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教学设计

《比例》教学设计
《比例》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以后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非常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要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本节课之前,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已经会解决了。本节课要让学生用另一种数学眼光,从比例知识的角度寻找一种新的解决这种特殊数量关系的方法,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加强数学应用意义的培养。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上,能否真正有效的培养学生

的应用意识,其关键重要的一环是:如何引导启发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比例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要为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反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

(课件出示:学校的国旗旗杆)

1.师:同学们,熟悉这个地方吗?现在我很想知道这根旗杆的高度有多少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测量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师:其实我们有一种既科学又方便的测量方法,但需要同学们掌握好这节课的知识才能正确地测量出旗杆的高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3.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

(课件出示:)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2)差一定,减数与被减数。(不成比例)

(3)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4)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成反比例)4.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一定))5.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x×y=k (一定))

6.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吧!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

1.回顾旧知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2)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设计意图:点明主题,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新课的学习。】2.探究解法

(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课件出示)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2)探究用比例解题的方法(每个小组发放一张学习记录卡)

《用比例解决问题》学习记录卡

①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x”表示)。

相关联的两种

对应数据

张大妈李奶奶

②分析判断。

从上表可以知道()一定,所以()和()成()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

()和()的()相等。

③用比例解答。

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设计意图】“学习记录卡”的三点要求既突出了学习的重点,又把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建构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

3.展示成果

①指定小组到讲台利用投影仪汇报,预设学生的汇报内容为:

相关联的两种量对应数据

张大妈李奶奶

水费(元)12.8x

用水量(吨)810

从上表可以知道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

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列出比例是:(12.8:8=x:10),比例的解是x=16。(板书解法1)

师: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②12.8︰8和x︰10和分别表示什么?(水费单价)

③让学生再思考,看看有没有出现其它比例的解法,如果有,教师也要进行评析。(学生可能通过复习题3的复习,想出不同的解法。)④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能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能给他们自信。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4、练习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帮李奶奶解决完了问题,能再帮王大爷解决一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5.提炼方法

师:解决了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好吗?

得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课件出示):

一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

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

四解(解比例)

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设计意图:“检验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归纳解题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例6

1.师:同学们想不想体验一下刚才归纳的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

2.课件出示例6的情境图,让学生说出题意。

3.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一定会解决!

(1)自主解决问题。

(2)交流汇报解决过程。(算式和比例)

板书:解:设要捆χ包。

30χ= 20×18

χ= 12

答:要捆12包。

(3)30χ和20×18分别表示什么呢?

4.例题改编。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用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5.师: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又了解到了用反比例意义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质疑互动。

1.让学生阅读p59-60学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预设学生可能会质疑:

(1)为什么学习了算术方法,还要学习用比例解?

(2)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时,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组织学生讨论:“用算术”和“用比例”解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体会“用比例”和“用算术方法”解题思维过程相反,即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算术方法”没有比例的“模型”的要求,思维过程更具灵活性、广泛性。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教学环节,使学生建构起较系统的知识结构:理清了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思维和寻找策略的方法,沟通了用“比例”、“算术”不同方法解题思维及策略的联系与区别;理解了“用比例解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四、巩固提高。

1.教材60页的做一做:1、2题。

2.教材练习九的第3、7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与生活实践,从中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

五、全课总结。

1.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2.我们学习了用比例解决问题,通过练习九的第3题的学习,现在你们懂得怎样利用太阳、人和影子计算出我们学校国旗旗杆的实际高度了吗?

板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

BS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套第二单元 比例

第二单元比例 第1课时比例的认识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16~18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呈现情境图 二、思考并讨论 我家的房屋平面图 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 2、比例尺= 实际距离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三、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2课时比例的应用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19~20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什么叫做比例尺? 2、说一说 (1)1:800是什么意思? (2)400:1是什么意思? 二、做一做 (1)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教学设计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教学设计 搜索技巧一一海南文化古迹 昌江中学林凤龙 所属科目:网络技术应用 课时:1 课型:新授 教学方法:任务引导法、合作学习法、演示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在网上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然后 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在网上搜索有关海南文化的有关知识并进行填表,达到即让学生熟悉搜索的技巧又能了解家乡的悠久文化的目的 重点难点:搜索技巧 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由同学们大部分都喜欢听歌导入 问同学们喜欢谁的歌曲?

