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答案
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题(含答案)
![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7fa90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8.png)
第五届中学⽣古诗⽂阅读⼤赛复赛试题(含答案)上海市第五届中学⽣古诗⽂阅读⼤赛复赛试题(含答案)第⼀部分:基础题(40分)⼀、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诸⼦百家”是春秋时期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百家”中的最主要流派是A.儒、道、农、杂B.儒、法、纵横、阴阳C.儒、墨、道、法D.儒、道、法、农2.孔⼦从“六艺”开始学习,此“六艺”为A.礼乐诗书射御B.礼乐射御书数C.礼乐书数射辞D.礼乐赋射御曲3.古诗⽂中的地名“建业”、“淮扬”、“临安”、“姑苏”分别是现在的A.承德扬州西安昆⼭B.杭州南京西安⽆锡C.成都淮安杭州苏州D.南京扬州杭州苏州4.在古诗⽂中下列词语指代准确的是A.汗青(史册)B.须眉(胡须)C.⼱帼(⼿⼱)D.轩辕(车马)5.《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出⾝边琐事;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派的代表⼈物A.桐城B.唐宋C.公安D.竟陵6.下列⼀组有关“⽉”的名句,对其作者判断错误的⼀项是A.“⽉明星稀,乌鹊南飞”的作者是曹操。
B.“明⽉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的作者是张籍。
C.“⼈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的作者是苏轼。
D.“疏影横斜⽔清浅,暗⾹浮动⽉黄昏”的作者是林逋。
7.七⾔古诗是长短随意、声律⽐较⾃由的诗体,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七⾔古诗的是:A.李⽩《梦游天姥吟留别》B.⽩居易《琵琶⾏》C.曹丕《燕歌⾏》D.杜甫《秋兴⼋⾸》8.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正确的⼀项是A.王维《观猎》《吴宫怀古》B.杜甫《⾈前⼩鹅⼉》《⽯壕吏》C.屈原《楚辞》《天问》D.施耐庵《⽔浒传》《⽼残游记》9.对下列诗句所描写的⼈物判断正确的⼀项是:1)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2)弯⼸征战作男⼉,梦⾥曾经与画眉3)慷慨悲歌君勿恨,拔⼭盖世故应亡4)万⾥中原皆汉⼟,⾼皇犹有故乡思A.陆游花⽊兰项⽻荆轲B.李⽩冯婉贞刘邦荆轲C.陆游冯婉贞荆轲项⽻D.李⽩花⽊兰项⽻刘邦10.下列作品集的命名⽅式都相同的⼀项是A.《贾长沙集》《王⼦安集》《王右丞集》《嘉佑集》B.《樊川集》《刘梦得集》《王临川集》《易安集》C.《欧阳⽂忠集》《周元公集》《范⽂正公集》《林和靖诗集》D.《七录斋集》《饮冰室合集》《惜抱轩⽂集》《震川⽂集》11.对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判断有误的是A.阿品远官河南做官B.汝幸⽽偶我配偶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盖房⼦D.客逾庖⽽宴⽤饭12.对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判断有误的是A.沛公居⼭东时殽⼭以东B.可谓智⼒孤危智慧和⼒量C.明年复攻赵下⼀年D.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官员13.下⾯加点字所判断的现象有误的是A.后虽⼩差“差”通“瘥”B.蚤实以蕃“蚤”通“早”C.裂缺霹雳“裂”通“冽”D.⽽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14.对下⾯加点词的活⽤情况判断错误的是A.参之孟荀以畅其⽀使……畅达B.李牧连却之使……退却C.汝⼜虑戚吾⼼使……担忧D.则席地倚墙⽽坐使……作席⼦15.下列加点字与“隐忍以⾏”中的“以”词性相同的⼀项是A.⾄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B.各各竦⽴以听C.⽽此⼭独以钟名,何也D.覆之以掌16.下列加点字与“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中的“其”⽤法相同的是A.其皆出于此乎B.杳不知其所之也C.其若是,孰能御之D.尔其⽆忘乃⽗之志17.下⾯哪⼀项中的加点词不是复合⽂⾔虚词A.予分当引决,然⽽隐忍以⾏B.然⽽不王者,未之有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是故燕虽⼩国⽽后亡18.对下⾯句式判断有误的⼀项是A.鸡栖于厅省略句B.豫州今欲何⾄倒装句C.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D.⾝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19.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项是A.⼤王来何操B.然则何时⽽乐耶C.宋何罪之有D.沛公安在20.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项是A.徒见欺B.府吏见丁宁C.百姓之不见保D.⽽⾃令见放为⼆、填空题(20分,每题1分)21.古⼈起名字有许多趣事。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0)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0)](https://img.taocdn.com/s3/m/7850b874aaea998fcc220ee7.png)
1. 多言何益[ 战国] 墨子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1.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 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 益:好处。
4. 蛙蝇:蛙。
黾、蛙的一种。
(可以理解为蛙和蝇)5. 恒: 常常。
6. 观:看,看到。
7. 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
恒,常常。
鸣,啼叫。
在黎明按时啼叫。
8. 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9. 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0. 擗(bì):同“敝”,困、疲劳。
11. 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 惊醒天下生灵, 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12. 日夜:每日每夜13. 然而:即使这样,但。
14. 不:通否,没有译文: 禽滑厘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日日夜夜不停地鸣叫,嘴都干了,舌头都疲劳了,然而人们却不听。
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人都被叫醒了,按时起身。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道理:唯其言之时也。
中心: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
启示: 多说话不一定有好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说话才是明智的。
墨子: 名翟,战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 年—前381 年以内。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2. 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②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③。
①操:琴曲。
②犊(dú):小牛。
③掉尾:牛因听到蚊、虻( 牛蝇) 的叫声,便摇尾驱赶。
中职文言文阅读题
