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礼县金矿带矿化特征及成矿规律

合集下载

甘肃礼县金山金矿床矿石组构及成因类型的研究

甘肃礼县金山金矿床矿石组构及成因类型的研究

2021年 12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55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甘肃礼县金山金矿床矿石组构及成因类型的研究陈博通(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白银矿产勘查院,甘肃 白银 730900)摘 要:金山金矿矿石组构的系统研究主要依据野外钻孔编录工作和室内镜下系统鉴定。

矿床的矿石构造相对简单,主要有浸染状、斑点状及脉状构造。

矿石结构较为复杂,以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和交代结构为主,其次为压力作用形成的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和沉积作用形成的结构。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作者划分出四个成矿期次:沉积成岩期、变质富集期、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期。

最终,作初步确定该矿床为构造-岩浆活动控制的中低温热液交代型金矿床。

关键词:金山;金矿;矿石组构;成矿期次;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24-0055-3Study on ore fabric and genetic types of Jinshan gold deposit in Lixian County, Gansu ProvinceCHEN Bo-tong(Baiyin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Gansu Nonferrous Met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 Baiyin 730900,China)Abstract: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ore fabric in Jinshan gold mine is mainly based on field borehole logging and indoor microscopic systematic identification. The ore structure of the deposit is relatively simple, mainly including disseminated, spotted and vein structures. The ore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complex, mainly formed by crystallization and metasomatism, followed by pressure, solid solution separation and sediment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e author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metallogenic stages: sedimentary diagenesis, metamorphic enrichment,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and supergene. Finally, it is preliminarily determined that the deposit is a medium 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metasomatic gold deposit controlled by tectonic magmatic activity.Keywords: Jinshan; gold mine; Ore fabric; Metallogenic stage; origin收稿日期:2021-12作者简介:陈博通,男,生于1988年,汉族,甘肃白银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灾害防治与固体矿产勘查实践。

甘肃省礼县瓦屋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围岩蚀变

甘肃省礼县瓦屋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围岩蚀变

3 地球 化 学 特 征
区域 地球 化学 特 征 显示 , 礼岷 金 矿 带 东 部 中泥
十年代初 , 在李坝金矿 区外围的勘查工作中发 现了 瓦屋沟金矿床。作者曾在该 区工作 , 并在前人研究 的基础上 , 对瓦屋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围岩蚀变进
盆统李坝群地层 中成矿元素 A 、 u 伴生元素 A 、 s gA 、
4 矿 金矿床 内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李坝群第 二段第三层( , D l ) 为一套滨 一 b 浅海相泥质 一 细碎 屑岩类复理石建造, 原岩以泥质粉砂岩为主, 少量为 细砂岩 夹层 , 变质 程度较 浅 。地层 总体走 向北西 向 ,
于该组断裂及派 生的次级断裂之 中。
4 3 岩浆岩 .
主要岩性 为斑点状板岩、 ( 细砂岩 、 变 粉) 粉砂 质绢 云母 绿泥石 板 岩 、 粉砂 质绢 云母 绿 泥 石板 岩 夹
变粉 ( ) 细 砂岩 。
4 2 构 造 .
内部 矿 化蚀
变强 烈 , 现 为褐 铁矿 化 、 化 、 土化 , 云母 化 、 表 硅 粘 绢
表 现 为单斜 构 造 , 向南 西 , 部 北 东 , 角 3。~ 倾 局 倾 0
7 。 0。
倾 向北 , 局部为南倾 , 倾角陡 , 一般 6 。 8 。 O ~ 7 。矿床
内总长大 予 1 0 宽 度 3 0m, 0 0—10m, 东 西 向呈 0 近
带状横穿矿床中部 , 是矿床容矿构造 。在 F 3断裂破 碎 带产有 I、 Ⅲ、 Ⅱ、 Ⅳ号 金矿 体 , 沿破碎 带发 育云 并 斜 煌斑岩 脉 。F 3断裂破 碎带 是 F 1断裂 带发 生 发展
第3 4卷第 1 期 21 0 2年 2月

甘肃礼县杜沟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甘肃礼县杜沟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作 者 简 介 : 根 生 (9 6 ) 男 ,甘 肃 天 水 人 ,毕 业 于 中 国地 质大 学 ,工 程 师 ,从 事 区域 地 质 、矿 产 地 质 勘 查 与研 究 工 作 。 杨 1 6一 , 通 讯 地 址 :7 1 2 ,甘 肃 天 水 麦 积 区 花 牛 路 3 400 1号 ,甘 肃 地 矿 局 第 一 勘 查 院 。
甘 肃 礼 县 杜 沟 金 矿 床 地 质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及 成 因分 析
杨 根 生 , 陈彦 文 ,胡 晓 隆,王 建 勋 ,尹 刚 ,唐 永 刚
( 甘肃省 地 矿局 第一 地质矿 产勘 查院 ,甘 肃 天水 7 12 ) 4 0 0
摘 要 : 沟金 矿 床 位 于 秦 岭 华 力 西 褶 皱带 北 亚 带 西 段 , 存 于 中川 岩 体 外 接 触带 的李 坝 群 中 , 岩 体 杜 赋 受 和断 裂 双 重 控 制 。 床 自然类 型 为 构 造 蚀 变 岩 型 金矿 , 矿 矿床 规模 已 达 大 型 。 者 从赋 矿地 层 , 矿 构 造 , 笔 控 脉 岩 与 成 矿 关 系 、矿 石 特 征 、围岩 蚀 变 等 方 面 阐述 了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并 通 过 对 成 矿 流 体 、稳 定 同位 素 、 稀 土 元 素 的研 究 , 阐 明 了杜 沟金 矿 床 的 地球 化 学 特 征 。 以及 对 同位 素 地 球 化 学 的研 究 表 明 ,硫 同位 素 “ 变 化 范 围 小 , 一 性 强 ,显 示 与 中川 花 岗岩 体 侵入 活 动 有 关 。氢 氧 同 位 素 在 3 —” 图上 投 落 在 岩 S 均 D O 浆水 和大 气 水 之 间 , 明成 矿 热 流 体 为 混 合 热 液 。 同 位 素 研 究 属 铀 铅 混 染 形 成 的 异 常 铅 , 说 铅 中川 花 岗杂 岩 体 为一 富铀 岩体 , 明成 矿 与 中川 岩 体有 一定 的成 因联 系 。 据 铅 同位 素 、 同位 素 测 定 结 果 , 沟 说 根 锶 杜 金 矿 的主 要 成 矿 期 为 燕 山早 期 (7 . ~ 1 3 4Ma 1 1 6 7 . )与 中 川 岩 体 的成 矿 年 龄 接 近 (8 . ~ 2 9 ) 1 15 1 Ma 。中 泥 盆 李 坝 群 在 其 沉 积 成 岩 过 程 中形 成 金 的 初 始 富 集 。 裂 构 造 控 制 着 金 矿 的分 布 与 定 位 , 浆 岩 是 成 矿 断 岩

