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学基础3(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经济数学基础教案

经济数学基础教案

经济数学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经济数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了解利润、成本、需求、供给等经济概念的数学表示方法;3.能够运用经济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教学内容:1.经济数学的基本概念-利润、成本、需求、供给等经济概念的定义与数学表示方法;-边际利润、边际成本、边际需求、边际供给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问题-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的数学表达;-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的条件与方法;-通过示例演示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3.需求与供给的相互关系-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定义与数学表达;-市场均衡点的数学求解;-外部因素对需求与供给曲线的影响。

教学方法:1.讲授:由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经济数学的基本概念、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问题以及需求与供给的相互关系的知识。

2.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经济问题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运用经济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练习与讨论: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鼓励学生利用经济数学的方法进行求解,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答疑惑。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举例等方式引入经济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二、讲授经济数学的基本概念(20分钟)教师以PPT为辅助,讲解利润、成本、需求、供给等经济概念的定义与数学表示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经济数学的基本概念。

三、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问题(30分钟)1.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的数学表达。

2.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的条件与方法。

3.示范案例分析与讲解。

四、需求与供给的相互关系(30分钟)1.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定义与数学表达。

2.市场均衡点的数学求解。

3.外部因素对需求与供给曲线的影响。

4.示例演示与练习讨论。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想、分析所学知识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1.PPT课件;2.案例分析材料;3.练习题及答案。

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学生利用经济数学的方法进行求解。

邓先娥《经济学基础》(第3版)-课程标准 doc

邓先娥《经济学基础》(第3版)-课程标准 doc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适用专业:会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适用阶段:高职一、前言(一)课程性质《经济学基础》是高职会计、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为后续学习《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创业教育》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基于高职教育的层次与特点,充分考虑满足学习相关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围绕企业决策者这一职业岗位群的决策需要这个中心,组织和构建课程内容。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经济常识,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培养经济思维能力,培养大局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

(一)知识目标1.了解学习经济学的意义;2.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经济学理论认识、解释现实经济现象;2.运用经济学理论及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三)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经济学基础》课程按照企业决策者这一岗位职业群的决策需要,同时考虑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高职教育的特点及经济师考试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课程教学项目划分及课时分配如下表所示:四、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建议教师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参考经济师考试大纲,以企业决策者这一职业岗位群的决策需要为中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材在内容上应既实用又开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形式上应适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文字表述要深入浅出,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高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讨论法、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采集案例。

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经济数学教案设计(基础课版)

经济数学教案设计(基础课版)

教案(2013/2014学年第 1 学期)系部:基础公共课程部教研室:数学教研组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经济数学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学分: 2专业班级:普专商务13-1、普专会计13-7 计划课时: 28学习课题经济中常用的函数包含章节第一章第一节授课地点普通教室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 2学习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2.掌握函数的五种基本性质;3.理解反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

学习重点及难点重点: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

难点:函数的概念,定义域的求法。

学生学习基础高中起点,有较好的基础,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资源教材参考资料知识点:第一节:函数与初等函数一、函数与反函数:1函数的定义2函数的两个要素3函数的记号4函数的表示法二、函数的几种特性:1有界性2单调性3奇偶性4周期性三、反函数四,复合函数五.初等函数,几种基本的初等函数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时间安排:首先介绍什么是高等数学? 5分钟如何学习高等数学?1. 认识高等数学的重要性, 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初等数学---研究对象为常量,以静止观点研究问题.高等数学---研究对象为变量,运动和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 , 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 ,有了变数 , 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而它们也就立刻产生.笛卡儿 (1596~1650)法国哲学家, 数学家, 物理学家,他是解析几何奠基人之一 .1637年他发表的《几何学》论文分析了几何学与代数学的优缺点,进而提出了“另外一种包含这两门科学的优点而避免其缺点的方法”, 把几何问题化成代数问题 ,给出了几何问题的统一作图法,从而提出了解析几何学的主要思想和方法, 恩格斯把它称为数学中的转折点.2. 学数学最好的方式是做数学.第一节:函数的概念一、回忆复习有关对应的知识,(师生共同完成) 20分钟1.介绍函数的概念;2、函数的两个要素(1)对应规律(2)定义域,讲解例题P23、函数的记号4、函数的表示法讲解例题P3二、函数的几种特性 40分钟讲解例题P4三、反函数概念的讲解 10分钟四、作业评讲与布置 5分钟教学反思学习课题 初等函数 包含章节 第一章,第一节 授课地点普通教室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2学习目标1、理解分段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概念;2、掌握复合函数的概念;3、掌握初等函数的概念,能分析复合函数的复合结构。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经济学的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3.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3.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起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

