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1)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1)](https://img.taocdn.com/s3/m/b072212dccbff121dd3683db.png)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系别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学院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姓名________专业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设计题目:设计工作量:设计说明书一份、模具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一份、模具加工工序卡片一套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开始日期:________________完成日期: ___________概述模具制造工艺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修课,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
模具生产具有一般机械产品生产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模具的工作零件,其结构复杂、精度高、材料好、热处理要求严格,且为单件小批量成套性生产类型,在加工中多采用高效、精密机床及特种加工工艺。
所以,在完成了系统理论和实践学习后,学生还要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训练,并达到下列目的:(1)掌握编制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则、步骤和方法,并具有编制中等复杂程度模具工作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2)学会查阅与模具、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相关的手册、资料,并能运用公式,表格等正确确定工艺参数和有关数据。
(3)能将所学的基础课、理论课和专业课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第一节模具制造工艺设计要求及工作顺序一、设计内容模具制造工艺设计题目一般为:给出某零件的生产数量及生产条件,编制某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具体设计内容要求如下:1、模具或零件名称、零件图号、企业产品号;2、零件坯料的选择与确定——坯料供货状态,外形尺寸等;3、工艺基准的选择与确定;4、模具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的设计(主要制订凸、凹模的工艺路线);5、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工序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6、确定各工序加工所用的机床与工装;7、确定各工序或工步的切削用量;8、计算各工序的时间定额;9、填写工艺文件。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设计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a58589dd36a32d737581c7.png)
附件1:《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编制人:侯毅红编制单位:机械工程系编制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崔海花系部主任:师鹏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制年月日《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学学时:84课程类型:专业课学分:4所属系部:机械工程系授课对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工艺与模具设计》后续课程: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制定时间:批准人:课程团队负责人及成员:侯毅红叶艳秋胡桂领(二)课程定位本门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课,主要讲授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模具的常规及特种加工方法和装配工艺。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和模具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熟悉模具的加工工艺及装配工艺。
②具有编制模具制造工艺规程以及分析、解决模具制造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
③了解模具制造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
(2)情感知识目标:通过对模具制造工艺的学习,具有编制模具制造工艺规程以及分析、解决模具制造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幸福,从快乐中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团结协作、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通过对模具制造的实践,加深对涉猎有关的技术、知识、态度、经营、交往的理解,逐渐的热爱模具技术工作,并有为之献身的职业精神,从而形成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立志创业的意识。
(四)课程设计1、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绪论教学要求:了解我国模具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模具制造技术的基本要求及特点;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作用与任务、我国模具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模具制造的特点、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我国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课时安排:本章安排2课时。