甘肃礼县金山金矿床品位变化特征及其找矿预测

甘肃礼县金山金矿床品位变化特征及其找矿预测

甘肃礼县金山金矿床品位变化特征及其找矿预测
吴辉;段焕春;汪树栋;李鸣凤;康利祥
【期刊名称】《地质与勘探》
【年(卷),期】2006(42)2
【摘要】通过对金山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发现金矿体深部向东侧伏,指出主矿体品位在走向上具明显的近等间距变富现象,变富距在220—240m之间;金矿体品位呈波状变化,其波峰的侧伏角为35°,矿体向深部品位有变富的趋势。

根据矿床中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产出的空间位置、控矿构造条件等综合分析,该矿床属变质热液改造型层控矿床,中泥盆统李坝群是本区重要的金矿矿源层,该矿成因与中川等花岗岩体无直接关系,基于以上的认识,指出了金山金矿的找矿方向。

【总页数】5页(P19-23)
【关键词】品位波状变化;地质特征;金山金矿;甘肃礼县
【作者】吴辉;段焕春;汪树栋;李鸣凤;康利祥
【作者单位】甘肃有色地质勘查局三队;华北地质勘查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华北地质勘查局综合普查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甘肃省礼县金山金矿床矿石特征及找矿标志 [J], 包随成
2.甘肃省礼县金山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 [J], 赵娟
3.甘肃礼县金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初探 [J], 全俊仁
4.甘肃省礼县马泉金矿床四号矿带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J], 李建华
5.甘肃礼县金山金矿区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研究 [J], 赖晓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省礼县石堡子金矿控矿特征与矿床成因浅析

甘肃省礼县石堡子金矿控矿特征与矿床成因浅析
期 ; 区矿产有 金 、 、 、 、 和锑 等 , 矿多 产于 本 铜 锡 铅 锌 金 岩体外接 触带 , 岩 体 1 5~ . m, 所 谓 的 “ 距 . 4 5k 即 金
镶边” 图 1。 ( )
区内地壳活动强烈 , 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 是秦岭多金 属 成矿 带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区域赋 矿地 层 主要 泥盆 系 ; 内线性 构 造 主要 区
Qh- 第 四系 ; m: p: l K 自垩系 ; 2 bl: D L s李坝群上段上部细晶灰岩段 ; 2 b p D L h+s: l李坝群 上段下部千枚岩段 ; 2 b s +8: 坝群 下段千枚 D L l t李 状板岩段 ; : 印支期似斑状 黑云二长花 岗岩脉 ; tF 、 3 F 、 5 断裂及其编号 ;: 1 F 、 2 F 、4 F : I第 矿化带 ;I第 1矿化带 ;I: 1 矿化 带 ; 第 I: I I 第 I I I I v:
用, 以及 次级断裂 、 褶皱 的分 布 , 控 制金 矿 源 层 和 也 金 矿 的形 成 。本 区 域 岩浆 岩 分 布 比较 集 中 , 群 出 成 现, 与成 矿 关 系密 切 , 主要 有 中川 、 碌碡 坝 、 家庄 、 柏
闾井 、 教场 坝 和温 泉六 大 花 岗 岩体 , 岩 基 状 , 期 呈 多 多次侵入 , 海 西 期 持 续 到燕 山早 期 , 从 主体 为 印 支
金矿化赋存的有利部位 。矿床位于中川和碌碡坝两 大二 长 花 岗岩 岩 体 之 间 , 北距 中川 岩 体 约 18k . m, 南 离碌 碡坝岩 体 约 63k 但矿 区 内未 见 明显 强烈 . m, 的岩浆活动 , 仅在工作 区北部见似斑状黑云二长花 岗岩脉等 , 明矿化 与热 源有关 。 说 目前 在该 区共 圈 出北 西 西走 向 的金 矿 体 4 7个

甘肃省礼县石硐沟金矿点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甘肃省礼县石硐沟金矿点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以印支期为主体的中川岩体、 柏家庄岩体 、 碌碡坝岩 体、 教场坝岩体 、 闾井岩体等五大花岗岩体。
蕊躐
第 5期
鲁燕伟 , 甘肃省礼县石硐沟金矿点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等:
3 7
另外 , 区内岩脉极 为发育 , 主要有花 岗岩脉 、 正
长 岩岩 脉 、 闪长 玢岩 脉及煌 斑 岩脉 等多 种岩脉 。
度 近 800m, 其 称之 为李 坝群 ( 2b 。 0 将 D L ) 李 坝群 ( b 由下 至上 分为 四个 岩 性段 , 为 DL ) 互
整合 接 触 。
(第一岩性段 ( ) 1 ) D 。厚层块状砂 岩 , 局部 夹 板岩 , 顶部 为灰 绿色含 绿 泥石千 枚岩 。 ( 第二岩性段 ( : ) 2 ) D 。下部砂岩 夹板岩 , 砂
板岩互 层 ; 部板 岩 夹 砂 岩 , 部 夹青 灰 色 千 枚 岩 , 上 局
l I \ 、
。 \ 鞫 台 定 西 \
1豢
松潘 甘孜 印支 褶皱 带
西 秦 岭 碧
含遗迹化石。 () 三 岩性 段 ( J ) 3第 D I 。 。灰 绿 色 厚 层 板 岩 , ) 砂 质板岩 , 向下砂质成份增多 , 单层变薄。 ( 第四岩性段( : )) 4 ) D I 。下部泥灰岩夹薄层钙 J 质板岩, 中部为条带状灰岩 , 上部块状灰岩 。 李 坝 金 矿 床 、 洞 沟金 矿 点 均 产 于 D I 位 石 :J 层 )
中。

p1; / 甘 零
。 中 汉
扬 子 地 台
囝/ 交 县 o 站 代l 。 元 整起 广
图 1 西秦 岭地 区 大 地构 造 分 区 示 意 图
I 北秦 岭加里 东褶皱带 ; 西秦 岭北带 ;I . 亚带 ; . . Ⅱ. 1I北 Ⅱ2 南

甘肃省礼县中川地区李坝式金矿床载金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意义

甘肃省礼县中川地区李坝式金矿床载金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意义
王 爱 军 程 ,


