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方法论汇总
2024年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5ac67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e.png)
2024年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____年,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引言哲学是关于世界本质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学科,在____年,人们对于哲学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
本文将对____年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哲学原理1. 辩证法原理辩证法是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在____年,辩证法的研究不仅聚焦于人与自然的矛盾,还包括了社会矛盾、思维矛盾等方面。
辩证法原理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统一和斗争实现的。
人们在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矛盾的分析和解决,以推动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2. 唯物主义原理唯物主义是哲学的重要思想体系,它认为物质是基本的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在____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自然的深入认识,唯物主义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发展。
人们更加重视对物质世界的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3. 人类本质原理人类本质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在____年,人们对人类本质的理解越发深入。
人类本质原理认为,人类是社会的动物,具有社会性和创造性。
人们在研究人类本质的同时,重视人类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哲学方法论1. 综合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方法是哲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____年,人们在研究问题时更加注重多学科的融合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综合分析方法能够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认识事物,并找出其中的矛盾和规律。
2.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哲学研究的基础之一。
在____年,人们更加注重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理论和观点的正确性。
实证研究方法能够从实践中获取经验数据,进行逻辑推理和实证验证,以提高哲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对话交流方法对话交流方法在哲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____年,人们更加重视多元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对话交流方法能够帮助人们开拓思维、超越偏见,推动哲学研究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ecf27f028ea81c758f57874.png)
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一、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1.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 要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6课)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重视实践活动。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的含义(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7-10课)★联系观(7课)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A、联系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B、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54dfb2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e.png)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一、实证主义哲学
实证主义哲学主张,只有通过实证考验和调查,才能得出可靠的和可
信的结论。
它抛弃了传统哲学的理论猜测和经验的臆断,重视研究的准确
性和可验性,以科学调查的方法来寻求答案,并面向实践。
实证主义哲学
主要通过归纳,比较,实验,观察等方法来研究。
二、行动哲学
行动哲学是西班牙哲学家阿米利亚诺·索洛的代表作。
他的理论思想是,通过个人的理解,行动和判断,以及不断更新认识,来探究世界的本质,并以此来改善人类社会。
行动哲学强调的主要观念是,真理是一种主
观体验,而不是一种客观真理,而且只有通过行动和判断才能得到真理,
而真理又是随着行动和发展而改变的,要经过反思、评价和对比才能理解
真理的内在本质。
三、形式主义哲学
形式主义哲学是瑞典哲学家皮洛·斯勒的主要观点。
他认为,实际上,一切知识本质上都是形式性的,而实体本质上是抽象的,不能用形式来把
握实质,只能从形式中推断出其内在本质。
因此,斯勒认为,世界上一切
事物都是“形而上学”的,只有追求形式,而不是实体,才能获得真实的
了解。
四、唯心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哲学是德国哲学家罗尔夫的理论思想。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c8d08b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8.png)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指的是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理念,是哲学研究的基石。
哲学方法论则是指哲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方式。
下面是对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的总结:
1. 哲学原理:
-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存在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由内在的矛盾推动的。
- 唯心主义原理: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世界是意识的产物或反映。
- 实在论原理:认为世界是客观独立存在的,人类的认识是对世界的反映。
- 直观经验原理:强调直接经验对于认识真理的重要性,认为直观经验是获取知识的基础。
- 综合原理:认为世界是多元、矛盾和统一的,要求综合各种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问题。
2. 哲学方法论:
- 分析方法:通过解构问题、概念和命题,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内在关系。
- 综合方法:通过整合、比较、总结不同观点和学说,寻求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法。
- 归纳方法:通过从具体事实中总结出普遍规律和原则,推断出一般结论。
- 演绎方法:通过从已知原理和前提推导出结论,推断出特殊情况。
- 实证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和实验观察,从实际经验中验证理论的真实性。
- 批判方法:通过批判和分析,揭示和检查不合理、虚假或基于偏见的观点
和思想。
以上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实际上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还有很多,不同的哲学方向和学派也有其特定的原理和方法。
总的来说,哲学的核心在于思辨和思考,追求真理和智慧的发现。
哲学原理方法论汇总
![哲学原理方法论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518296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4.png)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62ba59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b.png)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一、哲学原理
1、实在原理:实在理论认为,实在是不可避免的,它不会由于任何
原因而消失。
它必须被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
2、一致原理:一致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物质与思想在认识上的一致性,即实在及其描述的一致性,一致性(即实在一致性),是认识规律的基础。
3、主观原理:主观原理说明了人的理解形式,人对客观实在的认识
是经过主观介入的,主观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质的变化,所以主观认识是无
法达到客观实在的。
4、相对原理:相对性原理说明,在认识规律中,一切的认识都是相
