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EXCEL公式和函数的应用》二课时教学设计
《EXCEL中函数公式的运用》教学设计
EXCEL中函数公式的运用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函数公式在EXCEL中的作用;2.学会使用常见的函数公式完成数据处理和计算;3.掌握函数公式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参数;4.运用函数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函数公式的概念和作用;2.常见函数的使用方法和示例;3.函数的基本语法和参数说明;4.实际应用案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知识(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函数公式在EXCEL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函数公式的基本概念。
比如,在处理大量数据时,手动计算和处理显得繁琐和低效,而函数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完成复杂的计算和数据处理任务。
2. 讲解常见函数(20分钟)教师选择几个常见的函数,例如SUM、AVERAGE、MAX、MIN等,分别介绍其作用和使用方法,并通过示例演示函数的具体应用。
教师可以使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相应的函数公式和操作步骤。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加深对函数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3. 函数公式语法和参数说明(15分钟)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函数公式的基本语法和参数说明,包括函数名称、参数、运算符等。
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熟悉函数公式的编写和使用。
4. 实际应用案例演示(30分钟)教师利用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例如统计班级同学的考试成绩、计算某商品的价格折扣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函数公式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演示相关操作步骤,学生跟随操作并体验函数公式的实际运用场景。
5. 练习与巩固(20分钟)教师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核对答案。
练习题的内容涵盖前面所学的函数公式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教师可以留下一些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和操作练习的积极性;2.学生对函数公式概念和使用方法的理解程度;3.学生在实际应用案例中运用函数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生在练习和作业中的答题准确性和实用性。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Excel公式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Excel函数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Excel公式和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Excel公式的概念与基本操作1.1 公式的作用1.2 公式的构成1.3 公式的基本操作(复制、删除、修改等)2. 单元格引用2.1 相对引用2.2 绝对引用2.3 混合引用3. 常见数学函数3.1 SUM(求和)3.2 AVERAGE(平均值)3.3 COUNT(计数)3.4 MAX(最大值)3.5 MIN(最小值)4. 文本函数4.1 LEFT(左提取)4.2 RIGHT(右提取)4.3 MID(中间提取)4.4 LEN(长度)4.5 TEXT(文本转换)5. 日期与时间函数5.1 TODAY(今天日期)5.2 NOW(当前时间)5.3 EDATE(日期差)5.4 EOMONTH(月底日期)5.5 DATE(日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式与函数的概念、作用和应用。
2. 演示法: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公式的输入和函数的应用。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了解Excel公式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单元格引用、常见数学函数、文本函数和日期与时间函数。
3. 演示: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公式和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分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意见和建议。
初中excel 教案 公式与函数
初中excel 教案公式与函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Excel公式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Excel函数及其应用。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
教学重点:1. Excel公式的输入和编辑。
2. Excel函数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安装有Excel软件的计算机。
2.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Excel软件的基本界面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需要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的情况。
二、讲解公式(15分钟)1. 向学生解释公式的概念,即在Excel中用于计算和操作数据的规则。
2. 演示如何输入和编辑公式,例如使用“=”符号开始公式,引用单元格等。
3. 通过实际例子,讲解公式的作用,如计算销售额、平均分等。
三、讲解函数(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函数的概念,即在Excel中预定义的用于执行特定计算的公式。
2. 演示如何选择和输入函数,例如使用“插入函数”对话框或直接输入函数名称。
3. 通过实际例子,讲解常用函数的应用,如SUM(求和)、AVERAGE(平均值)、COUNT(计数)等。
四、实践操作(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或个人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操作,尝试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
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计算班级总分、平均分等。
