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车路协同信息服务数据对象定义

合集下载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信息发布接口规范》(GA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信息发布接口规范》(GA

标准评析《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信息发布接口规范》(GA/T 1743-2020)标准解读■ 何广进 朱远建 杨 光(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摘 要: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是路侧交通管控的重要设施,包含信号灯色状态、信号控制方案、交通运行状态、交通事件等信息,这些信息的发布能有效推进车路协同应用,驱动智能交通创新变革,推动交管设施建设升级。

本文根据实际的应用实践,从城市道路交通管控行业标准《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信息发布接口规范 》的编制背景、用途和适用范围、编制原则、通信要求、信息格式、消息内容、设备间通信架构等方面对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信息发布接口进行解读,针对信号灯灯色状态信息进行标准应用解析,引导标准应用规范。

关键字:路侧交通管控设备,车联网路侧单元,信息帧,查询应答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21.026Interpretation of GA/T 1743-2020, Specification for the information releaseinterface of traffic signal controllerHE Guang-jin ZHU Yuan-jian YANG Guang(Traffic Manage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Abstract: Traffic signal controller is an important facility for road-side traffic management, it contains the signal light color state, signal control scheme, traffic running state, traffic events and other information. The release of such informatio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llaborative application of vehicles and roads, drive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ffic management facilities. The paper gives the background, purposes, development principles, 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s, message format, message content of the standard GA/T 1743-2020, Specific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release interface of traffic signal controll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tandard, the paper presents the standard application of signal color state information to guide the application.Keywords: roadside traffic control and management equipment, roadside unit, information frame, query response1 标准制定背景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本轮产业发展的全球制高点,也符合我国汽车、交通、通信等领域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对提升交通出行品质、提高智慧交通水平,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智慧高速车路协同方案

智慧高速车路协同方案
• 接收平台下发的管 控及宏观交通信息
• 上报自车运行轨迹 信息
14
气象预警
车路协同场景服务全貌
云端平台对高速网联车辆进行管控,并下发预警信息到车辆
车路协同通信设备,作为高速信息汇 聚的节点
将数据分析结果发送过往网联车辆
合流预警
湿湿滑滑预预警警
拥堵预警
行行人人预预警警
施施工工预预警警 限限速速预预警警
智慧高速 车路协同解决方案
2
定义:‘车路云’ 同时在线,三位一体
驱动智能交通,实现智慧出行
道路沿线设施数字化
车路云协同
道路全局调控
3
业务边界、服务对象
云端控 制平台
提供车路数据
大交通系统全局调控的数据支持
无人驾 驶
车机
驱动智能辅助驾驶
加强汽车对交通环境的感知
车路协同 平台

地图类App
输送交通服务
• 交通标识标牌信息
• 交通信号灯信息(隧道、匝道等) • 交通管控信息
• ……
对接传统智能交通设施,实时调控车辆运行环境
• 可变电子信息情报板 • 可变交通标识状态
• 交通信号灯状态 • ……
对接中心平台,实时交互路侧及中心信息
• 上传路侧检测信息 • 接收平台下发的管控及宏观交通信息 • ……
按照车辆轨迹纠偏模型对数据进行异常点清洗、路网识别、关联道路信息等预处理
1 第一方数据输入
2 轨迹纠偏
3 轨迹识别
4 轨迹分析
21
以图搜图
通过对车,人,场景等图片进行以图搜图的功能,查询同车,同人,同景等图片,以及对应的结构化信息,获得车牌 号,车辆特征、行车轨迹等信息。桑塔纳 白色 云A23* 。

“三网融合”的车联网概念以及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分析

“三网融合”的车联网概念以及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分析

TECHNOLLGY APPLICATION“三网融合”的车联网概念以及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分析■■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王江歌【摘要】车联网简称VNC,是车辆的车载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对信息网络中所有车辆信息进行利用,在车辆运行中提供良好的服务。

因认识理解不到位,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三网融合”车联网的概念。

“三网融合”即:互联网、车载移动互联网和车联网所获得的数据,逐渐融合提供更好的服务,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

本文提出了车联网的相关概念、内在含义、价值和关键技术等。

为“三网融合”的车联网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三网融合”;车联网概念;汽车工业;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2.012车联网源于物联网,又叫做车辆物联网,是车辆与信息化高度结合的一项技术。

