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教学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教案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优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发展趋势,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管理技巧。
1.2 课程目标(1)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评估的基本方法。
(3)熟悉当前主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4)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决策和管理的能力。
二、教学安排2.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实验课,每次实验课2小时。
2.2 实验内容(1)第1-4次课: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第5-8次课:主流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与应用。
(3)第9-12次课: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与实施。
(4)第13-16次课: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方法3.1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能。
3.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案例,使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应用情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分享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实验材料与工具4.1 实验教材《管理信息系统》,作者:王丽丽,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4.2 实验工具(1)Microsoft Office系列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
(2)主流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如ERP、CRM等)。
五、课程评价5.1 平时成绩学生平时实验课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将计入最终成绩。
5.2 期末考核课程结束后,将进行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以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三)开课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四)课程性质: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类专业选修课程。
(五)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够根据组织的特征确定信息资源,分析组织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流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对组织的信息流程进行优化,实现组织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一定行业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操作和管理人员。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主管等基本概念,信息资源在组织发展中的战略意义;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特征,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过程管理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信息资源的战略规划、战略模型以及为获得竞争优势而进行竞争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和方法。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学时学分数:学分(八)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期末成绩占。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概述教学要点:信息和信息资源的含义;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时数: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信息和信息资源的含义第二节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第三节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考核要求:、信息资源的含义(识记)、信息资源与信息财产的区分(领会)、信息资源的特征(识记)、信息资源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信息资源在组织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识记)、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识记)、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产生的背景(识记)、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识记)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理论教学要点:诸多学者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定义;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内涵与特征;信息资源管理的学科体系。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运作原理;–熟悉管理信息系统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应用案例;–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工具;–具备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学会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评估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管理信息系统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使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和社会中的应用。
2.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原理: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数据、流程、等)和运作原理,让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机制。
3.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应用。
4.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使学生关注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动态。
5.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工具和实施步骤,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6.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教授项目管理方法、团队协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7.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估和优化:介绍评估方法、优化策略,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意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完整篇.doc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31案例3:海尔集团:信息化助力创造世界名牌1.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22年的发展历程使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企业成长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销售额最大、生产的产品品种和规格最多、出口量最大的企业集团,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
