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不唯模式,但又需要一定的模式,这正如"教无定法,教学有法"。为了真正使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评价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研究探索、归纳总结出符合师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提供的几种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不是静态的条条框框,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些参考的模式,其间完善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教师们可以结合本校的具体实际有选择性地、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模式,不断地进行丰富和完善,最终总结出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切合本校实际,又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模式来。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之一:"多元互动"探究式
"多元互动"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实现课程、教材教法的一体化的设计,其主要教学程序为"呈现展示──引入角色──探究活动──角色置换──评价归纳"五大环节。各环节中渗透着"学"和"教"的统一、学生"活动"与教师"引导"的统一,以形式多样、学生和教师"多元互动"为特色。
一、基本程序
"多元互动"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呈现展示──引入角色──探究活动──角色置换──评价归纳"五大教学环节,改变了学生过去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组织下,积极参与学习探究过程,并领悟如何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1.呈现展示环节
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通常在开学初的绪论课上做总体部署,其呈现的内容一般是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去收集、整理形成的地理资料,呈现的形式是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全班展示。
2.引入角色环节
这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分析教材、理解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并向学生提供有关的资料、教学媒体等,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和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主体的角色,并向学习的主角发展。例如,在七年级地理(实验教材)《极地地区》的教学中,首先,教师画出南极洲代表性动物──企鹅,同时设问"企鹅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随手画出南极冰原、冰山、浮冰和科学考察船等,构成一幅"冰雪覆盖"的南极景观图。然后,
教师利用板书提出问题,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并带着问题进入学习角色。
3.探究活动环节
这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环节,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具体内容或教材小栏目中的活动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或直接提出问题,或利用地图、表格、相关资料等,让学生去探究、去讨论,使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讨论、争论、交流中提高,在互学中得到发展。教师要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探究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尤其是对于难度较大的理性知识,教师必须随时加以点拨。
4.角色置换环节
这是继探究活动环节之后,教师走下讲台,而学生们选出代表走上讲台以"小教师"的身份再现探究、讨论结果、实现角色互换的环节。这样可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表达和组织能力,并通过"讲课"加深理解、记忆和强化所学知识。其形式可以是自问自答,或是提出问题,请下面的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完整准确,这个学生可再推荐其他学生补充回答,相互配合,形成多点交互,直到"小教师"满意、大多数学生认可为止。同时遇到疑难问题,"小教师"或其他学生可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以"学生"身份"回答"问题,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以巧妙地发挥。
5.评价归纳环节
这是以多种方式对学生所学新知识进行检验、强化、评价和归纳的环节。首先,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评价一般采取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小教师"完成了"角色置换"的任务以后,将讨论中的问题有选择性地重新展示出来,各个自然组分别抢答。经过师生共同评议,评出这节课的优胜组。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可将其得分记入成绩簿中,以示鼓励。而对于回答不够完整的学生,进行"补救"。其次,也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抢答、对话、实践活动等形式,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最后,可以由"小教师"展示和解释地理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该课知识结构图,完成本节课的总结,或由地理教师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总结归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特点
"多元互动"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而得到实施的。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
对性地进行教学。其主要特点如下:
1.重视课程的总体结构设计
该教学模式从教学整体出发,将教学总体设计落到实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自身的潜能得以有效释放,并逐一落实在每一节地理课之中。如呈现展示环节,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探究活动,没有教师束缚手脚。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通过成功展示提高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可以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与艰辛。这种教学模式为目前盛行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了可行之路,是一种大胆的创新。
2.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精华
本模式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同时也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的互动关系。其中,"引入角色"与"评价归纳"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继承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而在"探究活动"与"角色置换"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教师则退居"二线",吸收了现代教学模式的"亮点",二者的有机结合恰是该模式的特色之处,是合理融合型的教学模式。
3.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代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多元互动"模式五大环节中无不渗透这种思想,并使之得以实现。尤其在训练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方面更是煞费苦心,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将大有益处。