以行驶的车辆为感知的对象,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能进行车和X(即车和车、车路、车和人以及网络平台)间的网络连接,提高车辆的智能水平,提供全新的驾驶感受和交通服务,也能提高运行的效率。

通过各种通信技术将车辆部件内部和外部连成信息网络,形成“三网融合”的车联网。

当前,对于车联网定义的阐述不全面,只把远程的信息服务认为是车联网。

车辆信息化技术发展主要方向是以远程无线通信或者以短程无线通信为基础的车车、车路、车人之间的通信技术。

如果以车辆内总的通信为基础的车辆内网络说成是车联网,那么在技术上不全面,体系受到局限,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有不利影响。

1.■车联网技术发展历程20世纪后期,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导航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信息技术在汽车和交通的应用成为主流,出现了汽车、运输和交通远程技术,渐渐融入智能交通的发展过程。

欧洲多家汽车制造商在2007年成立了Car2Car通讯联盟,致力于实现不同厂家汽车之间的互联互通。

与国外车联网相比,我国的车联网技术起步较晚,最初只能进行导航和救援。

车路协同环境下的交通工程

车路协同环境下的交通工程

车路协同环境下的交通工程王云鹏;鲁光泉;于海洋【摘要】交通工程的产生与发展始终围绕着交通系统中的人车路耦合关系,来实现高效、安全、绿色的目标.载运工具智能化和车路/车车互联推动了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将使交通系统逐渐从车路协调走向车路协同,并进一步提升交通系统的效能与安全.在车路协同环境下,传统交通系统中人为因素弱化,人车路耦合性增强,系统可控可测,随机性减弱,系统的感知、决策及控制主体逐渐从驾驶人转向机器,这给传统交通工程的基础理论方法带来了诸多变化与挑战.本文主要从人车路耦合的角度重点探讨车路协同系统对交通工程的影响,并提出未来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is performed with a focus on the coupling between human, vehicles, and road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efficiency,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Technologies associated with the cooperative vehicle infrastructure system (CVIS),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ncepts of intelligent vehicles and V2V and V2I communication, will cause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configuration to gradually change from human-vehicle-road coordination to vehicle-infrastructure cooperation, thereby greatly improving traffic efficiency and safety. Under the CVIS environment, conventional human factors affecting traffic have less influence, and the coupling of human-vehicle-road is enhanced; thus, the systems can be controlled and evaluated effectively, and the randomness in traffic systems can be reduced. The processes of perception, decision-making, and control are performed by robots instead of humans, and this could lead to numerous changes and challenges tothe theory of transport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CVIS o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nd the associated scientific issues.【期刊名称】《中国工程科学》【年(卷),期】2018(020)002【总页数】5页(P106-110)【关键词】交通工程;车路协同;发展趋势【作者】王云鹏;鲁光泉;于海洋【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2一、前言传统的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感传知用”实现交通要素一体化集成,是道路交通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 第5部分:交通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 第5部分:交通

-XXXX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5部分:交通前言................................................................................. I I 引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智慧交通评价指标体系 (1)5指标说明 (2)5.1评价表中表头信息说明 (2)5.2基础设施与装备感知 (2)5.3运输与出行服务 (3)5.4交通与运输管理 (7)6指标权重 (9)本文件按照GB/T1.1-202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34680《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的第5部分。

GB/T3468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一第1部分:总体框架及分项评价指标制定的要求;一一第3部分:信息资源;一一第4部分:建设管理。

GB/T34680《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拟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总体框架及分项评价指标制定的要求。

目的在于确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及分项评价指标的设立原则、设立要求和描述要求。

—第2部分:信息基础设施。

目的在于给出适用于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评价指标。

一一第3部分:信息资源。

目的在于给出适用于智慧城市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

一一第4部分:建设管理。

目的在于给出适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的评价指标。

一一第5部分:交通。

目的在于给出适用于智慧城市交通的评价指标。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5部分:交通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智慧城市交通领域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说明、指标权重和指标应用说明。

本文件适用于智慧城市交通领域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标准协同式四级道路运输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录入简明手册

标准协同式四级道路运输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录入简明手册

标准协同式四级道路运输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录入简明手册河南省道路运输科技信息中心前言标准协同式四级道路运输业务管理系统已启用的一年多,各级运管数据录入工作,为了规范标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实现部省联网及数据成功交换以及IC卡道路运输证顺利应用,现对系统数据录入提出以下要求:标准协同式四级道路运输业务管理系统中资料录入项分为必填项和选填项。