五、总结与反馈(10分钟)1. 对学生进行简要的测试,了解他们对公式和函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延伸:1. 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更高级的函数,如查找函数、统计函数等。
2. 引导学生探索Excel的其他功能,如数据透视表、图表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Excel公式和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了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Excel公式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Excel中常见运算符的使用。
3. 学会在Excel中输入和编辑公式。
4. 熟练运用Excel常用函数进行数据处理。
5. 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Excel公式与函数问题。
二、教学内容1. Excel公式的概念与作用1.1 公式的基本构成1.2 公式的作用和应用场景2. Excel运算符的使用2.1 算术运算符2.2 比较运算符2.3 文本运算符2.4 引用运算符3. 输入和编辑公式3.1 输入公式的方法3.2 编辑公式的方法3.3 单元格引用的方式4. Excel常用函数4.1 SUM函数(求和)4.2 AVERAGE函数(平均值)4.3 COUNT函数(计数)4.4 MAX函数和MIN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4.5 VLOOKUP函数和HLOOKUP函数(查找)5.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5.1 销售数据统计分析5.2 员工工资计算5.3 考试成绩排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Excel公式的基本概念、运算符的使用和常用函数的功能。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输入和编辑公式、使用常用函数的过程。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解决实际应用案例。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四、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Excel操作过程。
2. 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
3. Excel软件:用于实践操作。
4. 练习数据: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Excel公式与函数的兴趣。
2. 讲解:介绍Excel公式的基本概念、运算符的使用和常用函数的功能。
3. 演示:操作演示输入和编辑公式、使用常用函数的过程。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解决实际应用案例。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7. 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运用》教学设计.docx
住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运用》教学设计-“学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一、教材与学情分析“学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耍媒介,具有“导看、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本次课程的教材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该课程教学的实操性比较强,凡具有明显的案例特点,考虑实施“学案”教学。
学生在该章节之前已经学习和常握如何制作Excel表格,绝对、相对地址的调用。
通过解决所提出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后,通过练习,自C设计学案、巩固知识,使学生具有成功感。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练习,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Excel中的AVERAGE()、STDEV 0、MAX 0、MIN ()和COUNTIF ()函数,这些函数的作用分别是:求平均值、计算方差、计算最大值、计算最小值、计算一定条件下的单元格的数目。
2、技能口标:培养综合运用Excel的函数、公式的能力,学会制作个人“学案”。
3、情理目标:培养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会Excel公式、函数的编写和运用2、难点:Excel公式、函数的综合运用,制作相关“学案”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课前准备:分析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情,构建问题链,设计“学案。
将“学案”预先分发给学生,使得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结构有基本的认识,并可以自己操作实践。
2、主动参与:课程内容操作性强,实际应用范围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屮。
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探索学习:通过学案小设置的问题链,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
在学生进行学习时,需要学生自C 去尝试、探索、研究和实践,提岀不能解决的问题,甚至设置新的问题 链。
4、 发现学习:老师、同学共同探讨,双向反馈,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中设定的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Excel运算公式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Excel运算公式
教学目标:
1、学会输入公式
2、认识运算符与运算顺序
3、会用公式计算数据
重点
1、认识运算符与运算公式
2、利用公式计算数据
难点:
利用公式计算数据
教学过程:
一、学会输入公式
在Excel中的公式与Word中的差不多,但不用插入,而且在单元格中直接书写。
但Excel的公
式一定要以“=”开始,等号后面是运算对象和运算符。
方法1:单击目标单元格;输入“=”;直接输入公式。
方法2:单击目标单元格;输入“=”;点击运算对象1;输入运算符;点击运算对象2。
二、认识运算符与运算顺序。
1、算术运算符:+、-、*、/、^、%
2、比较运算符:=、>、<、>=、<=、<>
3、文本运算符:&
4、运算顺序:- → % → ^ → *、/ → +、- → & → =、>、<、>=、<=、<>
三、错误值提示:
错误值不能正确计算公式的原因
#DIV/0!除数为零
#N/A 引用了当前不能使用的值
#NAME? 使用了Excel不能识别的名字
#NULL! 指定了无效的“空”内容
#NUM! 使用数字的方式不正确
#REF! 引用了无效的单元格
#VALUE! 使用不正确的参数或运算对象
##### 运算结果太长,应增加列宽
教学反馈:省略。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篇一: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学互动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EXCEL中公式的输入方法与格式。
