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合集下载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课件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课件

引领科技潮流
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里引 领着科技发展的潮流,为 其他科研人员提供了新的 思路和方法。
促进国际合作
科学家之间的国际合作有 助于全球范围内的科技交 流和合作,推动了科技的 共同发展。
对社会的启示
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科学家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对社会各界都具有启示 作用。
社会责任意识
科学家在追求科研成果的同时,也注重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社会,服 务于人民。
科学家的科研经历
科学家的科研经历是他们为科学事业 奋斗的历程,这些经历充满了艰辛和 挑战,但也充满了探索和发现。
例如,居里夫人的科研经历就是一段 充满艰辛和挑战的历程,她通过不懈 的努力和探索,最终发现了镭元素, 为放射性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
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和科研成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跨界融合与创新能力
科学家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中,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跨界 融合思维。
对年轻一代的激励树立了榜样,激发了
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培养创新思维
科学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 神,激励年轻一代培养创新思维
和创新能力。
强调实践与责任
科学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的经验,以及他们承担的社会责 任,对年轻一代具有重要的启示
实例
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他们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长期默默无闻地开展研究工作,最终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CHAPTER 03
科学家的事迹
科学家的重要发明或发现
科学家的重要发明或发现是他们为人类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些发明或发现往往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推动了科技 的进步。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北师大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北师大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北师大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北师大版)教案教学设计1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北师大版《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教学设计。

这本教材是以我国科技界代表人物的生平和事迹为基础编写的。

它是为了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文化的普及而编写的,也是为了激励青少年在科学研究和创新中不断追求卓越。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材的特点:一、科普、全面性强。

本书作者以广泛、客观的视角来写人物生平及其科技成就,并穿插科技知识,让读者了解科学家的贡献和科学成果。

二、思维性、启发性强。

通过介绍科学家的事迹和思想,激励读者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科学家的创新思维,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三、生动形象化。

以丰富的细节、情感描写、生动化的场面来揭示科学家学习、研究、实践的历程和心路历程;并通过精美图片和图表传达出深刻的科学信息,为读者提供视觉上的帮助。

四、贴近实际,考试性强。

本书的题目和内容结合贴合高中生的语言,范围和考点;内容不仅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而且涉及各个学科,为高中生们的学习提供了真实、实用的素材。

基于以上特点,在教学设计中使教材的价值最大化将显得格外重要。

那么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一、对材料先期认知的培养。

由两三个科学家故事的展开开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感受放松的氛围下借由小组合作的形式总结相关科学和历史背景,学生在故事中寻找背景线索,体认他们为科学领域的贡献,了解科学家的发展过程和科学家发展的标志。

为后续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前期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课上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考,同时以阅读为切入口,使学生更多地涉及科学领域知识,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整合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增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把握力。

三、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展开不同探究,如在课堂上再现科学家的故事,展开角色扮演和模拟实验,例如一些演讲和论文写作,有自己的学生分组进行开展,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性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家的思考方式及方法。

北师大版初二语文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二语文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二语文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知识点》《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一篇对钱学森先生生平回忆的文章,表达了对钱学森先生的尊敬和怀念。

为大家整理了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字词永葆青春bǎo捍卫hàn硕大shuò领域yù晦涩huìsè二、课文结构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主要讲的五件事:一是抵制不正之风;二是拒绝美国邀请;三是对金钱的淡漠;四是对权位的不在乎;五是不搬新房。

三、文学常识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

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

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

独立研究以及和冯.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许多理论领域都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四、课后练习正直①人品不像骨架子,一眼就能看出大小。

但又确是一副精神的骨架,撑着一个人的身躯走东奔西。

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披挂和身架。

有些人看去很魁伟,与之相处一久却觉得其矮小猥琐;有些人毫不起眼,终让你在他平淡如行云流水中领略到山高海深。

看不见的力量才是大力量,那就是一个人的品格。

②最珍贵也是最基本的品格就是正直了。

正则“品”端,直则“人”立。

正直是一种风骨,如同山中劲竹、冬里腊梅,于风急雪大处方显出风标高峻。

不能想像一棵歪扭斜长的树派上大用场。

天和地之间的各种诱惑太多了,四方风雨太多了,站直了委实不易,此乃生活;偏要努力站直了,乃是生活的诗。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学案例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学案例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了解钱学森的生平;2、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3、学习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