海尔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一年一个新台阶,是和海尔集团高度重视、运用、推广、发展信息化工作分不开的。
2.海尔信息化:三个阶段上三个台阶海尔的信息化建设从最初起步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基础应用、总体构架和优化调整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会根据当时企业的实际需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应用阶段:企业自发地提出了信息化应用的需求,搭建海尔集团的骨干网络和基础的办公应用,主要代表是构建的基础网络和OA应用。
从1997年到现在,海尔集团已经构建了千兆为骨干的企业内部网,覆盖40多个销售公司和30个电话中心,实现数据、视频、IP电话三网合一。
第二个阶段是总体构架阶段:进入WTO之后,由于在中国市场上国际化竞争对手的大量进入,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挑战,海尔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时改造海尔集团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从1998~2003年,海尔内部进行了40多次结构调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业务流程再造的最佳模式。
为了适合集团的战略发展需求,突出了流程再造成果,加速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海尔集团系统地设计和建立了信息化应用框架和系统,配合业务管理的需求,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建成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以信息流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业务应用平台,使海尔的供应链运行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上。
2000年,海尔成为国内首家企业发布和建立B2C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网上支付。
(2)建立全球领先的网上协同交易平台(B2B):2000-2001年,建立了海尔集团的电子协同商务平台,2005年1-4月份实现网上交易250亿元。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设计与实施方法等;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和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效率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组成部分等。
2.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与方法:数据表示、数据结构、数据库设计、信息系统设计等。
3.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等。
4.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与评价:实施策略、项目管理、效益评价等。
5.管理信息系统的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和价值。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权威、实用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相关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案等多媒体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与进步,管理信息系统(MIS)已经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工具。
MIS在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种管理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市场变化,做出及时的决策,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作用管理信息系统通常被定义为一种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获取、处理和利用各种管理信息的系统。
MIS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充当了桥梁和纽带的角色,它有助于将各种管理信息联系在一起,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及时地获取、分析和运用各种管理数据,使其更准确、更可靠地做出决策,可以同时满足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要求。
这使得企业能够更加顺畅的运行,增强其生产经营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历程和有关技术的进步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离不开计算机和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早期的管理信息系统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企业往往采用手工处理各种管理信息的方式,信息处理速度慢,效率低;进入70年代,出现了第一代计算机,例如IBM 360等系统,公司可以将管理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从而提高了信息的处理效率和准确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出现了第二代计算机和更为先进的操作系统,例如UNIX和DOS。
此时,管理信息系统更为流行,人们开始观察到计算机的广阔应用前景。
90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向更加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必要的管理信息。
如今,MIS的应用范围已经极为广泛,并且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和最不可缺少的方面之一。
三、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现在MIS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生产、销售、销售网点管理、库存,物流、人力资源等方面,可以尽调查询、下单、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员工培训等多种管理功能。
通过ERP系统、CRM系统等信息平台的辅助,可以助力企业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一、概述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管理工具,其包括了人员、程序、硬件、网络和数据等多个方面,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企业或组织的信息,帮助管理层制定决策,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竞争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变化,MIS也在不断发展和升级,既解决了许多管理问题,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MIS的发展史MIS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这个时期,由于商业竞争的加剧,管理层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决策,提高企业效率,为此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信息。
在60年代和70年代,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程序设计语言被不断改进和丰富,出现了大量的MIS软件,这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支持和决策分析工具,这也是MIS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80年代和9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入,MIS的规模不断扩大,开始涉及更多的领域,如生产、销售、营销、人事、金融等。
同时,网络技术开始出现,并逐渐普及,为MIS的应用和升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1世纪以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出现,MIS的应用范围和数据处理量都进一步扩大。
同时,移动计算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也为MIS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和处理信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MIS还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三、MIS的应用场景1、企业管理MIS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快速获取和处理各个部门的数据,而且还能够提供公司整体运营情况的分析,帮助管理层制定长期和短期的经营策略。
