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合集下载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波特五力模型是一种分析产业竞争力的工具,通过研究产业中的竞争者、供应商、买家、替代品和新进入者等五个方面的因素来评估一个行业的竞争潜力。

本文将使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并对每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讨论。

竞争者: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全球范围内有许多汽车制造商和品牌。

主要的竞争者包括丰田、大众、通用、福特等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

这些竞争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和产品差异化竞争,以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此外,新兴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如特斯拉也逐渐增加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供应商:汽车制造商依赖于一系列供应商提供零部件和原材料。

汽车行业中,大型供应商占据主导地位,并通过与汽车制造商的关系来获取竞争优势。

此外,供应商对于汽车制造商的交付能力和价格压力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情况下,供应链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买家:汽车行业的买家通常是最终消费者,他们通常在购买汽车之前进行详细的市场研究和比较。

消费者对价格和品牌的敏感性越来越高。

此外,汽车行业的买家还包括企业、政府和租赁公司等商业客户。

这些买家对于价格、质量和服务等因素有很高的要求。

替代品:汽车行业存在一些替代品,如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步行等。

对于城市居民来说,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可能比购买汽车更经济实惠。

此外,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共享汽车服务也成为一种替代品。

这些替代品对汽车行业的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新进入者:汽车行业对新进入者的准入壁垒较高,主要是由于技术、资金和品牌等方面的要求。

制造汽车需要高昂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并需要建立全球销售和服务网络。

此外,汽车行业的品牌影响力也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进入者需要克服这些困难以及现有汽车制造商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汽车行业中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汽车行业具有激烈的竞争环境。

在这个行业中,竞争者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供应商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买家对价格和品质要求较高,替代品的存在给行业带来竞争压力,新进入者面临较高的准入壁垒。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许多汽车够加大了中国市场战略部署,例如:福特汽车公司未来在中国将不断加强投入与合作力度,争取取得轿车市场10%的占有率,生产能力将实现从原有的四万辆达到40万辆的巨大转变,并实现大部分车辆生产本地化。

丰田汽车公司全球生产布局显示,除日本本土外,北美地区(特别是美国)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是丰田在海外投资最大的地区。

美国和中国已经成为丰田在海外主要的生产基地,丰田公司的总体市场目标是到2010~2012年在中国拥有10%的市场份额。

本田汽车公司计划未来获得中国10%的市场份额,并计划将生产能力由现在的27万辆扩大到2006年下半年的53万辆(含出口5万辆)。

目前局势来看,我国汽车市场不仅成为大众、通用、本田、现代等在中国已经具有重大影响的跨国公司的战略市场,现代汽车公司已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到2010年乘用车在华产能达到100万辆,使中国成为其四大海外工厂中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海外工厂;同时,以汽车生产销售为中心,通过制造、服务、金融等汽车相关产业的扩大,来达到2010年200亿美元的销售目标;此外,现代还计划进军中国的商用车市场,有可能与江淮携手建立商用车生产基地,计划在2010年前形成年产五万台小型商用车发动机、一万辆客车和九万辆货车的生产能力。

世界各汽车零配件行业巨头,也纷纷做出了增资中国的计划,美国固特异轮胎橡胶有限公司将其亚太总部迁至上海,博世也要在中国追加投资。

由此可见波特五力模型中的成本领先战略已经被各大汽车公司消无生息的运作开了,在中国建造生产基地,按国情来看无疑降低了成本、人力、运输费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也面对着许多客观问题降低了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负面影响。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进口汽车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基于五力模型的中国汽车行业研究

基于五力模型的中国汽车行业研究

基于五力模型的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五力模型是由麦克斯韦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79年提出的一个分析产业竞争力的框架。

该模型基于五个关键力量,即竞争对手的威胁、潜在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买家的议价能力。

本文将运用五力模型对中国汽车行业进行研究。

竞争对手的威胁:潜在新进入者的威胁:中国汽车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因此吸引了许多新进入者。

然而,汽车制造业对资本和技术投入要求较高,新进入者需要巨大的财力和资源才能进入市场。

此外,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有了许多老牌制造商和品牌,这些公司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客户基础,为新进入者带来了进一步的竞争压力。

替代品的威胁:虽然代步工具有许多种选择,但汽车仍然是人们主要的出行工具之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公共交通系统的改善,不少人开始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不是购买汽车。

