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详解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与环境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与环境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和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环境、教育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讨这些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首先,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前儿童在家庭中度过了大部分的时间,家庭环境的温暖与安全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亲子关系、家庭的物质条件等都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亲子关系的融洽与和谐能够提高学前儿童的自尊心和情绪调节能力;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性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此外,家庭环境中的刺激、文化氛围、家庭教育方式等也会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学业成就产生影响。
其次,教育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早期教育的过程中,学前儿童能够接触到系统化的学习内容和丰富多样的活动,有助于他们的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适宜的教育环境能够提供给学前儿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机会,有助于他们积累知识、培养兴趣、发展才能。
另外,教师的教育水平、教育方法和对学前儿童的关爱和支持也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最后,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环境提供了学前儿童与其他人交往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社会关系和适应社会规则。
学前儿童所处的社区环境、文化氛围、资源分配等,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社区的安全稳定程度会影响儿童的情绪稳定和社交能力的发展;社区中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会对儿童的认知方式和道德发展产生影响。
此外,社会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和社会支持系统也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与环境多种多样,包括家庭环境、教育环境以及社会环境。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轨迹。
因此,为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
二、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心理収展的性质 1、整体性 2、连续性和阶段性 3、普遍性和差异性
(二)、心理収展遵循的觃律
1、从不成熟到逐渐走向成熟 2、从具体形象性到抽象性 3、从无意性到有意性収展 4、从不稳定向稳定収展 5、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性収展
第二节 影响心理収展的因素
遗传和成熟
题目:认识苹果
幼儿园教师在课堂上要怎 么教呀?
分析:学前儿童
1、认知活动由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把内容转化 为具体形象的,让他们去感知 2、心理活动由以无意性为主——把内容转化为动态 活动的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和参与
3、 幼儿的情绪易变,行为受情绪支配——用
积极情绪调动行动 4、 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新鲜的她们都
二、环境和教育
遗传因素提供了婴幼儿心理収展的 可能性,要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则取决于婴幼儿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及所受的教育,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 制约着学前儿童心理収展的内容、方 向和水平,可以说环境和教育是儿童 心理収展的决定性条件。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 境,如空气、阳光、水分和养料等,提供 儿童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社会环境指 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的生产力 収展水平,社会制度,儿童的家庭状况, 周围的社会气氛等。
幼教上
1、关键期就是不要错过机会,抓 住关键期,采取果断措施促进其更 好収展。 2、敏感期就是要顺其自然,增加 刺激,让其更好収展
第三章 影响心理収展的因素
教材35页基础部分
第一节 学前儿童身心収展的情况
一、学前儿童的生理収展 自学 注意: 小班、中班、大班正常身高和体重范围 脑和神经系统収育最快 动作収展遵循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9~10岁以后):该 阶段的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他们开始认识到 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对行为是非的判断不仅从行 为结果来判断,还会从行为动机的角度考虑。
•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二、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 (一)人格发展的相关理论
• 1.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1)人格的构成
•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成分组成。
(2)儿童社会心理发展的内容
•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方面,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儿童动 机和情感的发展。在《对性理论的三个贡献》一书中,弗洛伊德提出 了关于儿童情绪和动机发展的观点,认为,成年期人格的特点根源于 生命的头几年。个人童年期的生活经验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
• (三)学前儿童几种基本情绪的发展
1. 哭 2. 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自发性的笑(2)诱发性的笑
3. 恐惧 • 恐惧的分化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1)本能的恐惧 •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 (3)怕生 • (4)预测性的恐惧 4. 依恋 • (1)学前儿童依恋的特点 • ① 学前儿童最愿意同依恋对象在一起,与其在一起时,儿童能得到最
1. 道德判断是道德认知发展的核心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是人类道德要素中最重要的成分,是道 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动的前提。认为道德判断可以从结 构和内容两个维度加以界定,不同发展水平和阶段的道德判断, 既有具体的内容,又有特定的结构。
2. 道德发展的机制、条件与动力
道德发展的机制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改组。这种机 制具体表现为道德认知冲突。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
