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兴起概况:
3、口号:“扶清灭洋” 4、中心转移: 山东
直隶
5、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
材料一:拳会蔓延,诛不胜诛,不如抚而用之,统以将帅, 编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果敢之气,化私忿而为公 义,缓急可恃,似亦因势利导之一法。
——军机大臣赵舒翘等人的奏报
材料二: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 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 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 徐图挽救。
义和团运动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开始
加深了 大大加深了 完全确立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1、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C 甲午战争后外国教会势力猖獗 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2、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序幕的是 A 义和拳改名为义和团 B 山东冠县赵三多起义 C 朱红灯取得平原大捷 D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3、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原因是 A 清政府安抚政策 B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 袁世凯疯狂镇压 D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7、义和团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过程中与其发生激战 的有地点 ①廊坊、杨村 ②大沽口 ③东交民巷使馆区 ④西什库教堂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8、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设立了统治北京的机构是 A 联军司令部 B 都统衙门 C 总理衙门 D 外务部 9、义和团的性质是 A 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革命 B 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运动 C 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D 自上而下的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及义和团运动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史 实及义和团抗击侵略的斗争事迹。 实及义和团抗击侵略的斗争事迹。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 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辛丑条约》及 其影响
义和团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结局 三、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及评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 经过 1.时间:1900年6月 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时间: 时间 年 月 八国:
2.抵抗侵略的主要战斗:落垡、廊坊狙击战; 抵抗侵略的主要战斗:落垡、廊坊狙击战; 抵抗侵略的主要战斗 包围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的战役
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 年 月 国签定( 与11国签定(另加比利时、西班牙、荷兰) 国签定 另加比利时、西班牙、荷兰)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结局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结局
清政府态度 在山东,清政府命袁世凯血腥 山东, 镇压义和团 (镇压) 镇压) 八国联军进站京津后,清政府改 义和团纷纷涌进北京、天津, 八国联军进站京津后, 义和团纷纷涌进北京 天津, 纷纷涌进北京、 用招抚办法, 用招抚办法,企图控制利用 包围教堂和使馆区。 包围教堂和使馆区。清廷对外 招抚) (招抚) 宣战后,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宣战后,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慈禧出逃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 绞杀 途中下令铲除义和团, 途中下令铲除义和团,以讨好外 失败 镇压) 国侵略者 (镇压) 山东——京津 义和团势力 :山东 京津 清政府态度:镇压 招抚——镇压 清政府态度:镇压——招抚 招抚 镇压 义和团情况 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势力发展 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势力发展 转移到直隶 到京津地区 到京津地区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和约”指帝国主义国家与中 国 根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指出“和约”、“民怨不伸” 签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各指什么?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民怨不伸”指侵略者欺压百 姓,而中国人民却无处申冤。
直接原因:教会势力猖獗,导致 人民起来反抗。
二、兴起标志 1898年,赵三多山东冠县竖 起“扶清灭洋”的大旗,攻打当 地教堂。
◆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冠县
1900年6月,英、俄、德、法、美、日、 意、奥八国组成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
四、发展
1、1899年底袁世凯血腥镇压,由山 东转移至直隶。 2、1900年6月包围西什库教堂和东 交民巷使馆区,达高峰。 3、廊坊、杨村重创侵略军。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有何变化?
义和团运动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有人遥指旌旗处, 千古伤心是马关。 ——康有为 (1899年)
一、背景:
1、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 盾空前激化。
屠龙大会
人人有份
2、直接原因
材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 · · · · ”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怨不伸”
(D )
C、以人为本 D、扶清灭洋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是 (D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总理衙门的设立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4、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A、 《辛丑条约》 (A ) B、 《马关条约》
C、 《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战争的结果:《辛丑条约》
清政府—————————— 11国列强 《辛丑条约》(1901年)
内 容
影
响
1 赔款白银4.5亿两,39年还清, 本息共计9.8亿两; 2 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3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 派兵驻守京山线沿线要地; 4 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 参加反帝斗争; 改外务部为总理衙门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猜一猜这应和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八国联军侵华 八个国家:英、俄、日、法、德、美、意、奥
时 间:1900年6月
有人说,八国联军侵华是义和 团运动所造成的。你认为这种观点
正确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
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油画) 西摩尔 1840~1929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 中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任联军统帅。
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义和团运动
失败
列
强
侵略
先宣战后借师助剿
清政府
《辛丑条约》
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熊代表俄国, 虎代表英国, 肠代表德国, 蛤蟆代表法国,
太阳代表日本,
鹰代表美国。 怎样的时局是“一 目了然”的?