对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只有各种相对的真理,它们在一些问题上的真
理和其他问题上的真理存在差别。
二、哲学方法论
1、对比法:对比法是以比较和选择的方式,把相互对立的思想或判断,逐一放在一起,来探究其差异和可能的关系,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2、比喻法:比喻法是以生动而形象的比喻、比拟或类比,把抽象的
客观实在解释成具体易懂的东西。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abb446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b.png)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一、哲学原理(一)理性原理(1)认识论原理:人类是理性的,只有通过推理才能推进知识;现实抽象出来的观念与感性经验中所流露出的直观认识是基础;认识必须贯通客观实在与意识所想之间一致,以及两种客观实在中的内在联系。
(2)价值论原理:人们在判断事物的时候,都追求客观公正,以最大化自身满意度;也要求判断的有效性、公正性以及继续性,人们要避免摆脱价值所带来的偏见,以及一味追求自私利益。
(3)语言原理:人们之所以能够进行沟通和探讨,是因为掌握了口头或书面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人们要思考即对话的模式,以及善于辨别不同语言、把握其义九章,以及把语言运用到知识构建中;要求把语言的结构性认知放到主体认识的框架中,并用它来探究主题的真实内涵。
(4)社会原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特性,人们之间以及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以统一理性为基础,实践行动原则,把握各自社会角色为有效作用,共同追求文明和福利社会的普遍价值。
二、方法论(一)解释主义解释主义认为,人们在思考时要综合现实和理念,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将现实与理念的关系解释出来,而不受其局限。
解释主义理论把握人的探究思维方法,以及思维结构模式,促进人们科学认识世界、建构新的空间结构。
(二)实践论实践论把客观实际与人的实践作为连接的桥梁,以实践为思维本体,倡导人们从理论中找到实践的结果,从实践中筛选出理论和规律,为人们应用于实践提供科学思维支撑和“实践知识”基础。
(3)逻辑论逻辑论认为,人的思维具有推理的特性,我们的思维必须以逻辑的发散和断定为因素;这就要求看问题的角度、建立分析框架、把握数据的结构,以及分析问题背后的条件关系,采取比较分析和归纳推断的方法,提出结论,为实现理性判断和科学推理奠定基础。
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4db03d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6.png)
辩证唯物法(唯物论+认识论)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4个)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意识能动性原理: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该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理: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168cd05022aaea998f0fb7.png)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按照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自然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①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②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③联系我国国情、省情,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进行分析。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加强“诚信”;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2d4acf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b.png)
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哲学是研究思维、现实和价值等基本问题的学科,它通过探索原理与方法论来推动人类思维的进步。
下面将对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
哲学的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辩证法原理:辩证法是哲学的核心原理之一,它强调事物的矛盾与变化。
辩证法认为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而变化则是事物不断发展的基本规律。
2.主观与客观原理:主观与客观是哲学研究的两个基本要素。
主观是指个体的思维、感觉和意识,客观是指独立于个体意识的存在。
哲学认为主观和客观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类的认识是在主观和客观的相互作用中逐渐深化的。
3.直观与概念原理:直观是人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概念则是人们对事物的理性把握。
哲学认为直观和概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直观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
4.自律与确定性原理:自律是指人类行为在一定条件下的规律性,确定性是指人类行为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和必然性。
哲学认为,人类行为受到一定的规律和条件的制约,但同时人们也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5.统一与多样性原理:事物的统一与多样性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哲学认为,事物在统一中展现出多样性,在多样性中体现出统一、这种统一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之一除了原理,哲学也有一些基本的方法论:1.辩证唯物论方法:辩证唯物论方法强调从矛盾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通过辩证的思维方式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变化。
这种方法注重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能够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机理。
2.归纳与演绎方法:归纳和演绎是哲学研究的两种基本推理方法。
归纳方法从具体的事实出发,通过归纳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演绎方法则是从一般的规律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具体的结论。
这两种方法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人类认识的进步。
3.批判性思维方法:批判性思维是哲学方法中的重要一环,它强调对已有观念和理论进行批判和反思。
这种方法帮助人们超越传统思维模式和盲从,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f10df7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d.png)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
一、基本原理
1、经验主义原理:经验是唯一可靠的知识来源,只有经验是真实的,其他知识只能作为参考。
2、形而上学原理:形而上学是一种关于客观存在的超现实学科,它探索存在的根本性质和实质,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思考。
3、结构主义原理:结构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由其元素和关系的复杂网络组成的,是元素和关系的综合体,元素和关系是无法分离的。
4、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历史是由物质和客观事实来决定的,物质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解释主义原理:解释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由经验而得的,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解释而得出的。
二、基本方法论
1、观察法:通过观察客观事物,收集它的观察数据,从而获得知识;
2、实验法:通过尝试操作客观事物,获得它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知识;
3、思维实验法:通过想象客观事物,推断它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知识;
4、逻辑法:通过合理的推理判断,从而建立具有可信度的知识
系统;
5、数学法:通过数学运算,从而抽象出客观事物的具有普遍性且易于理解的规律。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baa5c0fba1aa8114431d986.png)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4、发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e0c4f4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8.png)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哲学是关于思考世界本质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哲学具有自己的原理和方法论。
