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暴雨积水成因分析与雨水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范文

《2024年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范文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愈发凸显,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内涝不仅造成交通拥堵、居民生活不便,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如积水浸泡基础设施等。

因此,探究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对于城市规划和防洪排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内涝的成因1. 自然因素- 气候异常: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频发,短时间内强降雨增多,超出城市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

- 地形地貌:部分城市位于低洼地带,地势平坦,不利于雨水快速排放。

- 水系不畅:城市水系受到污染和人为填埋,导致自然调蓄能力下降。

2. 人文社会因素- 城市规划滞后:部分城市在扩张过程中,未充分考虑排水系统建设,排水设施陈旧。

- 建筑密集:城市建筑密集,道路硬化面积大,地面渗水率降低。

- 绿化不足:城市绿地面积减少,自然调蓄雨水的功能减弱。

三、对策与建议针对城市内涝的成因,应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预防和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的气象预报体系,对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进行准确预报。

- 建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居民。

2. 完善排水设施建设与维护- 加大投入,更新老旧排水设施,提高排水能力。

- 科学规划新建排水系统,确保排水设施与城市发展相匹配。

- 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3. 优化城市规划和设计-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考虑雨水排放和利用,合理规划绿地、水系等空间布局。

- 推广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如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提高地面对雨水的渗透能力。

- 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法律法规建设,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 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内涝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居民自我防范意识。

-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内涝治理工作,形成共治共管的良好局面。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防洪排涝知识和技能。

四、结论城市内涝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浅谈城市低洼积水及对策分析

浅谈城市低洼积水及对策分析

浅谈城市低洼积水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急剧增加,需水量也随之增大。

与此相并存的背景是全球变暖导致短时特大暴雨频繁出现,引发局部洪涝现象频发,杭州城西一带的积水是典型现象,除了气候因素外,更与现有的雨水排放系统密不可分。

出现问题的地区雨水排放系统不完善,道路及周边公共设施也缺乏有效调节功能,难以应对高强度暴雨所带来的考验。

关键词:低洼地积水雨水排放一西湖区积水现状分析⑴区域气候降水量影响。

杭州市西湖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每年3月到5月各月雨日都有半个月左右,6月中旬开始进入雨水集中的梅雨期,历时约1个月,8月下旬到9月中旬,杭州受台风活动影响,雨水显著增多。

冬天降水量并不多,但从12月至次年2月,各月平均都有9到10天的雨雪天气,偶尔还会出现冰冻现象。

⑵流域地理水文特征影响。

西湖区地处平原边缘地带,临近山丘,一旦遭遇强降雨,大量雨水从集雨面较大的山坡汇流而下,若不能经河流及时排出,便加剧了这些地块的积水程度。

长期以来,因河道缺乏疏浚,淤泥沉积,严重影响了其行洪能力。

近年的河道整治工程,使情况有所改善。

但整治河道河底标高普遍较高,同时为了满足景观水位,该区域河道常水位长期偏高。

强降雨时,受外河水位托高影响,水位进一步上升,上下游水位趋向一致,河道流速减慢,造成地块雨水排放能力不足,导致地块积水,甚至引起河水倒灌。

⑶雨水排放系统现状问题①地面雨水收集系统不完善。

根据现场调查,曲荷巷、文北巷、留下等地块,地面雨水口较少,特别是曲荷巷横路,雨水口数量严重不足,再加上淤堵情况的发生,使雨水不能迅速进入雨水管道,这是造成雨水排放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雨水管道排水能力不足。

由于现有管道系统建成年代较早,在多年的运行中,又出现淤积、破损等情况,使雨水管过流能力不足,削弱了排水能力。

当区块雨水管道标高低于市政道路管道标高时,该地块积水就更为明显,文北巷就属于这种典型情况。

城市内涝实验设计方案

城市内涝实验设计方案

城市内涝实验设计方案城市内涝是指城市在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由于雨水不能迅速排除而导致的城市积水现象。

为了研究城市内涝问题,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探究城市内涝形成的原因、城市排水系统的存在问题、以及改进城市排水系统的方法。

实验材料与设备:1. 模拟城市区域:在室内建立一个小型的模拟城市区域,包括街道、房屋等模型。

2. 雨水模拟设备:使用可调控的喷水装置模拟不同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

3. 水位测量仪:用于测量积水区域的水位高度。

4. 监控设备:用于记录积水区域的变化和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如摄像机、水位传感器等。

实验步骤:1. 搭建模拟城市区域:在实验室内搭建一片小型的城市区域,包括街道、房屋、人行道等,并按比例模拟城市排水系统。

2. 设定实验条件:调整雨水模拟设备,设定不同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模拟雨水。

3. 开始实验:打开雨水模拟设备,开始模拟降雨,并记录每个时间段内的积水情况和水位高度。

4. 观察排水系统运行状况:利用监控设备对排水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5.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6. 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城市排水系统的措施,如增加排水设施、加强排水管道的维护等。

7. 验证改进效果:在搭建好的城市模型上进行改进措施的验证实验,并记录改进效果。

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时应注意水源和电源的安全,避免电气设备与水源接触。

2. 在模拟降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位,避免积水过深导致溢出和损坏设备。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排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预期结果:通过模拟实验,可以探究城市内涝形成的原因,了解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验证改进效果,可以为城市内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限制和改进:1. 由于是小型模拟实验,与真实城市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差距,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2024年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范文

《2024年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范文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城市内涝不仅影响城市交通、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如洪涝灾害、水污染等。

因此,分析城市内涝的成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对于保障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内涝的成因1. 自然因素(1)气候异常: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暴雨、大暴雨等天气现象增多,导致城市内涝频发。

(2)地形地貌:部分城市地处低洼地带,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容易形成积水。

2. 人为因素(1)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规划中缺乏对排水系统的统筹规划,导致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排水需求。

(2)城市建设用地过度开发:城市建设用地过度开发,破坏了原有的水系,影响了自然地表的渗水能力,加剧了内涝风险。

(3)管理不善:部分地区缺乏有效的排水管理机制,导致排水设施维护不到位,堵塞、老化等问题严重。

三、对策与建议针对城市内涝的成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 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1)科学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建设,合理布局道路、广场、绿地等设施,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建设完善的排水设施,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

同时,加强城市防洪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3)保护自然地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尽量保护原有的水系和地貌,避免破坏自然地表的渗水能力。

2. 提升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1)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暴雨等极端天气预警信息,提醒市民做好防范措施。

