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控制技术实训报告
微型计算机及控制技术(实训报告)
微型计算机及控制技术实训班级:学号:姓名:实验一LED流水灯设计一、设计目的1、通过此次设计,熟悉并掌握实验系统原理和方法。
2、掌握流水灯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设计要求1、掌握AT89C51单片机与外设LED的引脚接法和使用原理2、使用Keil编译环境,编写LED发光二极管顺序灭的程序3、在Keil编译好的程序下载到AT89S51单片机中,实现8个LED发光二极管顺序灭,间隔2秒。
三、实验步骤:1、实验电路图:2、编码程序:3、实验结果:一、实验目的1.了解点阵式LED显示原理。
2.掌握单片机与8×8点阵块之间接口电路设计及编程。
3.掌握8155工作原理及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设计。
二、实验要求利用8×8点阵显示屏,自己设计并调试电路板,实现在单片机的控制下,点阵显示屏显示数字。
三、实验步骤1、实验电路图:2、编码程序:3、实验结果:一、实验目的1、掌握键盘接口的基本特点,了解独立键盘和矩阵键盘的应用方法。
2、掌握键盘接口的硬件设计方法,软件程序设计的能力。
3、复习利用Keil51软件对程序进行编译。
4、用Proteus软件绘制“矩阵键盘扫描”电路,并进行仿真。
二、实验要求1、能熟练的编写89S51单片机汇编程序。
2、能够熟练的运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应用4×4的矩阵键盘,对按下的对应键盘能够准确的显示出来。
三、实验步骤1、用Proteus绘制“矩阵键盘扫描”电路原理图。
2、编写程序(使数码管显示当前闭合按键的键值)。
3、实验结果:利用Proteus软件的仿真功能对其进行仿真测试,观察数码管的显示状态和按键开关的对应关系。
实验四电子时钟设计一、设计目的通过此次设计,熟悉并掌握实验系统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电子时钟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设计要求1、设计一个单片机控制的电子时钟,并且能够实现时间、分钟和秒的显示和调节。
2、设计带有按键和显示模块实现的硬件电路。
3、设计出软件编程方法,并利用查表,中断等方式写出程序。
微机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微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微机基本操作,包括启动、关闭、使用键盘和鼠标等。
3. 学习微机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文件管理、程序管理、系统设置等。
4. 培养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微机一台、显示器一台、键盘一个、鼠标一个。
2. 软件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微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观察微机外部结构,了解各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2)打开微机,观察启动过程,了解微机自检和启动顺序。
(3)学习微机内部结构,了解CPU、内存、硬盘、显卡等部件的功能。
(4)了解微机工作原理,包括指令执行过程、数据传输过程等。
2. 微机基本操作(1)学习启动和关闭微机的方法,了解安全关机的重要性。
(2)学习使用键盘和鼠标进行基本操作,如打开、关闭程序、切换窗口等。
(3)学习使用快捷键提高工作效率。
3. 微机操作系统基础知识(1)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界面和功能。
(2)学习文件管理,包括创建、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等操作。
(3)学习程序管理,包括安装、卸载、运行程序等操作。
(4)学习系统设置,包括显示设置、声音设置、网络设置等。
4. 实验练习(1)练习使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绘制简单的图形。
(2)练习使用Word文档编辑功能,制作一份简单的文档。
(3)练习使用Excel表格处理功能,制作一份简单的表格。
(4)练习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功能,制作一份简单的演示文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熟悉了微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微机基本操作,学习了微机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实验分析(1)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微机的基本操作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熟练掌握键盘和鼠标操作,能够使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
(2)在文件管理方面,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计算机中的数据。
微机控制实验报告
实验一采样与保持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数/模转换器的零阶保持器作用。
2、验证零阶保持器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3、验证采样周期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4、学习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MATLAB及其仿真环境SIMULINK的使用。
二、仿真软硬件环境PC机,MATLAB R2009。
三、实验原理其中零阶保持器描述回路的采样功能和D/A转换器的保持功能。
四、SIMULINK仿真结构图+ R五、仿真实验记录六、思考题1、在微机控制系统中采样周期T的选择应注意哪些方面?答:采样周期取越小值,复现精度就越高,也就是说“越真”。
若采样周期太长。
计算机控制系统受到的干扰就得不到及时克服而带来很大误差,使系统动态品质恶化,甚至导致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不稳定。
2、若模拟量在A/D转换时变化较大,是否要加保持器?为什么?答:从启动信号转换到转换结束的数字输出,经过一定时间,而模拟量转换期间,要求模拟量信号保持不变,所以必须用采样保持器.该电路具有两个功能:采样跟踪输入信号;保持暂停跟踪输入信号,保持已采集的输入信号,确保在A/D转换期间保持输入信号不变。
在A/D转换期间,为了使输入信号不变,保持在开始转换时的值,通常要采用一个采样保持电路。
对于MCS-96单片机的A/D转换器,启动转换实际上是把采样开关接通,进行采样,过一段时间后,开关断开,采样电路进入保持模式,才是A/D真正开始转换。
3、D/A转换器为什么会具有零阶保持器的作用?答:在这种结构中每一个通道都有一个D/A转换器。
D/A转换器是按照采样周期T对控制器输出的数字量进行D/A转换的,但由于D/A转换器具有数据输入锁存功能,它能够在接收下一组数字量之前,一直保持前一组数字量不变,因而D/A转换器的输出模拟量,能够在一个采样周期内保持不变,也就是说,D/A转换器本身就具有零阶保持器的功能。
