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雄争霸各国战争历程

合集下载

春秋战国的重要战役

春秋战国的重要战役

春秋战国的重要战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许多精彩的战役。

本文将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几场重要的战役,其中包括楚国与吴国的合作、齐国与韩国的联盟、秦国与赵国的较量以及赵国与燕国的对抗。

一、楚吴联军围攻齐国(公元前506年)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吴国合作,共同围攻齐国的一场重要战役。

楚国和吴国在该战役中派出大量兵力共同进攻齐国,最终攻克了齐国的都城临淄,并使齐国的势力大幅削弱。

二、齐韩联盟战胜鲁国(公元前341年)这场战役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与韩国联盟,联手对抗鲁国的一次成功战役。

齐国和韩国的联盟军队通过巧妙的战术和策略,成功击败了鲁国的军队,使得鲁国在地区霸主的争夺中处于劣势。

三、秦破趙赵与秦的较量(公元前260年)这场战役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次重要交战。

秦国派遣大军攻打赵国,双方展开了多次激烈的战斗,最终秦国成功攻克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使得赵国的势力受到严重削弱。

四、赵燕之战(公元前295年)这场战役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与燕国之间的一次重要对抗。

赵国与燕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均有胜负,最终赵国凭借出色的军事指挥和战术,击败了燕国,从而稳定了边境,巩固了赵国的势力。

总结春秋战国时期是充满着战火和动荡的时期,其中的许多战役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吴联军围攻齐国、齐韩联盟战胜鲁国、秦破赵与秦的较量以及赵燕之战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战役,它们在历史上具有许多积极的意义,对于后来的政权更迭和国家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战役也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的复杂关系和残酷的战争环境,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提供了重要参考。

七上历史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七上历史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动脑筋 “春秋无义战”,对
这句话,你怎样看?
※争霸战争的影响:
1、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促进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 3、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
小讨论
如何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 积极: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促进了民族融合; 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消极: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桂陵

3、主要战役
战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 起来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
御秦军的进攻
三、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称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 时间内决定胜负
出现一些疆域 较大的国家
兼并 统一
几十万大军,时 间长,死伤多
国家逐渐 趋向统一
孟子曾说过:
• 晋文公是怎样称霸的?
整顿内政,发展生产
条件
任用贤能
成为中原地区的强国
称霸方式: 城濮大战

VS

城濮之战!


卧薪尝 胆
勾 践
称 霸一 时
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雄 (前770-前476年)
※历史特征:
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 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2、强大的诸侯通过争夺首领地位,成 为“霸主”。
战国
公元前221年
齐 桓 公
秦齐 穆公 桓公






楚 庄 王
阅读课本27页,回答:
你知道哪自些然有条关件管:靠海,盛产鱼盐
条仲的故管事仲?改革:1、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战国七雄之间的战争

战国七雄之间的战争

战国七雄之间的战争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战国七雄之间的战争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之一。

以下是战国七雄之间的一些主要战争:
1. 齐魏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齐国军队在马陵之战中击败魏国军队,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齐国强盛的标志。

2. 秦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国军队在长平之战中击败赵国军队,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役之一,也是秦国强盛的标志。