此外,共享经济的兴起也给汽车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共享汽车和短租汽车等新的服务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和经济性。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中国汽车制造商通常与大量的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合作,如钢铁、橡胶和电子零部件等。

然而,由于汽车制造商的规模较大,其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

此外,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汽车制造商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率优化,对供应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买家的议价能力: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

消费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汽车以及不同销售渠道的价格,选择最具性价比的产品。

此外,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非常注重品质和安全性能,对汽车制造商的品牌认知以及车辆的性能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总体而言,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着较高的竞争压力和替代品威胁,同时还面临着新进入者的挑战。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汽车制造商应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降低成本,加强与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合作,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汽车行业分析及五力模型

汽车行业分析及五力模型
2001~2011年我国汽车销量及其增长情况单位:万辆,%
4
2、汽车产能快速扩张,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推动了对汽车消费的持续需求,导致目前各大 汽车生产企业产能快速扩张。2003年以来汽车行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轿车 制造上,当年产能增量达到41.90万辆,其后新增产能不断放大,到2010年 末,国内14家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整车制造产能接近1,600万辆,从公布的 产能扩张计划来看,到2012年末这14家主要汽车企业的总产能将接近2,000 万辆。据不完全统计,到2015年年底,我国前30家汽车企业(集团)的产能 将为3,124万辆,已经远远大于国家发改委预测的市场需求。未来2~3年, 国内汽车行业的产能将继续上升,促使汽车市场竞争程度进一步加剧,而 且长期来看,汽车消费也面临城市交通环境拥挤、能源价格持续走高以及 汽车消费支持政策取消、部分大城市限制购车等多方面不利因素。
同时,新出台的产业政策继续支持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包括研发、技 术进步等。但目前来看,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地位仍不及合资企业,尤其是 在乘用车领域,包括大众、通用、丰田、福特、戴-克、日产、本田、标致雪 铁龙、现代、菲亚特和宝马等10余家跨国汽车公司先后通过增资、重组和合 资等方式进入我国,而且基本垄断了中高端汽车市场;包括奇瑞、吉利、华 晨集团和比亚迪在内的自主品牌汽车只能以中低端市场为突破口,实现资本、 技术和人力资源的积累,进而待机达到扩张、壮大的目的。虽然自主品牌企 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在市场中已具有一定的地位,但仍需在研发实力、 技术水平、整车设计和配套以及品牌影响力上提高。
虽然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国内汽车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总 体仍然较弱,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在汽车工业整体利润受到挤压的大背景下, 如果继续沿用技术引进和组装生产的模式,将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波特五力模型下的汽车行业

波特五力模型下的汽车行业

以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1.同行业竞争者竞争强度(1)竞争者数量我国汽车生产商众多,有的汽车生产商只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有的却包含多个细分市场。

各生产商之间在价格、新技术、营销策略、品牌效应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汽车企业的竞争者数量在大陆市场相对而言较多,因此汽车行业在中国市场内竞争强度高。

而对于国际市场来说,竞争对手就数不胜数。

同样我国对汽车行业政策扶持和优惠,使得更多的民营企业进驻汽车行业,增加同行业竞争者。

因此对于汽车行业中,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十分激烈。

(2)行业增长率2012年中国汽车行业“不温不火过一年”。

预计国内汽车销售量同比增幅≤10%,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左右,国产汽车价格下降2%。

预计2013年国内汽车销售增长率在13%左右。

经过2-3年的消化,城市道路扩展,交通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二、三线及农村市场需求扩大,环保要求的排放水平快速提高,呈现刚性需求特征的更新需求占比越来越大。

因此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汽车增长速度较快,新进入者会拓宽国内市场,原有企业也会在原有的市场份额中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3)产品转换成本产品缺乏差异性或具标准化,购买商轻易转换供应商,供应商间相互竞争。

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目前行业整体已经处于成熟期,每一个汽车企业所拥有自主品牌的汽车种类已经有很多,汽车产业的产品已经逐渐较大的创新点和差异性。

与此同时,汽车企业都进行价格战,纷纷降低汽车的产品价格,给予消费者许多的优惠政策。

因此汽车厂商数量的增加,汽车类型数量的增加,而汽车价格的下降,会使得购买商更加容易转换供应商,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的转换成本并不高,因此同行业竞争强度大。

