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合集下载

《诉衷情》译文及赏析

《诉衷情》译文及赏析

《诉衷情》译文及赏析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背景选自《放翁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的爱国人。

注释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梁州:仅陕西南部汉中地区。

陆游在48岁时在汉中川陕宣抚使署任职,过了一段军旅生活,积极主张收复长安。

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

梦断:梦醒。

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胡:本为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天山:在今新疆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身老沧洲:陆游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沧州,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觅:寻找。

戍:防守。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霜:白。

空:白白的。

料:预料。

译文1: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敌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江湖!译文2: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建功立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景,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译文3: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赏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赏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赏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赏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赏析1原文: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诗词赏析: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今陕西汉中)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开篇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从戎南郑的生活。

起处用“当年”二字领起,化实为虚,点出所叙系指往事。

“觅封侯”,谓寻找杀敌立功以取封侯的机会。

“匹马”既是纪实,也刻划出作者从军时的勃勃英姿。

“戍梁州”,具体指出驻守的地方。

南郑属古梁州,故曰。

那是乾道八年(1172)的春天,陆游接到王炎的邀请书后,便匹马单身离开夔州,风尘仆仆地奔赴前线,去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当时他十分兴奋,希望能在万里边防线上找到杀敌报国的机会。

来到南郑之后,他身披铁甲,跨上战马,腰悬利剑,手挽长枪,冒着酷暑严寒,踏着崎岖坎坷的山路,奔驰于岐渭蜀陇之间,调查地形,了解敌情,积极为北伐进行准备。

他曾向王炎陈进取之策,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诗人回忆这段生活,是为了与后文对照,揭示英雄末路的悲哀。

“关河”两句一转,回笔描写现实。

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了,而今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可是梦醒之后,一切都消失了,那雄伟险峻的关山江河又在什么地方呢?只有当年从军时穿过的那件“旧貂裘”,积满灰尘,还挂在墙上,作为“匹马戍梁州”的纪念。

陆游对这件“旧貂裘”十分珍视,因为他曾穿着它在前线冲锋陷阵:“貂裘半脱马如龙,举鞭指麾气吐虹。

”(《醉歌》)还穿着它在荒滩上亲手剌死过一只猛虎:“百骑河滩猎盛秋,至今血溅短貂裘”。

(《醉歌》)所以当他离开南郑后,一直把它藏在身边保存着。

“旧貂裘”是此篇中唯一展现在作者眼前的物象,虽然词中只用一句轻轻带过,但却是理解此词的关键。

陆游诉衷情赏析

陆游诉衷情赏析

陆游诉衷情赏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赏析陆游的《诉衷情》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陆游《诉衷情》赏析以供大家阅读。

陆游《诉衷情》原文当时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诉衷情》译文回想当年为了建立战功以求得封侯的机会,曾经满怀壮志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那段从军戍边的生活已经像梦一样,不知消失到哪里去了;当年穿过的貂皮战袍因长期不穿,也已经积满尘土暗淡无光了。

侵略者还没有消灭,可是自己却早已两鬓斑白,想起来只能白白地暗自流泪。

人这一生啊,真是难以料想,虽然心里还常常想着去边塞杀敌,可如今却只能慢慢地老死在家园。

陆游《诉衷情》赏析一这首词虽然具体写作年代不详,但可基本确定是写于诗人晚年隐居的山-阴-农村的那段时间。

作品回顾了诗人当年的军旅生涯,追述了后半生的人生历程,抒发了壮志未酬的内心愁苦。

“当时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作品开门见山,简要地概述了自己曾经的军旅生涯,这是诗人对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心情与生活的概括描述。

诗人陆游满怀一腔报国杀敌之志,单枪匹马驰骋万里疆场,想要通过建立一番不朽的功业以“觅封侯”。

“觅封侯”,小而言之,是为了光宗耀祖,改变自己和妻室子孙的生活和地位,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也无可厚非;大而言之,也是为了更好地为国效力,更大限度地寻求救国之路,施展兴邦之志。

并不像有些人理解的仅仅是为了“欲求高官厚禄、封妻萌子”和“对权势地位是多么的向往”。

那样理解对陆游是不公平的。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这两句是诗人对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流露了有志而不能施展的遗憾。

“关河”,泛指边地险要的战守之处,也是指当年奋勇杀敌的经历和记忆。

“梦断”,其实那些“梦”是无法“断”的,尽管自己被迫无奈退隐还乡,尽管如今已“貂裘”“尘暗”,尽管当年的戎马生涯早已成了过去,但是当年驰骋沙场的经历与记忆还是依然魂牵梦绕,历历在目,历久常新,怎可能因岁月更迁就“梦断”呢!?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组词句深切地抒写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对自己的无奈,也隐隐地流露了对时政的不可言喻之情。