此外,MIS还能够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金融行业在金融行业,MIS被广泛用于数据分析、风险管理、交易处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
它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和快速的数据分析,帮助投资者了解市场趋势和领先指标,从而使投资更加明智和安全。
在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MIS也是他们的核心业务系统之一。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理论,集成了信息处理、决策支持、沟通协作等多种功能的一种管理系统。
通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组织和管理各项业务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信息共享和决策的科学化。
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特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硬件、软件、数据库和人员组成。
它通过自动化处理、存储和传输企业中的各类信息,实现全面的信息管理。
具体来说,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以下功能。
1.信息处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迅速、准确地处理各种业务数据,如采购、销售、库存、财务等信息,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运营状况。
2.决策支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各类决策所需的数据和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仿真等手段,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3.沟通协作: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够通过网络等方式,实现企业内外部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沟通,促进部门之间的协作与合作。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集成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够集成企业中各个部门的信息,实现整体化的管理,避免信息孤岛的问题。
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有序,不再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2.灵活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开发,适应企业不同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
同时,它还能够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业务的发展和变化。
3.安全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企业的重要信息进行保护,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通过权限管理等措施,确保只有合法的人员才能访问和操作系统中的信息。
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以制造业和零售业为例,介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
1.制造业:制造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制造企业的重要课题。
借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制造企业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原材料采购、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全面管理。
企业信息管理教案
企业信息管理教案一、课程概述《企业信息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企业信息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必备的一项能力。
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下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企业信息管理的概念和意义,能够描述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框架和流程。
2.掌握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企业信息需求分析、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安全管理等工作。
3.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企业信息管理概述1.1企业信息管理的定义和概念1.2企业信息管理的意义和作用1.3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框架和流程2.企业信息需求分析2.2企业信息需求的调查和分析方法2.3企业信息需求分析的步骤和工具3.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3.1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2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和流程3.3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案例分析和评价4.企业信息安全管理4.1企业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4.2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3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实施和评估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解释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信息需求分析、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安全管理等实操。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企业信息管理案例,分析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包括课堂讨论、实践操作和作业。
2.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包括概念、原理、方法等综合应用。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相关的《企业信息管理》教材。
2.网络资源:提供相关案例和实例分析,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
七、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文献,拓宽知识面。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 MIS)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企业对于高效管理和决策支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管理信息系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50 年代。
当时,计算机技术刚刚兴起,企业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来处理一些简单的业务数据,如库存管理和财务核算。
这些早期的系统主要是基于大型主机的集中式处理,功能相对单一,数据处理速度也较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到了上世纪 70 年代,管理信息系统逐渐从集中式走向分布式。
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企业能够在各个部门部署独立的计算机系统,从而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灵活性和效率。
同时,数据库管理系统也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使得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
进入 80 年代,管理信息系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 DSS)的出现。
DSS 能够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复杂的决策分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
