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北师大版高一必修一教学案:第4章_第3节_细胞内的物质代谢
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细胞的物质代谢第1节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三物质进出细胞...》139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届内容属于细胞的基本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物质的跨膜运输是学习细胞内环境平衡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以后进一步的生物学习尊鼎基础知识.二,学情分析在本章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组成,功能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一些实例,但还未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进行学习.本节将系统的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生对其中涉及的知识已经有一些了解,所以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学生并不难理解,因此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标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类比和对比地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2、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反映了细胞膜的功能,这是在细胞膜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同时培养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教学难点主动运输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利用课前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1)教师搜集与物质进出细胞相关的资料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2)教师准备一杯清水及蓝墨水,课前预习练习题.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演示实验:向一杯清水中加入某种棕色液体,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学生:整杯清水颜色变成蓝色教师:这是什么现象?学生:扩散教师: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现象。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3节能量转换与释放二细胞释放能量的途...》17北师大教案设计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轮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变化,让学生感受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生命观念)2、通过辨析细胞呼吸不同阶段的场所,让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生命观念)3、通过建构及分析与细胞呼吸有关的数学模型,提升学生抽象概括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科学思维)4、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升学生对实验结果讨论与交流的能力。
(科学探究)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细胞呼吸的过程;②构建细胞呼吸的数学模型;2、教学难点①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以及能量变化;②细胞呼吸数学模型的分析;三、教材分析本节属于《模块1分子与细胞》内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的理解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统一性,有助于学生科学自然观的形成。
本节介绍了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引导学生形成大概念“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
四、教学策略关注现象(呼吸频率变化),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出本节课题;提出“细胞呼吸过程中发生的怎样的能量变化与物质变化”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从宏观去把握细胞呼吸的过程。
然后通过问题探讨,聚焦局部,梳理细胞呼吸的细节。
最后通过典例分析进行巩固。
展示实验结果,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出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法。
然后学生自主构建细胞呼吸的数学模型(曲线图)。
投屏展示学生构建的模型,进行交流与评价。
最后,通过典例分析引出另一种数学模型(柱形图),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六、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印发学案,要求完成“课前预习、自主梳理”。
阅读教材,完成“课前预习、自主梳理”。
情境导入[1]提醒学生关注现象:刚刚,老师注意到有些同学气喘吁吁的跑进教室。
[2]提问全体同学:同学们思考一下,呼吸变得急促,与细胞的哪项生理活动密切相关?[3]板书本节课题:“细胞呼吸”。
北师大版高中高一生物必修1《细胞的物质代谢》说课稿
北师大版高中高一生物必修1《细胞的物质代谢》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的物质代谢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细胞的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和相关术语;3.了解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的基本原理;4.掌握葡萄糖的分解与合成的过程和相关酶的作用;5.了解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和生成物。
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和解释细胞的物质代谢的过程;2.能够分析和总结细胞代谢过程中的关键步骤;3.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与细胞物质代谢相关的问题;4.能够进行实验观察,验证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一些假设。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理论和实践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4.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细胞的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和相关术语;2.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的基本原理;3.葡萄糖的分解与合成的过程和相关酶的作用;4.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和生成物。
教学难点1.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核糖体与RNA的相互作用;2.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如何储存和利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的知识,让学生回忆细胞的基本结构,并引发学生对细胞的物质代谢的了解和认识。
2. 知识讲解(20分钟)2.1 细胞的物质代谢的概念和意义•介绍细胞的物质代谢的概念和意义:细胞通过物质代谢过程,将外界物质转化为满足自身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2.2 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介绍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的基本原理:蛋白质的合成依赖于核糖体和RNA的相互作用,分解则是通过蛋白酶的作用。
2.3 葡萄糖的分解和合成过程•介绍葡萄糖的分解和合成的过程:葡萄糖分解主要通过糖酵解和细胞呼吸过程实现,而合成过程则是通过光合作用中的光合糖合成和异养生物的糖合成完成。
2.4 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和生成物•介绍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细胞呼吸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释放能量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3节能量转换与释放三细胞呼吸在生产、...》130北师大教案设计