![中职文言文阅读题](https://img.taocdn.com/s3/m/aab1ce1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c.png)
中职文言文阅读题1. 跪求10篇初中古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第一篇阅读《三峡》,完成1-4小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A.之:春冬之时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其: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其境过清D.故:故渔者歌曰故自号曰醉翁也2.试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略无阙处()②不见曦月()③良多趣味()④晴初霜旦()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链接题)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第二篇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上海初中古诗文大会历年真题
![上海初中古诗文大会历年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d55a5dc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f.png)
上海初中古诗文大会历年真题精选(参考答案和解析见文末)*1. 下列句子中的"数"有读音标注错误的是()A.死者以千“数”——shùB.“数”烛邹罪已毕——shǔC.追者“数”人皆疲——shùD.广故“数”言欲亡——shuò*2. 下列诗词所指代的人物,依次对应正确的是()①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③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李龟年,董大,杜少府,元二B.杜甫,高适,王勃,王维C.李白,岑参,陆游,杜牧D.王之涣,王昌龄,辛弃疾,苏轼*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古诗词中“西楼”一般是相思和愁绪的代名词B.古诗词中“危楼”一般是指将要倾颓的楼房C.古诗词中“长亭”指的是设在官道上供过客休息的地方D.古诗词中“松柏”一般指坚强有韧劲的品格*4. 下列作品不属于元杂剧四大悲剧的是()。
A.《窦娥冤》B.《单刀会》C.《梧桐雨》D.《汉宫秋》*5. 下列作品中哪一位书法家和他的作品不属于晋、唐的主要书法家及其代表作()A.卫铄《急就帖》B.王羲之《兰亭集序》C.昭明《文苑英华》D.薛稷《碑阴题名》*6. 颜真卿有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三更、五更分别对应()。
A.子时(23~1点)寅时(3~5点)B.寅时(3~5点)卯时(5~7点)C.丑时(1~3点)卯时(5~7点)D.子时(23~1点)叩时(5~7点)*7. 以下各句中对"盖"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遮掩)B.今已亭亭如盖矣(车篷或伞盖)C.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大概,恐怕)D.盖因风浪中充激而成(表示原因或理由)*8. 以下和荀子"人有失针者,寻之不得,忽而得之;非目加.明也,眸而得之也"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答案
![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f6d8336c175f0e7cd13798.png)
决赛参考答案(初一初二组)二、填空题(20分,每题1分)31.寒鸦飞尽水悠悠32.何人不起故园情33.行人临发又开封34.君看六幅南朝事35.车如流水马如龙36.桃花流水窅然去37.一蓑烟雨任平生38.怀旧空吟闻笛赋3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0.日暮乡关何处是41.清泉石上流42.影徒随我身43.无案牍之劳形44.志人45.小人之交甘若醴46.寡德之人47.名词作状语48.卖柑者言49.谪(贬)50.梅花落三、阅读理解题(30分)(一)(14分)51.(2分)如梦令52.(6分)颜色(2分)花儿怒放,二色并妍(4分)53.(6分)武陵(2分)心地高洁、超凡脱俗(4分)(二)(16分)54.(4分)(1)攀缘(2)很,极(3)慢慢地,缓缓地(4)完55. (4分)(1)老虎头皮发痒,就让猱爬上来不停地挠。
(2)我偶而得到一点荤腥,不敢独自享用,把它献给左右(一起吃)。
56.(2分)猱取虎脑直击老虎的痒处,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且还不停地用花言巧语来麻痹老虎。
57.(6分)爱听好话却又麻痹大意(1)做人要正直(2)要警惕那些献媚逢迎的小人四、鉴赏评析题(20分)58.(10分)要点提示:首联第二句中的“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绪基调。
领联写景,景中含情,隐约透露出旅人凌晨上路时一种萧瑟、寂寞、凄楚的心情。
尾联写回味昨夜之美梦,表现了欢乐的气氛,反衬了旅居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悲。
59.(10分)要点提示:爰旌目是一介书生,虽饿昏于道,却宁死不吃盗丘之食,为的是信守节义,真可谓是视气节重于生命的贤明君子。
五、创作题(10分)60.略决赛参考答案(中预组)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1.B 2.D 3.B 4.C 5.C 6.D 7.A 8.D 9.C 10.B11.B 12.D 13.A 14.C 15.D 16.A 17.B 18.C 19.B 20.A二、填空题(共40分,每题2分)21.钱塘江畔是谁家22.唯觉樽前笑不成23.百匝千遭绕郡城24.勿以恶小而为之25.下自成蹊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8.金玉其外,败絮其中29.朱熹30.水调歌头31.不久32.下对上告诉,陈述33.可以当镜子照34.像这样反复多次35.太阳36.俞伯牙37.知错就改38.行动和目的截然相反39.久居外地,思念家乡40.参考: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等等(符合要求即可)三、阅读题(20分)(一)(12分)41.(2分)书圣兰亭序42.(4分)集市名词买动词43.(4分)(1)为鹅被烹而叹息(2)为得好鹅,不惜墨宝(或:写字换鹅)(意思对即可)44.(2分)任性率真(或:洒脱放达、特立独行等)(意思对即可)(二)(8分)45.(2分)俗人李白(或:作者)46.(2分)喜悦而矜持轻松愉快47.(4分)从字面上看没有回答;三、四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描写了碧山的自然美景,实际上也就是对“何意栖碧山”的回答。
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C组)
![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C组)](https://img.taocdn.com/s3/m/7e6478ec647d27284a7351b6.png)
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C组)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张继《枫桥夜泊》诗中直接表白旅人感情的一句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B.江枫渔火对愁眠C.姑苏城外寒山寺D.夜半钟声到客船2.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宋四家”的是A.颜真卿B.黄庭坚C.王安石D.赵孟頫3.司马谏议是指A.司马相如B.司马迁C.司马懿D.司马光4.《长恨歌》中“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的“汉皇”,这里指A.汉武帝B.汉文帝C.唐太宗D.唐玄宗5.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是A.《长恨歌》B.《将进酒》C.《春江花月夜》D.《登幽州台歌》6.孟子提出的著名学说是A.富国强兵B.有教无类C.民贵君轻D.非攻节用7.《诗经》中用于祭祀宗庙的乐歌,称为A.风B.颂C.大雅D.小雅8.《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A.法显B.玄奘C.吴承恩D.鉴真9.杜牧《江南春》在描绘江南春景的同时,还寄寓了A.历史感慨B.离别之愁C.身世之哀D.个人抱负10.“求田问舍”这典故是刘备鄙视____的故事。
