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释:觅:寻找。
戍:防守。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霜:白。
空:白白的。
空空的。
料:预料。
翻译: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从前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黯淡。
金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斑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抗金的前线,人却老死在沧州。
一:(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
(4分)(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4分)【参考答案】(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
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
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
(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2)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
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
(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二:1、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简析形象;形象的意义。
阅读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八年级重点古诗赏析——诉衷情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匈奴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古诗赏析:开篇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从戎南郑的生活。
起处用“当年”二字领起,化实为虚,点出所叙系指往事。
“觅封侯”,谓寻找杀敌立功以取封侯的机会。
“匹马”既是纪实,也刻划出作者从军时的勃勃英姿。
“戍梁州”,具体指出驻守的地方。
南郑属古梁州,故曰。
那是乾道八年(1172)的春天,陆游接到王炎的邀请书后,便匹马单身离开夔州,风尘仆仆地奔赴前线,去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当时他十分兴奋,希望能在万里边防线上找到杀敌报国的机会。
来到南郑之后,他身披铁甲,跨上战马,腰悬利剑,手挽长枪,冒着酷暑严寒,踏着崎岖坎坷的山路,奔驰于岐渭蜀陇之间,调查地形,了解敌情,积极为北伐进行准备。
他曾向王炎陈进取之策,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诗人回忆这段生活,是为了与后文对照,揭示英雄末路的悲哀。
“关河”两句一转,回笔描写现实。
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了,而今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可是梦醒之后,一切都消失了,那雄伟险峻的关山江河又在什么地方呢?只有当年从军时穿过的那件“旧貂裘”,积满灰尘,还挂在墙上,作为“匹马戍梁州”的纪念。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当年万⾥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当年万⾥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译⽂] 当年远⾏万⾥为建功,匹马单⾝投军到梁州。
[出典] 南宋陆游《诉衷情》注:1、《诉衷情》陆游当年万⾥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谁料,⼼在天⼭,⾝⽼沧州。
2、注释:①觅:寻求。
②梁州:古陕西地,此指汉中前线。
③关河:此指⼤散关、渭河⼀带。
何处:不知何处。
⽆踪迹可寻之意。
④“胡未灭”三句:胡未灭:⽤《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语意。
鬓先秋:鬓发先⽩。
⑤“此⽣”三句:天⼭:这⾥代指西北边境前线。
沧洲:⽔边陆地,常指隐⼠居住之地。
这⾥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
3、译⽂1:想到年轻时为功名万⾥从军,跨骏马,上梁州,保卫边疆。
旧时的关河在哪⾥,已如梦境,穿过的貂裘,也变得暗淡⽆光。
敌⼈未消灭,我的头发已⽩,想到这,就要哭,但有何⽤?谁能料这⼀⽣竟这样空过,我的⼼在西北,⾝却要⽼死湖旁!译⽂2:当年为了建功⽴业,报效祖国,单枪匹马奔赴梁州前线。
如今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过去的从军⽣活,那时出征的战袍都已经尘封⾊暗了。
胡⼈还未消灭,两鬓都已花⽩,只能独⾃⽩⽩地伤⼼落泪。
这⼀⽣谁能预料,原想⼀⼼⼀意在天⼭抗故,如今却只能⽼死于沧洲!译⽂3:回忆当年鹏程万⾥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活已成梦中之串,梦⼀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招裘。
胡⼈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地淌流。
这⼀⽣谁能预料,原想⼀⼼⼀意抗故在天⼭,如今却⼀辈⼦⽼死于沧洲!译⽂4:想当年,我怀着报国⽴功的豪情壮志,不远万⾥来到西北边疆,单枪匹马驰骋于万⾥疆场,出⽣⼊死地保卫梁州,寻觅建功⽴业以求取封侯的机会。
⽽如今,边塞军旅⽣活只能在梦中见到,梦醒后就烟消云散,⽆影⽆踪。
惟有当年在军队中穿的貂裘还保存着,可它的上⾯却积满了灰尘,颜⾊暗淡⽆光,变得陈旧不堪了。
时⾄今⽇,侵占中原的⾦兵还没有消灭,然⽽⾃⼰的两鬓却已花⽩⼀⽚,宛如秋霜。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①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②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③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④【注释】①觅封侯:寻觅建功立业以取封侯的机会。
封侯,是功成名就的一个标志。
戍:戍边,保卫边疆。
梁州:今陕西汉中市一带古称。
②关河:关塞、河防,指边境。
何处:不知何处,无踪迹可觅。
梦断:梦破。
尘暗:光埃密积,使衣物颜色也变暗淡了。
貂裘:皮裘衣。
暗用苏秦说秦王,失志而归,黑貂之裘已敝破的典故。
③鬓先秋:秋,秋霜,鬓发白如秋霜。
④天山:今新疆境内之天山,借指前线。
沧洲:水边,古时隐者住处泛称,亦即江湖之谓。
【译文】当年我满怀壮志,企盼为国效力,追求立功边疆的封侯事业,并也确实骑马远去汉中守卫过前方。
可是曾几何时,从军关河的梦破灭,往事竟无影踪可寻觅,一身旧皮裘也在时光的流逝中尘封埃积,破旧不堪。
敌国未灭,我人已老,对镜只见两鬓霜白,不禁泪落襟前,一切也只有空流苦泪而已了。
这一生谁又能料想到。
心在前线,魂系国事,却身在江湖,老于闲居呢!【集评】现代·俞平伯:“(末三句)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
”(《唐宋词选释》下卷)【赏析】此词用了两个反差笔法,一是“匹马戍梁州”的雄姿英发和“尘暗旧貂裘”的失志侘傺;一是“心在天山”的理想和“身老沧洲”的现实。
反差愈大,其心绪愈酸楚愈难自持,足可想见。
有此二笔反差表现,特别是结末八字,放翁的悲愤情怀,已溢见纸端。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的意思及赏析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的意思及赏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1。
匹马戍梁州2。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一胡一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3,身老沧州4。
1万里觅封侯: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使五十余国归附汉朝,被封为定远侯。
这里借指为国家建立功业。
2匹马戍梁州:陆游四十八岁时,在汉中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
3天山:新疆境内,汉唐时为西北边陲。
4沧州:陆游晚年退居在山一陰一湖边的三山村。
想当年,我奔波万里,只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还曾单槍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而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情景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竟不知此身在何处,只看见落满灰尘的战袍。
一胡一人还未消灭,头发已经花白,流眼泪也无济于事啊。
谁能预料人生呢?我一心想着在天山抗敌,如今却要在这水边等死了吗?【梦断之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陆游从抗敌的梦中醒来,又回到抗敌无门的无奈中,梦与现实都是这样的令人伤心。
陆游特别珍视在蜀中当兵的十年,他的诗稿集称为《剑南集》,也是在心心念念地想着在西南挥剑戍边的日子。
