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3课群英会蒋干中计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习题群英会蒋干中计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习题群英会蒋干中计(一)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三部分:1—3/4—8/9—10)答:开端1—3段周瑜决定除蔡、张。发展4—6段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高潮7—8段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结尾9段周瑜中计杀蔡、张。尾声10段周瑜闻讯庆计成。2、全文的主线是什么?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3、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答: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二)阅读1—3段回答问题。1.概括第1自然段内容吗?周瑜毁书斩使。2、“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上,喝斩来使。”对周瑜发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周谕见书信的封面上写的是“付”,对自己不尊敬,因而生气了。B.周谕自命不凡,见曹操在书信上称大丞相,因而大怒。C.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周瑜深恶痛绝,因而大怒。D.曹操以丞相之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激怒周瑜。答:分析题一要结合上下文,二要结合人物性格特点,三不可脱离阅读材料。A项分析曲解身处统帅地位周瑜的性格,B项也将两国之争变为个人争名夺利。C项D项的选择要看原文,“汉大丞相”关键在“汉”字,表明曹操以汉相身份对待周瑜,而“付”又很傲慢,才激怒周瑜,故当选择D 项。3.周瑜之所以违反两国交兵的惯例,采取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原因是什么?答:①曹操来信,封面措辞自负傲慢,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以此抗议示威。②因为自己有训练有素的水军,不怕“不习水战”的曹军,有恃无恐。4.毁书斩使后周瑜又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部署军队,迎战曹操。5.从这段看,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骄矜自傲、富有胆识、深谋远虑。6.第2段写什么?三江口曹操折兵,挽败局重用蔡张。7.曹操为什么吃败仗?答: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对降将蔡瑁、张允存有疑心,他们有水军都督之名,却无真正的兵权;加上周瑜善于调兵遣兵。8.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答: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声势浩大(结合书上具体描写),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9、课文第3段两次写到周瑜的“惊”,周瑜“心惊”、“大惊”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深层原因又是什么?答:直接原因是看到蔡张二人“深得水军之妙”深层原因是担心曹操克服了水战处于劣势的弱点,从而使自己的优势丧失。10.周瑜“暗窥水寨”后,最大的心病是什么?这一细节在整个节选部分起什么作用?答: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这一细节在整个节选部分交代了矛盾的焦点,周瑜破曹的必要前提。11.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碇石,楼船上鼓乐齐奏。对这一段描写分析正确的几项是(AD)A.写出周瑜深知兵法,亲临敌寨,是个智勇双全的人物B.周瑜少年得志,骄矜自信,表现他豪放不羁的特点。C.周瑜以此探看敌军虚实,并向曹军炫耀己方的优势。D.临敌时却以鼓乐相迷惑,写出周瑜从容沉着的风度。E.周瑜暗探曹军水寨,实际上已对破曹之策胸有成竹。12、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2分) 答: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13.解释加线词语更不开看(表示动作与预期结果相反,可解作“却”) 封面上判云(写到,批到)便宜用事(有利时机) 比及( 等到)14.给加线词语注音:便(biàn)宜用事中(zhòng)箭着(zhuó)炮拈(niān)弓搭箭(三) 阅读4—6段回答问题。1、蒋干如何在曹操面前推荐自己的?从中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从中可见他是一个胸无城府、盲目自信、狂妄自大。2、周瑜听说蒋干来反应如何?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答:笑谓诸将“说客至矣”与众将附耳低语,如此如此;说明他是一个才思敏捷,智谋超人的人。3、“昂然而来”刻画了蒋干怎样的形象?答:刻画了蒋干自视甚高却胸无城府的书呆子形象4.对“干曰:‘公瑾别来无恙?”’一句对人物性格刻画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周瑜拜迎之,蒋干急忙问候,表现了蒋干的热情。B.蒋干对周谨直呼“公瑾”,表现了他的傲慢。C.二人分别已久,蒋干表示问候,表现了他对老友的关心。D.蒋干见周瑜亲自迎接急忙表示问候,写出他有些受宠若惊。5.蒋干“昂然而来”,“愕然”以对,表现了他(C)A.先是盲目自信,后是害怕撒谎。B.先是自鸣得意,后是萎靡不振。C.先是盲目自信,后是被动尴尬。D.先是自命不凡,后是自愧不如。6.“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表现了蒋干(C)A.真实目的被揭穿后恼羞成怒。B.对周瑜不讲情面的直接抗议。C.来意被挑明后慌乱掩饰的尴尬。D.知道劝降不成后以守为攻的机智。周瑜一见蒋干如何先声夺人?蒋干反应如何?答:一见面点出蒋干“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蒋干自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心虚气短地说假话掩饰。7.对“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王顾左右而言他,故意转换话题,以缓和紧张的气氛。B.自谦之词,既不损害朋友的交情,又显示了儒将的风度。c.虽是故交,但各为其主,运用外交辞令,以守为攻,既得体,又震慑了对方。D.以师旷作比,风趣幽默,表现了自己的高尚情趣。8、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答:当众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说客”;令太史慈作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以堵蒋干之嘴。蒋干“惊愕,不敢多言”。9、周瑜与蒋干一见面,即主动进攻,打下了蒋干的气焰,动摇了蒋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蒋干的劝降不可能成功?蒋干反应如何?)答:①出迎时和大张筵席时,显示兵将实力。②筵席之后“引干到帐后”看“堆如山积”的粮草。使蒋干说出“兵精粮足,名不虚传!”③对蒋干的一席“言志”,表示自己对孙权的忠诚和东吴人心的团结。蒋干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劝降之事了。10、周瑜除正面制止蒋干说降外,又怎样设置圈套,让蒋干一步步走近放着密信的桌子的?答:①表面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见了故人”、“瑜携干手”、“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使蒋干觉得周瑜还是没有忘记“同窗契友”,直至“抵足而眠”。②装醉装睡。“大笑畅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蒋干盗信有隙可趁。11.分析周瑜“笑”的原因(6分)①……笑谓诸将曰(料定蒋干来意,为蒋干送上门来助其离间计的实现而高兴)②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自己已经知道蒋干的来意,使他开口不得,欲盖弥彰而得意地笑)③瑜笑而挽其臂(对蒋干表示亲切,以便让他上钩中计)④大笑畅饮(显示自己在东吴的地位,对蒋干前来充当说客进行嘲弄,同时迷惑蒋干,使之放松警惕)⑤佯醉大笑曰(志得意满之笑,显示自己在东吴的显赫地位,并对蒋干进行揶揄和嘲讽)⑥言罢大笑(自己坚定忠于东吴,讥笑蒋干不自量力竟来劝降,同时封住了蒋干的嘴,使蒋干中计的条件已具备,是自负的一笑)12.蒋干神态变化所反映的性格特征(4分):①昂然而来(自视甚高,盲目自信); ②愕然(竟一语被周瑜言中,不知所措的惊慌与尴尬)③蒋干惊愕(周瑜如此坚决,又惊又急) ④蒋干面如土色(一下吓倒,胆小愚蠢)(四)阅读7—8段回答问题。1、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暗藏于衣内”,后来又能使曹操一时信以为真?说说那封假密信的精妙之处。答: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①“某等降曹,非图士禄,迫于势耳。”——周瑜深知曹操为人狡诈多疑,这句符合曹操怀疑蔡张投降动机不纯的心理,加之三江口失败,容易使曹操理解为投降非出真心。②“已赚北军困于寨中”——蔡、张训练水军的确是“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本意是保护不习水战的曹操嫡系部队,周瑜信中切中曹营情况,颠倒黑白,容易让曹操中计。③“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切中曹操的顾虑,容易使对方激动。④“早晚人到,便有关报”为当晚假探子报讯埋下伏笔。2.周瑜的反间计,在7、8段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密信,②梦话,③假密报。而密信是主要的,是基础,后两者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使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3.周瑜是如何设反间计的?答:迎蒋干时气势上压倒对方,同时单刀直入,先声夺人,逼蒋干矢口否认说降之事,接着顺水推舟,宴蒋干时定军令堵住蒋干之嘴,带他参观自己的军队时震慑对方,接着留住蒋干,引诱他偷看密信,最后以说梦话及探子密报让他信以为真,赶紧向曹操报信,完成反间计。(五)阅读9—10段回答问题。1、解释下列词语:乞退左右(请你让左右退下)雅量高致(城府很深,捉摸不透)2、曹操见信为什么不向蔡张二人核实信上内容的真伪,却说“我欲使汝二人进兵”?答:因为曹操为人狡诈,想试探二人的反应,是否如信中所说在等待时机。3、曹操见到二人首级方知中计,可为什么用“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的话来搪塞众将的询问?这又说明什么?答:曹操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说明他文过饰非。4.曹操杀蔡、张二人后,课文第10段为什么还要选入“细作探知”一段作尾声?答:选与前文周瑜说“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遥相呼应,充分反映出周瑜对剪除蔡张二人的重视,从而进一步体现他巧妙用反间计对整个战役的重要意义,使情节才完整。(1)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周瑜是怎样的一位军事家?答:他勇敢善战(三江口初捷的布置指挥),足智多谋,反间计是在他夜探曹军后定下的,实施过程步步紧逼,精密周到。他又是年轻潇洒,豪放自信(酒席上舞剑作歌,接待蒋干时的内紧外松,几次大笑)。(2)蒋干是曹操的蹩脚参谋,他的性格特征又是怎样呢?答: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周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来江东时“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施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3)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答:①在事件的叙述中作者用白描手法简略交代。②以人物自己言行神态表情表现。③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窃听等)。④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写,蒋干盗信时的紧张气氛设置等)。⑤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两人性格更鲜明。。