根据视频及教材内容分析 义和团运动 1.兴起的原因 2.兴起时间 3.兴起地点 4.口号 5.发展 6.结果
1.列强划分势力范围外国传教士在各地胡作非为,导致人民起来反抗。 3.山东 2.19世纪末 4.“扶清灭洋” 5.1900年春 京津地区
1900年6月10日,西摩尔率领八国 军队组成的侵略联军2000余人,
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被八国联军炮毁的天津城墙
被八国联军大炮轰毁的 天津街市
被八国联军炮火轰毁的 北京正阳门(前门)。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黄包车上都是八国联军抢劫来的财物
八国联军封锁街道,逐户进行抢劫
美军在天津抢劫的银子
翰林院藏书室46000多册古籍被洗劫一空
“所有中国此次 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 失,其详数将永远不 能查出,但为数必极 重大无疑。”
看了以上图片,结事瓦德西的 这段话谈谈你的想法。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改变策略的原因还有: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与帝国主义有矛盾,而在“盲目排外”这一点上与义和团有一致性,这是他们暂时联合的基础,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存在根本利害冲突,所以这种联合必不久。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冠县起义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慈禧太后的安抚政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八国联军的侵略暴行。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2.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通过评价义和团运动,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权的灭亡,促进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震撼了全世界;同时,也说明旧式的农民战争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侵略,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境况中沉沦下去;通过学习《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3.通过学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农民阶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它挫败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重点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本课重点。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急形势下,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抉择。
义和团这时提出来“扶清灭洋”口号,这是当时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勇猛的冲击。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人教部编版8.1.4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口 号 扶清灭洋
评价 灭洋 进步性:鲜 的明斗地争表意达志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
局限性: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 统统排 斥,又具有盲目 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 扶清 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
有幻想。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春,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 列强利益受到威胁,决定联合镇压,于 是组成了2000多人的联军,从天津出发, 但被义和团成功击退。清政府也对八国 联军宣战。
归纳总结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
中国_开__始___沦__为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天津条约》《北京
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进一步加深 。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义
神拳助 义和团 只因鬼子闹中反原帝 和
团
天无雨迷地焦信旱 全是教堂止住天 揭
帖
兵法易 都学全 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路 拔线杆 盲紧急目毁排坏火外轮船
大法国 心胆寒 英美德俄尽消然
发展 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 以招抚代替剿灭。
变化原因 利用义和团(抵抗洋人)。
义和团运动初期, 山东冠县义和拳、平原 县义和拳和清朝官兵都 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冲突 和战斗。清朝统治者为 维护其统治秩序,因此 对义和团采取剿杀的政 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辛丑条约》
中国_完___全__沦___为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想一想,义和团、清政府和列 强三方的“变”与“不变”
爱国 腐朽 侵略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反洋教斗争与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总汇合(或者说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案)。
义和团运动是甲午战败后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危机的背景下以农民为主体的各阶层群众自发组织的以反洋教、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为主要内容的爱国自卫救国运动。
这次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继续和深化,是近代反洋教斗争的总汇合和最高潮。
反洋教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侵略的重要斗争形式,鸦片战争以后,即有零星教案发生,1861年以后,教案开始普遍地兴起。
据有人统计,近代中国(1844—1911),共发生教案1639起,波及25个行省。
并次第出现了1861、1862、1870、1884、1855年五次反洋教斗争的高峰。
反洋教斗争的兴起,说明近代时期的农民斗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就是以反抗外国侵略为主的阶段,这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虽然在后期也进行了局部地区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但一则,太平天国起义本身并没有包含明确的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目标;二则从太平天国总体来看,它还是一次以反封建为主的革命运动。