(4)退出壁垒对于汽车行业而言,由于前期投入成本大,沉淀成本高,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汽车企业很难退汽车行业,即便经营亏损,汽车企业也会在行业内与其他同行竞争。

汽车企业一旦推出市场,将承担诸如劳动合同所规定的的赔偿、安置费、大量的库存物品,甚至包括由于纵向一体化而形成的加工基地及市场网络等费用。

汽车行业分析及五力模型

汽车行业分析及五力模型

13
两个处于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 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 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本行业与生产替代产品的其它行业进行的 竞争,常常需要本行业所有企业采取共同措施和集体行动。全球汽车业目前 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研发价格合适且款式吸引人的环保型汽车。 以通用汽车为例:日前,通用汽车欧洲公司发布了全新的环境战略,短 期内将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主要目标,而长期的目标则是通过新技术的 应用最终实现零排放,实现汽车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通用汽车已投资超过 10亿美元用于氢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目前,通用汽车的氢能源战略已走 出实验室,开始在各种车型上进行实践,其终极目标正是实现燃料电池的量 产。 现有企业产品售价以及获利潜力的提高,将由于存在着能被用户方便接 受的替代品而受到限制 。由于替代品生产者的侵入,使得现有企业必须提 高产品质量、或者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售价、或者使其产品具有特色,否则 其销量与利润增长的目标就有可能受挫。 总之,替代品价格越低、质量越好、用户转换成本越低,其所能产生的 竞争压力就强;而这种来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压力的强度,可以具体通过 考察替代品销售增长率、替代品厂家生产能力与盈利扩张情况来加以描述。
14
经过多年积累,自主品牌竞争优势全面提升,预示着汽车工业将以两种方式 推动经济发展。我国多数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开始于2000年前后,总体发展比较 顺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的前两年,增长更为迅速,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打下了 良好基础。但是由于宏观调控的影响,2004年5月份起乘用车总体市场出现滑坡, 自主品牌受影响更大。然而,经过自主品牌企业自身的艰苦努力和国家相关政策 支持,自主品牌的竞争优势在2005年得到了全面提升,以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 销量大幅度增长。由于自主品牌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出口能力显著增强,多 年来汽车进口大于出口的局面在2005年首次得到扭转。 另外各大外资企业间的竞争也不容质疑了,例如:为扭转在美国汽车市场份 额大幅下滑局面,通用汽车公司近日宣布,将通过削减价格、裁撤重叠车型等一 系列举措对现行的美国市场战略进行实质性变更,以反击正迅速占领美国东西部 海岸人口密集区市场的国外汽车品牌。虽然面临国际汽车公司和中国汽车公司的 激烈竞争,导致近3年来汽车价格下降很快,但通用公司还是计划增加产能,并 对在中国的前景充满信心。通用中国总裁甘文维表示,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 第一大汽车市场,如果市场年增长率能够保持在目前15%的水平,这一天还会提 前到来。 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陈虹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水平还不高,基本上还 停留在同质化阶段,大家都在“烧钱”。因此,在市场表现上,往往是你降价, 我也降价;你促销,我也促销。有竞争力的企业,不仅在整个业务链上都有创造 性,而且,其品牌和产品都有明确的用户定位,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让用户感到 追赶与扩张,在价格上寻求竞争力。 福特公司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厂商,目前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与其地位很不相 称,从2005年开始明显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运作力度,福克斯的最低价为 12.8万元,作为一款欧美车型很有竞争力,销量增长迅速。丰田汽车公司也 适当改变了做法,在稳步推进的主旋律中加快了步伐。2005年年初花冠、威 驰降价只是起步,有竞争力的新产品还将不断推出,价格也更具竞争力。新 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 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 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 及这些企业的生存。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这就 是进入新领域的障碍大小与预期现有企业对于进入者的反应情况。 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上市,而且惯例是以有杀伤力的价格切入市场。潜在 的行业新进入者是行业竞争的一种重要力量,这些新进入者大都拥有新的生 产能力和某些必需的资源,期待能建立有利的市场地位。新进入者加入该行 业,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大,带来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这必然引起与现有 企业的激烈竞争,使产品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新加入者要获得资源进行生 产,从而可能使得行业生产成本升高,这两方面都会导致行业的获利能力下 降。