本文将对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
1.哲学的原理:(1)辩证法原理:辩证法是哲学的重要原则之一、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通过矛盾的斗争产生的。
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和综合的认识,避免简单的二元对立和片面的看法。
(2)唯物主义原理:唯物主义是哲学的基本立场之一、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并且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唯物主义强调通过科学研究来揭示物质世界的真实面貌,反对迷信和主观唯心主义。
(3)认识论原理: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着重研究人类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能力。
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人可以逐渐接近真理。
2.哲学的方法论:(1)逻辑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是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逻辑思维强调思维的合理性和严密性,通过推理和演绎来达到正确的结论。
逻辑思维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分析问题、辨别真伪、发现问题的本质。
(2)批判性思维方法:批判性思维是哲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批判性思维要求人们对所接受的观点持怀疑态度,并通过质疑和分析来发现观点的局限性和错误。
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人们超越主观偏见和迷信,提高思维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历史对比方法:历史对比是哲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思想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和差异,深入认识其本质和特征。
历史对比方法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现象的发展轨迹和趋势。
(4)实证方法:实证方法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验证理论。
实证方法要求确凿的事实作为依据,强调经验和实践的重要性。
实证方法可以帮助人们直接面对现实,了解事物的真实面貌,并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哲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哲学的原理是对世界本质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基本认识,而哲学的方法论是通过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历史对比和实证方法来达到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哲学的所有原理及方法论知识点
![哲学的所有原理及方法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6ff38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1b.png)
哲学的所有原理及方法论知识点一、唯物论。
1.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就像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管是山川河流,还是高楼大厦,都是实实在在的物质。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可不能天马行空,脱离实际哦。
比如说你要创业,就得先看看市场的实际需求、自己的实际能力这些物质基础。
2.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就像你看到一个红彤彤的苹果,才会有关于这个苹果的各种想法。
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来形成我们的想法;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计划(从实际出发),同时要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正确意识)。
二、辩证法。
1.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就像我们人类,和周围的环境、其他的生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事物。
比如在保护环境的时候,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看到环境和人类的长远联系。
2.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就像科技在不断发展,以前的大哥大现在变成了智能手机。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创新,积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不要守着老一套,要与时俱进呀。
三、认识论。
1.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认识并且检验和发展认识;同时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就像做实验,在不断的实验(实践)中得出科学结论(认识),然后用这些结论去指导新的实验。
高考政治记忆重点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高考政治记忆重点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beba176a8956bec0975e342.png)
高考政治记忆重点----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汇总高考政治记忆重点----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汇总【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整个世界就是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024年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三篇)
![2024年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b787d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e.png)
2024年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2024年,哲学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和突破,影响了我们对世界和人类存在的理解。
在这些进展中,我总结了一些重要的原理和方法论,以下是其中的总结:1.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认为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获得有关世界的真知。
在2024年,实证主义在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认可。
2. 唯理主义:唯理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才能获得有关世界的真知。
在2024年,唯理主义在哲学和数学领域的影响持续增强。
3. 实体主义:实体主义认为存在和实体是最基本的概念,其他一切都可以从存在中推导出来。
在2024年,实体主义的思想成为哲学讨论的热点。
4. 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强调逻辑和语义的重要性,认为只能通过语言来表达科学和哲学的真理。
在2024年,逻辑实证主义在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 辐射主义:辐射主义认为世界是多样的,没有统一的真理。
在2024年,辐射主义的思想被广泛讨论,尤其在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
6.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和价值是通过其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来定义的。
在2024年,结构主义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7. 解构主义:解构主义观点是任何意义和结构都是暂时的,可以被不同的解读和解构。
在2024年,解构主义的思想继续对文学、艺术和文化领域产生影响。
8. 实用主义:实用主义认为价值和道德是通过实际行动的结果来决定的。
在2024年,实用主义的影响在道德哲学和政治理论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这些原理和方法论在2024年的哲学讨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全面而详尽的总结。
哲学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可以期待未来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突破。