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c976304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2.png)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针对模具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和掌握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模具制造的全过程,掌握常见模具制造工艺的原理和方法,培养解决模具制造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熟悉常见的模具制造工艺流程;3、理解不同类型模具的特点和制造要求;4、学会使用常见的模具制造设备和工具;5、能够分析和解决模具制造工艺中的问题;6、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章节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六个章节,具体内容和安排如下:第一章:模具制造工艺概述1.1 模具制造工艺的定义和分类1.2 模具制造工艺的发展历程1.3 模具制造工艺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章:模具设计与材料选择2.1 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2.2 模具设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2.3 模具材料的选择和特点第三章:模具加工工艺3.1 模具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3.2 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和设备3.3 模具表面处理技术第四章:模具装配与调试4.1 模具配件的装配顺序和方法4.2 模具调试的基本原则和步骤4.3 模具调试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五章:模具使用与维护5.1 模具使用注意事项和保养方法5.2 模具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5.3 模具寿命评估和更换策略第六章:模具制造工艺实际应用6.1 模具制造工艺案例分析6.2 模具制造工艺创新与发展趋势6.3 模具制造工艺的质量控制方法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模具制造工艺相关图纸和技术资料2、模具制造工艺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3、模具制造工艺案例分析报告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专利法律法规,用于保护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商标法律法规,用于保护商标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
3:《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著作权法律法规,用于保护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的著作权。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e2e02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4.png)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2. 课程类型:专业课3. 授课对象: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本科生4. 学时总数:36学时5. 任课教师:李老师二、课程目标1. 理解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模具制造的基本流程和工艺方法3. 熟悉模具制造中常用的加工工具和设备4. 掌握模具制造工艺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5.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三、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1. 基本概念和原理(1)模具概述(2)模具制造工艺概述(3)模具材料概述教学方法:讲授和课堂讨论2. 加工工具和设备(1)基础设备:机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机、线切割等(2)辅助工具:刀具、测量工具、夹具、工装等教学方法:实验和演示3. 模具制造流程及工艺方法(1)半成品加工:锻造、铸造、锻打等(2)精密加工:铣削、车削、磨削等(3)表面处理:喷涂、电镀、抛光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和讲授4. 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1)模具加工误差和检测方法(2)模具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问题(3)模具装配和调试问题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5. 实践教学模具制造相关实验操作和项目,如模具点胶、金属表面处理、模具组装等。
教学方法:实验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课堂参与、作业、实验报告等。
2. 期末考试(70%):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总体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1. 教材:《模具制造工艺》2. 软件:UG、solidworks、pro/e等3. 实验室:模具制造实验室4. 教学技术支持:多媒体教学设备六、教学反思模具制造是机械制造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个极具实践性和前沿性的专业。
因此,在设计模具制造工艺这门课程的时候,教师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课程中,要紧密结合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掌握模具制造的最新技术和实践经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又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4acbf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9.png)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模具制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设计内容1. 模具制造工艺流程和流程控制通过讲解模具制造的工艺流程和流程控制,使学生了解模具制造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控制的关键点,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实际操作打好基础。
2. CAD/CAM软件应用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软件,帮助学生掌握CAD/CAM技能,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CAD/CAM软件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和制造技能。
3. 模具材料和表面处理介绍常用的模具材料,如模具钢、热处理钢等,以及常用的表面处理手段,如电镀、喷漆等,让学生了解模具材料的特性和表面处理的目的与方法。