群英会蒋干中计《群英会蒋干中计》说课稿
《群英会蒋干中计》说课稿语文教研组陈小燕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课是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小说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之前学习了散文、议论文、文言文等文体。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此后的小说学习起着置关重要的奠定基础的作用。
该单元的前两篇文章分别为现代文小说(《阿q正传》),外国小说(《项链》)。
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小说三大要素:情节、人物、环境的欣赏方法。
而本文的学习,正是进一步巩固该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即能够掌握三大要素之间关联。
此外,本文是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重要选段,是一篇白话文言文小说,在学习小说的知识点之外,我们还需要解决一些文言文的知识难点。
由此,在教授该篇课文时,我从文言文翻译入手,以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联为纲;以学生较容易解决的字词翻译作为开始,逐渐上升到小说三要素关系的理论高度。
2.教学重点难点作为小说,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三大内容。
因此,我把本文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概括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
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以一年级学生的能力,较难理解。
可作为教学难点处理。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本文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重要选段,因此,关于该小说文学常识的识记,以及文言文字词翻译等知识,是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2)能力目标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各段段意。
体会本文重点人物的描写方法,概括人物形象。
学习本文通过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写作手法。
深入思考,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3)情感目标学习本文,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典名著,引发其阅读古典文学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4)德育目标分析小说中各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其成败的关系,肯定性格对人生、事业的重要影响作用。
二、说教法1.朗读法朗读,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有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应此我要求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反复朗读课文,达到顺利理解本文的效果。
群英会蒋干中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群英会蒋干中计篇一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三国演义》,通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一、介绍《三国演义》及课文故事的背景。
提问:1.《三国演义》是一部什么著作?作者是谁?它与《三国志》有什么不同?2.《三国演义》写的是什么年代的故事?你能说出故事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吗?教师归纳:《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时的罗贯中。
《三国志》则是陈寿编写的一部史书。
罗贯中根据《三国志》的内容,吸收民间流传的故事、戏曲评话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
这部历史小说取材于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的统治集团间种种复杂的予盾斗争。
小说记述的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
《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诸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演义》实为一部艺术成就高、影响深远的历史小说。
提问:“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故事“赤壁之战”的前奏。
你能说说赤壁之战前曹操和孙刘双方的军事部署吗?教师归纳:“赤壁之战”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
曹操在扫平北方的军事势力后,挥戈南下,打算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便统一全国。
这时正好刘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向曹操投降。
曹操便得了荆州,并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训练水师,准备顺江而下,扫平东吴。
“赤壁之战”处于守势的一方是东吴。
东吴的不少官员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无心应战,力主投降。
出使到东吴的诸葛亮舌战群儒,驳倒了主降派,使孙权坚定了迎战的决心。
孙权任命坚决拒曹的周瑜为都督,率兵抗曹。
周瑜认为敌我双方的兵力虽然悬殊很大,但曹操渡江犯了兵家四忌,“北军不熟水战”是他致命的弱点。
周瑜就用心研究如何抓住对方的弱点击败曹兵。
正好这时周瑜幼年的同窗蒋干受曹操之命前来说降,周瑜来个将计就计,诱使蒋干带回一封假信,借曹操之手把曹操手下的水兵都督蔡瑁、张允杀死,使曹操失去了指挥水战的得力将领。
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翻译
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翻译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翻译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一个典故,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是指周瑜假装泄露机密,让奸细蒋干中计,以达到自己的军事目的。
下面小编收集了群英会蒋干中计的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原文却说周瑜送了玄德,回至寨中,鲁肃入问曰:“公既诱玄德至此,为何又不下手?”瑜曰:“关云长,世之虎将也,与玄德行坐相随,吾若下手,他必来害我。
”肃愕然。
忽报曹操遣使送书至。
瑜唤入。
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
”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下,喝斩来使。
肃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
瑜曰:“斩使以示吾威!”遂斩使者,将首级付从人持回。
随令甘宁为先锋,韩当为左翼,蒋钦为右翼。
瑜自部领诸将接应。
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船,鸣鼓呐喊而进。
却说曹操知周瑜毁书斩使,大怒,便唤蔡瑁、张允等一班荆州降将为前部,操自为后军,催督战船,到三江口。
早见东吴船只,蔽江而来。
为首一员大将,坐在船头上大呼曰:“吾乃甘宁也!谁敢来与我决战?”蔡瑁令弟蔡壎前进。
两船将近,甘宁拈弓搭箭,望蔡壎射来,应弦而倒。
宁驱船大进,万弩齐发。
曹军不能抵当。
右边蒋钦,左边韩当,直冲入曹军队中。
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脚不住。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
周瑜又催船助战。
曹军中箭着炮者,不计其数,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曹军败回。
操登旱寨,再整军士,唤蔡瑁、张允责之曰:“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蔡瑁曰:“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
故尔致败。
今当先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每日教习精熟,方可用之。
”操曰:“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于是张、蔡二人,自去训练水军。
沿江一带分二十四座水门,以大船居于外为城郭,小船居于内,可通往来,至晚点上灯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红。
旱寨三百余里,烟火不绝。
却说周瑜得胜回寨,犒赏三军,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2020/3/24
4
小说善于描写大大小小的战争。 总计有四十余次交战,千变万化, 摇曳多姿,注重写出战争的复杂性、 多样性、特殊性。
这部小说还塑造了一批栩栩 如生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善于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不同的 故事情节,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 格特征
2020/3/24
5
语言风格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2020/3/24
19
(二)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 象的?