2024年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二)2024年,哲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原理和方法论,这些思想的出现对于人类思维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对2024年哲学领域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归纳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eba86d2ad51f01dc281f1ed.png)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归纳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一、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2、〖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1、〖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2、〖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四、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丧失斗志。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29个
![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29个](https://img.taocdn.com/s3/m/0f59a4b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6.png)
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29个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领域,涉及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在这里,我将尝试列举29个常见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以便从多个角度全面回答你的问题。
1. 实在论,认为世界上存在独立于人类意识的实在物。
2.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或精神是现实的基本或最重要的要素。
3. 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源于经验和感觉。
4. 理性主义,认为知识源于理性和思维。
5. 实证主义,认为唯有经验和实证可以作为知识的来源。
6.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
7. 实用主义,强调行动和实践的重要性。
8. 形而上学,研究超越经验的实体和原则。
9. 伦理学,研究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10. 知识论,研究知识的本质和获取方式。
11.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意志。
12. 结构主义,强调结构和系统的重要性。
13.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14. 实体论,研究实体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15. 形而上学,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原则。
16. 理性主义,强调理性和逻辑的重要性。
17. 实在论,认为世界上存在独立于人类意识的实在物。
18. 形而上学,研究超越经验的实体和原则。
19.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或精神是现实的基本或最重要的要素。
20. 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源于经验和感觉。
21. 实证主义,认为唯有经验和实证可以作为知识的来源。
22.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
23. 实用主义,强调行动和实践的重要性。
24. 形而上学,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原则。
25. 伦理学,研究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26. 知识论,研究知识的本质和获取方式。
27.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意志。
28. 结构主义,强调结构和系统的重要性。
29.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这些原理和方法论代表了哲学领域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和理论,它们在不同的哲学流派和学派中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和影响。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大汇总
![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大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f35586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5.png)
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大汇总
一、哲学的基本原理
1、真理:真理是指对客观现实的准确、完全的描述,也就是客观现实的本来面貌.
2、普遍性:任何一个认识论判断均有自己的普遍性,即表现出一般性,它对所有人都适用.
3、客观性:哲学的认识活动要尽可能把人的主观思维因素排除,以得到客观的思维结果.
4、必然性:哲学认识过程中应当朝着确定性的方向努力,从而获得相对稳定、完整的知识.
5、规律性:哲学认识过程中探求客观事实中的内在规律,而不仅是意义片面的表象形式.
6、全面性:哲学理论应当全面把握客观事物,全面把握各种认识线索,以得出最深层次的认识结果.
7、合理性:哲学理论应当依据合理的推理,以得出理性的认识结果.
8、实践性:哲学思维需要以实践为依据,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鉴赏与确认理论的正确性.
9、开放性:哲学认识的结果只能是暂时的,它的可持续性以及持续发展都依赖于它的开放性.
二、哲学方法论
1、直觉方法:哲学研究中会以直观的方式获取客观事物的知识,而不是依靠抽象的理性推理.
2、辩证方法:辩证方法是哲学的重要方法手段,认为一切现象都有其辩证发展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I)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I)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1)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2)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⑴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隐藏在事物之中的本质的东西,人们不能直接感觉到它,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调查研究,并认真思索,才能了解和掌握规律,并利用规律去改造世界。
⑵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⑶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物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⑴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⑵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⑴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①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⑵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分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③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⑴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⑵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发展的观点1、发展的观点(普遍性及实质)【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③要坚持与时俱进, 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原理内容】:⑴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⑵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⑶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①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控制量变,坚持适度原则4、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原理)【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全面的观点)1、对立统一原理【原理内容】: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
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联结的属性、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对立又要看到统一,在统一中注意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② 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2、矛盾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