4. 模具加工技术和设备介绍模具加工工艺和设备,如钳工、铣床、钻床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熟悉各种加工设备的使用,加深对模具加工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5. 模具结构设计和模具配件通过对模具结构设计和模具配件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模具的结构、功能和配件的作用与选择。
6. 模具制造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模具制造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课程设计方法本课程既有理论讲解,也有实际操作,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如模具制造工艺流程和流程控制、CAD/CAM软件应用、模具材料和表面处理等内容。
2. 示范法通过教师的实际操作示范,让学生了解模具制造实践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制作模具,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4. 讨论法在模具制造实践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和交流思路,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设计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 考试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模具制造技术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考试内容包括模具制造工艺流程和流程控制、CAD/CAM软件应用、模具材料和表面处理、模具结构设计和模具配件等内容。
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设计
![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dc80f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e.png)
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设计引言模具制造工艺学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模具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能的重要课程之一。
因此,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估五个方面,进行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设计的探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知识:1.模具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模具制造中常用的工艺流程;3.模具制造所需的原材料和基本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4.模具加工的基本技术和标准;5.模具设计中所需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技能:1.能够对模具进行设计和制造;2.能够掌握模具制造中的常用工艺流程;3.能够选择和使用模具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和工具;4.能够制造精度要求较高的模具。
态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能够培养以下态度:1.热爱模具制造工艺学;2.具备合理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3.瞄准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积极适应市场变化。
教学内容理论内容本课程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1.模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模具制造的常用材料和工具;3.模具加工的常用工艺流程;4.模具的设计和工装夹具的制作。
实践内容本课程的实践内容主要包括:1.模具的设计与制造;2.模具加工中常用工艺的练习;3.模具的组装和调试。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方法1.讲授课程内容;2.翻转课堂,以案例或实验为主,由学生主动学习;3.分组讨论;4.课内互动教学。
实践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让学生实际操作;2.设计案例,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3.实习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教学手段教学设备1.设计软件;2.制造加工设备,如车床、铣床、线切割等;3.实验设备,如钳工工具和量具等。
教材1.《模具设计与制造》;2.《模具工艺学》;3.《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4.《模具实习与技能训练》。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47b7fff90f76c661371a9b.png)
目录引言 1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2 1.1零件结构分析 2 1.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2 第二章、工艺规程的设计 3 2.1毛胚类型的确定 3 2.2毛胚结构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3 2.3定位基准的选择 4 2.4工艺方案的确定 4 第三章、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4 第四章、各工序切削用量的选择与计算5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9总结10参考文献10引言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模具制造工艺学》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目的而进行的,对本人而言,我相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作用,从中锻炼自己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很快的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及结构分析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表面质量、硬度等机械性能要求、结构分析等。
工艺规程设计毛坯的选择,根据零件的要求,进行毛坯尺寸和公差等零件锻件图的确定。
毛胚制造工艺设计。
加工余量及切屑用量的设计电火花线切割和机械加工工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路线)包括对零件的铣削和磨削,零件的孔隙加工及工序内容的确定。