(2)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

3. 强化排水设施维护与管理(1)定期检查与维护: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与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堵塞、老化等问题。

(2)加强监管:建立健全排水设施的监管机制,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城市积水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城市积水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要 : 水设 施是城 市重要 的市政 基础 设施 , 排 是城 市地下 的静脉 系统 。 它支 撑和 服务于 城市 的经济建 设 , 载和立 足于城 市 承
肌体 的正 常运营 , 与人 民群众 的生 活 、 作和生命 财产 安全息 息相关 。 工 该文指 出 : 在城市 快速发展 和 因雨水造 成 的积 水备受 关 注 的环境下 , 城市排 水现状 和造成 积水 的原 因进行剖 析研究 , 对 采取 有效 防治对 策 , 断完善 排水设 施 , 不 防御和 减少城 市积 水
21 0 0年 夏 季 , 京 、 海 、 庆 、 州 、 汉 、 北 上 重 广 武
数 。横 贯广 州 南 北 的交通 主 动脉 广 州 大 道 完 全瘫
痪 , 市 民在 水 中被 困 4h不 能 回家 , 途 商 铺 均 有 沿 被 积水 浸 泡 , 失非 常惨 重 ; 往 广 州 天 河 机场 的 损 通
2 1 低 洼地 段 或 地 下通 道 排 水 设 施 不 配 套 .
遭 到 大 到暴 雨 的袭 击 致 多 处 积 水 。万 州 区分 水 镇 9日凌晨 4时 至 7时遭 暴 雨 袭 击 , 水 灌 进 该镇 商 雨
铺 、 民房及学校 , 成 万余群众 被 困 , 居 造 当地 7 % 0 的 民房 一楼 被 淹 , 积水 最 深 达 3m, 成 分 水 镇 水 、 造
之灾 , 显得 非 常迫切 。
关键 词 : 市排水 ; 状 ; 水 ; 因分 析 ; 城 现 积 原 防治 对 策
中 图分类号 :U 9 .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0 9 7 1 ( 0 1 0 — 10 0 T 9 24 B 10 — 76 2 1 )4 0 0 — 4
0 前 言
沈 阳、 昌、 南 柳州 、 沙等百余城市先后发 生不 同 长 程 度 的 城 市 内涝 , 少 城市 因雨 水 造成 房 屋 倒 塌 、 不 桥 梁 坍 陷 、 路 被 冲 毁 , 至 鲜 活 的生 命 被 暴 雨 积 道 甚 水 吞 噬 或失 踪 。据 中新 网载 , 至 2 1 截 0 0年 7月 2 1 E , 国有 2 t全 7个 省 、 自治 区 、 直辖 市受 洪 涝 灾 害 影 响 , 灾 人 口 11 受 .3亿 , 灾 死 亡 7 1人 , 踪 3 7 因 0 失 4 人 , 接 经 济 损失 142亿 元 。 直 2 近几 年 来 ,城 市 因暴 雨 积 水 对 人 民 生命 财产 造成 的损 失 和 威胁 , 乎 越 来越 严 重 。20 似 07年 , 仅 杭州 市在 1 0月 份 因 暴 雨 积 水 造 成 的直 接 经 济 损 失 就 达 十 余亿 元 。20 08年 , 昌市 在 6月 1 t 南 2E的 场 暴 雨 中 ,因积 水 造 成 的 直接 经 济 损 失 达 47 .6 亿元 。 09年 , 20 济南市在 5月份 的一场暴雨 中 , 因 积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 1. 亿元 。2 1 , 32 00年 广 州 市 在 5月 1 4日遭 遇 了一 场暴 雨 , 水 不 仅 造 积 成 直 接 经 济 损 失 54亿 元 ,而 且 还 造 成 3 . 7人 死 亡 ,7 人 受 伤 ; 至 2 1 11 截 0 0年 7月 , 国有 10余 全 0 座城 市 因暴 雨 积 水 发生 内涝 。积 水 不仅 造 成 了 巨 大经 济 损 失 ,而 且严 重 影 响 城 市 市 民 的工 作 和生 活秩 序 , 人 民生 命 财 产 安全 构成 严 重 威 胁 , 人 对 使 民 群 众 对 城 市 政 府 抗 击 自然 灾 害 的 能 力 产 生 质 疑 , 至 对构 建 和 谐 社 会产 生 不 利 影 响 。 甚

浅析我国城市内涝成因与应对措施

浅析我国城市内涝成因与应对措施

浅析我国城市内涝成因与应对措施摘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暴雨过后的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此背景下,本文分别从设计、规划、管理等不同的角度对城市积水产生内涝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在城市防洪排涝的问题上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城市排水,内涝,原因分析,应对措施近几年来,暴雨过后的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住建部对国内315个中心城区的调研数据中发现,自2008年来,有213个城市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积水现象,其中有159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深度都超过了500mm,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上亿元。

频发的城市内涝现象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城市内涝成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城市内涝成因分析城市内涝是指强降雨或连续降雨积累量超过城市雨水管网的排水能力,导致地面在较长时间内产生一定积水的灾害现象,其成因既有自然因素的问题,也有社会人为的缘故。

(1)城市硬化面积增加导致雨水径流量增大。

为满足城镇化建设需求,大量的农田、绿地以及河道等原有蓄水区域被大量占用,取而代之的是以不透水面层为主的城市道路和建筑设施。

城市化建设破坏了原有自然排水的格局,使得城市原有的下垫面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硬化的地面结构阻碍了雨水的自然下渗功能,急剧增加地面硬化面积使得城区内大部分的降雨只能沿着道路面层汇流至雨水管网,增大了管网的排水负荷。

(2)排水管网设计存在不足。

我国现状管网设计重现期以1~2年为主,设计标准远低于发达国家,《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6版)才将设计重现期上调至3~5年,但管网建设标准也只应用于新建地区的排水设施。

对老旧小区现状管网的改扩建工程因投资大,施工苦难等因素,其建设速度远落后于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目前,国内大部分设计院依然采用传统的暴雨强度公式的方法进行管网的设计,忽略了汇水流域面积对排水量计算的影响,虽然最新颁发的《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中有条文规定,当汇水面积超过2km2时宜采用模型软件进行验算,但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模型软件的使用率处于较低水平。

城市暴雨内涝应急措施

城市暴雨内涝应急措施

城市暴雨内涝应急措施简介城市暴雨导致内涝是一个常见的现象,给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城市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急措施,以减轻内涝带来的不利影响。