1、以人物自己语言、行动、神态来表现人 物性格。
2、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两人性格更鲜明。
3、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 “低声”,便唤“子翼”;蒋干窃听等)。
4、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 写,蒋干盗信时的紧张气氛设置等)。
主题思想
通过这个故事反映曹操与东吴间 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赞美周 瑜的卓越军事才干,也告诉了我们知 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的道理。
2020/3/24
24
轻松时刻 — 歇后语积累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2020/3/24
6
学习目的
1、了解《三国演义》的概况。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020/3/24
7
一、整体阅读,概括情节
整体阅读,按照小说序幕、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 概括小说情节。
周瑜毁曹操书斩了来使,初战告捷后,夜窥曹 军水寨,下决心除掉蔡瑁、张允。此时蒋干请 命说降,周瑜定计,接着大会群英,巧设妙计, 引诱蒋干进入圈套,蒋干偷盗书信,并坚信书 信内容属实。蒋干回报,曹操中计,误杀蔡张 二人。最后反间计成功,周瑜大喜。
群英会蒋干中计(上课笔记总结)
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学常识:《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
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曾共同从事著作,传有十七种通俗演义。
二、艺术特色:《三国演义》以史料为基本依据,但又不拘泥于史料,而是按照历史生活的本质,进行精炼的概括和合理的虚构,既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又体现了艺术的真实。
写了四十余次交战,千变万化,摇曳多姿,注重写出战争的复杂性、多样性、特殊性。
善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蒋干是个什么样的人?1、在曹操面前夸海口——盲目自信2、初到东吴时“昂然而来”,貌似高傲自信。
被周瑜开门见山点破“为曹氏作说客耶”后却“愕然”视之,没有对策——不能随机应变。
3、周瑜宣布“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更为“惊愕”,“不敢多言”——胸无城府,怯懦。
4、目睹英雄荟集、“兵精粮足” ,顿时“面如土色”,哑口无言——既无胆识,又无谋略。
5、窃得假信后,“睡至五更”“潜步出帐”,未受抗阻,顺利返营。
明是中计,却自以为得计——没有头脑,自作聪明。
四、周瑜为何要除蔡张?这与蔡、张二将在曹营中的地位有关。
由于周瑜毁书斩使,就引发了曹操与周瑜的三江口之战,由于曹军在三江口战败,就有蔡、张二人训练水军之举,又由于这二人整治水军得法,引得周瑜前来窥探,使周瑜产生要“除此二人”的想法。
课文的中心是周瑜巧设反间计,却从周瑜毁书斩使写起,就是为了交待这些连环着的因果关系,使周瑜除蔡、张二人的决心的产生不显得突兀无凭。
这也是小说情节处理的合理之处。
五、六笑体现周瑜什么性格?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
群英会蒋干中计字词整理
群英会蒋干中计字词整理先说说“群英会”这几个字。
“群”就是好多的意思,这里面有好多英雄豪杰呢。
像周瑜,他可是东吴特别厉害的将领。
周瑜长得又帅,还特别聪明。
“英”就是英雄啦,这些英雄们聚在一起,那场面可壮观了。
他们在一个地方聚会,这个会就叫“群英会”。
再看“蒋干”。
蒋干是曹操那边的人。
他啊,自认为自己很聪明,能去劝降周瑜。
他就大摇大摆地去东吴了。
这里面的“中计”可太有意思了。
咱们说“计”这个字。
在故事里,周瑜用了好多巧妙的计谋。
比如说,周瑜故意在蒋干面前装作大醉。
他摇摇晃晃的,说话都不清楚了。
周瑜还拉着蒋干去看东吴的士兵。
那些士兵一个个精神抖擞,盔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周瑜就对蒋干说:“你看我东吴的士兵,多厉害,他们可都只听我的。
”这其实就是周瑜设下的一个计,想让蒋干觉得东吴很强大,劝降是不可能的。
还有“诈”这个字。
周瑜这就是在诈蒋干呢。
他假装和蒋干是好朋友,还把蒋干安排在自己的营帐里睡觉。
然后啊,周瑜就悄悄让人伪造了一封蔡瑁、张允的投降信。
这封信就放在桌子上,故意让蒋干看到。
蒋干呢,他半夜起来看到这封信,心里想:“我要是把这个消息带回去给曹操,那我可立大功了。
”他就像个小偷一样,偷偷把信拿走了。
再讲讲“误”这个字。
蒋干就这么被周瑜骗了,他误信了那封信。
他以为蔡瑁、张允真的要投降东吴呢。
蒋干满心欢喜地回到曹操那里,把信交给曹操。
曹操一看就大怒,他也没仔细想想这是不是个圈套,就把蔡瑁、张允给杀了。
可怜蔡瑁、张允其实是很忠诚的将领,就这么被错杀了。
从这个故事里的字词,我们能看到好多有趣的情节。
就像我们小伙伴之间玩游戏的时候,有的小伙伴也会像周瑜一样设个小圈套。
比如说,玩捉迷藏的时候,有个小伙伴故意在一个地方弄出声响,让找的人以为他在那里,其实他早就躲到别的地方去了。
这就有点像周瑜的计谋呢。
而蒋干呢,就像那个轻易上当的找的人。
这个故事里的字词就像一把把小钥匙,能帮我们打开这个有趣故事的大门,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3课《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2
故事开端:第三段
却说周瑜得胜回寨,犒赏三军,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当夜,瑜登
高观望,只见西边火光接天。左右告曰“此皆北军灯火之光也。”瑜亦心惊。 次日,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健将数 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碇石,楼船上 鼓乐齐奏。瑜暗窥他水寨,大惊 曰:“此深得水军之妙也!”问:“水军 都督是谁?”左右曰:“蔡瑁、张允。”瑜思曰:“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 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正窥看间,早有曹军飞报曹操 说:“周瑜偷看吾寨。”操命纵船擒捉。瑜见水寨中旗号动,急叫收起碇石, 两边四下一齐轮转橹棹,望江面上如飞而去。比及曹寨中船出时,周瑜的楼 船已离了数十里远,追之不及,回报曹操。
曹操回去后采纳蔡、张二人意见,让他们操 习水军。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 寨发现了什么?如何解决?
