾减灾措施,可以减少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冲击。

另外,人们的安全意识也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的关键。

公众对建筑结构安全的认知和关注程度直接关系到防灾减灾工作的效果。

因此,政府和媒体应当加强相关宣传,提高公众对建筑结构安全的认识,增强其防范灾害的能力。

此外,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可以定期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培训,提高居民的应急意识和逃生技能,为灾害发生时做好充分的准备。

最后,建筑结构安全和防灾减灾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专家、学者、行业协会等各方应当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和推动建筑结构安全和防灾减灾技术的进步。

同时,建筑业和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也要提高认识,履行自身的职责,确保所参与的建筑项目的安全性。

总之,建筑结构安全与防灾减灾是我们在建设现代化城市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建筑结构安全,加强防灾减灾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并不断提高城市建筑的整体安全水平。

防灾减灾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保障

防灾减灾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保障

防灾减灾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保障近年来,灾害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建筑设计中加入防灾减灾的措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防灾减灾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保障,从帮助人们提前逃生、减少灾害损失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在建筑设计中,提前预防灾害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地震区设计建筑时,可以采用抗震构造和加固措施,使建筑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同时,在设计阶段进行地质勘探,了解地下的地质情况,避免选址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是预防灾害的一种重要手段。

其次,建筑设计中的应急逃生通道也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大型建筑中设置防火通道、避难层等,使人们在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

而且,建筑中的逃生通道应该平坦、宽敞,便于人们的疏散,同时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照明设备,确保人们能够迅速找到逃生出口。

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防灾减灾的重要环节。

选用具有防火、防水、防震等性能的材料,有助于减少灾害对建筑的损毁,从而提高人们的生命安全。

考虑到建筑的抗震性能,可以选择更加坚固和适应地震的建筑材料,例如预制混凝土和钢结构等。

另外,建筑设计要考虑环保节能的同时,也要注意抗灾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设计建筑时,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采用环保的建筑设备或减少对能源的依赖,提高建筑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浪费,还能在面对灾害时提供不间断的能源支持。

此外,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也能够增加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的效果。

通过安装智能感知设备、监控设备等,实时监测建筑的状态和周边环境,及时提醒人们有关灾害的信息,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同时,建筑还可以引入智能化的应急救援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协助应对灾害,并提供准确、快速、有效的救援服务。

总之,防灾减灾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无论是从预防灾害、设置逃生通道、选择建筑材料,还是应用现代科技来提高灾害预警和救援效果等方面,都需要设计师们加强对防灾减灾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建筑地震减灾设计确保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

建筑地震减灾设计确保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

建筑地震减灾设计确保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性非常大。

为了保障人们在地震中的安全,建筑地震减灾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地震减灾设计的重要性以及确保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的方法。

一、建筑地震减灾设计的重要性地震是一种无法预测的自然现象,强烈的震动会对建筑物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如果建筑物没有进行地震减灾设计,就容易发生倒塌、破裂等严重后果。

因此,建筑地震减灾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地震减灾设计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选材,建筑物可以在地震中保持稳定,降低坍塌风险,保护住户的安全。

其次,地震减灾设计可以保护建筑物的财产。

地震后的修复成本极高,而通过减灾设计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减少修复工作量和费用。

第三,地震减灾设计还可以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地震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影响极大,通过减灾设计可以保护城市的基础设施免于受损,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

二、确保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的方法1. 结构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中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体系。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

钢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

2. 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对建筑物的地震减灾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性能混凝土、钢材等材料具有较好的抗震特性,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此外,还需要选择具有较好抗震性能的墙体、地板材料等。

3. 加强节点:建筑物中的节点是地震引发破坏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节点设计是确保建筑在地震中安全性能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采用加劲肋、加粗连接件等方式加强节点,能够提高节点的抗震能力。

4. 防护措施:除了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外,还可以采取其他防护措施来提高建筑物的地震减灾能力。

这包括安装抗震支撑系统、加装防震设备等。

抗震支撑系统能够吸收地震能量,减小震动传递到建筑物的影响;防震设备如减震器等能够减缓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力。