工序卡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根据前述各项内容以及加工简图,一并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中。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及分析1.零件结构形状分析该零件从形体上分析其总体结构为平行六面体,上表面有4个直径为8,2个直径为6的凹模通孔,中间为下凹的型腔,因此其结构形状较简单。
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如图可知,该零件形状比较简单,外形尺寸也不大。
要求的尺寸标注采用统一的基准即设计基准,零件内腔各表面的粗糙度要求较高,下凹部分的表面粗糙度达到Ra0.4。
另外,该零件有一个固定孔,其精度要求Ra为0.4,平面部分位Ra0.8。
另外零件上孔比较多,要求有一定的位置精度。
零件上各孔的精度,垂直度和孔间距要求。
常用零件各孔径的配合精度一般为IT7 ~IT6,Ra0.4 ~ 1.6um.对安装滑动导柱的零件,孔轴线与上下模座平面的垂直度要求为4级精度。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模具制造工艺学》教案设计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模具制造工艺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41889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5.png)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模具制造工艺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掌握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o学生能够了解模具制造过程中材料选择、热处理、加工设备及工艺流程。
o学生能够熟悉模具制造中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
2.能力目标:o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模具制造工艺方案的初步设计。
o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模具制造中的常用设备和工具。
o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模具制造过程中的简单技术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注重模具制造中的安全规范。
o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o激发学生对模具制造技术的兴趣,鼓励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4.重点内容:o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流程。
o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技术。
o模具加工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o模具制造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
5.难点内容:o模具制造工艺方案的优化设计。
o模具加工中的精度控制与误差分析。
o复杂模具结构的制造工艺。
三、教学方法6.讲授法:用于讲解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
7.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模具制造中的实际问题,促进知识内化。
8.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模具制造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9.实验法:在实验室进行模具制造实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0.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1.教材:《模具制造工艺学》及相关参考书。
2.教具:模具模型、加工设备示教板。
3.实验器材:模具加工机床、测量工具、刀具等。
4.多媒体资源:课件、教学视频、动画演示等。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讨论,鼓励积极发言。
2.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明确奖惩机制,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措施: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每节课后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fd5a8ebceb19e8b8f6ba31.png)
目录:一、对被制造的模具零件进行加工工艺性分析二、模具零件的制造工艺设计,并编写模具零件的制造工艺三、刀具选择和加工工艺四、模具型腔电火花成形加工电极的工艺参数五、应用CATIA软件对模具型腔电火花成形加工电极实体造型六、应用CATIA软件编制模具型腔电火花加工电极数控加工程序一.对被制造的模具零件进行加工工艺性分析1、所设计的模具零件为动模,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故零件的材料选择锻件。
2、模具主体形状是长方体,各型腔均是在长方体上可直接加工而成,所以零件形状选择长方体即可。
3、由于零件工作部分的销钉孔、螺纹孔型腔形状大部分为孔形,所以其尺寸可以由加工时的刀具保证。
而正中间的复杂型腔不宜直接加工,为了节省劳力,保证加工质量,中间的复杂型腔采用电火花成形加工。
4、因为是模具加工,加工精度高,必须保证加工精度。
作为零件主体的长方体,它的主要工作表面是其上下表面,所以主要保证其上下表面的平行度,其侧面的精度要求可相对较低。
而零件上的各种除了正中间的复杂型腔的孔,其尺寸可以由加工时所使用的刀具保证其尺寸;同时,其在上表面上的位置精度,可以以中间复杂型腔的中心点为基准,利用数控加工系统或者精度高的量具予以保证。
对于中间的复杂的型腔,因为加工难度大,不宜直接加工,可选用电火花成形加工,利用成型电极加工,其型腔的加工精度,由成型电极保证。
二.模具零件的制造工艺设计,并编写模具零件的制造工艺01·模具型腔1、下料:选用P20的模具钢,将模具钢用虎钳固定在锯床上使用锯条切割,因为精度要求相对宽松,量具使用钢板尺。
2、锻造:将切好的模具钢送到锻造车间锻造3、铣六方:将锻造好的材料用虎钳固定到X62W上,因为要求精度较高,以游标卡尺为量具,用硬质合金铣刀铣出六方4、划线:将铣好的六方在划线设备上用划线头和游标卡尺划线5、钻孔:将六方用虎钳固定到Z525上,因为要求定位准确,以游标卡尺为量具定位,然后以麻花钻钻孔6、铣型腔:型腔采用电火花加工,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加工效率,事先加工出大致形状。
模具制造工艺学教案
![模具制造工艺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81814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6.png)
模具制造工艺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模具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用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理解模具制造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求;4.掌握模具制造中常用的材料和工具。