3. 齐燕即墨之战:公元前284年,齐国军队在即墨之战中击败燕国军队,这场战役是齐国复兴的标志,也是燕国衰落的开始。

4. 楚魏垂沙之战:公元前301年,楚国军队在垂沙之战中击败魏国军队,这场战役是楚国强盛的标志,也是魏国衰落的开始。

5. 秦楚蓝田之战:公元前312年,秦国军队在蓝田之战中击败楚国军队,这场战役是秦国强盛的标志,也是楚国衰落的开始。

这些战争不仅决定了战国七雄的命运,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地图上看战国时期七雄

从地图上看战国时期七雄

从地图上看战国时期七雄从地图上看战国时期七雄一、燕国鼎盛形势图燕国是七雄里最没存在感的国家。

在长达三百多年的春秋时期,燕国孤悬在北,和中原只有一次接触,还是向齐桓公求救。

等到战国中期,燕国才再度登场,还是以闹出禅让笑话,被齐国占领国都的悲剧结果亮相。

燕昭王即位后,选贤任能,燕国终于强盛。

秦开北击东胡,攻占辽东,为燕国拓地千里。

乐毅伐齐,占据齐国七十多座城。

至此,燕国达到鼎盛,不过燕国的兴盛也到此为止。

长平之战后,燕国以六十万大军攻赵,被廉颇用十余万军队大破之,失地数百里。

公元前222年,燕国被秦国灭亡。

二、田单复国后的齐国形势图公元前386年,田氏正式篡位,田氏齐国取代吕氏齐国。

公元334年,经过桂陵、马陵两战,齐国大破霸主魏国崛起。

公元前298-前296年,齐湣王东征西讨,使齐国疆域达到最大,国力达到鼎盛。

诸侯忌惮齐国强盛,于公元前284年,由乐毅为帅,起兵攻齐。

诸侯连拔齐国两百余城,使齐国只剩下两座城池。

后来依靠田单,齐国力挽狂澜,重新复国。

但是复国后国力大损,开始闭关锁国,不与诸侯再来往,并坐视其他诸侯被秦国攻灭。

公元前221年,齐国被秦国灭亡。

三、楚国鼎盛形势图春秋末年,吴国、越国相继崛起,对楚国构成严重威胁。

楚国与吴越开战,秦国却已崛起。

为了挽回劣势,楚国开始渗透四川盆地,以从背后包抄秦国。

可惜,秦国下手更快。

司马错统帅秦国大军,抢在楚国前面,攻占了整个四川盆地。

秦国取得四川后后,对楚国形成高屋建瓴的战略优势。

虽然楚国随后攻灭越国,取得大片战略纵深,可惜已不是秦国对手。

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灭亡。

四、三家分晋形势图赵魏韩三家瓜分晋国后,魏国分得晋国最肥沃的土地。

魏文侯、魏武侯在位时期,不仅选贤任能,还领先其他诸侯进行变法。

变法不仅增强了魏国的国力,还为魏国培养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随着吴起等名将到来,魏国在战国初期称雄一时。

可惜,魏国处于四战之地,不能把优势转化成彻底的胜利,还因穷兵黩武被诸侯围攻。

七年级上册最新版第8课大国争霸

七年级上册最新版第8课大国争霸
对后世战争与和平的影响
大国争霸对后世的战争与和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争霸战争为后来的和平奠定了基础,同时 也为后来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对后世国家发展的启示
大国争霸对后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使得后来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实力 的提升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强调国家实力的重要性
加强了华夏族的团结
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打出“尊王攘夷” 的旗号,维护了华夏族的利益和团结 。
04
楚国与秦国的争霸历程
楚庄王的霸业与衰落
楚庄王继位与霸业初建
楚庄王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同时积极开 疆拓土,使楚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
与晋国的争霸战争
楚庄王与晋国长期争霸,双方进行了多次战争。其中,城 濮之战是楚庄王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但最终以楚国失败 告终。
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 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 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会盟诸侯
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确 立了齐国的盟主地位,标志着 齐桓公霸业的顶峰。
晋文公的霸业与衰落
01
02
03
城濮之战
晋文公通过城濮之战大败 楚军,一战而霸,成为继 齐桓公之后的又一霸主。
晋楚争霸
晋文公与楚国争夺霸权, 双方进行了长期的争霸战 争,最终晋国衰落。
定了基础。繁,互相借鉴,丰富了各自的文 化内涵,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
元发展。
塑造了民族精神
吴越争霸的历史故事在中国历史 上流传甚广,成为激励人们奋发
图强、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
06
大国争霸的影响与意义
对当时政治格局的影响
1 2 3
打破了原有的政治平衡
大国争霸使得一些强大的国家逐渐崛起,打破了 原有的政治平衡,使得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多变。

通过谋略取得胜利的案例

通过谋略取得胜利的案例

通过谋略取得胜利的案例1. 智取威虎山威虎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据点,日本侵略军占据该山后,对中国抗日武装进行了严密包围。

中国军队利用地形优势,采取埋伏、伪装等谋略,最终成功地智取了威虎山,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2. 战国七雄争霸战国时期,中国分裂成七个国家,彼此争夺领土和权力。

其中,秦国通过统一思想、加强军队建设、提倡法治等谋略,最终击败了其他六国,统一了中国,实现了争霸目标。

3. 联合国军反攻朝鲜朝鲜战争中,朝鲜军队占领了大部分韩国领土。

联合国军通过谋略,采取包围围剿、分化瓦解等手段,最终成功地反攻朝鲜,收复了韩国领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4. 水淹赤壁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刘备和孙权联军的赤壁。

刘备和孙权联手采取水战的谋略,引江水冲击曹军,最终使曹军溃败,并成功守住了赤壁,取得了胜利。

5. 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国内战争中面临困境,被敌军追击。

红军通过谋略,采取分兵、伪装等策略,最终成功地突围,完成了长征的壮举,为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6. 罗马帝国对抗加尔瓦尼王国罗马帝国与加尔瓦尼王国在战争中长期对抗。

罗马帝国通过谋略,采取分化瓦解、诱敌深入等策略,最终成功地击败了加尔瓦尼王国,扩大了自己的领土,取得了胜利。

7.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中,英国军队占据优势,但美国殖民地通过谋略,采取游击战、鼓舞民众等手段,最终成功地击败了英国军队,实现了独立,取得了胜利。

8. 斯巴达对抗波斯帝国古希腊时期,斯巴达与波斯帝国展开了长期对抗。

斯巴达通过谋略,采取防御战、出奇制胜等策略,最终成功地抵御了波斯帝国的入侵,保卫了自己的领土,取得了胜利。

9. 越南抵抗法国殖民统治越南在20世纪面临法国殖民统治,越南人民通过谋略,采取游击战、武装起义等手段,最终成功地抵抗了法国殖民者,取得了独立,实现了胜利。

10. 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中,俄罗斯帝国与英法联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英法联军通过谋略,采取联合攻击、运用火力优势等策略,最终成功地击败了俄罗斯帝国,实现了战争的胜利。

一口气看完战国的历史:从诸侯混战,到秦国统一六国,经历了什么

一口气看完战国的历史:从诸侯混战,到秦国统一六国,经历了什么

一口气看完战国的历史:从诸侯混战,到秦国统一六国,经历了什么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以后又一个群雄割据、诸侯混战的时期。