这样一心报国的人从梦中醒来,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七尺男儿空流泪,“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怎不叫人同情和敬佩!【赏析】“尘暗旧貂裘”这一句看似在写景:当年打仗的时候穿的战袍如今都蒙上了厚厚的灰尘,但仔细体会,又能感受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是无奈的、悲痛的、落寞的。
因为蒙尘的不是别的,正是他想穿而不能穿的战衣。
我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愿望搁置了很久的时候,也可以说“尘暗旧单车”、“尘暗旧滑板”之类。
【启示】人生中有很多不能完满的事情,比如李商隐想留住黄昏而不能、陆游想征战天山而不能、李清照想回到北宋而不能……这些无奈不是因为个人能力和条件的不及,而是现实不允许他们这样。
虽然青年人想怀抱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目标去进取,但在尽了全力之后,就要豁达地接受人生的无常了。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译文|作者简介《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这首词通过现在和过去的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宋代: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及注释译文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注释⑴诉衷情:词牌名。
⑵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⑶戍(shù):守边。
梁州:《宋史·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
”治所在南郑。
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⑷关河:关塞、河流。
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梦断:梦醒。
⑸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⑹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
南宋词中多指金人。
此处指金入侵者。
⑺鬓:鬓发。
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⑻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
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⑼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翻译及赏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翻译及赏析
一
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今陕西汉中)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开篇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从戎南郑的生活。
起处用当年二字领起,化实为虚,点出所叙系指往事。
觅封侯,谓寻找杀敌立功以取封侯的机会。
匹马既是纪实,也刻划出作者从军时的勃勃英▼赏析二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
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阴,有志难申。
壮士凄凉闲处老,名零落中看。
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
1。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赏析|全诗|原文翻译《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原文诉衷情⑴当年万里觅封侯⑵,匹马戍梁州⑶。
关河梦断何处⑷?尘暗旧貂裘⑸。
胡未灭⑹,鬓先秋⑺,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⑻,身老沧洲⑼。
注释⑴诉衷情:词牌名。
⑵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⑶戍(sh ):守边。
梁州:《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
治所在南郑。
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⑷关河:关塞、河流。
一说指潼关之所在。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梦断:梦醒。
⑸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⑹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
南中多指金人。
此处指金入侵者。
⑺鬓:鬓发。
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⑻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
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⑼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
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白话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古诗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翻译赏析

古诗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翻译赏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前言】《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⑴诉衷情:词牌名。
⑵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⑶戍:守边。
梁州:《宋史·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
”治所在南郑。
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⑷关河:关塞、河流。
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梦断:梦醒。
⑸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⑹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
南宋词中多指金人。
此处指金入侵者。
⑺鬓:鬓发。
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⑻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
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⑼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
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翻译】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诉衷情_宋词赏析_宋_陆游

注释
6 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南 宋词中多指金人。此处指金入侵者。 7 鬓:鬓发。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8 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 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9 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 地。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译文Βιβλιοθήκη 鉴赏上片回忆自己早年的戎马生涯,感叹常年闲居, 报国无门的境遇。当年词人何等英勇,奔赴前线,抗 敌杀敌。可是不到半年,他就被调离前线,从此边塞 关防,只在梦中出现。梦醒只看到旧时戎装。
下片抒情,抒发胡人未灭、青春不再、报国无门 之悲。想到胡虏未灭,两鬓却已斑白,不禁老泪纵横。 最后三句道出了词人的无限悲愤。词人心始终驰骋于 疆场,身却老在了沧州。抒发了词人的失落和对南宋 统治者强烈的不满。
鉴赏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 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浮沉, 残虏未扫;回首人生,年华虚度,两鬓已苍;回忆往 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 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 自古谁不老?但胡人未灭,功业未成,岁月无多,这 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这忧国之泪只是“空” 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 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当年驰骋万里,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 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 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却不知身在何处?旧时出征的 貂裘已经布满了尘埃,变得昏暗不已。