二、教学内容1. 模具制造工艺学概述•模具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和作用;•模具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模具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模具制造的基本步骤•模具设计和制图;•模具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模具零件的加工和装配。
3. 常用的模具制造工艺•手工制模;•数控加工;•EDM加工;•激光焊接。
4. 模具制造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求•模具的设计原则和参数要求;•模具加工过程中的精度和表面质量控制;•模具使用中的维护和保养。
5. 模具制造中常用的材料和工具•模具材料的分类和特点;•模具制作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模具制作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三、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教师通过对模具制造工艺学概述、基本步骤和常用工艺的讲解,向学生传达知识内容和理论知识。
2.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实际的模具制造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3.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具制造过程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测试:通过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对模具制造工艺学的理解程度。
2.实践操作评估: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操作技能、工艺流程设计等。
3.作业评估: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任务,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资源•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模具加工设备和工具。
六、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总时长为40个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安排,可按下表进行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学时模具制造工艺学概述 2模具制造的基本步骤8常用的模具制造工艺10模具制造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求10模具制造中常用的材料和工具10七、教学反馈与改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将进行学生的教学反馈和教师的教学反思,及时进行教学改进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e4ca0a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7.png)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学》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一、课程性质1.课程的性质《模具制造工艺学》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岗位能力核心课程。
它主要以冲压模和和塑料模的制造技术为研究对象,以精密异型加工、特种加工为教学重点的一门学科。
让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以《机械制图》、《金工实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和《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冲压成型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二门课程相衔接。
二、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模具加工工艺相关的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方法,模具装配工艺性分析方法,能够进行零件加工工艺方法的选择确定和模具装配工艺方法的选择确定。
使学生形成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及模具装配工艺流程的制订,分析解决模具制造生产实际工艺问题的岗位技能。
本课程的具体能力目标:(1)具备进行模具零件结构、材料、精度的工艺性分析的能力;(2)掌握模具装配工艺性分析方法;(3)具备零件加工工艺方法的选择确定的能力;(4)具备模具装配工艺方法的选择确定的能力;(5)能够制订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及模具装配工艺流程;(6)能够进行工艺指标控制;(7)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模具制造生产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8)能够承担模具加工基层生产技术管理任务。
2.知识目标(1)分析模具零件加工技术要求,如零件的结构特点、材料性能、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精度、热处理要求等。
(2)分析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性,选择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设计工艺过程、确定切削用量等。
(3)掌握典型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及装配要求和方法。
(4)应用工艺编制的基本知识,制订符合技术规范的工艺文件,并评价、完善工艺方案。
3.能力目标(1)会各类模具零件工艺流程的制订方法,具有对模具各类典型零件常见加工方法正确选用的能力。
模具制造工艺学--标准教案
![模具制造工艺学--标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c31729b90d6c85ec3ac6ee.png)
南安市工业学校课程教案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学任课教师:戴旭泉教材:《模具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第1节模具制造工艺学绪论课时:3教学重点、难点:介绍模具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加工特点和工艺。
教案内容:1.1 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模具成型方法在现代工业的主要部门,如机械、电子、轻工、交通和国防工业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例如70%以上的汽车、拖拉机、电机、电器、仪表零件,80%以上的塑料制品,70%以上的日用五金及耐用消费品零件,都采用模具成型的方法来生产。
