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白毛女教案

白毛女教案

白毛女教案教案:《白毛女》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白毛女》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分析和解读剧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解读《白毛女》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分析和评价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白毛女》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教学展开(25分钟)a.教师讲述《白毛女》的主要情节,包括白毛女秀草地、遇见阿波、与杨白劳重逢、被杨白劳认出、最后和阿波在一起的故事。

b.通过问答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剧情的理解,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角色分析(25分钟)a.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剧中人物进行分析,并讨论该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动机。

b.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和评价每个角色。

4.主题探究(20分钟)a.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白毛女》想要表达什么主题?为什么?请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b.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故事中所蕴含的主题和寓意。

c.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互相评论和辩论。

5.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并强调《白毛女》所传达的主旨和思想。

四、课后作业1.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白毛女》的理解和感悟。

2.选择一个与剧中情节相关的社会问题,写一篇评论文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通过分析《白毛女》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剧中所传递的思想和主题。

同时,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机会。

白毛女教案(精华版)

白毛女教案(精华版)

白毛女教案(精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白毛女》。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解放前的的真实故事,描述了一个农村女子喜儿的悲惨遭遇和最终获得解放的历程。

课文内容主要包括喜儿的遭遇、喜儿与杨白劳的父女情深、喜儿在黄家受苦、喜儿逃荒、喜儿遇到共产党军队、喜儿获得解放等情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白毛女》的故事背景和内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父女情深、阶级压迫和解放的主题。

2. 培养学生朗读、复述、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喜儿勇敢、坚强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喜儿的悲惨遭遇和解放的喜悦。

难点:分析喜儿形象,理解课文所表达的阶级压迫和解放的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教材、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白毛女》插曲,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喜儿的遭遇。

3. 内容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喜儿形象,引导学生理解阶级压迫和解放的主题。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喜儿遭遇和解放的看法,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白毛女》喜儿的遭遇:悲惨喜儿与杨白劳的父女情深喜儿在黄家受苦喜儿逃荒喜儿遇到共产党军队喜儿获得解放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白毛女》的故事情节。

答案:课文讲述了喜儿在解放前遭受阶级压迫的悲惨遭遇,以及她在共产党军队的帮助下获得解放的故事。

2. 请分析喜儿形象,谈谈你对她遭遇和解放的看法。

答案:喜儿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子,她在遭受阶级压迫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

初中语文白毛女教案

初中语文白毛女教案

初中语文白毛女教案1. 课题名称:初中语文《白毛女》教学2. 学科:语文3. 年级:初中4. 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白毛女》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能够欣赏并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白毛女》。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白毛女》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白毛女》的作者杨白劳及其创作背景。

2. 提问:《白毛女》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背景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三、合作探讨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白毛女》中的喜儿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二、深入解读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喜儿的形象特点,探讨其象征意义。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喜儿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三、欣赏评价1. 教师组织学生欣赏《白毛女》中的经典片段。

2. 学生谈谈对作品艺术特色的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白毛女》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请学生谈谈对作品艺术特色的欣赏体会。

语文教案-白毛女

语文教案-白毛女

语文教案-白毛女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白毛女》这部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英雄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本和观察细节,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意义。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重点1.学生对于中国革命时期社会背景的了解。

2.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白毛女》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解读。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白毛女》这部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文本支持观点和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白毛女》。

2.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展开深入探讨。

3.分析文本:学生通过分析文本和观察细节,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意义。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介绍《白毛女》及其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白毛女》及其书写背景,引起学生兴趣2 阅读《白毛女》的前半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阅读《白毛女》的后半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5 小组讨论: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6 总结:《白毛女》的主题和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六、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发言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理解和解读的程度。

3.测试或问答:通过测试或问答形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白毛女》文本资料。

2.课件:教师准备有关《白毛女》的课件,包括文本分析和人物形象解读等。

八、教学反思1.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白毛女》这部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2.学生通过分析文本和讨论,能够理解和解读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意义。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辨和批判思维的培养,可以设计一些扩展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

