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对应的主观题
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1.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二者结合+反对错误倾向+其他角度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⑤从辩证法角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2.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答题要素:物质决定作用+意识能动作用+规律客观性+其他观点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答题要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真理特点+认识过程①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高考政治哲学类主观题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党的群众 路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部署的哲学依据。 【解析】本题首先要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指的是唯物 辩证法的矛盾观,其次要对材料内容(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部署的内容要点)全面、准确地解读,在此基础上做有针对 性的分析。
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 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 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要充分运用第一批活动的经验,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 遍性,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二批群众路 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 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做到了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
(三)有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命题 1.从材料中获取关于联系观的相关信息 设问模式:上述材料体现了联系观的哪些知识? 答题模板: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方法论+材料
答题要素: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结合材料)。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我们不割裂联系、不臆造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 新的具体联系,再结合材料)。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以时 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再结合材料)。
⑤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⑥既要把握主流、识大体、顾大局,又不能忽视支流。 ⑦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
【训练4】(2014·滨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批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强调,要充分运用第一批活动经验,紧紧扭住反对“四风”, 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 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 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这一 活动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 深远的意义。
马原期末考试题主观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主观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原理和辩证法原理。
唯物论原理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一切现象的物质基础,意识是对物质运动的反映。
辩证法原理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和矛盾的普遍性质。
2.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以唯物论的观点来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思维和辩证思维,通过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规律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变化。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经济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指导着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规律。
在政治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帮助人们理解国家和政治的本质,并提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
在文化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强调对文化现象的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分析,帮助人们认识到文化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有哪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坚持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推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巩固,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矛盾的普遍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方法和指导。
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有效应对挑战,保持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哲学主观题型解题思路归纳
哲学主观题型解题思路归纳题型一:运用xxx哲学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同学们运用指定的某一(或某些)原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具体问题,不需要同学们猜测或判断其隐含什么哲学道理。
在解这类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仔细阅读材料;第二,回顾相关的原理内容;第三,把原理和材料中的具体问题有机结合;第四,答题格式是“原理+材料”。
例1:材料在拟定“十二五”规划建议过程中,全会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全会指出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结合材料,分析我党在拟定“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是如何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
(12分) 答:①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提出,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分)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
全会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3分)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全会指出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3分)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体现了意识对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
(3分)例2(08全国Ⅰ39)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10分)答:①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
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哲学主观题解题技巧
答题格式:原理内容+方法论。(可以先总体上把原理内容和方法论表述出来) 可以先总体上把原理内容和方法论表述出来) 答题格式:原理内容 方法论。(可以先总体上把原理内容和方法论表述出来 材料中******体现了 体现了*****(原理) ①材料中 体现了 (原理) 材料中******体现了 体现了*****(原理) ②材料中 体现了 (原理) 材料中******体现了 体现了*****(原理) ③材料中 体现了 (原理)
例题1:( 江苏 月以来, 例题 :(09江苏 )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 :( 江苏35) 年 月以来 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 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 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 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 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 型流感, 流感。 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 型流感 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 流感 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 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 推进。 推进。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 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 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 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 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 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 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 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XX高考政治知识点:哲学生活主观题及哲学原理
XX高考政治知识点:哲学生活主观题及哲学原理一、辩证唯物论1、宏观角度唯物论:单元标题和课题: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1、宏观角度认识论:单元标题和课题: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微观角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三、唯物辩证法1、宏观角度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中观角度“普遍联系的观点”;“永恒发展的观点”;“矛盾观”;“创新观”3、微观角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历史唯物主义1、宏观角度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中观角度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实现人生的价值;群众观3、微观角度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唯物论常用的观点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