因此德国把模具称为“金属加工中的帝王”,把模具工业视为“关键工业”;美国把模具称为“美国工业的基石”,把模具工业视为“不可估量其力量的工业”;日本把模具说成是“促进社会富裕繁荣的动力”,把模具工业视为“整个工业发展的秘密”。
我国将模具工业视为整个制造业的“加速器”。
2、从另一方面来看,机床、刀具工业素有“工业之母”之称,在各个工业发达国家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模具工业的重要性,模具成型工艺在各个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模具行业的产值已经大大超过机床、刀具工业的产值。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不少工业产品质量上不去,新产品开发不出来,老产品更新速度慢,能源消耗指标高,材料消耗量大,这都与我国模具生产技术落后,没有一个强大的、先进的模具工业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模具技术的发展进步主要表现在:(1)、研究开发了模具新钢种及硬质合金、钢结硬质合金等新材料,并采用了一些新的热处理工艺,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2)、开发了一些多工位级进模和硬质合金模等新产品,并根据国内生产需要研制了一批精密塑料注射模。
(3)、研究开发了一些模具加工新技术和新工艺。
如三维曲面数控、仿形加工;模具表面抛光、表面皮纹加工及皮纹辊制造技术;模具钢的超塑性成型技术和各种快速成型技术等。
(4)、模具加工设备已得到较大发展,国内已能批量生产精密坐标磨床、计算机数字控制(CNC)铣床、CNC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和高精度电火花成型机床等。
模具制造工艺第三版课程设计 (2)
![模具制造工艺第三版课程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c62fc65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69.png)
模具制造工艺第三版课程设计前言模具制造是现代制造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
因为模具是生产加工中的重要工具,是制造各种零部件和成品的重要工艺装备。
模具制造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多年来一直是各种制造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1.掌握模具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工具、设备制造符合要求的模具;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安全意识,使其能够做好模具制造工作。
课程大纲本课程的内容包含几个方面:1.模具制造基础知识–模具的定义和分类–模具的材料和加工工艺–模具结构和设计原则2.模具制造工艺流程–模具制造的流程及要求–模具的制作工艺及工具运用3.模具制造实践操作–模具制作的具体操作流程–模具制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4.模具制造优化措施–模具制造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模具的维护保养和后续操作课程授课方式本课程的授课方式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其中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则以实际制作模具为主。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时间授课形式授课内容第一周理论教学模具制造基础知识第二周实践操作初步模具制作第三周理论教学模具制造工艺流程第四周实践操作完整模具制作第五周理论教学模具制造优化措施第六周实践操作模具维护保养课程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课程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本课程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1.学生平时考勤;2.学生提交制作的模具质量和制作时间记录;3.学生提交针对模具制造的实践综合分析论文;4.班级小组互评和自我评估。
结语模具制造技术是现代制造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掌握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对提高制造质量和生产效率非常重要。
希望通过本课程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从而推动模具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09b0cc0a1c7aa00b52acbf1.png)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内容:1、编制图示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要求:(1)进行工艺性分析(2)制订工艺规程2、任选一模具装模图(附图)制订其装配工艺规程(必做)姓名班级学号日期目录一、导柱的加工工艺规程————————————1二、导套的加工工艺规程————————————3三、上模座的加工工艺规程———————————6四、下模座的加工工艺规程———————————8五、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0六、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2七、典型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4八、凹凸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6九、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8十、模具装配图————————————————20一、导柱的加工工艺规程导柱(20钢渗碳58-62HRC)1.导柱的作用导柱是磨具上的导向零件。
与导套配合,起导向和定位作用。
导柱安装在下模座上,导柱与导套滑动配合以保证凸模与凹模工作时有正确的位置,为了保证良好的导向作用,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间隙小于凹凸模之间的间隙,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间隙一般采用H7/h6,精度要求高时采用H6/h5,导柱与下模座采用H7/r6过盈配合。
为了保证导向精度。
加工时除了使导柱导套精度符合要求外,还应满足配合表面间的同轴度。
即两个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以及导套外圆与内孔表面的同轴度。
2.导柱的工艺性分析1)几何形状有同轴不同直径的外圆、倒角、退刀槽组成。