4、计算机控制系统模拟量输出通道中若无零阶保持器会出现什么问题?答:模拟量输出通道中要有输出保持器,这是因为计算机控制是分时的,每个输出回路只能周期地在一个时间片上得到输出信号,即这时执行部件得到的是时间上离散的模拟信号,而实际的执行部件却要求连续的模拟信号,因此为了使执行部件在两个输出信号的间隔时间内仍然能得到输出信号,就必须有输出保持器,通过它将前一采样控制时刻的输出信号保持下来,直到下一个采样控制时刻到来,重新得到新的输出信号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通常采用零阶保持器,即前一采样时刻的输出值原封不动的(理想化的)保持到下一采样时刻到来。
微机原理的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深入理解微机原理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微机原理的实验方法与技巧。
二、实验内容1. 搭建微机实验系统:根据实验所需,搭建适当的微机实验系统,包括各种硬件设备的连接与设置。
2. 硬件接口的实验:通过连接不同的硬件接口,进行实验操作,学习硬件接口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3. 程序设计与调试实验:使用相应的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编写程序并进行调试,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
4. 中断实验:通过调用不同的中断服务例程,进行实验操作,学习中断的使用原理和应用场景。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1. 实验步骤:(1) 搭建微机实验系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连接各种硬件设备,确保能够正常工作。
(2) 硬件接口的实验:选择一个硬件接口,例如并行口,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读取和输出数据的功能。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3) 程序设计与调试实验: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相应的程序,并进行调试。
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并记录相关数据。
(4) 中断实验:选择一个中断服务例程,例如键盘中断,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对键盘输入的响应。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
2. 实验结果:(1) 硬件接口的实验结果:通过编写程序并连接硬件接口,成功读取和输出数据,实现了相应的功能。
(2) 程序设计与调试实验结果:编写的程序能够正确执行,并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3) 中断实验结果:编写的程序能够响应相应的中断信号,并实现了对键盘输入的处理。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1.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机原理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微机原理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2. 实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硬件接口的连接和调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等。
但通过彼此的合作与讨论,我们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并成功完成了实验。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微机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微机原理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微机控制技术实训报告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温度采集报警报告报告题目:数字温度计系部:电子工程系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汤平温度采集报警任务书题目:数字温度计任务与要求:1、查阅数字温度计设计相关资料,熟悉数字温度计设计的原理,查阅A/D转换及传感器相关知识,画出数字温度计原理图,并编写相应的源程序。
2、使用8052单片机作为处理器,设计数字温度计设计,设定温度最高值和最低值。
数码管进行循环显示,显示实际温度值。
3、实现单路的电压采集和显示,显示3位温度值,最后1位显示“C”4、并用喇叭报警。
发挥部分:将仿真电路图和程序修改为中断方式实现温度采集和显示。
前言温度的检测与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比较典型的应用之一,随着传感器在生活中的更加广泛的应用,利用新型数字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温度的测试与控制得到更快的开发,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80C52的温度检测及报警系统。
该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温度采集和显示,并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上下限报警温度,它使用起来相当方便,具有精度高、量程宽、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适合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温度测量,也可以当作温度处理模块嵌入其它系统中,作为其他主系统的辅助扩展。
该系统设计和布线简单,结构紧凑,抗干扰能力强,在大型仓库、工厂、智能化建筑等领域的温度检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录1、原理 (1)2、元器件介绍 (2)3、元器件清单 (7)4、参考电路图 (8)5 电路图详解 (10)6、元器件的排版与焊接 (11)7、参考程序编写与导入 (12)8、成品的调试 (15)9、总结 (16)10、参考文献 (17)原理根据主芯片AT89S52所展开设计(1)微处理器:AT89S52非常适用于控制,他的主要结构和特点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为了满足外围接口电路的需要,一般都要在输出口处接锁存驱动电路,这里我们采用的是SN74HC573。
(2)压频变换装置:将模拟的电压量转化成频率值,这是一种A/D转化方式,将输出电压U0采样通过压频变换装置传给单片机,压频转化装置我们用的是National Semiconductor的LM331。
微机实习报告
微机实习报告第一篇:微机实习报告计算机上机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上机实习的目的是使同学们熟悉office软件。
1、能用WORD做基本的文档录入和编辑。
会设置常见的文字格式和版式。
2、能用ppt做基本的幻灯片。
会设置常见幻灯片效果和格式。
会播放幻灯片。
3、会使用Excel录入数据,会设置数据格式。
会基本的表格统计和分析。
二、实习任务:1、选定一个主题,收集资料,整理成为一篇综述性报告;2、假定为某班班主任,根据本班成绩进行成绩分析,撰写一篇班级成绩分析报告;3、制作一个以第一题的主题为演讲内容的演示文稿;4、选做题:利用PS进行平面艺术创作;5、将以上操作所产生的文件打包压缩成一个文件上交;6、写一份关于本次上机实习的实习报告。