最新哲学生活主观题集锦及哲学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1、宏观角度(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微观角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三、唯物辩证法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中观角度“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3、微观角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四、历史唯物主义1、宏观角度(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中观角度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3、微观角度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哲学生活主观题集锦及哲学原理总
|哲学生活主观题集锦及哲学原理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宏观角度(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马上点标题下“高中政治”关注可获取更多文章)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微观角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三、唯物辩证法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中观角度“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3、微观角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四、历史唯物主义1、宏观角度(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中观角度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3、微观角度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主观题举要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主观题举要一、唯物论1、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的原因(1)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分析材料(2)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分析材料(3)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分析材料联系观2、设问模式: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的原因、意义或措施(1)联系具有普遍性。
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分析材料(2)联系具有客观性。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分析材料(3)联系具有多样性。
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分析材料(4)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去推动整体的发展。
+分析材料(5)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分析材料发展观3、设问模式: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的原因(1)发展具有普遍性。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分析材料(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分析材料(3)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要求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的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同时保持适度原则。
+分析材料(4)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进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面对挫折与考验。
高考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高考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题型二:运用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题型五:结合材料分析XX原理(材料体现、如何体现XX原理) 题型六: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题型七:是如何(怎样)做到XXX的?是如何(怎样)坚持XXX 题型八:从哲学角度分析XX社会现象(或如何认识XX现象、看待XX现象) 题型九:从哲学上分析XX现象或XX事件的原因 题型十:用哲学观点评析(分析、认识)XX观点XX看法
-
参考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的态度。(5分)(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 二的精神。(4分) 注: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给 分。
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分析
(四)创新 18.辩证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因素,保留合理因素, 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3)要求我们立足实践,树立创新意识。——扬弃、在什么的基础上推 出,自主创新等 19.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 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扬弃、在什么的基础上推出, 自主创新等 20.创新的作用:(说明为何创新以及体现了创新的什么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 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的变革,推动人类思 维和文化的发展。
(1)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 住主流。——在认识或评价某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但是一个方面 是主要的。比如: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利大于弊;总的来说等(3)矛盾的的主、次方面相互 排斥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做到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材料强调次要方面。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探索真理)关键词:实践 认识 真理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 历史性。——强调实践的计划步骤/阶段特点等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经历过××事情(实践)才第一次懂得了什 么道理,获取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经过××事情(实践),以前的认识进 一步完善(发展)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经过××事情(实践),已 有的认识得到了证实。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出台××政策措 施(政策措施出台后,有利于解决××问题)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 ××的指导下,做××事情。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以前 怎样,现在怎样;甲地怎样,乙地怎样等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 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以 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而且是正确的),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又形成 了新的正确理论。
《哲学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
《哲学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一、宏观角度: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这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微观角度:1.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观、“把握思维的奥妙”)、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表现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具有目的性;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2.规律与主观能动性①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③这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宏观角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
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有: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事物运动 的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意识能够反 作用于客观事物。
(2)材料中由于乱砍滥伐使生态环境出现恶化的趋势,后来,由于实 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使环境逐步好转,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说明事物是普遍 联系的和变化发展的。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抓重点就是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
3.只有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 才能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社会各种矛盾的解 决,才能统筹兼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题型二: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1、树立辩证思想: 辨析题的实质和核心是辩证,到目前为止,我们几乎已看 不到完全正确和完全错误的辨析题,而是对中有错,错中有对, 因此,我们切不可肯定一切、否定一切,要善于辩证思维 2、严格审题,明确辨析题的类型,以便对症下药 3、寻找辨析点,点点分析,简要总结, 4、对于背景材料辨析题,要对材料进行必要的演绎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的?
答案:
该地区的做法是:
(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该地区从求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办工厂, 转为根据本地区“山场面积大”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了对自 己地区客观的真切了解。
(2)辨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该地区既看到自己的不利条件,又看到 自己的有利条件,做出真正发挥自己优势的正确决策,这一过程体现了对 实际的全面把握。在林果业和养殖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办起与之配套的果 品和肉类加工厂的过程,则体现了对变化发展的实际的正确把握。