内涝成因城市暴雨导致内涝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因: 1. 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包括下水道、排水沟等设施,如果设计不合理、建设不到位或者维护不及时,则很容易造成积水问题。

2. 地下管道堵塞:城市地下管道存在堵塞和破裂的风险,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排出。

3. 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填充:土地填充会改变原有的自然排水系统,造成积水问题。

4. 雨水径流面积的增加:城市建设导致水泥、沥青等硬质材料的增加,减少了地面渗透能力,增加了雨水排放的困难。

应急措施为了应对城市暴雨导致的内涝问题,城市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应急措施:1. 加强排水设施建设和维护•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确保设施的畅通和运行正常。

•增加下水道的数量和容量,提高排水能力。

•定期对下水道、排水沟进行检查和清理,防止积水和堵塞的发生。

2. 提高雨水处理能力•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等绿色雨水管理设施,增加雨水的渗透和蓄存能力。

•设置合适的截留设施,减少城市表面径流的量,减缓雨水流入下水道的速度。

3. 增强防洪能力•建设防洪设施,如堤坝、防洪墙等,以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定期检查和维修防洪设施,确保其完好。

4. 改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减少城市建设对原有排水系统的破坏。

•限制土地填充行为,避免因填充导致的积水现象。

5. 加强天气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天气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暴雨预警,提醒市民做好应对准备。

•提供天气信息和应急指南,向市民教育如何应对暴雨导致的内涝问题。

6. 加强市民教育和公众参与•加强市民对暴雨内涝的认识和意识,提醒市民做好准备措施。

•组织市民参与清理排水设施、保护环境等活动,共同应对内涝问题。

总结城市暴雨导致的内涝问题是一个严重的挑战,但通过加强排水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雨水处理能力、增强防洪能力、改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天气监测和预警系统以及加强市民教育和公众参与等应急措施,城市能够更好地应对内涝问题,减少暴雨带来的影响,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内涝成因与对策

城市内涝成因与对策

城市内涝成因与对策在我国,城市内涝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作为一名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城市内涝给我们带来的困扰。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对城市内涝成因与对策的一些看法。

一、城市内涝成因1. 自然因素(1)地形地貌:城市地形地貌对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形坡度大、起伏大的地区,排水速度快,内涝风险相对较低;而地形坡度小、起伏小的地区,排水速度慢,容易发生内涝。

(2)气候条件: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如强降雨、台风等,导致城市排水系统难以承受短时间内的大量降水,从而引发内涝。

2. 人为因素(1)城市扩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拓展,原有的自然水系被破坏,湿地、湖泊等调蓄水体的面积减小,导致城市排水能力下降。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城市建设中,大量采用硬化铺装,如水泥、沥青等,使得地表水难以渗透进地下,增加了地表径流量,降低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3)排水设施不足:部分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排水管道设计标准低,难以满足现有城市的排水需求。

(4)城市规划与管理不到位:城市规划中缺乏对排水系统的综合考虑,导致排水设施布局不合理;城市管理中,对排水设施的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设施老化、损坏。

二、城市内涝对策1.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1)提高排水设施设计标准,确保排水系统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2)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改造老化、损坏的排水管道,提高城市排水能力。

2. 恢复和保护自然水系(1)合理规划城市用地,保护湿地、湖泊等调蓄水体,提高城市自然排水能力。

(2)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排水需求,确保排水设施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

3. 提高城市抗灾能力(1)加强城市防洪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抵御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

(2)建立健全城市内涝应急预案,提高城市内涝应急响应能力。

4. 加强城市排水管理(1)加大对排水设施的维护保养力度,确保排水设施正常运行。

(2)加强城市排水监管,严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城市洪涝灾害成因及治涝措施分析

城市洪涝灾害成因及治涝措施分析

城市洪涝灾害成因及治涝措施分析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提高,城市建设设施越来越完善,然而与之相伴随的是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由此引起了各方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则针对城市洪涝灾害及治理的相关措施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标签:城市洪涝灾害治理措施1、什么是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是频发区。

由于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城市内涝灾害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不仅使我国遭受经济上的损失,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成为了一个困扰民众的问题。

然而,雨涝灾害和洪水灾害难以进行精确细致的区分,原因是二者常常连续或同时地发生在同一区域,以此将其统称为洪涝灾害。

其所带来的主要危害包括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进而影响产量,最常见的表现是造成农作物绝收或减产,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除了破坏农业的正常生产,洪涝灾害也深刻地影响到其他产业的正常运营,阻碍了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较于洪涝灾害的大观念,城市洪涝灾害一般指本城市的降水量过多的情况,还包括受沥水或者上游洪水侵袭的影响,导致城市中的积水无法及时向外排放,在城市中滞留,使地表低洼地形成积水,从而引发城市内涝。

快速城市化进程虽然極大程度地扩大城市的建筑面积,使得城市建设朝着现代化稳步发展,促进经济繁荣。

但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城市“看海”。

故各方各界人士都应当从根本上对造成我国城市内涝灾害的原因进行深刻的认知,对症下药,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治理方面具有改进作用且存在实际性的措施。

2、洪涝灾害的原因城市内涝的产生的原因并不单一,往往是各种因素进行加总导致,其中就涉及全球气候变化、城市暴雨后所形成的汇流、雨洪之间的调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和管理等等方面的因素。

就气候方面而言,在地面温度升高的影响下,地表的蒸发就会随之加强,所以大气保持水分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因此降水量便会得到加强。

据调查,我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都在不断攀升,在某些地区也出现多起极端强降水事件,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城市内涝程度进一步加强。

城市排水系统在暴雨应对中的挑战与改进:分析城市排水系统在暴雨应对中的挑战及改进方向

城市排水系统在暴雨应对中的挑战与改进:分析城市排水系统在暴雨应对中的挑战及改进方向

目录•引言•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城市排水系统的挑战–暴雨引发的洪水–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排水系统的老化和不足•城市排水系统的改进方向–提高排水系统的容量和效率–采用可持续的雨水管理方法–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改进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结论城市排水系统在暴雨应对中的挑战与改进引言城市排水系统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然而,在面对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时,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着许多挑战。

这些挑战既来自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与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有关。

本文将分析城市排水系统在暴雨应对中的挑战,并探讨一些改进方向,以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性能和可持续性。