配套K12教育资料

问同学们得到歌曲的途径有那些? 引入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歌曲 通过这些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t —- 演示 通过电脑加投影仪向同学们演示上网搜索的基本技巧:提出搜索引擎的概念 百度、google、搜狐等 提出关键字的概念 例如:周杰伦、P3等 提出下载、另存为、复制、粘贴等基本技巧 学生听讲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上机,通过搜索自己喜欢的歌曲来掌握搜索的基本技巧 布置新任务 教师布置新的任务: 引入:我们的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同学们知道我们海南什么全国闻名吗? 提问,得出“汉文化”

提问同学们知道海南那些汉文化的古迹? 引入新任务:下面大家就通过搜索来获取有关海南文化古迹的知识并完成桌面上的表格。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提出要求 每5人1组,合作完成搜索任务并填表。 注意搜索引擎和关键字 语言简明扼要。 完成后进行提交评比,由全班12组评出前3名表扬 学生合作学习 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讨论,搜索并完成表格 评比表扬 向全班公示表格,评出前三名进行表扬 激发学生荣誉感 总结 教师总结全课: 搜索引擎 关键字 下载浏览方法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P40“比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例和比的区别。 3、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目标认同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3/4: 1/8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 [设计意图:在学习比例之前,就强调了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最佳关系”和知识的“固定点”。]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激发爱国情操。 四幅情境图分别呈现的是什么情景?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校园升旗仪式 教室场景 签约仪式 师: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板书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签约仪式:长15厘米,宽10厘米。 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师生交流,得出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但是它们的长和宽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师: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1)比较学校操场上和教室里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值。 2.4:1.6=3/2 60:40=3/2 2.4:1.6=60:40 (2)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说明: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际情境图,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一是使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二是“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由此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较多的资源;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使这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比例 第2课时 比例的应用

第二单元比例 第2课时比例的应用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19~20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什么叫做比例尺? 2、说一说 (1)1:800是什么意思? (2)400:1是什么意思? 二、做一做 (1)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在一幅比例尺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到天津的距离是5.2厘米,求两地的实际距离。 (3)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两城相距500千米,如果画在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长? (独立完成,指名展示并讲解,集体订正。)

三、能力提升 (1)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的平面图上,量得某小学长方形阅览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这个阅览室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2)在比例尺为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3.6厘米,如果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多少小时可以到达。 (3)一种机器零件长6毫米,画在设计图纸上是8.4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4)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0厘米,如果在另一幅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厘米,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四、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巩固了哪些知识? (2)评价:你认为哪一位同学或哪一个小组表现最棒,好在什么地方? 五、作业 练习二第5、6、7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搜索技巧教案

《搜索技巧》教学设计 孙芳泗水实验中学 教材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学内容 搜索技巧 课时: 1课时 年级: 高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二节后部分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对前半部分内容——《搜索引擎》的深化,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掌握切实有效的搜索技巧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通过对几个实例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的技巧和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具备的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上网经历和经验,对学习搜索引擎也有很浓厚的兴趣,但只能使用简单的搜索方法,对于一些逻辑命令、类别搜索、利用网络工具搜索方法还不能系统的应用,缺乏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因此,在原有的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并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网络信息搜索水平,是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和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搜索技巧:如:关键词的提炼、类别搜索、利用网络工具搜索等。 ②能够灵活运用搜索技巧搜索各种信息。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引导探究,启发学生思维和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 ②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对比,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进一步认识到掌握搜索技巧的重要性,利用搜索引擎有效获取信息对于学习和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②培养学生协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四、教学重点:关键词的提炼、类别搜索、利用网络工具搜索。 教学难点:逻辑命令的使用;灵活运用搜索技巧 五、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策略: 搜索技巧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本教材中仅列出了搜索技巧的相关要点,没有具有的实际详例,因此,依据课本中所提到的搜索方法,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实际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究理解搜索方法的运用和效果。同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适当的拓展学习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搜索方法,从而使学生多维度、多视角地认识不同搜索技巧的不同效果,并在对比中,突出技巧的灵活与多样,体现“搜索”的思想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设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提出问题:往有哪些国家举办过世博会?世博会是怎么来的?引出搜索引擎的使用,并进一步引出如何选择关键词。 【教学设想】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提出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导入中提出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为后面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做准备,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环节二:探究搜索技巧 (一)关键词的提炼: 1、针对导入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选择什么的关键词才能搜索到我们要找的内容。 2、根据所回答的几种答案,让学生动手实践,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不同的关键词所产生的搜索结果。 3、教师巡视学生活动,并指导、点拔,并提示学生尝试选择不同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4、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做进一步的讲解。并强调选择准确、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对提高信