哲学主观题的题型及方法归类
• 例: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发出 地震发生后, 了全国动员令,提出了“ 了全国动员令,提出了“举全国之力抗震救 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 灾”、“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中国人 民解放军及武装警察部队十万余人立即奔赴灾 各省、市立即派出了救援团, 区,各省、市立即派出了救援团,成千上万自 愿者从各个方向进入抗震第一线, 愿者从各个方向进入抗震第一线,社会各界捐 款捐物支援灾区,共同谱写了一曲“一方有难, 款捐物支援灾区,共同谱写了一曲“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光辉乐谱,唱响了一首“ 八方支援”的光辉乐谱,唱响了一首“万众一 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 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雄伟 赞歌。为夺取抗震求灾胜利打下了基础。 赞歌。为夺取抗震求灾胜利打下了基础。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谈谈取得抗 震救灾斗争胜利给你的哲学启示。 震救灾斗争胜利给你的哲学启示。
参考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我 国基本国情是生产力水平低, 国基本国情是生产力水平低,仍然是发展中 国家,因此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国家,因此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我国的现有条件出发,节约资源, 从我国的现有条件出发,节约资源,提高效 才能办好奥运会; 用,才能办好奥运会;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 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节俭办奥运” 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节俭办奥运”的 方针既能节约资源, 方针既能节约资源,又会推动我国奥运事业 的发展。 的发展。
一、“体现”类 体现”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上述材料体现了 题型特点】 体现型的设问中有“ 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等字眼。 材料是怎样体现”“如何体现” ”“如何体现 等字眼。“材料是怎样体现”“如何体现” 某一 哲学道理的 解题技巧】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 联系—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 联系 —梳理 梳理——作答 梳理 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 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 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 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哲学类主观题答题
哲学类主观题答题模板(一)有关“唯物论(de)知识”(de)命题1.运用唯物论(de)知识,说明人们做某件事情(de)依据设问模式: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侧重世界观).答题模板: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de)能动作用+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材料答题要素: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de)指导作用. ②规律是普遍(de)、客观(de),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de),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e)具体体现设问模式:材料中(de)×××是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de)答题模板: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答题要素:①尊重物质运动(de)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de)事物出发;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③规律是普遍(de)、又是客观(de),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结合;反对唯意志主义与消极无为(de)做法; ⑤贯彻唯物辩证法,根据变化发展了(de)实际做事情.3.唯物论(de)主要原理及方法论(必会)(1)世界(de)物质性原理①原理:自然界是物质(de),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de)物质性.世界是物质(de)世界,世界(de)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de)物质性,即物质(de)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de)能动作用①原理:意识活动具有目(de)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②方法论:要重视意识(de)作用,重视精神(de)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de)思想意识.(3)物质和意识(de)辩证关系原理①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de)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②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规律(de)客观性、普遍性原理①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de)运动是有规律(de),规律是客观(de),是不以人(de)意志为转移(de),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违背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②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5)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de)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世界(de)运动是有规律(de),规律是客观(de),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de).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②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二)有关“认识论(de)知识”(de)命题认识论(de)主要原理及方法论(1)实践决定认识①原理:实践是认识(de)基础:实践是认识(de)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de)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de)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de)目(de)和归宿.②方法论:要立足实践,坚持实践第一(de)观点.(2)真理(de)客观性,是具体(de)有条件(de)①原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最基本(de)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de)和具体(de).②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和追求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认识(de)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①原理:认识(de)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de)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de)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de)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de).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de)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de)循环,是一种波浪式(de)前进或螺旋式(de)上升.②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de)追求和永恒(de)使命.(三)有关“唯物辩证法(de)联系观”(de)命题1.如何运用联系(de)观点分析问题(必会)设问模式:上述材料体现了联系观(de)哪些知识答题模板:联系(de)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方法论+材料答题要素:(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de)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要求我们用联系(de)观点看问题.(2)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de),不以人(de)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de)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de)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de)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de)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de)发展推动整体(de)发展.(5)整体和部分(de)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de)关系,掌握系统优化(de)方法,要着眼于事物(de)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de)有序性,注重事物内部结构(de)优化趋向.((特征、要求、用综合(de)思维方法看问题)2.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de)生活启示(必会)设问模式:运用整体与部分(de)辩证关系说明为什么×××.答题模板:总(de)关系+具体关系+方法论+结合材料答题要素: ①总(de)关系(辩证统一).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②具体关系(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联系).原理内容:(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de).①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de)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de)全局和发展(de)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de)局部和发展(de)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二者(de)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de)功能;部分在事物(de)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de)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de).①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de),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de)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整体和部分相互相互影响:部分(de)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de)功能,关键部分(de)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de)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de)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③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de)场合,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de)场合,它就成了整体.