三、实习总结:1、第一大题的论文内容不是很完美,但总体上,成绩分析表将学生的加权平均分、名次、各分数段人数、优秀生名单等分析到位,运算到位。
演示文稿花了很多心思去做,用来很多效果,出来还是不错的。
2、此次实习时间虽不是很长,但我学会了许多东西,特别是一些课堂上没弄懂的问题,实习中通过操作将其弄懂了。
另外,我也学会了如何调试word文档,总而言之,实际操作比课堂上更容易掌握知识,课堂上老师讲的很好,可我一次并不能消化多少,而上机操作则不同,不会就不能进行下一步,必须弄懂才能做接下来的工作,而且能够掌握得更好。
3、此次实习收获最大的并不是对office的掌握,而是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实习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虽然能帮助我解决一部分,但最终还是需靠自己,多动脑,多思考,再加上细心,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4、对于意见和建议的话,我只想说由于早上第一节上机就要对着大频幕台式电脑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希望以后上机实习中能将时间更好的科学安排好。
第二篇:微机实习报告微机控制系统实习报告微机实习是我们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实习课,也是大学期间最后的一门实习课,实习的目的是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基本掌握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掌握收集、分析、应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通过技术方案的选择论证、硬件设计、程序设计,掌握自控原理、微机原理、单片机、计算机控制等课程理论知识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方法,掌握基于微型计算机的自动控制装置、自动测试仪器等的设计方法与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微机原理综合实训报告
通过本次微机原理综合实训,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常用接口技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熟悉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了解各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如总线、中断、DMA等。
3. 学会使用常用接口芯片,如8255、8259、8253等。
4. 能够进行简单的微机原理设计与实现。
二、实训内容1. 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实验(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总线等。
(2)学习CPU的内部结构,了解指令系统、寻址方式等。
(3)了解存储器的分类、容量、速度等参数,学习存储器扩展技术。
(4)学习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接口芯片的使用方法。
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1)学习总线、中断、DMA等基本概念,了解其工作原理。
(2)学习8255并行接口芯片的应用,实现LED显示、按键输入等功能。
(3)学习8259中断控制器芯片的应用,实现中断处理。
(4)学习8253定时/计数器芯片的应用,实现定时功能。
3. 系统设计与实现(1)根据实训要求,设计一个简单的微机系统。
(2)确定系统硬件组成,选择合适的接口芯片。
(3)编写系统软件,实现系统功能。
(4)进行系统调试,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1. 实验准备(1)了解实验目的、内容和方法。
(2)查阅相关资料,掌握实验所需知识和技能。
(3)准备实验仪器和设备,如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
2. 实验操作(1)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2)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查阅资料、请教老师,解决问题。
3. 系统设计与实现(1)根据实训要求,确定系统设计方案。
(2)进行硬件选型,设计电路图。
(3)编写系统软件,实现系统功能。
(4)进行系统调试,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四、实训成果1. 完成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实验,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电气0901班学号200907260230姓名叶孝璐2011年11月20日实验一系统认识及程序调试练习实验目的1.掌握TD-ACC+实验教学系统联机软件中的各菜单功能,熟练掌握其中的程序编辑、编译、链接、加载及调试方法。
2.了解TD-ACC+实验教学系统的系统资源及硬件操作环境。
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实验内容1.阅读“第一部分i386EX系统板介绍”,了解TD-ACC+实验教学系统的构成;2.读懂实验程序,对实验程序进行编辑、编译、链接、加载及调试练习。
实验原理调试下列程序:在显示器上显示一行26个英文字母,换行后重复进行。
第一种实现方法:显示两行字母之间的延时时间采用软件延时方式。
实验程序1(采用软件延时方式)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START:MOV CX,001AH;显示字符个数(26)→CXMOV AH,01MOV AL,13INT10H;显示换行CALL DELAY;调用延时子程序MOV AL,41H;送字符‘A’的ASCⅡ码AGAIN:MOV AH,01;显示一个字符INT10HINC AL;下一显示字符的ASCⅡ码LOOP AGAIN;连续显示26个字母JMP START;重复进行DELAY:PUSH CX;延时子程序MOV CX,0FFFFHDEL1:PUSH AXPOP AXLOOP DEL1POP CX Array RETCODE ENDSEND START第二种实现方法:显示两行字母之间的间隔时间用内部定时器8254进行控制,时间到由定时器的OUT端发出脉冲信号到中断控制器8259的中断信号输入端,向CPU请求中断,在中断程序中完成显示一行字母的功能。
硬件接线如图1-1,用排线将i386内部1#定时图1-1器输出OUT1连接到8259的一个中断请求端IRQ7。