• 答: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
• 看到曹军训练井井有条、声势浩大, 悟出要破 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二人。 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中酝酿了。
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 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问题探究4:一字传神
•周瑜之“笑” •蒋干之“愕(惊)” •曹操之“怒
周瑜之“笑”
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 敏锐机智,将计就计,计划周密
笑曰:“…闻弦歌而知雅意”
笑挽其臂曰“…何速去也?”
大笑畅饮 擒纵自如,震慑对手,成竹在胸
佯醉大笑曰:“…不曾想有今日”
言罢大笑 豪放自信,躇踌满志,睥睨群雄
周瑜之“笑”
从人持回。随令甘宁为先锋,韩当为左翼,蒋钦为 右翼,瑜自部领诸将接应,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 船,鸣鼓呐喊而进。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3课《群英会蒋干中计》word教学设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青海西宁市湟源职业技术学校马生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国演义》,学会通过故事细节以及人物神态、语言等分析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讨论、对对联和发表演说,激发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故事细节以及人物神态、语言等分析,把握周瑜性格。
三、教学难点:结合《三国演义》全文,全面分析曹操中计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片尾主题曲;制作课件;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到五十回,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临江仙》(一)《三国演义》知多少——文学常识(二)概括情节对对联——整体把握(三)细读发展与高潮——品味细节第一课时课后作业:1.概括情节对下联。
2.假如你是蒋干,你能想办法完成说降周瑜的任务吗?试写一篇演说辞,要求:符合情理,有说服力。
(150字以内)第二课时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交流了有关《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梳理了故事情节,还着重分析了故事发展与高潮阶段的细节描写,感受了周瑜一步步引蒋干中计的逼真场景。
另外老师还布置了一份作业,请同学们用章回小说的回目形式概括每一部分的情节,不知同学们做得怎么样,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的答案,同时也以此回顾一下故事情节。
开端(1-3段):曹孟德初战损兵周公瑾暗探定计发展(4-6段):蒋子翼讨功作说客周公瑾设计迎故人高潮(7-8段):周瑜巧施反间计蒋干呆盗假降书结局(9段):曹阿瞒中计杀蔡张周都督遂心除忧患尾声(10段):细作报喜周瑜去忧好一出成功的反间计!在这个故事中令你最佩服的人是谁?——周瑜。
这节课就让我们先一起来品读一下周瑜这个人物。
人物性格分析:1.周瑜六次“笑”——抓神态、析人物问大家一个问题:从得知蒋干来访,到和蒋干抵足而眠,在这个过程中,周瑜有一个什么表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笑请你在文中找一找,周瑜一共笑了几次?每一次笑的目的分别是什么?你知道他笑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吗?请结合具体语境作分析。
群英会蒋干中计讲解
群英会蒋干中计讲解嘿,咱们今天来讲讲群英会蒋干中计这事儿,那可老有意思啦!就跟我之前参加的一场奇葩狼人杀似的。
话说这蒋干啊,自以为是个聪明蛋儿呢。
就像那次狼人杀里有个哥们儿,觉得自己特会玩,那眼神里的自信啊,都快溢出来了,跟蒋干那劲头差不多。
蒋干呢,主动跑去周瑜那儿,想着能把周瑜给忽悠了,顺便捞点好处回去给曹操交差。
这就好比那狼人杀里的哥们儿,觉得自己能把大家都骗过去,然后带领狼人阵营走向胜利。
周瑜可精着呢!他一看到蒋干来了,心里就跟明镜儿似的。
这就像我们玩狼人杀的时候,真正的高手一下子就能看出谁在使坏。
周瑜就开始摆他的鸿门宴啦,哦不,是群英会。
那场面,热热闹闹的,大家都在那喝酒吃肉,可这背后啊,都是算计。
在酒桌上,周瑜那是谈笑风生啊,还故意把自己的佩剑啥的交给太史慈,说今儿个只准喝酒,不准谈事儿,谁谈事儿就收拾谁。
这就像是狼人杀里大家先说好规则,谁违规就出局一样。
蒋干在那儿看着,心里估计还在想:“哼,周瑜你就装吧。
”可他不知道,自己已经一步步走进周瑜设的套里了。
然后啊,周瑜喝得差不多了,就拉着蒋干去睡觉。
你以为这就完啦?没有呢!周瑜故意大声和手下说梦话,那些话可都是关键信息啊,就像故意在狼人杀里给点小提示,但都是误导人的。
蒋干那家伙,竖着耳朵听呢,就像那狼人杀里的新手,听到点风吹草动就以为自己抓住了关键线索。
蒋干听到那些话后,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啊,就像那狼人杀里的哥们儿以为自己找到了狼人,马上就能赢了一样。
他偷偷摸摸地去找周瑜说的那些信,找到了还觉得自己立了大功。
他也不想想,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儿啊?这就跟狼人杀里有人轻易地就相信了别人的话,不思考一下是不是陷阱。
最后呢,蒋干拿着那些假情报就跑回曹操那儿了。
曹操一听,好家伙,也不仔细想想,就按照这个情报行事了。
这结果啊,就像我们那次狼人杀,那自信的哥们儿带着狼人阵营一通瞎操作,最后输得一塌糊涂。
曹操也是,被蒋干这么一忽悠,损失惨重啊!你看,这蒋干中计,是不是就和那搞笑又刺激的狼人杀一样?到处都是心眼儿,到处都是算计。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习题群英会蒋干中计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习题群英会蒋干中计(一)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三部分:1—3/4—8/9—10)答:开端1—3段周瑜决定除蔡、张。发展4—6段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高潮7—8段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结尾9段周瑜中计杀蔡、张。尾声10段周瑜闻讯庆计成。2、全文的主线是什么?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3、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答: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二)阅读1—3段回答问题。1.概括第1自然段内容吗?周瑜毁书斩使。2、“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上,喝斩来使。”对周瑜发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周谕见书信的封面上写的是“付”,对自己不尊敬,因而生气了。B.周谕自命不凡,见曹操在书信上称大丞相,因而大怒。C.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周瑜深恶痛绝,因而大怒。D.曹操以丞相之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激怒周瑜。答:分析题一要结合上下文,二要结合人物性格特点,三不可脱离阅读材料。A项分析曲解身处统帅地位周瑜的性格,B项也将两国之争变为个人争名夺利。C项D项的选择要看原文,“汉大丞相”关键在“汉”字,表明曹操以汉相身份对待周瑜,而“付”又很傲慢,才激怒周瑜,故当选择D 项。3.周瑜之所以违反两国交兵的惯例,采取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原因是什么?答:①曹操来信,封面措辞自负傲慢,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以此抗议示威。②因为自己有训练有素的水军,不怕“不习水战”的曹军,有恃无恐。4.毁书斩使后周瑜又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部署军队,迎战曹操。5.从这段看,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骄矜自傲、富有胆识、深谋远虑。6.第2段写什么?三江口曹操折兵,挽败局重用蔡张。7.曹操为什么吃败仗?