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投影以下内容,来介绍钱学森的生平。

)1934年,大学毕业的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

由于他的聪慧和苦学,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戴上了硕士方尖帽。

1939年6月,他同时取得了航空和数学两个博士学位,以其出众的才华震动了美国物理学界。

接着,他留在该院任教,成为冯•卡门的亲密助手和同事。

他们合作创造的“卡门——钱学森公式”,共同设计了美国的“下士”导弹,成为美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947年2月,刚满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母亲在招唤着海外游子。

钱学森舍弃了金钱、地位、荣誉、理想的科研环境,经过长达五年的抗争,在周恩来的直接帮助下,于1955年10月回归祖国。

1956年1月,就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

1960年11月5日,“东风一号”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师:国务院、中央军委在1991年10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9月,又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给了他最高的奖赏。

这是国家对他的评价。

当钱学森要求回国时,五角大楼的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我宁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放他离开美国,钱学森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他至少也值五个师的兵力……”这可以说是敌人对钱学森的高度评价,那么做为钱学森秘书的涂元季又是怎么来评价钱学森的哪?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纪实性文章——《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二、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思考并概括钱学森的主要事迹。

(文章主要写了五件事:一是抵制不正之风;二是拒绝美国邀请;三是对金钱的淡漠;四是对权位的不在乎;五是不搬新房。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学设计2+优质公开课18新编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学设计2+优质公开课18新编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钱学森的生平;2、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3、学习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1、疏通关键字句、理解文意。

2、从文章的学习中感受到钱学森的精神风采。

教学难点: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理解朴实无华的语句的深刻内涵。

2、作者借助哪些典型事件,何种手段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学法引导: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如何在平实的语言中见主人公的风采,除了教师讲解,学生悉心体会,学生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互联网更多更全面的了解钱学森,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教具准备:有关钱学森的资料、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1、检查朗读。

2、掌握下列字词,给字注音。

鉴定应景出差应酬档案弥补颁发荣誉美国佬勒紧聂容臻二、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投影以下内容,来介绍钱学森的生平。

)1934年,大学毕业的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

由于他的聪慧和苦学,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戴上了硕士方尖帽。

1939年6月,他同时取得了航空和数学两个博士学位,以其出众的才华震动了美国物理学界。

接着,他留在该院任教,成为冯•卡门的亲密助手和同事。

他们合作创造的“卡门——钱学森公式”,共同设计了美国的“下士”导弹,成为美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947年2月,刚满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母亲在招唤着海外游子。

钱学森舍弃了金钱、地位、荣誉、理想的科研环境,经过长达五年的抗争,在周恩来的直接帮助下,于1955年10月回归祖国。

1956年1月,就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

1960年11月5日,“东风一号”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师:国务院、中央军委在1991年10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9月,又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给了他最高的奖赏。

北师大版(2016)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2016)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含答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家钱学森的生平事迹;掌握文中的词语。

2.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文中生动、细致的描写。

4.体会人物形象的美,领略文章内涵,体会其丰富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学习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

二、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重点)2.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文中生动、细致的描写。

(重点)3.体会人物形象的美,领略文章内涵,体会其丰富的思想感情。

(难点)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进程:第一课时(预习检测案)(一)导入新课:他被评为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是谁?钱学森(二)预习设计:1、填空《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选自《》,作者是____。

本文属于。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被誉为,是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答案: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涂元季人物传记导弹之父2.注音:鉴.()定应.()景出差.()应酬.()档.()案弥.()补颁.()发荣誉.()美国佬.()勒.()紧聂荣臻.()卸.()任头衔.()住宿.()答案:jiàn yìng chāi chóu dàng mí bān yù lǎolēi zhēn xiè xián sù3. 多音字注音组词⑴勒①()②()⑵应①()②()_ _⑶折①()②()③_ _ _ _⑷宿①()②()③_ _ _ _答案:⑴①ēi 勒紧②lè勒令⑵①yīng 应该②yìng 应酬⑶①zhē折腾②zhé骨折③shé折本⑷①sù宿命②xiù星宿③xiǔ一宿4.词语解释①婉言谢绝:②卸任:③折腾:④世俗:⑤应景:⑥老黄历:答案:⑴用婉转的话拒绝别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课文解析素材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课文解析素材北师大版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课文解析作为一名严肃....的态度。