8254与8253类似,它们的编程方式是兼容的,其控制字格式如下:D7D6D5D4D3D2D1D0SC1SC0RW1RW0M2M1M0BCD SC1SC0——所选计数器01计数器110计数器2位11无意义RW1RW0——读/写格式00锁定当前计数值(供CPU读取)01只读/写低8位10只读/写高8位11先读/写低8位,后读/写高8M2M1M0——工作方式选择000方式0001方式1X10方式2X11方式3100方式4101方式5BCD——计数格式0计数器按二进制格式计数1计数器按BCD码格式计数实验程序2(采用定时中断方式)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START:MOV AX,OFFSET IRQ7;填写8259的7号中断矢量入口地址的偏移量MOV SI,003CH;填写8259中断7的中段矢量MOV[SI],AX;填偏移量矢量MOV AX,CS;填写8259中断矢量入口地址的段地址MOV SI,003EH;填写7号中断段地址矢量MOV[SI],AXCLI;关系统总中断CALL SYSINTI;调用系统初始化子程序MOV DX,0F043HMOV AL,076H;初始化1#定时器OUT DX,ALMOV DX,0F041HMOV AL,10H;定时10ms时间常数低8位OUT DX,AL;写1#定时器定时常数的低字节MOV X,0F041HMOV AL,27H;定时10ms时间常数高8位OUT DX,AL;写1#定时器定时常数的高字节MOV BX,64HMOV AH,01MOV AL,13INT10H;显示换行AGAIN:STI;打开系统总中断HLT;停机等待直到有中断产生JMP AGAIN;继续IRQ7:DEC BXJNZ FINISHMOV BX,64HMOV CX,001AHMOV AL,41HAGAIN1:MOV AH,01INT10HINC ALLOOP AGAIN1MOV AH,01MOV AL,13INT10HFINISH:MOV AL,20H;中断结束OUT20H,ALIRET;中断返回SYSINTI:MOV AX,8000H;系统初始化子程序(已保存在机器中)OUT23H,AL;扩展IO使能XCHG AL,AHOUT22H,ALOUT22H,AXMOV DX,0F822H;初始化管脚配置P2CFG,配置CS0#MOV AL,70HOUT DX,ALMOV DX,0F824H;初始化管脚配置P3CFG,配置主片IRQ7MOV AL,0B2HOUT DX,ALMOV DX,0F832H;初始化管脚配置INTCFGMOV AL,0AHOUT DX,ALMOV DX,0F834H;初始化管脚配置TMRCFGMOV AL,15H;将GA TE1接VCCOUT DX,ALMOV AL,11H;初始化主片8259OUT20H,ALMOV AL,08HOUT21H,ALMOV AL,04HOUT21H,ALMOV AL,01HOUT21H,ALMOV AL,6FH;写主片8259的中断屏蔽字,允许主片的IRQ7(用OUT21H,AL户程序使用)和IRQ4(系统通讯用)MOV AL,11H;初始化从片8259OUT0A0H,ALMOV AL,30HOUT0A1H,ALMOV AL,02HOUT0A1H,ALMOV AL,01HOUT0A1H,ALMOV AL,0FFHOUT0A1H,ALRETCODE ENDSEND START实验步骤1.打开微机及实验系统电源。
微机控制系统实习报告
电子秒表的设计一、设计要求:电子秒表设计,具有普通秒表的功能。
单片机是使用按键复位。
二、设计方案:AT89C51是美国ATMEL 公司生产的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4k bytes 的可系统编程的Flash 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ATMEL 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8051指令系统及引脚。
它集Flash 程序存储器既可在线编程(ISP )也可用传统方法进行编程及通用8位微处理器于单片芯片中,ATMEL 公司的功能强大,低价位AT89C51单片机可为您提供许多高性价比的应用场合,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
本设计采用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系统组成框图如下图所示:图1 系统组成框图三、原理电路图及功能分析:(1)用开关控制两种计时模式的选择:单计时模式和连续计8个的计时模式;(2)用开关控制秒表的启动、停止和复位;(3)可实现设定初值倒计时的功能。
AT89C51单片机 驱动电路 显示模块3个控制开关复位及时钟电路 数码管显示时间电路原理图四、参考程序:#include <reg52.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定义各管脚sbit P2_0=P2^0;sbit P2_1=P2^1;sbit P2_2=P2^2;sbit P1_7=P1^7;sbit P2_6=P2^6;sbit P2_7=P2^7;//各变量的声名uchar code TABLE[10]={0xa0,0xf9,0xc4,0xd0,0x99,0x92,0x82,0xf8,0x80,0x98}; //段位码uchar ms,mm;uint m,tab[8];uint LED0,LED1,LED2,LED3; //各位的数字bit add;bit bit_add1;bit bit_sub;bit scankey;bit cheak;bit keydown;bit fast_add;bit double_key;bit K2_keydown;bit double_sub;bit sub;bit K3_keyup;bit K3_keydown;bit count_down;bit start;bit stop;bit eight_start;bit eight_stop;/*2)主程序在主程序中需要完成以下的功能:首先调用初始化函数对各个变量进行初始化,再对定时器的定时初值进行设定,接着根据各个标志位的值来判断单片机的工作模式及工作状态。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控和操作微型计算机,深入了解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结构以及基本操作的理解,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二、实验内容1.熟悉微机系统组成部分:主机、显示器、键盘等。
2.掌握微机系统的基本操作:开机、关机、复位、重启等。
3.了解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运行机制、输入输出等。
4.实践运用微机系统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操作。
三、实验步骤1.开机操作:按下主机电源按钮,等待主机启动。
2.系统自检:主机启动后会进行自检操作,检查硬件是否正常。
如果发现问题,主机会发出蜂鸣声。
3.输入输出设备准备:连接好显示器和键盘,并检查是否正常连接。
4.系统登录:按照屏幕上的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系统登录。
5.系统操作: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相应的系统操作。
6.关机操作:在操作完成后,选择关机选项进行关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微机系统的基本操作,并对其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际操作,我可以熟练地开机、关机、复位等操作,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操作。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微机系统由主机、显示器、键盘等多个组成部分组成,不同组成部分的协作工作实现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对我后续学习计算机原理和操作系统提供了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操作系统选择界面的选择问题,我没有选择正确的操作系统,导致后续实验操作遇到一些困难。
这些问题提醒我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格外注意,仔细阅读提示并选择正确的操作选项。
总结来说,本次实验对我深入理解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通过实际操控和操作微型计算机,我对计算机硬件结构以及基本操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技能。