答: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对降将蔡瑁、张允存有疑心,他们有水军都督之名,却无真正的兵权;加上周瑜善于调兵遣兵。8.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答: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声势浩大(结合书上具体描写),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9、课文第3段两次写到周瑜的“惊”,周瑜“心惊”、“大惊”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深层原因又是什么?答:直接原因是看到蔡张二人“深得水军之妙”深层原因是担心曹操克服了水战处于劣势的弱点,从而使自己的优势丧失。10.周瑜“暗窥水寨”后,最大的心病是什么?这一细节在整个节选部分起什么作用?答: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这一细节在整个节选部分交代了矛盾的焦点,周瑜破曹的必要前提。11.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碇石,楼船上鼓乐齐奏。对这一段描写分析正确的几项是(AD)A.写出周瑜深知兵法,亲临敌寨,是个智勇双全的人物B.周瑜少年得志,骄矜自信,表现他豪放不羁的特点。C.周瑜以此探看敌军虚实,并向曹军炫耀己方的优势。D.临敌时却以鼓乐相迷惑,写出周瑜从容沉着的风度。E.周瑜暗探曹军水寨,实际上已对破曹之策胸有成竹。12、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2分) 答: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13.解释加线词语更不开看(表示动作与预期结果相反,可解作“却”) 封面上判云(写到,批到)便宜用事(有利时机) 比及( 等到)14.给加线词语注音:便(biàn)宜用事中(zhòng)箭着(zhuó)炮拈(niān)弓搭箭(三) 阅读4—6段回答问题。1、蒋干如何在曹操面前推荐自己的?从中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从中可见他是一个胸无城府、盲目自信、狂妄自大。2、周瑜听说蒋干来反应如何?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答:笑谓诸将“说客至矣”与众将附耳低语,如此如此;说明他是一个才思敏捷,智谋超人的人。3、“昂然而来”刻画了蒋干怎样的形象?答:刻画了蒋干自视甚高却胸无城府的书呆子形象4.对“干曰:‘公瑾别来无恙?”’一句对人物性格刻画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周瑜拜迎之,蒋干急忙问候,表现了蒋干的热情。B.蒋干对周谨直呼“公瑾”,表现了他的傲慢。C.二人分别已久,蒋干表示问候,表现了他对老友的关心。D.蒋干见周瑜亲自迎接急忙表示问候,写出他有些受宠若惊。5.蒋干“昂然而来”,“愕然”以对,表现了他(C)A.先是盲目自信,后是害怕撒谎。B.先是自鸣得意,后是萎靡不振。C.先是盲目自信,后是被动尴尬。D.先是自命不凡,后是自愧不如。6.“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表现了蒋干(C)A.真实目的被揭穿后恼羞成怒。B.对周瑜不讲情面的直接抗议。C.来意被挑明后慌乱掩饰的尴尬。D.知道劝降不成后以守为攻的机智。周瑜一见蒋干如何先声夺人?蒋干反应如何?答:一见面点出蒋干“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蒋干自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心虚气短地说假话掩饰。7.对“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王顾左右而言他,故意转换话题,以缓和紧张的气氛。B.自谦之词,既不损害朋友的交情,又显示了儒将的风度。c.虽是故交,但各为其主,运用外交辞令,以守为攻,既得体,又震慑了对方。D.以师旷作比,风趣幽默,表现了自己的高尚情趣。8、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答:当众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说客”;令太史慈作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以堵蒋干之嘴。蒋干“惊愕,不敢多言”。9、周瑜与蒋干一见面,即主动进攻,打下了蒋干的气焰,动摇了蒋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蒋干的劝降不可能成功?蒋干反应如何?)答:①出迎时和大张筵席时,显示兵将实力。②筵席之后“引干到帐后”看“堆如山积”的粮草。使蒋干说出“兵精粮足,名不虚传!”③对蒋干的一席“言志”,表示自己对孙权的忠诚和东吴人心的团结。蒋干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劝降之事了。10、周瑜除正面制止蒋干说降外,又怎样设置圈套,让蒋干一步步走近放着密信的桌子的?答:①表面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见了故人”、“瑜携干手”、“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使蒋干觉得周瑜还是没有忘记“同窗契友”,直至“抵足而眠”。②装醉装睡。“大笑畅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蒋干盗信有隙可趁。11.分析周瑜“笑”的原因(6分)①……笑谓诸将曰(料定蒋干来意,为蒋干送上门来助其离间计的实现而高兴)②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自己已经知道蒋干的来意,使他开口不得,欲盖弥彰而得意地笑)③瑜笑而挽其臂(对蒋干表示亲切,以便让他上钩中计)④大笑畅饮(显示自己在东吴的地位,对蒋干前来充当说客进行嘲弄,同时迷惑蒋干,使之放松警惕)⑤佯醉大笑曰(志得意满之笑,显示自己在东吴的显赫地位,并对蒋干进行揶揄和嘲讽)⑥言罢大笑(自己坚定忠于东吴,讥笑蒋干不自量力竟来劝降,同时封住了蒋干的嘴,使蒋干中计的条件已具备,是自负的一笑)12.蒋干神态变化所反映的性格特征(4分):①昂然而来(自视甚高,盲目自信); ②愕然(竟一语被周瑜言中,不知所措的惊慌与尴尬)③蒋干惊愕(周瑜如此坚决,又惊又急) ④蒋干面如土色(一下吓倒,胆小愚蠢)(四)阅读7—8段回答问题。1、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暗藏于衣内”,后来又能使曹操一时信以为真?说说那封假密信的精妙之处。答: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①“某等降曹,非图士禄,迫于势耳。”——周瑜深知曹操为人狡诈多疑,这句符合曹操怀疑蔡张投降动机不纯的心理,加之三江口失败,容易使曹操理解为投降非出真心。②“已赚北军困于寨中”——蔡、张训练水军的确是“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本意是保护不习水战的曹操嫡系部队,周瑜信中切中曹营情况,颠倒黑白,容易让曹操中计。③“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切中曹操的顾虑,容易使对方激动。④“早晚人到,便有关报”为当晚假探子报讯埋下伏笔。2.周瑜的反间计,在7、8段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密信,②梦话,③假密报。而密信是主要的,是基础,后两者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使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3.周瑜是如何设反间计的?答:迎蒋干时气势上压倒对方,同时单刀直入,先声夺人,逼蒋干矢口否认说降之事,接着顺水推舟,宴蒋干时定军令堵住蒋干之嘴,带他参观自己的军队时震慑对方,接着留住蒋干,引诱他偷看密信,最后以说梦话及探子密报让他信以为真,赶紧向曹操报信,完成反间计。(五)阅读9—10段回答问题。1、解释下列词语:乞退左右(请你让左右退下)雅量高致(城府很深,捉摸不透)2、曹操见信为什么不向蔡张二人核实信上内容的真伪,却说“我欲使汝二人进兵”?答:因为曹操为人狡诈,想试探二人的反应,是否如信中所说在等待时机。3、曹操见到二人首级方知中计,可为什么用“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的话来搪塞众将的询问?这又说明什么?答:曹操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说明他文过饰非。4.曹操杀蔡、张二人后,课文第10段为什么还要选入“细作探知”一段作尾声?答:选与前文周瑜说“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遥相呼应,充分反映出周瑜对剪除蔡张二人的重视,从而进一步体现他巧妙用反间计对整个战役的重要意义,使情节才完整。