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精讲-第十三章至第二十二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沈从文)【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沈从文)【圣才出品】

第13章沈从文13.1 复习笔记一、沈从文概述1.沈从文及其著作(1)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湘西凤凰县人。

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

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2)著作早期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小说集。

1930年代之后,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2.沈从文的文学贡献:“湘西文学世界”的创造者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是用小说、散文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并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湘西”代表的是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正是他全部创作所负载的内容。

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1.“牧歌”情味的乡土小说与“五四”以来形成的表现压迫、愚昧、落后、挖掘民族精神创伤的传统乡土文学不同,沈从文是用“梦”与“真”构成文学图景,同文本外的现实丑陋相比照,让人们从这样的图景中去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这是他诗体乡土故事的主旨。

这在沈从文1934年出版的代表作中篇《边城》里,推向了极致。

2.沈从文的人物形象沈从文作品里的女性形象柔美如水,这种生命形式可以用“恬淡自守”来加以概括。

男性形象则表现了原始的蛮性力量,在他的湘西人物序列里,男性军人往往是诚实、勇武、不驯服、有血性的。

3.“神性”的概念在沈从文的美学观念里,除了“人性”,还有“神性”的概念,即最高的人性。

经过他改写的佛经故事或民间传说,就特别地运用浪漫的手法来宣扬这种生命的哲学。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沈从文)【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沈从文)【圣才出品】

第13章沈从文一、简答题1.废名与沈从文小说的对比。

(北京大学2012年研)答:废名与沈从文小说之比较:(1)废名与沈从文小说的相同点①诗化或散文化的风格a.废名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不注重人物,长于抒情;不写故事写意境。

其作品多写华中乡村儿女翁媪之事,于冲淡朴讷中追求生活情趣,常给人一种非同寻常的感动。

b.沈从文以散文的笔调写小说,同样没有太多地顾及文体观念。

他的早期作品既受鲁迅以故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的启发,又受废名以抒情笔调写小说的影响,发展了抒情体小说这一形式。

②对乡土中国的描绘无论是废名笔下的“华中世界”,还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都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

在这里,人物的道德形态或人格气质,诸如淳朴、善良、诚挚、热情、雄强等,与原始、古朴、美丽的山水相契合,处处弥漫着一种“文明社会”所没有的田园诗趣。

他们的作品往往游离于时代,圆润精美、热情内敛,寂寞而宁静,显示出一种“冷的美”。

(2)废名与沈从文小说的不同点a.废名的小说中缺少乡村历史存在与现代社会变异的联系,因而缺少冲突。

b.沈从文笔下展示出乡村社会历史文化的常数与现代文化的变数交织而导致的矛盾冲突及人的生存悲剧。

总之,废名与沈从文同属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善于把东方情调的诗情画意融合于乡风民俗的描述之中,形成一种洋溢着古典式的和谐和浪漫性的超越的人间写实情致。

他们既借鉴欧美文学语言的长处,又吸收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娴熟地运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形成了简约、古朴、活泼、明净的语言特色。

废名的代表作是《竹林的故事》、《桥》,沈从文的《萧萧》、《三三》、《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沈从文宣称其创作宗旨为表现人性之“常”,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浙江大学2011年研)答:沈从文的作品表现人性之“常”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1)“湘西”代表人性的完善在沈从文的记忆中,故乡湘西以敞开的状态嵌进了他的“生命”之中。

湘西所能代表的是健康、完善的人性。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通俗小说(二))【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通俗小说(二))【圣才出品】

第15章通俗小说(二)一、名词解释1.社会剖析小说答:社会剖析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流派,又称“社会剖析派小说”,主要作家有沙汀、艾芜、吴组缃等左翼作家,而以茅盾为代表,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子夜》。

其特点是:表现时代斗争的重大题材,在创作一开始就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分析,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尤其是塑造时代性格。

这种小说模式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远。

2.京派答: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代表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梁实秋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和《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追求一种执著而独特的“理性主义”文化品格;平民化的文化品格;追求一种和谐的“审美理想”。

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代表作是《边城》《萧萧》《长河》等,语言具有简约、古朴、活泼、明净的特征。

3.丁玲答:丁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作家。

她是新文学第二代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

1927年秋,发表处女作《梦珂》,翌年,成名作《莎菲女士的El记》发表,引起文坛的极大关注。

其主要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水》《我在霞村的时候》《一颗未出膛的子弹》等,短篇小说《一九三零年春上海》《在医院中》,中篇小说《韦护》等,长篇小说《母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杂文《三八节有感》等。

丁玲始终坚持现实主义战斗精神,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建国后主编《人民文学》《文艺报》,并任文化部门要职。

1955年,被划为“丁陈反党集团”,1957年又被指定为“右派”,文革中再次被投入监狱,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重出文坛后,创作了《“牛棚”小品》《悼雪峰》等散文佳作。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精讲-第22章 赵树理【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精讲-第22章 赵树理【圣才出品】

第22章赵树理本章重点:赵树理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其他知识点:1.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2.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

3.山药蛋派。

一、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一)赵树理的出现“赵树理,他是一个新人,他是一个在创作、思想、生活各方面都有准备的作者,一位在成名之前已经相当成熟了的作家,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

