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市化(城市经济学-徐航)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化战略的选择
以城市聚集效益作为制定城市发展方针的 基本依据
以资源和要素的合理流动作为处理城乡关 系的基本原则
以制度创新和体制变革作为城市化发展的 推动力
实现城市化战略的基本途径
积极利用城市聚集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中 心城市的作用
进行经济与社会制度创新,优化制度环境 从城乡互相作用的角度出发,引导乡镇工
4.从量态维度看,城市化规律除了有质的规定性, 还有量的规定性。城市化规律在量态维度上的表 现,就是城市人口迁移和流动规律作用下的城市 数目和人口规模变化的规律
第四节 城市化进程
一、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图1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起点
英国 法国 德国 瑞典 美国 日本
时间
1750 1780 1830 1850 1840 1870
4.通过有效率的推进城市建设的制度安排,促进城市基础 设施和城市房地产的开发,以满足城市非农产业和人口集 聚的现实需要和不断增长的需要。
第三节 城市化规律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有 其自身的内在发展规律,而这种规律是由 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规律体系组成的。笔者 认为,城市化规律是由时间、空间、质态 和量态四个维度构成的体系。
1、土地利用指标 2、人口指标 P=U/U+R P表示城市化水平或城市化率。U表示城
市人口,R表示乡村人口。
第二节 城市化机制
一、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一)、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1、为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 2、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 3、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4、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5、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
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图3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1900 1920 1930 1950 1960 1970 1980 1987
发展 10·0 11·6 12·6 17·6 21·9 26·2 31·1 47·0 中国 家
拉丁 20·3 25·5 27·6 40·0 48·0 56·2 64·0 68·0 美洲
对城市化的含义,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 来理解。
1、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2、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3、城市化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4、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
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
5、城市化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二、城市化水平的测度
对经典模式的偏离
就一般而言,经济结构的变化可以划分为 三个漫长的阶段: 1.从以农业为主过渡到工业社会 2.由工业经济过渡到第三产业经济 3.第三产业部门继续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在每个阶段中城市化发展的典型空间变化也表现出鲜明的 特征。根据英国经济学家L.范登堡的研究,城市化一般也 分成三个阶段:
我国城市化道路表现出一个独有的特点,那就是,它不仅 表现为城市的扩大和向乡村的辐射,更主要的趋势是乡村 自身的城镇化,即城市的扩展辐射与农村自身城镇化的双 向运动。
这条道路与经典的城市化之路,主要区别在于: 1.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大量的非农化和工业化
在城市以外进行 2.从规模比较小的小城镇起步,控制人口向大城市迁移并
三、城市化的保障机制
城市化作为伴随社会经济增长和结构变迁 而出现的社会现象与制度安排及其变迁密 切相关。如果缺乏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或 是提供不利于生产要素重新集聚的制度安 排,即使发生了结构转换和要素流动亦并 不必然导致城市化或城市的正常发展。
制度安排与变迁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地位,主要体现在 如下四个方面:
从理论上讲,农业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提供剩 余的方式包括如下四种:
1.赋税方式即农民通过赋税提供剩余
2.价格方式,即农业剩余通过不利的贸易条件由 农业流向工业,由农村流往城镇
3.储蓄方式,即通过吸收农民在金融机构的存款 和对政府即企业债券的认购提供剩余
4.财产剥夺方式,即政府当局凭借政治力量使农 民无偿放弃财产向非农产业和城市提供剩余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6时45 分23秒 上午6 时45分0 6:45:23 20.11.2 0
城市化水平 17~ 12
%
19
Biblioteka Baidu
10 7
10.8 11~ 14
图2
20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1910 193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2
英国
80.6 78.5 76.9 90.8 90
法国
54.4 61.2 71.7 77.9 73
美国 45.3 56.3 63.6 69.9 73.5 73.7 75
图5
中国的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