③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de)发展).方法论要求:(1)(因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de)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de)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de)理想效果.(2)(因为部分(de)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de)功能,关键部分(de)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de)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de)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de)发展推动整体(de)发展.④结合材料,指明材料中谁是整体,谁是部分.(四)有关“发展(de)观点”(de)命题如何运用发展(de)观点分析问题(必会)(1)发展(de)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de),要求我们用发展(de)观点看问题.(2)(2)发展(de)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3)(3)事物发展(de)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de)统一.一切新事物发展(de)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de)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de)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4)(4)事物发展(de)状态——量变与质变(de)统一.Ⅰ.原理:①事物(de)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de)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de)必然结果.②质变又为新(de)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de)基础上开始新(de)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Ⅱ.方法论:要做好量(de)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de)飞跃和发展;还要坚持适度原则.(5)事物发展(de)原因——内因与外因(de)统一.(6)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de)统一,事物(de)变化发展是有规律(de).(7)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de)环节,要求坚持创新.(五)有关“唯物辩证法(de)实质与核心”即矛盾观点(de)命题1.矛盾(de)观点常用答题术语(必会)(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de)观点看问题,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防止片面性.(2)矛盾(de)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de)方法解决矛盾.(3)矛盾(de)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de)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从矛盾(de)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de)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5)主次矛盾(de)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6)矛盾(de)主次方面(de)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7)两点论和重点论(de)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de)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2.矛盾分析法答题术语:(必会)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e)根本方法,主要包括:(1)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2)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3)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de)方法解决矛盾.(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6)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本质;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要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方面(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de)统一.(六)有关“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de)命题1.辩证否定观(必会)(1)含义:辩证(de)否定,是事物自身(de)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特点:辩证(de)否定是发展(de)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de)根本途径.②辩证(de)否定是联系(de)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de)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de)基础.(3)实质:辩证否定(de)实质是“扬弃”.(4)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2.辩证法(de)革命批判精神(1)依据:世界是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de)即发展(de)普遍性.(2)内容: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de)肯定(de)理解(肯定(de)是必然性、合理性)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de)否定(de)理解(否定(de)是过时、不合理(de)),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de)理解(即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de)形式都是从不断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de)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如小树是暂时(de),会长成大树)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de)、革命(de)和创新(de).(3)要求: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de)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de)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de)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必会)3.创新(de)社会作用(划线必会)(1)推动社会生产力(de)发展.创新更新了人们(de)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de)进步,提高了劳动者(de)素质,开辟了更广阔(de)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de)发展.(科学(de)本质是创新)(2)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de)变革.实践基础上(de)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de)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de)创新.(3)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de)发展.实践基础上(de)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de)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de)同时,也使得人类思维(de)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文化(de)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de).(七)有关“唯物辩证法”(de)命题1.用生活素材说明唯物辩证法(de)知识(必会)设问模式: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相关道理答题模板:联系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发展观点(实质、途径、状态、原因)+矛盾观点(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创新观点(辩证否定观、革命批判精神)答题要素: ①联系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②发展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③矛盾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④创新意识(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2.用唯物辩证法(de)知识如何解决某问题(必会)设问模式:上面做法给我们(de)唯物辩证法启示有哪些答题模板:承认矛盾(de)普遍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与个性结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办事情要抓住重点和中心,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答题要素:①联系观角度(某做法、符合(de)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②发展观角度(某做法、符合(de)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③矛盾观角度(某做法、符合(de)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④创新意识角度(某做法、符合(de)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八)有关“社会历史观”(de)命题1.社会历史观(de)知识范围(必会)(1)唯物史观(de)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是有规律(de),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de)主体(2)方法论:坚持一切从社会实际出发,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根据材料领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必会)设问模式: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de)辩证关系对材料进行分析.答题模板:辩证关系(从一般到个别:决定作用+相对独立性)+分析材料答题要素:①决定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de)反映;社会存在(de)变化决定社会意识(de)变化),分析材料.②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不同性质(de)社会意识具有不同(de)反作用),分析材料.③相对独立性(先于或滞后于社会存在(de)发展).3.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de)社会历史地位(de)(必会)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de)创造者.