所以,以反洋教斗争为重要内容的近代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有了更大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在近代促使反教会斗争爆发的导火线虽然各不相同,但其爆发原因则都是一样的。
因为近代基督教进入中国,是西方列强侵华政策的产物。
教会具有侵略性,目的是要“中华归主”,“打破(中国)原有的宗教信仰,并随之打破中国的道德、社会和政治行为规定的统治力量”;使中国失去民族“本色”,唯此,基督教会的信条是“只有战争能开放中国给基督”。
所以教会和传教士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感和抗拒。
首先,是由于外国教会侵犯中国主权,欺压中国人民。
他们强占民间房产土地,包揽词讼。
搜集各种情报,干涉中国内政。
例如耶酥会在江南肥腴之地竞霸占有二百万亩土地。
北京城内从西单到宣武门内外有一百三十余家店铺成为天主教堂的房产。
农民称天主堂为地主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马关条约》
影响
完全形成 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进一步加深
小结:
清政府
半
招
殖 半
抚
义
。
封
辛
建
和 团
兴起
发展侵
约
完
全
形
成
军华
帝国主义
拓展提升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点
●相同点
1.性质: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运动 2.斗争方式:都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 3.组织形式:都是利用宗教发动,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4.结果: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5.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 半殖民地 的进程
5.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表现出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 义和团运动则是盲目排外
创新运用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 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阶级为挽救民 族危亡,分别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 团运动。据此回答:
1.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这种危机出现的 原因是什么?
危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 力 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原因:①甲午中日战争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 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其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3.这两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何异同点。
失败原因: ⑴相同点:反动势力比较强大;将救亡的希望寄托在 封建统治阶级身上;在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或参与镇 压下失败。 ⑵不同点: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的勇气,采取了改良 的办法,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无 实权的皇帝身上。 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的领导,对清朝统治者缺乏警觉, 斗争中存在严重的盲目性、自发性、涣散性。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99-1900
一、兴起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1900年/英、俄、日、法、德、美、意、奥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3、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义和团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辛丑条约》 签订 5、《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三、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变化:
内容:
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本息合计9.8亿两; 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 允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 ⑥修订商约。
影响:
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性质:
课
堂
练
习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严重 B、清政府腐朽,黄河泛滥 C、帝国主义宗教侵略加剧 D、清政府实行“袒教抑民”政策 3、最能说明义和团运动性质的是 A、反封运动 C、反殖运动 B、反资运动 D、反帝运动
4、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是 A、《辛丑条约》签订 B、《马关条约》签订 C、《天津条约》签订 D、《南京条约》签订
义 和 拳
1900 1898 招抚 冠县 义 起义 直 1899 隶 和 团 山东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北京 山 直 隶 运 西 廊坊 天津 大沽
朱红灯 起义地区
渤
海
1896-1899年秋 义和拳主要 活动地区
1899.10 河 平原 黄
东 胶州湾
海
东
河 南
河
济南 山 江 苏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变化:
5、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 治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赔 2100万银
款
元
赔偿英法 巨额白银
增加大量赔款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
土 地
割香港岛
英割九龙司地方
划北京东郊民
一区,俄国抢占 割台、澎、辽 巷为使馆区
大面积领土
增开十口通商, 增开天津为商
严禁反帝活动;
其 五口通商 它
外国军舰和商船 埠,承认《天 可在长江各口岸 津条约》有效
自由航行,外国 公使可以进驻北
至天津海口的各个炮台; ④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 线的重要地区允许外国军 队驻守;
以上两项条款,使清朝腹地京 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 武装控制之下。
⑤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
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 行为。
这一条款的签订意味着清政府完全 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内容