首先,生物因素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遗传因素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一些心理疾病,如自闭症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可能与基因有关。
此外,学前儿童的健康状况也对其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生理疾病和营养不良可能导致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延迟或异常。
其次,家庭因素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家庭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支持性和温暖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的自尊心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而一个冲突和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儿童的内外化问题。
第三,社会因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机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学前教育可以提供适当的刺激和指导,促进儿童的认知、语言和社交发展。
此外,社会支持网络、同龄人关系和社区环境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一个支持性的社会网络可以提供有利于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正面影响。
最后,文化因素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信仰和社会规范,这些都会通过社会化的过程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
例如,一些文化中重视集体主义和人际关系,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和自主性。
这些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学前儿童是指三到六岁的幼儿,是儿童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对其后续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1.认知能力的提高: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开始显著提高,他们能够逐渐理解简单的逻辑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类比和推理,开始认识事物的多样性。
2.幼儿困惑期:学前儿童在认知上遇到许多新问题,他们经常会出现困惑和疑问,对于一些无法理解的问题感到困惑和矛盾。
3.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逐渐加强,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意愿和情感。
4.社交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开始发展,他们喜欢与其他儿童进行玩耍,逐渐学会和其他儿童进行交流和合作。
5.情感表达和管理: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能够通过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开始学会适当地管理自己的情感。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1.家庭环境:学前儿童的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中的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的关系和互动方式,以及家庭中的教育方式,都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2.教育方式:学前儿童的教育方式对其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者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都会对学前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
3.同伴关系:学前儿童与同伴的交往和互动对其心理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其他儿童进行游戏和交流,能够帮助学前儿童培养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4.社会环境:学前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期望和社会规范等,都会影响学前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5.个体差异:每个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都存在个体差异,这取决于其个体的遗传基因、生理特征和个人经历等因素。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其自身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特征,也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同伴关系、社会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第二章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教学文稿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遗传和生理成熟 2、遗传的含义? 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指双亲的 身体结构和
功能的 各种特征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的现象。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3、遗传素质的含义? 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 构造、形态、
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方向是先会转头、抬头,,然后为翻 身、再是手拿东西,然后是爬、站和走。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7、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作用? (1)生理成熟是每个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基
础。 (2)每个幼儿生理成熟的水平或状态,是幼
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劳伦兹和鹅
关键期
关键期:个体成长的某一段 时期,其成熟的程度恰好适 合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失 去或错过发展的机会,以后 将很难学会该种行为,有的 甚至一生难以弥补。
9、记住几个关键期
1)、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2-3岁 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
如果让儿童生活在外国,用不一年就能学 会日常口语。 2)、视觉发展关键期:0-4岁
第二章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 、1.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到 底有哪些呢?
-----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学 前儿童自身的实践活动
通过观察你认 为下图哪两位 少年会是他们 的儿子?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遗传 2、遗传的含义? 3、遗传素质的含义? 4、遗传的作用?
例二:一岁半的巧巧,妈妈想让她早点学说话,每天
都给她讲故事,听儿歌,训练绕口令,可巧巧的进步 却不大,说话既不流利也不清楚,妈妈很着急,是不 是巧巧在言语方面有问题呢?