2、记忆EXCEL中常用的函数,并能熟练使用这些函数进行计算。
一、知识准备1、EXCEL中数据的输入技巧,特别是数据智能填充的使用2、EXCEL中单元格地址编号的规定二、学中悟1、对照下面的表格来填充(1)D5单元格中的内容为(2)计算“王芳”的总分公式为(3)计算她平均分的公式为(4)思考其他人的成绩能否利用公式的复制来得到?(5)若要利用函数来计算“王芳”的总分和平均成绩,那么所用到的函数分别为、。
计算总分的公式变为;计算平均分的公式为。
思考:比较两种方法进行计算的特点,思考EXCEL中提供的函数对我们计算有什么好处,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启示?反思研究三、学后练1、下面的表格是圆的参数,根据已经提供的参数利用公式计算出未知参数1) 基础练习(1)半径为3.5的圆的直径的计算公式为(2)半径为3.5的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为2) 提高训练(1)能否利用公式的复制来计算出下面两个圆的直径?若不能说明原因,并提出如何修改公式后才能利用公式复制来计算其他圆的直径?(2)能否利用公式的复制来计算出下面两个圆的面积?若不能说明原因,并提出如何修改公式后才能利用公式复制来计算其他圆的面积?2、根据下面的表格,在B5单元格中利用RIGHT函数去B4单元格中字符串的`右3位。
利用INT函数求出门牌号为1的电费的整数值,结果置于C5单元格中。
思考实践提高:根据上面两个问题,我们得到了那些提示?并且将上面的公式与函数进行上机实实践。
四、作业布置(1)上机完成成绩统计表中总分和平均分的计算;(2)上机完成圆的直径和面积的计算(3)练习册篇二:EXCEL公式函数计算教学设计《中国奖牌汇总表》教学案例【教材分析】利用编辑公式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和分析,是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一年级下册中《第六章数字奥运尽显风采》第二节内容。
《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优秀教学设计
《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一、教材分析从教材的结构上看,本节课的内容一是公式,二是函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前面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又是前面内容的完善和深层次发展,环环紧扣。
从地位上看,它与EXCEL前面所讲的单元格地址紧密联系,又是它的延续;另一方面,对于整个EXCEL的数据处理而言,它又是一个基础。
在实际生活当中有很多运算都可以通过EXCEL的公式和函数来解决,实用性很强。
二、教学目标由于本节课内容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依据教材分析和大纲要求,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公式的计算;掌握函数SUM、AVERAGE的使用;了解函数MAX、MIN。
(2)技能目标:掌握公式、常用函数以及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大纲,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公式的使用2.常用函数的使用3.数据选择区域的选定根据本节课的重点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于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理解与引用有一定难度,容易出错,而且掌握不好将直接影响公式与函数的正确运算,故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设问法——在公式等知识点的讲解时,安排不同的任务,增强感性认识,并以问题贯穿始终,激发学习兴趣。
(2)自学法、探究法、演示讲解法——公式采用探究法,函数采用演示讲解法,其中贯穿讨论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归纳总结法——由于知识点由设问一个个引出,没有形成系统,也没有高度概括,讲完公式与函数时都要归纳一下前面的知识点,理清学生思路,形成知识脉络。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将上述教学方法灵活适宜地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EXCEL函数教学设计
篇一:excel函数使用教案excel函数和公式的使用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excel函数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是掌握excel软件使用的更高层次要求。
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最大值(max)、最小值(min)、排名(rank)三个函数,第二课时学习条件函数(if)和统计函数(countif)。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公式法进行数据计算,函数其实是一些预定义的公式,因此属于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为学习后面两个函数作必要的准备。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了解max、min、rank、if、sumif函数的功能。
2、掌握max、min、rank、if、sumif函数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本节课的重点是max、min、rank、if、sumi函数的使用方法,难点是函数的单元格区域选择。
因为选择函数使用的区域是得出正确结果的前提,只有指定准确的函数使用范围,才能真正掌握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这是本节课的关键,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同时给出五个功能各异的函数,学生一时难于完全掌握,因此需要必要的引导,发现其共性,逐步领会。
二、教法设计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主要内容,采用情景导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法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兴趣与任务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索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运用》教学设计.docx
住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运用》教学设计-“学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一、教材与学情分析“学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耍媒介,具有“导看、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本次课程的教材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该课程教学的实操性比较强,凡具有明显的案例特点,考虑实施“学案”教学。
学生在该章节之前已经学习和常握如何制作Excel表格,绝对、相对地址的调用。