例如,在市场营销领域,DSS 可以帮助企业分析消费者行为、预测市场趋势,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90 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管理信息系统进入了网络化时代。
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不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网络实现了互联互通。
这使得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快速流转,提高了协同工作的效率。
同时,企业也开始利用互联网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信息交流和业务合作,拓展了业务范围和市场空间。
进入 21 世纪,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的趋势。
首先,移动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企业员工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访问管理信息系统,获取和处理业务信息。
这大大提高了工作的便利性和效率,使得业务处理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其次,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管理信息系统的部署和维护变得更加便捷和经济。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理系统。
表,主要面向高层次、战略性、大
专家系统(第(范 构E6二S0围化年)代的的代M决信~策息I7S0问处:年题理代综以工)合及作,数非。OA办公自动化为代表,两
第一代MIS:单项决数策据支处理持阶系段统者(有D部S分S)的重叠。
(50年代~60年代),以电子数据
处理,事务处理系统管为代理表信。息处系理统(MIS)
方式是集中式的批处理。记录保存;
传统簿记知应识用工。作系统(KW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原始单据
业务处理系统(TPS)
分类或汇总报表
3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1. 业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s,TPS)
问题求解系统
提问
用户
交互语言系统
回答
知识库&数据库 模型库(规则/数学) 方法库(所需算法)
7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4.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s,ES)
解决需要经验、专门知识和缺乏结构的问题的系统,
是人工智能的分支。
专家
用户
咨询模型
知识取得
咨询解释器
知识库
推理机
8
管理信息系统
对组织中的基本业务活动进行记录、修改、归纳、 文档化等处理的信息系统。如:银行柜台,电信收费等 (订单处理、预约登记…)
原始单据
分类汇总的报表 TPS
① 保证企业数据记录和处理的准确性(快速及时生产各 种报表)
② 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边界(对外交流窗口)
③ 企业信息的生产者(生成其它系统所需信息)
4
息系统M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到70年代的决策支持系统DSS,信息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也随之迅猛发展。
这种系统集成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和管理学等学科,旨在提高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起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当时,计算机科学正逐渐成形,并且开始应用于工商业。
然而,当时的计算机只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启发不大。
于是,研究学者开始探寻如何将计算机技术与管理学相结合,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初期发展六十年代末期,管理信息系统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当时,企业为确保可靠性,通常采用的是中心化的信息处理方式,所有的数据都集中存放在一台大型计算机中。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弊端,比如信息安全性较差、数据处理速度慢等。
随着时间的发展,信息技术也不断更新迭代,这使得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升级,并逐渐转向分布式的信息处理方式。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的最大特点是让系统自动化,并且能够预测用户的需求。
这种系统可用于广泛领域,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物联网等。
对于企业来说,智能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公司节约时间和金钱,并降低管理成本。
四、管理信息系统的云计算化如今,管理信息系统正逐渐转向云计算化。
云计算是指通过互联网,将数据储存在由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器中,用户可通过网络随时获取数据。
对于企业而言,云计算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
企业不再需要建造自己的服务器,只需通过互联网连接云服务,即可享受服务提供者提供的卓越技术和卓越安全性。
此外,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企业不再需要额外投入计算机设备,只需支付少量的服务费用即可享受到云服务提供的一切。
五、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信息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云计算化,企业不仅可以使信息处理变得更快、更精准,还可以减少人为的错误和繁琐。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9024014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A(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学分:3学时:48 (上机:16 )适用专业:会计、审计、财务、工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建议修读学期:第5学期开课单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课程负责人:江雨燕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VB程序设计》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形式,理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60%,上机实验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1.管理信息系统江雨燕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出版2.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出版3.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出版4.管理信息系统王恒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年出版5.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贺超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年出版6.管理信息系统肯尼斯C.劳顿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年出版内容概述:《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信息类课程。
该门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较强,课程内容涉及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技术。
该课程注重于开发满足用户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所依据的理论、方法、原则、技术和工具,并结合管理工作实际,对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技术基础,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
