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练习:(五)比较、变化类
2022年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分类汇编:题型3 “比较、变化”类
题型3“比较、变化”类题型特点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异同点。
主要有类比和对比:前者是将同一类事件、人物、观点进行比较,考查相同点,常见设问有“相同”“都”等;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现象或同一现象在不同阶段或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常见设问有“变化”“与……相比”“不同”等。
解题技巧1.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分清比较类型,明确是异同比较还是变化比较。
2.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往往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等方面思考。
3.按照确立的比较项,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出异同点。
1.(2019·山东潍坊期中)商代重神轻民,结果失掉天下;代之而起的周逐渐由重天转变到重民上来,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
这一变化表明()A.小农经济是民本思想的基础B.民众力量壮大消除了残暴统治C.社会结构变动影响政治思想D.王权天下与民本思想渊源密切解析“由重天转变到重民上来,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可以得出西周强调民本的重要性,以维护其王权统治,故D项理解正确。
答案D2.(2019·山东潍坊新高考测评联考)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
”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A.遭到了普遍反对B.忽视了道德教化C.最终必然会失败D.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解析材料认为商鞅变法违背“恃德者昌”,导致“知利而不知义”,两者都认为变法强调法治,忽视了道德教化,故选B项。
答案B3.(2019·山东聊城期中)春秋后期至战国之季,诸子勃兴,蔚为壮观。
时代的歌手们,或“以道鸣”,或“以术鸣”,或“以辞鸣”,汇成了一曲雄壮的交响乐。
这一曲交响乐中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D.人的价值解析根据所学,所谓百家争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学者们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提出本阶级的救世理念,故选B项;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中,有相当比重的思想家并没有探讨人与自然关系,排除A项;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中,只有儒家的“仁政”思想探讨到人与社会的和谐问题,排除C项;根据所学,法家思想从根本上漠视乃至抹杀人的性格与价值,排除D项。
(新高考)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贯通训练(五)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的社会转型
通史贯通训练(五)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的社会转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907年,清政府决定将“龙兴之地”东三省对各国开放以“平均各国之势力”。
结合下表可知,这一举措意在( )清政府在东北“新政”时期建立商埠A.维护人民利益B.遏制日俄扩张C.主动对外开放D.发展东北经济解析:选B 依据所学知识,1900年,俄国独霸满洲破坏了“门户开放”政策,1904年,出于本国的利益和英美的怂恿,日本发动对俄战争,俄国战败,日本企图独霸满洲,对东三省主权的完整构成了极大的危害。
1907年,清政府在东三省实施“新政”,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遏制日俄的扩张,故选B项。
2.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给予国民财产占有和人身安全的自由权利,解除之前强加民族工业的各种限制;设立实业部,并通电各省都督设立实业公司,规定“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各地应“切实经营”。
这些举措( ) A.改善了近代经济的发展环境B.促进了民族工业持续发展C.奠定了国家统一的物质基础D.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解析:选 A 题干主要叙述辛亥革命之后,南京临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鼓励“实业”发展,这就为近代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故选A项。
3.1896年初,清廷批准了各省设立商务局的建议。
之后,又准许民间招商集股开矿、开放内河航运等,并制定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这说明当时( )A.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民族工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C.政府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解析:选C 甲午战败后,为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业发展,这说明清政府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故选C项。
4.下图为1912~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海关两)情况。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一战后中国对西方工业品依赖加剧B.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C.“一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双重作用D.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解析:选C 由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为中国本土工业开辟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但从材料看,一战期间中国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进口也较为困难,实际上又制约了本土工业的扩张,故选C项。
2020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历史阶段特征对比
政治: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宗法制崩溃,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思想: 孔子和百家争鸣:形成思想解放的局面,道儒法墨成为主要的流派; 教育方面: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
对外:反法西斯同盟。
经济: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在困境中日益萎缩。
政治: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探索开始。(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国共合作;当政者为南京国民政府)
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表7:1945年——70年代末的世界与中国
项目
世界
中国
特征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逐渐陷入困境(苏联)。
经济:自然经济占主体,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废相设内阁、军机处)
文化:推行文化专制,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八股取士、文字狱、《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外交:由开放转为闭关锁国。