20
1961 1960
1959
15
1962 1958
1963
1965
10
1955 1949
1978 1969 1976
5
12 3 4 5 6 7 8 9
人均 GDP($100)
中国城市化模式的独特性
城市化的独特形式。中国城市化形式的独 特性在于它总是与政治运动和政府的意向 相伴,而与经济发展进程缺乏紧密联系。
(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
工业化率
70
城市化率
50
1800
1850
1900
1950
年份
(三)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继动力
1、生产配套性服务的增加。 2、生活消费性服务的增加。
二、城市化的实现机制
产业结构转换为城市化提供了动力,但是 只有农业剩余能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地区 流动和集聚,城市化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尤为如此。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6: 45:2306 :45:230 6:45Fri day, November 20,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 2020.1 1.2006: 45:2306 :45:23 Novemb er 20,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1月20 日上午6 时45分 20.11.2 020.11. 20
1910 1910 1920 1930 1950 1960 1970 1980
发 人均 475 650 625 835 1125 1515 2240 2920 达 GDP 国 家 城市化 31 34 37 40 47 54 61 64
水平
拉 人均 310 360 370 380 465 520 620 775 美 GDP 国 家 城市化 20 22 25 28 40 48 56 64
水平
“滞后城市化”和“过度城市化”相反,是指城市化进程落后于一国的工业
化进程和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不能真实的反映其工业化水平和经济 发展水平。
三、我国城市化道路的形成、问题 和趋势
1、背景 2、城市化道路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一五时期 53~57 大跃进时期 58~60 经济发展的徘徊时期 66~78 改革开放之后
1.第一阶段是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向城市集中,城市聚 集效益明显
2.第二阶段表现为城市郊区化和城市群区的形成 3.第三个阶段表现为所谓“逆城市化”趋势 三个阶段的共同特点在于城市的扩大和向乡村的辐射。
经典的城市化模式一般表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先向城市转 移,尤其是向大城市集中。在城市化的中前期,大城市具 有超先发展的趋势。然后,才是城市经济活动和城市功能 的外延和扩散。从地理空间的表现形式看,集中的过程导 致集中型城市化,扩散的过程引起扩散型城市化。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0年1 1月20 日星期 五上午6 时45分 23秒06 :45:232 0.11.20
按章操作莫乱改,合理建议提出来。2 020年1 1月上 午6时45 分20.1 1.2006: 45November 20,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0年1 1月20 日星期 五6时45 分23秒 06:45:2 320 November 2020
第二章 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和测度 第二节 城市化机制 第三节 城市化规律 第四节 城市化的进程 第五节 城市化战略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和测度
一、城市化的定义
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社会现象, 是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经济活 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 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的成长为经济发 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
1.通过有效率的推进农业发展的制度安排,促进农业生产 效率和农业产出水平的提高
2.通过有效率的推进工业、非农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促 进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非农化,从而为吸收农业剩余创造 必要的拉力
3.通过有效率的经济要素流动制度安排,使农业部门的要 素流出推力和非农业部门的要素流入拉力形成结合与集聚 的合力
同时引导这部分人向小城镇迁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发展小城镇的政策 3.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乡村的“推力”,而非城市的吸 引力。 4.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移,也就是所谓 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道路 5.有形的物质形态上的城市化发展较快,无形的生活方式 和价值观念的城市化显著落后
1.从时间维度看,城市化规律表现为城乡人口随 着工业化进程发展的有序变化和呈现出来的阶段 性特征,经济学家称之为城市化阶段
2.从空间维度看,城市化规律表现为由 城市聚集 与扩散机制所决定的城市与区域经济运动规律
3.从质态维度看,城市化规律主要表现在城市性 状和结构的变动趋势上。它包括城市职能、城市 产业结构 和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而这三个方面 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独特的政策措施。支持小型城市的方针以 及控制人口流向城市的措施。