通过上机实验实现一个实际的MIS应用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an information class course which combining theories and practices strongly and includes management science,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ies, methods to arranged, organize, coordinate and control the proces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The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ethods of analysis, designing,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based knowledg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o master the methods of planning, analysis,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 on experiments to implement an actu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24014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A/(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学分:3学时:48 (上机:16 )适用专业:会计、审计、财务、工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建议修读学期:第5学期开课单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课程负责人:江雨燕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VB程序设计》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管理信息系统A》是一门信息类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物流工程、造价工程、会计、审计、财务、工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必修的主干核心课。
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总结
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总结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理解管理系统的功能、构成及运作流程。
2.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管理体系的特点,认识管理系统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管理系统设计、操作和优化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管理任务。
2. 增强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树立诚信、公平、正义的管理理念。
3. 激发学生对管理系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持续探究的习惯。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特点分析:本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管理系统概述:介绍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构成要素,使学生了解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
2. 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以我国企业管理系统为例,了解其演变过程。
3. 管理系统的设计: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
4. 管理系统的运行与优化:研究管理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管理信息系统: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和类型,分析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6. 管理案例分析与实践:选取典型企业管理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管理系统概述第二周: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第三周:管理系统的设计第四周:管理系统的运行与优化第五周:管理信息系统第六周:管理案例分析与实践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第一章:管理系统导论第二章:管理系统的发展第三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第四章:管理系统的运行与优化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及应用第六章:管理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017开放大学《企业信息管理 》第十二章-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94从《内经》《伤寒论》认识“厥”李 容1 游绍伟2,通讯作者 詹亚梅3 王文素2厥证在中医临床上属急危重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气机厥逆所引起,可因不同的表现而有不同的名称。
《内经》指出:厥,逆也,厥证,指脏腑经络气机逆乱而致四肢厥冷、厥热,以及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等。
《伤寒论》指出: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厥证虽然临床表现各异,但均以气机逆乱为其基本病机,基于《内经》《伤寒论》对“厥”的认识,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于指导当代临床诊治“厥证”具有重要意义。
《内经》中有关“厥”的记载有34种,包括:厥气、厥证、厥病、厥疝、厥头痛、厥心痛、厥逆、气厥、热厥、寒厥、太阳厥、阳明厥、少阳厥、太阴厥、少阴厥、厥阴厥、痿厥、尸厥、痛厥、臂厥、骭厥、踝厥、阳厥、阴厥、四厥、煎厥、薄厥、痹厥、骨厥、暴厥、痫厥、清厥、风厥、瞀厥等。
其按主症特征分类有“状如尸”的尸厥,手足逆冷的“寒厥”,“足不收”之沉厥等。
按病机分类:如“薄厥”是从气血猝然迫击上逆的病机来命名,“煎厥”是因其厥为阳热之气煎熬阴精的病机而命名。
按病位分类如踝厥、臂厥、骨厥、骭厥等。
按相兼病证分类:《灵枢·杂病》中的“痿厥”,《素问·五脏生成》中的“厥疝”,《灵枢·寒热》中的“厥痹”,《素问·大奇论》中的“痫厥”等。
需强调的是《内经》中厥的名称,与后世某些厥的名称虽相同,但其含义却不尽相同,这是我们应当加以区别的。
而仲景所论之“厥”主要是指手足逆冷。
手足逆冷原因很多,如末梢循环差、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患有脾胃(肠)病、营养不良、贫血等,强调在治疗厥证时,应辨人与辨病、辨证相结合。
一、厥的中西医论治现代医学中有很多疾病有手足冷或者昏厥的症状,如出现手足冷表现的“雷诺氏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应属于中医痹症的“脉痹、寒痹、四肢逆冷、手足厥寒”等范畴。
“雷诺氏综合征”其临床三联征的早期表现为手指苍白,主要是由于小动脉强烈痉挛导致毛细血管灌流缓慢,因而皮肤血管内血流减少或缺乏所致。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一、引言企业信息管理系统(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EIMS)是指将各类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化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应用,以促进企业内部信息的高效流转和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进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信息化系统。
本文旨在介绍EIMS系统的发展历程、主要功能、应用场景以及未来趋势。
二、发展历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EIMS系统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手段,其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创期(20世纪70年代初期-1980年代初期)EIMS系统的初创期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信息分散、流转不畅、无法有效应用的问题。
这个阶段的EIMS系统是基于传统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功能是对企业的日常报表、发票、资料等纸质文档进行整理和归档,以方便企业管理层的决策。
2、成长期(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中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EIMS开始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视频会议等数字化通信工具,EIMS系统逐渐完善和升级。
在这个阶段,EIMS系统不仅可以对纸质文档进行电子化处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等方式将各部门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无缝流转。
3、成熟期(1990年代中后期-2000年代前期)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EIMS系统不断完善,开始发展出一些业务管理功能,例如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人力资源管理(HRM)等,这些功能的加持使EIMS 系统不仅可以管理内部信息,还可以协调外部合作伙伴与客户的关系,为企业提供更全面和优质的服务。