( . 肃有色地质勘查局 天水总队 ,甘肃 天水 7 1 2 ;2 兰州大学 资源 环境学院 ,甘肃 兰州 7 0 0 ) 1甘 405 . 3 0 0
要: 中川 地 区载 金 矿 物 硫 同位 素 、 氧 同位 素 和碳 氧 同位 素特 征 说 明 成 矿 作 用 与 沉 积 建 造 氢
矿 物 共 生 组 合 特 征
中川 地 区 各 矿 床 矿 石 中 累 计 发 现 金属 矿 物 和 非
金属矿物 4 0多 种 , 中常 见 矿 物 有 黄 铁 矿 、 砂 、 其 毒 磁 黄铁矿 、 闪锌 矿 、 铅 矿 、 云母 、 英 、 石 、 方 绢 石 长 绿泥 石 、 方 解 石 和 白云 石 等 。与 金 矿 化 最 密 切 的矿 物 是 黄 铁 矿、 毒砂 、 英 、 解 石 、 石 方 绢云 母 和绿 泥 石等 。 属 矿物 金 可 分 为二 大 组合 , 中低 温矿 物 组合 和 中高 温 矿物 组 即 合。
1 1 中低温 矿 物 .
微 分 析 ( 北 大 学 地 质 系 ) 电子 探 针 分 析 ( 北 地 质 西 、 西 矿产 研 究 的所 ) 扫描 电镜 ( 北大 学 测试 中心 ) 手 和 西 等 段 研 究发 现 , 中川 地 区 金 矿 物 是 以 独 立 矿 物 形 式 存 在 , 要 是 自然 金 , 次是 银 金矿 。 主 其 主要 载 体 矿物 为 黄 铁 矿 和毒 砂 。 坝 一三 人 沟矿 化 带和 崖 湾矿 化 带 主要 李 载 金 矿 物为 黄铁 矿 , 山一马 泉 矿化 带 主要 载 金 矿 物 金 为 毒砂 。 其它 矿 物如 石英 、 解 石 、 黄铁 矿 、 铁 矿 、 方 磁 褐

甘肃省礼县周家沟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甘肃省礼县周家沟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甘肃省礼县周家沟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王军【摘要】矿区位于中秦岭华力西复杂褶皱带中,礼县-白云-山阳深断裂(麻沿河-洮坪断裂)北侧,礼县-岷县金及多金属成矿带上.矿体赋存于吴茶坝岩体外接触带的泥盆系、石炭系地层中近东西断裂破碎带内.初步控制发现4条矿化带,圈出金矿(化)体7个,其中Ⅳ-1矿体,控制矿体长度80m,厚度0.40~1.40m,金品位0.54~1.72g/t.产状160°∠75..Ⅱ-1矿体长160m,平均厚度6.44m,见矿品位1.53 g/t,产状210.∠75..矿床规模为小型,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本文对该金矿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并对该金矿成因、含矿性进行了探讨和评价.【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5(031)004【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地质特征;成因探讨;金矿;礼县;周家沟【作者】王军【作者单位】甘肃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天水741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63+.21 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内自加里东运动以来是处在长期构造活动的北西向海槽,接受了一套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形成了以北西向构造为骨架的构造主体,提供了成矿空间;印支期强烈的岩浆活动,为区内成矿提供了热动力和物质来源,形成李坝、金山、马泉、火吉坪等一系列大中型金矿床。

1)地层。

区域内出露地层为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地层。

金矿主要分布在泥盆系舒家坝群及石炭系东扎口组地层中。

泥盆系舒家坝群岩性为石英砂岩、杂砂岩粉砂质板岩、绢云母板岩;石炭系东扎口组为结晶灰岩夹板岩。

2)构造。

区域内构造线总体方向为北西向,次为北东向,南北向三组断裂相互交错,形成一系列菱形格状构造,在其结点上往往是成矿部位。

区内断裂、褶皱构造十分发育,以礼县—百云—山阳大断裂与石家河坝复式向斜为主体的断裂褶皱构成了区内总体构造骨架。

甘肃礼县李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形成机理

甘肃礼县李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形成机理
的主要挤压应力作用下 , 矿区构造形成了早期韧性构 造和晚期脆性构 造 , 因而 , 研究探讨矿 床内构造的形成 、 演变
规律 , 对在该 区找矿有一定的指导 意义 。
关键词 : 李坝金矿床; 6号矿带 ; 特征 ; 地质 构造形成机理 ; 断层破碎带
中 图 分类 号 :6 2 P 1 . 1 P 1 ;68 5 文 献标 识码 : A
的指导意义 。 ~ 一一
2 区域 地 质 背 景
李 坝金矿床 位 于礼 岷金 矿 带东 部 , 大地 构造 在
坝金矿 田内多个 大 一中型金 矿 床 。据 资 料表 明 , 我 国金矿床 乃至世界 大型金矿床一 般均赋 存于深大 断 裂两侧 的次级断 裂之 中 , 矿 的形成 与 断裂构 造 关 金 系极 为密 切 , 断裂 构 造是 主要 的控 矿 因 素。本 区也
oe b d h r ce sis h e O e s tu tr s a d t erfr t n me h n s l ic s e .F u td f c u e r h r — o y c aa tr t ,t r d p i s cu e n h i mai c a im a e ds u s d i c e o t r o o a l r t rs a e t e e a
王 秀峰
( 肃 有 色 地质 勘 查 局 天 水 总 队 。 肃 甘 甘 天水 7 12 ) 4 05

要: 李坝金矿床是礼岷金矿带上大型金矿床之典型代表 , 主要 由6号金矿带组成 。本文从 区域地质背景 、 区 矿
地质概况 、 矿体特征、 矿床构造及形成机理进行 了论述。断裂构造是该 区主要的控矿 因素, 以 25 2 。 在 0 。一 5 方向上