表3:18世纪的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西对比
项目
西方
中国
特征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近代工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
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掀起。(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思想:西学东渐的大规模传入。(“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
外交:由闭关锁国到向资本主义国家被迫开放。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广东茂名一模)《逸周书》对于节气和物候的认识和记录已经成熟,如:“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
獭不祭鱼,国多盗贼,鸿雁不来,远人不服,草木不萌动,果蔬不熟。
"先秦时期的节气观念发展源于( )A.适时耕种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B.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C.农业科技水平制约农业经营活动D.诸子百家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先秦时期节气观念发展的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的需要,故选A项。
先秦时期节气观念的发展体现了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而不是“源于”,排除B项;先秦时期农业科技水平低下,制约农业经营活动,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诸子百家不一定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排除D项。
2.(2019·广东二模)先秦史籍和文物铭文在记载周公旦主政西周期间进行“东征”等大事时,多称周公为“王”,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及其后的史籍中却记述为“周公代成王摄政”。
这反映出( )A.中央集权的发展B.儒家影响的扩大C.贵族政治的衰落D.宗法制度的瓦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周公为成王之臣,先秦与西汉以来史料对周公称呼从王到公的变化,反映出西汉以来,史书记载注重君臣称呼之别,这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表现,故选B项.材料强调对周公称呼的变化,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贵族权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儒家思想影响下,注重君臣之别,体现不出宗法制的瓦解,排除D项.3.(2019·河北唐山一中冲刺)下表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B.科举制度促进教育发展C.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D.理学正统地位渐趋确立答案B解析从统计表看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由官员子弟逐步放宽到庶人子弟,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庶人子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因此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发展,故选B项。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五)比较、变化类练习
(五)比较、变化类(建议用时:40分钟)1.《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
这一变化体现了(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2.(2019·宿迁一模)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
这种变化表明编者( )A.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B.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C.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D.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3.(2019·滨州二模)爵位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这一变化表明( )A.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B.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C.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分离D.激化了统治者之间的矛盾4.西汉司马迁自述撰写《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古希腊希罗多德自述其写作《历史》的目的是“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
由此可知,两者的史学思想都( )A.受各自政治、文化环境影响B.包涵了强调人伦道德的内容C.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D.重视记述社会生活方式变迁5.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此恰当的评价是二者都是进步思想。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历史评价都是主观评说B.二者思想主张作用相同C.二者都是地主阶级士人D.评价置于具体历史时期6.(2019·济宁二模)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
”明成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
”这反映出明初统治者( )A.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华夷”观念B.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C.意识到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D.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7.(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据记载明初“风尚诚朴”,“中产之家,前房必土墙茅盖”。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历史卷5
历史卷(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人去世后,实行聚族而葬的“族墓”制度。
“族墓”分“公墓”和“邦墓”。
“公墓”是国君与显赫贵族实行族葬的公共墓地,事先有一定的规划,按照宗法等级关系排定墓位;“邦墓”则是“国民族葬”的墓地。
这反映出西周()A.以礼乐制维护宗法制B.墓位规划依据血缘C.丧葬制度已非常完善D.国君拥有绝对权威A[丧葬制度是礼乐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周代实行的“族墓”制度等级森严,即把贵族与平民的墓地严格分开,将不同等级的族人分开族葬,按照宗法等级关系排定墓位,这是对宗法社会等级秩序的维护,故选A项。
材料明确说明将本宗族的人按照贵族、平民的身份分别葬在“公墓”和“邦墓”,其依据是等级关系,故B项错误;“族墓”制度只是丧葬制度的一部分,不能因此得出丧葬制度已非常完善,排除C项;材料信息体现出“公墓”与平民“邦墓”是按照等级划分的,并没有体现国君的绝对权威,排除D项。
]2.某学者认为,人类政治共同体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在更大的范围和疆域内实现普遍的秩序,克服暴力冲突的威胁。
从这个角度讲,秦的制度是一个伟大创新,它在中华大地上建立了一个普遍秩序的先例,为后世垂范。