《白毛女》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白毛女》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白毛女〕教案设计-教学教案教学目标:一进一步了解戏剧并初步了解歌剧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歌剧的兴趣和能力。

二了解戏剧表现主题思想的方法,明确本文的主题思想: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新中国、热爱改革放开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一在“单元提示〞的统率下,明确教学目标,结合“预习提示〞,组织课堂教学。

二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课外播放录像、录音,以增强课堂教学气氛。

教学时数:2课时第—课时: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歌剧的一些特点。

教学过程:一安排课前预习。

1.读附录〔谈谈戏剧文学〕,思考问题:①剧本包含哪两局部?②剧本主要有哪些特点?2.阅读课文〔白毛女〕选场。

有条件的话,看〔白毛女〕全剧的录像或剧本,了解全剧主要故事情节。

3.利用工具书解决“预习提示〞后面加点字的读音。

二.检查课前预习中的“读附录〔谈谈戏剧文学〕思考问题〞三依据板书,结合课文,理解剧本的两个组成局部。

1.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舞台提示〔“人物表〞在节选时已删节〕。

明确:时间1935年冬,除夕。

地点河北省某县杨格村。

布景村前平原,村后大山。

天降大雪。

服装〔杨白劳〕披着盖豆腐的布。

道具〔喜儿的〕红头绳;〔穆仁智的〕红灯。

教师点拨: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

剧作家借助于这些舞台揭示,再通过导演、舞美、灯光等的二度创作,把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人物身份、性格特征等等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2.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示人物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舞台提示。

心理情绪〔杨白劳〕半信半疑;〔喜儿〕焦急地。

动作〔杨白劳〕踉踉跄跄地上;〔喜儿〕给爹拍身上的雪。

上下场王大婶子上;帐房穆仁智上。

教师点拨:1.生动在戏剧舞台上的是剧中人物,是舞台上的演员。

人物如何活动,必须受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制约。

剧作家对人物的心理情绪和动作做必要的提示,正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剧情开展的需要。

白毛女 教案教学设计

白毛女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白毛女》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九年级课时:5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白毛女》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欣赏并评价《白毛女》的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白毛女》。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方面,提高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白毛女》所展现的人性美、爱情美和自然美。

(2)认识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理解作者的审美取向。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白毛女》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3)欣赏并评价《白毛女》的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的美。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的兴趣。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将作品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白毛女》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关系。

4. 教师讲解: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特点。

3. 分享成果: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互相交流。

4.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三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歌剧白毛女教案

歌剧白毛女教案

歌剧白毛女教案歌剧《白毛女》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掌握相关知识;理解歌剧音乐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剧《白毛女》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正义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歌剧《白毛女》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了解歌剧音乐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难点:理解歌剧《白毛女》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正义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有关歌剧《白毛女》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关于歌剧的基本概念。

2.学习歌剧《白毛女》的故事情节(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歌剧《白毛女》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然后学生自主阅读剧本,分组讨论故事情节的关键点,并在班级分享讨论结果。

3.学习歌剧音乐的特点和表现手法(20分钟)教师播放歌剧《白毛女》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的变化和表达手法。

然后学生分组合作,就音乐片段的表现手法进行探究,找出歌剧音乐的特点。

4.分析歌剧《白毛女》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歌剧《白毛女》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讨论白毛女坚守原则、勇敢正义的精神以及对侵略者的抵抗等。

学生阅读表演剧本中相关精彩台词,并组织展示讨论结果。

5.展示歌剧《白毛女》相关作品(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可以是剧本的改编、歌曲的填词或舞蹈的编排等,以展示对歌剧《白毛女》的理解和创造力。

6.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歌剧《白毛女》的理解进行总结,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讨论和反思。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展示作品的质量以及学生的表达能力等来评估教学效果。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个人笔记、思维导图或口头展示等形式的评价。

舞剧《白毛女》教案

舞剧《白毛女》教案

舞剧《白毛女》教案教案标题:舞剧《白毛女》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舞剧《白毛女》的故事情节,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2. 掌握舞蹈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舞台表演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和评价舞剧表演。