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城市排水系统的作用是将雨水、污水、污泥等废水从城市内部排出,以维持城市环境的卫生和健康。

排水系统包括下水道、泵站、处理设施等。

正常运行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预防洪水、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财产,并维持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排水系统的挑战暴雨引发的洪水暴雨是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的一大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暴雨引发的洪水在城市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传统的排水系统在短时间内难以处理大量的降雨,导致排水管道溢出和洪水的发生。

这给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带来了威胁。

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也给城市排水系统带来了挑战。

随着城市人口和建筑物的增加,雨水的排放面积减少,同时城市地表的水密度增加。

这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渗入土壤,只能流入排水系统。

因此,城市排水系统的容量不足,难以应对大量的雨水流入。

排水系统的老化和不足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老化严重,设施陈旧,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排水需求。

管道的老化和堵塞,泵站的损坏等问题导致排水系统的效率下降。

此外,一些地区的排水系统设计不足,无法满足未来的城市发展需求。

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以提高排水系统的性能。

城市排水系统的改进方向为了应对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的挑战,需要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以下是一些改进方向的建议:提高排水系统的容量和效率为了应对暴雨引发的洪水,需要提高排水系统的容量和效率。

《2024年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范文

《2024年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范文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城市安全与居民生活的重要问题。

内涝不仅导致交通堵塞、财产损失,更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城市的正常运转。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内涝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城市的防洪排涝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城市内涝的成因1. 气候因素: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呈增多趋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超过城市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导致积水成灾。

2. 城市规划与建设问题:部分城市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排放。

城市地面硬化严重,绿地、透水铺装等面积减少,自然地表的渗水能力降低。

同时,部分老旧小区及城市低洼地带排水设施不完善,雨水管道容量不足或老化堵塞,难以应对短时强降雨。

3. 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地区政府对防洪排涝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

同时,部门间协调不够,导致防洪排涝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三、对策与建议1. 强化气候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天气监测网络,及时预报极端天气事件,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同时,加强预警信息的传播与普及,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2. 优化城市规划与建设: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排放,增加绿地、透水铺装等面积,提高自然地表的渗水能力。

同时,加强老旧小区及低洼地带的排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提高雨水管道的容量与排水效率。

3. 完善管理机制:政府应加强对防洪排涝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与应急响应机制。

同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防洪排涝工作的合力。

4. 推广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理念强调城市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能力。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措施,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收、储存、净化雨水,减少径流污染和内涝灾害的发生。

5. 加强公众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对内涝成因及防灾减灾的认识和参与度。

浅析城市内涝治理

浅析城市内涝治理

浅析城市内涝治理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集中于城市,城市的土地开发与利用逐步趋于极限。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

内涝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还对城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威胁。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城市内涝的成因,探讨现有治理策略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内涝的成因分析1.1 自然因素1.1.1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使得城市面临的降水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

这种情况下,城市排水系统往往无法迅速排除积水,导致内涝问题的发生。

例如,郑州的“720”特大暴雨事件中,短时间内降水量超过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能力,导致大面积内涝。

1.1.2 城市地形和水文特征:城市的地形地势对内涝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低洼地区、河流两岸及湖泊周边等地势较低的区域更易发生内涝。

此外,城市的水文特征,如河流分布、地下水位等,也会对内涝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对自然河道的改造和填埋,导致河道蓄水、排水能力下降,加剧了内涝风险。

1.2 人为因素1.2.1 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合理规划: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大量自然土地被硬化为不透水的混凝土、沥青地面,减少了地表的自然渗透能力,导致更多的雨水成为地表径流。

与此同时,城市规划过程中对排水系统的忽视,未能同步扩容或更新排水设施,导致新建区域内涝频发。

例如,北京市的一些新区由于开发速度快,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每逢大雨即发生严重内涝。

1.2.2 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与现实需求脱节: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于数十年前,设计标准较低,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排水需求。

随着城市人口和建筑密度的增加,原有排水管网的设计能力逐渐无法满足暴雨等极端天气下的排水需求,导致排水不畅、管道堵塞等问题频繁出现。

此外,部分老旧管网由于维护不善,年久失修,进一步降低了其排水能力。

1.2.3 城市绿地和水体减少:城市开发过程中,绿地和水体的减少使得雨水的自然滞蓄功能大幅降低。

《2024年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范文

《2024年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范文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愈发凸显,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内涝不仅会造成交通拥堵、财产损失,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分析城市内涝的成因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课题。

二、城市内涝的成因1. 自然因素- 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发,如强降雨、连续阴雨等,导致短时间内降水量过大,超出城市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

- 地形地貌:部分地区地势低洼,容易积水,一旦遭遇强降雨,低洼地区更容易出现内涝。

2. 人文社会因素- 规划不足:部分城市在规划时未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建设,导致排水设施滞后于城市发展。

- 设施老化:一些老旧小区和城市的排水设施陈旧、管网老化,排水效率低下。

- 城市硬化:城市硬化地面过多,自然地面的透水性降低,雨水无法迅速渗入地下,增加了排水压力。

- 人类活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过度开发等也加剧了内涝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针对城市内涝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 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 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和人文社会因素,合理布局排水系统和其他基础设施。

- 注重保护自然水系,如河流、湖泊等,利用自然力量进行排水。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 加大投入,对老旧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排水能力。

- 完善管网维护制度,定期对管网进行检查与维修,防止管道堵塞和泄漏。

- 增加透水性地面比例,如采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等措施,提高地面的透水性。

3. 强化预警与应急管理- 建立完善的雨水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降雨情况,为防涝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发生内涝时能够及时进行救援。

- 制定内涝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应对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4. 倡导绿色低碳理念- 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出行方式,减少城市硬化面积,增加绿地和透水地面。