战国时期的结束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国灭亡齐国,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关于战国时期的起点,却具有很大的争议性。

不过,现在比较流行的是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公元前475年,也就是周元王元年;第二种说法是公元前403年,也就是三家分晋。

目前,史学界一般把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定为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不过,为了能够将战国时期的历史完整的呈现给读者,本文章将要从公元前546年的第二次弭兵之会一直讲述到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战国时期的历史吧!一.酝酿阶段:第二次弭兵之会、三家分晋这一部分我们主要讲述战国时代的酝酿阶段,也就是从公元前546年的第二次弭兵之会到公元前403年的三家分晋之间的历史事件,这一阶段的主题是战国时代的来临。

春秋中后期,经过连年的争霸战争,各个诸侯国不仅元气大伤,消耗了大量的兵力、物力、财力,而且,从公元前7世纪末期到公元前6世纪初期开始,各个诸侯国的内部还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

比如,奴隶不断起义和反抗、以井田制为主要标志的土地国有制逐渐崩溃、卿大夫的权力日益增强、分封制逐渐崩溃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将注意力转移到国内,来处理这些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停战”逐渐成为了诸侯国之间的共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前546年,天下诸侯在宋国大夫向戌的调停下,在宋国的西门之外举行了关于停战的谈判。

为了把这次停战谈判与公元前579年的第一次弭兵之会区分开来,历史上把这次停战谈判称之为“第二次弭兵之会”。

这次会盟中,晋国、楚国、秦国、齐国等14个诸侯国派出代表参加了谈判。

谈判的结果是:楚国的盟国都要向晋国进贡,晋国的盟国都要向楚国进贡;齐国作为晋国的盟国,只需要向晋国进贡,不需要向楚国进贡;秦国作为楚国的盟国,只需要向楚国进贡,不需要向晋国进贡。

初一历史战国争霸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战国争霸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战国争霸知识点归纳历史学问博大精深,我们要驾驭好每个学问点。

你对初一历史学问驾驭了多少,初一关于战国争霸的学问点有哪些?下面是我设计整理的初一历史《战国争霸》的必备学问点以供大家学习。

书目初一历史学问点:战国争霸初一历史学问:分封制的建立初一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学问点初一历史学问点:战国争霸一、齐桓公称霸1、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2、诸侯争霸的缘由和目的: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

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或者是另一种说法。

)4、齐桓公首先称霸:(1)缘由: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水渔盐之利。

(2)霸主地位的标记: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会盟”。

二、问鼎中原1、晋楚争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晋军战胜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退避三舍)。

2、楚庄王称霸:问鼎中原。

三、合纵连横1、战国七雄:(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2)三家分晋:韩、赵、魏。

(3)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合纵:东方六国联合,共同抗秦。

连横:秦利用六国间的冲突,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朝秦暮楚)返回书目初一历史学问:分封制的建立一、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2、内容(1)权利: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2)诸侯的义务:听从周王吩咐,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定期朝觐、纳贡和服役。

3、作用:稳固了周的统治,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亲密了西周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遥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开展。

4、对象:亲戚,功臣,前代贵族后裔。

5、等级:诸侯、卿大夫、士。

二、贵族、平民与奴隶1、贵族:包括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属于统治阶级。

2、平民:隶属于贵族,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属于被统治阶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点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点一战国七雄1、七雄争霸格局的形成(1)背景: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2)七雄形成:三家(赵、魏、韩)分晋和田氏代齐。

(3)七雄名称及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战国时期的战争(1)战争的特点:规模大,兵力多,战区广,时间长。

(2)战争性质:兼并战争,逐渐带有统一战争的性质。

(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纸上谈兵)(4)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

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知识点二商鞅变法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2、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代表——商鞅变法(1)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2)内容(3)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各国变法的影响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5、中国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的比较知识点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背景: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

2、修建时间:公元前256年3、主持修建者:秦国蜀郡郡守李冰4、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上。

5、构成6、功能:防洪、灌溉、水运7、影响(1)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2)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中华五千年战争故事-七国之乱的故事

中华五千年战争故事-七国之乱的故事

中华五千年战争故事-七国之乱的故事 七国之乱即西汉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称作七王之乱,是指公元前154年1⽉17⽇,即是西汉初期汉景帝3年发⽣的⼀次叛乱。

叛乱原因是以吴王刘濞为中⼼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不满国家削减他们的权⼒,参与叛乱的共有七个诸侯国,所以叫做“七国之乱”。

由窦婴、周亚夫所平定。

下⾯⼩编给⼤家讲⼀讲中华五千年战争故事-七国之乱的故事。

七国之乱 七王之乱主要是地⽅王国势⼒和中央集权的⽭盾。

汉景帝平定了王国叛乱,为后来汉武帝继续清除地⽅王国的势⼒奠定了好的基础。

概况 景帝即位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王国势⼒的⽭盾⽇益激化,景帝接受晁错所上《削藩策》,下诏削赵王遂常⼭郡,胶西王昂六县,楚王戊东海郡;景帝三年,⼜削吴王濞会稽等郡。