宋词名句: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宋词名句: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宋词名句: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译文]当年远行万里为建功,匹马单身投军到梁州。

[出典]南宋陆游《诉衷情》注:1、《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2、注释:①觅:寻求。

②梁州:古陕西地,此指汉中前线。

③关河:此指大散关、渭河一带。

何处:不知何处。

无踪迹可寻之意。

④“胡未灭”三句:胡未灭:用《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语意。

鬓先秋:鬓发先白。

⑤“此生”三句:天山:这里代指西北边境前线。

沧洲: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

这里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

3、译文1:想到年轻时为功名万里从军,跨骏马,上梁州,保卫边疆。

旧时的关河在哪里,已如梦境,穿过的貂裘,也变得暗淡无光。

敌人未消灭,我的头发已白,想到这,就要哭,但有何用?谁能料这个生竟这样空过,我的心在西北,身却要老死湖旁!译文2:当年为了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单枪匹马奔赴梁州前线。

如今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过去的从军生活,那时出征的战袍都已经尘封色暗了。

胡人还未消灭,两鬓都已花白,只能独自白白地伤心落泪。

这个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在天山抗故,如今却只能老死于沧洲!译文3: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串,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招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这个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故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译文4:想当年,我怀着报国立功的豪情壮志,不远万里来到西北边疆,单枪匹马驰骋于万里疆场,出生入死地保卫梁州,寻觅建功立业以求取封侯的机会。

而如今,边塞军旅生活只能在梦中见到,梦醒后就烟消云散,无影无踪。

惟有当年在军队中穿的貂裘还保存着,可它的上面却积满了灰尘,颜色暗淡无光,变得陈旧不堪了。

时至今日,侵占中原的金兵还没有消灭,不过自己的两鬓却已花白一片,宛如秋霜。

陆游《诉衷情》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陆游《诉衷情》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陆游《诉衷情》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1。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2。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3。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4。

【注释】1.觅封侯:寻觅建功立业以取封侯的机会。

封侯,是功成名就的一个标志。

戍:戍边,保卫边疆。

梁州:今陕西汉中市一带古称。

2.关河:关塞、河防,指边境。

何处:不知何处,无踪迹可觅。

梦断:梦破。

尘暗:尘埃密积,使衣物颜色也变暗淡了。

貂裘:皮裘衣。

暗用苏秦说秦王,失志而归,黑貂之裘已敝破的典故。

3.鬓先秋:秋,秋霜,鬓发白如秋霜。

4.天山:今新疆境内之天山,借指前线。

沧洲:水边,古时隐者住处泛指,亦即江湖之谓。

【译文】当年我曾不远万里,去建功立业觅取封侯,独自率军在梁州戍守。

而今,壮志已成梦幻,梦中空有边塞、河流,尘土已使貂裘破旧。

敌国未灭,鬓发先秋,老泪空流。

谁会料到我这一生竟会心在天山边塞,身老隐居沧洲。

【赏析】陆放翁是一位英雄词人,少年即有“上马狂胡,下马草军书”之壮志。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结果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叹流年,又成虚度”(《谢池春》)。

此词亦典型地写照了他壮志当年与英雄失路的心境。

词人以“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与“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之今昔对比,极写词人之悲壮;下片又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鼎足对比,形成第二次反差;结句以“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形成第三次反差。

在三层对比中写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写出了英雄壮志破灭的悲慨。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篇一」《诉衷情》作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考题1、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简析形象;形象的意义。

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鬓发变白(2分)3.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 )(2分)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3)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

(4分)(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4分)【参考答案】(3)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

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

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

(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4)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

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

(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三:9.首句借用班超投笔从戎“以求封侯”的典故,意在表现什么?(2分)10.谈谈你对词中“泪空流”中“空”字的理解。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诗歌赏析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诗歌赏析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诗歌赏析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诗歌赏析诉衷情①当年万里觅封侯,②匹马戍梁州。

③关河梦断何处?④尘暗旧貂裘。

⑤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⑥身老沧洲!⑦【作者】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他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生平诗作逾万首。

四十六岁入蜀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其后为四川宣抚使幕僚远至南郑(今属陕西)前线,诗风由此一变。

他特别珍视蜀中十年的生活。

诗集因此题名为《剑南集》以志纪念。

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临终犹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