汽车行业五力分析

汽车行业五力分析

汽车行业五力分析汽车行业是全球经济重要性和竞争激烈度较高的行业之一。

针对汽车行业的五力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该行业内部的竞争情况和机会。

1. 竞争对手:汽车行业的竞争对手非常多且强大,包括传统汽车制造商如大众、丰田等,以及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如特斯拉等。

这些竞争对手不仅在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和技术创新方面有竞争优势,还在全球市场的布局和销售渠道上有着广泛的覆盖。

2. 供应商:汽车行业的供应链非常庞大复杂。

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对汽车制造商的产品质量和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车制造商需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成本的合理控制。

3. 买家:汽车行业的买家主要包括个人消费者和企业用户。

个人消费者对品牌形象、价格、汽车性能和舒适度等因素更加敏感。

而企业用户则更注重汽车的经济性和适用性。

汽车制造商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产品创新,准确了解买家需求,并根据需求进行产品定位和市场推广。

4. 新进入者:汽车行业对新进入者的准入门槛较高。

汽车制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实力支持,同时还需要应对政府法规和环保要求等方面的挑战。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新进入者有可能通过技术创新和渠道创新获得竞争优势。

5. 替代品:随着公共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共享出行模式的普及,汽车行业受到了来自公共交通和共享出行的替代威胁。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出行也面临着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等问题,这也进一步加大了汽车消费者对替代出行方式的需求。

综上所述,汽车行业的竞争激烈度较高,竞争对手众多,供应链复杂,买家需求多样化,新进入者面临较高的准入门槛,替代品威胁存在。

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同时积极与供应商和买家建立合作关系,寻找新的增长机会,并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

行业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行业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行业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波特五力模型(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是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的一种行业竞争分析框架,通过五个方面的力量来评估一个行业的竞争程度和吸引力。

下面我将使用波特五力模型来进行汽车行业的分析。

1.供应商的谈判能力:汽车行业的供应商包括零部件供应商和原材料供应商。

汽车制造商对于质量、交货准时等方面要求较高,但是由于汽车行业规模庞大,供应商相对较多,所以供应商的谈判能力较弱。

同时,汽车制造商也拥有良好的采购能力,可以通过大规模采购获得较低的成本。

2.买家的谈判能力:买家对于汽车的需求有一定的替代选择,如公共交通、自行车等,使得买家在谈判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此外,消费者对汽车的价格敏感度较高,容易对价格敏感的产品采取降价策略,从而使得买家在购买过程中具有更大的议价空间。

3.新进入者的威胁:汽车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复杂的技术和庞大的生产能力。

此外,已经存在的车企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品牌认知度,新企业需要较长时间来建立信任和市场份额。

因此,新进入者的威胁较低。

4.替代品的威胁:汽车行业存在一些替代品,如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对环境友好的要求增加,替代品对汽车的需求有所增加。

因此,替代品的威胁对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

5.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竞争者之间主要体现在产品技术含量、品牌知名度和价格上。

汽车制造商通过不断创新、降低成本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此外,行业内存在一些大型的跨国汽车制造商,其生产规模和销售网络具有较大优势,形成了一种激烈的竞争格局。

综上所述,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我们可以发现这个行业中供应商的谈判能力较弱,买家的谈判能力相对较强,新进入者的威胁较低,但替代品的威胁较大,而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很高。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吸引力。

汽车行业五力分析模型

汽车行业五力分析模型

汽车行业五力分析模型
汽车行业五力分析模型是波特在《竞争策略》一书中提出的一种工具,用于评估一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利润潜力。

这个模型包括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买家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首先,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指供应商控制着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如果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供应商对汽车制造企业的议价能力就较大。

然而,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制造企业不断增加自主研发能力,降低了对供应商的依赖程度,减弱了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其次,买家的议价能力也对汽车行业的竞争力产生影响。

如果买家的集中度较高,对汽车制造企业来说,他们将更加倾向于满足买家的需求,以争取订单。

此外,二手市场的存在也会增加买家的议价能力。

第三,潜在竞争者的威胁也是汽车行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汽车制造企业需要面对技术门槛较低的新进入者的竞争,他们可能推出具有更高性价比的产品。

然而,汽车制造行业巨大的资本要求和技术门槛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壁垒。

第四,替代品的威胁是汽车行业需要面对的一个因素。

替代品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如果这些替代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消费者将减少对私家车的需求,从而对汽车行业造成威胁。