据此,秦的制度创新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B.君主专制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A[秦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将国家管理要求伸展到每一个角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与“在更大的范围和疆域内实现普遍的秩序”相符,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属于决策方式,三公九卿制是中央政府的组成和运行机制,均与“在更大的范围和疆域内实现普遍的秩序”不符,故B、C两项错误;郡县制是地方管理方式,是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管理上的具体体现,故D项错误。
] 3.从下面表格信息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B.开元至天宝初农业较为繁盛C.唐中期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D.安史之乱未对农业造成破坏B[由第一则材料可以看出,开元天宝年间,老百姓的粮食丰足;由第二则材料可以看出,天宝五年,粮食价格低,说明粮食供应比较充足;由第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公私仓库都非常充实。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文科综合历史(二)解析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
14.(2018·山东枣庄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4
——据林文勋《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 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因》等整理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 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
解析
2020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古代史
综合检测试卷
【时间 40 分钟;满分 8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广东佛山一模)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 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 )
据此可以推断出( )
A.官修史书反映真实客观的历史 B.官修史书利于修撰规范多样
C.统治者通过官修史书借鉴历史 D.官修史书促成社会重史风尚
8.(2018·河北邢台质检)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 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而当时宰相已辞职,宋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 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此事反映了( )
2020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古代史
综合检测试卷
【时间 40 分钟;满分 8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广东佛山一模)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 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 ) A.周公为后世确立了道德规范 B.古人对周公维护社会稳定的肯定 C.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 D.中央政府政治上控制地方的需要 2.(2018·山西孝义四中模拟)有学者说,春秋诸侯的争霸与战国七雄的逐鹿都是在小农经 济崛起为其扩大了赋税来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按该学者的理解,小农经济的发展( ) A.解决了各国的战争开支问题 B.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C.得益于诸侯战争的推动 D.是诸侯混战的经济根源 3.(2018·安徽十校联盟高三摸底)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 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字,齐、燕各有 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 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4.我国出土的秦汉时期的铁农具,河南省达 960 件,远超过排第 2 位的陕西省的 111 件, 四川省和湖南省出土的铁农具分别为 54 件和 49 件。这表明秦汉时期( ) A.炼铁技术发展较迅速 B.铁农具已在各地推广 C.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D.农业生产成就较突出 5.(2018·贵州凯里一中三模)南朝大族谢灵运的《山居赋》中写道:“田连冈而盈畴,岭 枕水而通阡。”以致朝廷作出规定:第一、二品官占山三顷,三、四品二顷五十亩……先占者不 得更占。据此可知当时( ) A.政府对庄园经济的否定 B.士族阶层力量的迅速壮大
高考历史题型专练 训练4 客观题之比较变化类
作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意审题,明确材料 的要求是“求同”还是“求异”;其次,分清比较类型,明确是异同 比较还是变化比较;第三,结合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运用唯物 史观将相关事件或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变化的历史过程中进 行比较和分析。
PART THREE
题型专练
1.(2023·福州适应性检测)商代青铜器的纹样流行饕餮纹和夔纹,比较繁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加速了小农经 济破产的速度,进而加速了城乡手工业者的破产,故选D项; 甲午战争清政府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排除A项; 材料不能体现资本输出的情况,排除B项;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项。
6.(2023·南通四模)如图展示了近代中国工业资本家的主要来源。对图中 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封建经济开始瓦解 B.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
考前增分练 题型专练
训练4 客观题之比较变化类
PART ONE
技法指要
比较变化类选择题,以考查比较能力为主。所谓比较就是类似事物 的对照,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差异。一般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不同时期 不 同 地 域 间 相 似 事 件 之 间 进 行 比 较 , 常 用 的 设 问 语 是 “ 相 同 ”“ 相 似”“一致”“共同”“不同”“新发展”“新变化”等;二是同类现 象或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进行比较,一般通过“但是(但)”“而 且(而)”“然而”或标点符号联系起来。
缛、神秘;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纹样流行窃曲纹和重环纹,这些纹样截取
龙、蛇等动物的鳞甲,使原来完整变化反映了
A.神权统治色彩浓厚 C.审美观念的世俗化
B.礼乐制度走向瓦解
√D.人文精神思想发展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新课标ⅱ)【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
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
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
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2.(4分)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