教案内容: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展示舞剧《白毛女》的剧照和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舞剧的主题和背景,了解中国革命时期的艰苦岁月和人民奋斗的精神。

二、舞蹈基础训练(15分钟)1. 进行身体热身操,包括拉伸、肌肉放松和基本舞蹈动作的练习。

2. 教授舞蹈基本动作,如转身、跳跃、手臂动作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舞蹈技巧。

三、学习舞剧《白毛女》的舞蹈片段(30分钟)1. 教授舞剧中的经典舞蹈片段,如《白毛女的苦难》、《解放军进村》等。

2. 分组让学生分角色排练舞蹈片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舞台表演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舞蹈动作背后的情感和意义,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四、舞剧欣赏和评价(15分钟)1. 观看舞剧《白毛女》的片段或完整演出,让学生全面了解舞剧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讨论舞剧中的舞蹈、音乐、服装等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舞剧表演的评价,让学生学会客观评价和欣赏舞蹈表演。

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总结,分享他们对舞剧《白毛女》学习的体验和感悟。

2. 邀请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展示,展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和进步。

教案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舞剧演出,进一步加深对舞剧《白毛女》的理解和欣赏。

2. 鼓励学生创作和表演自己的舞蹈作品,以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舞蹈训练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其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的提高情况。

2. 收集学生对舞剧《白毛女》的评价和反馈,评估学生对舞剧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语文教案白毛女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白毛女教学教案

白毛女教学教案第一章: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白毛女》的背景及作者杨洪基的情况。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交代《白毛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2. 作者简介:介绍杨洪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杨洪基要写《白毛女》这首诗。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 分析课文: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回答出课文背景和作者简介相关问题。

2.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表达出情感。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第二章:诗歌手法分析一、教学目标1. 分析课文《白毛女》中的诗歌手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手法介绍: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

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诗歌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有哪些诗歌手法。

2. 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并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

3.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诗歌手法及其作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回答出课文中的诗歌手法。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3.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手法进行创作。

第三章:课文主题探讨一、教学目标1. 探讨课文《白毛女》的主题。

2. 培养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主题介绍:讲解课文《白毛女》的主题思想。

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白毛女》想要表达什么主题。

2. 分析课文:讲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并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

《白毛女》教案设计

《白毛女》教案设计

《白毛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白毛女》的故事背景、作者和作品特点。

2. 通过分析《白毛女》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品揭示的社会现实。

3. 学习《白毛女》中的文学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和作者简介2. 人物形象分析3. 作品主题和社会意义4. 文学手法分析5. 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白毛女》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作品主题及文学手法。

2. 教学难点: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和文学手法,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作者简介、作品主题等。

2. 分析法:分析人物形象、文学手法等。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经验。

4. 实践法:让学生模仿《白毛女》中的文学手法,创作短篇故事。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白毛女》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阅读理解: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主题探讨:讨论作品主题和社会意义。

4. 文学手法分析: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

5. 团队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7. 作业布置:模仿《白毛女》中的文学手法,创作短篇故事。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白毛女》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 评价学生对作品主题和文学手法的理解程度。

4. 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资源1. 《白毛女》原著文本。

2. 与《白毛女》相关的影视作品。

3. 文学分析的相关资料和参考书。

八、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好《白毛女》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 安排课堂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3. 准备相关的评价表格和反馈工具。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白毛女》的戏剧表演,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白毛女 教案教学设计

白毛女 教案教学设计

《白毛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白毛女》的故事背景、情节及主题,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传说的兴趣。

3.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能力。

4.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及情节:介绍《白毛女》产生的历史背景,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2.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主人公杨白劳、喜儿、黄世仁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3. 作品主题探讨: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阶级矛盾、人性善恶等问题。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情节及人物形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及人物性格。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价值观。

4. 情景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白毛女》原文及相关评论文章。

2. 教学多媒体:图片、视频等资料。

3. 角色卡片:准备杨白劳、喜儿、黄世仁等人物的角色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白毛女》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主题及人物性格。