”以解放区特定的历史环境为前提彻底农民化“他们每个人的环境、思想和那思想所支配的生活方式、前途打算,我无所不晓。

当他们一个人刚要开口说话,我大体上能推测出他要说什么——有时候和他开玩笑,能预先替他说出或接他的后半句话”(二)赵树理方向的特点1.能够忠实地反映农民的思想、情绪、意识、愿望及审美要求,并真正能为普通的农民所接受。

2.首先是从事革命的实际工作者,然后才是作家,他们的创作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变革的文学记录。

赵树理的“问题小说观”“我写的小说,都是我下乡工作时在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感到那个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工作的进展,应该把它提出来”揭示和针砭社会变革中的偏差与弊端;共产党所领导的农村变革与其相应的方针政策对农民命运、心理、情绪的影响。

自觉追求对现实生活的宣传、鼓动作用与指导作用,又不滞留于公式化概念化。

(三)赵树理方向的价值反省“欧化”倾向思想视野的相对狭窄二、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一)赵树理的小说创作及影响《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李有才板话》《邪不压正》《地板》《孟祥英翻身》《传家宝》《福贵》很快在农民读者中广泛流传政治教育和政策宣传的学习材料被改编成戏剧上演我是完全被陶醉了。

被那新颖、健康、朴素的内容与手法。

这儿有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感情,新的文化,谁读了,我相信都会感着兴趣的。

与农民对话,展示劳动者在逐步打破枷锁的过程中所焕发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新的道德风貌。

从农民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去进行历史的考察。

(二)赵树理小说的主题中国农民在政治、经济翻身过程中所实现的思想上的翻身——农民精神、心理状态的变化,人的地位及家庭内部关系(长幼关系、婚姻关系、婆媳关系等)的变化。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市民通俗小说(一))【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市民通俗小说(一))【圣才出品】

第4章市民通俗小说(一)4.1 复习笔记一、通俗小说的定义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繁荣的,在内容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在形式上继承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为模式的文人作品;在功能上侧重于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但也顾及“寓教于乐”的惩恶劝善效应;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商品性文学。

二、“鸳蝴”开启直接源头1.“鸳鸯蝴蝶一礼拜六派”文学(1)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这五年,是“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

(2)鸳鸯蝴蝶派是指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礼拜六》是1914年开办的一种娱乐消闲周刊。

两者合在一起,很能代表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

2.旧派小说繁荣的原因(1)当时的北洋政府自顾不暇,给了文学以良好的发展机会。

(2)科举取消,加上近代报刊业的发展,通俗作品有了较雄厚的作者队伍。

(3)文人跌入了市民阶层,小说在他们手中回到了市民文化的本位。

3.旧派言情小说的代表1912年同年连载的徐枕亚的《玉梨魂》,吴双热的《孽冤镜》,李定夷的《贾玉怨》,三人被称为“三鼎足”。

三部小说都写婚恋悲情,其“通俗”主要在情调上。

4.旧派社会小说的代表民国旧派小说以李涵秋的《广陵潮》为代表,这部小说的最大贡献便在于开创了社会言情长篇的体例。

三、对峙迫使旧派向“俗”定位新文学阵营从1917年开始持续批判黑幕小说和鸳鸯蝴蝶派。

这场批判言词尖锐地指出旧派的思想陈腐守旧,除击中其要害“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之外,胡适、茅盾还特别地解析了民国旧派小说在文体上的弊病。

旧派小说在新文学的强大攻势下败退下来,逐渐明白了自己的位置,被迫同新文学分割,发挥自己所长,去努力争取一般老派市民读者了,形式上更加“通俗”,并力图加强自身的“现代性”。

张恨水、平江不肖生等大家逐步崛起。

四、市民通俗小说类型的形成旧派小说有社会、武侠、侦探、历史这四种基本类型,特点是南派通俗小说占据上风。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赵树理)【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赵树理)【圣才出品】

第22章赵树理一、填空题1.1943年9月,赵树理的________由华北新华书店出版。

(北京大学2012年研)【答案】《小二黑结婚》【解析】赵树理最具魅力的作品是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1943年9月这篇小说出版,半年间发行四万册,创下了新文学作品在农村畅销流行的新记录。

2.周立波的________和赵树理的________是二部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代表小说。

(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研)【答案】《山乡巨变》;《三里湾》【解析】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是《暴风骤雨》的续篇。

它由正、续篇组成,艺术地展现了合作化运动前后,中国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时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的社会面貌,剖析了农民在历史巨变中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理想追求,从而说明农业合作化是中国农村的第二次暴风骤雨。

《三里湾》是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代表作,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通过几个旧式农民家庭的变化,揭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这场变革在农村所引起的巨大反响。

二、简答题1.简述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赵树理崛起于40年代,是解放区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邪不压正》《传家宝》是他40年代的优秀作品。

他自觉为农民写作,以创作农民小说著称,为新文学增添了新的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密切了新文学与农民的关系,填补了五四以来新文学在某些方面的空白,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具体表现如下:(1)从现实主义出发,描写了40年代解放区农民的生活斗争,表现了中国农村的历史性变革赵树理继承了鲁迅、叶紫等新文学作家描写农民生活,关注农民命运,揭示农民在封建压迫下形成的精神病态的优良传统,又以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表现了前所未有的40年代共产党新政权领导下解放区农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变化。