在未来的学习和应用中,我将更加注重细节,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并不断深入学习和了解更多关于微机系统的知识。
微机原理红绿灯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微机原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微机原理在交通信号灯控制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内容1. 红绿灯控制系统硬件设计(1)硬件组成红绿灯控制系统主要由微控制器、LED灯、传感器、按键、电源等组成。
(2)硬件连接将微控制器与LED灯、传感器、按键等通过相应的接口连接起来。
2. 红绿灯控制系统软件设计(1)软件组成红绿灯控制系统软件主要由主程序、中断服务程序、延时函数、按键扫描函数等组成。
(2)软件设计①主程序:负责初始化系统,设置定时器中断,进入主循环,检测按键输入,根据按键输入和传感器输入,控制LED灯的亮灭。
②中断服务程序:当定时器中断发生时,调用中断服务程序,更新LED灯的亮灭状态。
③延时函数:实现软件延时功能,用于控制LED灯的亮灭时间。
④按键扫描函数:扫描按键输入,实现红绿灯控制模式的切换。
3. 红绿灯控制系统测试与调试(1)测试①硬件测试:检查硬件连接是否正确,LED灯、传感器、按键等是否正常工作。
②软件测试:通过按键输入,观察LED灯的亮灭状态,确保软件设计符合预期。
(2)调试根据测试结果,对软件进行调试,确保红绿灯控制系统正常运行。
三、实训过程1. 硬件设计(1)选择合适的微控制器:根据实训要求,选择一款具有丰富外设接口的微控制器。
(2)设计电路原理图:根据微控制器和所需外设的连接关系,绘制电路原理图。
(3)制作PCB板:根据电路原理图,制作PCB板。
2. 软件设计(1)编写程序:使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实现红绿灯控制功能。
(2)编译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编译成机器码。
(3)烧录程序:将编译好的程序烧录到微控制器中。
3. 测试与调试(1)硬件测试:检查硬件连接是否正确,LED灯、传感器、按键等是否正常工作。
(2)软件测试:通过按键输入,观察LED灯的亮灭状态,确保软件设计符合预期。
(3)调试:根据测试结果,对软件进行调试,确保红绿灯控制系统正常运行。
微控制器实训报告心得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微控制器技术已成为当今电子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我国,微控制器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工业控制到智能家居,从汽车电子到医疗设备,微控制器无处不在。
为了更好地了解微控制器技术,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微控制器实训课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微控制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下是我对微控制器实训的心得体会。
二、实训内容与过程1. 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围绕微控制器的基本原理、硬件电路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1)微控制器的基本知识:了解微控制器的组成、工作原理、指令系统等;(2)微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学习微控制器的选型、电路设计、元器件选用等;(3)微控制器软件开发:学习编程语言、程序设计、调试与优化等;(4)微控制器应用实例:通过实际项目,了解微控制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实训过程(1)理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听课等方式,掌握微控制器的基本知识和原理;(2)实践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微控制器硬件电路搭建、软件开发与应用等任务;(3)项目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实训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学习微控制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微控制器技术。
2. 学会了电路设计与编程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需求设计微控制器硬件电路,并掌握了编程语言和程序设计方法。
这些技能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提高了动手能力实训过程中,我亲手搭建了微控制器硬件电路,编写了程序,并成功实现了预期功能。
这使我更加自信,也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
4.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训项目中,我与同学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5. 了解了微控制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通过实训项目,我了解了微控制器在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拓宽了我的视野。
电气微机室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概述电气微机室实训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
本次实训共进行了两周,期间我们学习了电气微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设计方法和调试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对电气微机控制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学习成绩1. 完成情况(1)掌握电气微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其组成和功能。
(2)熟练使用PLC编程软件,完成简单的控制程序编写。
(3)了解电气微机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具备基本的调试技能。
(4)掌握电气微机控制系统的故障排查和维修方法。
2. 学习成绩本次实训,我认真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1)在电气微机控制系统原理方面,我掌握了其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能够独立分析电路图。
(2)在PLC编程方面,我熟练掌握了编程软件的使用,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控制程序编写。
(3)在电气微机控制系统调试方面,我能够根据程序要求,进行调试和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4)在故障排查和维修方面,我具备基本的故障排查和维修能力,能够独立解决一般性故障。