2. 讲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3. 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如供需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

作业与练习: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经济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经济学定义和研究对象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认识。

第二章:市场与竞争教学目标:1. 理解市场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

3. 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1. 市场的概念和类型: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等。

2. 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

3.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垄断、外部性、公共品等。

教学活动:1. 讲解市场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了解市场的基本构成。

2. 分析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

3. 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作业与练习: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市场和竞争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市场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市场竞争的认识。

第六章:消费者行为教学目标:1. 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2. 掌握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

3. 了解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内容:1. 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偏好、预算约束等。

2. 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价格、收入、品味等。

经济数学基础教案设计

经济数学基础教案设计

实用文档备课教案备课教案例如:0x yxy e+-=有的隐函数可以转化成显函数,由隐函数转化成显函数的过程叫做隐函数的显化。

二、函数的几种特性: 1、函数的有界性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D , 数集X ⊂D . 如果存在数K 1, 使对任一x ∈X , 有f (x )≤K 1, 则称函数f (x )在X 上有上界, 而称K 1为函数f (x )在X 上的一个上界. 图形特点是y =f (x )的图形在直线y =K 1的下方.如果存在数K 2, 使对任一x ∈X , 有f (x )≥ K 2, 则称函数f (x )在X 上有下界, 而称K 2为函数f (x )在X 上的一个下界. 图形特点是, 函数y =f (x )的图形在直线y =K 2的上方.如果存在正数M , 使对任一x ∈X , 有| f (x ) |≤M , 则称函数f (x )在X 上有界; 如果这样的M 不存在, 则称函数f (x )在X 上无界. 图形特点是, 函数y =f (x )的图形在直线y = -M 和y = M 的之间.函数f (x )无界, 就是说对任何M , 总存在x 1∈X , 使| f (x ) | > M . 例如(1)f (x )=sin x 在(-∞, +∞)上是有界的: |sin x |≤1.(2)函数xx f 1)(=在开区间(0, 1)是无上界的. 或者说它在(0, 1)有下界, 无上界.这是因为, 对于任一M >1, 总有x 1:1101<<<Mx , 使M x x f >=111)(,所以函数无上界.函数xx f 1)(=在(1, 2)是有界的.2、函数的单调性 设函数y = f (x )的定义域为D , 区间I ⊂D . 如果对于区间I 上任意两点x 1及x 2, 当x 1<x 2时, 恒有f (x 1)< f (x 2), 则称函数f (x )在区间I 上是单调增加的.如果对于区间I 上任意两点x 1及x 2, 当x 1<x 2时, 恒有 f (x 1)> f (x 2), 则称函数f (x )在区间I 上是单调减少的.单调增加和单调减少的函数统称为单调函数. 函数单调性举例:函数y = x 2在区间(-∞, 0]上是单调增加的, 在区间[0, +∞)上是单调减少的, 在(-∞, +∞)上不是单调的. 3、函数的奇偶性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D 关于原点对称(即若x ∈D , 则-x ∈D ). 如果对于任一x ∈D , 有f (-x ) = f (x ), 则称f (x )为偶函数. 如果对于任一x ∈D , 有f (-x ) = -f (x ), 则称f (x )为奇函数.备课教案备课教案备课教案备课教案规定:01 x 从x 0的左右两侧无限接近于x 0,记x →x 002 x 从x 0的左两侧无限接近于x 0,记x →x 0-03 x 从x 0的右两侧无限接近于x 0,记x →x 0+04 x 无限增大时,用记号x →+∞05 x 无限减小时,用记号x →—∞ 06 x 无限增大时,用记号x →∞(2)点x 的δ邻域N(x ,δ)=(x —δ,x+δ),其中很小的正数,X 的去心δ邻域N(xˆ,δ)=),(),(0000δδ+-x x x x Y . 1、 x →x 0时函数的极限举例说明:x →1时,函数无限接近于多少?观察:当:x →1时,f(x)=x+1,无限接近2当:x →1时,g(x)=112--x x ,无限接近2f(x)在x=1有定义,g(x)在x=1处无定义定义 1 如果当x → x 0时,函数)(x f 无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常数A , 则称A 为函数)(x f 当 x → x 0时的极限,记作0lim x x →f(x)=A 或 A x f →)((当 x →x 0时).此时也称)(lim 0x f x x →存在。