通过解决所提出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后,通过练习,自C设计学案、巩固知识,使学生具有成功感。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练习,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Excel中的AVERAGE()、STDEV 0、MAX 0、MIN ()和COUNTIF ()函数,这些函数的作用分别是:求平均值、计算方差、计算最大值、计算最小值、计算一定条件下的单元格的数目。
2、技能口标:培养综合运用Excel的函数、公式的能力,学会制作个人“学案”。
3、情理目标:培养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会Excel公式、函数的编写和运用2、难点:Excel公式、函数的综合运用,制作相关“学案”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课前准备:分析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情,构建问题链,设计“学案。
将“学案”预先分发给学生,使得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结构有基本的认识,并可以自己操作实践。
2、主动参与:课程内容操作性强,实际应用范围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屮。
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探索学习:通过学案小设置的问题链,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
在学生进行学习时,需要学生自C 去尝试、探索、研究和实践,提岀不能解决的问题,甚至设置新的问题 链。
4、 发现学习:老师、同学共同探讨,双向反馈,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中设定的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应用公式和函数》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应用公式和函数》教案一、教学内容1. 公式的输入和编辑;2. 常用函数的使用;3. 公式和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公式的输入和编辑方法;2. 学生能够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3. 学生能够将公式和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公式的输入和编辑,常用函数的使用。
难点:公式和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电脑、Microsoft Excel软件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计算班级成绩的平均分,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公式输入和编辑的讲解:教师讲解如何在Excel中输入和编辑公式,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常用函数的使用:教师讲解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例如SUM、AVERAGE等,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4. 公式和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并解释其应用原理。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公式输入和编辑方法;2. 常用函数及其使用方法;3. 公式和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答案:20 + 30 + 40 + 50 = 140答案: (20 + 30 + 40 + 50) / 4 = 3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公式的输入和编辑方法,以及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公式的记忆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函数的使用方法,提高自己在Excel中的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公式的输入和编辑:需要注意公式的正确输入方法,包括引用单元格、输入运算符等;同时,还需要掌握公式的编辑技巧,如修改公式、复制公式等。
《EXCEL中函数公式的运用》教学设计.doc
《EXCEL中函数公式的运用》教学设计张宝玉[课题] 《excel中函数公式的运用》[教材] 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中第三个知识点的内容[课型] 新授课[课时] 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函数和公式在excel中的使用,教材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入手,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针对本课时在本课及本章的位置,以及学生学习excel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数据求和这一节利用一课时进行专门的讲解。
[学生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excel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单元格地址等都有了清晰的认识,掌握了其相关操作要领,为今天公式与函数的讲解打下了基础。
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同学协作、交流等方式能很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公式输入的格式与计算、sum求和函数的使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教会学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一般方法,将能力培养渗透到excel操作技能的教学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用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重点] 公式输入格式与计算、sum求和函数的使用[难点] 公式输入格式与计算、sum求和函数的使用[教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法等。
[教学资源]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windowsxp操作系统、wordxx、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素材准备:课件、视频、图片等素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创设激发兴趣教师展示一段视频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师:这些是xx年7月18日台风“威马逊”横扫翁田时留下的痕迹,然而灾难无情,人间有情,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伸出了缓手。