A.张翰B.许汜C.辛弃疾D.张俭11.以下按照帝王年号、庙号、谥号顺序的一组是A.太初世宗武B.贞观文太宗C.明开元玄宗D.仁圣祖康熙12.纪昀所撰对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庆贺的年纪是A.121 B.130 C.131D.14113.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出自A.《水经》B.《山海经》C.《维摩诘经》D.《淮南子》14.下列不属于古代学官的是A.学士B.博士C.司业D.祭酒1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是A.《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的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
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近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A组)
![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A组)](https://img.taocdn.com/s3/m/39e6f9daa58da0116c1749cc.png)
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A组)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1.下列诗句是杜甫写的是A.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B.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C.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D.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2.下列诗句不是李白写的是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B.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3.下列诗句吟咏的对象是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A.雪B.瀑布C.暴雨D.高山4.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5.下列诗词句中不是描写“春景”的一句是A.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征人”是指A.行路的人B.流浪的人C.戍边的人D.思乡的人7.“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中的“些小”指的是A.这些小人B.官职卑微C.这一些D.一部分官员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是指A.唐朝李广B.楚国项羽C.汉朝李广D.三国项羽9.下列句子不是宋代词人所写的是A.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B.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C.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D.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0.下列诗句中暗含人生哲理的是哪一句?A.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B.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C.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D.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11.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历史人物的是哪一句?A.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B.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C.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D.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2.“两岸猿声啼不_,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横线上应填上的一个词是A.断B.住C.去D.尽13.“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下一句是A.百般红紫斗芳菲B.一江春水向东流C.孤帆一片日边来D.唯见长江天际流1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的意思是A.钟情B.聚集C.显现D.如同钟的形状15.选出下列诗句中“野”的意思不一样的一句A.野渡无人舟自横。
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E组)
![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E组)](https://img.taocdn.com/s3/m/19bb9afb19e8b8f67c1cb948.png)
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E组)第一部分(2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1.不狩不猎,?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诗经·伐檀》)2.,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3.别君去兮何时还,,须行即骑访名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琵琶行》)5.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书愤》)6.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二、阅读理解题(每题2分,共4分)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写赤壁壮丽景色,下阙写古代英雄事迹,抒发的思想感情是:。
8.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着笔郭橐驼种树经验,实则要表达的主题是揭露和阐发的思想。
三、鉴赏题(共10分)9.阅读下边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1)诗歌中的“矮纸”是指。
(1分)(2)画线句有比喻意义,作者意指。
(2分)(3)诗歌前两句体现出诗人很矛盾的心情,试加以分析。
(7分)第二部分(50分)一、读古诗文一定要掌握一些文化常识,试根据所给语境正确填空(每空1分,共6分)10.作为货币单位,秦代以一为“一金”,约为当时的两或24两。
11.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被朝廷以“”罪名处死。
今杭州岳坟前有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
12.假如第一年是甲子年,那么第五年应当是年。
13.清代乾隆期间完成的《四库全书》共79309卷,分经、史、子、四部。
二、请将下列各诗句补充完整(每题1分,共4分)14.,梦啼汝泪红阑干。
(白居易《琵琶行》)15.鲁酒不可醉,。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16.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17.,满江风浪夜如何。
(朱熹《水口行舟》)三、根据所给材料及提示要求,请选择出正确项(每题1分,共12分)18.李白诗“我来竞何事?高卧沙丘城。
上海市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预初、初一组)