其诗以豪迈雄放为主导风格,词则兼备豪放、婉约之长。

有《放翁词》。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又名《桃花水》、《画楼空》等。

五代词人演为《诉衷情令》,用以写相思之情。

陆游此词,就体制而言,当是《诉衷情令》。

双调,四十四字,平韵。

②万里觅封侯:东汉班超说过,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后来他出使西域,使葱岭以东五十余国归附汉朝,因功封为定远侯。

这里借指立功报国。

③梁州:汉中。

汉中有梁山,故名梁州。

匹马戍梁州: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四十八岁时在汉中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

④关:关塞。

河:河防。

关河:泛指边地险要的战守之处。

⑤“尘暗”句:传说苏秦十次游说秦王无成,回家时“黑貂之裘弊”(《战国策·秦策》)。

这里则是以貂裘积满灰尘,陈旧变色,暗示自已长期闲置而功业未成。

⑥天山:在新疆境内,汉唐时为西北边陲。

心在天山,即犹有万里从军之志。

⑦沧洲:水边。

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湖边的三山村。

【品评】此词抒发国仇未报、壮志未酬的深切悲愤。

虽然这本是作者在许多优秀诗篇里反复抒写的主题,殆难有所翻新。

但由于作者注意运用和发挥词体自身特点,所以在表现上与诗作颇有不同。

此词上片基本上是五七言句式,虽然在时空的交错中,腾挪自如地比照了当年的情豪气雄和今日的落魄潦倒,却未能显出诗词之大别。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翻译及赏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翻译及赏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翻译及赏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代: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译文回想当年为了建功立业驰骋万里,单枪匹马奔赴边境戍守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唯有曾穿过的貂裘,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胡人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任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注释诉衷情:词牌名。

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戍(shù):守边。

梁州:治所在南郑。

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关河:关塞、河流。

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梦断:梦醒。

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

南宋词中多指金人。

此处指金入侵者。

鬓:鬓发。

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

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

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赏析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赏析|全诗|原文翻译《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原文诉衷情⑴当年万里觅封侯⑵,匹马戍梁州⑶。

关河梦断何处⑷?尘暗旧貂裘⑸。

胡未灭⑹,鬓先秋⑺,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⑻,身老沧洲⑼。

注释⑴诉衷情:词牌名。

⑵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⑶戍(sh ):守边。

梁州:《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

治所在南郑。

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⑷关河:关塞、河流。

一说指潼关之所在。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梦断:梦醒。

⑸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⑹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

南中多指金人。

此处指金入侵者。

⑺鬓:鬓发。

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⑻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

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⑼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

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白话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古诗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翻译赏析

古诗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翻译赏析

古诗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翻译赏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前言】《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⑴诉衷情:词牌名。

⑵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⑶戍:守边。

梁州:《宋史·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

”治所在南郑。

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⑷关河:关塞、河流。

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梦断:梦醒。

⑸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⑹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

南宋词中多指金人。

此处指金入侵者。

⑺鬓:鬓发。

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⑻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

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⑼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

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翻译】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当年万里觅封侯全诗拼音版

当年万里觅封侯全诗拼音版

当年万里觅封侯全诗拼音版摘要:一、引言二、当年万里觅封侯全诗原文三、当年万里觅封侯全诗拼音版四、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五、诗歌赏析六、总结正文:一、引言《当年万里觅封侯》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文诗词,作者是南宋诗人陆游。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当年为了寻找封侯之路,跋涉万里,历尽艰辛,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二、当年万里觅封侯全诗原文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三、当年万里觅封侯全诗拼音版dāng nián wàn lǐ mì fēng hóu, pǐ mǎ shù liáng zhōu.guān hé mèng duàn hé chù, chén dàn jiù diāo qiú.hú wèi miè, bìn xiān qiū, lèi kōng liú.chéng shēng shuí liào, xīn zài tiān shān, shēn lǎo cāng zhōu.四、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陆游(1125 年-1210 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他生于北宋灭亡之际,一生忠诚于国家,关心民生。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回顾自己当年为了国家的事业,万里奔波,历经磨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自己事业的感慨。

五、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当年万里觅封侯”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当年豪情壮志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事业的热情。