4. 分析: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实践: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完成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组织学生比较《白毛女》与其他民间传说或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深入探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白毛女》教案

《白毛女》教案

《白毛女》教案《白毛女》教案一、主题思想歌剧《白毛女》以喜儿命运的悲喜沉浮为主线,铺叙了一系列曲折动人、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深刻的表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农村的基本矛盾——广大农民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语文教案-白毛女。

恶霸地主黄世仁通过地租和高,利贷,残酷压榨农民,逼死杨白劳,抢走喜儿并把她奸污后又要害她,后来逼得她逃进深山,过着“鬼”一般的生活。

这些情节,深刻地表现了长期受着深重压迫剥削的贫苦农民,命运的悲惨,也有力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凶残、狡诈、贪婪、腐朽的本质。

剧作最后描写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倒了地主阶级,喜儿和广大农民报仇雪恨、翻身解放了,新旧社会两重天。

《白毛女》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

这部优秀歌剧具有很大的典型意义。

二、课文剧情概括课文节选的是歌剧第一幕的第一、二场。

第一场,写1935年冬的除夕夜,天降大雪,佃户杨白劳的女儿喜儿盼爹爹回家来过年;杨白劳还不起地主的租子和高,利贷,在外躲帐躲了七天后于除夕夜担着豆腐担子悄悄回到家。

他称回二斤面,给女儿扯了二尺红头绳,准备与相依为命的女儿欢欢喜喜过个年。

就在这时,地主帐房穆仁智来逼债,硬逼杨白劳到黄世仁家去一趟。

第二场,写杨白劳跟穆仁智来到地主家,地主黄世仁借逼债逼杨白劳在女儿的卖身文契上按了手印。

杨白劳悲愤欲绝,踉跄往家走。

课文后的剧情是:第三场写杨白劳倒在路上,被杨的老友佃户赵老汉搀回家。

杨白劳在深夜喜儿睡着后,在村上一连串的鞭炮声中,喝点豆腐的卤水自尽了。

第四场,写年初一在鞭炮声中喜儿惊醒,发现爹爹死在门外雪地上。

不一会,穆仁智带人把喜儿抢走了。

这第一幕是全剧戏剧冲突的开端。

三、《白毛女》全剧的故事梗概歌剧《白毛女》,共五幕十六场(原先为六幕,后来删掉了表现喜儿在山洞里的生活的第四幕,由六幕改为五幕)。

全剧反映的是全国抗战爆发前的1935年冬至红军北上抗日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1937年秋和1938年春,发生在河北省某县杨格村的故事,地主黄世仁和佃户杨白劳、喜儿的矛盾冲突是主线。

《白毛女》教案

《白毛女》教案

《白毛女》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剧情梗概及艺术特点。

2.培养学生对《白毛女》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通过分析《白毛女》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农民在新中国成立前所遭受的苦难,以及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何走上翻身解放的道路。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白毛女》创作背景2.《白毛女》剧情梗概3.《白毛女》艺术特点4.《白毛女》人物形象分析5.《白毛女》的现实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白毛女》的剧情梗概、艺术特点及人物形象分析。

2.教学难点:《白毛女》的现实意义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剧情梗概、艺术特点等。

2.观看法:组织学生观看《白毛女》的经典片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讨论法:分组讨论《白毛女》的人物形象、现实意义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白毛女》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白毛女》的剧情梗概,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3.观看:组织学生观看《白毛女》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4.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白毛女》中的人物形象,如喜儿、杨白劳等,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及在作品中的作用。

5.讨论:分组讨论《白毛女》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白毛女》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7.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白毛女》的观后感。

六、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白毛女》的了解程度。

2.成果评价:检查学生撰写的观后感,评价他们对《白毛女》的理解程度及情感表达。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白毛女》的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白毛女 教案教学设计

白毛女 教案教学设计

《白毛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白毛女》的故事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2)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3)掌握作品中的关键情节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作品;(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元素;(3)学会欣赏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光辉;(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白毛女》是现代作家何其芳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杨白劳及其一家人的命运描写,反映了旧社会农民的苦难生活和新社会的希望。