甘肃省礼县李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体赋存规律

甘肃省礼县李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体赋存规律

关键 词 :J4 J-0l 矿悚 ;地 质 特 fiI::呲 仃
中 图 分 类 号 :1'6l8.5I
文 献 标 识 码 :、
l t n0 矿 艺 - 从 J 坝 地 顷 分 机 J 找 1]ii 11 4- ̄,'0 h‘
G 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 re O ccurrence Regularity of Liba (;old Deposit in Lixi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图 J 西 秦 岭 大地 构 造 略 图
焉 mE-n'm㈣.il:G SL YJL@ 1 26“Il11
啵 II
甘 肃 冶 金
第 40卷
浆活 动强 烈 ,中川 花 岗岩 是 与 李 坝 金 矿 田关 系 较 为 密切 的岩 体 。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 层 矿 区 内 出露 地 层 以 中 泥 盆 统 李 坝 群 第 二 段
第 4()茜 5『9j 2018 … 川
甘 肃 冶 金
( _、NS L llEF、I 1 t l/C,、
J】.40 N{I.5 (1‘·I..!()1 8
文 章 编 号 :1672—4461(2018)05一(/)59—05
甘 肃 省 礼 县 李 坝 金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及 矿 体 赋 存 规 律
1~ #北 Itl陆 扳块 :II一祭岭 破 系 ;11一扬 J 『 『I;,1i舨 块 ;lV一 连 潲 设 系 :、一忪 洒 一ff披 破乐 ;11 一北 袋岭 I;ii。 荣4J令 JII 幸}{ 。爷 II;、Il lI ;11 s—tIf禁0} l匕 JIJ }}{ I£ :j I柯 Il ri} ;II 一I打 0I≥;Jll q 尔一日J } 、I£ IiI::I一 f{

甘肃金山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甘肃金山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59M ine engineering矿山工程甘肃金山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雷祥军(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50)摘 要:金山金矿是甘肃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一重要的金矿床,该矿主要分布在碾子坝-洮坪-礼县断裂带北部,为碌础坝以及中川两大岩体中间部位,该矿为造山带型金矿,规模为大型,金山金矿受多种因素控制,如地层含金建造对矿床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同时矿床还遭受强烈的岩浆活动与构造变形(多期次)影响。

该矿在成矿过程当中,由于沉积因素影响,不断形成原生矿源以及含矿层,由于该区造山因素影响,剪切作用十分突出,受此影响有导矿、容矿构造不断形成,而且还形成一些贫矿体,受碰撞造成因素影响,形成强烈的岩浆作用,成矿元素不断活化并得到迁移富集,并不断的迁移富集起来沉淀成矿,形成沉积岩将再造矿床。

文中在对金山金矿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研究分析该矿成因,希望能对区域同类型矿床寻找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指导该区找矿工作高效开展。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金山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24-0059-2 收稿日期:2020-12作者简介:雷祥军,男,生于1987年,汉族,四川南充人,本科,地矿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

1 区域地质区域上秦岭造山带多期次变形变质作用,对甘肃东部西秦岭泥盆系变质岩造成巨大影响,构造演化历史大都表现的非常复杂,同时还具有复杂的空间构造格局,和金矿化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

近年来,伴随地质研究工作的日渐深入,针对该套变质岩系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该套变质岩系当中发现很多金矿床,规模较大。

该矿带主要分布在中秦岭华力西褶皱带西部区段上,属于两大构造单元如华为板块与扬子板块彼此结合位置,多数地质研究工作者在研究过程当中认为,秦岭造山带是由于两大板块在演化过程当中彼此发生强烈碰撞因素影响下,于古秦岭洋壳前提下逐步形成,而且华北板块由于扬子板块产生的俯冲作用,就是这一板块俯冲的方向,在俯冲带北部区域上发育的礼岷金矿带,成为西秦岭成矿带重要的组成部分。

甘肃省礼县上坝金矿床载金矿物特征及其矿床成因

甘肃省礼县上坝金矿床载金矿物特征及其矿床成因

关键词:上坝;金矿床;载金矿物;赋存状态;成因
中 图 分 类 号 :P578.1
文 献 标 识 码 :A
秦岭造山带位于中央造山带的核部, 是我国华 北 板 块 与 扬 子 板 块 的 主 体 缝 合 带 [1],其 特 殊 的 地 质 背景决定其内部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次、成因类型 复 杂 的 特 征 [2],在 国 民 经 济 建 设 中 具 有 重 要 的 位 置 。 特别是南秦岭印支成矿带, 随着近年来勘查工作的 不断深入,含矿岩性以中三叠统浅海相碳酸盐岩、浊 流复理石碎屑岩沉积建造为主, 成因类型属中低温 浅成岩浆热液再造型金、 银、 铅锌矿床的相继被发 现 ,取 得 了 找 矿 的 突 破 性 进 展 [3]。
Zn Sb As S K2O Na2O TiO2 MnO MgO CaO Al2O3 SiO2 0.01 0.02 0.06 0.32 0.44 0.08 0.17 0.02 0.61 14.68 4.69 62.02
C Au(×10-6) Ag(×10-6)
1.70 2.84
3.0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2007。
矿床规模近中型矿区外围还第一岩性段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石化细晶灰岩岩石受变质重结晶和交代作用双au7矿体赋存于该岩性段间au4au5矿体赋存于该岩性段au1au2au3au6部地段直接压覆在au1au2au3矿体pd41上坝金矿床alp呈树枝状分布于沟谷及水系中矿区内断裂构造主要为nese向两组ne向断裂由f1f3f4f5f6f7条大致平行的压扭性断裂组成f1为矿区主干断裂与地层走向近于平行000m宽10m6473f3f4f5f6f7au4au5au6au7矿体的规模和形态3002500m矿区内还发育产状为1105029060的一组共轭节理甘肃礼县上坝金矿地质图fig1geologicalmapshangbagolddepositlixiancountygansuprovince11推测性质不明断层

甘肃礼县金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物组成

甘肃礼县金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物组成

第26卷第2期2004年6月甘 肃 冶 金G ANSU M ETALL UR GYVol.26 No.2J un.,2004文章编号:167224461(2004)022*******甘肃礼县金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物组成唐源清(甘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三队,甘肃 白银 730900)摘 要:金山金矿床位于中川花岩体外接触带中泥盆统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建造中,矿体严格受北东东-南西西向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矿石以微细浸染型为主。

金多以独立矿物自然金,其次是银金矿的形式赋存于载体矿物间隙及裂隙中,主要载金矿物为毒砂,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脉石(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中也赋存少量金。

矿区内具有与金矿化有关的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中低温热液围岩蚀变,金矿化与斑点千枚岩的关系密切,金矿物往往赋存于斑点中的毒砂、黄铁矿、石英、绿泥石、绢云母、伊利石、高岭石中;而且在有碳酸盐-石英-硫化物细脉穿切部位具有富集现象。

关键词:矿物组成;金赋存状态;矿床成因;金山金矿床中图分类号:P618151;P571 文献标识码:A1 区域地质背景金山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属中秦岭海西褶皱带的北亚带,位于秦岭造山带的西段,地处华北板块、扬子板块两个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秦岭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内出露晚古生代-新生代地层,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第三系、第四系分布较广,中、下侏罗统仅局部出露。

以礼县-洮坪- 子坝断裂为界,南侧中泥盆统称西汉水组(D 2X ),为一套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的类复理石建造,北侧中泥盆统称李坝群(D 2Lb ),为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类复理石建造,为区内重要的含矿层位。