"多元互动"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学习为本,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抓住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课程、教材教法的一体化设计,既有较鲜明的理论色彩,又有较完整的教学体系,以形式多样、学生和教师多元互动为特色,是值得探讨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之二: 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
分区、分国地理一般是通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来展示区域地理概貌。如每一区域都一成不变地逐一讲授,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这是区域地理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呢?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主要分以下几步:
1.阅读教材;
2.学生运用地理学基本思维方法分析教材,独立整理笔记;
3.教师检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指导;
4.请几位同学把自己的笔记写在黑板上,大家修改;
5.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笔记。
上述的步骤3和5,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实情重复进行,最后全体学生整理出
内容全面简练、条理性强的笔记。
这样做不仅可避免平铺直叙的枯燥乏味,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真正教会学生"读书",即使他们将来离开学校,离开教师,仍可依靠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学到所需要的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之三:"活动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该时期是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心里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交织的矛盾。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心理活动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这些心理特点和心理品质对我们实施地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所谓"活动化"是指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个体、群体在活动的进行中形成对知识和经验的感悟,并回归现实生活,解释客观实际,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形成新的经验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由"设计方案--展开讨论--尝试成功--回归实际"四个环节构成。
1.设计方案--即营造"活动舞台",教师帮助学生提出学案。
2.展开讨论--即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
3.尝试成功--即让学生通过活动或在活动中自己体验所经历的学习过程的成败,让其享受成功喜悦,或总结失败的经验。
4.回归实际--即将在活动过程中构建的知识体系内化后,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或解决措施。
"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活动,包括动手画、动口说、动脑想。所设计的活动应符合客观事实,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趣味性,能激发思维,产生灵感,加强合作学习。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之四:"案例化"课堂教学模式
"案例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由"生活体验--展示案例信息--案例探究--技能形成"四个环节组成,此活动以案例探究贯穿始终,其要求如下:
1.生活体验营造案例背景--如在介绍高中地理"太阳高度角"这一节时,让学生思考"我们这个地区一些小杂货店的门面都有一把遮阳伞,问遮阳伞向店外延伸多远最合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想到与太阳光线有关,进而让学生自觉了解太阳光线在一天、一年内的不同变化。
2.展示案例信息--教师根据案例背景提供一些探究所需的资料、方法,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准备。在这些资料的展示过程中,可能有的学生掌握的资料更具有代表性,我们也可由学生围绕材料背景提
供相应资料,为合作学习打下伏笔。
3.案例探究--即依据"案例"信息,围绕核心问题,联系已有的知识,结合教材内容,探究地理规律和地理原因,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提出改进思路。
4.技能形成--即通过以上探究,新旧知识产生碰撞,体验探究喜悦和获取知识的快乐,使学生产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欲望。从学生的这种心理出发,教师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解决问题。
"案例化"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案例必须是开放的,是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物,必须是学生经过思考、讨论、研究后能够解决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梯度和实效性。背景问题的呈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尤其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与角色,教师答案的呈现要迟于学生的探究结论,答案要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问题解决要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之五:高中毕业班复习课模式
高中毕业班面临的是高考和就业,因而其学习重在对已有知识的再认识或重建,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因而高三地理复习必须讲究效率和方法。因此,"知识梳理--考点提示--例题解析--图示训练"成为高三年级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一。该模式以学生参与、归纳、思考为核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1.知识梳理--让学生构建学科知识结构,对知识体系、层次、脉络从整体上把握全貌。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绘制章节的知识结构,然后与大家交流,最后形成一个较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由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结构,转为主动的内化知识结构。
2.考点提示--根据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知道这一章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应培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形成一种主动学习的意识并结合知识结构体系,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能力,做到复习方向明确,备考针对性强。
3.例题解析--根据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精心编写例题,或设计现实生活的案例,或时政热点的背景材料,同学生一起进行思维的探索与知识的整合,以期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
4.图示训练--无图不成题,地理图示题多种多样。首先在平时就要训练学生如何读图,从图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并从图上读取有用信息,然后让学生学会绘制各类图形(如等值线图、剖面图、结构图、曲线图等)。目的在于掌握地理知识要做到心中有图。同时,图示训练也可以形成有效记忆
和长效记忆。
复习课模式要以知识结构建构、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方法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为要义,体现学生自己的参与、思考、归纳、运用。
1
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