胡人还未消灭,双鬓却早已斑白如霜,感伤的眼 泪也只能白白地流淌。谁能料到,心始终在前线抗敌, 人却要老死在沧洲!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此时 词人已年近七十。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 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 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那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公元1189年 (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 达十二年。这期间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 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 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一词的译文及赏析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一词的译文及赏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
作品追忆了自己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下边整理分享这首词的原文、译文和赏析。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回首当年,我单枪匹马驰骋万里,奔赴边境戍守梁州,为了建功立业,寻求建功立业并获得封侯机会。
可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却只能出现在梦中。
而且当美梦醒来,竟然自问身在何处?唯见我曾穿过的貂皮裘服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显得破旧不堪。
如今,那些来自西北的入侵者胡人尚未消灭,而我已年岁渐老,鬓发早就变白犹如秋霜,只能任由感伤的眼泪枉然淌流。
这一生谁能预料,心始终在西北前线抗敌,但人却一辈子老死在沧洲!【赏析】从总体上看,诗人回忆这段生活,真实地揭示出了英雄末路时的悲哀与绝望。
词的开篇“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昔年壮志凌云,单枪匹马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其中的那一个“觅”字,显示出作者当年那种自信、雄心及其坚定执着、不懈地追求精神。
“万里”与“匹马”则形成空间的强烈对比,表现出卓荦不凡之英雄气概。
而词中的“关河梦断何处”与“尘暗旧貂裘”两句,则是作者笔锋一转描写现实,即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悲叹而今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那种豪雄意气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并经常入梦。
这是因为作者强烈报国愿望受到太多压抑,使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
词中的“旧貂裘”,则是唯一展现在作者眼前的旧物,而它却是理解此词的关键,即作者见貂裘,睹物伤情,从而引起他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
显然,“旧貂裘”是全词灵感的媒体。
尤其词中那个“空”字,实则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是对君臣尽皆醉、偏安东南一隅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词赏析

导读:此篇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感情自胸臆流出,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沉郁苍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爱国词作的名篇之一。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中心注释①选自《放翁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的爱国人。
②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时机。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③梁州:仅陕西南部汉中地区。
陆游在48岁时在汉中川陕宣抚使署任职,过了一段军旅生活,积极主张收复长安。
④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
⑤梦断:梦醒。
⑥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⑦胡:本为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⑧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⑨天山:在今新疆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⑩身老沧洲:陆游晚年退隐在故土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沧州,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觅:寻找。
戍:防守。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霜:白。
空:白白的。
料:预料。
译文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时机,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参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敌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江湖!【译文二】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建功立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参军生活已成梦中之景,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翻译、解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代: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回想当年为了建功立业驰骋万里,单枪匹马奔赴边境戍守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唯有曾穿过的貂裘,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胡人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任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注释诉衷情:词牌名。
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戍(shù):守边。
梁州:治所在南郑。
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关河:关塞、河流。
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梦断:梦醒。
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
南宋词中多指金人。
此处指金入侵者。
鬓:鬓发。
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
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
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创作背景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
这期间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
这首《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赏析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的意思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的意思》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理解一首词,叫《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这首词呀,是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写的。
“当年万里觅封侯”这句话说的是,回想当年,诗人为了能得到一个很高的官位,跑了很远很远的路。
就好像你们为了得到一个特别想要的玩具,可能会跑好几个商店去找。
那时候,诗人满怀壮志,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
他勇敢地去面对各种困难,就像你们在游戏里勇敢地闯关一样。
小朋友们,能有点感觉不?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的意思》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讲这首词哟!