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二)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
自我 认识
自我 意识
自我 意识 自我 评价
1.自我认识
(1)通过研究自我认识、防御性行为和行为适应三者之间的关系, 得出以下结论: ①凡是被试的自我意识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愈相接受,他所表现的知觉 防御现象愈少。 ②凡是被试的自我意识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愈相接受,他的行为适应愈 良好。 ③凡是被试的行为适应愈良好,他所表现的防御性现象愈少。 (2)学前儿童认识自己的途径: ①根据成人的评价和态度认识自己。 ②在与他人的比较和交往中认识自己。 ③在分析自己的行为结果中认识自己。 当儿童对自己的人士被歪曲时,就会影响他们的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观。
3.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方面,个体不仅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 己,还要根据环境的作用促进原有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并有创新,以适应和改造 外界环境的变化。 有了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又善于在各种动机冲突或挫折情境中调 整自己的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这样的学前儿童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个 性,保持心理的健康。
2.罗杰斯的观点 (1)自我概念包括个体的知觉、意见、态度、价值观等,它是主
观的,个体对自身的认识未必与自己的客观情况向符合。 (2)个体时时都以自我概念作为评价自己处事待人的经验,如若 经验与自我概念不符,就会产生焦虑和情绪困扰。 (3)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个人心理适应的一 个指标,两者越接近,个体的适应就越好,心里就越健康。
(3)对挫折的适应和调整 ①减轻动机冲突或挫折带来的
困扰和不安。 ②使人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实 现的境界。 ③主体对环境的改造,克服不 利因素。 ④正视现实,承认挫折,以积 极的态度迎接新的挫折。
二、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学前儿童是指3到6岁之间的孩子,这个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阶段,儿童会经历许多心理的变化和发展,具有一些特征和特点。
同时,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受到一系列的因素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首先,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是比较特殊的。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模仿和实验来探索周围的世界。
他们的思维是具体的、直观的,他们更善于观察和模仿。
他们还容易陷入片面、片段的思维方式,缺乏整体性思维。
其次,学前儿童情绪变化较为频繁。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了许多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他们会表现出兴奋、好奇、喜悦等积极情绪,也会出现焦虑、恐惧、愤怒等消极情绪。
他们还会表现出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情绪的反应较为强烈。
此外,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在不断增强。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区分自己和他人。
他们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思考问题,但仍然缺乏客观全面的认知能力。
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思维容易跳跃,对事物的理解也较为片面。
最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和人际交往能力开始发展。
他们在这个阶段会逐渐离开家庭环境,与其他儿童和成人接触。
他们会通过游戏和交流来增强自己的社会性。
他们初步形成了部分的社会角色意识,可以与其他人进行简单的沟通和合作。
首先,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是儿童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中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对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社会性发展都有影响。
其次,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游戏和学习中获得发展。
学前教育中的教师和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媒体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时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第二课时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一.复习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师: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儿童心理发展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围现实。
人脑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本体,周围世界是儿童心理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儿童心理发展决不能离开这两个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
(一)、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理成熟。
1.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在学生回答得基础上教师补充讲解)(1).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机体得到高度的发展,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结构和机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获得了不同于其他一切生物的特征。
人的天然的族类特征是正常儿童出生时都具有的遗传素质。
人类共有的遗传因素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儿童有可能达到一定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心理水平的最初步、最基本的条件。
(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世界上除同卵双生外,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遗传模式。
遗传模式的差异性决定着心理活动所依据的物质本体的差异性,从而影响着心理机能。
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不同方面的影响是不完全相同的。
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它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在环境的影响下,最初的可能性能够变为最初的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将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和可能。
儿童每一步的发展现实总是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的结果。
2.生理成熟因素(1).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2).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3).生理成熟的个别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遗传素质以及遗传的发展程序虽然制约着儿童的生理成熟,但成熟却并不绝对由遗传决定。
生理发展本身存在着遗传和变异辩证统一的规律。
遗传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会变化,人类的种系特征就是世世代代遗传和变异进化的产物。
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
第二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能综合分析影响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遗传因素的方法
1.家系研究 2.双生子的研究: (1)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基因型,差异是由于环境的影响作用。 (2)异卵双生子:基因型不完全相同。
二、先天素质
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之间复 杂相互作用的结果。
先天 素质
三、机体损伤或疾病
机体损伤或疾病,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是影响学前儿童 心理健康发展和造成他们心理发生障碍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分娩中可能出现的损伤。分娩过程中的异常可能造成脑损伤。 (二)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
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 生物学因素
一、遗传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原因主要有遗传以及与遗传有联系 的素质,生理生化改变以及有机体损伤等。
(一) 遗 传 的 分 类
1.直接遗传:指的是明显由于遗传因素而引起的行为异常。
(1)单一突变基因异常 (2)染色体异常
2.间接遗传:是由于某一遗传性而引起的异常行为。 3.轻微遗传:是指某些行为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遗传只 起轻微的作用。
四、生理发育迟缓
会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造成儿童孤独、退缩、自卑的性格,导致其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五、生化改变
机体内对脑的功能有重要影响的中枢神经物质的代谢异常,可能成为 诱发生理和心理活动障碍的重要原因。
学前儿童幼儿发展心理学 第2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8
一、客观因素
• (一)生物因素 • 1.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 遗传因素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
提和自然条件。 • 遗传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
物质前提。 • 遗传奠定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不同年龄阶段心 不同方面心理 不同儿童心理 理发展的不均衡 发展的不均衡 发展的不均衡
