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蒹葭》赏析

合集下载

诗经《关雎》与《蒹葭》对比赏析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诗经《关雎》与《蒹葭》对比赏析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诗经《关雎》与《蒹葭》对比赏析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关雎》和《蒹葭》的形式,简单了解《诗经》中的重章叠句。

2.通过对比《关雎》和《蒹葭》的内容,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以及诗经中传递的“君子之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1.对比两首诗中男主人公追求梦中人的不同方式从而体悟不同的“君子之爱”。

3.对比分析意象从而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一、导入爱情有多种模样。

它可能是司马相如“一日不见兮,思之若狂”的真挚热烈;可能是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情有独钟;可能是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款款深情;可能是仓央嘉措“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无可奈何;它甚至可能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其实啊,早在三千年前,一本叫做《诗经》的集子中,就已经描述了最美的爱情。

今天,让我们一起打开《关雎》和《蒹葭》,看看三千年前的爱情是什么样子。

二、初读师:诗歌需要在朗诵中去品其味,悟其情,先来齐声朗诵这两首诗。

关关雎鸠,开始。

蒹葭苍苍,开始。

三、找相同(重章叠句、主题、意象)引导:接下来同学们可以自由地朗读这两首诗,找一找它们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一)形式预设1:这两首诗都是以四言为主,都是三节。

【评:你观察得很细致】引导:那么,你发现每一节的文字有什么特点吗?预设2:诗中有相似的句子,只是变换了几个字。

【评:你总结出了诗经在结构上常用的一种手法:重章叠句】【PPT展示: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二)内容预设1:这两首诗都是讲男子追求女子的故事。

【你的概括能力很强。

】预设2: 两首诗都用了“水”这个意象。

追问:你读一下带有“水”这个意象的句子。

为什么都会用“水”这个意象呢?(可以联系一下刚刚概括的主题。

)明确:柔情似水,暗示了女子的温柔,爱情的缠绵悱恻,以及爱情如水一般的纯洁。

《关雎、蒹葭》赏析

《关雎、蒹葭》赏析

《诗经二首》赏析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名句赏析】1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背景】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

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关雎 蒹葭 赏析

关雎 蒹葭 赏析

【关雎】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属于《诗经》咏物言志三法案——“赋、比、兴”之一的“兴”,即从一个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事物入手,引出心声,抒泄胸臆。

本诗语汇丰富,如使用“流”、“求”、“采”、“友”等动词,“窈窕”、“参差”等形容词,表明了诗人的文学技巧。

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

其中有双声,有叠韵,有“之”字脚的富韵,加上对后世七律、七绝影响最大的首句韵式,使得本篇堪称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

【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不得的心情。

全诗回旋三迭,往复歌咏,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

诗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见所产生的空虚和怅惘之情是难以言喻的,而且用萧瑟清秋的景象来衬托,诗人的这种情感就显得更为突出,更为浓郁。

正是缘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灵的深秋之景与怅惘迷茫的怀人之思浑然无间,构成了全诗的艺术境界,给人以一种真切自然而又朦胧迷离的美感。

《关雎》《蒹葭》赏析

《关雎》《蒹葭》赏析

《关雎》赏析班级和学号姓名 .【简介】《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不仅反映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

《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赏析】这是我国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

古代说《诗》本有‚四始‛之说,列《关雎》为‚风‛之始,故倍受重视,为大家所熟习。

《诗经》的‚十五国风‛大多数是民歌,民歌作品本多男女爱情之作,《关雎》正是一篇产生于两千多年以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

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

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直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

这首诗有人把它分为四句一章,计五章;有人则把它分为四、八、八句,共三章。

从全诗结构和内在脉络上看,分做三章则较适宜。

首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爱情和愿望。

次章写自己的寤寐不忘。

三章则写愿望实现时的欢乐之情,实际上是向往之辞。

《关雎》《蒹葭》赏析

《关雎》《蒹葭》赏析

《关雎》赏析班级和学号姓名 .【简介】《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不仅反映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

《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赏析】这是我国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

古代说《诗》本有“四始”之说,列《关雎》为“风”之始,故倍受重视,为大家所熟习。

《诗经》的“十五国风”大多数是民歌,民歌作品本多男女爱情之作,《关雎》正是一篇产生于两千多年以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

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

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直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

这首诗有人把它分为四句一章,计五章;有人则把它分为四、八、八句,共三章。

从全诗结构和内在脉络上看,分做三章则较适宜。

首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爱情和愿望。

次章写自己的寤寐不忘。

三章则写愿望实现时的欢乐之情,实际上是向往之辞。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

诗经⼆⾸关雎蒹葭诗经⼆⾸关雎蒹葭 导语:诗采⽤了⼀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调的和谐美和描写⼈物的⽣动性。