1二轮增分微专题系列之——细胞代谢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代谢类”题目一、基础满分1.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场所及过程:必修一P93和P1032.影响光合作用因素分析:外界影响因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矿物质元素等内部因素:叶绿素的含量、酶的数量(或活性)等二、征服难点【审题】:光合代谢类非选题一般以实验题型出现,有文字描述型、表格型、曲线图型,试题的背景材料都是来自实验,故欲突破该题型难点的首要关键是熟练运用实验分析基本技能破解试题中的相关要素。
解题方法步骤:1.确定自变量2.寻找因变量3.综合: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长句表达】:生物非选择题内的难点是因果类长句表达,得分率普遍不高,失分严重。
如何突破,有没有技巧方法?此类因果类长句表达试题答题是有技巧方法的,即因果搭桥式解题,即定位好该问中的起点(因)和终点(果),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逐步因果分析(搭桥),一般是两三句话即可。
因果搭桥式解题:1.定位起点(因)2.定位终点(果)3.进行逐步因果分析(搭桥)1.【2017.全国卷II】29.(9分)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填“B和C”“C和D”或“B和D”)。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2.【2015.全国卷I】29.(9分)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
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2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3节能量转换与释放二细胞释放能量的途...》150北师大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课题:《细胞释放能量的途径——细胞呼吸》科目:高中生物教学对象:高一课时:1提供者:董芝芳单位:漳州市第二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介绍了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呼吸作用,让学生了解了细胞呼吸的本质,从而认识到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ATP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等其他生命活动的规律奠定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②说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及适应的特性,学会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演示法、讨论法以及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因为本节课内容较多而且比较枯燥,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中运用了希沃白板软件中的课堂活动板块,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加强巩固,并亲手制作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酸奶、面包、果醋等作为奖品,使学生能带着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2、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高中生物必修一北师大版课件:第4章 细胞的物质代谢 本章整合4(共9张PPT)
答案:A
本章整合
细胞的物质代谢 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 酶 酶的特点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自由扩散
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胞吞与胞吐
法
正确理解
产生 场所 化学 本质 作用 场所 温度 影响
作用
来源
具有分泌功能的 细胞才能产生
蛋白质
只在细胞内起催 化作用 低温和高温均使 酶变性失活 酶具有调节、催化 等多种功能 有的可来源于食 物等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一二
曲线
分析 (一定 浓度 范围 内)
图表示物质的运 输速率与细胞内 外物质浓度差成 正比关系,说明自 由扩散过程受浓
北师生物必修一教学案:第4章 第3节 细胞内的物质代谢 Word版含答案
第3节细胞内的物质代谢1.生物体内发生的一切化学反应的总称叫作新陈代谢,简称代谢。
其中的物质变化称为物质代谢,能量转化称为能量代谢。
2.生物体内的反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脱水缩合与水解反应,另一类是氧化还原反应。
3.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和异化作用(分解代谢)两个方面。
4.细胞内反应的高效进行常常依靠精巧的反馈机制来调节。
(1)(2)内容: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3)场所: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1.下列对新陈代谢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陈代谢是通过化学反应完成的B.通过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更新C.新陈代谢中,先进行物质代谢后进行能量代谢D.细胞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解析:物质代谢总是伴随着能量代谢,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答案:C1.(1)合成与分解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反应。
(2)由单体形成的生物大分子都是通过脱水缩合反应产生的。
(3)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水解反应产生其单体。
(4)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的消化属于水解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1)生物体内的氧化反应是指分子降解过程中释放氢的反应,氧不直接参与分解过程。
(2)叶绿体中发生的光合作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1)同化作用:生物体将简单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并消耗能量的过程。
(2)异化作用:生物体将复杂化合物分解为简单小分子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有关生物体内的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成与分解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反应B.多糖和蛋白质都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C.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反应中,氧气直接参与分解过程D.葡萄糖被分解成CO2和H2O是氧化分解反应解析:生物体内的氧化反应是释放氢的分解反应,氧气并不直接参与分解过程。
答案:C3.关于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化作用释放能量B.异化作用消耗能量C.同化作用是物质代谢,异化作用是能量代谢D.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答案:D1.(1)细胞内一系列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就是下一步反应的底物,每一步反应都需要不同的酶参与。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1节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81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4.1《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是北师大版生物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ATP是具有复杂结构的有机物,是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直接供给能量的物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和传递的“中转站”,因此生物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ATP。
ATP与ADP的能量转化关系、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源于ATP是本章的重点,ATP中的能量获得机制及能量的来源和去路是本节的难点。
学习ATP相关知识点为后续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ATP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简式;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的形成途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分析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发生的ATP-ADP循环及其重要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学生对身边科学这一理念的理解。