(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9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一)什么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 特征
• 1.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
• 2.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 3.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总
最初基础。
19
一、客观因素 • (一)生物因素 • 2.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
前提
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20
T,从出生后的 第48周开始练习, 每天练习10分钟, 一共练了7周。
C,从出生后的 第53周开始练习, 每天练习10分钟, 一共练了2周。
21
• 实验的启示:
22
(二)社会因素
• 具体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 幼儿差异的重要原因。
24
二、主观因素 • (一)儿童的心理活动是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的内部因素 • 需要是最活跃的因素。 • 兴趣爱好是影响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 自我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控制作用。
25
二、主观因素 • (一)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
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 婴幼儿心理活动的各种成分或因素既是
学前教育心理发展,反思与解释
学前教育心理发展,反思与解释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对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学前教育心理发展,反思和解释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教育方法及教育者的角色。
一、学前教育心理发展概述1.学前教育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1)认知发展: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迅速,表现为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能力的提高。
(2)情感发展:这一阶段儿童的情感丰富,表现出好奇心、求知欲、同情心等。
(3)社会性发展: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开始学会与人交往,逐渐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遵循社会规范。
(4)个性发展:儿童在这一阶段开始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如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等。
2.影响学前教育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2)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教育因素: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方法、态度等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学前教育心理发展的反思1.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教育者应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个性,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关注儿童情感需求教育者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给予关爱、支持和鼓励,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
3.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者应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尊重、鼓励和挑战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4.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指导儿童心理发展。
三、学前教育心理发展的解释1.儿童认知发展的解释儿童认知发展是大脑发育、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育者应通过丰富的教育活动,激发儿童的认知兴趣,提高认知能力。
2.儿童情感发展的解释儿童情感发展是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教育者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引导儿童学会表达和调节情感。
3.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解释儿童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教育者要为儿童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引导儿童遵循社会规范,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是指针对3至6岁这个阶段的儿童,他们在心理发展上呈现出的一些普遍特点和发展规律。
下面将详细解释这些特点和规律,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描述,以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这些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1. 自我意识的形成:学前儿童开始逐渐认识自己,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他们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来指代自己,例如“我”,并开始对自己的外貌、性别等进行思考。
2. 语言能力的快速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急剧提高,他们能够理解和使用越来越复杂的语言。
他们开始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3. 想象力的丰富:学前儿童的想象力非常活跃,他们能够通过想象创造出各种角色和情节。
他们喜欢进行角色扮演和幻想游戏,这有助于他们发展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社会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成员,并开始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
他们能够理解和遵守一些简单的社会规则,例如分享和等待轮流。
5. 情绪的表达和调节:学前儿童的情绪表达能力逐渐提高,他们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情感,并开始学习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他们可能会经历情绪起伏较大的时期,需要成年人的引导和支持。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1. 渐进性发展: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逐渐而有序的,不同领域的发展相互影响和促进。
他们在语言、认知、社会情绪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积累。
2. 个体差异:每个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都有差异,有些儿童在某个方面的发展较快,而在另一个方面的发展较慢。
这是由于遗传、环境和个体经验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
3. 学习与发展: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与他们的学习经历密切相关。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探索,他们能够积累知识和经验,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需要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成年人的引导和支持。
成年人应该提供适当的环境和经验,以促进儿童的各个方面的发展。
以上就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
四、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概念
转折期、 危机期
关键期
敏感期
最近发展区
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 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或者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时期容易出现, 时期内突然急剧的变化的情况,成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比如从 过了这一时期很难出现!(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发展) 家到幼儿园or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
4.从凌乱到成体系
3.从被动到主动
2.从具体到抽象
1.从简单到复杂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刚出生的孩子虽然能看能听但不会认生,6个月左右开始认生;1岁半 以前没有想象活动,也谈不上人类特有的思维;2岁左右开始掌握语言,同时出现想 象和思维。 【案例二】 最初孩子的情绪只有愉快和不愉快之别,后来,逐渐出现喜、怒、哀、 乐、怕等复杂多样的情绪。 【案例三】 下班的孩子经常在活动室里东游西荡,无所事事,活动没有目的性, 而大班的孩子则在活动之前就想清楚了做什么和怎么做。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
发展的高速度
变化迅速是学前儿童心 理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 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的规律之一。美国心理 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智 力发展的研究表明,儿 童4岁时智力成熟一半。
01
02
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发展的不均衡性
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 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
03
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和连 续性是辩证统一的。
《学前心理学》
教师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教研组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积极 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是定向发展中的顺序性
敏感期和最佳期: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
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事半功倍)。错过了敏感期,不是不可以学习某种知识或能 力,但是相对困难,发展比较缓慢。(事倍功半) 智力发展4岁前!