一车车的物资运到了翁田中学的校园。
下面是所赠物资部分的清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案设计参考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案设计参考第一章:Excel公式与函数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Excel公式与函数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公式的输入与编辑方法。
让学生了解函数的调用与参数设置。
1.2 教学内容Excel公式与函数的概念公式的输入与编辑方法函数的调用与参数设置1.3 教学步骤介绍Excel公式与函数的概念演示公式的输入与编辑方法演示函数的调用与参数设置1.4 练习与作业学生练习输入和编辑公式学生练习调用和设置函数参数第二章:常用数学函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Excel中的常用数学函数。
让学生了解数学函数的适用场景。
2.2 教学内容常用数学函数的介绍数学函数的适用场景2.3 教学步骤介绍常用数学函数的功能和用法演示数学函数的应用场景2.4 练习与作业学生练习使用数学函数进行计算学生完成数学函数的应用场景练习第三章:日期与时间函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Excel中的日期与时间函数。
让学生了解日期与时间函数的适用场景。
3.2 教学内容常用日期与时间函数的介绍日期与时间函数的适用场景3.3 教学步骤介绍常用日期与时间函数的功能和用法演示日期与时间函数的应用场景3.4 练习与作业学生练习使用日期与时间函数进行计算学生完成日期与时间函数的应用场景练习第四章:文本函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Excel中的文本函数。
让学生了解文本函数的适用场景。
4.2 教学内容常用文本函数的介绍文本函数的适用场景4.3 教学步骤介绍常用文本函数的功能和用法演示文本函数的应用场景4.4 练习与作业学生练习使用文本函数进行计算学生完成文本函数的应用场景练习第五章:逻辑函数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Excel中的逻辑函数。
让学生了解逻辑函数的适用场景。
5.2 教学内容常用逻辑函数的介绍逻辑函数的适用场景5.3 教学步骤介绍常用逻辑函数的功能和用法演示逻辑函数的应用场景5.4 练习与作业学生练习使用逻辑函数进行计算学生完成逻辑函数的应用场景练习第六章:统计函数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Excel中的统计函数。
《excel公式与函数计算》教学设计
《Excel公式与函数计算》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Excel公式与函数计算二、课的类型:新授课三、授课学时:2学时(90分钟)四、授课班级:五、上课地点:六、教材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内容是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第七章第五节“使用公式与函数计算”的内容。
教学对象是商务班中专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excel的基本操作,包括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和对工作表进行简单的编辑。
学生刚结束了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使用对成绩的相关统计作为任务主题能提起学生浓烈的兴趣。
七、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主要学习公式的使用方法,正确的运算规则以及基本函数的使用,如求和函数sum()、求最大值函数max(),以完成一些常用的数学运算。
在Excel中,所有的计算都是靠公式来完成的,所以只有很好的掌握本节内容才可以较好的运用Excel这个工具解决工作中常用的数学运算问题。
八、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公式的使用,公式的复制难点:公式的使用相应对策:学生利用课本自主学习公式的使用,通过任务、讨论、观察、学生操作演示、老师总结,让学生学会公式的使用方法。
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单算式。
2、自动求和。
3、函数使用。
4、公式复制。
能力目标:合理的使用公式,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优越性,了解计算机在解决问题时的实用性,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十、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本节课采用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前准备了一些相关基础概念和基本操作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任务一,主要让学生掌握简单算式、自动求和、函数这三种基本公式的输入与编辑的方法。
通过学生操作演示,老师总结方法,并提出为什么在公式中引用的是单元格的地址而不是具体数字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而引出任务二。
任务二,让学生学会公式复制的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公式中单元格地址的相对变化。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练习,学生熟练掌握公式法的使用,能够熟练地掌握Excel中的SUM、A VERAGE、MAX、MIN函数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公式和函数的输入;能了解表格中公式函数的错误原因并改正;能结合数学内容理解公式和函数的概念并能灵活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中公式和函数运算的功能,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Excel公式、函数的编写和运用2、难点:Excel公式、函数的综合运用,并能正确计算相应的数值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准备计算机教室、课件、教案、操作题目和素材五、学习思路设计针对本节课对学生来说是新课的前提,这节课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的办法,但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会穿插采用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新课讲授,并且尽量让学生多多练习。
针对本节课的难点,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进行讲解,对于自定义公式,主要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函数,则主要采用实践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练习中不断理解常用函数的涵义。
六、学习环境设计本节课采用在计算机机房上课,需要用到的设备和软件包括教师机、学生机以及电子教室软件、Excel软件和畅通的局域网。
学习资源包括教师准备的课件,教师提前准备的练习题。
