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回族自治州2021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昌吉回族自治州2021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二上·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网络社交平台不断涌现,在满足人们社交需求的同时,也带来类似的网络社交诈骗问题。(甲)网络社交平台多建立在虚拟、开放的基础上,除了现实中的熟人外,使用者很难了解其他虚拟ID的真实情况,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更重要的是,一些社交平台不善监管、缺乏自律,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丢失了诚信的本色,必然问题百出,行之不远。
中华民族一直有崇尚诚信的优良传统。(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将守信视为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认为诚实是天道人伦的法则。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致亡国,商鞅“徙木立信”为后世所传诵。(丙)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正因此,我们一直大力倡导和践行诚信价值观,高度重视诚信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可乘之机
B . 安身立命
C . 以致
D . 传诵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20高三上·南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历史语境中,什么是“天下”?人们多倾向于从政治层面为其定性,如邢义田所言:“天下观是指人们
对这个世界政治秩序的概念。”但是,当中国人以美学视野规划他的生存境域时,天下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时间为人的世界经验植入了运动和过程,它的价值则在于为主观经验建构的天下秩序增添了变量,使其由井然有序的状态,变化为活泼生动的状态。
中国传统天下观念从河洛中原出发,相关时间观念的形成也必然受这一区域的土壤以及气候和物候条件影响。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起于对土地生命特质的体认。这是一种农业时间,即“农时”或“农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物候乃至天象变化成为时间的标识。同时,这种时间观念起于河洛中原,然后不断向外扩大它的描述疆域,直至成为一种与中国人的天下观齐平的概念。这种时间观念之所以是审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并非来自自然界先天的给予,而是来自人后天的感性经验。更具体地讲,在传统中国,时间不过是处于世界一隅的黄河中游的乡土经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因自认为居于天下中心而赋予它普遍价值,但它毕竟受到了特定生产方式和地理区域的限定,是人基于区域性经验的主观建构。它得以成立的美学理由要远远大于科学的理由。
在传统中国,时间的审美化是天下观念审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被“天下”一词规划的世界呈现出活态化的审美特征。
首先,在这一地带,中国早期农事活动对土地生命特质的发现,为中国人的自然审美提供了一个奠基形式。以此为基点,从大地上的植被到天空的飞鸟,再到遥远天际的斗转星移,形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时空放大模式。在这一界域之内,既潜隐于泥土又四散洋溢的自然生命感,使人栖息的世界成为一个气韵生动、大化流行的审美世界。
其次,自然生命总是在运动中表现为过程,并通过大地上的花开花落、草木枯荣使时间获得感性表征,这种自然性的时间运动被中国人规划为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等,从而为人的农事活动建立规律。中国农事的规律也是审美的规律,中国最早的历法就是农事诗,两者均体现出时间进程、自然审美体验与农事乃至政治实践相协调的特点。后世的“四季歌” 、文学的伤春悲秋主题、绘画的“四条屏”等,均是这种时间模式的艺术延伸形式。
最后,在这种审美化的自然经验中,时间被空间化,空间也被时间化,从而使天下体系成为时空协调的审美体系。根据现有文献,中国人的四季感知至少自《吕氏春秋•十二纪》始,已被纳入到了“中央—四方”的空间架构之内。其中,东方因与春天关联而气候宜人、关乎理想;南方因与夏天相联而炽热、富于浓情;西方因与秋天关联而消极、充满肃杀;北方则因为与寒冬关联而代表一种否定的精神。据此,由时空交会生成的世界就成为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的符码,所谓四季、节令之变则通过与空间方位的配置,将世界带入到一种节奏化、韵律化的动态和谐之中。
(摘编自刘成纪《论中国美学的天下体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美学的角度看,传统的“天下”体系是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审美体系。
B . 中国古人的时间观念,依托于对土地气候物候和天象变化等的过程性经验。
C . 河洛中原的人们居于天下中心,他们基于乡土经验的的时间观念有普适性。
D . 时间进程、农事活动、自然审美体验在中国最早的历法中,是协调一致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否定对天下概念的政治层面的定性,接着展开论证。
B . 第二段分析了两个问题:中国传统时间观念形成以及它具有审美特征的原因。
C . 第四段到第六段从三个方面对第三段的观点进行论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D . 文中引用的文学、绘画、历史典籍方面的例证,增强了说服力,支撑了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传统的时间观念,是从中原出发对世界的想象性建构,没有科学性,只有审美价值。
B . 研究中国人时间意识与天下观念的关系,要考虑中国早期农耕文明对其时间观念的影响。
C . 自《吕氏春秋•十二纪》始,中国人才把四季感知纳入到“中央—四方”的空间架构之内。
D . 农事是规律性的活动,中国人据此划分了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使时间获得表征。
3. (9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 现代文阅读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