(1)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周瑜是怎样的一位军事家?答:他勇敢善战(三江口初捷的布置指挥),足智多谋,反间计是在他夜探曹军后定下的,实施过程步步紧逼,精密周到。他又是年轻潇洒,豪放自信(酒席上舞剑作歌,接待蒋干时的内紧外松,几次大笑)。(2)蒋干是曹操的蹩脚参谋,他的性格特征又是怎样呢?答: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周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来江东时“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施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3)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答:①在事件的叙述中作者用白描手法简略交代。②以人物自己言行神态表情表现。③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窃听等)。④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写,蒋干盗信时的紧张气氛设置等)。⑤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两人性格更鲜明。。
《群英会蒋干中计》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3课ppt课件2【语文版】
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于是张、蔡二人自去训 练水军。沿江一带分二十四座水门。至晚点上灯火,照得天心 水面通红。旱寨三百余里,烟火不绝。
阅读1-3段,思考:
• 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一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 样?
• 2、第二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仗?回去后怎么 办?
•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 了什么?如何解决?
• 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 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一段内容吗? 为什么要这样?
周瑜形象
英勇善战 足智多谋 豪放潇洒 年轻有为
群英会,周瑜尽 情挥洒的舞台
曹操形象
骄傲轻敌 轻信多疑 阴险奸诈
编者语
• 要如何做到上课认真听讲?
•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45分钟如何保持时时刻刻都能认真听讲不走神呢?
•
1、往前坐
•
坐的位置越靠后,注意力就越难集中。老师不会注意到你的事实可以让你不再紧张,放心去做别的事情。坐在后面,视线分散,哪怕你是在看老师,如果有人移动,你的视线就会飘到那个同学的后脑勺上去,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 而且,坐在后面很
• 对文章的主要人物周瑜的刻画,作者着意于对其 “笑”的描写。
• 这“笑”,有天赐良机的得意,有对愚笨对手的嘲 弄鄙视引诱,有对自己功成名就的情不自禁的炫耀。 笑”中有心理,“笑”中有性格,“笑”中有计 谋,,“笑”中有成功。
罗贯中《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罗贯中《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却说周瑜回至寨中,……忽报曹操遣使送书至,瑜唤入。
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
”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上,喝斩来使。
肃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
”瑜曰:“斩使以示威!”遂斩使者,将首级付从人持回。
随令甘宁为先锋,韩当为左翼,蒋钦为右翼,瑜自部领诸将接应,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船,鸣鼓呐喊而进。
却说曹操知周瑜毁书斩使,大怒,便唤蔡瑁、张允等一班荆州降将为前部,操自为后军,催督战船,到三江口。
早见东吴船只,蔽江而来。
为首一员大将,坐在船头上大呼曰:“吾乃甘宁也!谁敢来与我决战?”蔡瑁令弟蔡前进。
两船将近,甘宁拈弓搭箭,望蔡射来,应弦而倒。
宁遂驱船大进,万弩齐发。
曹军不能抵当。
右边蒋钦,左边韩当,直冲入曹军队中。
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脚不住。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周瑜又催船助战。
曹军中箭着炮者,不计其数。
从巳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曹军败回。
操登旱寨,再整军士,唤蔡瑁、张允责之曰:“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蔡瑁曰:“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故尔致败。
今当先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每日教习精熟,方可用之。
”操曰:“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于是张、蔡二人自去训练水军。
沿江一带分二十四座水门,以大船居于外为城郭,小船居于内,可通往来。
至晚点上灯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红。
旱寨三百余里,烟火不绝。
却说周瑜得胜回寨,犒赏三军,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
当夜,瑜登高观望,只见西边火光接天。
左右告曰:“此皆北军灯火之光也。
”瑜亦心惊。
次日,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
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碇石,楼船上鼓乐齐奏。
瑜暗窥他水寨,大惊曰:“此深得水军之妙也!”问:“水军都督是谁?”左右曰:“蔡瑁、张允。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教案标题:《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演练,使学生理解剧本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冲突等内容。
2.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演技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合作完成一次成功的表演。
教学内容:1. 剧本学习:教师向学生介绍《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情节,并帮助学生理解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冲突等。
2.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3. 情感表达:学生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通过表演,表达角色的情感,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剧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剧本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剧本学习:教师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冲突,帮助学生理解剧本的内容。
3.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4. 情感表达:学生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通过表演,表达角色的情感,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剧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5. 合作排练: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进行排练,互相帮助,提供意见和建议,以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
