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3年高考语文江苏版总复习精品课件: 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1
2.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此题的答题区间相对集中,在 文章的第 3 自然段。 一般考生只从“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 有助于绘画笔法; 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臵之妙”中提炼答 案,而忽视他“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 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这一点不能遗漏。 答案: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 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所谓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把握新概念新知识,理解并阐释文中的主 要内容,提取并组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主旨的语句。具体来讲,具有以下三 点: 1.所谓“筛选”,即确定对象,就是针对题干的要求及其提供的信息,对照语 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题干信息与语言材料信息对应的信息源。 2.所谓“整合”,即调整组合所选信息,就是把筛选出的有用材料按要求分类, 用准确的语言把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描述或总结概述。 3.所谓“信息”,就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而言,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而 是文章中最重要的信息。这个“信息”往往表现为文中现成的词语、句子,或者是 藏在语句里面的深层含意,或者是闪烁在字里行间隐含的意义。
专题十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2 年新课标《考试大纲》和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总体要求 为:“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文学、科普文章的文体基 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体,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 素和语言特色,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 其具体内容如下: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指导ppt
• 2、字形辨析题
• 【答题技巧】基本方法为以“义”定“形”。
• (1)从形旁入手。如“弩”和“驽”,“肓”与“盲”。
• (2)从词义入成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 不是“急迫”的意思。
• (3)从词语的结构入手。如“文过饰非,幽愁暗恨”,并列式 词语,“文”和“饰”,“幽”与“暗”互训。再如:穷形尽相、和颜悦 色等。
• (4)从成语的出处入手。如:察言观色、墨守成规等。
• 注意: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 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 它。
• 3、词语(含成语)辨析题 • 【答题经验】(1)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
相关暗示信息。(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巴金为什么插入艺术家和邻居家小狗的事?作用是什么?
•
仔细分析,它的作用应该有三点:①点明时代背景:事情发
生在文革那个荒唐的年代;②为后文作铺垫,预示小狗包弟的悲 剧命运,巴金脑海中常常浮现“小狗包弟躺在解剖桌上被割开肚 子的情景”;③人和动物尚且能够和谐相处,但人和人呢?你争 我斗,把人家往死里整,这就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复或矛盾)。
• 4、病句辨析题
•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 标志。
•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 →→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 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 →→凭借语感。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 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 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 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 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否定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2013年语文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
2013年语文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7月复习计划主要进行必修一至必修三的知识梳理,并背诵课本上所要求背诵的课文。
1.重点课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表达交流、梳理探究2.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三单元、表达交流、梳理探究3.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三单元、表达交流、梳理探究4.知识清单: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5.走向高考: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相关练习6.名师一号:必修一至必修三的练习册全部做完7.作文训练:在2—3篇左右题目:2011年新课标、辽宁、北京8.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临摹字帖9.必修一到必修三的语文读本8月复习计划主要进行必修四、必修五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复习,并背诵课文1.重点课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表达交流、梳理探究2.必修五:第二单元、第四单元、表达交流、梳理探究3.知识清单:专题五、专题六、专题十六、专题十七4.走向高考:第一篇第四章、第五章、第三篇全部和相关练习5.名师一号:必修四,必修五、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练习册全部做完6.作文训练:4篇题目2011 广东、浙江、安徽、全国7.文言文和现代阅读、临摹字帖8.必修四、必修五语文读本9月复习计划主要进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语言文字应用、外国小说赏析的学习1.重点课本: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语言文字应用外国小说赏析2.背诵课文:初中一些重点文章、诗歌3.知识清单: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4.走向高考:第一篇第六至第十章和相关练习名师一号: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册作文训练:4篇 2011上海、重庆、江苏、江西意林等一些作文素材开始做高考试题做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临摹字帖10月复习计划主要进行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新闻阅读与实践、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习1.重点课本: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新闻阅读与实践、人物传记2.背诵课文:重点是中国文化经典研读3.知识清单: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4.走向高考:第一篇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第二篇第一章和相关练习5.读意林和读者6.做高考试题,做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临摹字帖7.作文:4篇 2011 湖南、天津、山东、福建11月复习计划主要进行文章修改与写作、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的学习1.重点课本:文章修改与写作、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2.背诵课文:先秦诸子选读3.知识清单:专题十五、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4.走向高考:第四篇、第五篇以及相关练习5.作文:4篇 2011 湖北、四川、海南 2010上海6.读意林和读者7.做高考试题、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12月复习计划主要复习的课本已经复习完毕,根据情况可适当的选择进行第二轮的复习任务。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小说阅读
第1讲 | 真题体验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 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流交汇,一切嫌 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 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 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 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 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 (有删改) 【注】 ①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第1讲 | 真题体验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 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 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 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①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 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 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 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 呀!’也有一天要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