独特的政府干预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前, 中国的城市化始终是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为背景的、政府推动型的。
中国城市化制度模式的变迁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出现了两种截 然不同的制度变迁模式: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和自 下而上的城市化。 自上而下的城市化是政府按照城市发展战略和社 会经济发展规划,运用计划手段实施的一种政府 包办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 自下而上的城市化则是农村社区乡镇企业、农民 家庭或个人等民间力量发动的一种由市场力量诱 导的自发性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
业和小城镇的聚集发展 培育要素市场,引导要素向优势区位聚集,
提高资源整体配置效率 根据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域性特点,
实施不同的区域城市化战略
作业1
搜索这一地区近二十年以来城市化的数据 和资料;分析这一地区的城市化机制和城 市化模式特点;并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写 一篇1000字左右的论文。
每班:杭州1-5 宁波6-10 温州11-15 绍 兴16-20 台州21-25 无锡26-30 苏州30-
城市化进程中经济要素流动与集聚的另一重要要 素是人口(劳动力)。
城市化赖以实现的人口增长的来源不外乎三个方 面:
1.城市内部的人口自然增长 2.农村-城市人口净迁移而产生的人口机械增长 3.城镇行政地域的扩大或城镇划分标准的变更
只有在城市人口拉力机制作用下的乡城人口迁移 才是实现人口城市化的基本途径。
亚洲 9·9 非洲 5·5
10·3 11·0 14·5 17·5 20·8 25·2 37·0 7·1 8·0 10·5 15·5 19·3 23·5 37·0
“过度城市化”指城市化水平远远超过了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相应的 经济发展阶段,表现为没有工业化和没有经济发展的城市化。
图4
拉美国家的过度城市化
小城镇模式留存的后患
对城市化资源基础的影响 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对环境补偿能力的影响 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总之,这种分散型、粗放式的小城镇化模式 不可能全面带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对中 国社会经济本身的影响来说,它所带来的 外部成本与发展收益相比,是取一时之效, 留长远之患。
第五节 城市化战略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1.2020 .11.20 Friday, November 20,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6:45:23 06:45:2 306:45 11/20/ 2020 6:45:23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1.2006 :45:230 6:45No v-2020 -Nov-2 0
以城市聚集效益作为制定城市发展方针的 基本依据
以资源和要素的合理流动作为处理城乡关 系的基本原则
以制度创新和体制变革作为城市化发展的 推动力
实现城市化战略的基本途径
积极利用城市聚集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中 心城市的作用
进行经济与社会制度创新,优化制度环境 从城乡互相作用的角度出发,引导乡镇工
4.从量态维度看,城市化规律除了有质的规定性, 还有量的规定性。城市化规律在量态维度上的表 现,就是城市人口迁移和流动规律作用下的城市 数目和人口规模变化的规律
第四节 城市化进程
一、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图1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起点
英国 法国 德国 瑞典 美国 日本
时间
1750 1780 1830 1850 1840 1870
4.通过有效率的推进城市建设的制度安排,促进城市基础 设施和城市房地产的开发,以满足城市非农产业和人口集 聚的现实需要和不断增长的需要。
第三节 城市化规律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有 其自身的内在发展规律,而这种规律是由 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规律体系组成的。笔者 认为,城市化规律是由时间、空间、质态 和量态四个维度构成的体系。
1、土地利用指标 2、人口指标 P=U/U+R P表示城市化水平或城市化率。U表示城
市人口,R表示乡村人口。
第二节 城市化机制
一、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一)、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1、为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 2、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 3、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4、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5、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
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图3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1900 1920 1930 1950 1960 1970 1980 1987
发展 10·0 11·6 12·6 17·6 21·9 26·2 31·1 47·0 中国 家
拉丁 20·3 25·5 27·6 40·0 48·0 56·2 64·0 68·0 美洲
对城市化的含义,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 来理解。