新人教版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王壮龙港区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力目标: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设计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做好铺垫 引导学生根据游戏写出比,复习比的相关知识。 二、情趣导入,激发兴趣 (一)、照片激趣 师:小小的游戏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只要你善于发现、多思考,就会有所收获。 1、教师出示本人原照与放大后的三幅照片,提问: “老师想把这张照片放大,出现了下面的几种情况,说说你的看法。”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看法。 2、揭题:——比例。

师:这张照片之所以没有变形,因为它是由原照片“按比例”放大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 三、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1 (1)教师课件出示原照与一张放大照,提问: “现在老师给出这两张照片的数据,分别算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值,然后看一看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计算两张照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后,思考,交流,谈发现(2)师解释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师:原来不变形、按比例缩放指的是可以找到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这样的一个等式,板书: 7:5=14:10或 2、深入理解比例的意义。 (1)教师出示课件,提问: 生活中还有很多“按比例”缩放的现象,请看——五星红旗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当它冉冉升起的时候,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操场上的国旗和教室里的国旗的尺寸,它们的长与宽的比是不是也能组成这样一组等式呢? 学生独立思考,记录,尝试写出等式。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学设计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性质有哪些?(两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号的前面是比的前项,后面是比的后项,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比值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2.求下面两个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12∶16(3/4),18∶24(3/4)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创设情景引发思考 出示教科书中的主题图: (1)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1是天安门广场升国旗,2是校园里升国旗,3是教室里的国旗,4是谈判桌上的国旗)

(2)这些国旗的大小都一样吗?(不一样) 这是老师测量的结果第一个国旗长5m,宽10/3m,第二个国旗长2.4m,宽1.6m,第三个国旗长60cm,宽40cm,第四个国旗长15cm,宽10cm 这几面国旗的形状是一样的,但长和宽却各不相同,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各个国旗的长宽的比值都相同,都是3:2) 2.探究新知 (1)理解比例的意义 实践活动:根据刚才的发现,画一面与这几面国旗长和宽都不同的国旗外形,并保证不变形。 汇报展示:让学生汇报自己所画国旗的长和宽,并说明为什么没有变形。 理解比例的意义: 这些比化简后都是3:2,也就是比值是多少呢?(3/2) 教师边板书边总结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一个等式: 2.4:1.6=60:40或2.4/1.6=60/40 像这样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我们已经知道组成一个比的两个数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后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页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图上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分组讨论,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请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组成的比例分类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结合板书归纳:根据同学们找到的结果,我们看到,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同样,这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也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宽与长的比也都可以组成比例。另外我们还发现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值与宽与宽的比值也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与宽与宽的比页可以组成比例。根据两个相等的比可以组成比例,从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我们可以组成许多哥比例。 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观察黑板上的比例式,你能发现比例的内项与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精选】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优秀教案

【精选】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比例》优秀教案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延伸。本章节涉及较多数学概念,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在教学比例的应用时,教材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之中,并通过交流合作获取新知,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章所学知识综合性较强,与已学过的比、除法、分数、方向与位置联系紧密,教材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比例的认识、比例的应用、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第1课时比例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8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观察、计算、发现并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这一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经历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等活动,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了像6∶3,1 5 ∶ 3 4 这样的式子,你还记得这样的式子叫 什么? 生思考后回答:比。 师:什么叫作比?你能说说这两个比中各数的名称是什么吗? 生: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在比中,6和1 5 叫前项,3和 3 4 叫后项。 师出示题目,学生化简并求出比值。 16∶201 4 ∶ 15 48 0.24∶0.3 学生完成后,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师强调比的化简与求比值的区别与联系。 师:同学们根据上面化简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几个比化简后的结果都是4∶5,它们是相等的比。 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比值相等的比,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等的比。(板书课题:比例的认识) 【探究新知】 1.比例的认识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第一幅图和第一个问题。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后得出,图A与图D像,图B与图D像…… 师:你是怎样判断出哪些图片像,哪些图片不像的呢?能说出方法吗? (2)小组合作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信息技术教案 / 初中信息技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七年级上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材分析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是海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在因特上浏览信息》中的一个知识内容。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打开网站进行信息的浏览,这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主要以搜索“儋州景点—东坡书院”为背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快速找到特定的信息,真正学会使用关键字查找信息,并学以致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二、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因特网的作用和如何打开网站进行信息的浏览,但缺少主动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部分学生知道百度和谷歌网站,也偶尔进行搜索;但很少学生能使其与搜索引擎联系起来,更不清楚如何运用简单的搜索技巧让自己的搜索速度加快,准确率更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搜索引擎的作用及常用的搜索引擎;