2. 人物形象:(1)杨白劳: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民,深受地主阶级的压迫;(2)喜儿:杨白劳的女儿,勇敢、聪明、坚韧,代表新时代的女性;(3)黄世仁:地主阶级的代表,残酷剥削农民,贪婪无耻。

3. 情节梳理:(1)杨白劳一家人的生活困境;(2)喜儿与黄世仁的斗争;(3)杨白劳被迫离家逃荒;(4)喜儿在新社会的成长;(5)杨白劳一家人的团圆。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2)作品的主题思想探讨;(3)作品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元素分析。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元素如何融合;(2)如何理解作品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光辉。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课前预习,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思想;3. 比较分析法:对比分析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元素在作品中的体现。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白毛女》的故事背景和作者;2. 自主学习:让学生分享课前预习的成果,了解作品基本内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思想;4.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对比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元素在作品中的体现;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频率。

《白毛女》教案设计

《白毛女》教案设计

《白毛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白毛女》的创作背景、作者及其创作意义。

2.通过分析文本,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主题。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主题。

2.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刻内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情况。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讨论《白毛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课堂阅读1.学生齐读《白毛女》全文,感知作品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品情感。

三、分析人物形象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喜儿的形象特点。

四、课堂小结1.教师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谈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白毛女》讲述了哪个故事?二、分析作品主题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作品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主题,如反封建、赞颂爱情等。

三、深入剖析文本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如“白毛女”的象征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和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请大家谈谈对《白毛女》的理解。

二、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白毛女》的改编作品,如电影、京剧等。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改编作品,讨论改编的得失。

三、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和感悟。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请大家回顾《白毛女》的主要情节。

二、写作训练2.学生写作,教师辅导。

三、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和感悟。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白毛女》这部作品,使学生了解了作品背景、作者情况,掌握了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和写作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白毛女教案

白毛女教案

白毛女教案白毛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白毛女》,使学生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并了解白区革命斗争和白区经济建设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采用讲授、讨论、解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讨论和解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白毛女》,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有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要学会逆境中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通过学习《白毛女》,了解白区革命和白区经济建设的情况,以及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和经验。

2.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白区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的艰辛和付出,并引导学生思考人民群众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电影《白毛女》的片段或展示图片,带领学生进入《白毛女》的故事情节和角色。

2.学生自主阅读:将小说《白毛女》发给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进度和理解能力,分段整理出故事情节和人物动态。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整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动态,并从中找出一处感动的地方。

4.整体讨论:将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整理汇报,让学生逐渐形成对小说《白毛女》的整体认识。

5.思考问题:在学生整体认识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白区革命和白区经济建设的困难和付出是什么?白区人民是如何战胜困难、不断奋发向上的?人民群众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6.解析指导:通过课堂解析和讲解,帮助学生回答思考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拓展。

7.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再一次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以及白区革命和白区经济建设的过程和结果。

8.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读后感或心得体会,并与同学分享。

四、板书设计白毛女教案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白毛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引导学生思考白区革命和白区经济建设的困难和付出,人民群众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和意义。

白毛女教案

白毛女教案

白毛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白毛女的故事背景和情节;2.理解白毛女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3.掌握白毛女故事中的主要语言表达和文学技巧;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白毛女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2.白毛女故事中的主要语言表达和文学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白毛女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2.如何掌握白毛女故事中的主要语言表达和文学技巧。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让学生理解白毛女的故事;2.阅读法:让学生阅读白毛女的故事,理解其中的语言表达和文学技巧;3.讨论法:通过讨论白毛女的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曾经听过或读过的故事,从而引出白毛女的故事。

2. 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白毛女的故事。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1.故事背景:讲解白毛女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2.故事情节:讲解白毛女故事的主要情节,包括白毛女的爱情故事和她的悲惨遭遇;3.人物形象:讲解白毛女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包括她的美丽、善良、勇敢和坚强。