(①..的科学家,钱学森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采取坚决抵制这段起什么作用?)【段析】概括写钱学森坚决抑制不正之风。

第一部分第一层:概括地说钱老坚决抵制不正之风。

引领下文,列举了两个相关事例。

【品味】“严肃”不仅表现在科学态度上,更表现在生活态度上。

用“坚决”修饰“抵制”,说明钱学森的态度非常坚定,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

一段时间,社会上到处存在“走后门”现象,走正道办不成事,一定要走后门才能办成。

钱学森自然..不走后门,也不许别人在他这里走后门。

他对许多事情定下自己的原则,然后就坚持到底....。

比方说不题词;不为别人的书写序;不参加任何成果鉴定会;不出席应景活动(如开幕式、剪彩等);不出国访问;甚至退出一线工作以后,不到外地开会,连天津也不去。

这些原则一旦定下来,几十年不变,对谁也不讲情面.......。

多年来,许多人为这些事找到我,我只能按照钱老规定的原则,婉言谢绝。

在我这里办不通,于是有些人想方设法,找到钱老的夫人或子女,想走他们的“后门”。

钱老的夫人蒋英同志又把来信转给我,由我答复。

第一部分第二层;钱老坚决抵制不正之风的第一件事——坚决抑制走后门。

【品味】“自然”一词说明不走后门是钱老的一贯作风和原则。

“坚持到底”表现了钱老态度的明确及坚决,达到了“对谁也不讲情面”的程度,为后文拒访美国埋下伏笔。

钱学森哪怕是在北京开会,从来都是回家吃饭,决不..借开会之机大吃大喝。

他过去在一线工作,常到外地出差,如去试验基地主持试验,或到外地开现场协调会等等。

自他从一线领导职职务卸任以后,再也不去外地开会或作学术报告,谁请也不去.....,决不搞公费旅游。

他这一生,只在一九八八年夏天,带中国科协的几位副主席到黑龙江省的镜泊湖去休过一次假。

在黑龙江省,他参观了一些工业项目,也作过几次学术报告。

在这种情况下,人家请顿饭吃是免不了的,他也不得不应酬。

但我看得出,钱老对于这些应酬活动是很反感的。

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情境体验,激发兴趣
本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互动环节等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科学家精神。这种情境体验式的教学亮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2.问题导向,培养思维
本案例以问题导向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这种教学策略亮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语文教育中,让学生了解并传承我国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二下册《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这一单元,旨在通过学习科学家们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精神、爱国情怀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案例以该单元为教学内容,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科学家精神的思考与传承。
2.开展课堂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
3.定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段关于科学家精神的短片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家们的伟大事迹,激发他们对科学家精神的敬意。
2.短片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科学家为什么受人尊敬吗?他们的精神品质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人民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家精神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具备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800字)作文(精选五篇)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800字)作文(精选五篇)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800字)作文(精选五篇)第一篇: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800字)作文精选作文: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800字)作文我的快乐然我是一个有点内向的女孩儿,但是我的内心中充满了自信。

我相信风雨后总能见到彩虹,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收获成功,我相信&&正因为我的自信,使我沐浴着阳光,享受着快乐。

上三年级的时候,才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文,我就落在了起跑线上。

每次发下我的作文,上面都是老师那红笔勾勒的圈圈点点,文后的评语占我当时作文的三分之二,例如:错别字太多、语句不通顺、层次不清、没有中心、太枯燥&& 尽管这样,可我并没有对写作失去兴趣,虽然我现在写得一塌糊涂,但我不相信我永远写不好作文。

从那以后,我为自己定下了计划:每周写一篇周记,必须是亲身经历的,不写作文书上见过的;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将有意义的随时记录下来。