-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共同参与城市内涝防治工作。

苏州某区域暴雨积水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苏州某区域暴雨积水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面 提出改 善暴雨积水 的 防治措施 , 以利 于该 区域 经济 和社会 的和谐 发展 。
关 键词 : 雨积水 ; 暴 积水 分析 ; 积水 防治
中图分类 号 :U 9 .3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编号 :0 9 7 1 ( 00)2 0 5 - 2 T 9 20 B 10 — 7 6 2 1 0 — 0 9 0
0 前 言
苏州 某 区域 的经 济 一 直保 持 着 又 好 又 快 的 发 展 ,该 区 域 20 08年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突 破 100亿 0 元 , 合 发展 指 数 位居 全 国前 列 。 综
由于受季风性湿润气候 和全球气 候变化 的影 响 , 苏州某区域近年来暴雨明显偏多 , 虽然该区域内排水 设施的开发建设比较系统 、 规范 , 但还是难免会受到 暴雨甚 至是特 大暴雨 的影 响。 防御暴 雨侵袭减轻暴雨 灾害的损失将有利 于该 区域 的和谐发展 ,现对 20 17 09 99年 2 1年 的资 料 编 制 的 。 年7 3 月 0日暴雨积水进行研究 分析 ,提 出改善暴雨 根 据 相 应 的规 划 与设 计 规 范 ,该 区域 一 般路 积水的防治措施 , 以利于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段 的设 计 暴 雨 重 现期 取 1a ,重 要地 区取 3 5a , 与其他城市相 比, 标准不高。例如 , 北京一般地区 1 暴 雨与积水 情况 介绍 为 l , 京 特别 重要 地 区为 3~1 , 一2a北 0a 广州 主要 受 低 槽 和 切 变 线 共 同 影 响 ,09年 7月 3 地 区一 般 为 2a上 海 市 区 为 1a上 海 特 别 重要 地 20 0 , , 日上 午 l 起 苏 州 全 市 范 围普 遍 出现 了 强 降 水 区为 5a天 津一 般为 1a南京 一般 为 05 1 I 0时 , , . l al 。 天气 , 中苏 州 吴 中监 测 站 达 到暴 雨 , 其 自动监 测 站 ( ) 工 的影 响 3施 网监 测 到 两个 大 暴雨 点 ,分 别 出 现 在 在苏 州 工 业 局 部 地 区受 工程 施 工 的影 响 ,造 成原 下 水 道 园 区跨 塘镇 (0 . mm) 186 和苏 州 市 相 城 区行 政 中心 排 水 不 通或 不 畅 , 体 有 以下几 种 情 况 : 具 (0 . m 。其中 , 154 m) 7月 3 0日中午 l 时到 1 l 2时 施工区域内部分黄砂 、 石子 、 泥土及水泥等因管 1 最大降水量达 8 . m 出现在苏州工业园 区 h 39 m, 理不善进入下水管道, 堵塞下水管道; 施工单位贪图 跨 塘镇 。 而今 年 为 期 1 梅 雨 期 内 , 州 市 平 方便 , 2d的 苏 将未沉淀处理的泥浆直接排入下水道, 造成下 均 梅雨 量 也 不 过 1 1m 1 m。 水道 淤塞 ; 工单位 不按设 计 图纸 施工 , 减小设计 施 如 此 次暴 雨 , 该 区域 排水 系统 是 次 重 大 考 验 。 对 管径 ; 管道施工与驳岸施工存在时间差, 使得出水 口 大 多数 排 水 系统 正 常 运行 ,路 面 偶 有 积 水且 积水 漏 做 ;施 工单位 将道路 下 的雨 水管 道铺设好 后并未 可以在雨停后 随即退去 ,但也有部分路段 出现一 将其与雨水主管相接 , 使得雨水没有出路。 定程 度 的 积水 。 统 计 , 次 整个 区域 积 水 点 共有 据 此 () 4 建设单位 与接收养护单位管理不善 5 6处 , 中积 水 严 重 的有 1 其 3处 , 量 积 水 的有 2 大 7 雨水 管道建设单位管理不够到位 ,如没有妥 处 , 量积水的有 1 少 6处 , 大 积 水 深 度 达 6 m, 善 解 决个 别 出水 口未施 工 的问题 。 最 0c 经 处 理后 所 有 积水 在 05~3h之 内 退去 。 .

雨季排涝问题分析报告

雨季排涝问题分析报告

雨季排涝问题分析报告一、引言雨季排涝问题是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挑战,尤其是在高密度人口聚集的城市中。

有效的排涝系统可以预防城市内部的洪涝灾害,确保居民的安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将对雨季排涝问题进行分析,重点关注排涝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二、问题分析1. 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不当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是在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前设计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需求。

排水管道容量不足、排水口堵塞以及雨水流量过大时的排放问题是常见的排涝问题。

2.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扩张城市发展导致建筑和道路的大规模铺设,使大量地表被硬化,阻碍了雨水的渗透。

土地利用不当和城市扩张没有考虑到自然流域和地形的限制,导致雨水无法自然流动,增加了排涝的困难。

3. 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化过程中,许多自然湿地和水源被填平或污染,失去了自然的水源调节功能。

水源的丧失和植被的减少导致了更大的雨水径流,增加了排涝问题。

4. 居民乱倒垃圾导致下水道堵塞居民乱倒垃圾和非法倾倒建筑废料都会导致下水道堵塞。

堵塞的下水道无法正常排涝,造成严重的内涝问题。

三、解决方案1. 更新和改进排水系统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可以对现有的排水系统进行评估,确定瓶颈和问题所在,并制定长期的改进计划。

这可能包括增加排水管道容量、定期清理排水口以及安装新的排水设施。

2. 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师应该考虑到自然流域和地形的限制,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留和恢复自然湿地和水源。

此外,可以采用透水铺装,增加雨水的渗透能力,减轻排涝压力。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湿地、水源和植被是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限制开发和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加大力度恢复和保护湿地和水源。

4. 宣传和教育居民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居民,提高居民对排涝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居民应当合理处置垃圾,不倒入下水道,并及时报告下水道堵塞问题。

四、结论雨季排涝问题是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挑战,需要政府、城市规划师、居民等多方面的合作来解决。

综合分析城市内涝成因

综合分析城市内涝成因

综合分析城市内涝成因第一篇:综合分析城市内涝成因综合分析城市内涝成因,雨水入渗的通道几乎完全被硬化地面所阻隔是关键,投入不足、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又加重了城市的内涝。

多年来,城市雨水排放一直在一个怪圈里徘徊: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加大城市的排水能力,来缓解伴随城市地域扩大和地表硬化面积增加所带来的积水问题,但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规模总是领先于城市排水能力的更新,原本已不堪重负的城市排水管网只能是超负荷运转。

大多数城市运用的雨污合流制为主的排水模式,更使得这种情况雪上加霜。

“按照现有的城市排水设计标准,重要地区按照3—5年重现期设计,只要超过5年重现期的暴雨,必然会导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

而目前济南市地下排水管道长达2000多公里,指望短期内全改造一遍显然不现实。

”济南市市政设计院副院长聂爱华认为,城市排水体系标准的提升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