3. 阅读白毛女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白毛女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其中的语言表达和文学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1.语言表达:让学生理解白毛女故事中的主要语言表达,包括描写、对话、叙述等;2.文学技巧:让学生理解白毛女故事中的主要文学技巧,包括比喻、象征、对比等。

4. 讨论白毛女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白毛女的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1.人物形象:让学生讨论白毛女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包括她的美丽、善良、勇敢和坚强;2.情节分析:让学生分析白毛女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包括白毛女的爱情故事和她的悲惨遭遇;3.文学鉴赏:让学生分析白毛女故事中的主要语言表达和文学技巧,包括比喻、象征、对比等。

白毛女小班游戏教案

白毛女小班游戏教案

白毛女小班游戏教案教案标题:白毛女小班游戏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作品《白毛女》。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白毛女》的故事图片或绘本。

2. 道具:白毛女的头饰、红军帽子、农民服装等。

3. 游戏道具:彩色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4. 游戏规则和奖励机制。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简要介绍《白毛女》的故事背景,并展示相关图片或绘本,激发学生的兴趣。

游戏一:角色扮演1. 教师将白毛女的头饰、红军帽子、农民服装等道具展示给学生,解释每个道具的含义。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可以是白毛女、红军战士或农民。

3.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穿戴相应的道具,通过角色扮演来演绎《白毛女》的故事片段。

游戏二:创作彩色纸剪纸1. 教师向学生展示彩色纸、剪刀、胶水等道具,并解释剪纸的文化背景。

2.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彩色纸、剪刀和胶水,自由发挥创造力,制作与《白毛女》故事相关的剪纸作品。

3.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剪出白毛女、农民、红军等形象,或是故事中的场景。

游戏三:寻找宝藏1. 在教室或操场上隐藏一些与《白毛女》故事相关的小道具,如红军帽子、农民工具等。

2.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其他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寻找隐藏的道具。

3. 找到道具后,代表将其带回小组,并向教师展示。

找到的道具越多,小组获得的奖励越多。

总结活动: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游戏的过程和收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白毛女》所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并与他们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用绘画、手工等形式,创作与《白毛女》相关的作品,如画册、手抄报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剧场表演,让他们自己编写并演绎《白毛女》的故事。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毛女》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进一步了解戏剧并初步了解歌剧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歌剧的兴趣和能力。

二了解戏剧表现主题思想的方法,明确本文的主题思想: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新中国、热爱改革开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一在“单元提示”的统率下,明确教学目标,结合“预习提示”,组织课堂教学。

二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课外播放录像、录音,以增强课堂教学气氛。

教学时数: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歌剧的一些特点。

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预习。

1。

读附录《谈谈戏剧文学》,思考问题:①剧本包括哪两部分?②剧本主要有哪些特点? 2。

阅读课文《白毛女》选场。

有条件的话,看《白毛女》全剧的录像或剧本,了解全剧主要故事情节。

3。

利用工具书解决“预习提示”后面加点字的读音。

二。

检查课前预习中的“读附录《谈谈戏剧文学》思考问题” 三根据板书,结合课文,理解剧本的两个组成部分。

1。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舞台提示(“人物表”在节选时已删节)。

明确:时间1935年冬,除夕。

地点河北省某县杨格村。

布景村前平原,村后大山。

天降大雪。

服装(杨白劳)披着盖豆腐的布。

道具(喜儿的)红头绳;(穆仁智的)红灯。

教师点拨: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

剧作家借助于这些舞台揭示,再通过导演、舞美、灯光等的二度创作,把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人物身份、性格特征等等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2。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示人物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舞台提示。

心理情绪(杨白劳)半信半疑;(喜儿)焦急地。

动作(杨白劳)踉踉跄跄地上;(喜儿)给爹拍身上的雪。

上下场王大婶子上;帐房穆仁智上。

教师点拨: 1。

活跃在戏剧舞台上的是剧中人物,是舞台上的演员。

人物如何活动,必须受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制约。

剧作家对人物的心理情绪和动作做必要的提示,正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的需要。

戏剧中人物的上下场有改变舞台气氛和划分结构层次的作用。

如第一场,大年夜,喜儿在焦急地等待父亲回家过年;杨白劳上,场上气氛转向欢乐;接着,王大婶子上,把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这时,穆仁智上,场上气氛立即凝固——“众哑然”。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上下场,是戏剧结构的一种标志,我们在阅读时必须高度重视。