2、掌握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搜索引擎的两个技巧:提炼关键字和添加关键字。 (二)、过程与方法:以搜索“儋州景点—东坡书院”为切入点,以三个任务铺开,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搜索“儋州景点—东坡书院”,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和体验搜索引擎的强大功能,树立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 2掌握搜索引擎的两个技巧:提炼关键字和添加关键字。 难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两个技巧:提炼关键字和添加关键字 五、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六、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课件 七、教学教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能正确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 2、通过整理,提高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加强对知识系统性的认识。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知识点。 谈话:我们班有多少名同学?多少男同学?多少女同学? 提问:哪位同学能用“比的知识”说说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关系,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关系。 追问:你能再说一个比和刚才的比组成比例吗? 组内交流一下方法。 二、梳理知识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和整理比和比例的知识。 1、请打开书,填写84页例1的表格。 (1)引导学生逐步梳理比和比例的知识。 (2)刚才我们复习了比的基本性质,那同学们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商不变的性质呢? (3)说说这三个性质的共同点。 看来,比、分数、除法是有互通性的,那么我们来看一看比、分数、除法的区别以及它们的联系。 2、请同学们填写84页例2的表格。 (1)小组合作学习,梳理表格。 (2)指名学生汇报。

(3)提问: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a : b=a÷b=(强调b≠0) 三、做一做 1、求比值。 45∶72 ∶2 4∶ 我们根据什么求比值?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2、化简比。 ∶0.7∶0.25 4∶ 我们化简比的依据是什么?结果是什么?(一个比,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3、解比例。 ∶X = ∶2 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巩固应用 1、餐馆给餐具消毒,要用100mL消毒液配成消毒水,如果消毒液与水的比例是1:150,应加入水多少毫升? 2、一个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是420米,长与宽的比是4:3。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总结收获。 (温仁小学胡景敏)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比和比例》

第二单元比和比例 第1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比的过程。 2、了解比和比值的含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比的知识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1页,书中就有一幅工人搅拌水泥沙的情境图,大家观察情景图并读一读两个工人的对话。 师:从两个工人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水泥沙是每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混合搅拌而成的。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还可以说3千克沙子对1千克水泥。 二、认识比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能会说: (1)就是1千克的水泥加3千克沙子。2千克水泥加6千克沙子。 (2)就是每1千克水泥就配3千克沙子。 (3)水泥沙里面,是水泥,是沙子。

(4)水泥沙里水泥占1份,沙子占3份。 师:同学们说的意思都对。每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就是有1千克水泥就加3千克沙子。也就是说,水泥沙里水泥占1份,沙子占3份。生活中这样的问题在数学上有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1千克水泥和3千克沙子的关系可以表示为1比3。 边说边在前面板书的基础上,板书1:3。 师:这样的表示方法叫做比。板书:比 师:(指着1:3)这个式子读作1比3、1和3中间的这个像冒号的符号叫做比号。请同学们读一遍。 学生读式子。 师:在用比表示两个量的关系时,为了区分谁和谁比,比中的两个数还有自己的名字。在1:3中,1叫比的前项,3叫比的后项。边说边板书。 师:我们知道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于还可以说3千克沙子对1千克水泥,3千克沙子和1千克水泥的关系怎样表示呢?把3作比的前项,先写3,中间写比号,把1作比的后项,最后写1。教师边说边完成板书。 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1:3 3千克水泥对1千克沙子:3:1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比。 生:3比1。 师:搅拌水泥沙问题中,沙子和水的关系可以用比表示。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比,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调制涂料的问题。环卫工人用6千克白色涂料和3千克蓝色涂料调成比较前的蓝色涂料。

《搜索引擎》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搜索引擎》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中学□小学学科:信息技术 教学课题:《搜索引擎》 课时:1课时 授课班级:602 授课环境:机房,联网。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总结搜索经验 教材分析 1、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多样性以及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和技巧,为下一节课《文件的下载》进行基础的铺垫。 2、学习本节课使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一些学习等等的资料。 学情分析 1、通过上节课的了解,发现一部分学生对搜索引擎有一定的了解和简单的使用。 2、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对搜素引擎更深的认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搜索引擎让学生通过网络更容易查找资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生,让学生能够使用搜索引擎的来查找需要的资料和软件等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教育学生查找健康、有益的知识资料,提高学生网络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多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能够利用专业的搜索引擎进行查找资料。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 行为 设计意 图