并且,排水标准也不可能无限提高。

在专家们看来,城市内涝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是目前采取的治涝措施单一,未走综合治理之路。

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洪涝灾害,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洪水风险始终存在,人类不应单纯与洪水抗争,更应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调整人与洪水的关系。

”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张克峰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城市管理者应进一步转变防洪除涝理念,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实现从“控制洪水”到“管理洪水”、“利用洪水”的转变,最终实现人与洪水的和谐共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实换个角度看,雨洪水不是人类面临的自然灾害,而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局长贾玉良也表示,“我们应该在积极应对雨洪灾害的同时,科学开展雨洪水利用,使其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让洪水猛兽也展现出似水柔情。

”“加强雨洪水研究与利用,尤其对以泉为名片的济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排水系统应对暴雨积水的方法

排水系统应对暴雨积水的方法

排水系统应对暴雨积水的方法在众多的自然天气之中,暴雨的降临对于人们来说会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

在城市中,如果排水系统不顺畅,遇到暴雨天气就会出现城市内涝的情况,影响到人们的正常出行,更会导致城市功能的瘫痪。

所以必须积极应对市政排水系统中暴雨积水的问题,提出积极解决措施。

基于此,文章就市政排水系统应对暴雨积水的措施开展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

1市政排水系统应对暴雨积水中存在的问题1.1排水工程的设计精细化程度较低对于城市给排水系统来说,一些修建时间比较早的排水工程在设计的精细程度上不高,例如对于雨水口的设计,没有与实际地形相结合,从而使得排水效果大大的降低了;而对于陆地上的积水来说,没有方法自行派入到河道之中,如果排水管道的能力比较低,就很容易在低洼地带出现大面积积水的情况。

L2维护管理不善,排水管网遭破坏对于城市的排水系统而言,如果对设施的管理没有落实到位,例如在城中村的排水设施中,时常会出现管道堵塞的情况,在出现暴雨的时候,就不能够将排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此外,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的增多,也会影响到水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某一部分的开发建设项目中,没有对水土保持加以充分的重视、不注重设施的维护。

市民不文明的习惯导致周围排水管道堵塞,例如一些商家、饭店或是居民将垃圾倒入排水管中,就会导致管道堵塞,当暴雨降临时,就无法使管道发挥排水的作用,从而形成雨水倒灌城市,应当到城市的正常运行。

2改良排水系统的设计2.1加强对排水设施的日常管理需要通过运营管理制度的建立,对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行为准则。

一旦出现排水设施淤堵的情况,就需要对管道及时的疏通和清理;在汛期降临之前,就需要对城市的排水系统做好疏浚、检修等重要工作,从而保证在恶劣的天气下排水系统也可以正常发挥作用。

2.2管道和泵站建设标准提高在排水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选择一个合理的重现期设计能够大大的提高泵站与管道的建设质量。

如果重现期的设计水平比较高,那么即使在暴雨强度很大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得雨水设计流量能够满足排水的需要,这些方面的改善对于城市排水系统而言具有很大的便利性。

改善城镇暴雨路面积水问题探讨

改善城镇暴雨路面积水问题探讨

入管道、同时尽快排入水体 ; 三是河道等水体内的水 位能尽快向下游排放 , 不至于使水体升高过快 ,形成
顶托。除河道防洪排沥属水利部门管理 以外 ,在河道 畅通、流量满足城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最大重现期雨水 径流量前提下,城镇雨水系统设计应考虑下属因素 : 近年来 ,随着城市景观水面工程的实施 ,使河道常水 位及洪水位普遍抬高 ; 夏季降雨集 中, 0O7% 的 60一0 f ' 降雨都集 中在 6 ,8 ,7 三个月 ; 如何既考虑河水顶托 淹没出水问题 ,又能通畅、在最短时间内排除城市区
计算区域面积较大的雨水流量时,各区域干管交
式中V为管内流速 ( /) v为淹没段 匕 ( ms、 1 游 非淹 没段 ) 流速( /) 为管道直径(1 L ms、 d I) 为淹没段长度( ) l、 i、 n
汇点的上游管道 , 按各 自的重要性与地形特点选定不 同重现期 ,如重要广场、下穿立交泵站 、 行政 中心、 医院、车站、大型住宅 区以及地面坡度较大区域等处 应选用较高重现期 , 但是干管交汇点下游管道的重现 期不应小于交汇点上游管道 中的最大重现期。对于干 管交汇点的下游管道 ,因上游各区域所用暴雨重现期 不同,需假设上游地区中所用较高重现期设计暴雨来 临时,此时上游较低重现期所设计的管道 ,因泄水能 力不够而在该地区产生积水,管道将产生压力流 ,所 以实际泄水能力约为原设计流量 的 1 倍 ( - 2 经验值 ) 。
汇水面积确定后 ,影响雨水设计流量 的另一重要
因素就是径流系数。雨水降落到地面形成径流 ,因汇 水 面积 内的地 面覆盖 情况不 同而不 同。此外影 响径流
系数的因素还有地面坡度、降雨历时、暴雨强度 以及 暴雨雨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地面坡度大的 区域 ,雨水流动较快 , 径流系数必然要大。降雨历时

试析城市道路积水成因及防治措施

试析城市道路积水成因及防治措施

试析城市道路积水成因及防治措施城市内涝是城市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城市的交通、生产和生活,还会对城市的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

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城市内涝1、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扩大,原有的自然水文系统被破坏,导致雨水无法自然渗透和排放,从而引发城市内涝。

2、地面覆盖率增加:城市地面覆盖率增加,如道路、建筑等,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只能流入排水系统,从而增加了排水系统的负担,引发城市内涝。

3、排水系统老化:城市排水系统老化,管道堵塞、泵站故障等问题频繁发生,导致雨水无法及时排放,从而引发城市内涝。

4、暴雨频发:气候变化导致暴雨频发,城市排水系统无法承受大量的雨水,导致城市内涝。

智慧水务平台1、加强排水管网调度运行管理:掌握排水管网的真实运行情况,对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

重要排水管网运行发生状况时,进行事故分析,高效协调排水运行单位和排水养护单位的协同工作。

2、加强城市暴雨内涝应急指挥:及时准确的获取暴雨内涝时管网运行预警信息,为应急防汛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依据区域全局的管网运行数据,合理指挥局部内涝漫水区域的排水应急工作。