防灾减灾论文

防灾减灾论文

防灾减灾之火灾综述1.1 建筑火灾案例建筑的灾害一般指五大灾害,即地震、火灾、水灾、风灾及战争灾害。

历史现实表明,这五大灾害造成的建筑损失正在急剧上升,工程师们也正在研究规律,制订标准规范,设计出新一代的建筑,以抗御灾害带来的损失。

五大灾害中又以地震和火灾带来的损失为最大。

地震虽然发生概率小,但其能量大,一旦击中城市,影响面极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无法估计。

火灾虽然属于点现象,但是由于其发生概率大,频度高,损失累计相当可观。

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一次火灾,死亡达几百人不为鲜见。

2012 年11月15日14时20分左右,上海静安区余姚路胶州路一正在进行外立面墙壁施工的28层住宅由于4名电焊工无证违规操作,引燃周围易燃物,脚手架突发大火。

起火公寓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余姚路胶州路707弄1号,高28层,建筑面积17,965平方米,其中底层为商场,2~4层为办公,5~28层为住宅。

于1998年1月建成,共有500户居民,住户多为教师,老人居多。

在救援过程中,消防车云梯达不到着火大楼顶部的高度,云梯加上高压水枪只能到达大楼三分之二的高度,火势太大直升飞机不能靠近,阻挠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终导致58人遇难,70余人受伤,房产损失接近5亿元人民币。

2010年9月9日,吉林省长春市一座在建楼盘的两栋32层高楼发生火灾。

当日早8点左右,该楼盘一座高楼的9层至19层苯板发生火灾。

受大风影响,火势蔓延至另一栋在建高楼,导致这栋高楼的9层至32层过火。

由于楼太高,高喷车根本就够不到,再加上烟筒效应,火势垂直蔓延5米/秒,现场逃生混乱,给救援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消防人员接警后迅速出动,从两栋高楼中成功疏散31名施工人员,大火共造成42人受伤,经济损失约600万元人民币。

2009年8月10日下午三时许,香港旺角嘉禾大厦的五级火被救熄,火警中两名消防员殉职。

火警在今早九时许发生,焚烧了近六个小时。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旺角嘉禾大厦发生5级大火,已造成4人死亡,包括两名消防员殉职,另有57人受伤。

建筑工程防灾与减灾 论文

建筑工程防灾与减灾 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课程论文(2009-2010学年春季学期)论文题目:央视大火引起的结构破坏及经验教训课程名称:建筑工程防灾与减灾 任课教师:*** 班 级:土木072 学 号:********** * ****央视大火引起的结构破坏及经验教训孙凯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摘要:2009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北配楼发生火灾,时值元宵节,不仅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并致使一名消防员殉职,更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身为国家电视台,政府的喉舌,舆论的向导,竟然不顾北京的烟花燃放规定,擅自燃放违规的烟花爆竹,并引发火灾。

后续又发现央视购进烟花爆竹的过程中,个别责任人涉嫌“吃回扣”,更是引发了对这场火灾背后责任的问查。

火灾后的新台址北配楼主体结构虽没有垮塌,但是因为过火,结构仍然受到严重损坏,经专家论证,被搁置一年有余才开始进行修复。

央视也引发大家对高层建筑防火的关注,新的针对于高层建筑的防火灭火规范开始试用。

Abstract: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2009 North Side Building a new fire station site, a time when the Lantern Festival, not only caused a very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and resulted in the death of a fireman, but also had extremely bad social impact. As state television, the mouthpiece of the government, the media guide, even despite Beijing's fireworks regulations, unauthorized discharge of illegal fireworks and fires. Follow-up also found that the CCTV in the process of buying fireworks, individual responsible alleged "kickbacks" is triggered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asking the fire behind the investigation. The new fire station site, although not to North Side Building of the main structure collapsed, but because of excesses, the structure is still being seriously damaged by the experts argued, was shelved until more than a year to repair. CCTV has also led us to the high-rise building fire safety concerns, the new high-rise building for the norms of fire fighting on trial.关键词:央视大火,受火结构,过火结构,新规范正文:一、央视大火事件2009年2月9日(农历农历己丑牛年正月十五)晚21时许,在建的央视新台址园区文化中心发生特大火灾事故。