本区断裂、褶皱极其发育。

临潭-凤县-山阳深大断裂在本区的分支礼县-罗坝-锁龙口断裂带和礼县-洮坪-碨子坝断裂带为本区的主干断裂,控制了本区准稳定型沉积,同时对印支-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金矿源层和金矿的形成也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甘肃省礼县金山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

甘肃省礼县金山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
本文在研究金山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甘肃省礼县金山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
甘肃省礼县金山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
本文在研究金山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地球化学特征及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建立了金山金矿床成矿模式.
作 者:赵娟 ZHAO Juan 作者单位:甘肃有色地质勘查局,三队,甘肃,白银,730900 刊 名:甘肃冶金 英文刊名:GANSU METALLURGY 年,卷(期):2009 31(5) 分类号:P612 P618.51 关键词:矿床地质特征 成矿模式 金山金矿床 甘肃礼县

甘肃省礼县竹园沟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甘肃省礼县竹园沟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热源。
4 . 1 成矿 时代 及期 次
根据铅同位素模式年龄计算 , 成矿时代为 1 5 9

1 9 4 M a 为燕山期 , 与吴茶坝岩体晚期侵入一致或
略晚 , 而比脉岩侵入略早 。竹园沟金矿床成矿经历 了沉积 成岩 期 、 变质期 、 热 液期 、 表 生期 。 1 ) 沉积成岩期 。沿礼县 一高桥 同生 断裂 的热 水喷流及浊积岩的沉积 , 形成 了莓球状黄铁矿、 浸染 状及团块状黄铁矿 , 并形成金的高背景 ; 2 ) 变质热液期 。区域变质 热液作用使金活 化 迁移 , 形成金的初步 富集 。沿裂隙形成变质 白色石
吴 茶 坝 岩体 为 三 期 五次 侵 入 的 复式 岩 体 , 主体
吴茶坝岩体岩石组合分为 : 浅 肉红色 中粒似斑
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灰 白色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 岩, 距岩体 0~ 3 k m为最佳成矿距离 , 金矿主要分布 在吴茶坝岩体外 接触带 上。最 为著名 的有 李坝金

矿时代 以印支期为主, 矿体工业类型 为破碎带蚀变 岩型。
2 矿 区地质特征
. 1 地 层 了成矿空间; 印支期强烈 的岩浆活动 , 为区内成矿提 2 矿区主要 出露地层为石炭系, 由南向北依次分 供了热动力和物质来源 , 形成李坝、 金山、 马泉、 火吉 为三段 : 1 ) 暖水磨段 ( C ) : 岩性为灰色灰岩 , 生物碎 坪等一系列大中型金矿床。 屑灰岩、 粉砂质灰岩夹含炭灰岩 ; 2 ) 吴家庄段( c ) : 1 . 1 地层 岩性为灰色灰岩 , 生物碎屑灰岩、 粉砂质灰岩夹浅紫 区域上 出露 石炭 系 、 泥盆 系地层 , 为 一套浅 海相 色粉 砂质 板岩 。为 区 内 主要 赋 矿 层 位 ; 3 ) 麻 家 沟段 碎屑岩— — 碳酸 盐岩 沉 积建造 地层 。金 矿 主要 分 布 ( C ) : 岩性为深灰色粉砂岩夹 石英细砂岩、 粉砂质 在泥盆系舒家坝群及石炭系东扎 口组地层 中。 板岩。与北部吴茶坝岩体呈侵入接触 , 致使地层边 泥盆系舒家坝群岩性 为石英砂岩 、 杂砂岩粉砂 部发生角岩化。与南部吴家庄段地层呈整合接触 。 质板岩、 绢云母板岩 ; 石炭系东扎 口 组为结晶灰岩夹 2 . 2 构 造 板岩。 矿 区褶皱构造 比较简单 , 为一走 向近东西 向的 1 . 2 构造 小型次级背 向斜组成 。 区域上主体构造线为北西向断裂 , 次为北东 向 断裂构造十分发育, 主要有近东西 向、 北东 向、 及近东西向, 三组断裂相互交错 , 形成一系列菱形格 北 西 向三组 断裂 。 状构造, 在其结点上往往是成矿部位。 1 ) 近东西 向断裂( F . 、 F , 、 F 4 、 F ) : 是区 内占主 1 . 3 岩浆岩 导地位 的一组 同期 的控矿断裂 , 产状: 1 6 0 。 ~ 2 2 0  ̄ 区域岩浆活动强烈 , 主要有教场坝岩体、 柏家庄 L6 0 。 一 7 5 。 , 宽度一般在 0 . 3 — 0 . 5 m, 宽处 0 . 8— 1 . 2

甘肃礼县马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甘肃礼县马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甘肃地质学报2000 2000第9卷 第2期 ACT A GE O LOGIC A G ANS U V ol.9 N o12 文章编号:100424116(2000)022*******甘肃礼县马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Ξ孙 明(核工业西北地质局二一九大队,甘肃天水 741025) 摘 要:马泉金矿床是80年代末在西秦岭岷县—礼县东部地区发现的微细浸染型金矿。

该矿床定位于礼县—白云—山阳深断裂西段膨大、分枝锐角夹持区,受印支期吴茶坝复式花岗岩体南外接触带中近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和叠加于该剪切带上的脆性断裂构造控制。

成矿物质来源于晚古生代裂陷海槽环境下形成的石炭系浊流沉积岩,成矿热液受岩浆热动力驱使运移到低温低压的有利地质环境中,矿质多次叠加富集形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因;马泉 中图分类号:P618151 文献标识码:A 马泉金矿床位于甘肃省礼县西25km马泉村北杀蟒河两侧,系西秦岭岷县—礼县东部金矿集中区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之一。

该矿床于1989年4月在金异常查证中发现,经多年普查、勘探,在近312km2范围内落实6条矿带,探明工业储量达中型以上。

目前矿床勘查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西秦岭造山带中秦岭华力西褶皱带,北临华北古陆板块,南接扬子古陆板块和滇青藏古海洋板块。

礼县—白云—山阳深断裂可能为华北与扬子两古陆板块的缝合线(或对称消减带)[1],马泉金矿床定位于该断裂西段膨大、分枝的入字形夹持区(图1)。

在该入字型夹持区内还赋存李坝、崖湾、金山金矿床和10余处金矿点。

西秦岭造山带是一个经过长期发展演化而形成的复杂构造带,经历了多次裂解—闭合过程。

元古代和早古生代为华北板块的陆源活动带,在裂谷和岛弧的有利环境中,形成一条沿秦岭晚古生代海槽北侧分布的NWW2SEE向巨大火山岩带,其中发育与火山岩有关的金含量较高的层位和岩性建造,早古生代末隆起成陆,为晚古生代沉积提供金源[2]。

