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5.古诗二首》自主学习记录单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语文 15.古诗二首(教案+反思)
15.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会认“晓、慈”等12个生字,会写“湖、莲”等8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行”。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3.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诗赏句,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出示诗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指名读、齐读。
教师注意指导“净慈寺”的读音及诗题的停顿。
2.相机解释“净慈寺”和“林子方”。
3.从诗题当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二、朗读古诗,识记生字1.朗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
(3)听朗读音频,指名读,指导古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4)分组比赛读,读出诗的韵味。
2.学习生字。
(1)学生根据读诗的感受,指出不好读的字,教师指导。
(2)玩一玩“快乐连连看”游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读古诗,学生仔细听,思考下列问题: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2.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写的是(季节)西湖的美景。
四、品析诗句,想象意境过渡:我们知道诗人在诗中写了西湖六月的莲叶和荷花。
那么诗中具体是怎样写的呢?1.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自由读第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碧绿碧绿的莲叶无穷无尽的绿色)①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接天无穷碧)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体会这句诗。
③请学生来讲一讲自己看到的画面,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④让学生解释“接天”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领会。
(荷叶挨挨挤挤,往远处看,看不到尽头,仿佛与天相接了。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妙解导航本单元教材是围绕大自然和太空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四篇精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二首》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之情。
《雷雨》一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儿童诗,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
《太空生活趣事多》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
《语文园地六》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六个板块。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5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34个生字。
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生活中、阅读时积累词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太空的神秘。
4.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学习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意识。
单元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感受太空的神秘。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意识。
难点1.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生活中、阅读时积累词汇。
2.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意识。
单元课时分配《古诗二首》2课时《雷雨》2课时《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太空生活趣事多》2课时《语文园地六》3课时15古诗二首妙析教材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二首》自主预习单
《古诗二首》自主预习单
一、快乐识字
1.读一读:借助拼音把生字条里的生字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2.记一记: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编儿歌”等方法自己尝试着记一记生字。
二、用心朗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2遍),争取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试着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
三、认真思考
1.猜一猜《村居》是一首描写什么季节的古诗,你是怎么猜到的?(提示:试着从古诗中去找答案。
)
2.说一说《咏柳》这首诗你都看到了哪些动人的景色呢?
四、问题清单
学完了本课以后,你还有哪些疑问呢?快把它写在问题清单里吧!
———————————————————————————————
———————————————————————————————
———————————————————————————————
第 1 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备课表及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备课表及教案设计编写时间:201年月日第一课时第二课时17古诗两首教材分析: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
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一)初读1、自由练读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3、齐读(二)理解诗句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
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
荷花格外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三、体会诗情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5课《古诗二首》部编版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加强思维品质:通过分析古诗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理想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
4.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5.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古诗进行创作和表达,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春晓》和《静夜思》两首古诗的全文理解,包括诗句的意义、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例如,《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强调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难点解析方面,虽然我已经尽力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解释,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某些难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因此,我打算在课后针对这些难点进行巩固复习,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可以进一步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让学生来总结课堂所学,这样既能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锻炼他们的表达和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并有效突破学习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比如,春天的早晨,鸟儿是怎样叫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描绘的自然之美。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教案+课时作业+教学反思+备课素材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晓、慈”等 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本课“湖、莲”等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
背诵课文。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想象中感受祖国的自然景观,背诵古诗,积累优美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认识“晓、慈”等 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本课“湖、莲”等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素材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激趣导入,作者介绍1.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你知道杭州西湖这个有名的景点吗?(出示课件 2:西湖美景图片)有人把它比作图画,有人把它比作美女,无论是谁,都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