危机往往是由于儿童心理发展迅速而导致心理发展的不适应! 危机期:在转折期出现的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和反抗成人的行为。 如:口吃就是由于认识能力的发展、表达愿望的提高与口语能力有限
一、生物因素
二、社会因素
差遗 异传 的素 最质 初( 基物 础质 。前 )提 ; 个 别
生 理 成 熟 三、儿童的主动活动
环 境 : 大家社 众庭会 传环生 媒境活 环 境 ;
教 育 ( 主幼 导儿 作园 用教 )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生物因素
•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就是个体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身体构造、生理机能和身心发展 的潜能。 历史上关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曾经有过“遗产决定论”,这种理论认 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在基因中就已经被决定,环境和教育仅仅起引发的作 用,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 如:
一、生物因素
• (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理发展。
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明显的表现在发展的方向顺序和发展速度上
。其方向顺序是按所谓的首尾方向(从头到脚)和近远方向(从中轴
到边缘)。 如:儿童头部发育最早,其次是躯干,再是上肢,然后是下肢。
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儿童头身比例的变化是:
胎内2个月:1:2
胎内5个月:1:3
出生时:1:4 2岁:1:5 6岁:1:6 12岁:1:7 25岁:1:8 儿童动作的发展顺序是:先会抬头,后会翻身,再会坐、会爬,最后
才会用腿走路。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
骼肌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
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 用是:使心理活动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若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 定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的出现或发展 。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成人的心理也在变化,但变化的方向是有进有退;学前儿童心理变化总 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在进步。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时出现停顿或类似 倒退实则进步的现象。例如:有的儿童学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以后,突然 不好好吃饭,把饭反复撒在桌子上。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从凌乱到成体系 从被动到主动 从具体到抽象 从简单到复杂
二、社会因素
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各种教育影响。自然环境提供 儿童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如阳光、空气、水和养料等。对儿童心理 影响大的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指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生 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儿童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状况、周 围的社会气氛等。
儿童最初的心理 活动是笼统不分 化的。如:最初 儿童的情感只有 愉快和不愉快, 后来分化为喜爱、 高兴、快乐、痛 苦、嫉妒等情感。
例如:思维的发 展从直观动作思 维到具体形象思 维到抽象逻辑思 维
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 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 理制约到自己主动 调节。
心理活动之间缺乏联 系,而且非常容易变 化。如7、8个月大的 婴儿因为妈妈离开哭 的很伤心,这时分享 一个玩具给他,会立 马转移注意力。而随 着年龄的增长,形成 了稳定的有系统的个 性。如,一个幼儿喜 欢汽车,无论何时何 地会优先注意汽车。
如:儿童学习简单口语 2-4岁关键期!数概念5-5.5岁!坚持性行为4-5岁! 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心里不安产生的。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第二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目前关于儿童发展的看法主要有:环境决定论、遗传决 定论。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由很多,但是基本因素为 三个: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儿童的主动活动。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提供了人类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A
B
※由于遗传缺陷造成脑发育不全的儿童,其智力障碍往往难以克服——(中科院 心理所1979) ※如:英国心理学家西里儿•伯特(Cyril Burt)的研究;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詹森(Jenson,1968)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