红色字体或加缀红色“*”的项目为必填项,即必须录入的项目,这些项目录入是否完整将直接影响业务流程能否顺利完成。

黑色字体的项目为选填项,即可选择录入的项目,此类项目的选择不影响业务流程进程。

数据录入的整体要求是:必填项必须全部按照规范数据格式录入,对于选填项,数据录入人员也应尽可能做到数据详尽、真实、规范。

一、业户信息录入项“业户名称”,“申请人名称”项:顶格填写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在《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中登记的名称,使用全称,至少包含一个汉字,不能为空、不能全部为数字、不能全部为字母、不能全部为字母和数字组合、不能全部为符号;名称前、后、中不能出现空格符号等与经营者名称有效证明不符的信息。

正确格式如下:“电话”,“传真”项:顶格填写,格式为“区号-号码”或手机号码,其中“-”为半角状态下录入;如有多个号码,用半角的“,”分隔。

正确格式如下:“邮编”项:顶格填写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在《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中登记地址处或道路运输经营申请书(表)等相关资料中的6位邮政编码。

例如:“业户地址”项:根据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在《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中登记的地址顶格填写业户长期(固定)地址,至少包含一个汉字,例如不能为空、不能全部为数字、不能全部为字母、不能全部为字母和数字组合、不能全部为符号。

正确格式如下:“经营范围”项:业户的经营范围分为旅客运输、货物运输、机动车维修等11大类,每个大类中有若干小类。

根据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在《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中登记的经营范围,业户如有多个大类的经营范围,应由发证机构统一录入,逐项许可经营范围大类。

车路协同全域感知与数据融合

车路协同全域感知与数据融合

车路协同全域感知与数据融合1概述传统的智能交通系统采用视频、雷达等检测器检测道路交通流量、车速、排队长度等交通参数,并且结合GNSS浮动定位系统检测道路交通状态。

近年来乂有互联网公司结合移动互联网手机定位大数据分析交通状态,进而建立了所谓“交通大脑”,对区域交通信号灯配时方案进行整体优化,实现了不错的效果。

近来被广泛关注的自动驾驶技术利用车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视频摄像机等传感器感知汽车周边环境,通过车载边缘讣算实现对汽车周边的环境进行识别,进而实现对车辆的自动驾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道路交通是异常复杂的巨系统,道路交通环境瞬息万变。

仅仅凭传统的交通感知手段和自动驾驶汽车安装的有限传感器是无法满足完全、快速掌握动态交通环境的需求的。

而且山于车载传感器要求体积小,并且价格昂贵,无法普及的广大出行者的汽车上。

车路协同技术应运而生。

2车路协同应用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T/CSAE53-2017),车路协同一期基础功能涵盖安全、效率和信息服务三大类17个应用。

3车路协同感知体系3.1车路协同感知体系车路协同感知在结合现有的智能交通感知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加精密的路侧感知设备、车载感知设备和5G移动大数据。

路侧感知设备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带LI标识别功能的视频摄像机:车载感知则是包括自动驾驶车辆能够感知到的数据,需要通过路侧单元RSU实时上传到边缘讣算节点。

图1车路协同感知体系3.2交通感知传感器32.1激光雷达激光雷达的测距精度非常高,基本上可以达到正负一两厘米,其至到了毫米级,分辨率也非常高。

机械激光雷达可以360度旋转,同时角分辨率也比别的雷达高。

但是LI前的机械旋转激光雳达的成本比较高,而且容易受到阳光雨雾和互干扰的影响。

它跟毫米波雷达一样是属于主动传感器。

U前的机械激光雷达也会受到工作温度以及工作环境震动的影响,它的工作温度一般是在零下10°到零上60°左右。

车路协同

车路协同

智能车路协同系统1 基本概念Infrastructure Vehicle 即同系统IVICS(Intelligent 智能车路协)的最新发(ITSCooperative Systems),简称车路协同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展方向。

车路协同是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提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主要是通过多学科交叉与融合,采用无线通信、传车路协同系统(CVIS)路的信息的全面感知和车辆与基础设施感探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人、车、提高车辆与车辆之间的智能协同和配合,从而达到优化并利用系统资源、之间、新缓解道路交通拥挤的目标,从而推动交叉学科新理论、道路交通安全和效率、车路协同的实质就是将控制指挥方案与新应用等的产生与发展。