下⾯是⼩编为⼤家带来的诗经⼆⾸关雎蒹葭,希望⼤家喜欢。

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君⼦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钟⿎乐之。

【注释】 ①关关:⽔鸟鸣叫的声⾳。

雎(ju)鸠:⼀种⽔鸟。

②洲:⽔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 tiao):内⼼,外貌美好的样⼦。

淑:好,善。

④君⼦:这⾥指⼥⼦对男⼦的尊称。

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 ci):长短不齐的样⼦。

荇(xing)菜:⼀种多年⽣的⽔草,叶⼦可以⾷⽤。

⑥流:⽤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u):睡醒。

寐(mei):睡着。

⑧思:语⽓助词,没有实义。

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

⑩辗转:转动。

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拔取。

【译⽂】 关关鸣叫的⽔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取悦她。

【读解】 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声,唱出的是对⽣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

它的动⼈之处是道出了凡胎⾁⾝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经历和道理,它的光辉使⽂⼈的矫柔造作和酸腐之⽓显得苍⽩贫⾎和令⼈作呕。

⽼百姓的歌跟⽼百姓的话⼀样,朴实、真切,⼀针见⾎,有⾎有⾁。

男⼤当婚,⼥⼤当嫁,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然的法则。

好男⼉见到好姑娘砰然⼼动,好姑娘见到好男⼉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然,最合乎⼈性的冲动,才是最让⼈匪夷所思的怪事。

《关雎》和《蒹葭》赏析与答案

《关雎》和《蒹葭》赏析与答案

《关雎》和《蒹葭》赏析与答案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苇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涣。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浊。

1、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C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能力提高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答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析]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

专题14 诗词赏析(《关雎》+《蒹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14 诗词赏析(《关雎》+《蒹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 的左右两边求取。那文 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 夜都想要追求她。追求 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 总思念着她。思念之情 绵绵不尽,叫人翻来覆 去难以入睡。
赏析
内容理解:第一章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 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写作手法:开篇即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 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切合诗意,自然流畅 ,显现了婉曲动人的艺术魅力。
一、“诗词赏析”考点梳理 《蒹葭》
原文
课下注释
参考译文
①〔蒹葭(jiān jiā)〕芦苇。
蒹葭①苍苍②,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③, 在水一方④。 溯洄从之⑤, 道阻⑥且长。 溯游⑦从之, 宛在水中央⑧。
②〔苍苍〕茂盛的样子。 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⑤〔溯洄(sù huí)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 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 寻。之,代“伊人”。 ⑥〔阻〕艰险。 ⑦〔溯游〕顺流而下。 ⑧〔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
一、“诗词赏析”考点梳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
课下注释
参考译文
赏析
①〔城阙辅三秦〕意思是三
秦辅卫着长安。城阙,指长
安。三秦,指关中地区。项
炼字:“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
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 三秦辅卫着长安, 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
城阙辅三秦①, 风烟望五津②。
秦王朝的三名降将,故称“ 三秦”。
芦苇十分茂盛,清早露 水变成了霜。所爱的人 她在哪,正在水的另一 边。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艰险而且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 像在水的中央。
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蒹葭萋萋⑨, 白露未晞⑩。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⑪。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⑫。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分析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分析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二层:
参差荇菜
兴 难求
窈窕淑女
君子思服
第四、五章:小伙子因相思而成梦, 在幻想中得到心上人,用琴瑟钟鼓取 悦于她的欢乐场景。
君子兴奋地弹奏 琴瑟,敲击钟鼓来 亲近她,友爱她, 并使她快乐异常。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表现出求而得之的快乐。
第三层:君子因思成梦
拟声词 一种水鸟
文静 美好 好, 善良
水中的 陆地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配偶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捞取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长短 不齐
日日 夜夜
思念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想念呀, 想念呀 翻覆不能入 眠
悠哉悠哉: 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 思念绵绵不断。 哉,语气助词。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jiǒng)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 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 (qiúqí),齿如瓠犀,螓(qín)首 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n.→v.弹琴鼓瑟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亲近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挑选,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择取
n.→v.用钟鼓 奏乐
使...快乐
三、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1、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爱情的圆满与理想的象征——《关雎》《蒹葭》主旨简析