其中有农村基层政权建立初期,农民与混入政权内部的封建地主、恶势力以及蜕化的农民干部的矛盾斗争;有对农民身上的封建观念、小生产者的落后意识的批判,以及对农民的教育改造;还有反映农民生活方式、思想感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变化,歌颂解放区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新的思想、新的政权。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通俗小说(三))【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通俗小说(三))【圣才出品】

第24章通俗小说(三)一、名词解释1.沦陷区文学答:沦陷区文学是指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孤岛文学时代结束后的文学发展轨道。

在此之前,已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沦陷区文学,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文学,统称为“沦陷区文学”。

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苏青的《结婚十年》等。

在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的《药堂语录》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2.战国策派答:战国策派是1940年前后在国统区出现的一个颂扬国民党统治、宣传法西斯主义的文艺派别,因出版《战国策》杂志和在《大公报》开辟《战国》副刊而得名。

代表人物是陈国济、陈铨、雷海宗等。

他们提倡历史重演说,鼓吹强权政治。

在文学上他们力图使文学恭恭敬敬地为国民党法西斯政治服务,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并把文学纳入表现恐怖的特务文学和表现狂欢的色文学的轨道。

陈铨的话剧《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是其创作标本。

3.新浪漫派小说答:新浪漫派小说是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一个文学派别,主要作家是上海“孤岛”和国统区内典型的通俗、先锋两栖能手,即徐讦和无名氏。

这类作家的出现,一定意义上反映了40年代城市读者对小说的欣赏趣味的提高。

也有人称之为“后浪漫主义小说”,强调了他们的文学品位,因既有浪漫主义理想,又渗入现代主义精神。

他们的小说具有浪漫主义的手法,抒情的笔调,但又不同于郁达夫代表的前期浪漫派小说,而是具有更多神秘荒诞色彩。

代表作品有无名氏的《塔里的女人》《北极风情画》,徐讦的《鬼恋》《风萧萧》等。

4.《传奇》答:《传奇》是张爱玲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创作于1943~1945年间。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赵树理)【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赵树理)【圣才出品】

第22章赵树理22.1 复习笔记一、赵树理概述1.赵树理及其著作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晋城市沁水县人。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成长起来的作家,代表了19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1943)、《李有才板话》(1943)、《李家庄的变迁》(1946)等,他的创作被树立为“赵树理方向”。

2.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赵树理方向”首先是一种文艺政策性的引导,是对当时(乃至五六十年代)文学“主流”的一种阐释与倡导,关键是顺应大众化、农民化的审美追求,正好适应了当时解放区的社会变革需求,因而赵树理式的主题与文学语言形式被推崇到主流的位置。

(1)一种新型文学方向的代表赵树理被解释为一种新型文学方向的代表,是能体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出的文艺路线的典范。

由于赵树理的创作顺应了大众化的文艺方向,这种“方向性”的提倡对整个解放区文学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学,都影响巨大。

(2)一种生活实践的内在的要求赵树理追求大众化主要是出于一种生活实践的内在的要求,是与农民进行精神对话的自然需要,因此能够忠实地反映农民的思想、情绪、意识、愿望及审美要求,并真正能为普通的农民所接受,这是赵树理及其所代表的这一代作家最突出的特点。

(3)以亲身经历的历史变革为文本赵树理的创作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变革的文学记录,这决定着他(及他所代表的一代作家)自觉地追求创作对现实生活的紧密配合的宣传、鼓动作用与指导作用,又不滞留于公式化概念化的困境,这就有力地保证了赵树理式的“问题小说”政治倾向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4)对“五四”以来新文学“欧化”倾向进行反省赵树理是在对“五四”以来新文学“欧化”倾向进行反省的基础上,建立他那种格外偏重大众化、通俗化的文学主张的。

他主要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艺术营养,这在解放区作家中也有代表性。

他们虽然也在承续“五四”新文学的传统,但和1920、30年代诸多新文学作家不同的是,他们与西方文学处于相对隔绝状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台湾文学)【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台湾文学)【圣才出品】

第29章台湾文学29.1 复习笔记一、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1.台湾的新文学运动发端台湾的新文学运动发端于1920年7月,当时一些留日的台湾学生仿效大陆的《新青年》,在东京创办了《台湾青年》,旨在“研究台湾革新,谋求文化向上”,并由此引发台湾的新文化运动,其所肩负的使命除摆脱封建落后文化的枷锁外,还要抵制日本在台实施的同化政策。

2.台湾现代文学的发展时期(1)从1925到1931年,是台湾文学的草创期。

(2)1930年代初期,一直到1937年,属于台湾文学的繁盛创作期。

(3)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由此直到1945年,是台湾现代文学的凋零期。

(4)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到1949年12月国民党政权迁台,为台湾光复初期。