后来,我们又学习了修辞手法,我是这把修辞手法运用在作文里,是作文显得更加生动了。

而且我迷上了读小说、散文,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

我的作文水平犹如寒冬转暖夏的气温,在一天天的提高着,再加上老师的细心指导,使我的作文水平更是蒸蒸日上、突飞猛进。

后来,我参加了我的暑假征文活动,没想到,我居然得了一等奖。

十岁的时候,爸爸为我报了一个去哈尔滨和俄罗斯的夏令营,我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爸爸妈妈总有些不放心,对我嘱咐这嘱咐那,我自信的对他们说:你们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当我们最后一天从哈尔滨返回的时候,在火车站,我与其他团员走散了,可当时十岁的我一点也没有害怕,因为我相信自己。

我沉着冷静地找到了开往济南的火车,最后,和大家在火车上碰面了。

自信就像是一盏永不灭的灯,在你遇到黑暗时为你照亮前进的路;自信就像是一条迎风行驶的小船,载着你闯过风风雨雨;自信就像是一位知心的朋友,在生活中告诉你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自信就像是&& 正是因为我的自信,改变了我的作文命运,否则我怎能在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正是因为我的自信,使我在夏令营中锻炼了独立自主的能力;正是因为我的自信,使我能够遇到问题勇敢面对;正是因为我的自信,使我&&是我的自信使我懂得了很多很多,是我的自信使我快乐的生活着。

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复习

语句品析:
1、你是怎样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 世纪”这句话的?(课后阅读练习一 )
(这是对梁思成在这个世纪做出重 大贡献的肯定,也是以来让他施展才能的古建 筑而生出的深深遗憾。)
1、请从表现方式的角度,评析以下这段 文字。 “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 体。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 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攀 登木塔时,当他考察一座座石桥时,当 他观看北京城墙时,他决不是一个冷静 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 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 在这里,梁思成把建筑看成有生命的 ,甚至是梁思成生命的一部分,是诗的 语言,不是一般的叙述和描写了
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课: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纪实性回忆录)
涂元季
作者简介
文职少将涂元季
涂元季,1939
年生,河北省老河 口市人。中国人民 解放军总装备部研 究员,国防科工委 高级工程师,钱学 森的秘书。
基础达标
鉴jiàn定 应yì ng景 出差chāi
应酬chóu 颁bān发 勒lēi紧 头衔xián
3、钱学森的崇高品质
一身正气、淡泊名利、 只讲奉献、不求索取
第二课:
梁 思 成 李 的 辉 故 事
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中 国近现代著名 建筑历史学家 ,建筑教育家 和建筑师。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kān
àn
xiù
dǒu
勘察
róng
黯淡
zhàng
锈蚀
diāo
斗拱
chà
融为
帐篷
雕像
塔刹
发展克隆技术、不要克隆人的方 针是正确的。
我们一起来做:
• 2、“克隆技术可能造成严重的负面后 果”,这句话中的“可能”是否可以 去掉,为什么?

语文北师大八年级下册《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同步练习3

语文北师大八年级下册《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同步练习3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一、预习导航1.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2.本文是一篇纪实性的回忆录,语言通俗易懂,朴实生动。

请举例说明。

二、课时达标(一)精段阅读钱学森一生对金钱看得很淡漠。

他当年放弃在美国的优厚条件,坚决要求回到各方面都还十分落后的祖国,就是为了和祖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用他的知识和智慧建设国家,使祖国强大,人民幸福。

他回国以后,完全靠自己的工资生活,一级教授一个月三百元多一点。

除了工资之外,他还有一些稿费收入,晚年也曾得到过较大笔的科学奖金。

但他把自己所得几笔较大的收入统统捐了出去。

这包括:他的《工程控制论》1958年中文版稿费,千元以上,这在当时是一个普通干部两年的收入,捐给了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资助贫困学生买书和学习用具。

一九六二年前后,他的《物理力学讲义》和《星际航行概论》先后出版,稿酬有好几千元。

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那时还处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人人都吃不饱肚子,钱学森一家和全国人民一样,也是勒紧裤带过日子。

但是这么一大笔钱并没有使钱学森动心。

当他拿到这两笔稿费时,连钱包都投打开,转手就作为党费交给了党小组长。

[来源:学+科+网Z+X+X+K]一九七八年钱学森又交了另一大笔党费。

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开始落实各方面的政策。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老先生原在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上班,一九六九年去世。