第1讲 | 真题体验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1讲 | 真题体验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 ”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 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真有钱 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 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 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 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 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禁吃了一惊。开门一 看,只见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 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小说阅读
第1讲 | 考情分析
[考情透析] “情节”常见的考查形式有:一是考查情节的作 用;二是直接考查情节的梳理概括;三是结合探究 考点,分析情节的合理性。 对小说“形象”的考查有三种形式:一是要求考 生对人物形象作整体分析和概括;二是结合文中人 物的一段对话,一个行动去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特 征的把握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三是借助文中其 他事物,或借对情节的分析,或借环境描写的分析 来考查人物形象。
第1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 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 种方言。
第1讲 | 真题体验
3 . “ 外省郎 ” 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 分析。(6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1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 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 得老丈人的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 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 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 心态。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 力。文中的彭先生是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他对 待爱情和老丈人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执著 与隐忍,不放弃爱情,对老丈人的责难不莽撞行事; 在老丈人需要输血时,彭先生挺身而出,善待亲情 可以看出他的明大义识大体;另外彭先生风趣幽默,
第1讲 | 真题体验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我是很乐观 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 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 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 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 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 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小说阅读
第1讲 | 真题体验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 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请到屋里,“我这一辈 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 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 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 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 ”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 那女人疑惑地瞧了他一眼:“是谁的?”
第1讲 | 真题体验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 当的两项是(5分)( )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 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 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 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 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 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 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
第1讲 | 真题体验
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 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 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 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 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定做的。”巴尔塔萨补充 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 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第1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 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 种方言。
第1讲 | 真题体验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第1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01张PPT)
•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 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 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 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 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 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 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 信②。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 考察。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 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 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 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 ②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表现,莫过于在 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 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 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 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 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 • (《陈纳德回忆录》)
பைடு நூலகம்
•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 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 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 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巨 大贡献。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 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⑦。1943年晋升为少 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 志的封面人物。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第一节
传记阅读
——探寻闪光的足迹
真题体验延伸
第一步· 读懂文章 [2013· 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25分)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 疯狂蹂躏。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 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 陈纳德 。