【重难点】ATP与ADP的能量转化关系,ATP中的能量获得机制及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三.学情分析①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一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必修一中也已经学习了细胞内三大能源物质的功能、线粒体和叶绿体等与能量有关的细胞结构,主动运输需要能量供给等知识,这为进一步学习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作了铺垫。
②能力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思维品质:学生对“能量”问题认知抽象,对各种能源物质的关系认知模糊。
四.设计思路①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教学,从感性材料入手,层层设问,步步探究,逐渐深化知识和培养能力。
②教学方法:该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手段上通过情景动画,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加深对生物学科本质的理解;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图文信息转换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构建开放的知识网络结构能力等;通过阶梯练习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际背景问题的设计,训练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拓展探究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探究能力,使知识螺旋积累。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1节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255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一节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教学设计铜梁中学杜木国1设计思想《生物课程标准》认为,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
倡导探究性学习,目的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节内容虽然知识难度不是很大,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课时的内容,但是又由于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从感性材料入手,层层设问,逐渐深化知识;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拓展探究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探究能力。
2教材分析中学生物学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在细胞这一主题中,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突出了“活细胞”的特性,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
ATP是生命直接能源物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和传递的“中转站”,它既区别于被形容为“生命燃料”的糖类和储能物质脂肪,又为后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具体能量的转化过程作了铺垫,在所有生物的代谢中占有普遍的重要地位。
3学情分析必修1第二章学生已经学习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已明确了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能源物质等概念,这为进一步学习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作了铺垫,也是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需要注意区分的几个概念;必修1第三章以及初中时学生也已经接触了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现象,这又为学生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能量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4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有关的表述是“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其中内容包括ATP的分子结构及其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的利用等。
依据新课程、教科书和学生实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了解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结构简式,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分析,归纳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方法:(3)通过讨论,质疑、提问以及与生产实践现结合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社会责任。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3节能量转换与释放三细胞呼吸在生产、...》135北师大教案设计
《植物不同层次的光合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时间:2019年6月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章末复习检测授课:重庆市江北中学校任光辉学生:高三(4)班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三四节。
在课程标准强调基于核心素养,聚焦大概念注重实践的基本理念下,本节内容从物质能量观、结构功能观等多方面强调生命观念,通过归纳概括等科学思维,进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交流,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派样,通过对农业生产中具体问题的解决研究,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本节内容上同样聚焦高考考试大纲,结合高考真题,分析本章内容,聚焦高考考点,分析出从不能生命系统的层次理解植物的光和呼吸作用,对于学生综合理解光合呼吸作用基础知识的把握,综合问题的梳理和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提供了思路。
二、学情分析学习本节内容的为高中三年级学生,他们经过高中一年级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关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但对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综合问题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弱项,对新题型更无法分析关键信息,联系基础知识,对于全国二卷经常出现的原因分析题目答题也不够规范系统。
所以本节确定了关于不同层次的光合呼吸作用的教学内容,综合梳理光和呼吸作用的综合问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重要概念:2.2.3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和氧气的过程中,转换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