3.台湾现代文学的艺术特点(1)台湾的现代文学大都以现实主义为归依,乡土气息一般较浓重。

其中最频繁呈现的是思恋家国,反抗压迫的文学母题,以及作为弱国子民的漂泊意识。

台湾的现代文学作为一脉支流,无疑以其特色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景观。

(2)台湾现代文学收获最丰的是小说,其次是诗,散文和戏剧相对弱一些。

二、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1.赖和(1)赖和被称为“台湾新文学之父”,他以现实社会的批判和乡土文化的寻根为本,最早最有力地激发了台湾新文学的精神。

其白话短篇小说《斗闹热》是台湾较早的白话小说。

(2)赖和又是台湾新诗的奠基者之一。

他试图以诗歌来纪实和抒情,取材往往都是现实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如《觉悟下的牺牲》《流离曲》《南国哀歌》等。

2.杨逵杨逵关注现实,参与社会变革,思想开阔,性格豪爽,又受普罗文学思潮影响,其创作大都由现实直逼时代的思想制高点。

其作品有《送报夫》《泥人形》《鹅妈妈出嫁》《模范村》《萌芽》《春光关不住》等。

3.吴浊流代表作有《先生妈》《波茨坦科长》《亚细亚的孤儿》等。

其中,《亚细亚的孤儿》是日据时代台湾社会苦难历史的“镜子”。

这部小说在思恋乡土的情结上构架爱国反日的主题,但又不时流露“异乡人”失根的痛楚。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艾青)【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艾青)【圣才出品】

第25章艾青一、填空题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作者是________。

(四川大学2011年研)【答案】艾青【解析】《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发表于1937年12月28日。

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

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

2.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作者是_______。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艾青【解析】出自艾青的著名诗作《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一个赤子对祖国深沉而细腻的爱,该诗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影响深远。

二、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叙事诗的是()。

(北京大学2010年研)A.《王贵与李香香》B.《赶车传》C.《漳河水》D.《向太阳》【答案】D【解析】1938年4月,艾青从战火蔓延的北方回到武汉不久,以激越而丰厚的情感创作了抒情长诗《向太阳》。

由于这首诗所显示的作者对人生和艺术不断探求的精神,以及它达到的宽广的审美境界,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学评论家一致把它誉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优秀诗篇。

它不仅标志着艾青的创作道路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对我国诗歌创作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

A.土地与太阳B.土地与天空C.太阳与天空D.太阳与高山【答案】A【解析】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土地”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还凝聚着诗人对于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三、论述题1.论艾青对七月派诗歌创作的影响。

(北京大学2011年研)答:艾青对七月派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有:(1)诗歌形式上,提倡诗的“散文美”艾青是自由诗体的自觉提倡者,专门提倡诗的“散文美”。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小说(三))【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小说(三))【圣才出品】

第23章小说(三)一、填空题1.被夏志清称为“流浪汉的喜剧旅程录”的小说是________。

(浙江大学2011年研)【答案】《围城》【解析】《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夏志清称为“流浪汉的喜剧旅程录”。

2.徐訏1943年发表的长篇小说________,被列为全国畅销书之首,该年被称为“徐訏年”。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风萧萧》【解析】1943年3月,徐訏的《风萧萧》开始在《扫荡报》副刊连载,名声大噪。

这一年被称作“徐訏年”。

二、名词解释1.南玲北梅(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南玲北梅是指沦陷时期上海的张爱玲与北平的梅娘两位女作家。

1942年北平的马德增书店和上海的宇宙风书店联合发起“读者最喜爱的女作家”评选活动,梅娘与张爱玲双双夺魁,从此有“南玲北梅”之誉。

两人的小说有相似性,均是在婚姻恋爱的题材中凸现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的生活遭遇。

然而,相较张爱玲融古典小说、现代小说于一炉的古今杂错、华洋兼备、雅俗共存的文学气味而言,梅娘的叙述要比张爱玲“俗”。

2.七月派小说答:胡风主持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在抗战时期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很有影响,团结了邱东平、路翎等小说作者,由于他们的作品多数都被编入《七月文丛》,并由胡风亲自撰写序文,故称之为“七月派小说”。

这些小说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胡风的理论主张,高扬现实主义旗帜,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

作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对于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

“直入”生活、紧贴时代,把小说的美学意义与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密切联系起来,在承认创作反映生活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去能动地影响、改造现实,表现“精神奴役的创伤”挤压下底层民众的苦难。

代表作家及作品有路翎《财主底儿女们》《饥饿的郭素娥》,邱东平《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等。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精讲-第12章 巴 金【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精讲-第12章 巴 金【圣才出品】
7/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巴金小说的独特特色 使命感很强 战士的姿态 与时代的脉搏相呼应 以情动人:前期创作热烈、酣畅,40 年代作品转向深沉但同样充溢着激情,以整体审 美氛围的营造抓住读者的灵魂 充满感情色彩的词汇、动势强烈的句式和富于抑扬力度的语调 思考题: 1.简评巴金小说《家》中的觉新与觉慧两位人物形象。 2.简评《寒夜》中的曾树生的性格内涵。 3.结合具体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前期与后期小说创作风格的异同。
(2)其他中短篇
《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还魂草》,《光明集》、《将军》和《神·鬼·人》
结构体式多姿多彩、艺术个性
对现代中、短篇小说文体和结构艺术的探寻
三、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 1.创作风格的改变
5/8
圣才电子书