削藩之举激起了诸王的强烈反对。

吴王濞⾸先与齐王肥诸⼦中最强⼤的胶西王昂联络,约定反汉事成,吴与胶西分天下⽽治之。

胶西王昂⼜与他的兄弟、齐国旧地其他诸王相约反汉。

吴王濞还与楚、赵、淮南诸国通谋。

削藩诏传到吴国,吴王濞⽴即谋杀吴国境内汉所置⼆千⽯以下官吏,与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等分别起兵。

原来参与策划的诸王中,齐王将闾临时背约城守,济北王志和淮南王安都为国内亲汉势⼒所阻,未得起兵。

吴王濞年六⼗⼆,是宗室元⽼,也是晁错所议削藩的主要对象。

他致书诸侯王,声称起兵⽬的是诛晁错,恢复王国故地,安刘⽒社稷。

在他的影响和策划下爆发的这次叛乱,遍及整个关东地区,形成东⽅诸王“合纵”攻汉的形势,震动很⼤。

吴国始受封于⾼帝⼗⼆年(前195年),那时在江淮之间叛乱的淮南王英布败⾛吴越,⾼祖认为东南之地与汉廷悬隔,⾮壮王⽆以镇之,⽽⾼祖亲⼦均年少,乃封兄⼦刘濞为吴王。

吴国是五⼗余城的⼤国。

吴国的彰郡(辖今苏西南、皖南、浙北之地)产铜,滨海地区产盐,吴王濞招致天下各地的逃亡者开⼭铸钱、煮海为盐,所铸钱流通于整个西汉境内。

吴国以船运载,⼀船相当于北⽅数⼗辆车,有较⾼的运输能⼒。

春秋战国的历史介绍详细

春秋战国的历史介绍详细

春秋战国的历史介绍详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时距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历时约550年。

这段时期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分裂割据、战乱频繁的阶段。

春秋时期起源于周朝晚期,当时周王的权威逐渐衰弱,各个诸侯国开始崛起。

周公旦制定的禅让原则逐渐失去效力,各国开始争夺霸权,形成了一个七雄争霸的局面。

春秋时期,中国境内出现了诸多小国,其中最有名的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

这些国家通过争夺领土、扩张势力、拉拢盟友等手段,不断地进行战争和争斗。

同时,各国也借助地方贵族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春秋》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史书,它记录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事件。

《春秋》中的内容相对简略,注重记载各国之间的盟约、战争、国君的世系和重要人物的生卒等事实。

《春秋》提倡德政和爱民,主张君臣之间的道德关系。

到了战国时期,春秋诸侯国的格局进一步扩大,形成了齐、楚、燕、赵、魏、秦、韩这七个列强,其中以齐、楚、秦最具实力。

这一时期,战争更加激烈,形势更加复杂。

各国在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战国时期诞生了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他如孟子、庄子、墨子、荀子等也都是思想家中的代表人物。

在战国时期,秦国崛起,并最终以秦始皇的统一行动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战国时期的历史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思想宝藏,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五千年第17集战国七雄

中华五千年第17集战国七雄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第17集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竞争的时代,它紧随春秋时期之后,是走向统一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七个强大诸侯国的崛起,分别是齐、楚、燕、赵、魏、韩和秦,这七个国家史称“战国七雄”。

七国各自争霸,逐鹿中原,最终,秦国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的混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本文将从战国七雄的崛起、争霸历程、改革及灭亡等方面,带你一窥这段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时期。

一、战国七雄的崛起战国时期源于春秋时期后期的社会剧变。

当时,周天子的权威已日渐式微,各诸侯国逐渐形成独立政权。

到战国时期,许多小国被吞并,留下的则是几个强大的诸侯国,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战国七雄”。

1. 齐国:齐国位于今山东半岛一带,作为春秋时期的强国之一,在战国初期依然保有雄厚的国力。

齐国通过田氏代齐事件,田氏家族掌握了政权,建立田齐政权。

齐国经济发达,尤其以商业和渔盐贸易闻名。

2. 楚国:楚国的领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域辽阔。

楚国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优势在战国初期保持强大。

然而,由于国土过于广阔,楚国的内部矛盾频发,外部战事频繁,实力逐渐削弱。

3. 燕国:燕国位于中国的北方,今河北、辽宁一带。

燕国地处偏远,相较于其他诸侯国,它的经济相对落后,但因位于边境,经常与北方的游牧民族作战,军事实力较强。

燕昭王励精图治,重用人才,曾一度强盛。

4. 赵国:赵国的领地在今山西、河北一带。

赵国在战国初期是一个较弱的国家,但随着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赵国迅速崛起,成为北方的强国之一。

赵国与秦国多次交战,是秦统一六国过程中最强劲的对手之一。

5. 魏国:魏国的发源地在今山西、河南一带。

魏国在战国初期曾是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魏文侯、魏武侯的治国之道使魏国一度成为战国霸主。