影响
①②允中③清划许国拆慈政定各人毁禧立结府东国居大太即与赔 交 派 住 沽后批国偿民兵;炮对准之白巷保台列了欢银为护以强这心使,及4没个”.5馆不北有亿条。区准京把两约,列负她;,强担作使列并勒,为馆强保索使“区策证到中祸实划今巨国首际侵后额税”上略要赔收惩是中“款受办“国量,到感国的中加列到中大华重强喜之本之了控出国营物中制望”。力国。外,,人,成民为的
1900年6月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高潮:抗击八国地红联军不到
山 东
义 和
◇失败: 1900年8。月三月,,在中团,外势力的联
合镇压下,遍义和团起运动失败了。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镇压
招抚
铲除
为什么会有如此 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呢?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据说当时很多刚刚从欧洲到中国来的八国联军士兵都对 清朝女人的小脚产生了兴趣,于是很多中国女人的脚就 被这些士兵砍下来,当成战利品带回欧洲去了。
B、政治上,签订大量 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 破坏了中国领土、领海、 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画面中那个身带血迹、瘦 弱并颤抖着的人代表的是 当时受尽欺凌的中国人。 他正被众多不平等条约扎 得像个木乃伊。表明帝国 主义者凭借多个不平等条 约残酷剥削中国人。
手段:宗教 6 组织特点 自发性,松散性,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
三 义和团的发展
(1)1899派袁世凯绞杀 1 清政府 的对策 义和团转移到京津 与当地组织联合 义 和 团 的 发 展
义和团纷纷进京津 (2)由“剿灭”该为“招抚” 6月底达到高峰 无力镇压
原因
加以利用控制再进行剿灭
义和团发展的原因:一是自身原因;二客观上是清的“招抚”
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英国
法国
美国
俄罗斯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匈牙利
(1)廊坊、杨村狙击战 2过程 (2)天津保卫战
侵略军逃回天津
聂士成战死
天津沦陷,侵略军建立都 统衙门,实行殖民统治
克林德事件,义和团进 (3)北京的战斗 攻西什库教堂东郊民巷 清政府宣战 慈禧西逃,北京陷落 结果 瓦德西设联军司令部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剿与抚的变化
剿灭: 帝国主义的压力、维护统治、 镇压人民反抗的需要。 招抚: 义和团发展迅速,感到难以剿 灭义和团,企图利用义和团对 抗帝国主义侵略,加以控制。 同: 根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消灭 义和团,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三、高潮:抗击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穷凶极恶地敲诈勒索的又一个不平等 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 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课后思考
一批不平等条约
5、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由农民群众自发的 反帝爱国运动(性质)。
由于农民阶级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性, 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终归 失败。 (结果)
二, 拆毁北京至大沽口间的炮台,准许各国在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驻军;
三,在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使馆界,由各国驻兵防 守,“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四,惩办曾支持宣战的王公大臣,永远禁止中国 人民的反帝活动;
五,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
六,修改商约。
<<辛丑条约>>的影响
一,赔: 二,划: 三,拆: 四,惩: 五,改: 六,总之:
•说明 •义和团运动的积极影响
《京中童谣》 前门开,后门张, 前门进虎,后门进狼。 不管虎与狼, 终朝每 日“铛,铛,铛”
四。<<辛丑条约>>的签定及影响
签定 内容 影响
1.签定
时间
1901年9月
•参与国: “八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中国
Hale Waihona Puke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一,中国向各国共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 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
一、义和团运动
1.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①原因
a. 官府 “袒教抑民”,民冤难伸,积怨成仇 直接原因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根本原因
一、义和团运动
1.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2.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原因)
(1)“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根本原因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西
河 南
平原
河
济南 河山
东
黄
胶州湾
海
黄 江苏
侵略者在北京街头横冲直闯
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 杀害义和团成员
侵略中国的美国军队
美国侵略军在天津抢劫的银子
1901年清政府以卖国贼李鸿章为代表, 同各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图为条 约签订时的情景
课堂练习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严重
“挑铁道,把线砍,旋 在破坏大轮船”
1.广泛的团结群众参加 反帝斗争
2.放松对清政府的警 2.具有笼统的排外性 惕
零团揭一 零运开八 年动了九 势从序八 力山幕年 发东,义 展进一和 到入八拳 京直九反 津隶九洋 地,年教 区一义斗 。九和争
义和团 团旗和 清政府 招抚后 颁发的 团规
十 九 世 纪 末 湖 南 出 现 的 反 洋 教 宣 传 品 之 一
A、反封运动 C、反殖运动
B、反资运动 D、反帝运动
4、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是
A、《辛丑条约》签订 B、《马关条约》签订 C、《天津条约》签订 D、《南京条约》签订
B、清政府进一步腐朽,黄河连年泛滥
C、帝国主义宗教侵略加剧
D、清政府实行“袒教抑民”政策
2、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 矛盾十分尖锐 B、为了使清政府允许他们公开活动,承认合法 C、为了把斗争锋芒指向帝国主义 D、带有笼统 的排外性
3、最能说明义和团运动性质的是
结果:失败
评价(比较太平天国运动)
开始:1900年;八国 根本:瓜分中国
原因: 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3、 “扶清灭洋”的口号