6. 展示演出:每个小组进行演出,对其他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提供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表演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剧本和角色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3.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指导,提供意见和建议,以评估学生对他人表演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群英会蒋干中计》剧本2. 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3. 演出场地和音响设备拓展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表演其他的历史剧本,如《三国演义》的选段,以提升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同时,学生可以进行剧本创作,自行编写和表演小剧场剧本,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蒋干是曹操的谋士,曾多次为曹 操出谋划策。他与东吴的周瑜、 刘备的诸葛亮等人是敌对关系。
故事概述
蒋干以东吴都督周瑜的同窗身 份,潜入东吴,企图说服周瑜 投降曹操。
在东吴,蒋干与周瑜斗智,最 终被周瑜巧妙地利用其性格弱 点,中了周瑜的反间计。
蒋干中计后,曹操误信蒋干所 言,斩杀了东吴的两位重要将 领。
在现代社会中,商业欺诈和诈骗行为屡见不鲜。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提醒人们要时刻保 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以免上当受骗。
重视沟通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蒋干中计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深入的思考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有效的沟通 和思考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和思考 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蒋干的性格特点
01
02
03
自负聪明
蒋干自视甚高,认为自己 聪明绝顶,常常自作聪明 地行事,但实际上却往往 被他人利用。
急功近利
蒋干急于求成,追求个人 功名,缺乏深入思考和谨 慎行事的态度。
轻信他人
蒋干容易相信他人,缺乏 对人和事的深入分析和判 断力,这也使得他容易上 当受骗。
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周瑜
足智多谋、机敏过人,善于利用他人的弱点,达到自己的目 的。
诸葛亮
睿智沉着、深思熟虑,能够准确地分析形势、制定策略。
04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艺术手法 和表现力
情节安排和叙事技巧
情节安排 巧妙地设置悬念,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精心安排伏笔,使故事发展合情合理,增强可信度。
情节安排和叙事技巧
• 情节的转折点处理得当,使故事发展出人意料,增加了戏 剧性。
02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情节分析
群英会蒋干中计详解课件
周瑜率领吴军与刘备 军联合,准备在赤壁 与曹军决战。
曹操与周瑜的智谋对决
曹操派遣蒋干作为使者,试图说 服周瑜投降。
周瑜利用蒋干的心理弱点,设计 了一场反间计。
蒋干中计,误以为周瑜与刘备有 勾结,并将假情报带回给曹操。
2023
PART 02
蒋干中计的过程
REPORTING
蒋干盗 书
01
蒋干在周瑜的帐中发现了机密文 件,并盗取了这些文件。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蒋干向曹操建议,利用周瑜与蔡瑁、张允的矛盾,误导曹操 杀死二人。
蒋干利用盗取的文件,向曹操献策,使曹操误以为蔡瑁、张 允是周瑜的内奸。曹操听信蒋干之言,将蔡瑁、张允杀死。
2023
PART 03
蒋干中计的影响
REPORTING
对曹魏的影响
战略失败
蒋干中计导致曹魏在赤壁之战中 的战略意图被破坏,原本希望通 过间谍获取吴国军情,却反被利 用,使吴国加强了防备。
2023
PART 05
蒋干中计的反思与总结
REPORTING
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赤壁之战背景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曹操集团 虽实力强大,但在战术和策略上面临诸多挑战。
人物性格与事件关系
蒋干作为曹操的谋士,性格自负且轻率,对周瑜的才能和东吴的实 力存在误解,导致其决策失误。
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妙地利用智谋成功地欺骗了蒋干,使其误以为 曹操已经知晓了他们的计划,从而成功地化解了危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谋 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智慧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
信息的价值与误导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通过对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对话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主题的深层含义和作者 的创作意图。
主题的来源与影响
来源
该主题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特别是三国时期的历史 事件和人物。
影响
该主题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主题的现代意义
现实意义
该主题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意义,包括领导力、团队合作、策略 思维等方面。
02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主要人物
周瑜
东吴的大都督,聪明 才智,善于谋略。
最终以火攻之计大破 曹军,使曹操败走。
巧妙地利用蒋干盗走 曹操的密信,使得曹 操误杀蔡瑁、张允。
蒋干
曹操的谋士,自视甚高。
因盗走曹操的密信而被周瑜利用,成为周瑜实施反间计的工具。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周瑜伪造的蔡瑁、张允的降书呈给曹操,导致曹操错杀二人 。
03
周瑜率领吴军与刘备军 联合,采用火攻战术击 败曹军。
04
曹操败走华容道,最终 在众将的掩护下逃回江 陵。
04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人物语言个性化
作者通过赋予不同人物以独特的 语言,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特 征。例如,周瑜的机智、诸葛亮
的沉着、曹操的多疑等。
语言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 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 强了艺术感染力。
语言含蓄委婉
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常常采用 含蓄委婉的方式,使读者在品味中 领略其中的深意。
结构特色
情节安排紧凑
全剧的情节安排十分紧凑 ,环环相扣,起伏跌宕, 引人入胜。
结构严谨完整
全剧的结构严谨完整,布 局合理,层次分明,给人 以美的享受。
群英会蒋干中计全文解释
群英会蒋干中计全文解释
嘿,咱今儿就来讲讲这“群英会蒋干中计”的事儿啊!
曹操这边呢,头疼啊,为啥?因为周瑜那家伙太难对付啦!这时候,蒋干就蹦出来了,说他和周瑜是老同学,能去劝降周瑜。
蒋干大摇大摆就去了周瑜那儿,周瑜那多精明啊,一眼就看穿他的
来意啦。
于是乎,周瑜就摆了个群英会,哇塞,那场面,真是热闹非
凡呐!大家喝酒吃肉,好不快活!蒋干心里就嘀咕了:这周瑜咋这么
自在呢?
酒过三巡,周瑜假装喝醉了,拉着蒋干就开始“掏心窝子”。
蒋干心
里那个美呀,以为能套出点啥机密呢。
结果呢,周瑜故意留下一封蔡瑁、张允的“通敌信”,蒋干这个傻愣愣的,还真就上当了,偷偷摸摸
就把信拿走了。
等蒋干回去跟曹操一说,曹操那个气呀,直接就把蔡瑁、张允给砍了。
砍完才反应过来:哎呀,上当啦!
你说这蒋干是不是傻呀?就这么轻易地中了周瑜的计!这就好比那
鱼儿,看到鱼饵就傻乎乎地咬上去,结果被钓起来了呗!