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用佳句来赞美它。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作者介绍(出示课件 4)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
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
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
在当时称为杨诚斋体。
一生作诗二万多首,传世者仅为其一部分。
亦能文。
部分诗文关怀时政,反映民间疾苦,较为深切。
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
有《诚斋集》。
通过杭州美景的图片以及老师的描述,引发学生对美景的向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读古诗,解决字词图文结合,适时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化难为简,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在朗读中、欣赏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对儿童从小开展古诗词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由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这首诗前两句说明夏天西湖风光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丰富美好的想象;后两句抓住盛夏特有的景物,描绘出一幅精彩绝艳的画面。
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委婉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十几首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
这节课要求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这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通过诗句所看到的画面即可。
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诵读方式,扩展相关诗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在古诗词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4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借助重点词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齐诵古诗《小池》。
2.简介作者:杨万里。
出示:杨万里,南宋爱国诗人,字廷秀,号诚斋,被称为一代诗宗,著有《诚斋集》。
他一生勤奋写作,相传有诗20000余首,现存诗4200首。
今天我们学习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另外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设计意图】由一年级所学的《小池》古诗导入,在背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味,简介作者,再次了解杨万里这位勤奋写作的爱国诗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自主学习单导学单《古诗二首》
2.6.1 《古诗二首》预习单学校:班级:姓名:评价:一、课前预习1.读读记记拂晓慈祥毕竟倒映绝句黄鹂鸣叫一行包含山岭停泊2.读一读,填一填。
黄鹂鸣翠柳,白鹭。
毕竟西湖六月中,。
二、合作探究1.两首古诗分别描写了什么季节怎样的风景?2.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_____初夏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之情;(2)《绝句》中鸣叫的_______,飞翔的白鹭,高山的_______,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的__________图画。
三、我的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四、拓展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6.1 《古诗二首》达标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lián yè qiónɡ jìn jué jùshān lǐnɡ hú shuǐ二、我能给字选对音。
(在正确读音后面画横线)毕竟(jìnɡjìn) 映日(yìn yìnɡ)黄鹂(lí lì) 停泊(bó pō)三、给句中加点的多音字填上正确的读音。
1、银行( )发行( )了很多纪念币。
2、荷( )花池旁边站着一位荷( )枪实弹的战士。
四、选字填空,我最棒!连莲何荷岭铃__________花 __________叶山____________________忙为__________ __________铛四、填一填。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风光不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同。
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穷碧,映日_____________________别样红。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第15课《古诗二首》培训讲学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第15课《古诗二首》第周年月日第节15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风平镇印金小学董丽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
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理解诗句,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诗人的寄情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表现送别的别样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珍爱美好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送别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在诵读和理解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对离别之情的表达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数】 1课时【课前准备】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口语训练读一读你找到的送别诗。
二、导入课题1、从这些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眷恋,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2、读诗题,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三、探究新知(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
(指名两生,师生正音)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二)自学古诗,理解大意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
(交流重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注)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
部编版(五四制) 二年级 语文下册 15古诗二首 《绝句》教案
学生再次回顾“万里船”的含义。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古诗。
听黄鹂鸟的叫声,能让学生走进古诗,身临其境。
将文字变为色彩艳丽的图画,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意和想象诗的画面。
学习古诗最好的方法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诗句。
加深学生对“一行”的理解。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古时候的“青色”是“蓝色”。
老师边讲边播放雪山被窗框包含的幻灯片并提问:韩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包含。
老师:千秋雪是指什么呢?
老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微课《古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好处》让学生理解“千秋雪”和“万里船”的含义。
见到这么美的雪山,杜甫当即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老师边讲边用粉笔画雪山,请孩子们美美的读一读吧。
过渡:当诗人的目光渐渐地收回到自家门前时,却发现有许多准备到东吴的船只停靠在江面上。于是杜甫有写到......
通过“热炒热卖”检测孩子对“绝句”这一概念的掌握情况。
老师在一旁能听出学生读诗时字音是否读准确,好及时纠正。
及时点评作业,能加深学生对生字书写的印象。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老师:生字会认也会写了,就让我们随着生字宝宝回到古诗中去,再有感情地读一读古诗,并思考——从诗句中,你了解到杜甫写了哪些景物,用〇圈出来,最后小组交流你找到的景物有哪些?
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 入新课
一.谈话
1.同学们,又到了做游戏的时间了,今天我们做一个新游戏,叫“对诗”。游戏规则是:我说上一句,你们说下一句。
2.对诗游戏。
老师:床前明月光,
学生:疑是地上霜。
老师:诗题是?
学生:《静夜思》
老师:我们通过诗题可以了解到——李白在什么时候思念自己的家乡啊?