最后,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也会影响汽车行业的竞争力。

如果竞争者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企业将面临利润下降的压力,需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来保持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汽车行业五力分析模型对于评估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可以通过分析这五个方面的因素,找到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来提高竞争力。

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五力模型(Five Forces Model)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的一种竞争分析工具,用于评估一个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

下面将利用五力模型对汽车行业进行分析。

1. 竞争对手的强度汽车行业竞争激烈,主要是因为存在大量的竞争对手。

全球范围内有很多汽车制造商和品牌,如大众、丰田、福特等。

这些企业在技术、品牌、市场渗透等方面进行竞争。

此外,汽车行业还涉及到供应商、经销商和售后服务提供商等多个环节的竞争。

因此,竞争对手的强度对汽车行业的影响较大。

2. 潜在竞争者的威胁由于汽车行业的利润较高,新企业容易进入市场。

潜在竞争者可能通过技术创新、成本优势等方式进入市场,对现有企业构成威胁。

此外,随着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潜在竞争者有机会重新定义汽车行业。

因此,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是汽车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风险。

3. 买方的议价能力汽车行业的买方主要是消费者和企业。

消费者对汽车的选择较大,可以从多家竞争对手处购买汽车产品,因此他们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此外,租车公司和企业购买车辆时也会由于购买规模较大而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

买方的议价能力会影响汽车企业的定价策略和利润率。

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汽车制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商对汽车企业的议价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若供应商具备独特的技术或资源,汽车企业对其的依赖程度较高,供应商则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

反之,若供应商替代品较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会影响汽车企业生产成本和利润率。

5. 替代品的威胁汽车行业的替代品主要是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等。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率逐渐增加,可能对汽车行业构成替代品的威胁。

此外,共享经济和电动自行车等新兴行业也可能对传统汽车行业产生影响。

替代品的威胁会影响汽车行业的需求和销售情况。

总体来说,汽车行业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潜在竞争者、买方、供应商和替代品的多重竞争压力。

[笔记]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笔记]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我国汽车市场的连续快速增长和总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我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汽车销量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已经由2001年的4.3%提升到2004年的8.1%,2005年全年汽车总需求达到575万辆左右,中国已成为与日本相比的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进一步提升到8.7%。

全球每年汽车销量的增量中我国占25%左右,我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许多汽车够加大了中国市场战略部署,例如:福特公司未来在中国将不断加强投入与合作力度,争取取得轿车市场10%的占有率,生产能力将实现从原有的四万辆达到40万辆的巨大转变,并实现大部分车辆生产本地化。

丰田汽车公司全球生产布局显示,除日本本土外,北美地区(特别是美国)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是丰田在海外投资最大的地区。

美国和中国已经成为丰田在海外主要的生产基地,丰田公司的总体市场目标是到2010~2012年在中国拥有10%的市场份额。

本田汽车公司计划未来获得中国10%的市场份额,并计划将生产能力由现在的27万辆扩大到2006年下半年的53万辆(含出口5万辆)。

目前局势来看,我国汽车市场不仅成为大众、通用、本田、现代等在中国已经具有重大影响的跨国公司的战略市场,现代汽车公司已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到2010年乘用车在华产能达到100万辆,使中国成为其四大海外工厂中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海外工厂;同时,以汽车生产销售为中心,通过制造、服务、金融等汽车相关产业的扩大,来达到2010年200亿美元的销售目标;此外,现代还计划进军中国的商用车市场,有可能与江淮携手建立商用车生产基地,计划在2010年前形成年产五万台小型商用车发动机、一万辆客车和九万辆货车的生产能力。

世界各汽车零配件行业巨头,也纷纷做出了增资中国的计划,美国固特异轮胎橡胶有限公司将其亚太总部迁至上海,博世也要在中国追加投资。

汽车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汽车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汽车行业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是一个极具竞争的行业,根据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评估该行业的竞争力。

以下是对汽车行业五力模型的分析。

1. 竞争对手的竞争力量: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存在众多的竞争对手。

这包括全球规模庞大的汽车制造商和品牌,如大众、丰田、通用等,以及新兴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如特斯拉。