“当年万里觅封侯”这句词里,藏着诗人年轻时的梦想和勇气。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想成为画家,就努力地学习画画,参加各种比赛,这就有点像诗人当年为了“觅封侯”去努力。
诗人在回忆过去的时候,心里可能有很多感慨。
也许他会想,如果能回到过去,他还会那么勇敢地去追求梦想。
小朋友们,你们有自己的梦想吗?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的意思》
小朋友们,再来听听这首词。
“当年万里觅封侯”,诗人想起过去,眼睛里可能会闪着光。
就像你们想起自己在运动会上努力跑步,得了第一名的时候。
诗人当年为了理想,不怕吃苦,不怕累。
可是后来呢,事情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发展。
但他写这首词,就是想把自己的心情说出来。
小朋友们,虽然有时候梦想不容易实现,但我们也要勇敢去追,对不对?。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词赏析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词赏析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词赏析导读:此篇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感情自胸臆流出,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沉郁苍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陆游爱国词作的名篇之一。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中心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反映陆游壮志难酬,悲愤和感慨。
注释①选自《放翁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的爱国人。
②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③梁州:仅陕西南部汉中地区。
陆游在48岁时在汉中川陕宣抚使署任职,过了一段军旅生活,积极主张收复长安。
④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
⑤梦断:梦醒。
⑥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⑦胡:本为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⑧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⑨天山:在今新疆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⑩身老沧洲:陆游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沧州,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觅:寻找。
戍:防守。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霜:白。
空:白白的。
料:预料。
译文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敌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陆游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中心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反映陆游壮志难酬,悲愤和感慨。
注释①选自《放翁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的爱国人。
②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③梁州:仅陕西南部汉中地区。
陆游在48岁时在汉中川陕宣抚使署任职,过了一段军旅生活,积极主张收复长安。
④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
⑤梦断:梦醒。
⑥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⑦胡:本为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⑧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词赏析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词赏析⑨天山:在今新疆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⑩身老沧洲:陆游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沧州,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觅:寻找。
戍:防守。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霜:白。
空:白白的。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词赏析文章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词赏析料:预料。
译文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敌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作者】陆游【朝代】宋
译文对照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
想当年,我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而驰骋万里,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
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谁能想到我这一辈子,心里想着在边疆杀敌,身子却只能老死于沧洲。
赏析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当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 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4分)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 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匈奴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 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 白白地流淌。谁能料我这一生,心 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换头三句,紧承上片结拍,写梦醒后的悲凉心情。“胡未灭”,谓入 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灭,半壁河山还在敌寇的铁蹄蹂躏之下;“鬓 先秋”,慨叹自己发如秋霜,年迈体衰,不能重返前线;“泪空流”, 是说壮志成空,忧国忧民的眼泪等于白流。这里连用“未”、“先”、 “空”三个虚词,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幻灭感,一唱一叹,感人至深。 “未”表达了作者逆胡(金入侵者)没有消灭,功业没有建成,感到 无比遗恨之情;“先”表达了作者岁月不多,两鬓已苍,雄心虽在, 壮志难酬的沉痛之情;“空”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慨,内心 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 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 在天山,身老沧洲。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 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 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 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 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
最后三句,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对南宋
统治集团误国误民政策的无比愤慨。谁会料到,像他这样一生志在恢
复中原,时刻准备奔赴疆场,为国献身的人,却落得如此下场!此时
被罢官回乡,只得披上渔蓑,去作江边的无名隐士,终老于镜湖之滨
了
(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 试分析。(4分)
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 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 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 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开篇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从戎南郑的生活。起处用“当年” 二字领起,化实为虚,点出所叙系指往事。“觅封侯”,谓寻找杀
敌立功以取封侯的机会。“匹马”既是纪实,也刻划出作者从军时的
勃勃英姿。“戍梁州”,具体指出驻守的地方。。“关河”两句
一转,回笔描写现实。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了,而今只有在梦中才能 重返前线。可是梦醒之后,一切都消失了,那雄伟险峻的关山江河又 在什么地方呢?只有当年从军时穿过的那件“旧貂裘”,积满灰尘, 还挂在墙上,作为“匹马戍梁州”的纪念。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 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 施展抱负。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这里比喻多年没 有披挂上阵,甲胄尘封,不能立功边陲。诗人是睹物伤情,因见貂裘 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也可以说,“旧貂裘”是这首词灵感的 触媒。人回忆这段生活,是为了与后文对照,揭示英雄末路的悲哀。 “
陆 游
陆游(公元1125年11月 13日-1210年1月26日),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 阴(今浙江绍兴)人,南 宋诗人、词人。陆游是现 留诗作最多的诗人,其一 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 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 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 “宋代四大诗人”,又与 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 称“南宋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