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神奇的货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讲解 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商品的基本属性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3、货币的基本职能4、金属货币与纸币5、货币与财富6、结算与信用工具7、外汇和汇率知识经纬【知识清单】(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用于__________的__________产品,就是商品。
商品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基本属性。
2、货币是__________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从____________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____________。
3、货币的职能是货币________的体现。
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基本职能。
4、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____________为限度。
5、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 ____________ 的现象。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1、从起源看,货币是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的充当__________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基本职能。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 ________的象征。
2、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____________卡。
4、支票是____________的支付凭证。
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5、外汇是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__________________。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1.交换劳动使用价值价值 2.商品交换商品一般等价物 3. 本质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4. 货币量 5. 持续上涨(二)1.商品交换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财富 2.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3.电子支付 4.活期存款 5.外币支付手段兑换比率【要点精析】要点一:商品(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知识点 多变的价格知识点
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知识点多变的价格知识点神奇的货币是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的内容,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学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知识点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货币流通度5、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1、结算方式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高中必修一政治必背知识点
高中必修一政治必背知识点一、神奇的货币1. 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货币的产生、含义及本质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3.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4. 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发行量: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5.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原因是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原因是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二、多变的价格1. 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 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注:①商品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②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本质、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这里讲的货币是指有价值的金属货币)。
★(2)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①一般等价物是指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②贵金银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
★(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A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B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表示即可,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C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②流通手段:A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B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C 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4)其它职能:货币除了基本职能外还充当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注: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
(5)货币流通规律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3、纸币的含义、发行规律(1)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造成通货紧缩。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①用于交换,②劳动产品(商品的判断条件)2.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有用性,自然属性,共同属性)②价值:都消耗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几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社会属性,特有的本质属性)3.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价值的物质承担着,没有使用价值,即使在它上面花费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
4.商品交换发展的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②扩大的物物交换③以一般等价值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④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5.货币的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本身就是商品,有价值。
②流通手段(购买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6.货币的另外三个基本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7.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8.对货币的要求:①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②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9.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10.流通手段与商品交换的区别: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作用,商品流通是货币与商品的交换方式。
11.纸币的产生:金银条块---铸币---纸币12.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13.纸币的含义;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14.纸币的本质:货币15.纸币的职能: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16.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17.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18.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
(完整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1课《神奇的货币》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1课《神奇的货币》知识梳理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
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W--G――W’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点总结概况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信用工具 (1)两种结算方式 (2)信用卡的含义及其优点 (3)支票的含义及其分类 2.外汇 (1)外汇的含义 (2)汇率的含义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解开货币神秘的面纱 (1)商品的含义 (2)商品的基本属性 (3)货币的本质 (4)贵金属金银的优点 (5)货币的含义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的含义:(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的含义:(现实的货币) 区分商品流通流通手段职能之间的区别。 (3)货币的其它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神奇的货币
精心整理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物价下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③作用: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
(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高一政治知识点:神奇的货币知识点
高一政治知识点:神奇的货币知识点神奇的货币1.什么是商品?它有哪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用于交换;都凝结了一定量的人类劳动,都是劳动产品。
2.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对立的关系?统一:两个属性相互依存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无法形成价值;②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是不存有的对立:任何人都无法同时拥有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①对生产者来说,要想得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②对消费者来说,要想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要付出价值3.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是什么?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4.商品——商品与商品——货币——商品两个不同公式的区别。
5.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6.为什么说纸币发行量过多或过少都是不好的?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就可能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通货膨胀的发生;如果纸币发行过少,则会引起物价下跌,社会需求不足,可能引起通货紧缩的发生7.什么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有什么危害?如何使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
8.汇票与支票的区别和联系?项目支票汇票不同点含义不同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时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形式不同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电汇和信汇使用范围不同作为支票形式之一的转帐支票适用于办理同城转账结算主要用于外埠结算相同点同为一种票据,都是当前我国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都要求见票人无条件付款,其使用都能减少和避免现金交易所带来的诸多麻烦,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9.如何准确对待货币?第一,贷币并不神秘,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任何社会只要存有贷币,贷币都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功能。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2、贵族金属的特点:体积小、价值大、易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商品)4、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职能和流通手段职能。
价值尺度是观念上的货币(标签),流通手段是现实中的货币(日常生活中的买卖行为)。
5、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6、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
7、纸币的发行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8、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9、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0、汇率:又称汇价,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1、如果用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本币的汇率下降。
12、外币的汇率与外币的币值同升同降,本币汇率与本币币值同升同降。
13、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有利于对外投资,不利于吸引外资……1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当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短缺时,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出现“物以稀为贵”现象,即卖方市场。
3、当商品的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导致商品过剩时,销售者出现竞争,出现降价现象,“货多不值钱”,即买方市场。
4、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
6、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神奇的货币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什么是商品?它的基本属性是什么?(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2)它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③两者的关系: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个物品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价值,不可能成为商品;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B对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不可能同时兼得。
2.货币(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比商品出现得晚)(2)货币的产生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它的产生分为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和货币四个阶段。
(注: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贵金属金银有哪些优点?(为什么贵金属金银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或者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是什么意思?(1)贵金属金银的优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
(2)金银作为一种自然物,在货币产生以前就存在了,所以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3)但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到金银上。
这是因为金银天然具有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点。
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
所以说“货币天然是金银”。
4.货币的职能(1)货币职能有五个: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2)价值尺度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②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③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就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3)流通手段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神奇的货币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神奇的货币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用于描述交换的劳动产品。
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分立和价值的统一。
2.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比较:异:①前者用于交换;后者不用于交换;②前者有价值,后者没有价值;③前者是历史范畴,后者是社会范畴。
联系:①与其都是劳动产品②都有使用价值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3.货币的是从甘当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要素职能有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和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其他手段:贮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和世界货币。
3.纸币:①含义: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一般来说能购买商品的工业产品能力)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②特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纸币在流通中损害。
4.流通不锈钢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受规律支配。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成正比,同货币流通加速度成反比如果纸币首次发行过多,就可能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通货膨胀的发生;如果纸币发行过少,则会引起物价下跌,社会需求不足,可能已引起通货紧缩的发生5.什么通缩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要减少货币的发行,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需求欠缺、物价水平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显现出来。
要增加货币的面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分币。
)6.结算:核算一定同样时期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情况。
分为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7.常见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高中政治知识点必修一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高中政治知识点必修一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P5。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4.纸币的产生和发展P6:(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一是由国家发行的。
如果不是本国国家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伪币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
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个国家都是犯罪行为。
二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
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
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神奇的货币
课神奇的货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商品
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
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两种基本职能:
A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
B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公式:商品—
—货币——商品
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纸币是国家规定的货币符号,如果滥发纸币,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纸币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所需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0、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1、信用工具分类:
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的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A分类: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B共同点:不准流通转让。
外汇
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
3、人民币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考点:1、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如何应对?今年我国上调人民币币值,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