2)技术要求分析⑴导柱配合表面的尺寸和形状精度⑵导柱配合表面间的同轴度⑶导柱配合表面有较高的硬度:HRC50-553)加工表面分析φ32r6:Ra0.4——精磨才能达到要求φ32h6:Ra0.1——圆柱度0.006—研磨才能达到要求φ32h6:精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φ32r6:精车—半精车—粗磨—精磨4)毛坯的种类选择构成导柱的基本表面都是回转体表面,材料20钢,可以直接选择适当尺寸的热轧圆钢作为毛坯。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32339023ed630b1c59eeb5e2.png)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姓名指导教师南京工程学院编2013 年10 月20 日设计题目“链片冲孔落料复合模”凸凹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工艺装备的设计1、装配图2、凸凹模零件目录前言 (4)2 零件的工艺分析 (7)2.1 确定零件毛坯 (7)3 拟定零件工艺路线 (9)3.1 定位基准 (9)3.2 加工方法 (9)3.3 工艺路线确定 (9)4 编制加工工艺 (11)4.1加工余量的确定 (11)4.2确定工艺内容 (11)4.3 工艺过程卡片 (13)4.5编制切割程序 (15)表4-5线切割程序表设计总结 (15)设计总结 (16)参考文献 (17)前言《模具制造学》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模具制造学理论课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达到的基本目的:巩固融会贯通模具制造学课程所学的内容,深刻理解模具零件部件制造的方法与模具的装配技术,掌握制定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方法。
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其他课程和本课程的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包括设计能力、绘图能力、技术分析与决策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等等。
本课程设计时间为期一周,内容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给定冲压模具或注射模具的主要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规程和整套模具的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
此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需要学生把所学的知识重新温习一遍,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同时要求学生要学会主动积极的去查阅手册,来了解模具制造工艺学所学的内容。
最终通过一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设计制造出合理的模具零件制造工艺和模具装配工艺规程。
因为课程设计时间有限,加上所学的知识结构尚未强化,希望老师能够批评指正。
1 工艺设计任务书1)课程介绍《模具制造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同学们深入。
全面和系统掌握这门学习的基础理论,并将理论知识贯穿到实践应用中,提高大家分析、研究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引言 1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2零件结构分析 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2第二章、工艺规程的设计 3毛胚类型的确定 3毛胚结构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3定位基准的选择 4工艺方案的确定 4第三章、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4第四章、各工序切削用量的选择与计算 5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9总结 10参考文献 10引言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模具制造工艺学》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目的而进行的,对本人而言,我相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作用,从中锻炼自己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很快的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及结构分析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表面质量、硬度等机械性能要求、结构分析等。
工艺规程设计毛坯的选择,根据零件的要求,进行毛坯尺寸和公差等零件锻件图的确定。
毛胚制造工艺设计。
加工余量及切屑用量的设计电火花线切割和机械加工工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路线)包括对零件的铣削和磨削,零件的孔隙加工及工序内容的确定。
工序卡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根据前述各项内容以及加工简图,一并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中。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及分析1.零件结构形状分析该零件从形体上分析其总体结构为平行六面体,上表面有4个直径为8,2个直径为6的凹模通孔,中间为下凹的型腔,因此其结构形状较简单。
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如图可知,该零件形状比较简单,外形尺寸也不大。
要求的尺寸标注采用统一的基准即设计基准,零件内腔各表面的粗糙度要求较高,下凹部分的表面粗糙度达到。
另外,该零件有一个固定孔,其精度要求Ra为,平面部分位。
另外零件上孔比较多,要求有一定的位置精度。
零件上各孔的精度,垂直度和孔间距要求。
常用零件各孔径的配合精度一般为IT7 ~IT6, ~ .对安装滑动导柱的零件,孔轴线与上下模座平面的垂直度要求为4级精度。
零件上各孔之间的孔间应保持一致,一般误差要求在以下。
材料的机械性能分析T10A强度及耐磨性均较T8和T9高,但热硬性低、淬透性不高且淬火变形大。
适于制造切削条件差、耐磨性要求较高,且不受忽然和剧烈振动,需要一定韧性及具有锋利刀口的各种工具,如车刀、刨刀、钻头、切纸机、低精度而外形简单的量具(如卡板等),可用作不受较大冲击的耐磨零件。
该钢在退火状态下进行粗加工,然后淬火低温回火至高硬度,再精加工。
获得高的耐磨性和镜面抛光性。
进行低碳马氏体低温淬火,使具有较高的耐磨星河强韧性,预防和减少变形和开裂现象第二章、工艺规程的设计1.毛胚类型的确定由于技术要求说明零件材料为45钢,查文献5表可知,T10A热处理状态为淬火760~780℃,水冷。
其硬度为60HRC左右,可用硬质合金和高速钢刀进行切屑加工。
考虑到在工作过程中力学性能要求高,所以应选择锻件,已使零件金属纤维尽量不被破坏,保持零件工作可靠性。
由于该零件坯料只需单件小批量生产,且零件坯料结构简单,查文献9表2-10可选自由锻。
2.毛胚结构尺寸及公差的确定(1)毛胚加工余量的确定:经过查表(《模具机械加工工艺》-吴泊良,附表5)可知,初步选取毛胚余量为5mm(单边余量),亦即长宽高都加上10mm。
(2)毛胚结构尺寸公差的确定经过查询《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电子版,可知毛胚各尺寸公差如下长:+1,-1宽:+1,-1高:+1,-1(mm)(3)毛胚零件图确定如下(4)毛坯制造工艺设计锻件毛坯由于经锻造后可得到连续和均匀的金属纤维组织。
因此锻件的力学性能较好,常用于受力复杂的重要钢质零件。
其中自由锻件的精度和生产率较低,主要用于小批生产和大型锻件的制造。