![上海市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预初、初一组)](https://img.taocdn.com/s3/m/c2d7805be45c3b3567ec8bcc.png)
(预初、初一组)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D D D D D D D C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A C D A D B D C C二、填空题(共40分,每题2分)21.大学中庸22.诗圣诗王(诗魔)23.记住比24.善于卖25.怎么他的 26.尽(学完)认为(以为)27.现在通“无”,没有28.离去回头看29.到打开30.摆动尾巴相斗31.拿着马鞭子面对着千里马32.文武之道33.逸于作文34.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35.麦花雪白菜花稀36.散作乾坤万里春37.曲名(《折杨柳》)38.衬托(反衬)39.水面如镜,山色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40.热情淳朴、天真可爱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一)41.晚上睡在西山,早上打水烧柴,然后摇船去打鱼(3分)42.宁静、安逸(2分)43.政坛失意的孤愤和寄情山水的逍遥。
(3分,大意符合即可)(二)44.曾经(2分)认为(2分)45.鲍叔不认为我愚笨,而是知道时机有利、不利的分别。
(2分)(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2分)46.管鲍之交(管鲍之谊)(2分)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2分)(初二、初三组)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1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A BD C B C A D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B D B C A D C D A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A C CB DC B C A B二、填空题(共30分,每题2分)31.大学中庸32.纪传司马迁33.魏晋刘义庆34.白居易新乐府35.春秋陶渊明36.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翰)37.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38.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39.指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安史之乱40.倒装说的就是这个驼背老人吧41.称王大王的这样的行为越多,距离称王的目标就越远了42.比喻深厚的友谊经得起任何考验43.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要求齐王给他增加出使礼物44.世上利令智昏的人不猛醒回头,必然会葬身名利之中45.宁死不食嗟来之食坚守节义(意思对即可)三、阅读理解题(共30分)(一)46.李商隐(2分)47.深切思念故乡(2分)48.(1)全部选择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组合,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等意象,形成强烈的画面感,把旅途中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2)动静结合,画面外的动衬托着画面内的静,更突出了旅途中早行的寒冷凄清,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c885a9b9f3f90f77c61b41.png)
20**第*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上海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初三组)
![上海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初三组)](https://img.taocdn.com/s3/m/b70b56bab90d6c85ec3ac6a0.png)
上海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初三组)(比赛时间90分钟,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30分,每题一分)1、诗句“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的作者是()。
A、李白B、白居易C、欧阳修D、李商隐2、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作者是()。
A、岑参B、刘禹锡C、李清照D、白居易3、诗句“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的作者是()。
A、王安石B、岑参C、李益D、王昌龄4、“()下飞天镜,云生结()楼。
”(李白)括号里填入的词应该是()。
A、水、层B、月、海C、云、高D、山、阁5、把自己的诗歌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的诗人是()。
A、杜甫B、白居易C、柳宗元D、辛弃疾6、“倚()栏杆,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忘()归来路。
”(李清照)括号里应填入的词是()。
A、着、尽B、着、断C、遍、断D、遍、尽7、诗题“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中“江州司马”指的是()A、谥号B、官名C、人名D、地名8、“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示晓催天明。
黄鹂顔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
”(欧阳修《啼鸟》)这是一首()A、写景诗B、抒情诗C、田园诗D、咏物诗9、“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杨炯)诗中的“西京”指的是()A、洛阳B、剑门C、敦煌D、长安10、“云开远见()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卢纶)括号里填入的地名应是()A、武昌B、洛阳C、汉阳D、鄂州11、《徐霞客游记》的作者是()A、徐弘祖B、徐光启C、徐宏祖D、徐文长12、欧阳修曾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括号里填入的内容应该是()A、座上、桌上、厕上B、马上、枕上、厕上C、马上、桌上、车上D、舟上、厕上、庭上13、“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诗中的“半轮秋”指的是()A、秋月升到半空B、秋月像车轮C、半圆的秋月D、月到中秋14、《资治通鉴》的作者是()A、宋朝人B、唐朝人C、汉朝人D、明朝人15、“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上海初中古诗文大会历年真题精选
![上海初中古诗文大会历年真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ad9c03e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1.png)
一、上海初中古诗文大会历年真题精选(参考答案和解析见文末)1. 下列句中的"以"解释为"因为"的是()。
A.秦亦不以城予赵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D.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 下列句子中"贾"字可解释为"卖"的意思的一项是()。
A.贾名求利B.余勇可贾C.千金贾宅D.多财善贾3. 下列诗句不是描写秋景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C.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D.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4. 以下并非古代皇帝自称的是()。