悲哀、忧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 《激流三部曲》中的《家》 2.处女作《灭亡》 立志献身的年轻的无政府主义者的心灵表白 一群青年为反抗军阀专制统治而进行的种种社会革命活动 殉道者悲剧英雄杜大心:暗夜里绝望呼叫的英雄 严重的肺结核病;反抗专制制度而拼命工作;绝望、虚无而又要拼死抗争的心态;富于 正义感和献身精神 3.《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反抗、追求和苦闷 近似雾一样的性格的“多余人”周如水,势利堕落的洋派青年张小川,不满现实却又找 不到出路的病态人物吴仁民 近乎健全的女性:纯洁、美丽、坚强
旧主人杨老三:
新主人姚国栋:
腐朽的寄生生活以及长宜子孙的封建意识
封建阶级本身所经历的人格的堕落及人性的扭曲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精讲-第24章 通俗小说(三)【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精讲-第24章 通俗小说(三)【圣才出品】

第24章通俗小说(三)本章知识点:1.新鸳鸯蝴蝶派(或“新洋场小说”)2.《万象》月刊3.秦瘦鸥的《秋海棠》4.予且的“都市百态”小说5.北派武侠的崛起6.解放区的“新英雄传奇”一、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一)通俗文学面临特殊的文化境遇新文学作家向内地后方和农村移动——新文学的通俗化党派性强烈的激进的文学——爱国的、统一战线的抗战文学大后方和沦陷地区,给消闲的文学留出空档(二)雅俗合流俗——现实批判性,历史的、文化的探索精神,文体形式和审美情感——雅雅——争取广大读者——俗刊物调和新旧关系(三)雅俗融合特点沦陷区:通俗文学市场需求突然增大,显得分外繁盛国统区:多样的雅俗联手解放区:用行政手段鼓励写作包含新思想的农民读物二、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一)社会言情小说1.秦瘦鸥的《秋海棠》以悲情动人,主题严肃,升华故事的同情平民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已无章回形式,多采新文学手法,情调是通俗的2.予且新型市民小说“百记”:都市百态《试婿记》《埋情记》《觅宝记》《拒婚记》沪上男女婚恋、弄堂人们的生活样式从经济来解剖“言情”新文学式的通俗写法纯文学创新成分迅速转化为大众的成分:心理分析方法、侦探推理的结构、追求趣味市民风情叙述系列(二)北派武侠小说北派四(五)大家:还珠楼主、(宫)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1.对“侠”的精神进行现代的阐释:武侠社会在现代社会的困境;以侠的世界来批判现实,更向深层延伸,除了揭露现实,还增强了隐喻的性质;以侠的人格、生命境界的开拓,来肯定现代人的抗争、搏战、反省、进取,肯定现代的人道主义思想,肯定人性。

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白羽:社会武侠受新文艺的影响很深武侠于现实社会的背景下活动《青衫豪侠》《十二金钱镖》《联镳记》《武林争雄记》《偷拳》借武侠的故事来宣泄对社会、人生的真实体验于武侠中写社会、写情、写“武”的套路、写“侠”的思想境界郑证因:技击武侠《鹰爪王》系列擅长写天津黑社会内部的秘密、帮会的复杂仪式、争斗的场面王度庐:悲情武侠《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江小鹤和阿鸾:命运和性格的双重悲剧李慕白和俞秀莲:“义”对“情”的虐杀罗小虎和玉娇龙:门户不对与心灵撕裂以性格心理、性格动作为重心朱贞木:奇情武侠《七杀碑》布局技高一等,笔法细腻,侠情兼长2.章回体的改造留下了故事讲述模式,章回的格式可有可无叙述人称的多变化描写能力的加强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形式三、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由抗日民主政府的政权力量加以自觉推行(一)解放区通俗文学的一般特征1.理论推动的结果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大众通俗文学的创作为解放区惟一的文学成就2.全面收获通俗小说:章回体、演义体和新小说体通俗诗歌:街头诗、枪杆诗、墙报诗,有仿民歌体等通俗戏剧:广场剧、农村小话剧、秧歌剧等3.两大潮流仿民间的通俗文学化民间的通俗文学(二)新英雄传奇柯蓝:《洋铁桶的故事》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革命的新思想、新内容与新色彩。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巴金)【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巴金)【圣才出品】

第12章巴金12.1 复习笔记一、巴金概述1.巴金及其著作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他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青年时代深受“五四”新思潮影响,曾赴法国留学。

在现代文学阶段,以全面抗战爆发为界,其创作历程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

从1928年9月写处女作《灭亡》起,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为前期,主要作品有《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由《雾》《雨》《电》三部中篇合成)及《家》;从全面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为后期,主要作品有《春》、《秋》(与《家》合称“激流三部曲”)、《憩园》、《火》三部曲(又称“抗战三部曲”)、《第四病室》和《寒夜》。

前后约二十年的时间,巴金写了20多部中、长篇小说,70多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散文随笔等,还有30多种外国文学译作。