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3.(4分)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
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4.(4分)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
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
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5.(4分)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
据图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6.(4分)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件(新高考新教材)训练2比较变化类选择题
1.(2023山东滨州二模)西周国家管理可分为一系列政治单元,每个单元中 基本上都有国、野两类政治区域,且这两类政治区域各自有不同的管理制 度和社会职能。而到春秋战国时期,国、野渐趋一体化至无界限之分。这 一变化( D ) A.反映社会等级趋向平等 B.说明中央集权日渐加强 C.导致战争频发社会动荡 D.源自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训练2 比较、变化类选择题
题型特征:比较就是将同类或者相近的事物进行对照,同类现象对照,也可 以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社会现象的比较,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差异, 还可以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间相似事件之间的比较,找出它们各种的异同。 具体来说,比较是指事件之间关于本质、影响、同一阶段的趋向、不同阶 段的差异等方面的对比以及人物之间观点的对比等,常用的设问是“相同” “相似”“一致”“共同”“不同”“新发展”“新变化”等。试题的呈现方式有二:一 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间相似事件之间的异同比较;二是同类现象或历史事 物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社会现象的变化比较,一般通过“但是”(但)“而且” (而)、然而或标点符号(;)、(……)等转折词联系起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8.(2023北京石景山高三期末)下面为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中的阶级关系示 意图(摘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据此示意图可以推论出( A )
英国革命中的阶级关系 A.英国革命深受宗教因素影响 C.法国革命的阶级对抗较缓和
1 2 3 4 5 6 7 8 9 10
B.对苏联威胁的担忧 D.第三产业不断兴起
(A)
解析 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后,国家直接、间接与垄断资本发生关系,实 现对国家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从材料可以看出国家领导人对国家财政有话 语权,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项。
选择题题型突破5+比较、变化类+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
解析
据材料可知,孟子主张“仁民、爱物”,墨子主张“兼爱”,这说明二者 均主张对百姓关爱,故选D项;天人合一属于对天与人关系的探讨,而 材料是对人际关系的探讨,排除A项;孟子的观点没有涉及“利”,排除B 项;对人与物的关爱符合孟子的主张,墨子的主张中没有涉及物,排除 C项。
针对练 汉初,“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东曹 九人出督州为刺史”。汉武帝时期,刺史“迁(监)部”,“有 常治所”。汉元帝时期,由御史中丞“督部刺史,总领州郡奏 事”。这一变化
针对练 1939年1月,晋察冀边区发出《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关于村 选的指示信》,根据这一指示,县、区两级成立村选促进会,
村成立村选筹备会。通过村选,大批农民当选公职。据统计, 在1940年的选举中,冀中地区的村代表中地主富农代表只占 8.1%。该变化 A. 体现了“三三制”政权结构 B. 表明了土地革命的效果较为明显
谢谢观看
√A. 寻求启蒙途径
B. 宣传进化理论 C. 批判传统文化 D. 营造维新氛围
解析
设问强调“目的”的相同之处。据所学可知,严复和陈独秀分别是资产 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的代表人物,严复通过宣传进化论思想来宣传变
法,陈独秀通过进化论宣传民主与科学,两者都通过进化论寻求思想
启蒙的途径,故选A项。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严复和陈独秀均 通过进化论寻求救亡的途径,宣传进化论是方式,并非目的,排除B项; 近代中国“尚力”思想的提出与“东亚病夫”的称谓有关,特别是甲午战 争中清政府战败,大大激发了国民的民族抗争意识,资产阶级通过提
解析
据材料“要经过通政司阅览、登录,内阁票拟,最后交皇帝审阅”“上奏 人与皇帝形成单线联系”可知,清朝时文书传递由经历一系列流程到简 化为官员与皇帝单线联系,体现了中间流程的减少,同时也反映了内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5比较类选择题
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解析:孔子强调克己复礼,与“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相违背,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时代,希腊的奴隶主统治并未没落,故B项错误;孔子主张因材施教,苏格拉底提倡“知识即美德”,两人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孔子的思想是中国的本土思想,不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
解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改变原来的自由放任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凯恩斯主义,故A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危机的发生,西方国家开始适当减少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出一种国家干预与私人垄断相结合的“混合经济”,这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B、C项错误;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D
6.20xx·北京海淀高三期中]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变革的高潮之一。与以往的近代化思潮相比,它的超越之处表现在( )
①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反对专制 ②要求发展实业,以强国强民 ③批判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旧伦理道德 ④倡导文学革命,改用白话文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超越”是指超出其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反对专制,故①错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提出发展实业,以强国强民,故②错误;而新文化运动在以上两项内容之外还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即主张批判旧道德和文学革命等,故③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C
8.20xx·湖北荆州一模]古代雅典民主实践尽管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但是,二者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 )
A.民主的实现方式B.有限制的选举权利
C.民主的基本原则D.权力的监督形式