•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 战争全面展开。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 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 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 中⑤。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 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 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 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 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 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队的飞机 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 代称。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好用类文本阅读(时间:100分钟;分数:10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1931年底,梅贻琦临危受命,出任清华校长。
自罗家伦1930年离职后,因为长时期没有合适人选,清华校长不断易人,国民党政府只好令“留美学生监督”梅贻琦出山。
对这一任命,梅贻琦虽感荣幸、快慰,却担忧不能胜任,便一再请辞,终未获准,遂赴任。
他当时的心理在就职演说中有极为恳切的表明:“(我)又享受过清华留学的利益,则为清华服务,乃应尽的义务,所以只得勉力去做。
但求能够用完自己的心力,为清华谋求相当发展,将来可告无罪于清华足矣。
”他借此提出一句关于高校教化的经典名言:“所谓高校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不拘一格揽人才,被“三破格”的华罗庚即是典型一例。
梅贻琦儒雅、谦和,人称“寡言君子”。
他虽是校长,却不大权独揽,只要有教授提出有利于清华发展的建议,他就会颔首微笑:“吾从众。
”工作中遇到问题,他也总是先问旁人:“你看怎么办好?”得到回答后,假如他同意,便说:“我看就这么办吧!”如不同意,则说我看还是怎样怎样办为好,或说我看假如那样办会如何如何,或者说“我看我们再考虑考虑”,而从无疾言厉色。
不仅如此,为了清华的发展,他还创立了被外界称为“教授治校”的校务委员会制度。
校务委员会委员由教授会选举,在梅贻琦领导下,学校的主要决策由校务委员会共同做出。
这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极大地发挥了教授的作用,使校长、教授、学生同心同力一起推动学校的发展。
梅贻琦治校既能博采众议,又对自己认定的事固执不移。
他在主见学术独立、自由教化的同时,审时度势,极力推行通才教化。
他认为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高校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以满意社会、国家的须要为宗旨。
明显,他的这一办学方针与国民政府颁布的《抗战建国纲领》相悖,但他一意坚持,只唯实,不唯上。
他还强调对学生操行的培育,要求教授在指导学生读书、做学问时,“必需指导学生如何做人”。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第1讲 | 技法点拨
2.把握词语概括的内容要点。 确定了词语概括的信息区间,接下来就要好好 理解这一区间内文本的内容,准确把握这一部分文 字的内容要点。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很多,如 筛选关键词句,划分层次,理清句际、段际关系等 等,这些方法要综合运用。但根本的一点,还是要 深入文本之中,确认文本内容的表述层次和意义关 联,才能从实质上理解词语概括的内容。
第1讲 | 考情分析
概念往往以名词或者名词短语的方式出现,而理解 的句子有两种样式,可以是单个句子,也可以是多 个句子,2011年命题者更倾向后者。预计以后几年 主观题会有所增加,选材方面会保持适度的创新。
第1讲 | 真题体验
真题体验
[2011·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衡中西以相融 何家英 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 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不同的 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它 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 大传统。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本 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
2013届高考复习方案(第一 轮) 专题课件
专题六 一般论述类 文章阅读
第1讲
理
解
第1讲 理
解
第1讲 |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考纲在线]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B。 [考情透析] 这是多年来高考考查比较频繁的一个考点,选 材多为社科类文章,题型也相对稳定,一般都是以 选择题的方式出现。
第1讲 | 考点精讲
考点精讲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文中”一词,指在理解概念句子时,要有宏观 的意识,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 的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作用而言。指的 是论述对象或对论述的中心、观点、思想等起重要 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指的是 根据具体语境把握这些概念的意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3章 第1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
• C.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 输任务的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 为后人所推重。
• D.从北碚的建设实验中,卢作孚认识到,乡村建设固然 需要人、财、物,需要实施办法,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 分工合作,不断努力。
• 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1927年, 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峡防局局长。峡防局本来是一个主要 针对盗匪的治安联防机构,但他却借此平台,提出“打破 苟安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的口号。与民国时期其他 乡村建设实验不同,他明确提出“要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 起来”,就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为此, 他精心设计了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以嘉陵江三 峡为范围,以北碚为中心,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 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以供中国“小至 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
• ②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方面 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我们要 做这样的事业,便要准备人、准备钱、准备东西、准备办 法,尤其要许多人分工合作,继续不断地去办。(卢作孚 《乡村建设的意义》)
• ③确立公众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质基础的建设,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水准,使国家成为一个本身健全的 现代国家,尤为吾人必须全力趋赴的积极目的。(卢作孚 《论中国战后建设》)
• 答案:①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者:提出“服务 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强国宏愿,动 员民生公司员工英勇抗战;②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的实干 家:创办民生实业公司,致力于北碚乡村建设;③具有现 代意识的改革家:认为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是建立良 好秩序,注重基础建设,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④目标 高远、不懈追求的理想主义者:把实现个人理想与改造社 会有机结合起来。(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 出3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 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 给分。)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6.2《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1.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C ) A.刘谦成为今日“当红魔星”,然而说起他走上 魔术之路,原因极其偶然。 B. 刘谦的魔术表演不仅靠他的魔术带给观众惊奇, 带给想象的空间的美妙感受,还在于以他幽默 的语言、俏皮的表情和动作,带给观众以快乐。 C.刘谦表示,有的魔术节目一生只表演一次,而 且以后不会去解密它。如他在春晚表演的“鸡 蛋下戒指”走红魔术。 D.刘谦走红后,引发了全国众多家电视台之间的 “魔战”。同时在电视和网络上掀起了 “揭 秘”热潮。然而,“揭秘”的都是业余爱好者, 没有职业魔术师。
2
刘谦对魔术的热爱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因为喜欢,我会在上课的时候,也不忘练习手法。 有一次上数学课,我正在用硬币练习,一不小心硬币 就掉到地上,老师看了我一眼,以为我会收敛,可是 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又练,又掉,直到老师忍无可 忍,把我身上的硬币全部没收。 ”直到现在也一样, 刘谦的爱好不像其他年轻人一样是 K 歌或出去玩,他 一有时间就一个人闷在房间里钻研魔术。 用他的话说, 魔术是他一生最大的爱好。
3
刚开始上台表演时,刘谦很紧张,不苟言笑。他 的表演带给观众的多是紧张和惊奇,少有笑声。妈妈 一直很支持刘谦表演魔术,她发现了这个问题。“观 众走进剧场,主要还是来寻找快乐的。可你没给他们 带来快乐,所以妈妈希望你在舞台上表现出轻松、快 乐的一面。”这是妈妈给刘谦的提醒和告诫,这让刘 谦恍然大悟。在以后的表演中,刘谦开始不断尝试给 魔术加入新的元素,例如幽默的语言、俏皮的表情和 动作,给观众带来惊奇之外的快乐。而也正是这些突 破,使刘谦的魔术表演大受欢迎,而刘谦也成了一个 有别于传统魔术师的偶像明星。这些变化也给刘谦的 思想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我的口头禅是‘接下来, 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这是舞台上的话。生活中, 我更希望自己常说的是‘哪怕没有奇迹,你也要快乐 和笑口常开!’”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小说阅读