甘肃省礼岷金矿带成矿构造与控矿规律浅析

甘肃省礼岷金矿带成矿构造与控矿规律浅析
台南 缘和扬 子地 台北缘 两个不 同大地构 造单元 的交
零 星下古生界 出露 , 西角分 布有零 星三 叠系 。 南 区 内主要 含矿地层 为 中泥盆统 和 中石炭统 。 中泥盆统 : 以礼 县 一洮 坪 一碾子 坝断 裂 为界 分 为两个不 同的沉积地 域 , 断裂 以北为李 坝群 , 区 内 是 主要 含金层 位 , 山、 坝等 金矿 床 赋 存 其 中 ; 金 李 断裂 以南为 西汉水组 。二 者 为 同期 异相 产 物 , 处 的 沉 统 : 主要为下 加岭组 地层 , 布 于 中川 岩 分 体南东 和西北部 , 泥 盆系 和 二叠 系 为 断层 或 不 整 与

燕 山期 中酸性 岩浆侵人 也起 了一定 的控制 作用 。
区域性褶皱构造极为发育 , 其中石家河坝复式
图 1 西 秦 岭 大地 构 造 略 图
I华北古陆板块 ; - 一 Ⅱ 秦岭褶 皱系 ;1 子古陆板块 ; 一 1・ 扬 I 祁连褶 V
皱系 ; 松潘 一甘孜褶皱 系; .一 V一 Ⅱ23北秦 岭加 里东褶皱带; 冲 Ⅱ4
a1区域地质礼岷金矿带是指甘肃礼县一岷县北部地区呈东西向展布的由若干个产于古生界浅变质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点和金的化探异常区所构成的金矿带近年来区内发现了多处大规模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如李坝金山三人沟崖湾里马泉等其大地构造位置属西秦岭海西褶皱带地处华北地台南缘和扬子地台北缘两个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图1
岩浆 活动 、 积 一变质 作 用 , 沉 以及 次 级 断 裂 、 皱 的 褶 分布, 也控制金 矿 源层 和 金矿 的形 成 。临 潭 一凤 县

山阳深大 断裂在本 区的分支礼 县 一 坝 一 龙 口 罗 锁
断裂带和礼 县 一自云 一 子坝断 裂为本 区 的主干 断 碾

甘肃礼县白家沟一带金矿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评价

甘肃礼县白家沟一带金矿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评价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甘肃礼县白家沟一带金矿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评价都卫东,魏录山,魏永满(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兰州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46)摘 要:礼县白家沟一带横跨中秦岭陆缘盆地Ⅲ级构造单元,地处临潭-徽县Pb-Zn-Cu(Fe)-Au-Hg-Sb-Ag-Mo-W-SnⅣ成矿亚带。

本文通过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统计了研究区Au、As、Sb等12种元素的含量特征、分布特征、组合特征及等,并圈定了3处以Au、As、Sb为主的综合异常。

初步认为研究区Au、As、Sb等元素找矿潜力较大;根据异常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可知异常分布在区域金主要赋矿地层-中上泥盆统西汉水群双狼沟组内,主要受地层和构造控制,其成矿类型主要为低温热液型;通过初步异常检查发现Au异常主要为矿致异常,发现2条金矿体3条金矿(化)体。

关键词:土壤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异常特征;甘肃礼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4-0097-3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ion of soil geochemistry anomalies of gold depositsin Baijiagou area, Lixian County, Gansu ProvinceDU Wei-dong, WEI Lu-shan, WEI Yong-man(Lanzhou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Gansu Nonferrous Met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 Lanzhou 730046, China)Abstract: The Baijiagou area in Lixian County straddles the Grade III tectonic unit of the epicontinental basin in central Qinling Mountains and is located in Lintan-Huixian Pb-Zn-Cu (Fe) -Au-Hg-Sb-Ag-Mo-W-SnⅣ metallogenic subzone. In this paper, the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combination characteristics, etc. of 12 elements such as Au, As, and Sb in the study area are calculated through 1: 10000 soil geochemical measurements. Three comprehensive anomalies dominated by Au, As, and Sb are delineated. . It is preliminarily considered that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elements such as Au, As, and Sb in the study area is larg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anomalous characteristics and ore-form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anomalous distribution in the regional gold-bearing strata-the Middle-Upper Devonian Xihanshui Shuanglanggou Formation It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stratum and structure, and its metallogenic type is mainly low-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type. Through preliminary anomaly inspection, it is found that Au anomaly is mainly ore-induced anomaly, and 2 gold ore bodies and 3 gold ore (chemical) bodies were found.Keywords: soil geochemistry;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anomalous characteristics; lixian county, gansu2017年~2018年在西和-礼县地区开展1:5万矿产调查工作,在礼县白家沟-宋家沟一带发现3个金矿(化)点并圈定1处金找矿靶区,在靶区内运用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1:1万地质填图及地表槽探等找矿手段发现区内金矿具有较好找矿潜力。

甘肃礼岷成矿带西段金成矿条件及成矿预测

甘肃礼岷成矿带西段金成矿条件及成矿预测

甘肃礼岷成矿带西段金成矿条件及成矿预测郭红乐;董俊超;刘江领;刘新会;李福生;马永兵【期刊名称】《黄金科学技术》【年(卷),期】2013(000)006【摘要】工作区位于礼县-岷县成矿带西段,区内地层系统发育较为齐全,地层岩性组合多为砂岩和板岩互层,有利于金成矿的运移和保存,叠加褶皱和断裂控制着矿体空间定位及矿床分布。

花岗岩体的活动与金成矿关系密切,脉岩与矿脉空间关系密切。

金矿成矿与热液活动有关,各类热液蚀变极为发育,与金成矿密切相关的热液蚀变主要为碱质交代作用、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和褐铁矿化等。

通过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变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区内已发现矿床的研究成果、区内化探及遥感成果,综合各种有利找矿信息,预测出塔儿里别竜沟和北门沟3个成矿靶区。