1、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2、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3、城市化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4、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
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
5、城市化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二、城市化水平的测度
对经典模式的偏离
就一般而言,经济结构的变化可以划分为 三个漫长的阶段: 1.从以农业为主过渡到工业社会 2.由工业经济过渡到第三产业经济 3.第三产业部门继续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在每个阶段中城市化发展的典型空间变化也表现出鲜明的 特征。根据英国经济学家L.范登堡的研究,城市化一般也 分成三个阶段:
我国城市化道路表现出一个独有的特点,那就是,它不仅 表现为城市的扩大和向乡村的辐射,更主要的趋势是乡村 自身的城镇化,即城市的扩展辐射与农村自身城镇化的双 向运动。
这条道路与经典的城市化之路,主要区别在于: 1.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大量的非农化和工业化
在城市以外进行 2.从规模比较小的小城镇起步,控制人口向大城市迁移并
三、城市化的保障机制
城市化作为伴随社会经济增长和结构变迁 而出现的社会现象与制度安排及其变迁密 切相关。如果缺乏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或 是提供不利于生产要素重新集聚的制度安 排,即使发生了结构转换和要素流动亦并 不必然导致城市化或城市的正常发展。
制度安排与变迁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地位,主要体现在 如下四个方面:
从理论上讲,农业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提供剩 余的方式包括如下四种:
1.赋税方式即农民通过赋税提供剩余
2.价格方式,即农业剩余通过不利的贸易条件由 农业流向工业,由农村流往城镇
3.储蓄方式,即通过吸收农民在金融机构的存款 和对政府即企业债券的认购提供剩余
4.财产剥夺方式,即政府当局凭借政治力量使农 民无偿放弃财产向非农产业和城市提供剩余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6时45 分23秒 上午6 时45分0 6:45:23 20.11.2 0
城市化水平 17~ 12
%
19
Biblioteka Baidu
10 7
10.8 11~ 14
图2
20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1910 193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2
英国
80.6 78.5 76.9 90.8 90
法国
54.4 61.2 71.7 77.9 73
美国 45.3 56.3 63.6 69.9 73.5 73.7 75
图5
中国的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
20
1961 1960
1959
15
1962 1958
1963
1965
10
1955 1949
1978 1969 1976
5
12 3 4 5 6 7 8 9
人均 GDP($100)
中国城市化模式的独特性
城市化的独特形式。中国城市化形式的独 特性在于它总是与政治运动和政府的意向 相伴,而与经济发展进程缺乏紧密联系。
(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
工业化率
70
城市化率
50
1800
1850
1900
1950
年份
(三)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继动力
1、生产配套性服务的增加。 2、生活消费性服务的增加。
二、城市化的实现机制
产业结构转换为城市化提供了动力,但是 只有农业剩余能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地区 流动和集聚,城市化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尤为如此。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6: 45:2306 :45:230 6:45Fri day, November 20,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 2020.1 1.2006: 45:2306 :45:23 Novemb er 20,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1月20 日上午6 时45分 20.11.2 020.11. 20
1910 1910 1920 1930 1950 1960 1970 1980
发 人均 475 650 625 835 1125 1515 2240 2920 达 GDP 国 家 城市化 31 34 37 40 47 54 61 64
水平
拉 人均 310 360 370 380 465 520 620 775 美 GDP 国 家 城市化 20 22 25 28 40 48 56 64
水平
“滞后城市化”和“过度城市化”相反,是指城市化进程落后于一国的工业
化进程和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不能真实的反映其工业化水平和经济 发展水平。
三、我国城市化道路的形成、问题 和趋势
1、背景 2、城市化道路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一五时期 53~57 大跃进时期 58~60 经济发展的徘徊时期 66~78 改革开放之后
1.第一阶段是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向城市集中,城市聚 集效益明显
2.第二阶段表现为城市郊区化和城市群区的形成 3.第三个阶段表现为所谓“逆城市化”趋势 三个阶段的共同特点在于城市的扩大和向乡村的辐射。
经典的城市化模式一般表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先向城市转 移,尤其是向大城市集中。在城市化的中前期,大城市具 有超先发展的趋势。然后,才是城市经济活动和城市功能 的外延和扩散。从地理空间的表现形式看,集中的过程导 致集中型城市化,扩散的过程引起扩散型城市化。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0年1 1月20 日星期 五上午6 时45分 23秒06 :45:232 0.11.20
