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检查
(C a r d i a c E x a m i n a t i o n)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概述
运用视、触、叩、听等检查方法初步判定有无心脏疾病,判断心脏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及程度.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现代心血管检查方法的进展日新月异,但心脏的视、触、叩、听仍为基本方法,每个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
心脏检查应具备的条件
①一般采取仰卧位或坐位;
②环境应安静,对于杂音的听诊尤为重要;光线最好是来源于左侧,室温不低于20℃;
③受检者应充分坦露胸部,绝不可隔着衣服听诊;
④检查者应全神贯注,按规范的检查手法,一丝不苟地仔细检查,以便全面分析。
视诊
(I n s p e c t i o n o f t h e h e a r t)
心脏视诊要点
患者取卧位,检查者站在病人右侧,先观察胸廓轮廓,然后两眼与病人胸廓同高,以便更好地观察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和隆起情况。
(一)胸廓畸形
1、心前区隆起正常人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及凹陷。
1)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右室增大时:法洛氏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等。
2)大量心包积液时
3)R2隆起:升主动脉扩张
(一)胸廓畸形
2、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
心前区呈隆起或凹陷,提示可能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
(二)心尖搏动
定义:心尖主要由左室构成。心脏收缩时,心尖冲击心前区胸壁对应部位,使局部助间组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apical impulse)。
正常心尖搏动位置在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cm处,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二)心尖搏动改变
(1)心尖搏动移位:生理性
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
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可左移2-3cm;
右侧卧位可向右移1.0-2.5cm;
小儿、矮胖体型、妊娠时,心尖搏动向上外移,可达第4助间;
瘦长型,心脏呈垂直位,心尖搏动向下移,可达第6肋间。
(二)心尖搏动改变
(1)心尖搏动移位:病理性
1)心脏疾病:
左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右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移位,但不向下移位。左右室皆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并可伴有心界向两侧扩大。
右位心,心尖搏动在胸骨右缘第5肋间。即正常心尖搏动的镜相位置。
(二)心尖搏动改变
2)胸部疾病:①一侧胸腔积液或积气,可将纵隔推向健侧,心尖搏动随之稍向健侧移位;一侧
肺不张或胸膜粘连,心尖搏动亦随之稍向患侧移动。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如无移位,提示心包纵隔胸膜粘连。②胸廓或脊柱畸形时,心脏位置发生改变,心尖搏动亦相应移位。
3)腹部疾病: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等,使腹内压增高,膈位置升高,心脏移位,从而使心
尖搏动位置上移。
(二)心尖搏动改变
2、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变化
1)生理性:
胸壁增厚(肥胖、乳房大)或肋间变窄时,心尖搏动减弱,搏动范围也减小;胸壁薄(消瘦、儿童)或肋间增宽时,心尖搏动强,范围也较大。
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尖搏动也可增强。
(二)心尖搏动改变
2)病理性: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左室肥大、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贫血时,心尖搏动增强,
范围大于直径2cm,尤其是左室肥大心尖搏动明显增强。
心尖搏动减弱:心肌病变(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病等)心尖搏动减弱;心包积液、左侧胸腔大量积液或积气、肺气肿时,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
3、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者,称为负性心尖搏动(inward impulse),见于
粘连性心包炎、由于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所致。
右心室明显肥大时,由于心脏顺钟向转位。左室向后移位,亦可出现负性心尖搏动。
(三)心前区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
2、剑突下搏动: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心室肥大时,亦可见于腹主动脉瘤。
鉴别方法:
深吸气后搏动增强为右心室搏动,减弱为腹主动脉搏动;
手指平放从剑突下向上压入前胸壁后方,右心室搏动冲击手指末端而腹主动脉波动冲击手指掌面。
(三)心前区异常搏动
3、心底部异常搏动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肺动脉扩张或肺动脉高压
少数正常青年人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
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弓动脉瘤
或升主动脉扩张
触诊
(P a l p i t a t i o n i n c a r d i a c e x a m i n a t i o n)
概述
心脏触诊应与视诊密切联系。检查者先用全手掌或2-4指指腹置于心前区,然后再用手掌尺侧或食指和中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
(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当左室肥大时、用手指触诊,被强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这种较大范围增强的外向运动,称为抬举性搏动,是左室肥大的可靠体征。
•心前区抬举性搏动(胸骨左下缘抬举性冲动),是右室肥大的可靠体征。
•心尖搏动外向运动标志着心室收缩期,内向运动为舒张期。
(二)震颤(T h r i l l)
•定义:是指用于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小振动,此振动与猫在安逸时产生的呼吸震颤相似。
故又称猫喘,是器质性心血管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
震颤形成机制
(二)震颤
•震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触及震颤则可肯定心脏有器质性病,常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瓣膜狭窄时(如二尖瓣狭窄)。瓣膜关闭不全时,震颤较少见。
•按出现的时期可分为收缩期震颤、舒张期震颤和连续性震颤三种。
震颤的临床意义
(二)震颤
•震颤与杂音
•震颤产生机制与杂音相同,故有震颤一定可听到杂音。
•听到杂音不一定能触到震颤。这是因为人体对声波振动频率感知方式不同所致。触觉对低频振动较敏感,听觉对高频振动较敏感。如声波频率处于既可触知又可听到的范围,则既可触及震颤,又可听到杂音;如声波振动频率超过可触知的上限,则可闻杂音而触不到震颤。
(三)心包摩擦感
•产生机制:心包膜炎症,渗出纤维蛋白,使其表面粗糙,心脏搏动时,壁层和脏层心包摩擦产生振动,胸壁触诊可感知。
•触诊特点:触诊部位在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明显,收缩期和舒张期皆可触知,收缩期更易触及,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明显,如心包渗液增多,则摩擦感消失。
叩诊
(P e r c u s s i o n i n c a r d i a c e x a m i n a t i o n)
心脏叩诊目的
确定心脏及大血管的大小、形状及其在胸脏内的位置。
心脏及大血管叩诊呈实音,而心脏被肺覆盖部分则叩诊呈浊音。
•(一)叩诊方法:
•坐位:扳指与肋间垂直;
•平卧位:扳指与肋间平行。
间接叩诊法
左手中指末稍两指节紧贴于被检部位,右手中指的指端垂直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节背面。
叩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