简言之,技术、道路交通条件的需求相匹配,从而实现交通的安全、环保、高效。

车路协同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备受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同时也是世界上交通发达 ITS 作为国家研究、发展和应用的热点2 技术架构为车路协同技术带来了很多重要的发展随着智能交通技术和车联网的发展,机遇,例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使我们在高精度定位、精细化信发达国家基息服务和新一代传感网络构建等方面,都有了更加可靠的技术保证。

开展了一些试验和本建立了车路协同系统的体系框架,定义了一系列应用场景,制约了系统的应但车路协同系统的某些核心技术仍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应用,用。

目前车路协同技术发展具有如下趋势:车路协同系统的发展方向是由特例实验走①车路协同系统体系框架的构建:向场景应用和制定通信协议标准。

将从单一通信模式向多种通信手段的互补与融合②车路通信平台的开放性:、RFID、GSM/GPRS3G、、可用于车路通信的方式包括:方向发展。

04-ITS的主要内容要点

04-ITS的主要内容要点

第四章ITS的主要内容ITS的基本功能表现在:减少出行时间、保障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挤、减少交通污染等四个方面,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ITS的基本功能模块包括: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ATIS),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A VCS),以及商用车运营管理系统、先进的乡村运输系统、自动公路系统等。

考虑到系统在国外、国内投入运营的情况,这里对前四个子系统进行重点介绍,并结合各子系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分别予以讨论。

第一节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ATIS)1. 基本概念该系统主要是对交通出行者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

在出行前,通过办公室或家庭的计算机终端、咨询电话、咨询广播系统等,向出行者提供当前的交通和道路状况以及服务信息,帮助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和出行路线;在出行途中,通过车载信息单元或路边动态信息显示板,向出行者提供道路条件、交通状况、车辆运行情况、交通服务等实时信息,通过路径诱导系统对车辆定位和导航,使汽车始终行驶在最佳路线上,使出行者以最佳的出行方式和路线到达目的地。

ATIS可以通过车载设施、可变标志、交通信息广播、移动电话等,向驾驶员提供互动信息,让他们始终行驶在最短路线上。

ATIS提供的信息可以分为三类:出行前信息·33·◆途中信息◆目的地信息2. ATIS在日本的应用1990年,日本开始研发VICS(Vehicl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项目,在日本建立了第一个全国统一的提供交通信息服务的通信系统。

VICS采用三种通讯方式:红外信标,安装于道路的主要路段;短波信标,安装于乡村区域的道路和高速公路;调频副载波广播。

VICS在1996年4月正式开始信息服务,覆盖区域包括东京等大城市及主要高速公路。

VICS播放的实时交通信息包括:主要地点间的交通信息、交通拥挤、法规、事故、广域的最优路径信息和道路施工、天气情况及停车场信息等。

车路协同的演变与发展

车路协同的演变与发展

车路协同的演变与发展一、什么是车路协同什么是车路协同:车路协同即V2X(vehicle-to-everything),是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二、车路协同的五个发展阶段车路协同的历史演变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1、车路协同1.01.0时代主要是运用物理光学理论,解决驾驶人在小半径曲线段、路口的视野盲区问题。

例如道路反光镜,一般设置在路线视距不足的曲线部分,山岭区道路极小的曲线半径处、通视恶劣的交叉路口(特别是无信号的交叉路口)、铁路道口等处,可以扩大司机视野,及早发现弯道对面车辆及行人,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采用凸面镜这种简单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对向交通中特定场景下的车-车协同(驾驶行为协同)问题。

另外,与交通广角镜类似,交通安全设施中的分车道限速标志、线形诱导设施、积雪标杆、硬路肩隆声带等也同属第一代车路协同技术,目前仍然在广泛使用。

2、车路协同2.02.0时代以道路可变速度控制系统为核心,多是指在路段上以一定的间隔设立可变车速标志,指示司机实现车速均匀变化,避免前方路段车辆拥挤时发生尾端冲撞事故的路段控制。

限速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通流速度能随车流密度的改变而变化,从而实现改善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挤等控制目的。