《经济数学》课时教案1-16[16页]

《经济数学》课时教案1-16[16页]
教学反馈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数学》教案
序号:01-07
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
2
授课地点
5404
授课题目
2.5投资评估与决策
授课班级
17会计
教学目的与
教学要求
1.理解贴现、贴现率、现值等概念
2.掌握和分析金融计算问题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贴现、贴现率、现值等概念
难点:掌握和分析金融计算问题的思维方法
3.教师讲解定理4.4.1
4.教师讲解定积分的性质
5.教师讲例4.4.3
参考资料
课后作业
与思考题
习题4.4
第1、2、3、5题
教学反馈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数学》教案
序号:01-16
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
2
授课地点
5404
授课题目
4.5定积分的应用
授课班级
17会计
教学目的与
教学要求
1.理解和掌握定积分在多种应用
重点:需求与供给函数的形式与特点
难点:税收对供求函数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
1讲授法,2练习法
主要内容
1.需求与供给的特点
讨论两个函数表达式的区别
均衡需求与均衡价格
2.理解影响需求与供给的市场因素
替代品,互补品,
低档品、正常品
3.税收对供求函数的影响
通过例题讲解税收对供求函数和市场的影响
讲解例1.2.2
学生自读例1.2.3
教学反馈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数学》教案
序号:01-05
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
2
授课地点
5404
授课题目

经济数学课程教学设计

经济数学课程教学设计

经济数学课程教学设计引言:经济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适用于经济学专业的经济数学课程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其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及背景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为学生未来从事经济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1.2 课程背景本课程面向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理论,提高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

二、课程内容2.1 数学分析方法介绍和强化学生对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掌握,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建模与分析的能力。

包括但不限于最优化问题、微分方程、线性模型等知识点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2.2 统计分析方法介绍和强化学生对统计学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重点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的能力,包括回归分析、假设检验、时间序列分析等。

2.3 数量经济模型介绍和强化学生对数量经济模型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培养学生建立和求解数量经济模型的能力,包括需求和供给模型、生产函数、消费函数等。

2.4 优化理论介绍和强化学生对优化理论的掌握,包括拉格朗日乘子法、动态优化、线性规划等。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优化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3.1 理论讲授结合实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经济数学理论知识,并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和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与理论知识进行联系。

3.2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析经济问题,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使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数学知识。

3.3 课堂练习与作业辅导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济数学基础》网上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经济数学基础》网上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经济数学基础》网上教学整体设计方案一、课程性质和内容特点《经济数学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高等教育经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管理学科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中应用的数学,是经济学与数学相互交叉的一个新的学科。

经济工作中的计划、预测、优化、评估、组织、控制、决策等问题,都需要数学及其分支学科进行分析研究、计算求解。

利用计算机技术,数学能成功地解决各类静态的和动态的、线性的和非线性的经济问题。

《经济数学基础》是一门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内容涵盖面较广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微积分、概率论、矩阵代数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微积分、概率论、矩阵代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已建教学媒体的情况本课程在1998年即投入使用了多种媒体一体化教材。

这套教材在众多著名数学和经济学专家以及远程教育设计专家的直接参与下,按照学生业余自主学习的需要,设计编制了以下媒体:主要媒体文字主教材——经济数学基础强化媒体录像教材——经济数学基础36讲导学VCD――经济数学基础学习指南其它媒体CAI课件——跟我学经济数学速查卡——经济数学基础速查卡这些媒体的选择与设计,都是按照它们各自的教学功能,根据“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的特点精心安排、一体化设计的,力求做到“有机、有效;合理、合一”,即主要媒体与强化媒体有机配合,其它媒体有效补充,版式设计与编制工艺合理,学习方法指导与教学内容辅导合一,充分发挥各教学媒体的作用。

这套教材使用至今已经第四年了,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扩展到网上,以上相对静态的实物媒体教材已不能完全适应远程开放学习者在职业余、自学为主特征的学习需要,他们急需网上多媒体、可交互、动态的教学资源。

经济学基础教案(推荐5篇)

经济学基础教案(推荐5篇)