A.朕B.卿C.孤D.寡人5. 以下不是屈原的作品的一项是()。
A.《九歌》B.《离骚》C.《橘颂》D.《书愤》6. 以下对年龄的称谓,不正确的是()A.五十岁——知命之年B.六十岁——耳顺之年C.七十岁——耄耋之年D.一百岁——期颐之年7. 以下句子不是出自《论语》的是()。
A.言必信,行必果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不以一眚掩大德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 以下诗句中,描写的不是菊花的是()。
A.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C.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D.晚晴庭院微风发,忽送清香度竹来。
9. 以下选项中的"假"与"晋侯复假道于虞"中"假"的意义相同的是()。
A.假仁假义B.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C.家中无书,每向人假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10. 以下有关"用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典是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B.典,即典例故实,包括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闻以及流传下来的古书成句C.典故都在古代典籍中有确定的出处D.用典可使诗歌语言精练,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本期初中古诗文大会真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1B。
上海初中古诗文大会历年真题精选8.6
![上海初中古诗文大会历年真题精选8.6](https://img.taocdn.com/s3/m/e3a3a9b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5.png)
上海初中古诗文大会历年真题精选(参考答案和解析见文末)*1. “古人有学书于人者“中“书“的意思与()中的“书“相同。
A.书山有路B.书生意气C.大书特书D.精于书艺*2. “凌性烟之浮景,赴熙焰之明光“描绘的是()。
A.蜻蜓B.蝙蝠C.蜉蝣D.飞蛾*3. “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中的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A.遁:逃遁B.逸:隐藏C.阳:表面上D.测:测度*4.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中的“逐“解释为()A.追B.循、沿C.赶走D.竞争*5. 对“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解释有误的是()。
A.出自《孟子》B.“厌”是“满足”的意思C.“精”指“上等好米”,“脍”指切碎的鱼或肉D.形容饮食十分讲究*6. 对李贺《南园(其五)》下列理解中错误的一项是()。
A.“何不”和“若个”都表示反问语气,强调了诗人郁郁不平的情感B.“何不”有势在必行之意,暗示出军情紧急和诗人焦虑不安的心境C.“若个”是基于现实的反问,衬托了前两句所言投笔从戎的必要性D.由首句之昂扬激越转入末句之沉郁哀怨,诗人的思想情感非常复杂*7. 刘仙伦在《野步》中把自己比喻为()A.黄犊B.枯荷C.鹭鸶D.舟楫*8. 下列对《饯别王十一南游》诗句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是“饯别”,但诗中没有写饯别场面,连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未提及B.首联写朋友登舟远去,小船驶入茫茫长江,诗人频频挥手,依依惜别C.颈联中的“飞鸟”用以隐喻友人的南游,倾注了自己关切和担忧之情D.尾联诗人想象朋友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蘋花出神,心中充满愁思*9. 下列各组括号内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使)无徐庶之一言/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B.玄德之三(顾)/王(顾)左右而言他C.不求(闻)达于诸侯/隔篁竹,(闻)水声D.陛下亦宜自(谋)/肉食者(谋)之*10. 下列引号内词的词意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育将鬻己“以”偿/无从致书“以”观B.其主答“之”/吾欲“之”南海C.郭子敬闻“而”嘉之/“而”山不增D.令育与“其”子同学/欲穷“其”林本期初中古诗文大会真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1D。
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 全
![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 全](https://img.taocdn.com/s3/m/b4e7a00c581b6bd97f19ea16.png)
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中预组)答案(以下答案皆出自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望请海涵)一.1.B(kuī)2.C (旁征博引)3.C(攸:所)4.D(雷震《村晚》)5.B(清周起渭《西湖》)6.A (宋徐俯《春湖游》)7.B(明邵亨贞《贞溪初夏》)8.A(潘阆《酒泉子十首之四》)9.A(词的分类)10.C(元曲体制)11.D12.B(B为七律,其他为七绝)13.D(D为词曲)14.C15.A(宋朱熹《熟读精思》)16.A17.B18.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9.D(谁说你知道得多呢)20.D(居室简陋,但德行高远)二.21.春秋左丘明22.道周23.屈原楚24.辅佐年幼国君制定和颁布礼法25.安置祭品切菜时作为垫板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2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30.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31.明鸡32.杜甫江畔独步寻花33.春江水暖鸭先知34.种植(谷:庄稼木:树)35.店铺36.接近37同“轼”,(身子靠车上横木)表示尊敬38.“于”,在39.吹开,使……绽放、开放40.有志报国之人即时奋起、发愤图强三.(一)41.(1)破旧的(2)送42.封地使者使者曾子43.(1)是别人送给你东西,(您)为什么不接受呢?(2)接受别人馈赠的人会害怕得罪那个馈赠者;赠与别人东西的人会待那人以傲慢。
(注!把握关键字,成句且通顺即可)44.自食其力、无功不受禄(二)45.唐刘禹锡46.水光一体,十分和谐47.略四.略初一初二1.D2.D3.D4.A5.C6.A7.C8.C9.C 10.B 11.B 12.D13.D 14.D 15.A 16.D 17.D 18.D 19.C 20.D 21.C 22.C 23.A 24.C 25.D 26.C 27.D 28.D 29.B 30.C 二/31.阴阳割昏晓 32.无案牍之劳形33.晴川历历汉阳树34.复照青苔上35.遥知兄弟登高处36.生光辉37.铁马冰河38.妖娆 39.为谁辛苦为谁甜40.主管 41.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42.能够43.如果、白白地44.梅妻鹤子 45.刘义庆幽冥录三/(一)46.解得,懂得 47.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第八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
![第八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d6de53510661ed9ad51f342.png)