2。

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可分为哪两种?(歌唱和说白)它们在剧本中有什么作用?(以歌唱表现剧情,塑造人物形象,以说白贯穿故事情节。

)以歌唱表现剧情叫做歌剧,歌剧是音乐、诗歌、舞蹈的综合,以歌唱即以音乐为主的一种诗歌形式。

《白毛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早的一部歌剧,为千百万观众所熟悉。

现在回过头来分析戏剧的特点:(1)喜儿唱的“北风吹,雪花飘,……”一段,主要写了三个内容:展示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一个大雪纷飞的大年三十晚上;揭示戏剧冲突的基础——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爹出门去躲帐整7天);塑造人物形象——涉世不深的喜儿对生活仍然充满希望和幻想(我等我的爹爹回家过年)。

戏剧一开始,作者就把一个可爱的喜儿形象(剧中主人公)设置在一个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为剧情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它不像小说,可以慢慢地将矛盾冲突展开,逐步推向高潮。

因为戏剧一开始就要抓住观众。

)(2)第二场杨白劳的最后一段台词:“老天啊,杀人的老天啊!(唱)老天杀人不眨眼,……爹怎能有脸把你见?”把歌唱和说白紧密地结合起来,显示出极强的音乐性。

它以歌唱抒发人物强烈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以说白贯穿上下情节,推动剧情发展。

杨白劳在控诉时咬牙切齿——这是绝望中倾吐出来的父女之爱。

这里,唱词给我们展示了人物何等复杂的内心世界啊!人物形象在这“字字血”的控诉中完成,主题思想在这“声声泪”的自责中深化。

“半斤说白二两唱”,三句说白,字字千斤。

一是对黑暗社会的诅咒,二是对自己沉痛的谴责,三是对女儿无限的歉疚。

三句说白,贯穿上下,领起三段唱词,使这一大段台词成为有机的整体。

(3)杨白劳躲帐后回来过年,带来三件年货(三个情节):二斤面,二尺红头绳,两张门神。

每一件年货,都安排了杨白劳和喜儿的一段对唱,三段对唱(三个情节)之间,用两句对白贯穿,使上下连贯,自然过渡。

小结:舞台提示和人物台词是剧本的两个组成部分,也是剧本特有的表现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本教案中所说的人物台词是专指戏曲剧本中的台词而言,话剧剧本中的人物台词只有说白,没有歌唱(除非剧本中有特别安排)。

四以设疑、析疑、释疑的形式,讨论剧本的第一个特点:时间和空间的高度集中。

1。

第一场戏和第二场戏设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明确:时间、除夕之夜;地点,第一场在杨白劳家,第二场在黄世仁家。

2。

时间、空间的高度集中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明确:除了第一场讨债、第二场逼债都集中在同一时间——除夕之夜外,还有:第一场当喜儿盼望爹爹回家过年时,杨白劳就回来了;杨家正欢欢喜喜地过年时,帐房穆仁智闯了进来。

这样一环紧扣一环,没有一点松散,是时间、空间高度集中的表现。

作者把几个人物(喜儿、杨白劳、穆仁智、王大婶)调到同一场景中来,便于设置场景、安排情节,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主题思想。

3。

为什么剧本的时间、空间要如此高度集中?明确:因为戏剧是舞台艺术,它需要观众。

观众不可能坐在剧场里等待矛盾冲突慢慢推进,所以时间上不允许有任何拖沓。

也因为戏剧是舞台艺术,需要布景和道具,如果换景频繁,就会给演出带来许多不便,甚至无法进行。

同时,在同一时间内安排两个场景,布景气氛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显示了两个阶级的严重对立,不可调和,从而揭示了主题:地主阶级对农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小结:剧本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剧作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剧情展开的时、空安排都要受舞台演出的制约。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理解·分析”三、“积累·联想”七。

