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贺写马的诗23首

合集下载

李贺借马抒情的诗句

李贺借马抒情的诗句

李贺借马抒情的诗句 李贺是知名的边塞诗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贺借马抒情的诗句 ,欢迎参考阅读!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唐代:李贺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译文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 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 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简析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一首。

这首诗开头一个“龙”字写此马 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奇特外观,银蹄踏烟之矫健体格,定是良马。

可 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

诗以龙脊银 蹄的骏马自比, 慨叹纵有千里马但却没有识千里马的伯乐, 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 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与愤懑之情。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唐代:李贺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译文 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 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

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 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鉴赏 李贺《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二十三首。

这是第二首。

这首诗通过骏马 在寒冬腊月里无草可食,饥肠辘辘,只能到白雪覆盖的土里寻找草根,这时连草 根都变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带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

此诗表现了有志之 士的穷苦困顿的遭遇和倔强不屈的性格。

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唐代:李贺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译文 忽然想起天子周穆王, 浩浩荡荡驾车上玉山。

跟随驺从离开游乐苑, 赤骥终能驰骋至天边。

简析 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诗人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 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此诗前 两句叙述周穆王西域取玉的故事 ,后两句交代赤骥离开凤苑这游乐之地,终于有了纵横驰骋的天地,表达了 诗人不愿困守书斋,沉沦下僚,渴望展示自己才学,实现自己抱负的心情。

马诗李贺——精选推荐

马诗李贺——精选推荐

马诗李贺马诗李贺 《马诗》是中唐诗⼈李贺所作的⼀组五⾔绝句,共⼆⼗三⾸。

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的奇才异质、远⼤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法属⽐体。

以下是⼩编整理的其中两⾸诗歌,欢迎阅读。

马诗⼆⼗三⾸ 马诗⼆⼗三⾸·其⼀ 龙脊贴连钱,银蹄⽩踏烟。

⽆⼈织锦韂,谁为铸⾦鞭。

【译⽂】 龙马脊⽑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 银蹄奔驰⽩⾊⼀⽚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为它编织锦绣障泥, ⼜有谁肯为它铸就饰⾦的马鞭。

【赏析】 李贺的《马诗》共⼆⼗三⾸,这是第⼀⾸。

这⾸诗开头⼀个“龙”字写此马⾮⽐寻常,⼜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奇特外观,银蹄踏烟之矫健体格,定是良马。

可纵是良马,⽆⼈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鞭,⼜有何⽤,徒悲⽽已。

诗以龙脊银蹄的骏马⾃⽐,慨叹纵有千⾥马但却没有识千⾥马的伯乐,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与愤懑之情。

马诗⼆⼗三⾸·其⼆ 马诗⼆⼗三⾸ 腊⽉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硬软,先拟蒺藜衔。

【译⽂】 寒冬腊⽉⾥,草根也发甜, 京城道路上,⽩雪撒如盐。

不知⾃⼰嘴,是硬还是软, 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鉴赏】 李贺《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的奇才异质、远⼤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三⾸。

这是第⼆⾸。

这⾸诗通过骏马在寒冬腊⽉⾥⽆草可⾷,饥肠辘辘,只能到⽩雪覆盖的⼟⾥寻找草根,这时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带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

此诗表现了有志之⼠的穷苦困顿的遭遇和倔强不屈的性格。

【诗⼈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昌⾕,后世称李昌⾕,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

有《雁门太守⾏》、《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与李⽩、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马诗唐李贺意思解释

马诗唐李贺意思解释

马诗唐李贺意思解释《马诗·唐·李贺》意思解释《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共二十三首。

这里以其中较为著名的第五首为例:“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意思解释1.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这两句描绘出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象。

“大漠”点明了地点是广阔的沙漠,“沙如雪”把沙漠里的沙子比作雪,形象地写出了沙漠在月光照耀下洁白、清冷的样子。

“燕山”是当时的边疆要地,“月似钩”将月亮比作弯钩,既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又暗示了边疆战事的紧张氛围,因为弯钩是一种武器的形状。

2.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何当”是何时的意思,表达了一种期待。

“金络脑”是一种贵重的马笼头,这里指代马受到重用。

整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时候这匹马才能戴上金制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驰骋呢?诗人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被重用,施展才华的愿望。