这些竞争对手在技术、品质、价格以及市场份额等方面都存在竞争力的差异。

竞争对手的竞争力量可以影响行业的利润率和市场份额。

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汽车行业的供应商包括零部件制造商和原材料供应商。

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对于成本控制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如果供应商拥有独特的技术或资源,或者市场上供应商较少,他们可能会对汽车制造商施加较高的议价能力。

然而,汽车制造商也可以通过多元化供应商或垂直整合来降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 顾客的议价能力:汽车消费者通常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品牌和车型的价格和质量来作出购买决策。

此外,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也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如失业率、收入水平和利率。

如果市场上存在较多类似的车型和品牌,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就会增强。

4. 替代品的存在及其威胁程度:汽车行业面临替代品的威胁。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电动汽车和共享出行等替代品逐渐兴起。

这些替代品具有更低的使用成本和对环境的更少污染,对传统内燃机车的销售和市场份额可能构成威胁。

5. 新进入者的威胁程度:汽车行业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和资本要求,新进入者面临着技术、品牌和渠道等方面的挑战。

然而,随着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和智能互联技术,吸引了一部分技术创新型的新进入者。

他们通过新技术和新市场模式来挑战传统汽车制造商,增加了行业竞争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各方力量相互影响。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汽车制造商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同时注重成本控制,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基于五力模型的中国汽车行业研究

基于五力模型的中国汽车行业研究

基于五力模型的中国汽车行业研究[提要]中国是一个汽车大国,作为国民经济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我们有必要对该行业竞争情况做一个分析。

本文在概括五力模型基础上,运用五力模型基本理论,分析汽车行业现状。

关键词:汽车行业;五力模型一、五力模型概况五力模型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于1979年创立的用于行业分析和商业战略研究的理论模型。

发表于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了该行业分析模型,他认为现有厂商的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以及顾客的议价能力这五大竞争力量,决定了行业的吸引力,并指出企业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二、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截至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23亿量,占到全球汽车保有量的1/10。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达到了1,800万台,2012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900万辆,再次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实力还很弱,另外更重要的是,自主品牌的产品技术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集中度等方面都与国际先进水平和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

总体来说,中国汽车产业应该说是发展与挑战并存的。

三、运用五力模型对中国汽车行业进行分析(一)现有厂商之间的竞争。

行业内现有厂商之间往往是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合作的关系,按照波特教授五力模型说法,行业内企业的竞争程度取决于以下因素:1、行业内企业的数量和力量对比。

一般来说,行业内厂商的规模彼此越接近、数量越多,则内部的对抗与竞争就越激烈。

中国汽车行业现有厂商数量众多,超过100家,同一汽车厂商旗下又有不同品牌,就拿中国的本土企业集团来说,比如吉利旗下就有全球鹰、英伦、帝豪。

外资集团旗下品牌就更加数不胜数了。

2、行业市场增长速度。

从目前来看,从2000年的不到200万台,到2012年的1,900万台,增长1,640万台,年均增长率近30%,但是2012年的汽车市场增长率只有4.3%,为近十几年来增长速度最低的,不得不说,近期中国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

汽车行业五力分析(整理版)

汽车行业五力分析(整理版)

汽车行业竞争分析1、行业内竞争者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後服务等方面,其竞争强度与许多因素有关。

(1) 竞争结构竞争结构是指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的状况。

汽车行业属于典型的寡头垄断行业,由少数几家厂家垄断了改行业的市场,这几家的汽车产量占全行业总产量很大的比例,控制着汽车行业的供给。

1、 全球汽车厂商格局汽车厂商经过几年的合纵连横,全球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7+2”的格局。

它们包括:通用+上汽,福特+马自达+长安,丰田+富士重工,大众+铃木,标致雪铁龙+宝马,雷诺+日产+戴姆勒,菲亚特+克莱斯勒+三菱。

唯一游离于联盟之外的就是本田和现代起亚。

2、 国内厂商格局首先,合资厂家多且规模较以往更大。

从国内合资企业规模看,无论是投资额还是合资双方的企业规模都较以往庞大。

先从投资额看,2002年的合资企业投资额多在几千万元左右,上亿元的只有3家。

2003年合资企业投资额上亿元的企业有8家。

从合资双方企业规模看,合资重组以三大集团为中心,以国有企业为依托,具有较强的实力。

其次,合资合作的领域更加宽泛。

国内合资企业的合作领域较以往更广泛,新增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与相关行业的合作、与保险公司及业的合作等。