咱再想想,要是曹操不那么着急,多想想,不就不会中这个计了吗?周瑜就是抓住了曹操多疑的性格,还有蒋干那自以为是的心理,这才
让他们上了当。
总之啊,这事儿就是周瑜太聪明,蒋干太愚蠢,曹操太冲动!这出戏可真是精彩绝伦呀!你说是不是?。
3.2《群英会蒋干中计》-高二语文中职(基础模块)教学设计
3.2《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了解三国英雄人物,梳理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了解赤壁之战的英雄形象。
2.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对比《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赤壁之战人物形象的异同,理解《三国演义》“因文生事”的文学创作原则。
3.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体会《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实质是拥美德、反暴政。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小说通过细节表现和人物衬托来展现“智慧”。
教学难点:了解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创作与民间阅读接受中对“智慧”的推崇。
三、教学设想课文教学的重点在情节分析、人物分析和语言学习三个方面。
教学安排为3课时。
第一课时,以读为主,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后,由学生通读课文,讲解一些妨碍理解课文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以议为主,用讨论的方式,理解情节安排的周密、巧妙,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由杨升庵的《临江仙》导入。
过渡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梁启超《李鸿章传》)。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英雄荟萃的《三国演义》,去品品英雄的人生,看看三国的风云。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两人曾共同从事创作。
他著有十七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最早版本为明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2.晓常识《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
青海西宁市湟源职业技术学校马生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国演义》,学会通过故事细节以及人物神态、语言等分析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讨论、对对联和发表演说,激发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故事细节以及人物神态、语言等分析,把握周瑜性格。
三、教学难点:
结合《三国演义》全文,全面分析曹操中计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片尾主题曲;制作课件;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到五十回,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临江仙》
(一)《三国演义》知多少——文学常识
(二)概括情节对对联——整体把握
(三)细读发展与高潮——品味细节
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1.概括情节对下联。
2.假如你是蒋干,你能想办法完成说降周瑜的任务吗?试写一篇演说辞,要求:符合情理,有说服力。
(150字以内)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交流了有关《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梳理了故事情节,还着重分析了故事发展与高潮阶段的细节描写,感受了周瑜一步步引蒋干中计的逼真场景。
另外老师还布置了一份作业,请同学们用章回小说的回目形式概括每一部分的情节,不知同学们做得怎么样,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的答案,同时也以此回顾一下故事情节。
开端(1-3段):曹孟德初战损兵周公瑾暗探定计
发展(4-6段):蒋子翼讨功作说客周公瑾设计迎故人
高潮(7-8段):周瑜巧施反间计蒋干呆盗假降书
结局(9段):曹阿瞒中计杀蔡张周都督遂心除忧患
尾声(10段):细作报喜周瑜去忧
好一出成功的反间计!在这个故事中令你最佩服的人是谁?——周瑜。
这节课就让我们先一起来品读一下周瑜这个人物。
人物性格分析:
1.周瑜六次“笑”——抓神态、析人物
问大家一个问题:从得知蒋干来访,到和蒋干抵足而眠,在这个过程中,周瑜有一个什么表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笑请你在文中找一找,周瑜一共笑了几次?每一次笑的目的分别是
什么?你知道他笑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吗?请结合具体语境作分析。
周瑜“三笑”,“三大笑”
①……笑谓诸将曰(正好抓到使反间计的契机)
②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笑蒋干的心虚,说假话)
③瑜笑而挽其臂(表亲热,假装相信他)
④大笑畅饮(表示见故人而高兴,麻痹蒋干)
⑤佯醉大笑曰(以实力和意气盖过蒋干)
⑥言罢大笑(以示处境之优越,讥笑蒋干竟来劝降)
这三次“笑”,三次“大笑”,正像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说的:“遥想公瑾当年”,“谈笑间”,让“蒋干劝降”的宏伟计划、曹操的南下战略“灰飞烟灭”。
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瑜足智多谋、潇洒自信的性格特征。
对比中,蒋干神态变化所反映的性格特征:
①昂然而来(盲目自信);
②愕然(被周瑜一语言中,不知所措)
③蒋干惊愕(周瑜如此坚决,又惊又急)
④蒋干面如土色(胆小、愚蠢)
这段故事的题目是“群英会蒋干中计”,可是同学们想想:周瑜的真正目的是想让谁中计?最终又是谁为这一反间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曹操
那么有一个问题来了:如果说胸无城府的蒋干被周瑜拉入圈套是合情合理的,但曹操可是一代奸雄,为人又十分多疑,他怎么对周瑜
的反间计一点也没起疑心呢?
2.曹操为何会中计?——剖析曹操性格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要全面地分析这个问题,还必须结合上下文,从事件的情势,和人物的性格两方面去思考:
情势:当时曹操“率兵百万”,且一路得胜,骄傲轻敌;没想到周瑜毁书斩使,三江口失利,又被周瑜偷窥了水寨布局,曹操不禁又急又怒,因而失去了冷静的判断。
性格:曹操多疑。
“重才轻德”的用人标准,使得他善于用人,却不信任人,三江口之战,蔡张在前,曹军在后,就体现了曹操对蔡张二人的不信任。
而蔡张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恰恰印证了密信内容,让曹操更加怀疑蔡张确实被判了他。
周瑜正是看准了曹操的这种心理,才施计成功的。
曹操的性格特征除了多疑还有其他侧面吗?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第9段读一下,也许你会得出新的信息。
此段可看出,曹操还是聪明,很快就意识到中计了,但狡诈的他明白此刻承认中计只会动摇军心,所以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找借口搪塞过去。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是最复杂的,易中天说“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个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结论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
”要想全面了解这位一代奸雄,同学们还是要完整地读一读《三国演义》。
3.假若你是蒋干——语言表达得体
民间有一条歇后语:曹操遇见蒋干——倒了大霉。
蒋干盲目自信,结果弄巧成拙,成为千古笑柄。
但并不是所有的说客都无功而返,比如说《三国演义》第43、44回中,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说客前往柴桑,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和周瑜,促成了“孙刘联盟”,直接导致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和三国鼎立之势的形成,诸葛亮这位杰出的外交家的形象也在读者的心目中扎下了根。
假设你是蒋干这一角色,你如何才能不辱曹操使命?请同学们把自己课前所写的方案与小组成员讨论一下,选出一个最佳方案,到台前来展示一番。
我这里也有一个方案:捧周瑜,间瑜亮,析情势,跟明主,展大才。
语言表达如何才能“得体”?蒋干只有既不否认说降,又不激怒周瑜;既夸其英才盖世,又解除其忠君之心方能说动周瑜。
当然最重要的是对对方心理的准确把握,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尾声:(配乐《历史的天空》)
一部《三国演义》,有多少扣人心弦的故事,多少栩栩如生的人物,还有多少令人深思的道理,以至于六百多年后的今天,再读起这部小说时,我们还是不得不为罗贯中高超的笔法所折服,不得不为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小说所达到的高度而赞叹。
同样伟大的作品还有我们在本单元已经学过的《红楼》、《水浒》、《聊斋》等等,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老师真心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上这些作品,认真去品读这
些作品,因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应该永远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东西。
让我们在这首《历史的天空》中再次回味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和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