2.2.4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换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关键能力: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规范科学的表达能力;必备品格:从生产实际出发,利用光合呼吸作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不同层次分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综合问题,影响光合租用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难点:不同层次解决光合呼吸作用的综合问题五、教学准备教材、学案、希沃授课助手APP、电子白板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总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高考题中的特点总结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结构,体会植物不同生命系统层次下的光合呼吸聚焦高考,把握出题规律和知识点细胞与光合呼吸1.展示细胞呼吸作用过程图提问: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据图观察进出线粒体膜的物质有哪些?2.展示细胞光合作用过程,提问: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物质过程变化?3.综合细胞层次的光合呼吸作用,形成整体知识网络,提出问题:光合呼吸中总光合、呼吸、净光合是什么?物质如何流动,能量的变化是什么?外回忆基础知识,整合光合呼吸综合知识,回答问题1.回归课本,重视基础知识,联系其他知识2.解决图像题的一般分析方法,关注横纵坐标,图像变化趋势和特殊点界环境对光合呼吸的影响?4.展示板书5.分析各项物质的变化曲线(关注坐标分析的常用方法:横坐标、纵坐标、曲线趋势、特殊点)6.例题讲解(重点第3题)器官和光合呼吸1.叶片的光合呼吸提问:叶片所有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区别2.影响叶片光合呼吸的因素3.对应例题4:(重点第4题)分析长填空答题的一般方法,比较学生答案和标答的区别,注意长填空回答的规范性问题(小组讨论)4.根与光合呼吸提问:根细胞的生理活动对植物光合呼吸的影响土壤板结需要及时松土的原因是什么5.种子与光合呼吸例题分析思考种子光合呼吸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小组讨论1.关注长填空的答案科学性和规范性的问题,2.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理解部分与整体观3.创设情境,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顺应高考需求个体与光合呼吸创造模型:植株放置于密闭容器中,探究一天内光合呼吸变化思考问题小组讨论1.从器官到个体角度分析呼吸光合提问:植物正常生长,光合呼吸的关系例题5回答问题的具体问题2.不同提问方法针对影响光合呼吸的因素。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1节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83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教案〔教材分析〕《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主要介绍了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等内容。
ATP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在所有生物的代谢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后续的细胞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作铺垫,具有承前继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看图尝试构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知识结构,深刻理解两者相互转化的意义。
培养看图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ATP如何生成又如何消耗,找出能量代谢的规律。
3、情感目标(1)认同ATP是能量的直接来源,是细胞的能量“通货”。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中的作用。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导学法,探究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准备〕ATP药盒及ATP针水,多媒体演示。
教学设计本节的“问题探讨”选用了杜牧的唐诗《七夕》,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萤火虫发光能量从何而来,教材这种的编排体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的编写意图。
接着通过介绍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达成学生能够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分子简式这两个教学目标。
然后通过介绍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学生理解ATP与ADP相互转化在物质上可逆,在能量上不可逆。
通过介绍ATP的利用方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引入:细胞的能量“通货”-ATP问题探讨《萤火虫的发光器干粉的发光实验》一、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三、ATP和ADP的相互转化1、ATP和ADP的转化过程2、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三、ATP的利用(既是ATP课前欣赏:生机盎然的生物世界(组图)复习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和储能物质(糖类和脂肪)。
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细胞的物质代谢第1节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三物质进出细胞...》171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1必修1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新授课)广东高州中学生物科组张清莲一、课程标准要求和解读1、课程标准要求说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理解)2、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要求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其中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说明”为理解水平,即“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具体内容要求是“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从知识的横向联系看,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分为小分子、离子进出细胞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其中重点为前者;从知识的纵向分解上看,涉及的知识点有:物质跨膜运输的种类及实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概念;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
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多,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易混淆,而且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很抽象,要辨析不同的概念和理解抽象的知识,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建立模型,所以本节课主要通过生物建模的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
二、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4章第3节的内容。
整个必修模块一主要从化学组成、基本结构、新陈代谢和生命历程等四个方面介绍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而本节就属于细胞代谢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章先介绍具体事例,如红细胞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等,给学生具体的认知。
再介绍细胞膜结构的理论“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可将第1节的具体实例归纳到各种跨膜运输方式之中,通过比较各种运输方式特点,学生对跨膜运输的方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理念。
本节涉及的载体蛋白,与第3章第1节知识相关,涉及到ATP的水解,与第5章第2节知识相关,胞吐作用与第3章第2节分2泌蛋白知识相关。
教材3种跨膜运输的方式均有图片的呈现,对示意图的分析和解读,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能力。
在近五年的高考中,此考点共出现13次,所以属于高考的常考点,考查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时,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侧重能力考查时,往往以图表分析、曲线分析或实验分析形式进行综合考查,非选择题题及选择题均有命题出现。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1节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70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第5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1节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一、教材分析ATP指的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其核心是ATP的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理解ATP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学生已经学过糖类、脂肪等有关能源物质,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由于它还与新陈代谢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是学好整个高中课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结构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认识ATP在细胞中作为直接能源的原因。