答题模板:具体原理+关键词句+二者结合答题要素:①物质财富方面(创造者、结合材料).②精神财富方面(创造者、结合材料).③社会变革方面(决定力量、结合材料).4.“关注民生”(de)哲理依据(必会)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de)创造者.答题模板:人民群众(de)历史地位+价值观(de)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de)两个标准答题要素:①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de)创造者,是社会历史(de)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结合材料). ②导向作用(先进(de)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结合材料). ③作出正确(de)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de)两个标准(符合社会发展(de)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结合材料).(九)有关“人生价值观”(de)命题1.价值观知识包括(必会)(1)是什么: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de)统一.人(de)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2)为什么:人生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e)活动具有重要(de)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de)选择具有重要(de)导向作用.(3)怎么做:作出正确(de)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de)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de)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2人生价值观(de)材料分析题设问模式:运用人生价值观(de)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答题模板:人(de)价值(de)内容+人(de)真正价值+实现人生价值(de)途径+结合材料3.实现人生价值(de)途径(必会)设问模式:青少年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答题模板:价值观(de)导向作用+价值标准+实现人生价值(de)途径+结合材料答题要素: ①重视价值观(de)导向作用(用正确(de)价值观引导).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de)反作用,对人们(de)行为具有重要(de)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②作出正确(de)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de)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③实现人生(de)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de)责任和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de)统一). ④实现人生价值(de)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分析材料).(十)有关“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命题1.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来源和形成(1)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属于社会意识,都不是凭空产生(de),而是社会存在在人头脑中反映,即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源于社会存在.(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是在社会实践(de)基础上形成(de).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特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主体性差异,在阶级社会从具有阶级性3.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主观因素(必会)⑴冲突表现(即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主观因素):①人们(de)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②主体不同:不同(de)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会做出不同(de)价值评价.③人们站在不同(de)立场上,就会有不同(de)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de)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⑵处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把人民群众(de)利益作为最高(de)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de)思想,把献身人民(de)事业、维护人民(de)利益作为自己最高(de)价值追求.4. 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客观因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否遵循社会发展(de)客观规律.3.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国家根据形势作出某项决策(de)原因(必会)(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de)变化决定社会意识(de)变化.所以要根据社会形势作出新(de)决策.(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de)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de)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要通过制定正确(de)决策来推动社会发展.(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de)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de)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de)普遍规律.所以要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de)发展要求,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de)要求.(4)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de)不断解决中实现(de),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de)非对抗性决定了其可以通过社会主义(de)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de)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e)强大动力.(5)其他角度:主要是结合决策(de)具体内容来分析,如涉及民生问题(de),用人民群众是历史(de)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等知识;涉及价值观问题(de),要用价值观(de)导向作用等知识.。
哲学部分主观题总结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③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规律的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3、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要求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高考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高考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
这类题发挥的自由大、难度大、灵活性和综合性强。
从答题上看,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原理。
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原理的,通俗的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这种题型有时会缩小考查范围,如体现什么唯物论原理、什么辩证法原理、什么认识论原理、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等。
例一:(2000年全国高考政治卷第34题)云南省地处边长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少份。
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
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和辩证法中一分为二的原理。
同学们要注意材料的两个中心:第一,该省领导对本省的分析,既看到优势,又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思想;第二,根据本省状况制定发展战略,体现了从实际出发。
参考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5分)(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
(4分)注: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
例二:(2003年全国高考卷第39题)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切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
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高中政治 高考常用主观题哲学理清单素材
.专业. 常用哲学原理复习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因为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务必尊重自然、服从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
[运用]人与自然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问题一般用本原理,同时用规律客观性、联系、价值观导向作用等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运用]常把这一原理拆分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两个分原理来考查。
一般题干中出现“根据〔依据〕…实际而作出〔或改变〕…主观决策〔路线方针政策、计划、目标〕〞等类似字眼或意思,用“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矛盾特殊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并用〕;假设题干中出现“…意识、思想、理论、主义为指导并促进了客观事物发展或阻碍了客观事物发展〞等类似字眼或意思,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原理并用〕。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认识、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都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因为规律是客观的〕。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学考哲学主观题原理汇总
一、辩证唯物主义(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辩证)唯物论】1、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方法论:我们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物质的第一性。