然在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后,魏国逐渐走向衰落。

6. 韩国:韩国的领土位于今河南、陕西、山西一带。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

课堂练习
1.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城濮之战 C.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A
2.春秋五霸的先后顺序是 王
A.①②③④⑤ C.③①④②⑤
C
B.③②①⑤④ D.④③⑤①②
①宋襄公②秦穆公③齐桓公④晋文公⑤楚庄
课堂练习
3.下列各项中,能够使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是 C
A.多次召开诸侯会议,胁迫诸侯随从作战 B.齐国盛产渔盐,经济富庶
齐桓公国相管仲
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称 管敬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后,生于颍上(颍水 之滨)。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 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 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的言论见《国语· 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宋襄公
宋襄公(?~前637) 春秋时宋国君。名兹 父。公元前650—前637年在位。齐桓公死后, 他与楚争霸,一度为楚所拘。宋襄公十三年 (前638年)伐郑,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涨水(在今 河南朽城西北)。楚兵强大,他讲究“仁义”, 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 次年伤重而死。
返回
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成语故事会 活动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动荡,英
雄人物层出不穷。大量的历史故事流传后世, 形成了丰富的成语。 活动安排: 1、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2、在班级活动中组织一次成语故事会。各 小组报名参加,请历史、语文等学科的老师担 任评委。 3、比赛,公布比赛结果,给予物质和精神 奖励。 返回
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即位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 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 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 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 卧薪尝胆。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 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 起来。前482年和前473年,越军两度大破吴 国,吴王夫差自杀,吴亡。越王勾践既平吴, 声威大震,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霸)。 勾践成为春秋末期最后的一个霸主。

公元前256年中国战国七雄的争霸历程

公元前256年中国战国七雄的争霸历程

公元前256年中国战国七雄的争霸历程公元前256年,中国战国时期正处于七雄争霸的局面。

七雄指的是:齐、楚、燕、韩、赵、秦、魏。

他们之间互相攻伐,不断地争夺领土、资源和权势。

下面我们就从七雄的争霸历程来看看这个时期的历史。

一. 齐楚争霸在公元前256年之前,齐国一度很强大,但是在这一年,它与楚国爆发了战争。

魏国、韩国、秦国和赵国看准了机会,联合攻打齐国。

最终,齐国溃败,已经成为亡国之民。

接着,楚国再次与韩国发生战争,而楚国成功地占据了韩国的都城,洛阳。

二. 燕国的台头公元前256年,燕国的国君燕昭王即位。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国家的实力。

他重用俊才,提高科举标准,源源不断地招收流亡贵族,使得燕国的统治阶级越来越强壮。

与此同时,燕国招募了很多勇士,并派遣他们去攻打邻国,掠夺他们的资源。

这种做法虽然残忍,但却让燕国变得更加富裕和强大。

三. 赵国的光芒公元前256年,赵国的赵武王即位。

他在位期间,推出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改革,大力加强了国家的实力。

他废除了分封制度,强化中央集权,增强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

赵武王还改革了统治阶级的组成,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这使得赵国的官员更加能干和有才华。

在军事方面,赵武王也非常有雄心壮志。

他开始着手修筑长城,以防御外族的侵袭。

同时,他也积极攻打邻国,扩大自己的领土。

最终,赵国在这一时期变得非常强大。

四. 秦国的大一统此时,秦国的君主秦孝公推出了很多改革,使得农业、商业、军事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展。

他废除了分封制度,强化中央集权,使自己成为了一个绝对的统治者。

秦孝公还大力加强军队的训练和装备,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开始向四周进攻。

他先后攻下了中原地区的六个国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

五. 韩国的凋落在这一时期,韩国的统治者几乎完全失去了对政权和军队的控制。

各地的分封诸侯纷纷抛弃韩国,效忠于其他强国。

韩国的实力被削弱到了极点。

最终,燕国和魏国合并,称作魏燕两国。

历史趣谈战国时代七雄争霸 从魏国“一家独霸”到六国称王

历史趣谈战国时代七雄争霸 从魏国“一家独霸”到六国称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战国时代七雄争霸从魏国“一家独霸”到六国称王导语:战国前期历史资料缺乏,有一段空白。

顾炎武说:从周定王元年(前468年)《左传》记事结束,到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六国以次称王,苏秦为战国前期历史资料缺乏,有一段空白。

顾炎武说:从周定王元年(前468年)《左传》记事结束,到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六国以次称王,苏秦为从长,自此之后,事乃可得而纪(其实从横之说多属编造,详后)。

自《左传》之终以至此,凡一百三十三年,史文阙轶,考古者为之茫昧”(《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

但我们如果仔细考察,这段时间的历史也有很多迹象可寻。

自三家分晋之后,魏国的文侯、武侯、惠王三代,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他们从称霸到同齐国争霸以至失败,就是战国前期历史的重要事件。

把他们的事情弄清楚了,战国前期的形势也就明白一个大概了。

战国初期仍然是争霸的局势。

春秋以来大国争霸下的会盟征伐,加强了各国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因而促进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一些大国在此基础上形成。