七、教学过程1、公式的定义:公式是一个能够进行运算的计算表达式,由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文本运算符和数字、文字、用的单元格及括号组成。
(1)算术运算符:+(加)、-(减)、*(乘)、/(除)、%(百分数)、^(乘方);(2)比较运算符:=(等于)、>(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不等于);(3)文本运算符:&(连接符),用于连接两个字符串的连接。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案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EXCEL公式的组成形式以及公式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见函数如(sum,average)的使用。
2、能力目标:掌握正确使用函数(sum,average)的方法,并且能够根据需要修改函数参数,最后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3、情感目标:复杂计算情境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EXCEL的强烈欲望,问题逐一解决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电子表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任务的驱动下,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并在具体的任务中感受助人为乐的快乐与充实。
教学重点:公式格式的输入,sum、average函数的插入和使用。
教学难点:公式格式的修改,函数参数的正确使用及修改。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科整合,引导操作,支架式学习教学策略:本课以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数据计算为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以简单的问题用EXCEL求班上同学期末考试成绩的总分和平均分为任务一,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小组合作,在解决任务一的基础上,将数据一下子从计算一个班的各个同学的总分转向计算一个班的各个学科的总分与平均分,将难度进一步提高,从而过度到函数部分的教学,体现了函数对于公式的优化,为学习任务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生活背景。
在任务一的学习中以自主探究为主,在任务二的学习中以老师引导操作和直观演示为主。
学习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学生认知由基础向高级过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将:课堂练习.xls文件分发到每台学生机的桌面。
说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一个工厂生产一种长方体的盒子,规格不一,工厂希望能建立一个模型,当客户告诉长宽高时,能马上得出这个盒子的体积是多少?这种盒子的成本是每平方米表面积为12.5元,盒子的售价是按容积每立方米78元,每个盒子的利润是多少?你能帮工厂通过EXCEL建立这个一样模型吗?学生思考片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长方体体积在数学中的计算公式,然后展示EXCEL 工作表模型。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案设计参考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案设计参考第一章:Excel公式与函数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Excel公式与函数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公式的输入和函数的调用方法。
1.2 教学内容公式的概念和作用函数的概念和作用公式的输入与编辑函数的输入与编辑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公式的概念和作用,函数的概念和作用。
演示法:演示公式的输入与编辑,函数的输入与编辑。
1.4 教学步骤1. 讲解公式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函数的概念和作用。
3. 演示公式的输入与编辑。
4. 演示函数的输入与编辑。
5. 练习:让学生在Excel中输入公式和函数,并观察结果。
第二章:常用数学函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Excel中常用的数学函数。
2.2 教学内容SUM函数:求和AVERAGE函数:平均值COUNT函数:计数MAX函数:最大值MIN函数:最小值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各个函数的功能。
演示法:演示各个函数的使用方法。
2.4 教学步骤1. 讲解SUM函数:求和。
2. 讲解AVERAGE函数:平均值。
3. 讲解COUNT函数:计数。
4. 讲解MAX函数:最大值。
5. 讲解MIN函数:最小值。
6. 演示各个函数的使用方法。
7. 练习:让学生在Excel中使用这些函数,并观察结果。
第三章:常用日期与时间函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Excel中常用的日期与时间函数。
3.2 教学内容TEXT函数:文本TIME函数:时间TODAY函数:今天的日期NOW函数:当前的时间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各个函数的功能。
演示法:演示各个函数的使用方法。
3.4 教学步骤1. 讲解TEXT函数:文本。
2. 讲解DATE函数:日期。
3. 讲解TIME函数:时间。
4. 讲解TODAY函数:今天的日期。
5. 讲解NOW函数:当前的时间。
6. 演示各个函数的使用方法。
7. 练习:让学生在Excel中使用这些函数,并观察结果。
第四章:常用逻辑函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Excel中常用的逻辑函数。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EXCEL公式和函数的应用》二课时教学设计
公式和函数的应用(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授课方案学科名称】EXCEL的基本操作是甘肃教育、甘肃声像初版社初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材第一册模块六《计算机数据办理》第四节授课内容。
b5E2RGbCAP【学情解析】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从前已经对Excel 学习一三节,能熟练打开和保存 Excel 工作簿文件,对 Excel 的基本看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对工作表的编写和修饰及数据填充进行了上机实践操作,这对本节的学习有较大的帮助。
p1EanqFDPw【教材内容解析】本节内容是甘肃教育、甘肃声像初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模块六《计算机数据办理》第四节授课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理解 Excel 公式和函数的看法,掌握用SUM、AVERAGE函数对工作表数据求和及平均值,认识一些其他的常用函数的使用。