学生:安静的夜晚。
第15课《古诗二首 绝句》(学习任务单)-二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
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学习任务单)-二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一、课文概述本课为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5讲,课文为《古诗二首绝句》。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和理解古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学习目标1.掌握“绝句”的基本概念和格律特点;2.理解并背诵古诗《山村咏怀》和《登高》;3.发掘古诗中的意境和文化内涵;4.通过写诗、修改诗歌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文化内涵;2.熟练掌握古诗的格律特点;3.能够背诵古诗《山村咏怀》和《登高》。
四、教学难点1.利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生动地表达出古诗的意境;2.熟练掌握古诗的格律特点。
五、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了解《山村咏怀》和《登高》的内容;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和格律特点。
2. 导入新课1.老师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2.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古诗一首静夜思》中的意境和文化内涵;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简单谈谈自己心目中的“诗”。
3. 学习新课(1) 学习《山村咏怀》1.朗读全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2.分析古诗的格律特点,比如字数、平仄、押韵等;3.背诵古诗,体验文学之美,锻炼记忆能力。
(2) 学习《登高》1.朗读全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2.分析古诗的格律特点,比如字数、平仄、押韵等;3.背诵古诗,体验文学之美,锻炼记忆能力。
4. 小结本节课1.老师简要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2.引导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3.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古诗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5. 课后作业1.背诵《山村咏怀》和《登高》;2.写一篇题为“我心目中的诗”的文章,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堂典型的语文文学课,突出了古诗的阅读和鉴赏,也涵盖了古诗写作的基本指导。
在本节课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1.通过课前导入的方式,提高同学们对古诗阅读的兴趣;2.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古诗的意境和文化内涵;3.在课后作业中,鼓励同学们通过写作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1古诗二首》自主学习单
(6)读到《咏柳》,我想起了《咏鹅》,我猜“咏”可能是________的意思,而“柳树”________(季节)才有,所以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我还想到了描写这个季节美景的词语或古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的困惑
(4)我结合课本插图,大致了解了古诗的意思。
3.学习方法建议:
视频学习法、结合插图、-合作探究---展示成果
二、学习任务(不了解笔顺的生字,请一律用拼音。)
(1)我能准确背诵古诗,还能吟诵出它的韵律美。
(2)我能读准“拂、堤、绦”的读音:拂( )堤( )绦( )
自主学习任务单
____二_年级_一____班级_语文___学科学生姓名:_____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古诗二首
2.我能顺利过关:
(1)我要跟读《1古诗二首》朗读音频,读出古诗地韵律美。
(2)我能读准蓝色生字条和田字格里的生字,并用识字方法记住了他们,还能给生字组词。
(3)我能看着生字笔顺资料,书空笔顺,并能准确占位。
(3)“童、绿”两字的笔顺。
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把句子补充完整。
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万条垂下绿丝绦。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表格式教案
3.指导观察“含、吴、岭”,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示范。
5.组织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1.认读生字:绝、含、岭、吴。
2.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关键笔画。说一说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观察3个生字,注意“口”的写法,注意“今”和“令”的区别。
4.观察教师书写笔顺及运笔方法,跟随教师书空。
3.(1)先说一说自己找到了哪些关键词语,再说一说自己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2)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诗句,读出画面之美。
4.欣赏画面,感受荷塘之美,用一两句话抒发自己的感受。
5.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
6.自由背一背,同桌互相检查。
1.在感悟西湖六月美景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从“接天”“无穷碧”可以想象到荷叶碧绿碧绿、挨挨挤挤的样子;从“别样红”可以想象到荷花鲜红艳丽的画面。
8.了解写作背景:杨万里的好朋友林子方连升两级,将要离开杭州去上任。
1.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先把字音读准,再读出古诗的节奏。可以课件出示古诗的节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画一画节奏。
2.在交流生字自学情况时,对于重点的字音教师要适当强调。如“竟”和“映”都是后鼻音节。
3.交流诗意时,可根据学生的质疑释疑,点拨重点词语的意思。(毕竟:到底。接天:与天相接。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别样:特别。)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用时:15分钟)
1.组织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教师适当地评价字音、语速、节奏。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晓、慈、毕、竟、映,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4.全班汇报比较难记的字,交流方法,教师相机点拨。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它季节是不同的,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优美秀丽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粉红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学过的方法诵读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荷花时的感受。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5.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
齐读。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
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1.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2.出示第二句。
3.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
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4.品读赏析。
(1)体会“绿”。
从那个词读出了这种美?“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
指导朗读。