***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和客观的,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
关系: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我们要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又要看到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形而上学,诡辩论】。
简要原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法律的惩罚。
【体现了人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和利用,利于……】普遍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在其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体现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利于……】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论一、规律1、.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青岛沿海一线尤其是崂山到田横岛沿线的海卵石,突然被赏石界的收藏家整车整车地收藏,大量的建材公司也纷纷加入到了争抢海卵石的大军中,在海湾里静静地躺了亿万年的海卵石正遭遇灭顶之灾。
我国是海岸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山东全省受侵蚀的海岸线已经超过1200千米。
人类活动是导致现代海岸侵蚀灾害的主要因素。
沿岸采砂、海岸工程建设、沿岸开采地下水和采伐红树林等,是直接导致海岸被侵蚀的常见原因。
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8分)答: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抗拒性。
人们的行为一旦违背了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成功。
(2分)材料中人类的活动是违背规律的行为,正是这些活动,才导致了我国海岸被严重侵蚀。
(2分)②这启示我们,人类活动必须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2分)不能贪图一时的眼前利益,损害长远的整体利益。
(2分)二、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6分)答案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
三、意识的作用[2015北京海淀零模,38(2)]材料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式阅读”日益盛行。
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具有方便快捷、生动、轻松等特点,但往往浮光掠影,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
如何从“快餐式阅读”中突围,提升阅读的品位和质量,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式阅读”的局限。
(12分)答案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1分)阅读书籍应着眼于提升自我人文素养,而不应仅仅以休闲消遣为目的。
(2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分)阅读应有所取舍,选择优秀的文化作品,重视深层精神思索。
(3分)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分)提高阅读质量,提升认识能力,以更好地改造世界。
(2分) (如答“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通过汲取优秀文化作品的营养,催人向上,使人奋进”可给2分。
本题得分不超过12分)[2015北京海淀期中,30(2)]北京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 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
材料业内专家认为,“除了供水成本普遍上涨,水资源费也有上调理由,对北京越来越稀缺的水资源,有必要投入更多力量进行保护和涵养,同时遏制低效用水甚至滥用水的现象”。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北京市上调水资源费的理由。
(8分)答案物质决定意识,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分)北京市上调水资源费的决定,正是充分考虑供水成本上涨、水资源稀缺和存在低效用水等实际情况才作出的。
(2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发展。
(2分)制定合理的、反映北京市水资源状况的用水政策,有利于更好地节约、保护和涵养水资源。
(2分)2015年11月6日,第十届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来自中国、加拿大、荷兰、菲律宾、新加坡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企业代表及海洋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共襄盛举。
海洋,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战略的要地。
海洋经济前景广阔。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短缺问题,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实际需要。
但我国海洋经济起步晚、经验少,在国际上遇到的各种麻烦不断增多,必须不断探索科学合理利用海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既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又要走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道路。
结合材料,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强国。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要立足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实际需要。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
发展海洋经济,必须树立资源意识,发挥正确意识的反作用。
③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发展海洋经济,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
同时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展海洋经济,还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10分)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分)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2分)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3分)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3分)认识论(2016北京海淀期中,31)PDCA循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按照PDCA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每转动一周,质量就提高一步,未解决的问题会进入下一个循环……从而实现质量阶梯式的提升。
结合材料,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角度,说明PDCA循环为什么能够实现质量阶梯式的提升。
(8分)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计划是在收集、分析资料的实践中形成的;(2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通过执行环节使计划得到落实;(2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通过对实施的结果进行检查,使原计划得以检验和完善;(2分)正确的认识可以推动实践的发展,通过PDCA循环不断完善的计划,有助于指导人们实现质量阶梯式的提升。
(2分).[2015北京东城一模,38(1)]改革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实践,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
[中国“创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关键在人。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潮中,“创客”(指的是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将来或许就是中国经济的强大创新引擎。
而“创客”们如是说:如果你大学四年都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没参加过任何社团,只有读书的乖乖牌,对于是不是要走创业这条路,要慎重考虑。
创业成功率不足10%,“速死”成常态,你必须不断试错,在挫败中创新,在“死”中重生。
希望社会给“创客”们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不要将失败者打趴在地,要鼓励他们站起来。
只因为“喜欢”,因自己的创造“改变世界”而欣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闯劲和精神,是支撑“创客”的真正内在动力。
结合材料,任选“创客”们的一个观点,谈谈给你的哲学启示。
(8分)答案实践决定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获得知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要想创业成功,既要认真学习,更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学以致用,增长本领。
(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
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
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
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 353幅。
书中收录3 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
《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10分)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分)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2分)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2分)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2分)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
(2分)(2016北京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26)学术争鸣广泛存在,很多理论观点甚至是针锋相对的。
例如:物理学领域:有人认为宇宙膨胀速度在加快,有人认为并没有加快。
医学领域:有人认为加工肉和红肉(牛羊肉等)是致癌因素,有人认为这种说法缺乏科学根据。
历史学:有人认为阿房宫毁于一场大火,有人认为阿房宫压根没有修建完成。
面对与自己不同的学术观点,是应该据理力争、寸步不让,还是应该尊重差异、包容互鉴?你同意哪种观点?从认识论的角度加以阐述。
(6分)答案答案一: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2分)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和谬误不容混淆。
(3分)如果我们坚信自己的观点是真理,我们应该坚持真理,据理力争、寸步不让。
(1分)答案二:追求真理有一个过程,每个人的认识都受到实践水平和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真理性。
(3分)同时,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具有相对性,有些争鸣有待未来的实践加以检验。
(2分)面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应该包容互鉴、加强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可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更完整地获得真理。
(1分)[2015北京海淀二模,39(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