经济学基础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经济学基础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一、本课程教学总体设计与思路1、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与考核方式的设计本课程总学时为32,每周授课1次,每次3学时。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出勤占20%、作业成绩及课堂表现占20%2、各部分的学时分配与安排本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部分,共计11章,具体各章学时安排见第二部分。

3、本课程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取舍与增补本课程最后选定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叶德磊编著),从其包含的章节内容看,涵盖了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内容深度也较适合非管理经济类的学生学习。

结合学时考虑,除5、7、13章内容大部分省略外,其他11章内容基本不进行过多的取舍与增补。

四、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本课程共包括11章内容,讲授时将采取先微观后宏观的顺序。

导论重点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章至第五章为微观经济学部分内容,其中第一章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因素之一——需求的进一步解释;第三章生产、成本理论和第四章不同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另一因素——供给的进一步解释;第五章分配理论研究商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集团与个人,这一部分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说明为谁生产的问题。

第六章至第十一章为宏观经济学部分内容。

第六章~第八章围绕国民收入决定核算和决定的内容展开,因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是各国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将其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分析其效应与相互关系,以便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要分析国民收入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源泉等问题,以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第十一章财政与货币政策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具体的措施,4、各部分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讨论和习题巩固。

《经济数学基础》教学说课设计

《经济数学基础》教学说课设计

精心整理《经济数学基础》课程说课稿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经济数学基础》课程说课。

我将从基础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教学条件设计,特色与创新点五个方面向专家汇报。

一、基础课程体系设计课了2.以专二、课程内容设计(此部分我将从课程内容设计的选择、组织、形式三方面进行汇报)基于以上的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追求以下三个目标:模块化的教学内容;立体化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1、课程内容设计的选择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有9块: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矩阵、概率论初步、数理统计初步、数学实验。

这些内容的选取依据为:从专业中来,到专业中去。

例如,讲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是因为专业课中的“边际”和“弹性”都与导数有关,讲不定积分是因为定积分的计算以不定积分的计算为基础,而定积分在经济中可以解决由边际求经济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总值问题。

根据专业课需求调研矩阵的计算、概率计算、求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回归方程是专业课所必须的基础,因此将这些内容选为教学内容。

◆◆教学论建议——给出了引导问题,强化“学用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案结构:学习任务描述、学习过程描述、教学实施方案。

解决的办法:;在讲解计算时,采取“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边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在讲数学应用时,多找与专业课内容或实际生活相关的习题,让学生感觉数学生动、实用。

争取大部分学生掌握这些重点内容。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两方面阐述)(一)“学用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第一步,提出专业问题;第二步,联系数学知识;第三步,讲授数学方法;第四步,解决专业问题。

(二)、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主要有“基于问题”的教学法和“基于案例”的教学法。

)1.问题驱动法:在讲解比较抽象的概念时,采用引导发现法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此法适用场合为:知识应用的教学。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全)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全)

货币政策
介绍货币政策的工具、类型和传导机制, 探讨货币政策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和局 限性。
供给管理政策
分析供给管理政策的措施、目标和效应, 探讨其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应对经济波动 中的作用。
国际经济政策
阐述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投资政策和国 际货币政策的含义、目标和措施,分析 其在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中的作用。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01
02
03
失业
阐述失业的类型、原因和 影响,探讨降低失业率的 政策措施。
通货膨胀
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影 响以及治理通货膨胀的政 策措施。
经济周期
介绍经济周期的含义、阶 段和特点,探讨经济周期 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阐述财政政策的工具、类型和效应,分 析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和局限 性。
国际间接投资与国际证券市场
介绍国际间接投资的种类、风险和收益,以及国际证券市场的运作方 式和监管机制。
国际投资政策与投资环境
分析各国政府在国际投资领域的政策选择,以及投资环境的评估和改 善措施。
国际投资争议解决机制
探讨国际投资争议的种类、解决方式和效果,以及国际仲裁和国际诉 讼在解决投资争议中的作用。
应对策略 探讨中国应对经济增长挑战的策略,如推进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驱动、促进绿色发展等。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现状
分析当前中国产业结构的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传 统产业比重过大、新兴产 业发展不足等。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探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 方向和目标,如发展现代 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 新技术产业等。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这时该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邓先娥《经济学基础》(第3版)-课程标准 doc