春秋时齐、楚、秦、晋、吴、越等国都曾先后掌握中原或一个区域的霸权,特别是晋国,霸业维持最久,也最为强大。

后来虽有两次“弭兵之会”,晋、楚曾平分霸权,但是楚国一度被吴国攻破,受到严重打击,直到战国初年仍未能复兴。

吴国旋即被越国吞灭。

越国发展较迟,生产落后,在勾践之后也迅速衰退,战国中期被楚攻灭。

所以终春秋之世,只有晋国长期保持着中原霸权。

但是由于晋国公族微弱,异姓大臣轮流执政,在不断对外扩张中,异姓大臣的权力和封地逐渐扩大,终于压倒了公室。

掌握政权的六卿,范、中行、知、韩、赵、魏又相互争权火并,范氏、中行氏最先败亡。

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韩氏、赵氏、魏氏联合攻灭知氏,瓜分了知氏的领地。

这生活常识分享。

七雄争霸的战国时代

七雄争霸的战国时代

七雄争霸的战国时代战国时代,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

自从赵、魏、韩三家分晋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这三家为诸侯后,标志着春秋时期结束,进入战国时代,诸侯兼并土地的战争代替了春秋时期政治上的霸权争夺。

战国七雄之韩,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453年,韩康子和魏桓子、赵襄子三家分晋,此时有诸侯之实但无诸侯之名。

公元前403年,韩被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为诸侯。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

公元前362-公元前333年韩昭侯在位时,任用申不害进行变法,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军备,使韩国国力大增,十数年间,诸侯无侵者。

公元前323年,韩国称王。

公元前318年,五国伐秦,入函谷关,秦兵出击后,联军败走。

公元前301年,韩、魏被秦所胁迫,一同伐楚。

公元前293年,韩、魏联军在伊阙被秦将白起击败,精锐损失殆尽。

公元前262年,秦军再度伐韩,韩将被秦断去联系的上党郡献给赵国。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俘虏韩王安,韩国灭亡。

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当时已很薄弱的东周,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期间不断成为魏齐争霸时、秦楚争霸时以及秦齐争霸时的附庸及被欺凌的对象。

战国七雄之赵,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2年公元前453年,赵襄子和魏桓子、韩康子三家分晋,此时有诸侯之实但无诸侯之名。

公元前403年,赵被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为诸侯。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从此邯郸成为赵国的国都,之后通过对卫国、魏国的一系列战争积极向外扩展,进一步巩固都城邯郸的地位。

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8年,赵武灵王在位,由于受到与中山国之战失利的耻辱,赵武灵王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改变传统的宽大战服改为紧小为特征的胡服,改变传统的步兵为主体的军队结构改为骑兵和弓弩兵为主体的军队构成,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骑兵。

并沿阴山修筑长城。

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灭中山国,此时赵国疆土囊括了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内蒙古的阴山以南的部分,赵国成为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与秦国展开了数十年的争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雄胜负转载战国七雄胜负韩国——乖孩子韩国其实是七国最无辜的国家,它不敢有什么野心,几乎没有一场七雄间的战争,是它自发参与的,不是作为合纵连横的对象,依盟友要求出兵;就是被他人侵略。

韩国的居中的位臵和有限的实力,注定了这样尴尬的地位。

数据上很有意思,韩国的参战次数是七雄最少的,没有主动出击的不良纪录。

胜仗几乎都是依托各时代老大打的联盟作战,所以对齐国和楚国的胜率奇高。

但真的被别国侵略时,就疲态尽显了。

韩国对齐国总计6战,6战全胜胜率为100% 主要是初期三晋同盟和五国攻齐的战绩。

值得一说的是,桂陵之战期间援助魏国击退围攻襄陵的齐宋卫联军倒是实力的体现。

韩国对楚国总计9战,8胜1负胜率为88.89% 先是跟着魏文侯打楚国,张仪时代又跟着秦国打楚国,孟尝君时代跟着齐国打楚国。

反倒看出楚国一直是中原各国重点打击对象。

韩国对秦国总计74战,4胜69负1和胜率为5.41% 靠着孟尝君,信陵君还挽回点颜面,不至于0胜率。

韩国对魏国总计5战,5战全负胜率为0%本是同根生韩国对赵国总计1战,败北胜率为0%相煎何太急韩国对燕国没有打过仗离太远,八竿子也打不到一起燕国——复仇者燕国的七雄征战史就是被齐国颠覆,颠覆齐国,又被齐国颠覆。

由于地处偏远,远离中原混战,除了参与合纵外,就是想借长平之战,在赵国身上捞点便宜,结果反而蚀了一把米。

数据上可以看出赵齐两国的惨烈相残,消耗了两国的相当的实力。

表面上对秦国有相当的胜率,其实两战都是联合作战的结果,秦国只用了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战争就击溃了燕国;以及对赵战争的乏力,可以显示被对齐战争所拖垮的燕国的真实实力。

燕国对齐国总计149战,76胜73负胜率为51.01% 和齐国死磕了一辈子,成就了乐毅与田单两位英雄,却同时拖垮了两个大国。

燕国对秦国总计10战,2胜7负1和胜率为20% 胜率虽然不算底,但基数却很低下,反而证明了燕国的能力有限,被秦国短时间内打爆。

燕国对赵国总计10战,8负2和胜率为0% 想趁长平之战捞一笔反而被赵国打得满地找牙,也算恶有恶报燕国对魏国总计1战,败北胜率为0% 成全了魏国打遍天下的纪录。

燕国和楚国没有打过仗离太远燕国和韩国没有打过仗离太远楚国——大地主荆蛮楚国和中原诸国似乎天生的敌意。

魏国,齐国,秦国夺得霸权后都会选择打压北上的楚国势力。

其实楚国的七雄之战的参战数并不算多,楚国本来就地大物博,对土地的渴求没有别国那么急迫,而且南方有大量可以拓展的疆域,没必要纠结在中原。

楚国对七雄间的作战,主要是带有称霸意味的面子工程,它也做到这一点,不管是最强盛时的魏,齐还是秦,都在它手下吃过真正的败仗(没有靠联盟作战),但又很快随着内部政治的混乱和君主的昏庸陷入低谷,其实真正打败楚国的人是楚国自己。