建筑防灾论文

建筑防灾论文

题目:村镇建筑防灾减灾的研究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建筑学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冯震2012年5月16日村镇建筑防灾减灾的研究摘要:自古以来灾害对村镇建筑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十分严重,村镇防灾减灾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并且亟待解决。

本文针对我国农村建筑防灾减灾相对薄弱的情况,分析了村镇建筑防灾减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农村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致灾因素,提出改善我国村镇建筑防灾减灾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村镇建筑;村镇灾害;防灾减灾不足;防灾减灾对策0 引言我国灾害的总体特点是:灾害发生的频率大、种类多、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重。

就自然灾害而言,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目前,我国村镇建筑由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资金短缺、缺乏科学规划、村民防灾减灾意识薄弱等原因,村镇建筑面对灾害抵抗能力比较脆弱。

村镇建筑一旦在灾害作用下破坏或失效将会造成甚至比原生灾害更为严重的次生及衍生灾害,产生明显的放大效应。

这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而且灾后恢复的时间也相对较长。

村镇建筑防灾问题应该得到我国社会高度的关注。

据《2007 年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公报》[1],目前我国总人口为13.86亿,其中村镇人口数为9.3 亿,村镇人口约占67%,提高村镇建筑应对灾害的综合能力关系到我国9 亿多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在“5.12”汶川大地震和2010 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中,村镇地区的受灾情况非常严重,这些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村镇建筑防灾减灾是一个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的问题。

因此,降低村镇建筑物灾害风险、提高建筑物防灾减灾能力成为非常现实并且具有相当挑战性的问题。

1 我国村镇灾害种类及特点众所周知,我国是地震、洪水、风暴灾害、火灾等灾害多发国家。

实践表明,我国自然灾害的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广大农村和乡镇。

随着我国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人口和财富的集中,一旦遭受破坏性自然灾害的袭击,在缺乏有效防御措施的情况下,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浅析建筑物防震减灾—以汶川地震为实例分析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建筑学学号2009548065姓名黄欢虎指导教师袁银云2013年5月28日浅析建筑物防震减灾—以汶川地震为实例分析摘要:阐述了地震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介绍了地震的发生机理。

以汶川地震为例,将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分为非结构构件破坏和结构构件破坏,并且提出了建筑物的防震抗震的措施要从政策保障和建筑物本身两方面考虑,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不足。

关键词:地震,地震带,发生机理,建筑物震害,防震措施0引言由于地震具有波及范围广、无法准确预告、对建筑物危害大、可诱发火山等次生灾害等特点,使得地震成为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特别的,5. 12汶川里氏8级大地震造成了十余万人死亡,上百万人流离失所,也使国家蒙受了惨痛的代价,目前国内外各地质专家、地球物理学家都认为此次地震发生的因素较多,但尚未完全阐明[1]。

但是刘丹撰文提到:造成人员伤亡的不是地震,而建筑物的不抗震是更大级别的地震。

由此提高建筑的防震抗震水平,是避免造成伤亡的最重要途径。

笔者以汶川大地震为实例,探讨地震发生的机理和建筑防震措施,并对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1汶川地震特点及发生机理1.1地震成因1.1.1地震的概念地震是地球内部结构发生急剧变化,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球在运动和发展中产生的能量(如转速变化、地幔对流) 使地壳和地幔上层岩层产生了很大的应力集中,日积月累,当应力集中超过某处岩石强度极限时,岩石遭到破坏,产生错动,将积累的应变能转化为波动能,形成构造地震。

1.1.1地震的分类地震按其发生原因不同可分为五类:1)构造地震。

也称“断层地震”。

根据板块理论全球分为6大板块,大板块内部包含若干小板块,板块内部稳定,边界在内部岩浆的作用下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其成因是由于地壳或岩石圈,少数发生在地壳以下的岩石圈上地幔部位) 发生断层而引起。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震动称为人工地震。