可用于解决交通事故、恶劣气象、大交通量条件下的车-车/车-路协同问题。

3、车路协同3.03.0时代以行车安全警示系统为代表。

例如针对公路视野盲区,车路协同1.0阶段多采用凸面镜装置,而在3.0阶段则较多的运用车辆检测器和LED屏,进一步解决驾驶人在小半径曲线段、路口的视野盲区问题,感知手段包括采用线圈、微波、视频、地磁等类型的车辆检测器,目前毫米波雷达也已经投入使用。

4、车路协同4.04.0时代主要基于物联感知,这得益于物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例如ETC系统,它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服务功能之一,特别适合在高速公路或交通繁忙的桥隧环境下使用。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框架和功能要求标准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框架和功能要求标准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框架和功能要求标准1. 引言1.1 概述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智慧城市成为了发展城市的重要方向。

智慧城市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数据为核心,实现各类基础设施的高效智能运行和精细管理。

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框架作为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框架的定义和概念,并探讨其基本原理和数据标准化问题。

接着,针对CIM数据框架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应用需求,提出了功能要求标准。

进一步,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论述了CIM在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交通与运输管理以及能源与环境监控等领域的应用实践情况。

最后,在总结主要观点和发现结果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CIM数据框架在智慧城市中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框架及其功能要求标准。

通过对CIM数据框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并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CIM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效果和潜力。

最终,本文旨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2. 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框架:2.1 定义和概念: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CIM)是一种用于描述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和资源的数字表示方法。

它通过将城市元素抽象成数据模型,帮助实现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

CIM数据框架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城市要素,如建筑物、道路、绿地、水源等,并以统一的方式进行整合和管理。

2.2 基本原理:CIM数据框架的基本原理是将城市中各个组成部分抽象为不同的对象和关系,并通过连接这些对象和关系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信息模型。

通过对对象属性和行为进行建模,CIM可以提供详细而全面的城市信息。

2024 车路协同信息交互接口规范

2024 车路协同信息交互接口规范

车路协同信息交互接口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车路协同信息交互体系的总体架构,道路交通数据中台、车联网数据交互系统和车联网终端相互之间信息交互的接口协议要求,接口要求和交互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面向车联网的车路协同信息交互接口的设计、开发、测试与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5768.2—202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T 29098 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字典 交通信号控制GB/T 29101 道路交通信息服务 数据服务质量规范GB/T 29110 道路交通信息服务 公共汽电车线路信息基础数据元GB/T 29744 道路交通信息服务 道路编码规则GB/T 29745 公共停车场(库)信息联网通用技术要求GB/Z 41383—2022 M2M应用通信协议技术要求GA/T 115—2020 道路交通拥堵度评价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车联网终端terminal in internet of vehicles安装在车辆上,与云平台开展数据交互的通信设备。

3.2车联网数据交换系统data exchange system in internet of vehicles部署于不同的网络和平台之间,用于车联网业务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及分发的软硬件系统。

3.3道路交通数据中台road traffic data center采集道路交通基础数据,或接收从交通信号机、停车场、交通标志、车辆等传送的交通数据,从而为车联网数据交换系统(3.2)提供数据服务的系统。

3.4停车信息服务云系统parking information service cloud system部署在互联网上,用于汇集各停车场数据,并可与其他系统对接的系统。

云端一体化(“云、管、端”)智慧交通方案讲解学习

云端一体化(“云、管、端”)智慧交通方案讲解学习

云端一体化(“云、管、端”)智慧企业方案一、概述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企业创新基地建设以城市交通参与者的角度,集监控、管理、指挥、综合业务、数据分析及信息服务于一身,其功能涵盖城市交通、公共交通、信号控制、视频监控等,真正将行业应用场景搬进高校,结合智能交通行业的核心课题,开展教学应用与科研项目。

平台包括三大系统,分别是:智能交通应用系统、智能交通管道系统与智能交通云服务管控系统。

1、智慧交通应用系统介绍智能交通应用系统建设结合中兴通讯在智能交通的多年研究与成熟应用案例,着眼物联网新兴技术与关键技术,系统选取智能公交/BRT系统、城市自由流收费系统与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开放式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基于RFID技术的电子车牌系统等作为应用及研发平台,功能介绍如下:1)智能公交/BRT系统智能公交系统集成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GPS全球定位系统、GIS电子地图、视频监控、移动无线通信、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通过在公交车设置车载设备及公交站设置采集设备,实现公交位置信息的实时采集,在监控中心将各类信息加工生成各种数据应用于公交企业自身管理及监管部门监督、同时向出行者提供公交综合信息服务,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人性化的智能公交综合管理系统。