2、通过分析和比较,找出能量代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难点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1、以唐代诗人李白的《咏萤火》导入,提问为什么萤火虫的尾部会发光。
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进行引导。
【资料1】萤火虫的尾部发光器中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
荧光素接受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
2、提问萤火虫尾部要发光的能量来自于哪里?【探究】3、探究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1、师朗诵。
2、脂肪、葡萄糖、ATP3、取4等份现磨的萤火虫发光器粉末分别装入4支试管,并标记为1、2、3、4,向1、2、3、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蒸馏水、2mL脂肪、2mL葡萄糖、2mLATP;置于暗处,观察试管内是否有淡黄色荧光出现。
实验的自变量是蒸馏水、脂肪、葡萄糖、ATP,因变量是是否有淡黄色荧光出现。
蒸馏水为空白对照,其它为对照组。
逐层次设问,让学生一步步认识ATP才是直接能源物质,而不是糖类。
物质材料:现磨的萤火虫发光器粉末(含荧光素和荧光素酶)。
试剂:蒸馏水、脂肪组织样液、葡萄糖溶液、ATP溶液。
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细胞的物质代谢第1节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三物质进出细胞...》148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姓名学号年级班级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
必修一教材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展开的,从前到后依次讲述它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的。
本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属于细胞的功能。
本节改变了以往教材的呈现方式,没有把水分放在代谢一章里,也没有先讲植物的渗透作用,而是利用一些具体例子和资料,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水分子是顺着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最后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其中,水分的跨膜运输含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目的通过对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同时,高一学生具有好奇心强,观察能力强等特点。
通过与学生交流知道,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知道了分子的热运动,这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水分子能够自由通过半透膜和细胞膜。
在第三章第一节学生体验了制备细胞膜的过程,是学生容易理解教材中“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状况”,从而认识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学生在第三章已经知道了植物细胞的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别,也知道了植物细胞内的液体主要是细胞液,这对理解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和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做了铺垫。
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
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这些生活经验对学习本节内容都有帮助。
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半透膜的特征;(2)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3)说明水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
2.能力目标:(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细胞的物质代谢第1节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三物质进出细胞...》169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
本章前两节已经介绍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及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本课是在了解前两节的知识基础之上,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
本节教材以问题探讨为引导,通过比较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与生物膜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差异,从而大胆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的方式提出猜想。
此外,本节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由于内容较抽象,可通过直观的动画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应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2)明确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2、能力目标:(1)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2)提高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探索使用图表描述生理活动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合作,踊跃发言,在交流中建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严密分析的习惯,在发现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三、学生情况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的“膜”指是生物膜(这里主要是指细胞膜),而在这之前的第三章第一节学生已了解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本节就是更详细的介绍其功能之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功能总与结构相关,本章的前两节已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知道生物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但学生仍存许多疑问:各种小分子、离子进入细胞时又有什么不同?细胞产生一些大分子(如分泌蛋白)又是如何出细胞膜的?教师根据学生这样的知识背景很容易把学生带进课堂。
四、教学策略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本教学设计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1节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85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教学设计与反思重庆大足二中生物组冉娟北师大版教材《分子与细胞》整个模块贯穿了系统的观点,帮助学生认识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细胞系统的物质基础、细胞系统的结构基础、细胞系统与环境的物质交换、细胞系统的能量变化、细胞系统的生命历程。
第四章主要介绍有关能量如何输入细胞,能量以什么形式存在以及细胞如何利用这些能量。
本节在本模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只有在能量的供应下,细胞膜才能行使主动运输的功能;并且加深理解把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比喻为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站”和所有细胞的“动力车间”的含义;便于加深领会活细胞之所以能够经历生长、增殖等生命历程与能量的供应和利用是分不开的。