数据很有意思,堂堂楚国与七雄间的胜率,竟然没有一国超过一半的胜率,但却对强秦有着6国中最高的胜率。

韩赵是靠着跟着魏齐秦几个大哥混,打的联合作战,楚国表面胜率比较低,其实楚国和韩赵没什么太大摩擦。

和魏国倒是一直纠结在泗上土地的争夺上,初期被魏国带领三晋联盟打得很惨,挖来吴起后扬眉吐气了一把;中期魏国跟着秦齐在楚国身上拿了些好处,一直到战国末期两国还在为了宋国故地而死磕,总的来说,楚国对魏国处于明显的劣势。

和齐国除了在徐州相王时,为了面子有所冲突,大部分时间两国还是处于联盟状态,在张仪时期有所摩擦,两国间还是比较和平的,作战不多,胜负也差不多。

六国中对秦国胜率最高,楚国调东部兵收复了黔中郡十五邑,参与信陵君的合纵,最后项燕破李信,其中不少还是独自反击秦国成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有一定道理。

在中原进展很小,却对强秦屡有胜绩,是楚很有意思的现象。

我想可能是南人不惯北战的原因吧,在家乡抗击秦国才显示真正的实力。

楚国对魏国总计16战,3胜12负1和胜率为18.75% 前期得吴起者,得胜利。

中期魏有秦齐撑腰,输得很无奈。

晚期又出了个信陵君,依然很无奈楚国对韩国总计9战, 1胜8负胜率为11.11%韩国先是跟着魏文侯打楚国,张仪时代又跟着秦国打楚国,孟尝君时代跟着齐国打楚国。

反倒看出楚国一直是中原各国重点打击对象。

楚国对赵国总计3战,3战皆负胜率为0% 都是魏文侯牵头的事,两国不接壤,没什么作战的必要楚国对齐国总计5战,2胜3负胜率为40% 有些小摩擦,总的来说两国比较和平,胜负也差不多。

楚国对秦国总计82战,22胜59负1和胜率为26.83% 光从数据上来看是六国之首。

楚国与燕国没有发生战争离太远魏国——霸主魏国由于地处中央,没有边地可开发,要发展只有不断和六国交战。

纵览整个战国,对除秦国以外的任何一国都有优势,甚至一度把秦国压制在关中。

这也为秦国的猛烈报复埋下了伏笔,秦要发展只有攻魏。

秦对魏施加了远远大于其他各国的压力。

魏教会了秦,落后就要挨打,秦教会了魏,打人要往死里打。

魏国最大的毛病是,鼎盛时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打人总给人留口气,而且到处挥拳,反而惹了众怒,也许它的思想还停留在春秋时代,只想做个霸王。

数据上,除了秦国,胜率都过半,而且基数都不算小。

是秦国外对六国发动战争最多的国家。

这也是地利位臵使然。

初期继承了晋的财富,外交上韩赵同盟稳固,基本上是战无不胜。

对楚一直在泗上争夺,有一定优势。

对韩的全胜,也在意料之中。

对燕国,是为了援赵,只有一战。

对齐,数据上比较好看,但却输了最不能输的一仗,落下了霸坛。

对赵,因为卫国纷争不断,还有一些零星战役,但两国都在对方最危难时,没有落井下石,给予重要的援助,胜率上也差不多。

和秦打了最多的仗,给了秦很大创伤,秦十倍回报给了魏,能在秦国的火力下支持那么久,也算不易。

魏国对秦国总计172战,18胜148负6和胜率为10.47%初期对秦占有绝对优势,抢下了河西之地,中期跟着齐也小后所得,后期还有信陵君合纵。

但在变法后的秦国疯狂报复下,显得如此苍白。

和秦之间的战争大大多于其他各国。

魏国对齐国总计16战,11胜5负胜率为68.75%初期三晋联盟打得齐国找牙,中期与齐争霸,表面互有胜负,实际全盘落入了孙膑的战略中,输掉了最不能败的马陵之战。

在联手打残齐国后,得到了不少好处。

魏国对赵国总计15战,9胜6负胜率为60% 主要因为卫国起了纠纷,之后没有重大的摩擦,本是同根而生,都在彼此最危难时提供了救援,胜率也差不多,魏前期得胜,赵后期崛起。

魏国对楚国总计16战,12胜3负1和胜率为75% 前期得吴起者,得胜利。

中期魏有秦齐撑腰,输得很无奈。

晚期又出了个信陵君,依然很无奈魏国对韩国总计5战,5战皆胜胜率为100%意料之中,情理之外魏国对燕国总计1战,战胜胜率为100%援赵战争赵国——斗士赵国一开始地处较偏,但一直有很大的进入中原的愿望,所以参与对六国的战争也不少。