诗中“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表达了诗人历经沧桑,壮志未酬的心情。

而“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自己年华已逝的悲叹。

诉衷情_宋词赏析_宋_陆游

诉衷情_宋词赏析_宋_陆游

注释
6 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南 宋词中多指金人。此处指金入侵者。 7 鬓:鬓发。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8 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 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9 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 地。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译文Βιβλιοθήκη 鉴赏上片回忆自己早年的戎马生涯,感叹常年闲居, 报国无门的境遇。当年词人何等英勇,奔赴前线,抗 敌杀敌。可是不到半年,他就被调离前线,从此边塞 关防,只在梦中出现。梦醒只看到旧时戎装。
下片抒情,抒发胡人未灭、青春不再、报国无门 之悲。想到胡虏未灭,两鬓却已斑白,不禁老泪纵横。 最后三句道出了词人的无限悲愤。词人心始终驰骋于 疆场,身却老在了沧州。抒发了词人的失落和对南宋 统治者强烈的不满。
鉴赏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 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浮沉, 残虏未扫;回首人生,年华虚度,两鬓已苍;回忆往 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 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 自古谁不老?但胡人未灭,功业未成,岁月无多,这 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这忧国之泪只是“空” 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 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当年驰骋万里,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 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 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却不知身在何处?旧时出征的 貂裘已经布满了尘埃,变得昏暗不已。
胡人还未消灭,双鬓却早已斑白如霜,感伤的眼 泪也只能白白地流淌。谁能料到,心始终在前线抗敌, 人却要老死在沧洲!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此时 词人已年近七十。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 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 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那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公元1189年 (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 达十二年。这期间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 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 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一词的译文及赏析

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一词的译文及赏析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一词的译文及赏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

作品追忆了自己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下边整理分享这首词的原文、译文和赏析。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回首当年,我单枪匹马驰骋万里,奔赴边境戍守梁州,为了建功立业,寻求建功立业并获得封侯机会。

可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却只能出现在梦中。

而且当美梦醒来,竟然自问身在何处?唯见我曾穿过的貂皮裘服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显得破旧不堪。

如今,那些来自西北的入侵者胡人尚未消灭,而我已年岁渐老,鬓发早就变白犹如秋霜,只能任由感伤的眼泪枉然淌流。

这一生谁能预料,心始终在西北前线抗敌,但人却一辈子老死在沧洲!【赏析】从总体上看,诗人回忆这段生活,真实地揭示出了英雄末路时的悲哀与绝望。

词的开篇“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昔年壮志凌云,单枪匹马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其中的那一个“觅”字,显示出作者当年那种自信、雄心及其坚定执着、不懈地追求精神。

“万里”与“匹马”则形成空间的强烈对比,表现出卓荦不凡之英雄气概。

而词中的“关河梦断何处”与“尘暗旧貂裘”两句,则是作者笔锋一转描写现实,即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悲叹而今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那种豪雄意气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并经常入梦。

这是因为作者强烈报国愿望受到太多压抑,使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

词中的“旧貂裘”,则是唯一展现在作者眼前的旧物,而它却是理解此词的关键,即作者见貂裘,睹物伤情,从而引起他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

显然,“旧貂裘”是全词灵感的媒体。

尤其词中那个“空”字,实则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是对君臣尽皆醉、偏安东南一隅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赏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赏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赏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赏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赏析1《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代: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赏析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当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

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

“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

“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翻译、解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翻译、解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代: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回想当年为了建功立业驰骋万里,单枪匹马奔赴边境戍守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唯有曾穿过的貂裘,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胡人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任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注释诉衷情:词牌名。

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戍(shù):守边。

梁州:治所在南郑。

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关河:关塞、河流。

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梦断:梦醒。

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

南宋词中多指金人。

此处指金入侵者。

鬓:鬓发。

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

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

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创作背景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

这期间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

这首《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赏析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的意思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的意思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的意思“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出自唐朝诗人陆游的作品《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其古诗全文如下: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释】⑴诉衷情:词牌名。

⑵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⑶戍:守边。

梁州:《宋史·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

”治所在南郑。

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⑷关河:关塞、河流。

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梦断:梦醒。

⑸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翻译】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赏析】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

下面是资深教育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孔子学院澳方院长、澳洲国立等大学博导史双元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OrG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

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

“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译文 ] 当年远行万里为建功,匹马单身投军到梁州。

[出典 ] 南宋陆游《诉衷情》
注:
1、《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2、注释:
①觅:寻求。

②梁州:古陕西地,此指汉中前线。

③关河:此指大散关、渭河一带。

何处:不知何处。


踪迹可寻之意。

④“胡未灭”三句:胡未灭:用《汉书•霍去病传》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语意。

鬓先秋:鬓发先白
⑤“此生”三句:天山:这里代指西北边境前线。

沧洲: 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

这里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

中考文言文《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全文翻译

中考文言文《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全文翻译

中考文言文《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全文翻译
诉衷情
作者:陆游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串,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招裘。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故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中考文言文《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全文翻译】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第 1 页共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出自宋代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赏析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

下面是资深教育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孔子学院澳方院长、澳洲国立等大学博导史双元先生对此词的全文赏析。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

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

“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

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