第1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 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 得老丈人的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 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 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 心态。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 力。文中的彭先生是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他对 待爱情和老丈人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执著 与隐忍,不放弃爱情,对老丈人的责难不莽撞行事; 在老丈人需要输血时,彭先生挺身而出,善待亲情 可以看出他的明大义识大体;另外彭先生风趣幽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1讲 | 真题体验
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 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 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 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 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定做的。”巴尔塔萨补充 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 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第1讲 | 真题体验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 “ 六十个比索。 ”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 极了。 ” 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 “ 蒙铁尔可真有钱 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 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 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 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 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禁吃了一惊。开门一 看,只见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 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文言文阅读
第1讲 │ 真题体验
何灌担任河东的将领,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 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穿透敌人的铠甲, 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 西夏人非常害怕就撤兵走了。张康国向徽宗推荐何 灌,徽宗召见了他,询问起西北边境之事,何灌用 笏在御塌上画,以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 皇帝讲解。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何灌 担任提点河东刑狱,升任西上阁门使,兼任威州刺 史、沧州知州。因为治理沧州城障有功,再升为转 引进使。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 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承载船只,如果用陆路运输 要用马车八千辆,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
第1讲 │ 考点精讲
[答案] (1)“不”通“否”;(2)“要”通“邀”; (3)“颁”通“斑”;(4)“生”通“性”;(5)“受”通 “授”;(6)“见”通“现”。
第1讲 │ 考点精讲
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 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由本义引申 和假借而形成。文言文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非常 普遍,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并且 多个义项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往往是由引申而形成 的,在学习中要注意随时总结,不断积累。如,以 笔画最少的“一”字为例,常用义项就有六个。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荆轲刺秦王》)( 数目)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相同, 一样)
第1讲 │ 真题体验
过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岷州知州,在任上,他引 来邈川水灌溉千顷闲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 广利渠。后来又调任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 加“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何灌向朝廷进言:“ 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地不遭受旱灾,则人民 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 足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刚半年,就改善了 耕地质量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弓箭手七千四百人, 是当时其他几路中最多的。何灌陪辽国使者在玉津 园射箭,一发命中,再射就没有射中。客人说:“太 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 让你。”何灌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 | 真题体验
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 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 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 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 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 ‚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 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 罗庚表示祝贺。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 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 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 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
第1讲 | 真题体验
★3.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 简要说明。(6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1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①不仅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则;②重视 改作业和回答学生问题,启发深入思考;③教给学 生“从薄到厚”、“从厚到薄”的读书方法。(每答出一 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 意并归纳概括的能力。信息点全部在第3段,但要进 行语言转化,变成简洁的语言表述。例如,将“太注 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 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 的自然可以想到”转化成“华罗庚注重方法,更注重 原则”,再依此类推后面的两个方面。
第1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观点一: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很有创 造性。 ①“弄斧必到班门”,敢于与高手过招,才能得 到帮助与指教,提高自己;②“观棋不语非君子”, 发现别人的研究有不足,应主动指出来;③“落子有 悔大丈夫”,发现自己的研究有缺点,也一定要及时 改正。 观点二:没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会造成对这 些熟语的误解。 ①“班门弄斧”只是告诫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 弄本领,善于藏拙,才能扬长避短;②比赛场上, 必须尊重棋手,“观棋不语真君子”;③遵守比赛规
第1讲 | 真题体验
D.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认识到, 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 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 E.本文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人生片断,描写了 他刻苦自学成才、研究数学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一 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第1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 D、E不给分。
第1讲 | 真题体验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 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 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 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 再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 改行了就不一样了‛。‚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 拼命进攻固然很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 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 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 知识‚漫‛到其他领域。