本节的“问题探讨”选用了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引导学生思考萤火虫发光能量从何而来,这种的编排体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的编写意图。
接着通过介绍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达成学生能够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出ATP的分子简式这两个教学目标。
然后通过介绍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学生理解ATP 与ADP相互转化在物质上可逆,在能量上不可逆。
通过介绍ATP的利用方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重点难点及其分析教学重点:(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1)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重难点的确立依据:因为“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和“ATP 与ADP的相互转化”,便于学生理解主动运输,对于今后进一步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更有利于学习细胞分裂、DNA、基因的表达等相关内容。
所以将它们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又因为学生没有有机化学知识,难以理解ATP与ADP的关系。
在使用大纲教材时期,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便于学生学习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代谢4.2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4.3细胞内的物质代谢课件北师大版必修1
(2)载体蛋白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不同物质的载体蛋白不同, 即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不同生物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 量不同。
扩散与渗透的关系 (3)扩散与渗透的关系如图所示,渗透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 过半透膜的运动,而扩散不只是溶剂分子,也可以是气体、溶质分 子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 (4)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时的运输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 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而进入小肠细胞为主动运输。
浓度差增大,物质运输速率逐渐加快, 说明协助扩散过程受浓度差影响 ②图中 AB 段表示物质运输速率不 随浓度差增大而加快,原因是受载体
①图甲中 AB 段的限制因子是氧分 压,BC 段的限制因子是载体蛋白的数 量。氧分压通过影响有氧呼吸而影响
蛋白数量的影响
能量供应
②温度既因影响细胞呼吸酶的活性而
影响供能;也影响膜的流动性
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的比较→判断溶液浓度的大小(时间越短,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大)。 ⑤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 KNO3 溶液和蔗糖溶液)。
1234
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运输 运输 方式 方向
是否需
是否
跨膜
模型
耗能
蛋白
高浓度
自由
不消
↓
不需要
扩散
耗
低浓度
需要载
高浓度
协助
体蛋白 不消
↓
扩散
或通道 耗
低浓度
蛋白
第2节 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第3节 细胞内的物质代谢
1.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简述渗透作用的条件。 3.简述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 4.举例说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5.了解细胞内的物质代谢。
北师大版生物必修1:4.3 细胞内的物质代谢 学案
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学习目标】认识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学习重难点】认识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学习过程】一、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物质总是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次跨膜运输。
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1.自由扩散(1)特点:简单的扩散,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能量。
(2)概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3)影响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4)举例: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
(气体分子、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脂溶性分子)2.协助扩散(1)概念: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2)特点: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不消耗能量。
(3)影响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细胞膜上运载物质的载体蛋白数量。
(4)举例:葡萄糖由血浆进入红细胞。
(5)载体蛋白: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不同物质分子的载体不同,即载体具有专一性,不同生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3.主动运输(1)概念:物质通过细胞膜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运输时,需要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所释放出的能量,并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这种方式叫主动运输。
(2)特点: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能量。
(3)影响因素:载体的特异性和饱和性;能量(细胞呼吸提供)。
(4)作用: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5)举例:植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Na+、K+、I—等)的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4.胞吞(1)概念:要吞噬的物质附着在细胞膜上,细胞膜内陷形成小泡,将生物大分子或颗粒物质包裹在其中,然后脱离细胞膜进入到细胞中。
(2)结构基础:细胞膜的流动性。
(3)特点:需要消耗能量分类:①胞饮作用;②吞噬作用(4)实例:变形虫、草履虫吞噬食物颗粒,白细胞吞噬病菌。
5.胞吐(1)概念:要吐出的物质在细胞内被一层膜所包围,形成小泡,小泡逐渐移向细胞表面,小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并且向细胞外张开,将小泡内含有的物质排出细胞外。
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细胞的物质代谢第1节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三物质进出细胞...》156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型】新授课【授课教师】张懿达【授课班级】高一(26)班【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
第四章共3节内容,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1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膜结构有关,膜结构又是解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
这3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
本章前两节已经介绍了生物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及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本课是在了解前两节的知识基础之上,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高一(26)班是文理分班后的理科一层次班级,其中有14位是原实验班学生,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认真,预习是就能把课本进行很多标记,教材课后习题、相关教辅的题目会提前做,因此上课时在基于重点知识跨膜运输3种方式的特点以外,还需侧重本节课的知识深度:如跨膜运输速率的影响因素、坐标曲线,特例等。