1、情境导入 教师讲述:徐路同学是在“中华民 俗文化”网络协会的会员,他正在写一 篇关于“东巴文化”的研究报告,但是 报告中需要引用一幅关于纳西人宗教信 仰的图片,可是他在网上花了很长时间 就是找不到。怎么办?(请前后两桌四 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为进行讨论(以下 讨论小组安排同)。 提问学生讨论得出的结果,可以用 “百度”搜索等工具进行查找 进行了激 烈的讨论。随 意抽选5个小 组到讲台写出 所在小组的讨 论结果。 吸引学生注 意力,提高学 生学习搜索 引擎的兴趣, 引出课题《搜 索引擎》 2、搜索引擎 从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搜索引擎室 指用于因特网信息查找的网络工具。它 可以划分为两个引擎。 以小组 为单位讨论, 派出代表举例 说明有什么样 的搜索引擎 让学 生回想平时 搜索资料的 操作,从而更 深一步了解 搜素引擎。让 学生体会到 协作学习的 意义。 (1)全文搜索引擎教师操作: 学生观看 图片网站 通过图 片网站的引 入直观说明 全文搜索引 擎。让学生直 观学习并掌 握。 (2)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教师操作: 学生继续 观看图片网站 通过图 片网站的引 入直观说明 全文搜索引 擎。让学生直 观学习并掌 握

《解比例》教学设计教程文件

解比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解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突破重难点 重点:自主探究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难点: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学法:学生独立探究,全班交流,优化出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2.导入新课。 谁能很快的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是几?

14:21=2:() 1.25:()= 2.5:4 教师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为学习解比例铺垫) 二.互动新授 (一)课件出示北京世界公园短片。 1.关于万里长城你有怎样的了解呢? 万里长城是七大奇迹之一,全长2.1万千米,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等15个省区市。 2.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是古埃及80座金字塔遗迹中最高大的一座,它叫胡夫金字塔,它的高度约146.5米,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埃菲尔铁塔 位于法国巴黎,高度约320米呢。 4、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北京世界公园里的建筑是原建筑吗? 古代埃及金字塔,就是按1:25的比例缩小建成的,模型高度5.4米,原塔高度146.5米。 (二)教学例二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 2.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度多少米?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独立读题,说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小组内交流讨论。 埃菲尔铁搭的高度约320米,埃菲尔铁搭的模型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让我们求埃菲尔铁搭模型的高度。 3.分析与解答 (1)分析题意,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及反思

第三单元比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能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原理,并能把简单的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两个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2、能从比例知识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3、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关键:理解正、反比例意义,认真分析两个量的变化情况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 比例的意义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正确计算比的比值教学过程 1 一、学前准备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 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300: 5= 60: 1 (2)小明身高1.2 米,小红身高1.4 米,写出小明与小红身高的比1.2: 1.4= 12: 14= 6: 7 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 16 3/4: 1/8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 (1 )看课文的情境图(2)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 (3)测量教室国旗长和宽各多少?(4)教室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5)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不和?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6)什么是比例?

信息检索基本方法教案

布尔逻辑检索 Boolean logic 由GEORGE BOOLE 1815-1864提出,目前大多数搜索引擎都采用 与 AND, *, & 或 OR, + ,︱ 非 NOT,—, ! 逻辑“与”:用关系词AND表示(可写作“*”或“&”)。逻辑“与”表示AND 所连接的两个检索词必须同时在结果中出现才满足检索条件。 逻辑“或”:用关系词OR表示(可写作“+”或“︱”),逻辑“或”表示OR所连接的两个检索词只要有一个能出现在结果中就算满足了检索条件。 逻辑“非”:用关系词NOT表示(可写作“and not”“—”或“!”),逻辑“非”表示NOT后面的那个检索词一定不能在检索结果中出现。 例如:校庆 AND 武汉大学 高等教育 * 中国 湖南 OR 湖北 移动学习 + 泛在学习 大学 NOT 武汉大学 玉米–甜玉米 例如,用GFsoso检索,电子 AND 读书笔记 电子读书笔记 OR 读书笔记软件 位置限制检索 临近检索(Proximity Search) 以Dialog为例,收900多个数据库 (1)PRE/0,P/0 表示前后词序不能颠倒,中间不能插入其他词,但可以插入符号。 With, (W) 例如:Wuhan P/0 University (2)PRE/#,P/# 表示前后词序不能颠倒,中间可插入一定数量的单词,即