【总页数】8页(P22-29)【作者】郭红乐;董俊超;刘江领;刘新会;李福生;马永兵【作者单位】武警黄金第五支队,陕西西安 710100;武警黄金第五支队,陕西西安 710100;陕西中核资源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54;武警黄金第五支队,陕西西安 710100;武警黄金第五支队,陕西西安 710100;武警黄金第五支队,陕西西安 7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相关文献】1.甘肃岷——礼成矿带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J], 王建中;赵玉梅;钱壮志;徐刚;;;;;2.甘肃礼县-岷县成矿带西段寨上金矿床中自然金的发现及成因意义 [J], 刘家军;毛光剑;吴胜华;刘光智;廖延福;郑卫军;华曙光;岳连雄3.甘肃岷—礼成矿带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J], 王建中;赵玉梅;钱壮志;徐刚4.甘肃北山南带西段金成矿带控矿因素及成矿预测 [J], 王兆洲;安国堡5.西秦岭岷礼成矿带马坞金矿致矿火成岩组合与成矿地质背景 [J], 郭娜;刘翠;崔龙;姚薇;李国英;甘黎明;黄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甘肃礼县金矿带矿化特征及成矿规律摘要:甘肃礼县金矿成矿带处于多条断裂和褶皱构造的交汇部位,且发育大量的中酸性火山岩,成矿条件好,赋存在变质细砂岩、板岩、石英砂岩等岩石中。

通过对区内已发现金矿研究得到该成矿带的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及金的富集特征等特征,对进一步寻找浅部金矿和深部盲矿体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关键词:礼县,构造,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富集特征1 大地构造位置及其特征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秦岭裂陷盆地褶皱系的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中部,秦岭东西向构造带与天水-武都隐伏基底深断裂的交汇复合部位。

其北邻区西段是中南祁连新克拉通盆地和湟源-陇东隆起区,东段是鄂尔多斯克拉通盆地;西邻区是柴达木克拉通盆地;南邻区西段是阿尼玛卿裂谷,中段是勉略裂谷,东段是褒河-北大巴山隆起。

秦岭裂陷盆地分为鄂拉山区、岷(县)-礼(县)、西秦岭区及南秦岭四区。

岷(县)-礼(县)区为礼县金矿赋存区,是一个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的板内伸展的裂陷盆地。

盆地的基底为前泥盆纪岩系,基底出露形式为热-构造隆起,同板内伸展盆地相沉积之间为剥离断层。

盆地南北不对称,在泥盆纪沉积时期表现特别明显。

盆内接受沉积的时间为早泥盆-中三叠世,沉积物质以陆源碎屑为主,碳酸盐为次,盆地内在二叠纪有小型的超基性岩和中性岩侵入,三叠纪时有酸性花岗岩侵入(图1)。

2 赋矿层岩性秦岭裂陷盆地内的地层岩石组合及地理分布特征,盆地南北浅,中间深,所以南北为蚀源区。

赋矿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中统舒家坝组(d2s)和中石炭统月亮寨组(c2y)。

中泥盆统舒家坝组主要为一套灰色千枚粉砂质斑点状板岩、含炭泥质板岩、含砾板岩。

中石炭统月亮寨组主要为一套含炭石英砂岩、岩质板岩夹少量硅质板岩,含炭硅板岩,浅色硅板岩及粉砂质板岩等。

各套地层又分若干岩性段(表1)。

表1 研究区地层简表地层的含金性与矿源层出处是根据1∶1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成果(表2)得到,结果表明,中泥盆统舒家坝组的金含量3.6-4.1×10-9;中石炭统月亮寨组含金量3.7-4.5×10-9。

表2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成果表项目从表2中可看出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中的金具备高背景值,对地球化学异常和金矿床的形成有一定控制作用,加之该套地层含炭,炭对金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所以含炭泥质粉砂岩是研究区金矿的矿源层。

3 金矿成矿关系分析3.1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研究区经历了伸展裂陷、接受沉积和后来的多期次的区域构造作用。

断裂构造是金矿的主导因素,如崖湾金矿的矿体明显受控于不同级别的断裂构造。

罗坝-高桥大断裂为研究区的控制矿田的构造,在礼县该断裂包括礼县-兆坪断裂和酒店-罗坝-青灵寺断裂2个分支,二者构成平卧的“入”字型构造。

礼县地区的各个金矿床、矿(化)点分布在断裂的锐角夹持区内。

罗坝-高桥断裂产生在泥盆纪,大约在华力西末期至印支末期发生中深层次的脆-韧性变质变形作用,印支末期近南北推覆挤压作用,加之燕山期叠加浅层次的脆性挤压剪切作用,在脆性为主的形变基础上产生了近东西-北西西向的容矿构造(图1)。

含金流体主要沿断裂构造带活动,形成了与金矿有关的硅化、黄铁硅化、褐铁硅化、赤铁硅化、硅酸盐化等蚀变。

3.2 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区域上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二长花岗岩体,研究区内岩浆岩脉较常见,主要有花岗斑岩脉,石英脉,云斜煌斑脉等。

其中二长花岗岩体的含金量经化探取样统计一般在2.5×10-9,低于地壳丰度值。

而花岗斑岩脉的含金量在0-0.5×10-6,如崖湾金矿的多数矿体位于两条花岗斑岩脉之间或者脉岩的下盘,故脉岩可能从深部带来部分金源。

印支-燕山期中酸性岩体活动时间长,强度大,中川岩体及区内隐伏岩体对金源层(体)进行加温,促使地层和岩石中的金活化,由高变质带向低变质带迁移,并在有利的地质环境中富集。

3.3 热液蚀变、脉体活动与成矿的关系研究区金矿体主要赋存在北西西、近东西向的断裂带中,矿化与热液蚀变强度和热液脉体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区内蚀变有:硅化,黄铁硅化(褐铁硅化),赤铁硅化,绿泥石化,硫酸盐化,硅酸盐化以及褪色蚀变等(表3)。

区内热液脉体有:石英脉,金属硫化物细脉及碳酸盐脉(表3)。

表3热液蚀变与热液脉体活动统计表蚀变类型蚀变现象蚀变位置特征黄铁矿化较为发育,主要蚀变类为浸染状和细脉状两类,晶形不好,隐晶形者含金乳白色石英脉为乳白色块状,单脉产出者多,不含或含极少量金属硫化物,矿前期石英脉硅化常与黄铁矿共生,有脉状,浸染状和细脉状,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含黄铁矿石英脉灰色团块状,透镜状,不规则状,含少量粗晶黄铁矿,金含量0×10-6褐铁矿化,长砂化呈明显的红褐色,很好找矿标志金属硫化物石英脉由浅黄色细晶黄铁矿,银灰色毒砂和硅质组成复脉或网脉,切穿早期石英脉,金含量一般为1×10-6毒砂化常和黄铜矿,黄铁矿相伴产出,当毒砂大量出现时,则金含量高金属硫化物细脉(网脉)由粉末状黄铁矿,辉锑矿或二者共同组成细脉及网脉,往往切穿前几期脉体,当与二、三阶段脉体叠加时金含量高达11.42×10-6辉锑矿化呈细粒状沉岩石板理充填白色方解石,白色石英脉往往沿早期脉壁充填或切穿前几期脉体,含少量黄铁矿和毒砂黄铜矿化,铅、锌矿化及碳酸盐化主要分布于早期石英脉碎块旁,碳酸盐化较弱碳酸盐脉往往穿插早期石英脉或其它脉体,不含矿,为最晚热液脉体活动表3反映了金矿化与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及含黄铁矿石英脉、金属硫化物石英脉、金属硫化物网脉关系密切。