【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与教师精讲,学生能够复述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以及说出各种方式的实例,并尝试画出概念图。
2、通过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影响因素,并尝试作出坐标曲线。
3、通过当堂检测,巩固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知识内容。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与特点。
2、学习难点:主动运输与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教学过程】【预习案】1.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连线]2.大分子物质的运输(1)胞吞: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包围着大分子。
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细胞的物质代谢第1节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三物质进出细胞...》195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03版第三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课时:一课时对象:高一学生一、教材分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一节中的内容,主要有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作用四种物质运输的方式,其中还讲述了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这一重要的实验。
这一章节是建立在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细胞膜的功能的基础上,建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对这节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这一章第一节能量的学习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好这一章为后面的实验教学做好铺垫,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这节课教授的对象是高一的学生,高一的学生在认知上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形成运算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与抽象理解能力,所以对于这节微观世界的内容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同样,在发展阶段方面,他们在之前已经学过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也已经在第二章的时候认识了细胞由一层具有选择透性的质膜包被,对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了深入的认识。
但是,他们的学习只是停留在一个细胞的内部,没有意识到细胞其实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外界也有联系,这就是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细胞与外界环境包括与外界细胞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不同的方式,能够说出它们的区别与各自的特征;2.大部分同学能列举出每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例子,并说出理由。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提高概括总结与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增加同学间的交流,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向学生介绍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的乐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生物的学习中。
2.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看待问题。
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北师大03版第三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质壁分离实验的理解与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细胞内的物质代谢
1.生物体内发生的一切化学反应的总称叫作新陈代谢,简
称代谢。
其中的物质变化称为物质代谢,能量转化称为
能量代谢。
2.生物体内的反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脱水缩合与水解反应,另一
类是氧化还原反应。
3.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和异化作用(分解代谢)两个方面。
4.细胞内反应的高效进行常常依靠精巧的反馈机制来调节。
新陈代谢的概念
(1)
(2)内容: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3)场所: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1.下列对新陈代谢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陈代谢是通过化学反应完成的
B.通过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更新
C.新陈代谢中,先进行物质代谢后进行能量代谢
D.细胞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解析:物质代谢总是伴随着能量代谢,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答案:C
生物体内的反应
1.脱水缩合与水解反应
(1)合成与分解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反应。
(2)由单体形成的生物大分子都是通过脱水缩合反应产生的。
(3)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水解反应产生其单体。
(4)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的消化属于水解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1)生物体内的氧化反应是指分子降解过程中释放氢的反应,氧不直接参与分解过程。
(2)叶绿体中发生的光合作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1)同化作用:生物体将简单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并消耗能量的过程。
(2)异化作用:生物体将复杂化合物分解为简单小分子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有关生物体内的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成与分解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反应
B.多糖和蛋白质都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
C.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反应中,氧气直接参与分解过程
D.葡萄糖被分解成CO2和H2O是氧化分解反应
解析:生物体内的氧化反应是释放氢的分解反应,氧气并不直接参与分解过程。
答案:C
3.关于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化作用释放能量
B.异化作用消耗能量
C.同化作用是物质代谢,异化作用是能量代谢
D.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答案:D
生物体内的反应的调控
1.
(1)细胞内一系列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就是下一步反应的底物,每一步反应都需要不同的酶参与。
(2)细胞中的各类物质代谢途径是在不同部位完成的,各代谢途径有序地分布于细胞内的不同区域,互不干扰,有效协调。
2.细胞中的反应是非常高效的
(1)当一种物质已经充足时,就无需继续合成而浪费原材料与能量。
(2)细胞中简单生化反应的调节依靠反馈机制来实现,即反应的终产物与催化第一步反应的酶结合,使酶变构失去催化活性从而抑制反应的进行。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通常是由一系列反应组成的
B.同种物质既可以是产物,也可以是底物
C.细胞内多数酶的作用部位是特定的
D.细胞内各类物质代谢是在相同部位完成的
解析:细胞内各类物质代谢是在细胞的不同部位完成的,这样才能保证复杂的代谢有序进行。
答案:D
5.关于细胞内生化反应及其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生化反应是非常高效的
B.终产物往往要经过多步反应才能产生
C.终产物通过与起始底物结合而抑制反应的进行
D.通过反馈机制可避免细胞内原材料与能量的浪费
解析:细胞内生化反应调节的反馈机制是:反应的终产物与催化第一步反应的酶结合,使酶变构而失去催化活性从而抑制反应的进行,而不是终产物与起始底物相结合。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