(2)体会“多”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分组读,齐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堂实录)15 古诗二首
15 古诗二首之《绝句》课堂实录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的乐园,一起品味古诗吧!(课件出示课题“古诗二首”,生读)师: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你们会背吗?(两名学生背诵古诗)师:背得真好!我们也一起来背一背吧!(全班齐背)师:大家真棒!昨天我们还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能把它说出来?生1:知诗人。
生2:解诗题。
生3:明诗意。
生4:悟诗情。
(师相应板书,生齐读学习古诗的方法)二、解读诗题,了解作者师:大家说得真好!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
生齐读:绝句。
(师板书,生书空)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生:杜甫。
师:哪位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杜甫呢?生1:杜甫是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
生2:杜甫是李白的好朋友,湖北人。
……师:你们了解得真多!现在请跟随老师一起去认识杜甫吧!(师课件出示有关杜甫资料)师:你们知道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此诗的吗?(师简介杜甫写此诗的背景)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诗人,接下来我们应该是……生:解诗题。
师:是的。
谁会来解释一下这首诗题目的意思。
(生一片茫然)师:是啊,我们没办法给这首诗的题目解释。
因为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古诗的体裁主要有两种:绝句和律诗。
在古代,一首诗中有四句的被称为绝句,八句的被称为律诗。
(师相应板书“绝句”“律诗”)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判断一下它们是绝句还是律诗。
(师课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赋得古原草送别》)生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绝句,《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律诗。
三、读通读顺,整体把握师:(师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内容)这首诗里面藏着许多生字,哪位小朋友能够请出她们的拼音朋友?(一生带读,师出示拼音)师:读得真好!谁能来给这些生字宝宝交交朋友?生1:鹭,白鹭。
生2:岭,山岭。
生3:含,包含。
生4:泊,停泊。
湖泊(bó)师:你的词汇积累得真多,但应是湖泊(pō)……师:大家很会给生字宝宝交朋友。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实录
---------------------------------------------------------------最新资料推荐------------------------------------------------------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实录《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书写:莲荷两个字。
2、能运用抓景物,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诗句的意境。
3、用歌诀乐读和自由吟诵的方法快乐读、背古诗。
教学重点:能用歌诀乐读和自由吟诵的方法快乐读、背古诗。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和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荷花在人们心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它花朵艳丽,清香远溢,以其独有的品格和气质千百年来为诗人所称颂,留下了许多吟唱不绝的千古名句。
有:-------有:----------还有(一起读)------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到西子湖畔觅荷风。
二、读好题目 1、西湖赏荷哪里最好(课件出示:净慈寺)净慈寺是西湖最著名的寺庙,指两生读、齐读。
1/ 112、就在这风光无限的六月,在这美景如画的西湖边,诗人杨万里送别友人林子方,面对清新碧绿的荷叶,娇艳欲滴的荷花,。
诗人即景兴起而作诗一首。
(出示题目)读:------诗的题目比较长,想要读好它,停顿很重要。
(3 遍范读,一生读,齐读。
) 3、诗人是在什么时间送别友人的?生:早上你从哪里知道的?生:晓 4、晓的左边是日,右边的尧是升高的意思,太阳渐渐升高就是:晓,晓就是指早晨。
(课件出示)。
你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吗?指生说。
你能读懂其它诗题吗?(课件出示:)《春晓》的意思是:唐代诗人韩偓写过一首《晓日》,这个题目的意思是。
请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课题。
生齐读一遍----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古诗。
三、自由读诗(指导学生的读书姿势) 1、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停顿,读出节奏。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5课《古诗二首 》智学单
2. 通 过 查 字 典 我 知 道 “ 毕 竟 ” 的 意 思 是
学
是
。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四时”的意思
三、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单1.这句话描绘了
和
两种色彩。
2.学习完这两句诗,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的莲叶(
),
在太阳的照映下,荷花(
)。
“
,
。 ”也用了这样的修辞手法。
2. 通过查字典我知道“含”的意思是
。
3. 我知道这句话是(动态 静态)描写。
三、学习完本首诗,我知道作者春天有着(
)的情怀。
1. 看拼音写词语。
延
jué jù
bāo hán
shān lǐng wú guó
学
2. 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单(1)窗含西岭千.秋.雪( (2)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学习完本首诗,我知道作者对六月的西湖有着(
)的感情。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慈(cí zī ) 毕(bì bǐ) 映(yìng yāng) 湖 (hú hù) 穷(qíng qióng) 延2.选一选。
①“毕竟西湖六月中”中“毕竟”的意思是( ) 学A.了结 B.到底 C.必定
②“晓出”指的是( ) 单A.太阳刚升起 B.太阳刚落下 C.正午的太阳。
) A 千年 ) A 指数量多
B 指时间恒久 B 遥远的路程
单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绝鹂鸣行含岭泊
四、我查阅并整理了高鼎的资料。
杜甫,字
。
代著名
主义诗人。与
合称“李杜”。
四、本诗中有一个多音字,我积累在了后面空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自主学习记录单(二下)
学校:班级:姓名:
15.古诗二首
自学记录课堂收获
初读课文1.我读了()遍古诗。
2.我做到了:正确
正确、流利
自我评价:
我认为我读古诗能得
到(1 2 3 4 5 )颗
星。
“含”和“吴”两个
字一个“口”在下,
一个“口”在上,注
意区分写法,多练一
练,争取写得更好
收获:
生字新词1.给下面的生字注上拼音,然后大声读一读。
晓慈毕竟映绝
鸣行含岭鹂泊
2.我会读
毕竟黄鹂鸣叫一行净慈寺
西湖莲叶无穷映日荷花
绝句窗含西岭停泊东吴
3.我会写
湖莲穷映荷
绝含岭泊吴
整体感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整首诗描绘了西湖()月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
《绝句》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描写了诗人所居住草堂周围的美丽景色。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写颜色的词语有()通过读这首诗,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拓展积累读一读,记一记(积累几句写荷花的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唐]李白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唐]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南北朝]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