2.巴金的文学史地位(1)巴金始终以战士的姿态从事创作,敢于坚持向旧事物开战,敢于喊出真实的声音,他的作品与时代的脉搏紧相呼应,在读者中有很大的感召力。

巴金所提供的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的中、长篇小说,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而巴金小说所创造的“青年世界”是1930年代艺术画廊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巴金也因此为扩大现代文学的影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2)前期,巴金的小说大都是写旧家庭的崩溃以及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作品带有无政府主义的色彩,但更引人注目的是那种叛逆与追求的躁动情绪,其主导面是反专制反封建的。

(3)后期,巴金的作品转向深沉,冷静的人生世相描写代替了奔放的抒情咏叹,这种风格的衍变固然跟当时令人窒息的现实社会气氛和作者在战时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有关,更是由于作者摆脱青春时期的浪漫而趋向中年人的沉稳。

二、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1.概述巴金前期小说创作非常丰富,一共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和60多部短篇小说。

题材比较广泛,有写工人、农民、城市贫民悲苦生活与抗争的,如中篇《砂丁》《雪》和短篇集《光明集》与《将军集》中的一些作品,但更多更集中的是那些描写青年反抗者、革命者的作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市民通俗小说(二))【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市民通俗小说(二))【圣才出品】

第15章市民通俗小说(二)15.1 复习笔记一、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1.“大众化”的讨论左翼文学认为自己没能掌握下层读者是绝大的缺失,一再地进行“大众化”的讨论。

瞿秋白写《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大众文艺的问题》,鲁迅写《文艺的大众化》《门外文谈》,茅盾写《问题中的大众文艺》《“连环图画小说”》等,提出要运用“旧形式”和“大众语”,以便将革命文学伸向群众。

但这只具有形式探索的性质,仅仅是1930年代“雅”文学自觉向“俗”移动的一种愿望。

2.新文学内部的海派真正具备由“雅”向“俗”移动的实践性,是新文学内部产生的海派。

如张资平、叶灵凤等是新文学者直接从事通俗小说的实际写作,而“新感觉派小说”又进一步拓展了大众的文学市场。

3.雅俗互动的不平衡通俗文学在向新文学和外国文学定型模式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品位,反过来由“俗”及“雅”。

张恨水、刘云若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通俗的“雅化”是悄然进行的,新文学内部向通俗文学的转化往往是受到了严厉地批评,这就造成了雅俗互动的不平衡性。

二、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俗雅融合1.张恨水(1)创作特色一方面,他的文学观念里始终不放弃章回小说的形式和通俗文学的娱乐性;另一方面,他立足章回体而不断拓宽其功能,让章回小说容纳不同时代的题材内容,并尝试言情以外的武侠、侦探、历史、讽刺、幻想、荒诞等各种写法,将章回体调适为一种富于弹性的新旧皆宜的文体。

(2)代表作品①《金粉世家》《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通俗巨制。

张恨水借助金家的衰落,在故事中尽力挖掘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同时小说充溢着一种道德理想,以及这种道德理想受到现实无情摧残后引发的伤痛感慨。

书中细致的人物描写、倒叙的开头、百万字小说的结尾呈半开放式的状态,这都超出了一般章回小说的格局,而常被论者拿来与《红楼梦》相比,还平行地与巴金的《家》做比较。

②《啼笑因缘》小说写平民少爷樊家树与天桥唱大鼓书的少女沈凤喜的爱情悲剧。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市民通俗小说(三))【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市民通俗小说(三))【圣才出品】

第24章市民通俗小说(三)24.1 复习笔记一、雅俗对立的部分消解1.概述从抗日战争发生到1940年代,通俗文学面临了特殊的文化境遇,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使得文化、文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同时又有一些共同方面:(1)因新文学作家由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向内地后方、农村移动,文学遂得到某种扩散和普及,新文学的通俗化提上了日程;(2)党派性强烈的激进的文学被爱国的、统一战线的抗战文学所代替;(3)1938年成立的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推举张恨水为理事,是新文学作家主动向通俗作家发出的一个团结信息,对于形成通俗作家和新文学作家的联合关系影响极大。

(4)在抗战进入持久阶段的大后方和沦陷地区,政治性文学一定程度的缓解、松弛,左翼青年读者的流失,也给消闲的文学留出空档。

(5)“五四”之后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已经完全定型,失去了它昔日的先锋光芒,通俗小说大量采用变得常规化的现实主义写法,使得大面积的雅俗对立成为不可能。

2.雅俗融和(1)在通俗文学的一面,它往“雅”的方向移动,主要是加强了文学的现实批判性,加强了历史的、文化的探索精神。

(2)在纯文学的一面,除了按文学审美陌生化及文学自律性的规例不断向前,争取广大读者也是一条无法逃避的规例。

3.各自特色这一时期三个地区文学的雅俗融和,各有各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沦陷区通俗文学市场的需求突然增大,显得分外繁盛。

(2)国统区的新文学力量是最强大的,抗战初期提倡“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用民间形式、旧戏曲形式进行创作,创办众多通俗文学的报刊和社团,一时也成为风气。

(3)解放区,由于文学更大范围地转入战时状态,读者对象转向偏僻农村的文化偏低的农民,通俗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加强了,运用行政手段鼓励写作包含新思想的农民读物成了当务之急。