5)诱发地震。

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震。

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其中以水库地震最为常见。

值得一提的是,现今世界范围内所有地震90%以上是板块不稳定引起的构造地震。

1.1.2汶川地震特点从世界范围看,全球地震活动大致划分三个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5个区域和2 3条地震带;汶川地处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该地震带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是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

同时,汶川地理位置又正好位于龙门山地震带,历史上松潘地区曾经发生七次7级以上的地震,主要是岷江旁边。

1933年就发生了一次大的地震,还有1976年松潘7.4级地震,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就是多震区。

1.1.3汶川地震形成机理分析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青藏高原研究专家王二七对此次汶川地震成因分析说[2],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

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亚欧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

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

虽然龙门山主体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陈志明认为[3],这次汶川里氏8.1级大地震的发生,可能涉及两种成因:首要的原因即印度洋海底的较快扩张,使印度板块以北偏东的方向对青藏板块碰撞与推挤。

2001年11、12月在东昆仑山,发生的8.1级特大地震,就是这种应力被阻挡而向东转移的最好例证。

此外,由于这次地震发生正处于茶坪山—龙门山的山前与山后大断裂带,特别其后缘即松甘微板块(或地块)所在是4km~5km的大高原,因此引发叠加的第二成因即“板块追尾”伴随着后缘松甘块体向成都平原的重力滑动。

于是,在“板块追尾”的基础上,叠加了微壳块的重力滑动,从而引发“宽带状”、“迎冲式”的冲断地震,出现罕见的地震烈度大、中小余震不断和灾害波及面很广的基本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所指地壳块(或地壳微板块)的重力滑动,与目前有些学者对汶川地震解析的“大陆碰撞—高原隆起”引发地幔物质向东运动有不同之处:即后者指岩石圈底层的上地幔物质向东流动,而我们指中、上地壳的向东重力滑动。

对印度板块与亚洲碰撞后青藏高原上地幔的运动学目前仍然知之甚小,基本上处于推测阶段。

据板块层块观和亚板块造貌构造特征分析,一种推测是,大陆碰撞后高原壳下的上地幔,除一部分通过岩浆冷“囊”的快速拆离而沉没于软流圈外,其他主要通过推挤北方亚板块的上地幔而向北方散扩。

综合多位专家的观点。

首先,汶川地震属于构造地震,由于汶川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质构造复杂。

在印度洋板块挤压亚欧板块的时候,引起了此地区一连串的地址构造连锁反应,造成了汶川地震的发生。

但是,由于此地区地形复杂,目前人类科技对地质构造认识还不够清晰,对于汶川地震准确的发生机理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2汶川地震中的建筑物震害汶川地震中,通过对四川省不同地区 5 个工程项目的认真勘查,发现在汶川地震中,震害从结构受力的方面来看可分为两类:非结构构件和结构构件的震害[4]。

2.1非结构构件震害在汶川地震中非结构受力构件震害较为普遍,而且种类较多,受损程度视具体位置各异。

按照构件种类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2.1.1填充墙震害各项工程的填充墙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开裂,其中以框架结构墙体开裂最为严重。

墙体开裂的主要部位和形式有:窗间墙X 型贯通型裂缝、填充墙顶部与框架梁底交接处有水平贯通裂缝、混凝土梁支座处临近填充墙体有放射状斜裂缝、沿剪力墙或框架柱高度方向与填充墙交接处有竖向贯通裂缝、门窗洞口及预埋消火栓、电气柜等墙体边角部位有斜裂缝。

2.1.2内、外墙装修面层震害主要形式有:高层住宅入户大堂的外墙面砖局部脱落;楼底层顶部外墙表面出现贯通斜裂缝,致使面砖整体脱落。

厨卫面瓷砖在门窗洞口角部斜裂缝。

室内填充墙内在管线埋设位置局部抹灰面层掉落,由于填充墙开裂引起粉刷面层裂缝和掉灰。

2.1.3变形缝震害主要形式有:两栋塔楼之间抗震缝在外立面上的填充材料沿高度方向通高脱落;其基础与侧向支撑杆锚固端跨越变形缝两侧,致使变形缝两侧墙体错位开裂;变形缝之间建筑垃圾堆积,地震发生时,堆积物成为荷载传递路径,导致两侧相邻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开裂,甚至破坏。

