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精讲-第十三章至第二十二章【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沈从文[视频讲解]
本章重点: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其他知识点:
1.沈从文创作生涯及文学贡献的总体评说。
2.沈从文散文的成就。
一、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1.沈从文的生平
湘西凤凰县:川、湘、鄂、黔四省交界
苗、汉、土家
特殊的气质:多彩的幻想和少数民族在长期受压的历史中积淀的沉忧隐痛熟读社会
对民间的、世俗的东西具有特殊敏感的审美情趣
休芸芸
《大公报》“文艺副刊”
2.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
(1)用小说、散文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
(2)“乡下人”的眼光
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他对一切事照例十分认真,似乎太认真了,这认真处某一时就不免成为‘傻头傻脑’。这乡下人又因为从小飘江湖,各处奔跑,挨饿,受寒,身体发育受了障碍,另外却发育了想像,而且储蓄了一点点人生经验。
(3)具“乡下人”眼光的都市知识者
深切领悟了宗法农村自然经济在近代解体的历史过程,接受“五四”启蒙思想,了解西方文明,动用丰富的乡村生活积存,来充当现代中国文化的批判者角色。
左翼文学和海派文学之外,取的是地域的、民族的文化历史态度,由城乡对峙的整体结构来批判现代文明在其进入中国的初始阶段所显露的全部丑陋处。
3.沈从文的创作
创作丰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
早期的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
30年代后:
集子:《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
散文:
《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
文论:
《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
完成了湘西系列
湘西:
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湘西精神的文学:抒情的文学
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
1.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有别于现代文明的健全、协调、化外境界
作家的情感、情绪——抒情
《萧萧》《柏子》《丈夫》
隐忍态度:坚韧生活能力
历经磨难而又能倔强地生存下去的底层人民的本性。
2.《边城》:湘西人性的典型代表
乡情风俗、人事命运、下层人物形象三者描写完美和谐、浑然一体,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1)风习描写:注重本色,充满诗情画意,与故事、人物的情调合一。
(2)典型的湘西人生样式:人物形象美丽善良却被引向毁灭
湘西女子:
翠翠:天真纯洁、少女期的梦境
三三、夭夭:恬静、温柔、纯净、忠贞、正直、朴素、信仰简单而执著的地方民族性格“《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汪曾祺
主旨:用“梦”与“真”构成的文学图景,同文本外的现实丑陋相比照,让人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
湘西男子:雄强进取、诚实、勇武、不驯服、有血性的
《虎雏》:湘西人的野性能不能改、要不要改——勤务兵在城市里杀人潜逃的事实
《会明》、《灯》:伙夫老兵,外表雄壮、固执,实际天真、憨痴如儿童
“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射到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兴奋起来,年青起来,好在20世纪舞台上与别个民族争生存权利。”
3.湘西世界中的神性
(1)美学观念:
一个人过于爱有生一切时,必因为在一切有生中发现了“美”,亦即发现了“神”。
美固无所不在,凡属造形,如用泛神情感去接近,即无不可见出其精巧处和完整处。生命之最高意义,即此种“神在生命中”的认识。
(2)神性便是最高的人性。
《龙朱》:“美丽强壮像狮子,温和谦顺如小羊”
《媚金·豹子·与那羊》:约会、误会——拔刀自尽
《月下小景》:反抗习俗、双双服毒、爱和美都上升到人性的极致
(3)宗教压制人性的文化解析:《法苑珠林》
“来把佛经中小故事放大翻新,注入我生命中属于情绪散步的种种纤细感觉和荒唐想象”
《医生》《弹筝者的爱》《被刖刑者的爱》、《一匹母鹿所生的女孩的爱》、《扇陀》
降低宣示作用,显示憧憬“神性”的题旨
(4)以乡下人的眼光观察商业化都市——批判首要的“罪人”:都市社会
(5)两性关系虚假性:《都市一妇人》
(6)生命的“死”和“萎缩”:《三三》
(7)爱情和家庭道德面貌:《有学问的人》、《绅士的太太》、《八骏图》
(8)提出都市“阉寺性”问题,是对中国文化批判的最有力的一点
自认深得现代文明真谛的高等知识者,也和一个普通湘西乡民一样,阻挡不住性爱的或隐或显的涌动。所不同者,是乡下人反能返璞归真,求得人性的谐和;而都市的智者却用由“文明”制造的种种绳索无形地捆绑住自己,拘束与压制自己,以至于失态,跌入更加不文明的轮回圈中
性爱:生命存在、生命意识的符号
肯定人的自然、和谐、健康的生命,
反对生命的被戕害,变得营养不足,睡眠不足,生殖力不足,形成近于被阉过的寺宦观念
表现:“都市病”、“知识病”、“文明病”
(9)城市文明侵入乡村:《长河》(第一卷)
“这个地方一些平凡人物生活上的‘常’与‘变’”。
“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
老水手满满、桔园主人的小女夭夭
4.文体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