邓先娥《经济学基础》(第3版)-课程标准 doc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适用专业:会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适用阶段:高职一、前言(一)课程性质《经济学基础》是高职会计、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为后续学习《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创业教育》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基于高职教育的层次与特点,充分考虑满足学习相关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围绕企业决策者这一职业岗位群的决策需要这个中心,组织和构建课程内容。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经济常识,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培养经济思维能力,培养大局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

(一)知识目标1.了解学习经济学的意义;2.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经济学理论认识、解释现实经济现象;2.运用经济学理论及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三)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经济学基础》课程按照企业决策者这一岗位职业群的决策需要,同时考虑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高职教育的特点及经济师考试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课程教学项目划分及课时分配如下表所示:四、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建议教师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参考经济师考试大纲,以企业决策者这一职业岗位群的决策需要为中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材在内容上应既实用又开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形式上应适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文字表述要深入浅出,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高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讨论法、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采集案例。

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经济数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数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数学基础教学大纲引言:经济数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通过运用数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经济理论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经济数学基础教学旨在培养经济学学生的数学建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从事经济领域的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本大纲将为经济数学基础教育提供一个详细的教学框架,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

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数学分析工具和基本理论,以便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数学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经济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围。

2.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矩阵运算、向量空间和线性方程组。

3.熟悉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导数、微分、积分和微分方程。

4.了解概率论和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包括概率分布、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

5.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并能够以数学模型和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经济分析。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线性代数1.1 线性方程组和矩阵运算1.2 向量空间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3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2.微积分2.1 函数和极限的基本概念2.2 导数和微分的定义和计算2.3 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2.4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和解法3.概率论与统计学3.1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2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3.3 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4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介绍各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理论。

2.实例分析:通过实际经济问题的案例分析,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习题训练:提供大量习题和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5.小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项目的贡献度。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

2、使学生掌握供求关系、市场均衡等基本原理。

3、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需求与供给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市场均衡的形成和变动。

2、难点(1)弹性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商品价格的变动、市场上商品的供应与需求等,从而引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2、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约 30 分钟)(1)讲解经济学的定义,强调其是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以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学科。

(2)介绍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3)解释机会成本、边际分析等重要概念。

3、需求与供给(约 40 分钟)(1)需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定义需求,即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分析影响需求的因素,如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以具体商品为例,如汽车,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其需求。

(2)供给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定义供给,即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分析影响供给的因素,如商品自身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以农产品为例,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其供给。

(3)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画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直观展示价格与需求量、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解释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4、市场均衡(约 30 分钟)(1)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形成当市场上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数学基础3(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说明
《经济数学3》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经济、金融专业本科的一门基础选修课,它是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需要的本科管理应用型人才服务的,也是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知识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在学生完成经济数学、线性代数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基础上,介绍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容。

这些容的设置是为学生学习后继的专业课程和今后的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的知识和方法。

本课程36学时,2学分。

容包括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数理统计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经济数学、线性代数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在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的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专业理论的素质。

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理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性的科学,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定能力。

三、教学容与教学要求
第1章随机事件与概率(8 学时)
(一)教学容
1.随机事件
随机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2.随机事件的概率
随机事件的频率、概率,古典概型及其简单计算,概率的基本性质。

3.概率的运算法则
概率的加法公式,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事件的独立性。

完备事件组概念,全概公式。

4.贝努里概型
n重贝努里试验与二项概型。

(二)教学要求
1.了解随机事件、频率、概率等概念。

2.掌握随机事件的运算,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

3.了解古典概型的条件,会求解较简单的古典概型问题。

4.熟练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掌握条件概率和全概公式。

5.理解事件独立性概念。

6.掌握二项概型。

(三)教学建议
1.随机事件的概率只要求统计定义。

2.通过实例介绍条件概率。

第2章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12 学时)
(一)教学容
1.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随机变量的概念及分类,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2.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数学期望、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期望与方差的性质。

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公式。

矩的概念。

3.几种重要的分布及数字特征
两点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它们的数字特征。

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和它们的数字特征。

4.二维随机变量
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边缘分布、独立性。

二维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与协方差的性质。

5.中心极限定理
切比雪夫不等式,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
(二)教学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概率密度概念,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掌握有关随机变量的概率计算。

2.理解期望、方差与标准差等概念,掌握求期望、方差与标准差的方法。

3.熟练掌握几种常用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以及它们的期望与方差。

会查正态分布表。

4.知道二维随机变量的概念,了解随机变量独立性概念。

5.知道中心极限定理。

(三)教学建议
只给随机变量的描述定义,不给严格定义。

第3章参数估计(10学时)
(一)教学容
1.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σ分布,F分布)。