第八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高一高二组)答案一.1.夷狄2.孟子3.黑色4.项羽5.王昭君6.尚书侍郎7.对月穿针8.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9.白居易10.太平兴国11.王安石介甫12.陆游杨万里13.互文14.马致远15.桐城派方苞16.立春17.红18.号官职19.(一)交通要道(二)使……稳固二.20.B(ACD都是指下巴、脸颊,而百年曰期颐)21.C(题干为约定)22.D23.A(A都为代词,它)24.A25.A26.D(“相思似春色”与“身如芳草多”)27.D28.A(杭州)29.C(A .21年 B.7年 C.26年 D.16年)三.30.BCE(不久)31.BEF(A被同披 C倍同背 D没同殁)32.C(《洛神赋图》(顾恺之)为绢本,最早纸本为《五牛图》)33.ACD(A《列子??汤问》 C《孟子?告子上》 D《韩非子?内储说上》)34.ABDE(C司空图也做有诗品,但题干评价见于钟嵘《诗品》 F《短歌行》)四.(一)35.重阳36.齐山愉悦37.(参考)诗人用“涵”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怀抱里,生动而形象。
38.“尘世难逢笑口开”39.(参考)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看出诗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而且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心中抑郁。
(二)40.周战国老子道家41.《内篇》《外篇》《内篇》42.贻笑大方大方之家望洋兴叹(三选二)43.(1)面:面向(2)少/轻:以为……少/轻44.C(于是焉:在这时候)45.C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46.(1)承上启下(2)突出河伯的无知和自我反省47.我将永远被那些懂得大道理的人嘲笑了。
(三)48.(1)水边(2)同“挥”,撇下(3)命运不好,遇事不利(4)真迹?49.D50.D?51.C52.B53.我为制造这些东西耗尽了心血,哪里仅仅为了换饭吃呢?心想将借首饰使我的名字不朽啊。
上海初中古诗文大会历年真题精选5
![上海初中古诗文大会历年真题精选5](https://img.taocdn.com/s3/m/5e8eb18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14.png)
上海初中古诗文大会历年真题精选(参考答案和解析见文末)*1. 下列句中的"危"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居安思危B.转危为安C.危如累卵D.正襟危坐*2. 下列句子都出自《醉翁亭记》,选出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A.环滁/皆山也B.而乐/亦无穷也C.负者/歌于途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 下列句子中的"为"与"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中的"为"用法相同的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B.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 下列名著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庄子》②《史记》③《资治通鉴》④《世说新语》A.①③④②B.①②④③C.③④②①D.①③②④*5. 下列文章不是选自我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的一项是()。
A.《香菱学诗》B.《群英会蒋干中计》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D.《促织》*6. 下列与"不谓遇知音于此地"的"知音"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B.逝将归旧林,复此别知音。
C.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D.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7. 以下典故和庄子无关的是()。
A.濠梁之辩B.不耻下问C.鼓盆而歌D.运斤成风*8. 以下诗句没有使用典故的是()A.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B.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C.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D.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9. 以下与《庄子》有关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是()。
A.《庄子》又名《南华经》,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是道家学派经典著作B.《庄子》与《老子》《尚书》合称“三玄”C.《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与人生观、政治观等D.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10. 与"亭亭山上松"的"亭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高一高二组
![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高一高二组](https://img.taocdn.com/s3/m/d89e7222192e45361066f5bf.png)
一、默写(17分,每题1分) 1.舍南舍北皆春水,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2.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3.___________________,子规声里雨如烟。
(翁卷)4.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5.雾失楼台,月迷津渡,_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6.可怜无定河边骨,___________________。
(陈陶)7.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粗记可以休。
(苏轼)8.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
(王建)9.城中桃李愁风雨,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10.乐游原上清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11.江天一色无纤尘,___________________。
(张若虚)12.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13.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14.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15.破帽遮颜过闹市,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16.冗繁削尽留清瘦,___________________。
(郑板桥)17.至今思项羽,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 二、填空(21分,除28题外每题1分) 18.“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一句选自《_________》或《_________》。
19.元杂剧奠基人为_________,号_________。
20.《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所处的时代为_________;同时代的著名骈文作家为_________。
21.《古诗十九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2.我国第一首有影响的田园诗是_________创作的《_________》。
上海市鲁迅中学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鲁迅中学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e53ee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3.png)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A项,临安指杭州。故本题选A项。
