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建国以来重大旱灾基本情况辑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份朝代受灾地州市

灾情及降水概要

1569明隆庆三年昆明、玉溪、大理、楚雄、

红河、曲靖昆明、元江大旱,石屏四郊龟裂,米价腾贵……

1621

明天启元年

昆明、曲靖、大理、楚雄

昆明正月至六月不雨

1736清乾隆元年全省大部分地区

各春夏连旱,四野干涸。石屏异龙湖“旱甚,干涸”;丽江“丽江源

涸”。全省有11个地(州、市)81个县减产6~4成,“米价昂贵,民

食维难”。1764

清乾隆二十

九年

昆明

昆明滇池水涸

1779

清乾隆四十

四年

昆明、

楚雄、丽江楚雄"旱饥";永胜"程海水顿涸十余丈,海水不再自流金沙江,海

河上游从此涸,逐渐形成老旱区"。宁蒗"金沙江水顿涸"。

1816

清嘉庆二十一年曲靖、昆明、楚雄、红河、

玉溪、文山

“夏旱甚……。滇南各郡奇荒”;昆明“民多食观音粉,附近各州亦

然,多食者大便闭而胀死”;楚雄“人食小红花,又食观音土,人多

胀死”。1906

清光绪三十二年昆明、曲靖、楚雄、玉溪、

红河、大理、文山、思茅

滇省奇旱成灾,迤东、迤南“赤地千里,耕百获一,大饥”,“始则斗

米万钱,继则饿殍相望”,“草根树皮食尽”,“遍地哀鸿,几乎朝不

保夕”,“贫民饿死者其多”。

1930民国19年

大理、思茅、红河、曲靖、

文山、西双版纳

昆明年降水量仅568.0毫米,全省受旱几十个县……

1943民国32年

昭通、曲靖、昆明、楚雄、

红河、迪庆、思茅、大理、

临沧、西双版纳、玉溪、

文山、丽江、保山

春夏大旱,"小春枯稿,颗粒无收";马龙"尽挖山芋以资生,野菜以

度命……饿殍充途,万分勘怜,惨象不忍目睹";通海"干旱田陇赤

土一片,境内不能起火者数千家"。饥饿死亡威胁大半个云南。

1979

中华人民共

和国

15个地(州、市)

冬春夏连旱,全省大部分地区持续6~8月干旱,受灾面积1062

万亩,成灾513万亩,成灾比48.3%,减产粮食54.6万吨。1987

中华人民共

和国

17个地(州、市)

全省121个县发生不同程度旱灾。受灾面积909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4.9%,成灾面积467万亩,成灾比51.3%,减产粮食61.0万吨。

去冬今春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出现持续干旱,特别是云南旱情非常严重,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抗旱救灾。

旱灾是云南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如何正确认识旱灾并提出科学对策,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刊发这组资料,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历史上的旱灾

云南自西汉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便有水旱灾害的文字记载。记载较多的是明清时期和近代,这些记录是确定历史水旱灾害的重要依据。

云南1300~1990年的691年间,大小旱年211次,平均每3.3年一次;大旱年76次,平均9.1年一次;小旱年135次,平均5.1年一次。共出现单旱年183次,连旱两年10次,即1322~1323、

1568~1569、1688~1689、1764~1765、1816~1817、1888~1889、1936~1937、1942~1943、1979~1980、1982~1983年;连旱三年一次,1905~1907年;连旱五年一次,1985~1989年。特大旱年11次,即1569、

1621、1736、1764、1779、1816、1906、1931、1943、1979、1987年。

小旱,指单季、单月成灾的轻旱、局地旱,如“春旱”、“秋旱”等;大旱,指持续数月干旱或连季旱,大范围严重干旱。

历史上曾有“滇省兀旱成灾,赤地千里,食草根树皮,昆明夏旱大饥……”、“姚安、大姚、牟定大旱,民多饥死”的记载。

二、建国以来重大旱灾及抗旱纪实

1958年

全省性长时间、

大范围干旱,主要表现为春耕时节,各地溪沟断流,井泉干枯,库塘干涸,田地开裂,无水耕种,无水保苗,虫害突出,尤其以4、5两月旱情最为严重。

面对严重旱情,5月17日,省委发出了“进一步鼓足干劲,战胜干旱”的号召。把抗旱保苗作为农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全省70%的各族人民直接投入了抗旱斗争。省级机关干部组成1700多人的工作组(队),分赴灾情较重的玉溪、红河、曲靖等7个专(州)、13个县协助工作。丽江地委书记赴永胜县领导抗旱工作,地区机关、学校、财贸、工矿等单位于两天内组成了由1800多人参加的4个工作队,分赴丽江、维西、兰坪、宁蒗等县支援抗旱工作。玉溪地区“全地区大面积干旱,玉溪地委及各县均组织抗旱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挑水栽稻秧。”各级工作队同广大群众查找水源,抽提地表水,挖掘地下水,同时注意节约用水,严格管水制度,争取“多栽一亩田,多保一棵苗。”宣威县(当时名榕峰县)打井近20万眼,挖水塘1.4万个,找水源12530处,取得了保苗39.5万亩的成效,占已栽种面