本节课利用网络环境,创立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利用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学生从亲身的感觉中说、做、学,优化授课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提议学生主动参加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样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知识。
经过自己的谈论交流进行研究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形成必然的知识解决模型,并最后解决本质生活问题。
DXDiTa9E3d 【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经过授课,让学生理解Excel 公式和函数的看法,掌握用 SUM、AVERAGE 函数对工作表数据求和及平均值,认识一些其他的常用函数的使用。
RTCrpUDGiT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过“创立任务——研究学习——教师点拨演示——增强练习”,最后完成授课任务,学会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5PCzVD7HxA感神态度价值观:培养学会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授课重难点解析】授课重点:理解Excel 公式和函数的看法,掌握用SUM、 AVERAGE函数对工作表数据求和及平均值,认识一些其他的常用函数的使用。
jLBHrnAILg授课难点: Excel 公式、函数的综合运用。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案设计参考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案设计参考第一章:Excel公式与函数概述1.1 公式的概念定义:公式是由运算符(如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连接数字、单元格引用和函数的表达式。
作用:用于计算和显示数据。
1.2 函数的概念定义:函数是一组预定义的公式,用于执行特定的计算或操作。
作用:简化公式的编写,提高工作效率。
1.3 公式与函数的关系公式和函数都是用于计算和显示数据。
公式是由用户手动编写,而函数是预定义的公式。
第二章:基本公式的应用2.1 算术运算符加号(+)、减号(-)、乘号()、除号(/)2.2 文本运算符连接符(&)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文本字符串2.3 比较运算符等于(=)、不等于(<>)、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2.4 单元格引用相对引用:默认的引用方式,如A1、B2等。
绝对引用:使用美元符号锁定单元格位置,如$A$1、$B$2等。
混合引用:锁定行或列,如A$1、$B1等。
第三章:常用函数的应用3.1 SUM函数功能:计算指定范围内所有数值的和。
语法:SUM(number1, [number2], )3.2 AVERAGE函数功能:计算指定范围内所有数值的平均值。
语法:AVERAGE(number1, [number2], )3.3 COUNT函数功能:计算指定范围内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量。
语法:COUNT(value1, [value2], )3.4 MAX函数和MIN函数功能:MAX函数用于返回指定范围内的最大值,MIN函数用于返回指定范围内的最小值。
语法:MAX(number1, [number2], ) 和MIN(number1, [number2], )第四章:单元格引用和函数4.1 相对引用的应用在公式中拖动单元格引用时,相对引用会自动调整。
4.2 绝对引用的应用在公式中拖动单元格引用时,绝对引用不会发生改变。
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应用-教案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案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孔春丽教学内容:1、单元格引用2、输入和编辑公式3、插入和使用常用函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excel中公式与函数、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概念。
2、技能目标:掌握公式、常用函数以及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大纲,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公式的使用2、excel中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引用3、常用函数的使用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设问法2、自学法、图示说明法、探究法、演示讲解法3、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2分钟)(讲解法)导入:excel的主要功能,制作表格,运算和分析数据,可以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前面我们已经讲解了单元格的格式、单元格地址等概念,这一节将一起来完成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新课程: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使用二、新课教学(总计38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1、单元格的引用(12分钟)在公式中使用单元格引用的作用是引用一个单元格或一组单元格的内容,这样可以使用工作表不同部分的数据进行所期望的计算。
在Excel 2003中,可以使用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及混合引用来表示单元格的位置。
所以,在创建的公式中必须正确使用单元格的引用的类型。
(1)单元格的相对引用(5分钟)下面以计算2门学科的总成绩为例。
如下图所示,将D2单元格成为活动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A2+B2+C2”,回车后D2单元格将得到图示的结果。
根据例子,让同学自主完成“任务一”——<学生成绩统计表>中的“总分”及“平均分”的计算,最后教师做点评总结。
(2)单元格的绝对引用(5分钟)在学习绝对引用前,先让学生自主练习“任务二”——<某产品不良率抽样检测>的百不良率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教师讲解公式的相关概念和使用。
让学生了解公式的相关概念,理解公式在Excel中的运用,为学习函数打好基础。
任务二:初步认识函数
任务完成方法:
1.教师结合已经计算出总分的“初一年级体育成绩统计表”,向学生分析讲解SUM、AVERAGE函数的使用。
点拨归纳:
Excel中所提的函数其实是一些预定义的公式,它们使用一些称为参数的特定数值按特定的顺序或结构进行计算。用户可以直接用它们对某个区域内的数值进行一系列运算,如分析和处理日期值和时间值、确定贷款的支付额、确定单元格中的数据类型、计算平均值、排序显示和运算文本数据等等。例如,SUM函数对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进行加法运算。
教师讲解演示SUM、AVERAGE函数使用,正确录入使用方法。教师在演示过程中,指出函数的功能并强调该功能、操作方法、参数如何输入,使用时要注意什么地方?