5.以下哪一个人最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 )
1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中的“屠苏”指的是( )
A 对联 B. 苏州 C. 酒 D. 房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屠苏”指的是一种酒,故本题选C项。
11.《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作者是( )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牧 D. 李商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作者是晚唐诗人杜牧。故本题选C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阴、怅、寥、廓。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上海初中古诗文大会历年真题
![上海初中古诗文大会历年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91028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03.png)
上海初中古诗文大会历年真题精选(参考答案和解析见文末)*1. 下列诗人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
A.陈子昂B.王勃C.杨炯D.骆宾王*2. 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中的"西京"指的是()。
A.长安B.洛阳C.敦煌D.剑门*3. 以下不属于《史记》的体例中记人的部分的是()。
A.书B.本纪C.列传D.世家*4. 以下不属于古代"五行"的是()。
A.金B.木C.气D.水*5. 以下古人与其称号不相符合的是()。
A.王羲之——书圣B.伯牙——乐圣C.张仲景——医圣D.吴道子——画圣*6. 以下诗句中,哪句诗中笛声所表达的感情基调与其他三句明显不同?()A.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B.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C.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D.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7. 以下选项中的"而"与"张丞相好草圣而不工"用法相同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B.侄惘然而止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8. 以下选项中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首赠别诗。
B.表明作者对王昌龄的担忧。
C.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中的“夜郎”就是指王昌龄。
D.在作者写这首诗之前,王昌龄也曾经写诗赠与作者。
*9. 以下有关苏轼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北宋中期文坛领袖B.诗与王安石并称“苏王”C.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D.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10.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的"江州司马"指的是()。
A.谥号B.官名C.人名D.地名答案和解析见文末。
二、推荐学习资源三、本期初中古诗文大会真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1A。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A。
西京是封建王朝国都的“京号”,意为西边的京城,当一个朝代实行两京制度或者多京制时,根据都城相对方位将首都和陪都进行的命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分,每题分)、填空题(20分,每题1 分)31.寒鸦飞尽水悠悠32.何人不起故园情33.行人临发又开封34.君看八幅南朝事35.车如流水马如龙36.桃花流水窅然去37. 一蓑烟雨任平生38.怀旧空吟闻笛赋3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0.日暮乡关何处是41.清泉石上流42.影徒随我身43 . 无案牍之劳形44.志人45.小人之交甘若醴46.寡德之人47.名词作状语48.卖柑者言49.谪(贬)50.梅花落三、阅读理解题(30分)( - _) (14 分)51.(2分)如梦令52.(6分)颜色(2分)花儿怒放,二色并妍(4分)53.(6分)武陵(2分)心地高洁、超凡脱俗(4分)(二)(16 分)54.(4分)(1)攀缘(2)很,极(3)慢慢地,缓缓地(4 )完55.(4分)(1)老虎头皮发痒,就让猱爬上来不停地挠。
(2)我偶而得到一点荤腥,不敢独自享用,把它献给左右(一起吃)。
56.(2分)猱取虎脑直击老虎的痒处,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且还不停地用花言巧语来麻痹老虎。
57.(6分)爱听好话却又麻痹大意(1)做人要正直(2)要警惕那些献媚逢迎的小人四、鉴赏评析题(20分)58.(10分)要点提示:首联第二句中的“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绪基调。
领联写景,景中含情, 隐约透露出旅人凌晨上路时一种萧瑟、寂寞、凄楚的心情。
尾联写回味昨夜之美梦,表现了欢乐的气氛,反衬了旅居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悲。
59.(10分)要点提示:爰旌目是一介书生,虽饿昏于道,却宁死不吃盗丘之食,为的是信守节义,真可谓是视气节重于生命的贤明君子。
五、创作题(10分)60.略第七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中预组)一、选择题(共 40 分, 每题 2 分)1.B 2.D 3.B 4.C 5.C6.D7.A 8.D 9.C 10.B 11.B 12.D 13.A 14.C 15.D16.A 17.B 18.C 19.B 20.A、填空题(共 40分,每题 2 分)39. 久居外地,思念家乡40. 参考: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 /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等等(符合要求即可) 三、阅读题( 20 分)(一)(12 分)41. (2 分)书圣 兰亭序42.(4 分)集市 名词 买 动词43.(4 分)(1)为鹅被烹而叹息 ( 2)为得好鹅,不惜墨宝(或:写字换鹅) (意思对即可) 44.(2 分)任性率真(或:洒脱放达、特立独行等) (意思对即可)(二)(8 分)45.(2 分)俗人 李白(或:作者) 46.( 2 分)喜悦而矜持 轻松愉快47.(4 分)从字面上看没有回答;三、四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描写了碧山的自 然美景,实际上也就是对“何意栖碧山”的回答。
这首诗的特点是写明“笑而不答” ,其实是采用实问 虚答的写法,即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来作答。
这种写法使诗句具有十分丰富的意蕴。
四、鉴赏题( 10 分)48.要点提示:这首诗写重阳登高怀乡。
前两句以“望乡台”、“送客杯”对举,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人思乡的情怀。
后两句以呼告语作咏叹,用北雁南飞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乡的苦闷。
全诗表达了客居远地 的游子思念家乡的焦渴心情。