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从一九六六年就不发工资了,直到去世,三年未领到一分钱工资。

一九七八年落实政策,补发了三干多元的工资。

钱学森是钱均夫惟一的儿子,自然有权继承。

但是钱学森认为,父亲已去世多年,这笔钱他不能要。

退给文史委员会,人家拒收,怎么办?钱老说,那我只有作为党费交给组织。

后来这三千多元也交了党费。

钱学森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其地位不可谓不高。

八年级语文下册1《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第2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1《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第2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1《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第二课时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如何在平实的语言中见主人公的风采,除了教师讲解,学生悉心体会,学生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互联网更多更全面的了解钱学森,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家钱学森的生平事迹;掌握文中的词语。

2.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文中生动、细致的描写。

4.体会人物形象的美,领略文章内涵,体会其丰富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学习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

二、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主人公的高尚思想境界,领略其精神内涵。

难点:通过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提高观察人物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预学一导入新课:复习检测:鉴jiàn定应yìng景出差chāi 应酬chóu 档dàng 案弥mí补颁bān发荣誉yù美国佬lǎo 勒lēi紧聂荣臻zhēn探究二互动:通过再读课文,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学森高尚思想境界的事迹是什么?并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品格?明确:第一问:学生自己发挥,教师点拨。

钱学森的思想品格是: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大公无私、淡漠金钱、不在乎权位、关心科研工作者、爱国、敬业、朴实等。

精导三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质疑。

互动:本文最初的题目叫《钱学森为什么不去美国》,也曾有人将本文的题目改为《八十年代钱学森为何拒访美国》。

选入我们的课本时编者将其改为现在的题目,你认为哪个题目会更全面些?为什么?(学生思考并提出质疑,探讨交流解惑。

)明确:本文的题目更全面一些。

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好几个方面关于钱老的事情,不去美国只是其中之一。

(其它几件一是抵制不正之风;不走后门;不坐享特权;拒绝变相的公费旅游)二是拒绝美国邀请。

三是对金钱的淡漠(哪怕是自己的合法稿费,哪怕是已故父亲的不发工资,都拿来交党费)。

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教学设计
2.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科学家精神的现实意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科学家”的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不少于600字。通过这篇作文,让学生结合课文所学,表达自己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科学家精神的感悟。
3.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身边的人物和事例中感受科学家的精神品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内化所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掌握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关键信息,把握文章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重点: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科学家精神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题,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说课稿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说课稿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说课稿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说课稿(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钱学森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定的信念以及纯洁的品格,这些都使他如巨人般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精神风采,本文以此为中心,选取了钱学森工作生活中的几个典型事件来展现他的品格、精神风貌。

学习本文,就应该仔细体会文章是如何在平实的语言中表现主人公的风采的。

除了教师讲解外,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互联网更多更全面地了解钱学森,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应了解钱学森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操守。

2.应理解纪实性文章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应能理解本文的朴实文风。

【教学重点】1.熟读全文,疏通关键字句、理解文意。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说课稿。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学课件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学课件

5、①应景:为适应某种场合或情况 而勉强做某事。 ②天文数字:用以表示天体间距离的 数字,常借指极大的数字。 ③老皇历:过时的历书,比喻不合时 宜的规矩。 6、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涂元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钱学森的精神品质。 2、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风 格。
第一次先学后教
1、文中所写事迹表现了钱学森
什么样的精神境界?从哪些语句可以 看出? 方法指导:跳读课文,随时批注并结 合文中事迹来总结 。
作风正派 淡漠金钱 乐于奉献 坚持原则 严于律己 坚定强硬 大公无私 爱国敬业
2、再读课文,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学森高 尚思想境界的事迹是什么?
拒绝出访美国
3.钱学森为什么拒绝访问美国?
颁bān发
勒lēi紧
荣誉yù
聂荣臻zhēn
美国佬lǎo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
国务院、中央军委在1991年10月16日在 人民大 会堂召开大会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 科学家”荣誉 称号。1999年9月又授予他“两弹一星功 勋奖章”。
第二次先学后教
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钱学森的 主要事迹。
五件事: 一、是抵制不正之风(走后门,大吃大喝,出国 风,公费旅游) 二、是拒绝美国邀请 三、是对金钱的淡漠(合法稿费,父亲的补发工 资) 四、是对权位的不在乎(院长,副院长) 五、是待遇问题(不搬新感。 2)、厌恶当时的“出国风”。 3)、维护民族和个人尊严,不崇洋媚外。
第二次先学后教
1、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的都是钱学森 日常工作学习中的一些平凡的事迹,来表现 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为什么文章不写作 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在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 这些表现钱学森高尚思想境界的事迹和他在 科学方面做出的伟大贡献有关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请学生就“阅读练习·探究”第一题发表简要看法。