三、实训态度、实训纪律等1. 实训态度在实训过程中,我始终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实训环节都全力以赴。
在遇到问题时,我积极向老师请教,与同学讨论,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实训纪律(1)严格遵守实训纪律,按时参加实训,不迟到、不早退。
(2)爱护实训设备,合理使用,不浪费资源。
(3)实训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四、问题、努力方向1. 问题(1)在PLC编程方面,对于复杂的控制程序,编程能力还有待提高。
(2)在电气微机控制系统调试方面,对系统性能优化和故障排查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2. 努力方向(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电气微机控制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多参与实践操作,提高编程能力和调试技能。
(3)学习故障排查和维修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型自动控制系统实训总结
小型自动控制系统实训总结一、实训介绍小型自动控制系统实训是一种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实践。
实训内容包括PLC的硬件组成、编程语言、输入输出模块等方面的知识,以及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二、实训过程1. PLC硬件组成在实训开始前,我们首先了解了PLC的硬件组成,包括CPU(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等。
我们学习了不同型号和规格的PLC,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 编程语言我们学习了三种常见的PLC编程语言:Ladder Diagram(梯形图)、Function Block Diagram(功能块图)和Structured Text(结构化文本)。
这些编程语言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控制任务,例如Ladder Diagram适用于简单的开关控制任务,Structured Text适用于复杂的数学计算和逻辑运算任务。
3. 输入输出模块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输入输出模块,并进行了实际操作。
通过输入输出模块,我们可以将传感器和执行器连接到PLC系统中,并通过编程来控制它们。
4. 实际应用在实训的最后阶段,我们进行了一些实际应用的控制任务,例如自动灯光控制、温度控制等。
通过这些任务,我们深入了解了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并学会了如何设计和编程一个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
三、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实训,我学会了PLC的基本知识和编程技能,并深入理解了工业自动化中的控制原理和应用。
我也意识到了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作用。
同时,在实训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在编写程序时需要考虑到各种不同情况下的逻辑关系,而这需要对编程语言有深入的理解;在调试程序时需要仔细排查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这需要有耐心和细心。
总之,这次实训是一次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经验。
它不仅让我学会了新知识和技能,也增强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微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课题:最少拍控制算法研究专业班级:自动化1401 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朱琳琳全文结束》》年5月21日目录1、实验目的32、控制任务及要求33、控制算法理论分析34、硬件设计55、软件设计5无纹波5有纹波76、结果分析97、课程设计体会101、实验目的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掌握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系统总体控制方案的设计方法、控制算法的设计、硬件设计的方法。
学习并熟悉最少拍控制器的设计和算法;研究最少拍控制系统输出采样点间纹波的形成;熟悉最少拍无纹波控制系统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复习单片机及其他控制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控制任务及要求1、设计并实现具有一个积分环节的二阶系统的最少拍有纹波控制和无纹波控制。
对象特性G(s)=采用零阶保持器H0(s),采样周期T=0、1,试设计单位阶跃,单位速度输入时的有限拍调节器。
2、用Protel、Altium Designer等软件绘制原理图。
3、分别编写有纹波控制的算法程序和无纹波控制的算法程序。
4、绘制最少拍有纹波、无纹波控制时系统输出响应曲线,并分析。
3、控制算法理论分析在离散控制系统中,通常把一个采样周期称作一拍。
最少拍系统,也称为最小调整时间系统或最快响应系统。
它是指系统对应于典型的输入具有最快的响应速度,被控量能经过最少采样周期达到设定值,且稳态误差为定值。
显然,这样对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即其极点应位于Z平面的坐标原点处。
1最少拍控制算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为:图7-1 最少拍计算机控制原理方框图根据上述方框图可知,有限拍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1)(2)由(1)、(2)解得:随动系统的调节时间也就是系统误差达到零或为一恒值所需的时间,由Z变换定义可知:有限拍系统就是要求系统在典型的输入信号作用下,当时,恒为零或恒为一常量。
微机实训报告模板
一、封面报告题目:微机实训报告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提交日期:_______二、摘要摘要:本文通过对微机实训过程的详细记录和分析,总结了实训过程中的所学知识和技能,并对实训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次实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训目的1. 熟悉微机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掌握微机的组装、调试和故障排除方法。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深入理解计算机原理和相关技术。
四、实训环境1. 实训设备:微机一台,组装工具一套,相关软件等。
2. 实训场地:计算机实验室。
五、实训内容1. 微机基本组成和结构学习2. 微机组装实践3. 微机调试和故障排除4. 实训项目:微机组装与维护六、实训过程1. 微机基本组成和结构学习(1)了解微机的硬件组成,包括CPU、内存、主板、硬盘、显卡、声卡等。