第1讲 | 技法点拨
2.念念有词,破解疑句。这一步可以与“圈点 批注,细心审读”同时进行。一些比较复杂的句段, 只用眼睛扫描,容易失之粗疏,不易领会;但若念 念有词,就利于集中思想,深入领会。当然,这种 念念有词,要么是一种只动嘴唇、不发出声音的“腹 语术”,要么是发出很低弱的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 因为考场上是绝对不允许发出声音让他人听见的。 3.上下其眼,锁定区间。因为不少题目涉及 上下文的关联,所以在考场上阅读文本,快速的“顺 读”和“回读”十分必要。同学们如果缺乏上下文关联 的意识和整体阅读的习惯,只一味机械地胶着于某 一段落或语句,就很容易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第1讲 | 真题体验
[解析] 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语言艺术魅力,探 究文本中的语言含义,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的能 力。考生必须先亮出观点,然后进行分析,再从文 章中找出论据来论证。其实华罗庚的改动翻新有着 他个人当时特定的情境,然而从语言学方面来看却 是对这些经典语言的误解。
第1讲 | 考点精讲
考点精讲
第1讲 | 真题体验
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 就会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 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为, 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 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 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 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 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 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 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 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
第1讲 | 真题体验
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 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 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 绩。‛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 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 较量。 1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 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改成 ‚观棋不语非君子,落子有悔大丈夫‛。意思是说, 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指出来, 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 这才是‚真君子‛与‚大丈夫‛。可见,华罗庚的 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
第1讲 | 真题体验
4.“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 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 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对此,你认为华罗庚 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所谓“信息”,就高考实用类文本而言,并不是 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而是表现为文中现成的词语、 句子,或者是藏在语句里面的深层含意,或者是闪 烁在字里行间的隐含的意义。所谓“筛选”,即确定 对象,针对题干的要求及其提供的信息,对照语言 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题干信息与语言材料信息 对应的信息源。所谓“整合”,即调整组合所选信息, 把筛选出的有用材料按要求分类,用准确的语言把 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总结概述。
第1讲 | 真题体验
D项“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 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曲解文意。原文只是说他 每到一个地方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目的是希望 得到帮助和指教。E项对内容的归纳与概括不正确。 首先本文仅是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事例,根本没有“描 写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的内容;其次是全文通过独到 的思想认识、语言论述,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在 数学研究上的独到见解。
第1讲 | 真题体验
真题体验
[2011· 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数学奇才华罗庚 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 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 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 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种做法形 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 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 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2013届高考复习方案(第一 轮) 专题课件
专题九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1讲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第1讲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息
第1讲 |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考纲在线] 《考试说明》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 考点的要求是:根据具体要求准确筛选并整合文中 的信息,能力层级C。 [考情透析]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 必考考点,对本考点,既可以单独命题考查,如多 项选择题;也可以结合其他考点进行综合考查,甚 至可以说,实用类文本简答题、探究题的解答,都 应当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为前提。
第1讲 | 考点精讲
考查:一般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 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 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从 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出发,要求考生寻找有关 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同类的 语句。
第1讲 | 技法点拨
技法点拨
一、客观题 1.圈点批注,细心审读。做实用类文本阅读 的选择题,细读文本最重要,答案多在原文中。考 试时时间紧迫、心情紧张,如果只用眼睛快速扫描 文本,很容易漏过文本中一些与题干关系密切的关 键词句。因此,在阅读文章时边读边圈点批注十分 重要。如果读了一两遍还不得要领,可以化整为零, 先对一些关键段落的语意进行概括提炼,用简要的 文字写在文本的旁边。通过这些段意的组合来理解 全文意思,就会容易得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 力,兼及考查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涉及传记的人物、情节和主题等内容。A项符合文 意,完全正确。B项基本正确,只是在“善于把握进 退时机”中,文中没有“进”的时机的具体表述事例。 C项表述“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 新研究成果”与原文不同,他们两人在大会上作的报 告,有可能是“最新研究成果”,也有可能不是“最新 的研究成果”;且王元是代表自己和华罗庚作的报告。
第1讲 | 真题体验
①为人做事,切忌“班门弄斧”;求知问学,“弄 斧必到班门”。②赛场观战,“观棋不语真君子”;乐 于助人,“观棋不语非君子”。③弈棋对决,“落子无 悔大丈夫”;知错即改,“落子有悔大丈夫”。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 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 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 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第1讲 | 真题体验
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 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子,使问题解决得模模 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 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 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 ‘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 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 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 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 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 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