二、通俗小说的“现代化”1.社会言情小说(1)张恨水张恨水将通俗文学创作旨趣的严肃性,提高到从来没有的程度,他在抗战时期几乎试验了通俗文学展示社会的各种功能。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文学思潮与运动(二))【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文学思潮与运动(二))【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学三⼗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学思潮与运动(⼆))【圣才出品】第9章⽂学思潮与运动(⼆)9.1 复习笔记⼀、1930年代⽂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1.1930年代⽂学发展的总体特征(1)“五四”所开启的有相对思想⾃由的氛围消失了,⽂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变得空前的政治化。

(2)⽆产阶级⾰命⽂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运⽤,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后⼆三⼗年间⽂坛的基本⾯貌。

(3)在左翼⽂学兴发的同时,⾃由主义作家的⽂学及其他多种倾向⽂学彼此颉颃互竞,共同丰富着1930年代的⽂学创作。

2.多种⽂学思潮的兴发竞存情况⽆产阶级⽂学与民主主义、⾃由主义⽂学的各⾃发展、演变,构成了1930年代现代⽂学的两条基本历史线索,它们之间⽂艺思想上的⽃争、⽂学创作上的互相竞争,共同活跃在1930年代的⽂坛上。

(1)⽆产阶级⽂学运动1930年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

以“左联”为中⼼,包括“左联”成⽴以前的《创造⽉刊》《⽂化批判》《太阳⽉刊》和“左联”成⽴之后的《拓荒者》《萌芽》《⼗字街头》《北⽃》《⽂学⽉报》《光明》等刊物,形成⼀种声势。

(2)民主主义、⾃由主义⽂学运动⼀些民主主义、⾃由主义作家往往由于⽂学见解⽐较⼀致⽽出版刊物,编辑丛书,由此集合⼀批⽂学爱好相近的作家,共同开展活动。

其中著名的刊物有《⽂学》《⽂学季刊》《⽂学⽉刊》《⽂丛》《骆驼草》《⽂学杂志》《⽔星》《现代》《新⽉》。

此外,开明书店、⽂化⽣活出版社、⽣活书店等也是⽂学活动的主要园地。

【名师点拨】此部分重点了解“第⼆个⼗年”,即1930年代⽂学发展的总体特征,以及这⼀时期多种⽂学思潮互竞互存的⼤致情况。

⼆、⾰命⽂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的⽆产阶级⽂学思潮1.⾰命⽂学概述(1)产⽣背景1928年由创造社和太阳社倡导的⽆产阶级⾰命⽂学是⼀场规模浩⼤的⽂学运动,其产⽣主要是由政治形势突变所推动。

1927年“四·⼀⼆”事变后国共合作关系彻底破裂,上海聚集了⼀批参加过⾰命实际活动的作家,加上⼀批从⽇本等地归国的激进的青年,这两部分⼈共同倡导了⾰命⽂学运动。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精讲-第一章至第十二章【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精讲-第一章至第十二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圣才电子书 第一部分教材精讲[视频讲解]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视频讲解]第1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视频讲解]关于现代文学的几个结论:1.现代文学三十年,大约每十年,文学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

2.现代文学往往先有理论倡导,随后创作跟进,所以文学思潮与运动在先。

3.文体排列顺序基本显示了人们的文学观念和现代文学各种文体成就的大小。

总的来说,小说成就最高,最受重视,其次是诗歌、散文和戏剧。

4.著名作家是理解现代文学成就的关键。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圣才电子书本章重点: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2.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其他知识点:1.文学革命的发生的背景及动因。

2.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是文学革命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外因。

3.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4.文学发展的趋向及特色。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917年,文学革命发生,中国文学有了古典与现代、新与旧的区分。

1.晚清的文学革新运动诗界革命(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文界革命(新文体)小说界革命(改良群治、新民)白话文2.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新兴的社会力量增长,为新的文化与文学提供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发生了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核心观点是认为只有国民精神的解放才会有社会的革新进化,当务之急是要打破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专制文化的束缚。

3.《新青年》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

旗帜: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4.思想启蒙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5.文学革命的发生和发展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倡导废文言倡白话。

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做无病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

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6.三大主义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失事”,就是在此前提下,和史事是尽可以出入的。
目录分析
第2章鲁迅(一)
第1章文学思潮与
运动(一)
第3章小说(一)
3
第4章市民通俗
小说(一)
1
4
第5章郭沫若
第6章新诗(一)
第7章散文(一)
2
5
第8章戏剧(一)
1.1复习笔记
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和真题书。
精彩摘录
新文化运动是文学革命发生的直接动因
(1)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
乡土小说”主要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的小说,其突出特色是回忆、乡愁、风土和写实。
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新诗运动提出了“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其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的
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实行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散文化。
2.周作人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有哪些?结合具体文本进行论述。[南京大学2011年研]
(2)《女神》的主人公是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五四新文学观念与旧文学观念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郭沫若提出了“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求似”,就是历史精神的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把握与表现;
读书笔记
这本书相对于钱理群《中国现当代三十年》来说,条理清楚,把重要的知识点整理出来,题型有名词解释,
简答和论述,填空(好像都考这几种类型的题[捂脸]),对于考研学子来说是个好帮手。
微读yyds但是不能抛却书本,因为感觉有些知识点的划分不是很贴切~ [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沈从文[视频讲解]
本章重点: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其他知识点:
1.沈从文创作生涯及文学贡献的总体评说。