2.2结构构件震害在汶川地震中,结构构件的破坏也很严重,构件类型主要有:梁、柱和剪力墙等,主要震害有以下几种:2.2.1楼板震害情况。

主要表现形式有:楼层梁板交接处底部,沿梁长度方向出现通长水平和放射状斜裂缝。

屋面挑板板底存在裂缝情况,但据考证,该裂缝在地震前已有,为温度应力引起的,并不影响结构的安全。

2.2.2承重梁震害。

主要表现形式:尚未竣工的工程的框架梁底部和侧面有细微斜裂缝。

2.2.3承重墙柱震害情况。

局部开裂、掉落,甚至有露出剪力墙内钢筋情况。

刚施工的剪力墙,表面砂浆面层大块脱落,一般破坏部位常出现在施工缝或混凝土浇捣不密实处。

柱的破坏多发生在梁、柱和填充墙体的交接处,框架柱局部混凝土脱落,有甚者在某框架结构出屋面小塔楼梁柱节点的梁底以下200~300mm 范围,柱内混凝土全部压碎掉落,内部仅留被压屈的呈灯笼状纵筋。

2.2.4楼梯间震害情况。

汶川地震中还首次发现,楼梯梯板存在两侧和底部贯通的U 型裂缝,板底钢筋局部被拉断,位于楼梯间四周的梁柱,以及填充墙的破坏情况较其它部位严重。

2.2.5装饰性构架震害情况。

配合景观的装饰柱顶部有面砖,砌块开裂、脱落,地震调查中发现高达10m 左右的独立柱,没有采取任何侧向支撑措施,独立柱顶部也没有和上部梁板拉结,完全采用砌块砌筑,内部没有发现混凝土芯柱和钢筋。

屋面以上的混凝土装饰墙体,在墙体中、下部出现水平贯通的裂缝,一字型墙体在地震中受灾较为严重。

2.2.6钢结构震害情况。

此次地震中钢结构震害主要形式:一项是在屋面以上采用局部钢结构,并设置了钢结构梁柱,在上部为空框架,没有任何附加荷载,在框架中有一道钢梁一端连接预埋件被剪断,导致钢梁跌落于屋面,另一侧钢梁仍然支承在支座上,同时,钢梁与支座连接的安装螺栓也被剪断。

3汶川地震对建筑防震的启示3.1国家政策和法律保障措施3.1.1规范现状进几年一次次惨痛的地震悲剧在中国发生,汶川地震地震中数万人丧失,建筑物倒塌地一沓糊涂。

然而面对不可避免的天灾,我们必须认识到,要想生存就必须采取果断有效措施。

我国制定有效地建筑防震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事实上,我国第一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原国家建委于1974 年已经发布。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规范再一次完善进行修改,之后的几十年内,中国抗震规范进一步完善。

《规范》中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把我国分成6~9 度四种设防分类,其中6 度区是不需要进行抗震计算的,只需要在结构设计时进行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既可;7、8、9 度区的建筑物,在结构设计时都应当进行抗震验算。

同时,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高度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抗震等级,以此来确定不同的抗震构造措施。

《规范》要求,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另外,我国还发布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等国家标准,对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责任划归、防灾规划均有具体规定[5]。

尽管近年来我国法律法规越来越健全,对建筑抗震设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是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抗震规范仍有以下几方面有待提高。

3.1.2提高我国对建筑的抗震标准根据我国2001 年制定的各地区建筑抗震标准,北京防震标准为200 伽、上海为100伽(Gal,指加速度单位,1伽=1cm/s2,重力加速度约为980 伽)。

发生本次大地震的四川省的标准更低,成都为100 伽,重庆、绵阳和德阳仅为50 伽。

和日本的《建筑基准法》标准要求的300-400伽相比,我国防震标准太低,由此导致国内一般建筑物的支柱细、混凝土质量差、钢筋数量少,甚至很多旧建筑就几乎没有使用抗震技术,致使我国的建筑难以满足抗震防震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