解析:雅典民主属于直接民主制,而近现代西方国家实行间接民主代议制,故A项正确;雅典民主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近现代西方代议制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故B项错误;二者都是少数人的民主,故C项错误;二者都有对权力的监督,故D项错误。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件:比较、变化类选择题
解析 根据材料“魏晋时期的士族是指门阀贵族,但是到了唐朝后期,士族是 指读书应举的布衣之家”,可知士族的身份有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 唐时期实行的科举制,使得“士族”有了新的内涵,故选A项;“封建四民结构 得以重建”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门阀政治退出了历史舞台”表述过于绝对, 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选官用官的制度,材料强调“士族”含义因 科举制而有了新的变化,与九品中正制无关,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9.20世纪初,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又实行“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19 世纪末,德国提出深具进攻性的“世界政策”;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 实行与别国结盟的政策。这些变化( B ) A.导致亚非拉国家的贫困 B.增加了爆发冲突的风险 C.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D.推动了外交理论的成熟
1 2 3 4 5 6 7 8 9 10
7.下面是1978年、1992年、2002年我国不同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 (单位:%)示意图,由此可知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 B )
A.工业的地理布局逐渐走向平衡 B.工业建设总体上适应当时形势 C.工业发展速度较快 D.工业体系有待改善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根据材料“20世纪初”“门户开放”“大棒政策”“金元外交”“世界政 策”“实行与别国结盟的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 方列强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由于它们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 主义之间、帝国主义与殖民地间的矛盾加剧,这增加了爆发冲突的风险,故 选B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0.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比较、变化类(建议用时:40分钟)1.《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
这一变化体现了()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2.(2019·宿迁一模)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
这种变化表明编者()A.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B.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C.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D.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3.(2019·滨州二模)爵位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这一变化表明()A.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B.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C.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分离D.激化了统治者之间的矛盾4.西汉司马迁自述撰写《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古希腊希罗多德自述其写作《历史》的目的是“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
由此可知,两者的史学思想都()A.受各自政治、文化环境影响B.包涵了强调人伦道德的内容C.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D.重视记述社会生活方式变迁5.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此恰当的评价是二者都是进步思想。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历史评价都是主观评说B.二者思想主张作用相同C.二者都是地主阶级士人D.评价置于具体历史时期6.(2019·济宁二模)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
”明成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
”这反映出明初统治者()A.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华夷”观念B.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C.意识到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D.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7.(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据记载明初“风尚诚朴”,“中产之家,前房必土墙茅盖”。
到明代后期,“鄙为寒酸,贫者必用绸绢色衣”“日用会社婚葬,皆以俭省为耻”。
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宋明理学正统地位动摇C.市民兴起瓦解等级秩序D.下层民众易染奢靡风气8.下表反映的是中国主要出口物的数据变化(据历年海关报告统计)。
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农村社会()A.市镇经济开始应运而生B.已逐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C.商品经济已占主导地位D.商贸型农业成为农村生产主导9.下面是我国近代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布示意图,这两类企业的主要不同在于()A.近代化的程度B.企业分布的区域C.所有制的形式D.对外国经济的态度10.(2019·江阴高三月考)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上述两则评论都旨在强调()A.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B.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C.历史趋势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11.据统计,1913年英国与法国对华输出货物价值分别为九千六百余万两和五百多万两;到了1918年英法对华输出货物价值分别下降为四千九百万两和一百五十余万两。
这一变化说明()A.中国外贸入超状况得以扭转B.传统大国正在走向衰落C.西方经济侵略受到华资抵制D.民族工业处境有所改善12.(2019·德州二模)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这一改变()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C.遏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D.缓和了与国民政府的对立13.下图是某国1927-1936年的一项数据统计。
根据此图变化趋势判断该统计是()A.美国社会的失业人口B.苏联工业的产值增长C.中国大豆的外销总额D.日本侵华事件的次数14.1978-199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广,经历了从不要包产到户到包产到户再到包干到户的过程。
1984-1991年,国企改革经历了“利改税”再到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经营责任制的过程。