2.沈从文散文的成就。

一、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1.沈从文的生平
湘西凤凰县:川、湘、鄂、黔四省交界
苗、汉、土家
特殊的气质:多彩的幻想和少数民族在长期受压的历史中积淀的沉忧隐痛熟读社会
对民间的、世俗的东西具有特殊敏感的审美情趣
休芸芸
《大公报》“文艺副刊”
2.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
(1)用小说、散文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
(2)“乡下人”的眼光
我实在是个乡下人。

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

他对一切事照例十分认真,似乎太认真了,这认真处某一时就不免成为‘傻头傻脑’。

这乡下人又因为从小飘江湖,各处奔跑,挨饿,受寒,身体发育受了障碍,另外却发育了想像,而且储蓄了一点点人生经验。

(3)具“乡下人”眼光的都市知识者
深切领悟了宗法农村自然经济在近代解体的历史过程,接受“五四”启蒙思想,了解西方文明,动用丰富的乡村生活积存,来充当现代中国文化的批判者角色。

左翼文学和海派文学之外,取的是地域的、民族的文化历史态度,由城乡对峙的整体结构来批判现代文明在其进入中国的初始阶段所显露的全部丑陋处。

3.沈从文的创作
创作丰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
早期的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
30年代后:
集子:《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
散文:
《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
文论:
《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
完成了湘西系列
湘西:
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湘西精神的文学:抒情的文学
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
1.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有别于现代文明的健全、协调、化外境界
作家的情感、情绪——抒情
《萧萧》《柏子》《丈夫》
隐忍态度:坚韧生活能力
历经磨难而又能倔强地生存下去的底层人民的本性。

2.《边城》:湘西人性的典型代表
乡情风俗、人事命运、下层人物形象三者描写完美和谐、浑然一体,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1)风习描写:注重本色,充满诗情画意,与故事、人物的情调合一。

(2)典型的湘西人生样式:人物形象美丽善良却被引向毁灭
湘西女子:
翠翠:天真纯洁、少女期的梦境
三三、夭夭:恬静、温柔、纯净、忠贞、正直、朴素、信仰简单而执著的地方民族性格“《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汪曾祺
主旨:用“梦”与“真”构成的文学图景,同文本外的现实丑陋相比照,让人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
湘西男子:雄强进取、诚实、勇武、不驯服、有血性的
《虎雏》:湘西人的野性能不能改、要不要改——勤务兵在城市里杀人潜逃的事实
《会明》、《灯》:伙夫老兵,外表雄壮、固执,实际天真、憨痴如儿童
“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射到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兴奋起来,年青起来,好在20世纪舞台上与别个民族争生存权利。


3.湘西世界中的神性
(1)美学观念:
一个人过于爱有生一切时,必因为在一切有生中发现了“美”,亦即发现了“神”。

美固无所不在,凡属造形,如用泛神情感去接近,即无不可见出其精巧处和完整处。

生命之最高意义,即此种“神在生命中”的认识。

(2)神性便是最高的人性。

《龙朱》:“美丽强壮像狮子,温和谦顺如小羊”
《媚金·豹子·与那羊》:约会、误会——拔刀自尽
《月下小景》:反抗习俗、双双服毒、爱和美都上升到人性的极致
(3)宗教压制人性的文化解析:《法苑珠林》
“来把佛经中小故事放大翻新,注入我生命中属于情绪散步的种种纤细感觉和荒唐想象”
《医生》《弹筝者的爱》《被刖刑者的爱》、《一匹母鹿所生的女孩的爱》、《扇陀》
降低宣示作用,显示憧憬“神性”的题旨
(4)以乡下人的眼光观察商业化都市——批判首要的“罪人”:都市社会
(5)两性关系虚假性:《都市一妇人》
(6)生命的“死”和“萎缩”:《三三》
(7)爱情和家庭道德面貌:《有学问的人》、《绅士的太太》、《八骏图》
(8)提出都市“阉寺性”问题,是对中国文化批判的最有力的一点
自认深得现代文明真谛的高等知识者,也和一个普通湘西乡民一样,阻挡不住性爱的或隐或显的涌动。

所不同者,是乡下人反能返璞归真,求得人性的谐和;而都市的智者却用由“文明”制造的种种绳索无形地捆绑住自己,拘束与压制自己,以至于失态,跌入更加不文明的轮回圈中
性爱:生命存在、生命意识的符号
肯定人的自然、和谐、健康的生命,
反对生命的被戕害,变得营养不足,睡眠不足,生殖力不足,形成近于被阉过的寺宦观念
表现:“都市病”、“知识病”、“文明病”
(9)城市文明侵入乡村:《长河》(第一卷)
“这个地方一些平凡人物生活上的‘常’与‘变’”。

“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
老水手满满、桔园主人的小女夭夭
4.文体创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