第七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高一高二组)一、填空题( 30 分)(第 1-11 题,每题 1 分,共 11分)1.逝者如斯夫 2 .一片孤城万仞山 3 .监察御史 4.花间 5.南京 扬州(错一处不得分, 下同) 6.醉 翁亭记 7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8 .号 谥号 官职 9 .西安 - 北京 - 洛阳 10. 大唐西域记 11. 明 永乐大典21. 钱塘江畔是谁家22. 唯觉樽前笑不成 23. 百匝千遭绕郡城 24. 勿以恶小而为之 27.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5. 下自成蹊 26.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8.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9. 朱熹30.水调歌头 33. 可以当镜子31. 不久34. 像这样反复多次 32. 下对上告诉 , 陈述35. 太阳 36. 俞伯牙37.知错就改 38. 行动和目的截然相反(第12-17 题,赋分各有标注,共19 分)12.(3 分)(1)B (2)C (3)A13.(2分)(1)李广(2)王昭君14.(4 分)(1 )勉励(2)掌管(3)固执、任性(4)还是,表婉商语气15.(4 分)(1 )判断句兼宾语前置句(2)定语后置句(3)被动句(4)主谓倒装句16.(3 分)(1 )王昌龄(2)王勃(3)岑参17.(3 分)朔望晦二、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1 分)18.D 19.B 20.D 21 .A 22.C 23.C 24.C 25.A 26.B 27.A三、不定项选择题(10分,每题2分;答案多过两项的题,答错一项扣1 分,扣满2分为止)28.C 29.D 30.ABD 31.ACD 32.BCE四、阅读理解题(30 分)(一)(8 分)33.(2 分)辛弃疾黄庭坚34.(1 分)处变不惊35.(2 分)抒心中之意因自然之景(句式同、意思对即可)36.(3 分)表层理解:经历了风雨又沐浴了阳光,已不再把自然界的风雨放在眼里。
(得2 分)联系背景理解: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荣辱皆可忘却;表达了词人旷达从容的人生态度。
(得3 分)(二)(10 分)37.(4 分)(1)回答(2)刚才(3)一共(4)一般的人38.(1分)C (A项前一“为”是成为,后一“为”是表被动;B项前一“然”是“这样”,后一“然” 是表示赞成;C 项两个“何”都是表示疑问,“为什么”;D 项前一“之”是音节助词,后一“之”是指示代词,表近指)39.(1分)C (①③⑥不是)40.(1分)C (朱载上的儿子是朱新仲,而朱辂是朱新仲的儿子)41 .(3 分)东坡欣赏朱载上的诗句,两人成为知己东坡坚持日课背《汉书》,不受打扰(三)(12 分)42. (2 分)梁南京43. (2分)C (卒:通“猝”,急遽)44. (2分)不知有耕稼之苦不知有劳役之勤45. (4分)(1 )三天不吃饭,父子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
(2)怎么可以轻视农业生产而重视商业活动呢!46.(2 分)提示:可从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实践、虚谈与务实等角度作概括性简述,言之有理即可。
五、赏析题(20 分)47.(10分)可供比较赏析的角度有:⑴相同的诗风:沉有B顿挫;⑵表达的思想情感:关心政治、关注民生等。
附录:1?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可分四段。
第一段从开头至“下者飘转沉塘坳” 。
首句点题,开门见山地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开头两句,诗人就具体交待了时间和当时的情景,以简洁遒劲的笔触,概括而生动地表现出秋风的狂暴。
“怒号”与“卷”字紧密相承,形象地描摹出高天长空呼啸而来的狂风的凶猛,倾刻间就把屋上的茅草席卷而去。
接着在下面三句中,具体铺叙茅草被狂风吹得满天遍野,四处飞扬的情景。
这里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渲染风力之大,二是烘托出诗人眼望着自己苦心经营的草堂遭到破坏,而却无力挽救的焦急心情。
第二段自“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至“归来倚杖自叹息” ,描写顽童抢草的情景和诗人无可奈何的叹息。
屋上的茅草,被风卷走,挂在树梢,跌落在塘坳,诗人本希望能拣回来一点以备修补房屋。
但是从村上来了一群顽童,看主人年老力衰,就把撒落在地面上的茅草,一捆捆地抱走,主人呼喊他们也不听。
“忍能”、“面对”、“公然”描摹出了顽童的无所顾忌、大摇大摆地调皮情态。
“唇焦”、“口燥”、“呼不得”,将当时诗人焦急,费尽口舌的呵斥、劝阻都细致形象地记录下来。
最后诗人只好回到家中,精疲力竭地靠在拐杖上叹息。
“倚杖”与“老无力”紧紧相扣,表现出了诗人的未老先衰,“自叹息”又使人深感诗人的孤寂、不幸。
诗人笔下的顽童固然可恶,并当面呼他们为“盗贼”,但是诗人在思想感情上并没有把他们置于敌对的地位而加以认真地谴责,相反却将他们的顽皮、幼稚的神情表现得活泼可爱。
第三段从“俄顷风定云墨色”至“长夜沾湿何由彻” ,描写风定屋漏雨来之夜,愁迫难眠的情景。
这段头两句先描绘风息云浓,渐近黑夜,大雨袭临之势,交待了天气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
“俄顷”点明时间的短暂,“漠漠”、“昏黑”渲染出大雨前阴霾浓暗的气氛。
三、四句接着从天气恶变写到破屋的情形:一床盖过多年的粗布被子,棉花已经干硬不能御寒,以致盖在身上“冷似铁”。
被里子本已单薄,所以孩子在睡梦中一蹬就破。
这种对布衾的细腻描绘,逼真地展现了诗人的困苦图景。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秋夜棉被本已“冷似铁” ,然又遭屋漏雨淋,床上几乎无干处,其景象就可想而知。
因此诗人瞻前顾后,从眼前的一切回想到多年的颠沛流离生活,真是愁苦不堪,彻夜难眠,怎不希望天快亮啊!第四段从“安得广厦千万间”至篇末,表达诗人的理想和愿望。
诗人在破屋湿床之上,彻夜难眠,由自己的苦难,想到天下广大穷苦人民的苦难,并且把自己的命运和广大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从中升华出宁愿牺牲自己而能普济天下穷人的崇高理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是多么富于浪漫而有气魄的想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又是何等激情奔泻!这几句豪言壮语正是诗人伟大理想与高尚品质的集中体现。
这首诗,通俗流畅,广为流传,茅屋为秋风所破,从白天、傍晚、夜里,直到第二天早晨,所见所感可写的东西很多,但诗人精心选择了风卷屋茅、顽童抱茅、倚杖叹息、孩儿蹬被、屋湿无干处等场面和细节,进行具体形象地描绘,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当时所经受的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而这种痛苦正是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整个社会人民生活的缩影,从而使诗歌的主题思想更富有现实意义。
这首诗第一段以描写为主,第二、三段以叙述为主,第四段以抒情为主。
前三段写的是具体事物,因为紧扣主题,充满了感情,所以不使人感到板滞,最后一段的抒情,由于用了“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等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表达,也就使抒情避免了抽象、空洞。
本诗的语言朴素、生动,不用典故,没有华丽的辞藻,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有感染力,同时诗的形式自由,挥洒自如。
全诗以七言为主,间有九言句式。
无论是长句或是短句,无论是快是慢,无论是高昂激烈或是沉郁顿挫,都是随着诗人感情的波澜而变化起伏,摇曳多姿,充分地表达了诗歌的主旨。
2?郾《河北民》这首诗在写作上的显著特点是剪裁精当,言简意赅。
全诗旨在反映当时平民百姓深受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之苦,表现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为此,诗人精心选取了一组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一是“河北民”家家男耕女织,缴纳赋税给朝廷“事夷狄” ;二是大旱之年无收成,可官府仍逼迫他们忍饥挨饿“给河役” ,人祸天灾;三是为了谋求生路,“河北民”背井离乡,“老小相携”逃荒到黄河以南;四是“南人”丰收也与歉收一样无衣无食;五是行人(包括“河北民”与“南人” )面无血色,“悲愁”充塞天地,“白日”为之昏暗;六是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的唐太宗“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