爱情的圆满与理想的象征——《关雎》《蒹葭》主旨简析

爱情的圆满与理想的象征——《关雎》《蒹葭》主旨简

《关雎》和《蒹葭》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两个经典之作,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古老的文化背景下,集中表达了爱情是博大精深的、恒久耐牵的象征。

《关雎》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写了闻名全国的“二关”和其间爱情的故事。

诗人以民间传说中洞房花烛夜,将民间爱情变为文学表达,笔下四句关于爱情的小诗深受人们赞语,表达了浪漫甜蜜的爱情,直击人心:“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蒹葭》是刘禹锡所作,具有抒情性的内容,凝聚巨大的力量,使人们感受到爱情的坚定和持久。

诗人把写恋人们相爱的内容表现得非常成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仿佛真实再现了恋人们情深缘浅时的痛苦和等待,表达了爱情的无尽理想。

总之,《关雎》和《蒹葭》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浪漫而持久的爱情的象征,是理想的象征。

它表达了爱情传说中永恒浩荡的情感,是中国古代恋爱故事中圆满完美的标志。

它不仅丰富了古代文学,也为人们缔结幸福美满的爱情提供了美好的祝福,成为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中最富有诗意的作品之一。

蒹葭与关雎的异同

蒹葭与关雎的异同

蒹葭与关雎的异同蒹葭与关雎的异同《诗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诗歌集之一,在这些诗歌中,“蒹葭”和“关雎”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

这两首诗的意境深远,内涵丰富,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深刻思想和哲学。

蒹葭和关雎的异同体现在多个方面:1. 意义方面两首诗表达的主要意义是截然不同的,尽管这两首诗都是爱情主题。

蒹葭是一首单向的爱情悲歌,描述一个女子对自己喜欢的男子的爱想。

在这首诗中,女子将自己比喻为蒹葭,并表达了自己对男子的倾慕之情。

相比之下,关雎是描述男子和女子之间的感情,强调的是男子和女子在爱情中的互相承认和信任。

2. 格律方面在诗歌的写作方面,蒹葭和关雎也有明显的差异。

关雎是一篇五言古诗,可以说是中华诗歌中五言律的代表之一。

而蒹葭则属于古乐府诗歌,其格律比较自由,没有明显的规则。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在发展到这一时期的变化。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的文艺创作经历了从十分规范化到相对自由的变化。

3. 诗歌文化方面两首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含义也截然不同。

关雎是西周时期的一首宫廷爱情短诗,它的发源深深扎根于西周的上层文化。

它的内容体现了君王和他的妃子之间的甘旨和欢乐。

对比之下,蒹葭则是属于古乐府诗歌,诗的中心也是爱情,但是它的写作背景与关雎完全不同。

相比之下,蒹葭更接近于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加贴近生活,相对来说也更为普通人所喜欢和传唱。

结语蒹葭和关雎的异同不仅体现在它们的文化底蕴和诗歌形式上,还体现在它们的文学质感和思想内涵上。

两首诗歌都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它们有其自身的魅力和价值,也代表了某一个时期文学和文化的特点和变化。

对于一个文化爱好者来说,了解它们的异同对于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传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翻译、作者、主题思想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翻译、作者、主题思想

《诗经二首》背景、主题资料:【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1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主题思想】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二、《蒹葭》【原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诗经》两首赏析(关雎、蒹葭)解析

《诗经》两首赏析(关雎、蒹葭)解析

二、伊人在水中央 ——可望不可及
(幻境)
三、上下求索的青年 ——执著追求
(实景)
1.文字简约:没有直接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 思念之情,只写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 动,但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 痛苦都含蓄地表现出来。
2.形象可感:虽未刻画双方形象,但主人公的 执着、“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 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三种。(《诗大序》中称“诗六 义”)
“诗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 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 《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 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 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 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采用曲笔 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 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 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 花、若隐若现、朦胧飘渺之感。
深入思考:
“所 谓 伊 人 ”指的仅 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 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 矢志不渝的青年。
夏—商——— 周 —秦—汉—隋—唐……
西周——————东周 初期 —— 末期 春秋 —— 战国
西周初年——春秋中叶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 (公元前6世纪) ,最初称《诗》, 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 经》,为五经之一。《诗经》是 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 光辉起点。
蒹葭的意思是“荻苇、芦苇” ,生 于水边。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凄凄,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他身旁,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关雎》《蒹葭》鉴赏

《关雎》《蒹葭》鉴赏

作品鉴赏《关雎》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作品赏析《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首诗共分三章:第一章四句,第二章八句,第三章八句。

第一章写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

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

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

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

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

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也称起兴)。

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

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

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

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

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

《蒹葭》《关雎》赏析.