总体与样本,样本函数与统计量,样本矩。

抽样分布(t分布,2
2.点估计
点估计概念,期望与方差的点估计(矩法与最大似然法)。

3.估计量的优良性
无偏性与有效性。

4.区间估计
σ的区间估计。

置信区间与置信度,正态总体μ与2
(二)教学要求
σ分布,会查t, 2σ分布表。

1.理解总体、样本、统计量的概念,知道t分布,2
2.掌握参数的矩估计法,掌握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法。

3.了解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的概念。

4.了解区间估计的概念,熟练掌握求正态总体期望的置信区间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抽样分布只介绍定理容,不证明。

第4章假设检验(6学时)
(一)教学容
1.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假设检验问题的提出,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两类错误,显著性水平。

2.单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检验
已知方差的均值检验的U检验法,未知方差的均值检验的t检验法。

方差的假设检验的2
σ检验法。

3.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的概念,最小二乘法,检验与预测。

(二)教学要求
1.知道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熟练掌握单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方法,会作单正态总体方差的检验。

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基本思想,知道求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和F检验。

四、教学媒体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借用林曙、黎诣远主编的经济数学基础《概论论与数理统计》一书,高等教育发行。

同时配有6讲IP课程,由卫红主讲。

本课程的辅导教材可以参考林曙主编的《大学数学》,中央电大教材发行中心。

五、教学媒体使用建议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媒体。

根据远程开放教育的要求和电大学生入学时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文字教材由主教材和辅导教材两部分组成,采用合一式编排,按章排序,每章前面部分为主教材容,后面部分为辅教材容。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主教材是课程的基本容,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

辅导教材对主教材的容进行归纳、总结,剖析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方法。

并通过典型例题介绍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2.IP课程
IP课程是基于网络的新型教学媒体之一。

本课程要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充分利用IP课程的卫星、网络传播的优势,充分发挥IP课程的教学容可选和交换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程提供更方便的教学资源。

本课程共有IP课6讲。

六、教学环节
1. 面授辅导或自学
面授辅导或自学将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各开设该课程的地方电大,要聘请有经验、认真负责的教师,面授本课程或对自学的学生进行面授辅导或答疑,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认真备课,批改作业。

自学是电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更应重视自学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2. 形成性考核
按中央电大开放试点工作要求,本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期末考试成绩的20%。

(1)本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综合课程,由于学时所限,理论推证和例题都较少,因此必须通过做练习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公式的运用,从而达到消化、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这也是任何数学课程都必须要求的。

因此,独立完成形成性考核的作业也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手段。

(2)本课程形成性考核由电大统一网上公布,该形成性考核中共有4次作业,学生应该按照该形成性考核的使用说明,按时完成作业。

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批阅学生的形成性考核作业,并根据完成的情况对形成性考核作业进行评分,给出形成性考核成绩并计入学生期末总成绩。

(3)形成性考核评分标准
学生必须按规定时间交形成性考核作业,态度认真,字迹工整,抄写题目,解答题有解答过程。

每次形成性考核作业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完成全部作业容,得分80~100;
未完成全部作业容,但完成全部作业容的60%以上,得分60~79;
未完成全部作业容,但完成部分占全部作业容的60%以下,得分0~59;
抄袭作业按0分计算;
不按时交作业按0分计算。

形成性考核最终成绩按平均值确定。

任课教师必须按时收取形成性考核作业,对于规定的形成性考核作业进行详批详改,公平公正评定成绩,并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作业情况做详细记录。

任课教师应将批改后的形成性考核作业返还学生,学生对做错的题目应认真进行改正。

任课教师批改形成性考核作业应记相应的教学工作量。

各市电大须及时布置并检查学生形成性考核作业的完成情况,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4)形成性考核作业成绩的认定
经办学单位鉴定,报上级教学部门审定,验收合格后成绩有效。

3. 考核
本课程学生的考核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形成性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80%,形成性考核成绩占20%。

期末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考试题目要全面,符合大纲要求,同时要做到体现重点,题量适度,难度适中,难度和题量的梯度应按照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

不出难题,偏题。

期末考试电大统一考核要求,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阶段测验可根据教学情况由各地电大自行安排。

机械电子工程系 2008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