4、现代化期(2000年代后期至今)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EIMS系统已经向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迈进。
在这个阶段,EIMS系统已经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推理等技术对企业的内部运营进行预测和优化,使企业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响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
二、优化信管专业信息技术课程 的建议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优化信管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为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应当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具体而言,应当 对信管专业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确保前后衔接紧密。同时,应结合学 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 习需求。
因此,本次演示将对信管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进行探讨,以期为优化课程 设置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信管专业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现状
目前,信管专业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课程之间的衔接不 够紧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课程内容的更新速 度较慢,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从而影响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趋势。 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比例不均衡也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导致学生缺乏实 际操作能力。
三、探讨如何提高信管专业信息 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除了优化课程设置之外,提高教学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次演示将从以下几 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信管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力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具体 而言,应当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还 应当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以便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趋势。
三、信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 题与改进建议
尽管信管专业课程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程设 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针对这些问题,有学者提出以下改 进建议:
1、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和质量;
管理系统课程设计进度报告
管理系统课程设计进度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管理系统的基础概念,掌握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及其相互关系。
2. 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能运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查询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录入、查询、更新和删除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和优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系统课程的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在项目实践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协作。
3. 培养学生关注企业管理实际问题,激发其对企业管理事业的热爱。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课程中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数据库原理,具备一定的自学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管理系统概述:介绍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功能模块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2. 管理信息系统原理: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基本理论,并分析其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
3. 数据库技术: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以及数据库设计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4. 管理系统实践: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管理系统的使用,包括数据录入、查询、更新和删除等功能。
5. 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随着管理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反映了六十多年来西方的管理思想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发展史。
管理理论与计算机技术是驱动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两个轮子,随着管理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六个时期:(1)订货点法OPM(Order Point Method);(2)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3)闭环MRP(Closed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4)制造资源计划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5)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6)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1、订货点法OPM产生时期:20世纪30年代定义:订货点法又称订购点法:对于某种物料或产品,由于生产或销售的原因而逐渐减少,当库存量降低到某一预先设定的点时,即开始发出订货单(采购单或加工单) 来补充库存。
在库存量降低到安全库存时,发出的订单所定购的物料(产品)刚好到达仓库,补充前一时期的消耗,此一订货的数值点,即称为订货点。
原理:在物料不断消耗的过程中,一旦库存量降低到剩余库存减去安全库存后可供消耗的时间刚好等于订货需要的时间时,发出采购订单。
对生产中需要的各种物料,根据生产需要量及其供应和储存条件,规定一个安全库存量和订货点库存量。
各种物料的库存量在日常消耗中不得低于它的安全库存量,随着物料的逐渐耗用,当库存量降到某一库存水平时(订货点量),就要下达订单以补充库存,如下图所示。
订货点法不仅适用于原辅材料的采购供应,还可应用于企业自制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因此这里的库存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和半成品库存。
订货点安全库存特点:假定订货提前期t p(即市场供应、装运条件)是不变的(即t p是个常量),每次订货的批量是相等的,订货时间是随着物资库存量降到订货点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的。
因此,在生产对物资的消耗速度不均衡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在订货点派人订货来适应物资消费速度的变化,保持物资储备的合理性。
基本公式:订货点=单位时区的需求量×订货提前期+安全库存量订货点也称警戒点,是指订货点库存量q p。
它是个用指示某种物资已到订货时间的参数。
订货点库存量的大小取决于物资的订货提前期t p和日耗量cm。
订货提前期的长短取决于派员前往和办理订货手续的时间、供方备货时间和办理运输计划与托运时间、承运单位装车、运输时间和卸货、转运、验收入库所需时间的总和。