2)城市自由流收费系统与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区域拥堵收费通过对道路使用者在特定时段和路段征收费用,实行道路有偿使用,从而调控车辆进入拥堵路段的车次,缩短车辆的滞留时间,诱导出行方式的改变,从而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中兴通讯提出的MLFF多车道自由流系统,是一种用于城市拥堵治理,自由行驶的无障碍收费系统。

其具有多车道、自由流(不停车、无道闸)、电子收费、计费策略灵活、动态费率、收费便利的特点。

城市自由流收费系统由前端设备、前端系统、监控系统和传输系统组成,各组成部分配合工作,共同完成RFID自由流前端系统各项工作。

3)开放式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中兴通讯提供的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有效提高停车场出入口的通行效率,规范停车场的车辆管理,提高停车场的利用率,一方面整合现有停车场泊位资源,面向社会提供停车场泊位信息服务,提升城市形象;另一方面提高停车场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探索智能停车管理的崭新模式。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互联及应用服务介绍进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互联及应用服务介绍进
物流跟踪中心
2020/8/18
物流跟踪中心主要解决的问题
Core
• 打通物流产业链各环节壁垒、汇聚多方资源,为产业链
核心企业提供一站式的状态跟踪、服务考核、预警提醒 等服务
• 为缺少物流跟踪服务的物流企业提供一套跟踪工具
2020/8/18
物流跟踪中心主要功能
物流跟踪中心
实现了中远青岛仓配、珍 诚医药等制造、商贸企业 接入;已经完成天龙、网 阔、博科、奥软等软件公 司的接入,已为数十家物 流企业提供物流跟踪服务
标准转换体系和中远集团合作的典型案例集卡无车承运人平台案例业务员行业信息发布物流可视化跟踪双重业务社区实体车队作业平台货代调度作业平台双重作业平货代互动app社区综合管理万联集装箱作业平台小箱配对业务社区车队互动app专线作业平台国际货代集装箱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海关港口金融机构直接客户其他物流企业口岸执法单位政府公共资源万联信息平台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其他企业信息物流平台信息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作业协同平台移动互联网应用标准ediwebservice海丰集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订舱回执提单状态海丰集运客服部嘉祥物流海丰物流海丰电子商务货主国内二代海丰和国家平台合作后的订舱模式流程图国内各大订舱网站全国主流货代软件订舱信息正式订舱数据船期表订舱信息订舱信息国家物流平台应用服务介绍国家物流平台互联服务介绍国家物流平台基本介绍物流业务流程vs平台应用服务货源运力选择20年8月30日物流跟踪中心信用共享中心物流资源中心信用共享中心物流业务流程vs平台应用服务货源运力选择20年8月30日物流跟踪中心物流跟踪中心以打造具有社会化的公共物流跟踪服务体系为出发点它基于logink平台与货主企业物流企业物流平台各物流节点如港口海关电子口岸航运企业等定位平台的互联互通整合物流产业链上的物流状态信息以可视可量化可控为指导原则为整个物流产业链提供跨企业跨运输方式的个性化多维度的物流跟踪服务

车路协同自主代客泊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车路协同自主代客泊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车路协同自主代客泊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摘 要 在“新基建”“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车路协同智慧交通进入技术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等的创新发展,自主代客泊车为解决停车困难提供了新思路。

自主代客泊车目前被业内认为是最有希望率先实现商业落地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之一,是乘用车实现大规模自动驾驶的一个必经场景。

文章首先分析了自主代客泊车的相关政策、行业进展及技术路线,然后重点围绕车路协同方式的自主代客泊车系统及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为车路协同自主代客泊车系统建设及场景示范推广提供一定的示范和参考。

关键词 车路协同;自主代客泊车;5G ;V2X李文杰 周桂英中国联通研究院 北京 100176引言2012年,随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的发布,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拉开了序幕。

《办法》指出,智慧城市建设目的是“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的综合应用”[1]。

目前,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从概念导入、试点探索,发展到以人为本、协同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阶段[2]。

另一方面,自2018年12月中央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后,“新基建”的内涵和定义不断被拓宽和丰富。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加快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并总结了新基建涉及的七大领域。