观察、思考
听教师讲解函数的相关概念和使用。
观察操作,掌握注意事项
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初步留下函数使用方法的印象。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学习,并注意与生活的联系
3.学习网站。
【自我评价】
1、重视了对学生学习模式的改革,以过程评价为主,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发展。与学生亲切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2、本节课学生都能自主学习,但是缺少小组内的交流,学生遇到困难很少会去请教小组内的成员,而是问老师或关系特好的同学。在今后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能力,使他们愿意合作,学会知识,同时也要注意小组成员的搭配要更趋合理和合情。
2.用SUM、AVERAGE函数对工作表数据求和及平均值
3.其它常用函数的使用
指出学生中存在的不足,强调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业】
P125实践与提高1 2 3
【附录】
教学资料及资源:
1.登录甘肃省信息技术课程网站(网址:http://)下载相关章节课程配套资料。
2.自已制作教学用的“初一年级体育成绩统计表”,供上课向学生展示和学生上机操作使用。
利用sum函数求张超的“体育径赛总分”。
任务3.求图6-4-2中初一年级的“100米平均分”。
方法:参考P124“做中学”计算方法,利用average函数求初一年级的“100米平均分”。
利用average函数求初一年级的“100米平均分”。
1.学生自学“做中学”完成任务
2.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3.归纳点拨:
演示sum函数的使用
[教师针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适时的进行点拨、指导]
方法:请1—2位操作较好的同学演示操作。
通过再次强化,进一步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拓展
延伸
1.P123练一练:改变张超100米成绩,看一看成绩表结果有何变化?
2.P124自主探索“棋盘上的麦粒”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
小结
1.Excel公式和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甘肃教育、甘肃声像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模块六《计算机数据处理》第四节教学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理解Excel公式和函数的概念,掌握用SUM、AVERAGE函数对工作表数据求和及平均值,了解一些其它的常用函数的使用。本节课利用网络环境,创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利用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知识。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并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本节课内容多,学生学的东西很多,在环节设置上应再合理、紧凑些。每个环节要渗透的知识点教师把握还不是很准确,应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顺着学生思维走,尊重学生。
2、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么去计算总分和平均分?
3、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公式、函数的运用。
观察教师展示的范例。
讨论,回答教师提问。
在活动中提供给学生丰富的资料,提供给学生交流、补充的机会,真正体现出公式函数的优势。
任务
驱动
探索
新知
任务一:公式认识
任务完成方法:
1.教师结合已经计算出总分的“初一年级体育成绩统计表”,向学生分析讲解公式的相关概念。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Excel公式和函数的概念,掌握用SUM、AVERAGE函数对工作表数据求和及平均值,了解一些其它的常用函数的使用。
教学难点:Excel公式、函数的综合运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1、教师出示“初一年级体育成绩统计表”
点拨归纳:
公式是EXCEL工作表中进行数值计算的等式。公式输入是以“=”开始的。简单的公式有加、减、乘、除等计算。
Excel公式基本特征:
1.全部公式以等号开始
2.输入公式后,其结果显示在单元格中。
3.当选定了一个含有公式的单元格后,该单元格的公式就显示在编辑栏中。
例如
=3*6-2
=A2+B16
=C4/A6
公式和函数的应用(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EXCEL的基本操作是甘肃教育、甘肃声像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材第一册模块六《计算生,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Excel学习一三节,能熟练打开和保存Excel工作簿文件,对Excel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对工作表的编辑和修饰及数据填充进行了上机实践操作,这对本节的学习有较大的帮助。
实践
操作
任务1.根据已知学生的体育成绩,求出所有学生的总分。
方法:参考P122“做中学”计算方法,利用自动求和按钮计算总分。
利用自动求和按钮计算所有学生的总分
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任务2.打开“初一年级体育成绩统计表”,利用sum函数求张超的“体育径赛总分”。
方法:参考P123“做中学”计算方法,利用sum函数求张超的“体育径赛总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Excel公式和函数的概念,掌握用SUM、AVERAGE函数对工作表数据求和及平均值,了解一些其它的常用函数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过“创设任务——探究学习——教师点拨演示——强化练习”,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学会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