模型锻造件的尺寸精度和生产率较高,主要用于产量较大的中小型锻件。
板类毛坯是用板材冲裁出来的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八边形或六边形。
在用于锻造前的一些准备工序一般有:板材→冲压→退火→润滑处理→锻造。
3.定位基准的选择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到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出现问题,更为严重的还会造成零件大批量的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对于垫板作如下基准选择:选择上下平面,相邻互相垂直的两侧面为定位基准面,即三基面体系定位,符合基准统一原则。
4.工艺方案的确定加工的零件其工艺过程如下:工序一:准备毛坯按135×110×25工序二:热处理调质28-32HRC工序三:铣4边用铣床铣4边至图样要求尺寸 125×100工序四:粗磨上下面粗磨上下面,留余量工序五:铣内矩形工序六:电火花线切割工序七、钳工划线工序八:加工孔系钻Φ8孔至Φ绞Φ8孔至Φ8 钻Φ6孔至Φ绞Φ6孔至Φ6工序九:精磨上平面、内腔至图样要求工序十:终检第三章、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六个平面加工余量:(1)粗铣查表取粗铣后半精铣加工余量z=,。
(2)半精铣半精铣后留磨削加工余量z=。
Φ6 (1)加工余量的确定钻:z=(查表2-28)粗铰:z= 精铰:z=(2)工序基本尺寸及偏差的确定钻5,粗铰,精铰12钻:公差等级IT12,公差值粗铰:公差等级IT9,公差值精铰:公差等级IT7,公差值按“入体”原则标注工序尺寸如下钻5mm 0, 粗铰 0, 精铰6mm 0,Φ8 (1)加工余量的确定钻:z=(查表2-28)粗铰:z=精铰:z=(2)工序基本尺寸及偏差的确定钻7,粗铰,精铰8钻:公差等级IT12,公差值粗铰:公差等级IT9,公差值精铰:公差等级IT7,公差值按“入体”原则标注工序尺寸如下钻7mm 0, 粗铰 0, 精铰8mm 0,第四章、各工序切削用量的选择与计算工序1 准备毛坯按135×110×25 mm将毛坯锻造成型。
由于要求凹模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适用于连续落料冲孔,而且结构形状简单所以选用锻件毛坯比较合理。
为了满足为了满足推件板的硬度和刚度要求,可选择零件材料T10A钢,刀具选YT30硬质合金刀。
选用三向镦拔的方式锻成方形毛坯。
始锻温度1050-1100℃,终锻温度800-850℃,700℃以上风冷,加热时咬经常翻动,加热时间为,最后得到所要锻件。
工序2 热处理退火:将工件加热到Ac1或Ac3以上(发生相变)或Ac1以下(不发生相变),保温后,缓冷下来,通过相变已获得珠光体型组织,或不发生相变以消除应力降低硬度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锻件的退火工艺:选择高温保温时间3h,低温降火时间3h。
退火主要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屑加工性能和压力工作性能。
(2)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改善机械性能,为下步工序作准备。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屑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工序三:铣4边a被吃刀量的确定,该工序有两个工步(1)以下面为基准,粗铣上面;(2)以上面为1.p基准,粗铣下面背吃刀量取(粗铣加工余量)2.进给量=f z(每齿)3.切削速度:公式n=w cd vπ1000查表5-9,按镶齿铣刀,v可取min由公式可算出n=min参照表4-15所列,x5012型立式铣床主轴速度,取转速n=188 r/min代入公式可得v实际=min工序四:粗磨上下面1.背吃刀量取2.查表2-5,按取f=r3.选取v为min, n=min查表,取n=263r/min,代入v实际=in工序五:铣内矩形1.背吃刀量取2.查表2-5,按取f=r3.选取v为min, n=min查表,取n=188r/min,代入v实际=in工序六:电火花线切割1.线切割机器的选择由于加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要达到,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所以采用低速走丝,其加工误差△>±。
2.切割速度的确定低速走丝线切割机器的速度是由表面粗糙度来决定的,所以这里选择速度在30~40mm2∕min。
3.电极丝材料及直径的选择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使用的电极丝材料有钼丝、钨丝、黄铜丝。
钼丝韧性好,丝质不易变脆,不易断丝,成本比较高,所以一般高速走丝都采用钼丝。
而且对于一般工件可选用钼丝,对于厚度较大或加工时间较长的工件,可选用钨钼合金丝。
对于单向走丝的线切割机,目前均采用黄铜丝和符合镀锌丝。
黄铜丝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和平直度比较好,蚀屑附着少。
所以这里我们选择黄铜丝。
电极丝直径选择d=,单面放电间隙为。
线切割加工程序编制1.编程前的准备(1)确定电极丝的偏移量f电极丝具有一定的直径d,加工时又有一定的放电间隙S,使电极丝中心的运动轨迹与加工面相差了距离f,即f=d/2+S。
因此,加工零件时,电极丝中心相对于加工轮廓应偏置偏移量f=2+=(2)安装用的夹具对编程的影响采用适当的夹具,可使编程简化,或可用一般编程方法使加工范围扩大。
这里可以选用固定分度夹具。
(3)工件在工作台上的装夹位置对编程的影响a.适当的定位可以简化编程工作b.合理的定位可充分发挥机床的效能c.合理定位可以提高加工稳定性 2.编写加工程序(1)加工凹模铜丝中心运动轨迹如下:(2)程序的走向及起点的选择为了避免材料内部组织及应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除了考虑工件在坯料中的取出位置之外,还必须合理选择程序的走向和起点. 走向为O →A →B →C →D →E →F →G →H →A利用ISO 编制上图所示的凹模线切割加工程序如下凹模刃口轮廓交点及圆心坐标穿丝孔选在O 点,切割顺序为O →A →B →C →D →E →F →G →H →A切割程序如下:AM1G92 X0 Y0G41 D85G01 X-11 Y 3G01 X-24 Y3G01 X-24 Y30G01 X30 Y30G01 X30 Y38G01 X-30 Y38G01 X-30 Y-3G01 X-11 Y-3G03 X-11 Y-3工序八:加工孔系(1)钻孔工步背吃刀量取根据台式钻床查表5-22,可知,选取该工步每转进给量为f=r由表5-22,该工件的材料为45钢,切削速度可取为22m/min由公式n=wc d v π1000,可得该工序钻头转速n=min,参照表4-13台式钻床标准转速,取n=1450r/min 。
再将此值代入公式,可得v 实际=min 。
(2)精铰工步背吃刀量取由表5-31,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f=r由表5-31,切削速度v 可取为4m/min 。
由公式n=wc d v π1000,可得该工序铰刀转速n=min ,参照表4-13可知n 取1450r/min 。
代入公式可得v 实际=min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总结现在已经完成了为期三个星期的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首先我要感谢老师在这次实训中给予的帮助,其次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在我查询资料,整理资料过程中给我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