(2) 需求条件1995年以后,我国汽车产品种类发展较快,而这一时期国内汽车需求并未增长导致汽车产品进口数量逐年减少。

2000年以后进口加快,是因为我国开始准备进人WTO,关税的降低和进口配额的增长,以及国内需求的不断扩大,使更多汽车产品涌人国内,成为持续增长的新起点。

加人WIO后,进口汽车与国内汽车的竞争更加激烈。

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相比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缓慢、汽车需求相对饱和,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体经济快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

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下面用五力分析模型来分析下汽车行业及其领域内的战略方针。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在轿车行业中,上游企业主要是林业、黑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采选业、纺织业、皮革毛坯羽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电气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等。

在这些行业中,供应商有很多。

在零部件技术开发方面,中国轿车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方面具有相当强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甚大。

中国整体轿车开发能力,而且在合资企业的供应链中外方占着主动地位,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零部件都有一定的私有技术,因而供应商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许多汽车够加大了中国市场战略部署,例如:福特宣布,将在中国东部城市杭州建设一家造价7.6亿美元的汽车生产厂。

那些在建设中国本地生产厂方面姗姗来迟的公司(包括雷诺、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和沃尔沃(Volvo))都拟定了不久建厂的计划。

借以实现大部分车辆生产本地化。

丰田汽车公司全球生产布局显示,除日本本土外,北美地区(特别是美国)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是丰田在海外投资最大的地区。

美国和中国已经成为丰田在海外主要的生产基地.大众表示,其在华开设经销商的速度为每周两家。

宝马则每周新增至少一家,到今年年底将达到总共350家,与其在美国的经销商数量持平。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超过美国,成为这家总部位于慕尼黑的汽车制造商的最大市场。

目前局势来看,我国汽车市场不仅成为福特、大众、宝马等在中国已经具有重大影响的跨国公司的战略市场,世界各汽车零配件行业巨头,也纷纷做出了增资中国的计划,美国固特异轮胎橡胶有限公司将其亚太总部迁至上海,博世也要在中国追加投资。

由此可见波特五力模型中的成本领先战略已经被各大汽车公司消无生息的运作开了,在中国建造生产基地,按国情来看无疑降低了成本、人力、运输费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也面对着许多客观问题降低了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负面影响。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进口汽车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数量决定了其议价能力。

在全国大约3亿家庭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富豪型家庭占1%,3万~10万元的富裕型家庭占6%,1万~3万的小康型家庭占55%。

家庭购车潜能不言而喻。

目前,消费者比较关注的是汽车的经济性,包括购买的经济性和使用中的经济性。

同时消费者也更趋于理性,先进的技术、人性化的设计、较高的经济型这三点会被理性的消费者所考虑并直接影响其购买行为。

而随着需求层次的提高,他们也会逐渐注意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在这样一个以顾客服务为导向的行业中,购买者至少可以影响制造商的服务水平。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汽车在国内的卖方行业由大量相对外资企业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这些企业的市场价明显低于原装进口汽车,仅仅因为made in China?还有更多的可能是一种低价位符合国情的亲众的营销策略。

在中国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城市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

这就对每个产品产生了购买方分流,并会处于同时被几家竞争对手比较的局面。

这就形成了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後向一体化,而卖主不可能前向一体化的潜在市场不利因素。

提高了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国产轿车价格仍将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如果没有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进口轿车价格下降对国产轿车的价格压力已经很小,2006年引起国产轿车价格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国内厂商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产能过剩导致的供过于求。

但是产能过剩并不一定直接带来价格下降,如美国、日本等国家汽车工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而这些国家的轿车价格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逐年缓慢上涨。

之所以判断2013年国产轿车价格将继续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主要是目前我国轿车市场运行中既有价格下降的必要性,又存在价格下降的现实可能性。

其次,汽车零部件平均关税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将有利于进口车价的下调。

2005年7月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次性升值2%,之后的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又升值了0.44%,2007年现在已经突破7.5关口,而且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继续存在。

而到今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到了6.3如果2013年人民币继续小幅度升值,将直接促成进口车成本的下降。