3、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清理排水系统,确保其畅通无阻,以便及时排放雨水。

MTW46-12-4A漫途多参数屏显遥测终端具备多参数实时数显、多参数采集、离线缓存等功能,为远距离设备的智能监测、智能分析等应用提供数据传输通道。

多参数屏显遥测终端机 MTW46-12-4A监测雨水流量和水位:实时监测雨水流量和水位,及时掌握城市内涝的情况。

监测道路积水情况:实时监测道路积水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疏通和排水。

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及时处理城市内涝问题。

依托物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实时监测城市内涝积水的深度、水流速度、降雨量等数据,以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保障城市的安全。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城市内涝是指城市在降雨或洪水过程中,由于城市排水系统不健全或排水设施无法满足需求,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排除,从而造成道路积水、低洼区域淹没等现象的问题。

城市内涝的主要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城市规划设计不科学: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未充分考虑雨水排放系统的建设,忽视了低洼区域的存在,未设立足够的排水沟和排水泵站,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排除。

2.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城市高密度建设、大量硬化土地造成了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无法渗透,使得雨水无法迅速渗入地下,增加了城市积水的几率。

3. 城市排水设施老化和破损:城市排水管网老化、堵塞、破损等问题,使得雨水无法迅速排除,增加了城市积水的风险。

针对城市内涝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城市规划与设计: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雨水排放系统的建设,合理布置排水沟和排水泵站,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除。

2. 推行可持续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土地利用方面,应减少地表的硬化,增加绿地和透水性铺装的比例,让雨水能够自然渗透,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

3. 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加大对城市排水管网的投资力度,及时清理、维修和更新管网设施,确保排水畅通。

4. 强化灾害防治意识:加强城市居民的防灾意识,做好防洪排涝的准备工作,以减少内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总之,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排水设施建设和居民防灾意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有效的对策措施,才能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问题,保障城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内涝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而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手段,从源头治理到应急措施,逐步确保城市的排水系统健全、科学、高效。

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

城市规划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应当合理规划城市区域的土地利用,避免在容易发生内涝的区域集中建设,采用低洼区域设立绿地和蓄洪区的方式减少雨水积聚,倡导“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建设湿地、雨水花园等绿色基础设施,增加雨水渗透和蓄留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暴雨积水成因分析与雨水系统设计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暴雨积水现象日益突出。

本文在深入分析积水成因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雨水管网的设计,总结指出了雨水系统设计与运行中的问题与国外先进经验。

关键词:城市暴雨;积水原因;城市排水;雨水管网1. 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中建设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柏油马路、城市广场、立交桥、停车场等等,市区内的裸露土地越来越少,一旦下起雨来,雨水很难渗入地下。

遇到大雨、暴雨,雨水来不及通过下水道流走,就形成径流,汇积成了了积水,特别是在市区内地势比较低的地区。

虽然现在许多现代化城市、包括我国新建的不少城市都有比较现代化的排水和下水管道系统,但遇到降雨量过大时,仍然会发生排水不及形成积水,同样的情况国外许多现代化的都市也难以避免。

积水的多少与降雨的强度、降水量的大小以及下水系统的设计有很大关系。

城市积水首先危害的是城市交通,即便是20分钟的暴雨也能使公路立交桥下造成严重积水,导致涉水车辆的熄火,就可能形成交通的堵塞。

更为严重的积水就可能使城市的街道、民房、商业用房、仓库、地下停车场、工厂、机关、学校等受到影响,其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

现代化城市人口密集,商业区集中,受危害严重。

如果处置不当或救助不及时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

例如:2003年12月3日在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在十几个小时内降雨120多毫米,使市内部分地区积水,许多驾车的市民不得不弃车而逃,或站在车顶或站在马路边的高处求救,相关部门收到的手机求救信号就有上千次,当地警察及时派出一批橡皮船出来救助,才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经济损失严重;1个多月后,2004年1月29日晚,仍然在墨尔本,一场雨下了不到2个小时,降雨量不到70毫米,在该城东北部被水淹,水深约0.5米,不仅造成交通混乱,许多商店、居民住宅及车辆被淹,损失超过100万澳元;2004年3月31日,香港下雨不到70毫米,洪源路等地水深及膝,汽车被水半淹,木屋居民纷纷报警求救;2004年4月1日上午在广州出现降雨天气,时间1小时左右,降雨量也只有37.6毫米,但造成多处浸水,海关学院对面马路100多米长的路段浸水约0.7米,相关的报警和求救电话大增;2002年7月30日我国成都市的一场暴雨使市内部分地区受淹,五福立交桥和五块石大道立交桥下的积水达1.5米,交通中断达8小时,市区共有13处出现积水,西城角低洼处水深齐腰,经民警救助153人得以脱险。

类似的例子近几年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曾发生过。

造成这些灾害的降水的特点是:时间短,可能只有几个小时,有时甚至不到一个小时;降雨强度大,1个小时就可能下三五十毫米,但降雨总量到不一定很大;降水范围较小,只是城市的一部分,甚至只是几个街区;灾害持续的时间不长,一般几个小时、最多一天就过去了。

近20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地区由于人口密集,物资和财产密度不断加大等特点,高强度暴雨积水形成的洪涝灾害对城市化地区产生的威胁和带来的损失愈来愈大。

灾害一旦发生,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严重的话还可能危及人民和集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破坏城市整体形象。

通过对暴雨积水形成原因的分析,可以找出防汛工作中的薄弱点与空白点,由此加以改进,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同时,如何对城市地区地面积水的发生区域及形成过程进行预测,以有效地分析涝情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时可靠地制定城市排涝减灾对策和措施是日前城市防汛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2. 城市暴雨积水成因分析2.1 城市地区的流域特性相对于天然流域而言,城市地区的水文气象特性和产、汇流机制远较前者复杂。

首先,城市地区由于城市化影响产生的“热岛”、“尘罩”和“雨岛”效应,影响了区域的降雨特性。

主要表现为汛期大暴雨次数及在大暴雨中降水总量和平均雨强增大,使得城市地区暴雨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

[1][2]其次,城市化的过程,显著改变了土地利用特性,致使城市地区与天然流域的产汇流特性大为不同。

土地利用特性的改变突出表现为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绿化率和水面率降低,增加了不透水面积,天然透水面积的比率却大幅下降。