插入#个单词。 例如:Wuhan P/1 University 检索结果: Wuhan Medical University; Wuh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Wuhan Technology University; (3)NEAR/0,N/0 表示前后词序可以颠倒,但中间不能插入单词。 例如: Wuhan N/0 University 检索结果: Wuhan University; Wuhan –University;Wuhan ,University University, Wuhan; University-Wuhan; University Wuhan (4)NEAR/#,N/# 表示前后词序可以颠倒,中间可以插入#个单词。 例如: Wuhan N/1 University 检索结果: Wuhan Medical University; Wuh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Wuhan Technology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Wuhan; University in Wuhan; University at Wuhan (5)(s)是sentence的缩写,A(s)B表示A和B必须同时出现在记录的同一个句子或短语中,但次序可以随意改变,A与B之间可以有若干个其他的词。 如:resin (s) ester (酯化树脂) 【练习】1、查找computer和game的间隔不大于100个单词的网页 2、检索“杂交玉米”的外文文献,要求两词间隔1个词,前后次序固定。hybrid、corn 答案:1、computer near/100 game 2、hybrid p/1 corn hybrid w/1 corn

比与比例数学教案.

比与比例数学教案 2018-12-31 该板块主要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应用,除了对基本概念的复习外,还注重沟通比和比例间的关系及与分数、除法的联系。 例题:关于比、比例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对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的复习。 教学时,以问题“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引入,让学生自主地回顾知识。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同时也会感到这些知识点比较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进而激发学生梳理这部分知识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重点对比、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比和比例的性质、化简比、求比值、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判断正(反)比例等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讨论与交流”是从知识内在联系方面进行整理,重点弄清楚比、比例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第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自主讨论比、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借助于下图,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意义上区分:“比”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除法”表示的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一个数。 教学第二个问题时,结合第一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主交流,能体会到比、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教学第三个问题时,可在对比和比例意义进行对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明确“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了解比是比例的基础,比例是比的扩展,没有两个相等的比是组不成比例的。还要弄清楚不是任意的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的,-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所以,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要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可借助下面的表格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上面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地感受到“数学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1题,是运用逼和比例尺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信息中比及比例尺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然后再结合实际意义感受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第2题是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测量大树的高度:

《比例》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以后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非常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要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本节课之前,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已经会解决了。本节课要让学生用另一种数学眼光,从比例知识的角度寻找一种新的解决这种特殊数量关系的方法,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加强数学应用意义的培养。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上,能否真正有效的培养学生

的应用意识,其关键重要的一环是:如何引导启发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比例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要为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反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 (课件出示:学校的国旗旗杆)

解比例教案

解比例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学设计 古冶区实验小学董晓红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解比例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联系和广泛应用,情感与价值观。 2、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 解比例 教学难点: 解比例的方法。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解比例的根据。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投影仪、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 (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80和5:200

个内项的积的等式。 师:对了,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不但把比例改写成了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我们知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同学们会解方程吗?把这个方程解出来。 在全班学生独立解答的同时,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师: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呀?(32)对了,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32米。 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 出示比例的意义。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比例的意义(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或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检验。 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们先来总结总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最后解方程) 现在同学们会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吗? 3、巩固例2练习 (1)出示练习题p37第8题 (2)学生独立完成,二名学生板演讲解分析 (3)小结: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比例。(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X) 4、这个比例你能解答吗?出示例3: 1.5/2.5=6/X (1)谈话引导学生理解例3,这个比例形式上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2) 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 (3)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4)同学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例3 5、指导学生梳理教材的知识点,完成p35“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比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听课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地化简比、求比值和解比例。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例,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三、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师生共同回忆已学知识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比和比例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和比例)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1)你能举出一个比和一个比例的例子吗 举例:比:: 比例:80:84=20:21 ①比和比例的意义各是什么 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比和比例各部分名称是怎么样的 比: 比例: ③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这些性质分别是什么的依据 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化简比的依据)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解比例的依据)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比例

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2)结合上述表格,你能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和比的基本性质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吗 我们在应用这些性质和规律时,都是将各部分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结果不变。 2.求比值和化简比:

(1)先求下列各个比的比值,再化简比。 18:12 5.1:5.0 05.021: 5331: 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 比例尺 一副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即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 比。 4.正、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