按章操作莫乱改,合理建议提出来。2 020年1 1月上 午6时45 分20.1 1.2006: 45November 20,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0年1 1月20 日星期 五6时45 分23秒 06:45:2 320 November 2020
第二章 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和测度 第二节 城市化机制 第三节 城市化规律 第四节 城市化的进程 第五节 城市化战略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和测度
一、城市化的定义
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社会现象, 是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经济活 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 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的成长为经济发 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
1.通过有效率的推进农业发展的制度安排,促进农业生产 效率和农业产出水平的提高
2.通过有效率的推进工业、非农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促 进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非农化,从而为吸收农业剩余创造 必要的拉力
3.通过有效率的经济要素流动制度安排,使农业部门的要 素流出推力和非农业部门的要素流入拉力形成结合与集聚 的合力
同时引导这部分人向小城镇迁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发展小城镇的政策 3.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乡村的“推力”,而非城市的吸 引力。 4.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移,也就是所谓 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道路 5.有形的物质形态上的城市化发展较快,无形的生活方式 和价值观念的城市化显著落后
1.从时间维度看,城市化规律表现为城乡人口随 着工业化进程发展的有序变化和呈现出来的阶段 性特征,经济学家称之为城市化阶段
2.从空间维度看,城市化规律表现为由 城市聚集 与扩散机制所决定的城市与区域经济运动规律
3.从质态维度看,城市化规律主要表现在城市性 状和结构的变动趋势上。它包括城市职能、城市 产业结构 和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而这三个方面 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独特的政策措施。支持小型城市的方针以 及控制人口流向城市的措施。
独特的政府干预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前, 中国的城市化始终是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为背景的、政府推动型的。
中国城市化制度模式的变迁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出现了两种截 然不同的制度变迁模式: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和自 下而上的城市化。 自上而下的城市化是政府按照城市发展战略和社 会经济发展规划,运用计划手段实施的一种政府 包办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 自下而上的城市化则是农村社区乡镇企业、农民 家庭或个人等民间力量发动的一种由市场力量诱 导的自发性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
业和小城镇的聚集发展 培育要素市场,引导要素向优势区位聚集,
提高资源整体配置效率 根据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域性特点,
实施不同的区域城市化战略
作业1
搜索这一地区近二十年以来城市化的数据 和资料;分析这一地区的城市化机制和城 市化模式特点;并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写 一篇1000字左右的论文。
每班:杭州1-5 宁波6-10 温州11-15 绍 兴16-20 台州21-25 无锡26-30 苏州30-
城市化进程中经济要素流动与集聚的另一重要要 素是人口(劳动力)。
城市化赖以实现的人口增长的来源不外乎三个方 面:
1.城市内部的人口自然增长 2.农村-城市人口净迁移而产生的人口机械增长 3.城镇行政地域的扩大或城镇划分标准的变更
只有在城市人口拉力机制作用下的乡城人口迁移 才是实现人口城市化的基本途径。
亚洲 9·9 非洲 5·5
10·3 11·0 14·5 17·5 20·8 25·2 37·0 7·1 8·0 10·5 15·5 19·3 23·5 37·0
“过度城市化”指城市化水平远远超过了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相应的 经济发展阶段,表现为没有工业化和没有经济发展的城市化。
图4
拉美国家的过度城市化
小城镇模式留存的后患
对城市化资源基础的影响 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对环境补偿能力的影响 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总之,这种分散型、粗放式的小城镇化模式 不可能全面带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对中 国社会经济本身的影响来说,它所带来的 外部成本与发展收益相比,是取一时之效, 留长远之患。
第五节 城市化战略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1.2020 .11.20 Friday, November 20,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6:45:23 06:45:2 306:45 11/20/ 2020 6:45:23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1.2006 :45:230 6:45No v-2020 -Nov-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