对 “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扶清”意味着保国家、保民族,“扶 清“反映了义和团希望帮助清王朝反抗外 来侵略的爱国情感。“灭洋”表达了义和 团运动抗击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正义性质。 义和团提出“灭洋”,触及了救亡图存的 时代主题,但对洋人、洋教和外来事物的 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其次节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一、义和团的源流、组织与口号 1、源流 义和团是民间隐秘结社和公开结社组织的总集
合。 2、组织 义和团没有统一的组织,他们有的以八卦分团,
主要在京津一带,如乾字团、坎字团等,有 的不带卦名。它的基层单位称“坛”,又叫 坛口、坛场〔厂〕、拳场〔厂〕。
义和团信奉的神灵:
1、神仙——玉皇大帝、八仙 2、忠义之将——项羽、托塔李天王 5、民间教门特有的神灵——无生老母、张真人
1900年6月26日,刘坤一、张之洞授权盛宣怀 和上海道台余联沅,同各国驻上海领事共 同炮制了《东南互保章程》,包括《东南 互爱护约款》九条和《爱护上海城厢内外 章程》十条。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爱护,长江及 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爱护,两不相扰” 。
参与“东南互保”的地区:江苏、江西、安 徽、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山 东等 。
1900年春,义和团进展壮大,由东南部、 南部向中部、北部集中,冀中地区成了斗争 的中心 。
第三节 统治阶级对义和团的态度
一、清政府的两面手法 1900年6月10日 ,慈禧承受“招抚”义
和团的主见,从而进一步哄骗和掌握义和 团。
八国联军大规模入侵中国后,慈禧下令 对义和团“痛加剿除” 。
二、“东南互保”
第四节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斗与义 和团的运动的失败
一、八国联军的侵略及义和团的勇敢反抗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民族矛 盾激化
民怨 沸腾
(二)过程 “扶清灭洋” “灭洋”说明义和团运动未能 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
(三)结果和影响
1、结果: 2、失败原因:
主观——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3、影响: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背景 根本原因:瓜分中国,将中国变为列 强的殖民地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和 扩大其在华侵略权益。
(2007上海历史)慈禧曾说:“我本来 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 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 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 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 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 所称的“他们”是指 A.顽固派 B.洋务派 C.太平军 D.义和团
(2007全国文综一)在近代中国,民众 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 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 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 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的反抗 义 (一)背景 和 团 (二)经过 运 (三)结果和影响 动 列强的镇压 八(一)原因 国 (二)经过 联 军(三)结果及影 响
一、义和团运动 性质:一场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反 帝爱国运动。 (一)背景 帝国主义 根本原因: 侵略势力 进入山东 官府 直接原因: “袒教 斗争指 向帝国 主义 反洋教 斗争
(二)过程
(三)结果和影响
1、结果:《辛丑条约》
2、影响:半殖半封形成
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的过程: 1、《南京条约》,开始沦为 2、《北京条约》,加深 3、《马关条约》,大大加深
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
(1901清末“新政”)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1、原因:
根因—列强要瓜分中国 直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2、时间、参加国: 1900年夏,英、俄、 德、 法、美、日、意、 奥八国
西摩尔(1840--1929),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 西摩尔于1900年6月10日凌晨,率2000兵力自塘沽下舰, 兵锋直指北京,对中国不宣而战。
八国联军 侵华
直接原因 虎门销烟 “修约”遭 (导火索) 拒
朝鲜东学党 镇压义和团 起义 运动
侵华野心蓄 谋已久。 日本 为了进一 步侵略瓜 分中国 八国 联军
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
Hale Waihona Puke 市场进一步打开 中国的市场
发 动 国
英 国
英法联军
《南京条约》 结 果 《辛丑条约》 《黄埔条约》《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条约) 《望厦条约》《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 半殖民地半封 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进一步 建社会 加深 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 程度大大加 深 完全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镇压——利用(招抚)——剿灭(铲除)
4、败因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外 因:中外联合剿杀
5、历史意义
1900年八国联军司令瓦得西(德国)在给德国 ( 1)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皇帝威廉二世的信中说:“中国群众……尚 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 ( 2)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列强 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3)一定程度了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影
响
八国联军
英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思考导学】.导致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其兴起的标志是什么?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答案:原因:甲午战后,随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空前尖锐,这是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19世纪末,教会和中国特别是山东人民之间矛盾的尖锐是其兴起的直接原因。
标志:1898年,鲁西北义和拳首领赵三多率众攻打当地教堂。