(2)学习微机的软件组成,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
(3)了解微机的电源、机箱、散热等部件的作用。
2. 微机组装实践(1)根据微机配置单,准备所需硬件。
(2)按照组装步骤,进行微机组装。
(3)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
3. 微机调试和故障排除(1)了解微机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
(2)掌握微机故障排除方法。
(3)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排查和解决。
4. 实训项目:微机组装与维护(1)完成一台微机的组装。
(2)进行微机的日常维护。
(3)根据需求,对微机进行升级和扩展。
七、实训结果1. 成功组装了一台微机,并进行了调试。
2. 掌握了微机故障排除方法,能够独立解决常见故障。
3. 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八、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微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组装方法。
2. 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和故障排除能力。
3. 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了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微控制器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作为一种重要的嵌入式系统核心组件,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我们学校特开设了微控制器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微控制器的原理、编程和应用。
二、实习目的1. 理解微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C语言编程在微控制器上的应用;3. 学会使用开发工具和调试工具;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微控制器基础(1)微控制器的结构:CPU、存储器、I/O端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等;(2)微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程序存储、指令执行、数据存储、输入输出等;(3)常用微控制器型号及特点。
2. C语言编程(1)C语言基本语法和编程规范;(2)指针、数组、结构体等数据结构;(3)函数、模块化编程;(4)中断编程、定时器编程等。
3. 开发工具与调试工具(1)Keil MDK、IAR EWARM等集成开发环境;(2)Proteus、Altium Designer等仿真软件;(3)ST-Link、JTAG等调试工具。
4. 实验项目(1)LED闪烁实验:实现LED灯闪烁,掌握基本I/O操作;(2)按键控制LED实验:实现按键控制LED灯的亮灭,掌握按键输入;(3)定时器实验:实现定时器功能,掌握定时器编程;(4)中断实验:实现中断功能,掌握中断编程;(5)串口通信实验:实现串口通信,掌握串口编程。
四、实习过程1. 教师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微控制器的原理、编程和应用,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动手实践;3. 交流讨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心得体会。
五、实习成果1. 学生掌握了微控制器的原理、编程和应用;2. 学会了使用开发工具和调试工具;3.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实验项目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温度采集报警报告报告题目:数字温度计系部:电子工程系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汤平温度采集报警任务书题目:数字温度计任务与要求:1、查阅数字温度计设计相关资料,熟悉数字温度计设计的原理,查阅A/D转换及传感器相关知识,画出数字温度计原理图,并编写相应的源程序。
2、使用8052单片机作为处理器,设计数字温度计设计,设定温度最高值和最低值。
数码管进行循环显示,显示实际温度值。
3、实现单路的电压采集和显示,显示3位温度值,最后1位显示“C”4、并用喇叭报警。
发挥部分:将仿真电路图和程序修改为中断方式实现温度采集和显示。
前言温度的检测与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比较典型的应用之一,随着传感器在生活中的更加广泛的应用,利用新型数字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温度的测试与控制得到更快的开发,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80C52的温度检测及报警系统。
该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温度采集和显示,并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上下限报警温度,它使用起来相当方便,具有精度高、量程宽、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适合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温度测量,也可以当作温度处理模块嵌入其它系统中,作为其他主系统的辅助扩展。
该系统设计和布线简单,结构紧凑,抗干扰能力强,在大型仓库、工厂、智能化建筑等领域的温度检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录1、原理 (1)2、元器件介绍 (2)3、元器件清单 (7)4、参考电路图 (8)5 电路图详解 (10)6、元器件的排版与焊接 (11)7、参考程序编写与导入 (12)8、成品的调试 (15)9、总结 (16)10、参考文献 (17)原理根据主芯片AT89S52所展开设计(1)微处理器:AT89S52非常适用于控制,他的主要结构和特点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为了满足外围接口电路的需要,一般都要在输出口处接锁存驱动电路,这里我们采用的是SN74HC573。
(2)压频变换装置:将模拟的电压量转化成频率值,这是一种A/D 转化方式,将输出电压U0采样通过压频变换装置传给单片机,压频转化装置我们用的是National Semiconductor的LM331。
(3)输出控制电路:单片机的输出控制信号通过电阻解码网络转化成模拟电压值,控制电压和电流比较器的基准值,实现对外围功率电路的控制。
(4)上电复位电路:为了防止单片机的程序飞跑,出现死锁,我们采用MAXIM公司的MAX813L系统监控集成芯片来实现对单片机的监控,该芯片具有看门狗电路、门限值检测器、手动复位等功能。
(5)输入控制和数码显示电路:包括按键和显示部分。
通过简单的按键选择,实现运行方式选择、复位及故障的显示。
显示部分采用SN74HC573驱动两个8位七段LED显示;同时通过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提示运行状态。
1元器件介绍本设计选用的单片机型号为STC89C52RC,它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