当岩石破碎程度高,蚀变越发育,脉体活动期次多,金矿化就越好。

4金矿床时空演化规律及成矿模式4.1 成矿时空与造山演化的关系一般认为内生金矿床形成于地壳演化的活动阶段,且与最后一次活动阶段关系很密切。

研究区的金矿体位于秦岭板内裂陷盆地的岷-礼区,受加里末期碰撞造山抬升为剥蚀区。

在板内伸展阶段晚古生代早泥盆世秦岭板内发生了走滑断裂活动形成裂陷盆地,按陆源碎屑层和碳酸盐沉积组合,含碳酸碎屑岩成为金源体(赋矿层),在印支-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为该区提供了热动力条件,金元素随之迁移,在有利的环境中富集起来形成矿体。

礼县金矿赋存在泥盆系和石炭系中,形成于印支-山期,因此印支-燕山期的板块活动及其构造演化是金矿形成的基本制约因素。

区内在印支-燕山期造山带再次块断抬升,并经历了张性-张扭性-压扭性几个主要阶段,早期张性裂隙充填了大量的金属硅化物石英脉,中期以泥质,硅质,铁质胶角砾岩,晚期有糜棱岩,构造泥发育。

该区顺层断裂带内控制的矿区主要矿体,如崖湾金矿床共圈出7个金矿体,分别产出于顺层断裂的6个次级断裂内,且矿体的产状与断裂构造基本一致。

4.2 成矿模式研究成矿流体中金的迁移形式与沉淀机制是研究金矿床成因的重点,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中,金的硫络合物是金迁移的主要形式(金在成矿热液中以au(hs)-2等硫化络合物形式存在)。

事实证明,金在硫化物的水溶液中搬运的最佳条件是含大量的hs-和ph近中性,在接近中性的溶液中,特别是金与砷、锑、汞的硫化物伴生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形成过程中,金的硫化络合物是主要搬运形式。

引起金沉淀的原因很多,包括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沸腾作用、热液混合作用、有机质的吸附作用及在胶体和矿物表面的沉淀等。

沸腾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一种普遍现象,金矿化强烈地段往往出现在沸腾范围之内,由于沸腾作用,导致成矿流体中的挥发份逸出,从而破坏起酸碱度及氧化-还原平衡,引起金硫化物的沉淀。

有机制的还原作用也是引起金沉淀的机制之一。

在剪切带型金矿床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是金沉淀的主要机制,因此,金矿化强烈地段往往出现在特定的蚀变岩中。

礼县金矿床时空演化规律与该区发生的伸展裂陷作用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区内伸展裂陷作用剧烈,持续时间长,促使地壳深部的金成矿物质大量带出,从而在裂陷盆地的构造环境中形成了广泛发育的含金建造,如炭质板岩、含炭石英细砂岩、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及变质石英砂岩等。

因而决定了礼县金矿床集中产于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中。

同时由于构造变形作用和岩浆作用相当强烈,促使含金建造中的金矿成矿物质依晶格能由低至高的顺序演化,形成大规模的成矿流体,并向低能量域的空间迁移,从而富集成矿。

在造山作用的早期的挤压背景下,与深成岩浆活动有关成矿流体主要沿含金剪切带活动,形成强烈片理化的片岩及糜棱岩,因而金矿类型以剪切带型金矿床为主;而在晚的伸展背景下,与浅成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流体主要沿张性断裂构造活动,形成弱的泥化、硅化、硫酸盐化等低温蚀变岩,因而金矿类型以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为主,表现为砷,锑,汞的矿物相伴生。

5 矿化富集规律研究5.1 岩性、容矿构造特征与矿化富集的关系研究区内金矿化富集与岩性关系密切,一般孔隙度大或者脆性裂隙发育的岩石,有利于矿液渗透和沉淀,因而对矿化富集有利,另外岩石中含炭有利于矿化富集,这与炭对金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有关。

多种构造复合部位为矿化富集的有力部位,断裂破碎带、小岩体侵入的接触带等几种构造复合部位为矿化有利部位,常可形成规模较大的矿体。

几组次级断裂交叉部位常为矿化富集部位。

如礼县-兆坪断裂和酒店-罗坝-青灵寺断裂二者构成“入”字型构造,礼县地区各金矿床,矿化点被控制在它的锐角夹持区。

如崖湾金矿床也产生“入”字型构造锐角夹持区的次级构造内。

断裂破碎带产状变化与矿化富集密切有关。

在顺层构造的断裂膨胀部分,往往上、下盘的产状均发生变化,在该处的矿化较好,矿体的厚度增大,品位较高。

5.2 矿石及载体矿物特征与矿化富集的关系金矿化富集与矿石特征特别是其中所含硫化物数量及种类有关,在金矿体中多金属硫化物种类较多、数量较大、矿石结构比较疏松的地段,常为富矿体产出部位,如崖湾金矿的金属硫化物和碲化物多达八种以上,其含量在5.65%,此处最高金含量达11.42×10-6。

区内载金硫化物为五角十二面细粒黄铁矿(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03所1989年测试),含金量0-0.22%,细粒黄铁矿as含量较高。

毒砂和黄铁矿伴生,且大部分呈浸染状。

当细粒黄铁矿和毒砂大量出现时au含量高。

显微镜下见有与毒砂紧密连晶的较多微粒金,这说明毒砂与金关系密切。

因此,金和砷的含量往往是正相相关。

5.3 蚀变与矿化富集的关系热液蚀变与金矿化富集关系密切,其次有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蚀变。

硅化在所有金矿区都较发育,多为近矿蚀变,且硅化强烈部位就是金矿化富集地段。

黄铁矿化一般也是近矿蚀变,黄铁矿化强烈处常常是富矿体产出部位。

毒砂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往往在毒砂化强烈处,矿石金品位较富,其中以针状晶体呈浸染状产出者,含金更高,而细粒状或针状呈条带产出者,金品位相对较低。

红化(或赤铁矿化)是鉴定金矿化富集边界的重要蚀变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