云南省建国以来重大旱灾基本情况辑要

云南1300~1990年特大旱年统计简表

责编:黄燕玲

■和丽琨

积的55.01%。通海县人民用500多部水车,提祀麓湖水灌田。位于滇西老旱区的祥云县,约7万各族人民吃住在田间,昼夜抗旱。由于抗旱措施有力,加上8月各地陆续降雨,减轻了大春灾情。

1963年

全省春旱和秋旱严重。1962年11月至1963年4月,全省平均降雨量67毫米,仅为常年同期的一半;5月全省除思茅、临沧两地区外,全月降雨量均在20~30毫米。楚雄、大理、昭通、东川等4个地(州、市)基本无雨。全省小春减产约30%,大春栽种严重缺水,有265.8万亩受旱成灾。8月以来,又有约290万亩作物受秋旱,有0.9万个生产队、90万人口的地区人畜饮水困难。

春旱伊始,省政府即成立抗旱领导小组,9月改为省抗旱指挥部,由副省长刘林元任指挥,地(州、市)、县成立抗旱指挥部或办公室。省委除组织了工作组分赴受旱严重的红河、楚雄、玉溪、曲靖、大理等地(州)协助抗旱工作外,还动员各级工交、商业、物资等各行各业支援抗旱,全省共抽调463台抽水设备投入抗旱。省交通厅、有色局、铁路局、建工厅等4个单位抽调72名司机分赴红河、文山、曲靖、王溪、昆明等5地(州、市)的14个县协助工作。各地(州、市)、县委也派出工作组深入抗旱第一线。广大社员群众因地制宜,整库修渠,打拦河坝,挖塘打井,检修及添、制简易提水工具,采取各种开源节流,节约用水的措施抗旱栽种。仅据德宏、王溪、思茅3地州和师宗县的统计,就动员了简易提水工具8160件投入抗旱。滇西老旱区祥云县计划栽种大春作物20.11万亩,无水灌溉的有8.31万亩。全县各族人民一方面通过堵蓄洪水、人为提水、机械抽水等途径扩大灌溉水源,另一方面狠抓节约用水,率先实行“按方收费,节约用水,浪费不补”的管水用水方法。这种被总结为“抽、提、堵、蓄、调、管、节、改(种)”的八字措施,基本上保证了全县大春作物的栽种用水。楚雄州从1963年冬至1963年6月无透雨,全州少载水稻7万亩,1/3水稻面积约40万亩推迟节令栽插,后期又遭严重秋旱和洪、风、雹等灾,总受灾面积82.6万亩,其中旱灾成灾面积42.14万亩。全州各行各业大力支援灾区。9-10月,州、县派出救济工作组500多人次,用于救灾的经费280万元、种子150万公斤,救济用布11万公斤,用棉500公斤。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云南省的灾情,及时拨给抗旱经费1200万元。

通过全省各族人民持续的抗旱斗争,各类水利设施保灌了800万亩农田,群众性抗旱措施灌溉了近300万亩,全省有1100万亩大春作物基本上按节令栽种,保证了1963年大春粮食作物产量保持1962年水平,主要经济作物除棉花保产外,甘蔗、烤烟还增产10%。

1977年、1979年

1977年,全省性冬、春、夏连旱,大部分地区4-6月基本无雨。为了大春作物的栽插不误节令,在解放军的支持和帮助下,于6月20日前后,在开远、弥勒、蒙自、文山、邱北、砚山、泸西、陆良、宜良、师宗、马龙、嵩明、路南、东川、玉溪、澄江、通海、丽江、易门、永胜、宾川、祥云等23个县市开展了高炮人工降雨,降雨量普遍增大30%。曲靖地区师宗县打炮85发,全县普遍降雨;陆良县打炮204发,全县降雨,其中龙海公社降雨达50毫米;宜良县打炮42发,南洋街降雨;路南县打炮20发,三个公社降雨;嵩明县打炮5发,未降雨。

1979年,思茅、红河、保山、文山、曲靖、昭通、玉溪等7个地州的30个县开展人工降雨,其中沾益、富源、罗平、师宗、澜沧、景谷、建水、个旧、蒙自、马关、西畴、文山、砚山、元江等14个县效果较好,有13个县效果一般,还有3个县效果较差。

1982年

本年,全省性冬、春、夏连旱。春旱严重,夏旱更重。4月初,小春受旱248.25万亩;6月初,大春受旱519.09万亩。全省全年受旱822.93万亩,有331万人、210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因久旱少雨,其它自然灾害也非常严重,受灾达934.09万亩。

1982年的抗旱工作,动手早,准备充分。早在1981年冬,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根据1982年可能出现春夏连旱的预测,对抗旱工具和提水机具的维修、配套等作了安排。抗旱期间,省、地、县逐级组织工作组由领导带队到旱区同干部、群众一道查勘水源、调查研究,增建临时性水利设施,并从各种途径挖掘水源潜力,计划、节约用水,开源节流。各地都采取利用江河水、地下水和零星散水,灌溉小春作物,不用或少用库塘蓄水,以确保大春栽种和保苗用水。通过严格控制库塘供水,1982年初全省总蓄水量为34.51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多2.51亿立方米,到4月底蓄水量为27.36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多3.31亿立方来。此外,为加强用水管理,大部分地区还推行“按亩配水,节约归己,浪费不补,超用加价”等经济制约办法,将库塘蓄水和其他可以引、提利用的水量全部纳入用水计划,在大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