城市是基础设施的核心载体,以5G 、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智慧交通,目前也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持续加码。

在“新基建”“新一代智慧交通”的大背景下,车路协同智慧交通进入技术与场景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1 自主代客泊车概述1.1 背景及概念目前停车难、取车难依然是城市生活的一大痛点,由于停车资源短缺、车位利用率低、传统停车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停车难、取车难、找车浪费时间等问题普遍存在。

随着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等的创新发展,自主代客泊车为解决停车困难提供了新的思路。

车路协同发展阶段及路径

车路协同发展阶段及路径

车路协同发展阶段及路径摘要:车路协同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车、路、云平台三个角度分析了车路协同,提出了着重发展以道路为核心的车路协同。

提出了车路协同的4个发展阶段:无协同、初级协同、中级协同、高级协同,其中中级协同又包括以车为主和以路为主的两个典型状态。

提出了从当前位置的初级-中级车路协同到将来的高级车路协同的5条发展路径。

鉴于当前的技术发展、行业特征以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支持等,选择主要发展道路设施,车辆的自动化等级的提高能加快其进入高级协同阶段的发展路径,更符合现状以及长期发展目标。

1 緒论1.1 车路协同概念及内涵车路协同(Cooperative Vehicle Infrastructure System, CVIS)是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全方位实现车-车、车-路动态实时数据交互及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提升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1,2。

车路协同一词是国内对cooperative ITS和connected vehicle不完整的翻译,这个概念最开始由欧洲提出,在2009年欧洲与美国签订的政府备忘录中,被正式命名为车路协同3。

车路协同是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的最新发展方向,是交通智能化的核心,是辅助智能网联汽车完成高度自动化行驶的重要手段。

车路协同主要由智能路侧系统、智能车载系统和云平台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车载系统负责采集自身车辆状态信息和感知周围行车环境;智能路侧系统负责采集交通流信息(车流量、平均车速等)和道路异常信息、道路路面状况、道路几何状况等;云平台主要是负责整个系统的通讯和实现路侧设备与车载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

从智能汽车发展角度看,车路协同是智能汽车发展在产业化辅助阶段的重要组成,在智能汽车未达到完全的无人驾驶阶段前,通过车路协同,达到行驶安全、舒适的功能。

车路协同若干痛点问题的思考

车路协同若干痛点问题的思考

车路协同若干痛点问题的思考一、引言车路协同当前依然处于发展初期,具体实现的技术、商业模式、建设模式都还在探索尝试。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带来了车路协同产业发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面对多样性,必然会带来的很多困惑和质疑。

基于第一性原理来讨论几个车路协同产业发展的痛点问题:(1)车路协同怎么样才能形成商业闭环?(2)车路协同的核心商业价值是什么?(3)有了5G蜂窝网络,为什么还要建设V2X网络?(4)边缘计算架构该怎么选择?二、车路协同技术成为特定业务生产系统中的一部分,是符合商业闭环逻辑的一种做法目前最典型的车路协同方案包括聪明的车(自动驾驶、V2X OBU)、智慧的路(V2X RSU、智能感知设备、边缘计算、信号机等)、网络、云(控)平台,基本上是一个完整的云管端架构的系统。

而在一些大型示范项目中,云平台包括了多项应用,既有面向交通管理的应用,也有面向智慧公交、智慧物流、车厂TSP等的服务。

打造一个完整独立的系统,对于在车联网初期进行示范试点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尽可能地进行更多的功能和性能测试。

但对于最终商用,就会存在业务主体不明确等诸多问题。

车路协同从技术层面上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架构,但从端到端的应用及服务系统角度看,车路协同只是一种技术支撑,或者说作为应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存在,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商业逻辑。

以交通管理为例,目前智慧交通的交管中已包括了交通数据采集、信号优化、交通诱导、交通状况监测及应急处置等等业务。

对于车路协同来说,不是另建一套系统进行交通管理,而是作为一个补充融入到原有系统中,解决原有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

比如,原有交通数据采集中已包括了大量的视频、线圈、微波测速、浮动车、互联网的数据,车路协同技术可以增加车载终端提供的GPS、紧急故障、驾驶意图等数据,可以增加以交通参与者目标为粒度的感知覆盖面和精细度;另外,以往的交通诱导、道路状况、收费信息等的发布对象是无差别的,而通过车路协同技术可以差异化地精准到车;再如,柔性车道的控制,从面向驾驶员的可变指示牌,通过车路协同技术,可以转变为面向自动驾驶车辆和智能网联车辆的精准指引。