性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答案: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自身的局限性,即思想愚昧、斗争手段和武器装备的落后、缺乏统一的领导、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
客观原因:时代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共同镇压,敌人力量过于强大。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战争既无法摧毁封建制度,也不能阻止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
.简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答案: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巨额赔款,更加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使馆界”成为实际上的“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的大本营。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
这使清朝官吏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这更加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
【自学导引】一、义和团运动.兴起在山东首先兴起的原因①19世纪末,洋教遍布山东。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山东,教会活动更加猖狂。
山东人民与教会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自主学习(一)义和团运动1.原因:划分势力范围,在各地胡作非为,引起的激烈反抗。
2.经过(1)19世纪末,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为反对外国侵略,义和拳举起旗号,改称,声势日益壮大。
(2)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租界出发向进攻。
(3)慈禧太后逃往西安途中,下令“剿灭”义和团,作为的前提。
3、义和团运动失败。
(二)《辛丑条约》1.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
2.《辛丑条约》规定:①清政府赔偿白银两;②划北京东交民巷为,允许各国派兵,不准居住;③撤毁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各个;④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重要地区允许驻守;⑤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的行为。
3.影响:二、合作探究(一)义和团运动1、根据材料回答:材料一:“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也敢钻。
哪怕皇帝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还。
”材料二:“扶清灭洋,替天行道。
”你知道义和团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谁了吗?义和团提出了怎样的口号?2、阅读资料,回答问题资料:揭帖指旧时张贴的启示、文告。
以下是义和团的一份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真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
女无节义男不贤,鬼子不是人所添。
如不信,请细观,鬼子眼珠都发蓝。
……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
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
一概鬼子都杀尽,我大清一统太平年。
观点1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的的爱国运动,它使列强看到了中国昂扬的民气,不得不改变瓜分中国的政策。
观点 2 义和团不愿意学习外来文化,盲目排斥一切外国人以及一切外国商品,这是义和团运动的历史遗憾。
(1)结合资料,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2)上述两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说说理由。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发动了一系列战争,逼迫中国签下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完 全 形 成
为什么《辛丑条约》签定后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洋 人的朝廷”? • 根据条约要求,清政府保证严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使清政府官员变成帝国主义的“守土官长”,慈溪 太后更是对洋人言听计从,这些均表明清政府已经 成为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所以说清政府已经 成为“洋人的朝廷”。
比较近代前期两次农民运动的 异同点。
同:
1、领导阶级和斗争方式相同:都是农民领导的,采 取暴力斗争形式。 2、结果相同:都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而失 败。
3、失败原因相同:既有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也 有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3、历史意义相同: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和清王朝,有 积极意义
异:
1、背景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 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发 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 2、性质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 农民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的农民运 动。 3、指导原则和组织方式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有 统一的组织、领导核心、斗争纲领,并建立了农 民政权,义和团运动则没有。 4、与西方的关系不同:太平天国把西方基督教 教义和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 创立拜上帝教,后期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 义;义和团运动笼统排外。
1、下列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 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带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上述两种观点你是否同意?说说 你的理由。
• 认同。中国人民在义和团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反抗外 来侵略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 为其殖民地的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因反对西方侵 略而兴起,故他们仇视一切外国事物和外国人,这 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