《蒹葭》《关雎》赏析.

《关雎》《蒹葭》赏析《关雎》是“周南”的第一首诗,《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

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抒情意味、意境呈现和比兴叠韵,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关雎》描写了一位君子爱上了一位采荇菜的美丽姑娘,却又“求之不得”,只能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内心的敬羡与想像之中,这也许就是“单相思”。

总之这位“君子”的追求是失败了,但这位君子的心理和行为都是积极健康的,是令人感动的。

你看,虽然为想那位河边的“窈窕淑女”而“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但他能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他觉得只有用自己的才华和品德才能赢得姑娘的芳心,于是他采用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文明之举去努力打动吸引姑娘,这位小伙子不愧是真正的“君子”。

难怪古人用诗歌来教育感化人称之为“诗教”,它让人变得文明礼貌温柔敦厚。

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有说它是“美后妃之德”,有说它是“刺康王晏起”,这实际上是一种封建礼教的涂饰,是一种歪曲。

《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及。

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

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咫尺天涯,漫漫行程,令人无限惆怅!抒情主人公的左右求索、执著坚定,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涵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蒹葭》的主题今天来看,有着深沉而丰富的多义性。

它可能是以描绘的方式表达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人生。

人生有许多东西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事业、学习生活,在理想憧憬中更是常有。

《诗经》两首,充满了细致、隽永的抒情意味,弥散着忧伤的情感。

《关雎》从全诗结构和内在脉络上看,分做三章较宜。

首章见物起兴,激起主人公的爱情,一片情思,无限向往。

次章写他的寤寐不忘,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了追慕之心,姑娘劳作的窈窕身影,使他日思夜想,须臾不能忘怀。

绵绵的忧思,两个字“优”“游”,表露出难耐的相思之苦。

三章写愿望实现时的欢乐之情,实际上是向往之辞。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课文原文及赏析《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赏析:《关雎》和《蒹葭》是《诗经》中的两首经典情歌,以其淳朴、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诗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关雎》一诗,描述了一个男子对淑女的痴情追求。

诗人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主题,展现了男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

随后,诗人通过描绘男子对淑女的思念和追求,以及求而不得的痛苦,生动地表现了爱情的苦涩和美好。

诗中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形象地展现了男子因思念淑女而难以入眠的情景,令人感叹不已。

《蒹葭》一诗,则表现了对伊人的思念与追求。

诗人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了一幅秋景图,引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主题。

通过对道路的险阻和伊人的遥远的描绘,展现了追求爱情的艰辛和执着。

诗中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一句,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感受到爱情的伟大力量。

这两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诗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让我们体会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美好向往。

《关雎》《蒹葭》理解性默写

《关雎》《蒹葭》理解性默写

《关雎》《蒹葭》理解性默写《关雎》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出自《诗经》。

这首诗以描绘古代婚姻制度为主题,通过对新婚夫妇的心情描写,表达了对婚姻的期望和祝福。

诗中以“关雎”为题,雎指的是一种水禽,代表新婚夫妇。

诗的开头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这里的“关关”是形容雎鸠鸣叫的声音,传达出新婚夫妇幸福美满的景象。

接着诗人写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里描述了新娘的美丽和新郎对她的喜爱,展现了新婚夫妇之间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

接下来,诗人写道:“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这里以“参差荇菜”来比喻婚姻中的困难和挫折,意味着婚姻中不可避免的坎坷和波折。

但是,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困难上,而是写道:“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这里表达了新婚夫妇对幸福婚姻的追求和努力,展现了他们对婚姻的执着和坚持。

最后,诗人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的句子结尾,表达了对幸福婚姻的向往和渴望。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写了新婚夫妇的幸福和对美满婚姻的追求,展现了婚姻制度的重要性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蒹葭》也是出自《诗经》,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歌。

诗中以“蒹葭”为题,蒹葭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象征着爱情的纯洁和坚韧。

诗的开头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里描绘了蒹葭的形象,以及清晨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和悠远的感觉。

接着诗人写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心爱的人的思念和追忆,展现了深深的爱意和眷恋之情。

接下来,诗人写道:“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这里以“溯洄”来比喻爱情的曲折和艰难,意味着爱情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

但是,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困难上,而是写道:“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追求和坚持,展现了他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最后,诗人以“蒹葭采采,白露未晞。