好在以许多鲜为人知事例,写出了主人公难能可贵的高尚独特的思想个性。

2、请学生交流摘抄的本文精彩语句,说说朴实语句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二)比较与探究:
1、请学生在“阅读练习·探究”第一题的基础上思考: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
(教师可以就如何看待这篇平易朴实而缺少文采的记叙文,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练习·探究一”说“好就好在写出了大科学家高尚的思想境界”,关键在于是否“写出了”,以及可以用不同方式和不同文字风格“写出”,即主要看效果。

学生赞同哪一种意见或有新的看法,能自圆其说即可。


好在以事实说话,以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例,好在写出了主人公难能可贵的、常人难以做到的、高尚独特的思想境界。

(1)此文内容好,主要是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例,表现出了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

特别是他一贯坚持,始终如一所做的那些事,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表现了他特别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是他做人的独特之处。

而这些高尚独特的故事只有他身边的极少数人才知道,所以写出来就很有意义。

(2)以事实说话,朴实为文,给人留下很真实,很深刻的印象。

这就是本文值得肯定的表达技巧。

此外,其实也用了一些招数,如把事情写得很极端,引起读者的注意(当然事情本身就很极端),如引用主人公自己的带有格言式的话语,如用了反衬手法等。

(3)真实展现人物精神风貌。

钱的高尚精神境界是与他的坚定强硬的个性联系在一起的,强硬到不顾个人名誉受损的程度。

所以就会有拒访美国一事。

因为出访美国问题并非一定要按钱氏这样去处理,但这正写出了真实的个性鲜明的钱学森。

本文也有不足之处,如拒访美国一事,篇幅长了些,此事素材的挖掘、
加工也似不够充分,这多少影响了中心的表达。

又如,这么感人的事迹,文字也似可写得更吸引人些。

2.课文中哪些词语突出表现了主人公的思想境界?
(先让学生自行准备,找出“哪些词语”,然后采取合适的合作探究方式,最后推出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讲评。


这些词语有:坚决抵制,坚持到底,决不,谁请也不去,激也没用,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坚决要求(回到落后的祖国),统统(捐了出去),连(钱包都没打开)转手就(作党费上交),(对官位)一点也不在意,(这种精神)贯穿在他的一切行动之中,常常为此(住房条件比同船归国的人好)感到不安,于心不安,心境平和,看得比清水还淡。

3.联系附文内容,说说对钱学森思想境界的理解。

(学生的理解可各抒己见,但要注意作如下引导:美国的报道突出反映了钱学森在尖端科学和军事科学上的极重要的地位和贡献,如此著名的大科学家却对名利始终淡泊,此高尚境界在今物欲横流的现实面前,显得特别感人动人。

)附文写出了钱在尖端科学和军事科学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如此著名的大科学家却始终淡泊名利,在今天尤为感人。

4.本文和课后附文《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写法上有何的不同?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体特征、写作目的、写作侧重点、语言风格等角度去比较。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必对此题过分深入,关键是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附文是一篇新闻稿,需要激起读者特别的阅读兴趣。

为了“争夺眼球”,总是把最能引起读者注意的信息,以强刺激的话语放在突出的地位。

(三)布置作业
1、仿照本课朴实行文的风格,用800-1000字概述课文(全文约4000字)的主要内容。

试写一篇《钱学森传》。

2、预习第二课《梁思成的故事》。

3、完成“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第三题2-3。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