2。

课外阅读《白毛女》全剧,准备讲述故事。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在理解剧情的基础上,理清戏剧的矛盾冲突,揭示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一以课后小资料《〈白毛女〉当年演出盛况》为突破口,分析“预习提示”,概括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确定课堂结构。

1。

引导学生读《〈白毛女〉当年演出盛况》,回答问题:为什么这个戏有那么大的魅力?(它为穷人说出了心里话!) 2。

“穷人的心里话”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找出揭示中心思想的一句:“它通过……愿望和理想。

”其中“表现了……愿望和理想。

”即是穷人心里话的内容。

3。

初步研讨中心思想:“它通过……愿望和理想”。

提问:(1)“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指的是《白毛女》的故事,根据预习,谁能说说这个故事?《白毛女》主要情节: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实的佃户杨白劳,抢走了他的女儿喜儿,并奸污了她,最后又逼得她逃进深山。

喜儿怀着强烈的复仇意识活了下来,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

八路军解放了这里,领导农民斗倒了黄世仁,又从深山中救出喜儿,喜儿获得了彻底的翻身,开始了新的生活。

(2)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明确:基本矛盾是地主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

小结:戏剧的故事情节主要通过矛盾冲突展开。

让我们抓住矛盾冲突这条线索来看它如何推进情节,揭示中心思想的。

二以分析矛盾冲突为中心,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1。

矛盾的一方是地主,另一方是农民。

在这两场戏里,双方的代表人物是谁?明确:地主一方的代表人物是黄世仁和穆仁智,农民一方的代表人物是杨白劳和喜儿。

2。

他们之间的矛盾是怎样发生?明确:因为穷,杨白劳种地主的交租田交不了租,借地主的高利贷无法偿还。

因而到了除夕夜,一个要讨债,一个只好出去躲帐。

3。

黄世仁仅仅是讨债吗?(不,他要人!)为什么他敢如此蛮横无理呢?明确:黄世仁敢于蛮横无理,一方面由地主阶级贪婪、自私、冷酷的阶级本性所决定;另一方面,在黑暗的旧社会,地主阶级是统治阶级,用黄世仁的一句话说:“这里就是衙门口。

” 由此可见,喜儿由人变成鬼,是黑暗的旧社会中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所造成的。

4。

杨白劳无钱还债,为什么还要扯二尺红头绳?为什么还要透露喜儿和王大春的婚事?明确;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扯二尺红头绳,表明杨白劳对女儿的疼爱,父女相依为命的生活;喜儿和王大春的婚事,反映贫苦农民十分朴素的生活愿望。

这样写,为下文黄世仁逼租要人、杨白劳坚决不答应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5。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全文后归纳:(1)全剧矛盾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地租、高利贷为基础,矛盾冲突高度集中(为喜儿一人,为逼租一事而设),而且十分尖锐,层层展开,步步推进,直到高潮,最后以杨白劳失败、喜儿落入火坑结束。

(2)从矛盾发展线索可以看出:农民水深火热的生活是地主阶级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结果。

地主阶级花天酒地的生活建筑在农民“饿肚肠”的基础上。

(3)从两个对立人物的行动线索可以看出:黄世仁、杨白劳的形象随着矛盾的展开而逐渐丰满,趋于完善。

两个典型形象、两个对立阶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白毛女》选场这篇课文里,我们主要了解了戏剧的两个组成部分:舞台提示、人物台词。

并着重分析了剧本的两个特点:时间、空间的高度集中和戏剧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

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是戏剧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地方,因此,在下篇课文《威尼斯商人》中,我们还要继续分析。

同时,在下一篇课文里,我们还要加深对人物的语言的理解。

在这里,我们先提请同学们注意《白毛女》是歌剧,《威尼斯商人》是话剧,两者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请同学们阅读时细细体味。

三布置作业。

1。

除“理解·分析”三、“积累·联想”七外,完成课后其他题。

2。

按照戏剧的矛盾线索,把《白毛女》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饶杰腾主编《中学语文教参新编》初中第五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