”的句子结尾,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期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写了爱情的美丽和坚韧,展现了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对《关雎》和《蒹葭》的理解性默写,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古代诗歌中对婚姻和爱情的描绘,感受到古人对幸福婚姻和真挚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优秀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优秀
1、文字简约:没有直接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而对 不意这 可中首 及人诗 的的描 惆急写 怅切了 失追一 望求个 之和热 情可恋 。望者
主要内容
大胆说出你的读后感受
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给人的美感 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概括它的美?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在水之湄。
•湄:岸边,水草交
溯洄从之,
接的地方
道 阻 且 跻 。 jī •跻:登,上升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chí
•坻:水中小洲
溯洄从之, 道阻 且 长 。



采,





”其声、情、文、义俱佳。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sÌ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动,但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 ”其声、情、文、义俱佳。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4、“伊人”高洁而有魅力的气质被蒹葭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采采:茂盛,众多 1、文字简约:没有直接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金秋之际,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蔼迷蒙,弯曲的河
•右:弯曲 3、主人公的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相互映衬。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初中语文文言文三首 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三首 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

《关雎》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guān jū关雎guān guān jū jiū,zài hé zhī zhōu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yǎo tiǎo shū nǚ,jūn zǐ hǎo qi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líu zhī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yǎo tiǎo shū nǚ,wù mèi qiú zhī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qiú zhī bù dé,wù mèi sī f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yōu zāi yōu zāi,zhǎn zhuǎn fǎn cè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cǎi zhī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yǎo tiǎo shū nǚ,qín sè yǒu zhī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mào zhī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yǎo tiǎo shū nǚ,zhōng gǔ yào zhī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

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简析】: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雎》赏析班级和学号姓名 .【简介】《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不仅反映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

《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赏析】这是我国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

古代说《诗》本有‚四始‛之说,列《关雎》为‚风‛之始,故倍受重视,为大家所熟习。

《诗经》的‚十五国风‛大多数是民歌,民歌作品本多男女爱情之作,《关雎》正是一篇产生于两千多年以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

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

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直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

这首诗有人把它分为四句一章,计五章;有人则把它分为四、八、八句,共三章。

从全诗结构和内在脉络上看,分做三章则较适宜。

首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爱情和愿望。

次章写自己的寤寐不忘。

三章则写愿望实现时的欢乐之情,实际上是向往之辞。

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然后写出自己的一片情思。

雎鸠,水鸟;古代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关关,指其一递一声的相和而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或者是作者的即目所见,或者解做以挚鸟为比,以挚鸟的求偶为兴。

一个青年小伙儿,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会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细绎这四句诗,第一句‚关关雎鸠‛,是写传来的鸟鸣,是听;第二句‚在河之洲‛,是寻声而望,是所见;第三句‚窈窕淑女‛,是对自己倾心人之所思,是想;末句‚君子好逑‛,是主人公强烈的向往,默默的自我祝愿。

虽短短四句,却极有层次,而语约义丰。

第二章,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自己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这个青年男子所恋的乃是河边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荇菜,一种水生植物,叶径一二寸,马蹄形,可食(见李时珍《本草纲目》)。

‚左右流之‛,即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的去采摘。

‚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朱熹《诗集传》)。

正是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相思,不能须臾忘怀。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念)‛极写他追求、想念的迫切心情;‚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是写他相思之苦,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悠,长,形容其夜长不寐时绵绵不断的忧思。

这里把两‚悠‛字,双双以感叹语气出之,着意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现了出来。

情到极处必生幻。

紧接着第三章,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

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

‚琴瑟友之‛,‚友‛,亲密相爱;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谐和愉快。

‚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

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幻想当然并非现实,但幻由情生,也是极自然的。

而这位抒情主人公,却简直陶醉在预想的成功之中了。

这一爱情心理的描写,正与《秦风〃蒹葭》中的主人公追寻所爱不得,而出现了‚宛在水中央‛的幻影一样,富有浪漫情调。

而其实这又正是对生活中所习见的爱情心理的深微的捕捉和真实的刻画。

《关雎》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

它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

它感情率直、淳朴、真挚、健康,正是一篇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

随堂练习: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

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4.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①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②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5.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6.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

7.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8、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9、本诗所表现的内容是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运用的艺术手法是手法10、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君子淑女11、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蒹葭》赏析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芦苇。

蒹,没有长穗的芦苇。

葭,初生的芦苇。

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来源于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诗文今译】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诗文赏析】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

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

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

‚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都飘渺阻隔。

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

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恫之情愈深。

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

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

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凄凄‛,使全文声情兼备。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

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

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

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

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

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

就象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的朦胧,模糊,不清晰。

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臵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

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

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

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

随堂练习:1、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2、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

3、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

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4、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

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