车路协同(精编文档).doc

车路协同(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智能车路协同系统1 基本概念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即IVICS(Intelligent Vehicle Infrastructure Cooperative Systems),简称车路协同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最新发展方向。

车路协同是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车路协同系统(CVIS),主要是通过多学科交叉与融合,采用无线通信、传感探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人、车、路的信息的全面感知和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车辆与车辆之间的智能协同和配合,从而达到优化并利用系统资源、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和效率、缓解道路交通拥挤的目标,从而推动交叉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等的产生与发展。

简言之,车路协同的实质就是将控制指挥方案与道路交通条件的需求相匹配,从而实现交通的安全、环保、高效。

车路协同系统作为ITS 的重要子系统备受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同时也是世界上交通发达国家研究、发展和应用的热点2 技术架构随着智能交通技术和车联网的发展,为车路协同技术带来了很多重要的发展机遇,例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使我们在高精度定位、精细化信息服务和新一代传感网络构建等方面,都有了更加可靠的技术保证。

发达国家基本建立了车路协同系统的体系框架,定义了一系列应用场景,开展了一些试验和应用,但车路协同系统的某些核心技术仍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制约了系统的应用。

目前车路协同技术发展具有如下趋势:①车路协同系统体系框架的构建:车路协同系统的发展方向是由特例实验走向场景应用和制定通信协议标准。

②车路通信平台的开放性:将从单一通信模式向多种通信手段的互补与融合方向发展。

可用于车路通信的方式包括:DSRC、WiFi、DSR、GSM/GPRS、3G、RFID、WLAN、BlueTooth 等,由于通信技术各有优缺点,单一通信的方式很难满足车路通信需求,需建立一种多方式兼容的通信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 A数据对象定义
A.1 交通运行信息
A.1.1 路段信息
路段信息对象的具体定义见表A.1。

表A.1 路段信息对象
A.1.2 路口信息
路口信息对象的具体定义见表A.2。

表A.2 路口信息对象
A.1.3 区域信息
区域信息对象的具体定义见表A.3。

表A.3 区域信息对象
A.1.4 路段实时路况
路段实时路况对象的具体定义见表A.4。

路段实时路况对象A.4 表.
A.2 交通事件信息
交通事件对象的具体定义见表A.5。

表A.5 交通事件对象
表A.6 事件类型对象
A01019 急救车辆位置
A.3 交通管控信息
A.3.1 路口交通管制
交通管制对象的具体定义见表A.7。

表A.7 交通管制对象
A.3.2 路段限速
路段限速对象的具体定义见表A.8。

表A.8 路段限速定对象
A.3.3 可变车道
可变车道实时运行对象的具体定义见表A.9。

表A.9 可变车道实时运行对象
A.3.4 路口信号状态
路口信号状态对象的具体定义见表A.10。

表A.10 路口信号状态对象
说明类型元素名序号.
A.4 公交运营信息
A.4.1 线路配置
线路配置对象的具体定义见表A.11。

表A.11 线路配置对象
A.4.2 线路车辆
线路车辆对象的具体定义见表A.12。

表A.12 线路车辆对象
车辆实时位置A.4.3
车辆实时位置对象的具体定义见表A.13。

表A.13 车辆实时位置对象
A.4.4 公交运营状态
公交运营状态对象的具体定义见表A.14。

表A.14 公交运营状态对象
A.5 急救车辆运行信息
A.5.1 车辆实时信息
车辆实时信息对象的具体定义见表A.15。

表A.15 车辆实时信息对象
A.5.2 车辆优先信息。

A.16车辆优先信息对象的具体定义见表.表A.16 车辆优先信息对象
A.6 交通安全提示信息
A.6.1 交通事故多发点段
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对象的具体定义见表A.17。

表A.17 交通事故多发点段信息对象
表A.18 多发事故类型
A.6.2 交通违法多发点段
交通违法点段对象的具体定义见表A.19。

表A.19 交通违法多发点段对象
A.7 智能网联汽车运行信息
智能网联汽车运行信息对象的具体定义见表A.20。

表A.20 智能网联汽车运行信息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