总的来说和魏国一样,除了对秦国外对其他国家都有优势。

但和魏国的胜率比较平均不一样,赵对于自己主要竞争对手燕齐有着比较绝对的优势。

对秦,虽然数据不出挑,却有不少独自破强秦的战例,胜的很有含金量。

赵不像其他国家,对当时的霸主怀有畏惧,不管是魏齐还是秦当道,它都敢于为了自己的利益向对方叫板。

但这种过于强硬和自信,可能也是赵灭亡的原因。

数据上看,也是个好战的主,和地利位臵也一样较偏的燕楚相比,赵对于中原的渴望要大得多。

对自己的主要对手燕齐有着明显优势。

对齐,在魏文侯时,就和韩魏一起教训过齐国,中期齐国坐大,也敢于和齐国对抗,互有胜负,5国残齐的重要角色,也捞到了不少好处。

长平之后依然对燕不败,可敬。

对楚,纯粹是应三晋同盟时期而为,两国厉害关系不大。

胜韩是意料之中。

对魏,敢于为了自己的利益,向当时的霸主索要卫国。

除了卫国纠纷,两国矛盾不大,而且能互相救助。

对秦,依然是斗士本色,好不畏惧,但过分自信,导致了长平一败。

赵国对齐国总计18战,14胜4负胜率为77.78%三晋同盟蹂躏国齐国,在齐国坐大后,也敢与齐国对攻,五国残齐是重要的参与者,优势很大。

赵国对秦国总计106战,8胜92负6和胜率为7.55% 秦国第二用兵大户,虽然不像魏和秦打了那么多仗,但却在秦最嚣张时,给予满盆的冷水。

廉颇,李牧,赵奢让秦国着实头疼。

虽然劣势明显,但不屈的精神,值得称道。

赵国对楚国总计3战,3战皆胜胜率为100% 都是魏文侯牵头的事,两国不接壤,没什么作战的必要赵国对魏国总计15战,6胜9负胜率为40% 主要因为卫国起了纠纷,之后没有重大的摩擦,本是同根而生,都在彼此最危难时提供了救援,胜率也差不多,魏前期得胜,赵后期崛起。

赵国对韩国总计1战,战胜胜率为100% 意料之中,情理之外赵国对燕国总计10战,8胜2和胜率为80% 长平之后,还有这样的能力,令人敬佩齐国——生意人可以说齐国是七雄中打得最聪明的,它知道怎么用最少的战争和损失完成自己的目的。

如果撇去燕国的纠缠和五国残齐后众国洗劫的话,齐国其实打的仗并不多,但取得效果却很好。

齐国的战略是维护天下均势,自己相对强大的局面。

这样各国处于分裂战乱,自己相对安宁又具有一定控制力,无疑对自己的商业经济有很大益处。

所以很少看到齐国会对某地有特别的执着,一旦觉得打得亏本,或者放弃,或者寻求外交解决,总之绝对不做亏本买卖。

算盘打得很精,却进行了对燕的错误战争投机。

惹来了燕国的复仇,从此把自己拖入泥潭。

数据上看很不起眼,但仔细分析,就能看出究竟。

对韩全负,实际上几乎都是输给韩国背后的大哥燕和魏,韩国只是个小弟,不能说明问题。

对魏国,初期被三晋联盟打得很惨,当魏称霸时,不让魏独大,取得战略上的胜利,被5国打爆后又成了魏揩油的主要对象。

对赵,由于地理上成为赵进军中原的障碍,在魏文侯时就有过节,之后一直有摩擦,5国残齐后,被赵国捞了不少油水。

楚国想抬头时,联合韩魏给予足够的敲打,一方面也通过外交积极拉拢,齐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遇到了燕这个难缠的主,做了一笔最赔本的买卖,耗去了全部国力,一直被燕国不断的纠缠。

当秦国太嚣张时,联合韩魏,再次教训一番,维护均势,由于被燕国耗去所有精力,又过于重视利得不参与合纵,最和被秦国瞬间击溃。

齐国对秦国合计19战,3胜16负胜率为15.79% 六国中对秦国第二高的胜率,但基数比较低,被秦国瞬间击溃。

但也曾打进函谷关,让秦国割地求和齐国对韩国合计6战,6战皆负胜率为0%主要是初期三晋同盟和五国攻齐的败绩。

值得一说的是,桂陵之战期间援助魏国击退围攻襄陵的齐宋卫联军倒是韩国实力的体现。

齐国对魏国合计16战,5胜11负胜率为31.25% 初期三晋联盟打得齐国找牙,中期与齐争霸,表面互有胜负,实际全盘落入了孙膑的战略中,输掉了最不能败的马陵之战。

在联手打残齐国后,得到了不少好处。

齐国对赵国合计18战,4胜14负胜率为22.22% 三晋同盟蹂躏国齐国,在齐国坐大后,也敢与齐国对攻,五国残齐是重要的参与者齐国对楚国合计5战,3胜2负胜率为60%有些小摩擦,总的来说两国比较和平,胜负也差不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