中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都()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B.把计划经济变为了市场经济C.强调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D.政府由统一监管到放手不管15.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决议一经颁布,便成为法律并迅速执行。
公元前4世纪初,雅典公民大会选举法律编纂委员会,对现有法律进行修订,并规定每年公民大会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由大会选举专业的立法委员会对有争议法律进行裁决。
雅典的这一转变()A.推动了社会治理科学化B.强化了民主参与的意识C.确立了法律的绝对权威D.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16.(2019·淄博模拟)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
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
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清代乾隆年间的袁枚在《子不语》中有一篇“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的故事,与“绿鹅”故事十分相似。
两则故事都()A.体现了思想解放潮流B.提倡男女平等思想C.否定压抑人性的观念D.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17.梭伦改革时规定,国家就政治事务发生党争时,公民不得袖手旁观;陈独秀指出“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抗争,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据此可知梭伦和陈独秀都强调()A.城邦利益高于个人利益B.应该限制个人权利与自由C.党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D.公民意识对国家至关重要18.(2019·菏泽一模)有学者认为,哥白尼的革命意味着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而康德在一定意义上是把人当作偶像崇拜的。
两者()A.对人的地位的认识是对立的B.有利于思想解放运动发展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进步D.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19.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
其主要原因是与非洲、拉丁美洲相比,亚洲()A.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人民富于反抗精神C.人口众多地形复杂D.国家众多面积最大20.(2019·连云港一模)阅读表格,表格内容反映出的共同历史背景是()有关国家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时间表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D.民族解放运动的大发展21.(2019·河北“名校联盟”高三质监)“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A.刺激国内消费市场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开拓国际贸易市场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22.(2019·泰州二诊)列宁曾说:我们并不是孤零零地生存在世界上的,我们是作为世界经济的一员生存在资本主义国家体系中的。
1952年,斯大林指出,“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
”这一观点的转变()A.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认识的深入B.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C.导致西方对苏联的孤立与遏制D.不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23.(2019·石家庄二模)图一和图二分别为1956年和1970年欧洲冷战示意图。
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A.美国丧失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B.世界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C.大国放松了对阵营内小国的控制D.苏联在对峙中的优势地位24.(2019·泰安二模)下图漫画刻画了两任美国总统在应对地区局势时的不同态度,由此反映出美国()A.摒弃霸权主义强权政治B.外交策略由谨慎到鲁莽C.国际控制力的逐渐减弱D.处理国际事务主观随意(五)比较、变化类1.解析:选B。
“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是人文化的体现,故选B项;“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说明增加了和现实的联系,更贴近生活,排除A项;“《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不能说明宗法等级观念淡化,排除C项;“《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体现颂词向生活化的变化,但不能说明伦理与天道完全分离,排除D项。
2.解析:选C。
材料主要反映了《国语》和《战国策》内容上的不同,不能体现出史书编写体例上的创新,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语》和《战国策》的内容都体现不出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国语》主要记载公卿之“语”,《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反映出战国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士阶层兴起,故C项正确;《国语》主要记载公卿之“语”,《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两者都不能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故D项错误。
3.解析:选B。
题干中爵位由先秦时期是政治权力的标志到秦以后不再具备行政职能,联系所学秦朝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的知识可知,爵位制依时而变,故选B项;爵位制与宗法制有关系,但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密切相连,题干强调的是爵位制依时而变,排除C项;爵位制的变化根本上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且无法反映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变化,排除D项。
4.解析:选A。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显示了写书的目的是了解古今社会变迁,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参考;古希腊希罗多德写作《历史》的背景是希波战争,其目的是“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表明是要让后人记住为保护希腊民主和城邦制度、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功业。
这表明两者的史学思想都受各自政治、文化环境影响,故选A项。
5.解析:选D。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适应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顺应了明清时期封建统治日益衰落的史实,二者均是将评价置于具体的历史时期,故D 项正确。
6.解析:选D。
题干中提及明太祖认为对于“蛮夷”——少数民族或邻国要威惠并施,明成祖认为对于“蛮夷”要抵御与归服并用,两者都重视处理与“蛮夷”的关系,故选D项;“华夷观念”在近代才逐渐改变,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行政机构,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尊重“蛮夷”,而是要威惠并施,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