订货提前期乘日耗量,就是订货点库存量q p。
在生产不均衡的条件下,物资消费速度时快时慢,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的时间也就有早有迟。
因此,按照物资实际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的时间派员订购物资,可以防止在等批量订购条件下由于消费速度变化所造成的物资缺货和超储问题。
定货点法分为再订货点法和两箱法:计算公式:再订货点法:再订货点=定货提前期起始时的库存量+安全库存量两箱法:安全库存=订货批量含义:再订货点法:是一种使库存量不得低于安全库存的库存补充方法两箱法:当一个容器内的物料用完了,就去补充,此时使用另一个容器内的物料,两个容器交替使用作用:再订货点法:适用于均衡消耗的物料补充两箱法:适用于价值低,提前期短的物料优点:计算简单可以节省时间缺点:1、订货点法对原料的要求较高2、价钱比较高3、订货点法能够为企业正常生产提供足够的原料,但是会有库存积压现象4、没有按照各种物料真正需用的时间来确定定货日期,因此往往造成较多的库存积压2、物料需求计划MRP来源: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传统的订货点法不能适应新的情况:1)新产品、新材料的不断涌现。
因为制造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企业不得不在新产品开发上投人越来越多的资金,并日.随着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新材料不断涌进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中。
传统的订货点难以预测这些新材料、新零件的需求量,因此往往会过多地订货,从而导致库存的不合理增加。
2)客户越来越挑剔。
制造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再也不能按习惯方式大批量生产,大批量销售了,他们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由一于制造企业生产计划和作业进度计划需要按市场情况及时灵活地做出调整,订货点法因不能预知物料的需求时间,不得不保持一个较大数量的安全库存,其结果是造成过多的库存。
很明显,订货点法之所以会在新的情况下造成库存过多的问题,是因为它没有按照各种物料真正需用的时间来确定订货日期。
于是人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按照规定的数盘得到需用的物料?”换句话说,就是库存管理怎样才能符合生产计划的要求?这是当时牛产与库存管理专家们不断探索的中心问题。
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而言,制造企业往往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或多个产品系列,每种产品(系列)可能有自己的销售计划或客户订货,不同产品的出货速度需要随着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比如要计算在某个计划期内某种物料的需求量,该物料既是A产品的部件,又是B产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作为维修用备品备件被售后维修部门单独销售。
如果要按该物料的需求时间和需求编制库存计划,就必须知道在本计划期内,有多少是产品A需求的,有多少是产品B需求的,还有多少是备品备件需求的。
特别是产品A和产品B的需求要随情况进行调整时,要了解其组成物料的需求是非常复杂的。
再进一步,如果要根据需求来确定所有库存材料、零部件和产品库存量,必须知道:1、销售计划或客户订单情况;2、现有库存数量;3、各种产品的组成结构;4、各种部件的组成结构;5、材料消耗定额;6、采购订货周期(从外部采购的原材料等);7、生产加工周期(自制零部件)。
以上数据必须是准确的、及时的、动态反映实际情况的。
传统的订货点法并不需要了解也不提供这些情况,因此需要有新的计划数据和计划方法。
定义:物资需求计划即(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是指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品的从属和数量关系,以每个物品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时期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品下达计划时间的先后顺序,是一种工业制造企业内物资计划管理模式。
MRP是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顾客订单制定产品的生产计划,然后基于产品生成进度计划,组成产品的材料结构表和库存状况,通过计算机计算所需物资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从而确定材料的加工进度和订货日程的一种实用技术。
原理:在MRP软件中,将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原料、半成品、产品等看作物料,并通过将物料按照结构和需求关系分解为物料清单,根据物料清单计算各种原料的最迟需求时间和半成品的最迟生产时间。
MRP的程序是采用主日程所制定的需求,运用物料清单,以前置时间往前推移,将其分解成装配件、零件、和原料在各阶段的需求。
经由分解物料清单所产生的数量,就称为毛需求;是不考虑任何现有库存量或预定接收的需求。
为了配合主生产排程,实际上要取得的物料则是净需求。
净需求的决定即为MRP程序的核心;计算方法为毛需求减去现有库存与预定接收量的总和,然后视需求加上安全存货的需求。
最后依据净需求以及前置时间推算出订单的发出时间以及数量。
目的:MRP要达到的目标是在尽量控制库存的前提下,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在MRP发展之前,物料的订购与排程受阻于两种困难。
2.需求的确定性:MRP的需求都是根据主产进度计划、产品结构文件和库存文件精确计算出来的,品种、数量和需求时间都有严格要求,不可改变。
3.计划的复杂性:MRP要根据主产品的生产计划、产品结构文件、库存文件、生产时间和采购时间,把主产品的所有零部件需要数量,时间,先后关系等准确计算出来.当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特别多时,其计算工作量非常庞大,人力根本不能胜任,必须依靠计算机实施这项工程。
要求:1、缩短计划编制时间即使得到了上面所需要的所有数据,我们能够在多长时间内编制出详细的库存计划?实际上因为新的方式要求反映真实的需求,而真实的需求是适应市场变化的。
如果编制一个计划需要的时间太长,比如仍然是传统的4周时间,需求情况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可能导致新编制的计划完全失去意义。
因此新的方法必须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计划编制出来。
缩短计划编制时间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计划编制时间短,可以缩短计划周期,较短的计划周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因为计划编制时间短编制计划依据的数据就有相当高的可靠性(因为这些数据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失效)。
因为计划编制时间短,可以随时调整计划。
2、新的计划管理手段大量的管理数据、较短的计划编制时间和繁杂的计算工作是新的计划方法必然的特点。
如果企业产品结构较为复杂,或产品系列较多,有数以千计的原材料等,都要一一编制出基于需求的详细计划,可以想象,靠人工计算是不可能的,所幸的是,此时电子计算机已经逐步被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来,人们有了新的计算手段。
利用计算机的高速处理能力和海量存储能力,配上正确的算法和程序,如果提供的数据是正确的话,其计算结果一定是人们需要的。
优点:定价更有竞争性;销售价格降低;库存减少;更好的顾客服务;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更快;改变主计划的能力增强;生产准备和设备拆卸的费用降低;空闲时间减少。
缺点:1、缺少高层管理人员应承担的义务;2、对MRP仅仅是一个需要正确使用的软件工具这一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们往往过分强调了其功能。
MRP被描述成了一个运行公司的完全的和独一无二的系统,而不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3、MRP如何与JIT相互作用。
3、闭环MRP来源:MRP能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相关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和数量,对制造业物资管理有重要意义,但它还不够完善,其主要缺陷是没有解决如何保证零部件生产计划成功实施的问题。
它缺乏对完成计划所需的各种资凉进行计划与保证的功能,也缺乏根据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功能等。
因此,MRP主要应用于订购的清况,涉及的是企业与市场的界面,而没深入到企业生产管理的核心中去。
定义:闭环MRP是在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基础上,增加对投入与产出的控制,也就是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控制。
闭环MRP理论认为,只有在考虑能力的约束,或者对能力提出需求计划,在满足能力需求的前提下,物料需求计划(MRP)才能保证物料需求的执行和实现。
在这种思想要求下,企业必须对投入与产出进行控制,也就是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和执行控制。
在物料需求计划执行之前,要由能力需求计划核算企业的工作中心的生产能力和需求负荷之间的平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