有利于国人购买力的提高,被动提高了我们讨价还价能力。

同时也让合资企业从中大赚了一笔。

3.新进入者的威胁轿车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不仅有政策上的限制,也有技术上、规模经济上等方面的制约。

以下几方面构成我国轿车进入壁垒的各种潜在的来源:(1)规模经济。

轿车行业是典型的规模报酬递增行业。

其固定成本投资比较大。

一般认为单个企业整车产量在40万~60万辆、零部件100万~200万件,才能达到最小经济规模的要求,所以市场只能维持少量企业的生存。

但在中国,由于市场容量较大且增长迅速,大量未达到起始规模经济的企业可以获得较高水平的利润,从而抵消了规模经济所造成的壁垒。

(2)技术优势。

目前,中国大量的汽车整车项目均由跨国公司主导,跨国公司以其丰富的设计、制造经验和雄厚的产品开发能力,对于缺乏轿车工业背景的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3)资本壁垒。

轿车是一个资本密集程度很高的行业,一般整车项目资金规模都在100亿元以上,除了注册资本外,对外部融资的依赖性很大。

新进入者往往由于知名度较低或信用程度不好,筹资和融资较为困难。

(4)进入遏制。

目前中国轿车企业普遍处于强劲需求拉动下的生产扩张时期,由于汽车整车数量较多,在位企业对新进入者对市场影响的敏感性较低,所以很少采取策略性进入遏制行为。

(5)行政限制。

我国政府对于轿车实施了严格的行政性进入限制:一是严格的投资审批制度,轿车项目一律由国家审批立项,这对新进入者形成了几乎难以逾越的进入壁垒;二是严格的目录管理制度,只有政府有关部门认可的特定企业和特定产品才能开工生产和销售,同时生产企业开发新产品也受到严格限制。

此外,轿车行业还存在着一些行业技术政策限制,如国家要求重点发展符合国家安全、节能、排放法规及私人用车要求的经济型轿车;汽油发动机需要达到欧洲第三阶段或第四阶段排放控制水平;适度发展轿车柴油机发动机、单燃料燃气发动机及混合动力系统等,都可能对潜在进入者形成巨大的进入壁垒。

4.替代品的威胁在我国替代品威胁主要来自三方面。

1.轨道交通。

进来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业,郑州,青岛,合肥,无锡,杭州等城市都在修建地铁。

重庆、天津、武汉、长春、大连等城市已建立轻轨,很多城市也正加紧城市轻轨的建设步伐。

2.高铁。

按照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

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中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

按照中长期路网规划,未来五年内,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都将维持大规模投入,投资额将保持在每年7000亿元左右,共计3.5万亿元左右。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演讲中明确指出,中国已将高速铁路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3.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进行,中国政府关于碳减排的承诺,将推动我国“低碳”汽车的加速发展。

与之紧密相关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无疑成为行业竞争的制高点。

2009年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

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示范规模和作用都将得到扩大。

尤其是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将对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更多、更快地进入寻常百姓家起到推动作用。

现在面临的困难是电动汽车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技术标准和配套设施仍然缺失。

特别是电动汽车充电站如何建设,怎么发展,更是关系到未来电动汽车能不能顺利走进千家万户。

5.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许多因素倾向于增强行业中的竞争。

一般来说,行业中的公司越多,竞争性就越强。

目前轿车行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1)竞争者的数量。

随着2010年厂家产销目标的大幅提升和产能的加速扩张,短暂的卖方市场特征不会持续很久。

从国内汽车产能分析,长远看供大于求的局面将处于稳定。

例如,2009年下半年以来,宣布投资建设第二、第三工厂的企业接二连三,东风日产、神龙、华晨宝马、北京现代等都宣布了要扩大产能的计划,还有广汽菲亚特长沙的50万辆新建项目。

后进入中国市场的大跨国公司急于追赶与扩张,许多汽车巨头加大了中国市场战略部署,例如:福特汽车公司未来在中国将不断加强投入与合作力度,争取取得轿车市场10%的占有率,生产能力将实现从原有的4万辆达到40万辆的巨大转变,并实现大部分车辆生产本地化。

丰田汽车公司全球生产布局显示,除日本本土外,北美地区(特别是美国)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是丰田在海外投资最大的地区。

美国和中国已经成为丰田在海外主要的生产基地,丰田公司的总体市场目标是到2010年~2012年在中国拥有10%的市场份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