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STC89C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芯片的引脚见图3-1。
图3-1 STC89C52芯片引脚图2其内部管脚与通用的8xC52基本相同,主要处理各外部硬件的初始化,会聚IC内部寄存器和数据RAM并与CPU进行通信等。
其主要管脚有:XTAL1(19脚)和XTAL2(18脚)为振荡器输入输出端口,外接12MHz晶振。
RST(9脚)为复位输入端口,外接电阻电容组成的复位电路,可进行手动复位。
VCC(40脚)和GND(20脚)为供电端口,分别接+5V电源的正负端。
P0~P3为可编程通用I/O脚,其功能用途由软件定义,各引脚功能描述见表3-1。
表3-1 STC89C52RC引脚功能描述STC89C52RC单片机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增强型6时钟/机器周期CPU;2) 3.4V-5.5V宽工作电压,工作频率范围0-40MHz,实际工作频率可达48MHz;3)工作温度范围0~75℃;4)8KB用户应用程序空间以及512B片内RAM,无需扩展存储器;32个通用I/O口,复位后P1/P2/P3是准双向口/弱上拉,P0口是开漏输出,作为总线扩展用时,不用加上拉电阻,作为I/O口使用则需要上拉电阻;5)内置看门狗电路,无需外加看门狗电路;6)内置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其中定时器0可作为2个8位定时器使用;7)具有4个外部中断源,下降沿或低电平触发中断,掉电模式可由外部中断低电平触发中断模式唤醒;8)PDIP-40封装。
4共阳极数码管:数码管引脚分部:56元器件清单7参考电路图8 电路详解80C51时钟有两种方式产生,即内部方式和外部方式。
(如图2-4所示)80C51中有一个构成内部震荡器的高增益反向放大器,引脚XTAL1和XTAL2分别是该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这个放大器与作为反馈元件的片外石英或陶瓷震荡器一起构成自激震荡器震荡电路如图。
外接石英晶体(或陶瓷震荡器)及电容C1、C2接在放大器的震荡回路中构成并联震荡电路。
对外接电容C1、C2虽然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但电容的大小会轻微影响震荡频率的高低、震荡工作的稳定性、起震的难易程序及温度稳定性,如果使用石英晶体,推荐使用30pF±10pF,而如果使用陶瓷谐振器建议选择40pF±10pF。
用户还可以采用外部时钟,采用外部时钟如图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外部时钟脉冲接到XTAL1端,既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XTAL2悬空。
由于外部时钟信号是通过一个2分频的触发器后作为内部时钟信号的所以外部时钟的占空比没有特殊要求,但最小高电平持续的时间和最大低电平持续的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
本次设计采用内部震荡电路,瓷片电容采用30P,晶振采用12MHZ。
复位电路设计容采用电容值为10μ的电解电容。
具体连接电路如图2-5所示:单片机系统的复位电路在这里采用的是上电+按钮复位电路形式,其中电阻R采用10KΩ的阻值,电10元器件排版焊接首先拿到参考电路图,仔细观看和理解电路图。
在根据电路图上面的元器件一次核对老师所发的元器件是否够数,元器件的参数是否正确,,用万用表测出每个电阻的参数大小,按顺序排列标注好参数信息。
检查元器件是排版焊接的第一步.元器件检查完后,是就排版了,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把电路图分为几个部分后在来逐个排版焊接,现实最小系统电路的焊接,再焊接复位电路的元器件,这样把电路划分为几个小部分逐个焊接,利于焊接,便于检查,易防止漏掉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
11参考程序#include<reg51.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define Tmax 35 //报警温度35℃sbit TLC549_SCLK=P1^2; //TLC549芯片SCLK线sbit TLC549_SDO=P1^0; //TLC549芯片SDO线sbit TLC549_CS=P1^1; //TLC549芯片CS线sbit Speaker=P1^7; //蜂鸣器端口#define outbit P3 //outbit为数码管的公共端控制量#define outseg P2 //outseg为数码管的段码端控制量#define len 2 //len为数码管的个数uchar ledbuf[len]; //显示缓冲,存储显示字符的字段码uchar code segmap[17]={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77,0x7c,0x39,0x5e,0x79,0x71,0x00};uchar TLC549_data( )//TLC549的A/D转换程序{uchar result;//定义result存放A/D转换结果uchar i=0,j;TLC549_CS=1;//TLC549的CS引脚输出高电平,为A/D转换做准备TLC549_CS=0; //TLC549的CS引脚输出低电平,开始一个A/D转换周期result=0;//A/D转换结果清零TLC549_SDO=1;// 51单片机读数据时得先把管脚置1for(i=0;i<8;i++) 12 {if(TLC549_SDO==1)result=result|(0x80>>i);// 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获取A/D转换的结果TLC549_SCLK=1;TLC549_SCLK=0; //输出TLC549的下降沿,从SDO端送出一位A/D转换结果for(j=0;j<2;j++);//下降沿产生后,400ns后新的位被写到数据线上,所以需延时}TLC549_CS=1; //一个周期结束后,TLC549的CS端设置为高电平return result; //返回A/D转换结果}//延时子程序void Sleep(uchar count){uchar i;while(count-- != 0) for(i=0;i<124;i++);}// LED七段码显示函数void DispLed(){uchar i, pos=0x01; //从左往右显示,公共端控制暂存变量pos设置为0x01outbit=0xff; //全灭for(i=0; i<len; i++) //扫描2个LED{outseg =ledbuf[i]; //输出当前的段码值outbit=~pos; //输出公共端的控制值,选通一个数码管Sleep(20); //延时pos<<=1; // 公共端控制暂存变量pos左移一位,为选通下一个数码管做准备outbit=0xff; //关闭所有数码管Sleep(5); //延时}} 13 //扬声器发声void speaker(){uchar i;for(i=0;i<3;i++){ Speaker=1;Sleep(20);Speaker=0;Sleep(20);}}void main(){ uchar a,b;uchar i;uint tt;Speaker=0;while(1){tt=TLC549_data();//读取A/D转换结果tt=tt*50/51; //计算温度值,保存在tt中a=tt/10; //计算温度的十位b=tt%10; //计算温度的个位ledbuf[0]=segmap[a];//获取十位的段码值ledbuf[1]=segmap[b]; //获取个位的段码值if(tt>=Tmax) //超过规定的温度,报警speaker();DispLed();//显示温度值}}顺序:1、18,19脚2、9,31脚3、14成品的调试15总结经过这次微机控制技术实训《温度采集报警——数字温度计》的制作过程,我再次巩固了单片机的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