由此直接改变了当地雨洪径流的形成条件,导致径流总量增加,流速加大;峰量增高,峰现提前,历时缩短。

再次,为了迅速排出城市地区产生的雨水径流,市政部门兴建了排水管网系统。

加上地面沉降等因素,低洼区不得不依靠泵站动力抽排的强排水模式。

这使汇流速度显著加快,而入河强度明显提高。

最后,我国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与水争地,侵占河道,破坏水系的现象,致使城市地区水面率大幅降低。

结果使得城市滞蓄雨洪的能力急剧减弱,影响城市的防洪安全。

2.2 城市地区暴雨积水的形成原因综合来说,城市暴雨积水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3-5]:(1)自然原因:○1 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等原因,暴雨次数增多和强度加大。

○2沿海城市多属感潮河网地区,地势平坦,如暴雨时恰逢外河道发生高水(潮)位时,会影响到城市排水能力,内河水无法外排。

同时,为保护防汛墙设施安全,防止河水漫溢,防汛泵站停泵,从而造成暴雨积水。

特别是遭遇风、暴、潮“三碰头”时,情势更加严峻。

(2)排水设施抵御暴雨能力不足:○1 较多老城区的设计暴雨重现期标准偏低,当遭遇超标准暴雨时,容易造成暴雨时积水。

○2一些系统泵站和主干管线虽已建成,但收集支管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完善,造成实际排水能力达不到系统标准。

系统中一些地区管道处排水系统的末梢,或下游管道管径偏小造成瓶颈导致积水。

○3 排水系统的改造,使得原有系统的服务区域范围发生变更,存在泵站与管道系统排水能力不相配套的情况。

(3)人为因素:○1 市区面积逐年扩大,且市区不透水面积比例迅速提高;下渗量减小,产流增大,汇流加快,形成暴雨洪水。

○2 长期超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形成一些排水不畅、地势低洼区,容易造成暴雨积水。

○3 城市发展,施工建设管理不善造成建筑垃圾或居民生活垃圾堵塞淤积管道,造成排水不畅,局部地面积水成灾。

○4 突发因素的影响,如泵站故障停泵导致的积水。

3. 雨水管网设计3.1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一.城市雨水管网平面布置特点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雨水管渠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布置,要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流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池塘、河流、湖泊等水体中。

一般情况下,当地形坡度较大时,雨水干管布置在地形低处或溪谷线上;当地形平坦时,雨水干管布置在排水流域的中间,以便于支管接入,尽量扩大重力流排除雨水的范围。

分散出水口:当管道将雨水排入池塘或小河时,水位变化小,出水口构造简单,宜采用分散出水口。

就近排放管线短、管径小,造价低。

集中出水口式:当河流等水体的水位变化很大,管道的出水口离常水位较远时,出水口的构造就复杂,因而造价较高,此时宜采用集中出水口式布置形式。

2.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当地形平坦,且地面平均标高低于河流的洪水位标高时,需将管道适当集中,在出水口前设雨水泵站,经抽升后排入水体。

尽可能使通过雨水泵站的流量减到最小,以节省泵站的工程造价和经常运行费用。

二.雨水管渠设计参数(一)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 v Q ⋅=ω 21321I R n v ⋅⋅=式中 Q —— 流量(m3/s );ω —— 过水断面面积(m2);v —— 流速(m/s );R —— 水力半径(m );I —— 水力坡度;n —— 粗糙系数。

(二)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1.设计充满度雨水中主要含有泥砂等无机物质,不同于城市污水的性质,加之暴雨径流量大,而相应较高设计重现期的暴雨强度的降雨历时较短。

故管道设计充满度按满流考虑,即 h /D =1。

明渠则应有不小于0.20 m 的超高。

2.设计流速为避免雨水所挟带的泥砂等无机物在管渠内沉积下来而堵塞管道,我国设计规范规定满流时管道最小设计流速为0.75 m/s ;明渠最小设计流速为0.4 m/s 。

为防止管壁受到冲刷而损坏,雨水管渠的最大设计流速为:金属管道为10 m/s ;非金属管道为5 m/s ;明渠按表采用。

3.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300 mm ,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03;雨水口连接管的最小管径为200 mm ,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1。

4.最小埋深与最大埋深在冰冻地区,雨水管道正常使用是在雨季,冬季一般不降雨,若该地区使雨水管内不贮留水,且地下水位较深时,其最小埋深则可不考虑冰冻影响,但应满足管道最小覆土厚度的要求。

其它具体规定同污水管道。

3.2雨水管网设计步骤(一)划分排水流域,进行管道定线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图,按地形划分排水流域。

在每一排水流域内,结合建筑物及雨水口分布,充分利用各排水流域内的自然地形,布置管道,使雨水以最短距离靠重力流就近排入水体。

在总平面图上绘出各流域的主干管、干管和支管的具体位置。

(二)划分设计管段根据管道的具体位置,在管道转弯、管径或坡度改变、有支管接入、管道交汇等处以及超过一定距离的直线管段上都应设置检查井。

把两个检查井之间流量不变且预计管径和坡度也不变的管段定为设计管段。

并从管段上游往下游依次进行检查井的编号。

(三)确定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各设计管段汇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以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而划定。

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地形坡度较大时,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分。

并将每块面积进行编号,计算其面积并将数值标注在图上。

汇水面积除包括街坊外,还应包括街道、绿地等。

(四)确定各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通常根据排水流域内各类地面的面积数或所占比例,计算出该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

也可根据规划的地区类别,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

(五)确定设计重现期 P 和地面集水时间 t 1结合地形特点、汇水面积的地区建设性质和气象特点确定设计重现期。

各排水流域的设计重现期可相同,也可不同。

根据设计地区的建筑密度、地形坡度和地面覆盖种类、街坊内是否设置雨水暗管等,确定雨水管道的地面集水时间。

(六)求单位面积径流量 q 0暴雨强度 q 与径流系数ψ的乘积,称为单位面积径流量 q0。

即:()()n b mt t p c A q q ++⋅+=⋅=2110lg 1167ψψ(L/s ·ha )对于某一设计来说,式中P 、t 1、ψ、m 、A 1、b 、c 、n 均为已知数,只要求得各管段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t 2,就可求出相应于该管段的 q 0值。

(七)管渠材料的选择雨水管道管径小于或等于400 mm 采用圆形断面的混凝土管,管径大于400 mm 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八)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列表进行雨水干管的水力计算,求得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

并确定各设计管段的管径、坡度、流速、管内底标高及管道埋深等值。

(九)绘制雨水管道的平面图和纵剖面图雨水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要求与污水管道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