二、衍生注释1. 李贺:他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的诗作多以神话传说、鬼怪灵异为题材,风格独特,被称为“诗鬼”。

李贺一生仕途不顺,他才华横溢,但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和一些社会原因,他不能如愿地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他的诗歌往往通过奇特的想象、浓重的色彩和独特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2. 关于马的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动物。

马象征着力量、速度、忠诚,也常常与战争、出行、英雄等联系在一起。

在这首诗中,马是诗人自身的象征,马渴望驰骋沙场就如同诗人渴望在政治舞台上大展身手。

三、赏析1. 意境营造: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大漠和燕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雄浑、苍凉的意境。

沙漠如雪,月亮如钩,这种景象既壮美又带有一丝孤寂。

诗人用简洁而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边疆夜景图,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广袤的沙漠之中,感受到了那种清冷和寂静。

2. 托物言志: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

诗人以马自喻,马期待着金络脑,诗人则期待着被赏识和重用。

李贺的诗有哪些

李贺的诗有哪些

李贺的诗有哪些1、《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雁门太守行》敌兵像乌云一样滚滚而来,企图推倒城墙;我军严阵以待,太阳照在铠甲上,金光闪闪。

秋天,嘹亮的军号响起;士兵的血在黑夜中变得漆黑。

红旗半滚,援军冲向易水;夜霜重,鼓声阴沉。

我要在黄金平台上向你报告,我要带玉龙走向你的死亡。

3、《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4、《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5、《南园十三首》(其一)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其二)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其三)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其四)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其五)大人物为什么不拿兵器去收山五十州?请去看有画的创始人英雄的画,又有一位学者曾被称为百万世家的贵族?(其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七)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其八)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其九)春沙软鸳鸯暖,曲岸晚。

花木兰里的椒叶上浇酒,病了就去捡钻石丝的种子。

(其十)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其十一)长谷口倚家,日是千峰老翠花。

自走藤鞋采石蜜,手握青苔种花。

李贺的一组马诗

李贺的一组马诗

李贺的一组马诗春九首•得马骏马飞蹄共云行,一跃千里度辽城。

天马行空翻断浪,风驰电掣凌九霄。

豪气冲霄心犹在,英姿飒爽势未凋。

骑踏黄尘势堪夸,马嘶芳草别平乡。

水调歌头•马说看马如龙出东岭,飞旋如电转秋霜。

嘶鸣附弩临百兽,运筹帷幄接天阳。

骄气豪情熠熠生,酒兴狂歌唱不停。

激昂骏马情人至,壮志豪情动四方。

咏马十首•马一晓风轻吹迎佳时,佳人乘马来相随。

马嘶镫响传寒意,红裙白马浣花池。

二马鞭几度打长征,奔腾血脉涤平生。

旌旗舞动边疆塞,英勇骏马警山屏。

三夜渡汾河舞遗音,千里悠悠夜未宁。

马蹄如歌划草原,星空璀璨满长亭。

四飞云万里横三关,万马奔腾追胡寇。

草原战马催怒发,驰骋边疆染辽烟。

五夕阳下马呈金色,蓬莱仙境神驹舞。

缰绳丝丝连地动,马良心志遥天路。

六胡风吹散纷纷絮,草原马上浴春晖。

宛如落日泻马背,远去人间百尺飞。

七奔腾九州翻大地,一鼓作气行长天。

金戈铁马闯乾坤,英勇豪迈泽边疆。

八九马连嘶战鼓擂,天南天北双戍边。

马鞍弓箭马蹄动,千里忠诚战烟烟。

九嘶鸣马上飞如电,飞驰草原观豪气。

丹凤朝阳迎远客,万马奔腾闻响声。

十桃李生香马蹄裂,一笑嫣然掌中握。

飞驰千里争前程,骏马激扬长风曲。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狂放豪迈的艺术风格成为唐代诗坛的佼佼者。

他的诗作多达千余篇,其中尤以描写马的诗歌著称。

李贺通过对马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奔放、豪情冲霄的追求,以及对辽阔大地和英勇战士的赞美。

李贺的马诗以豪放激昂的笔墨和深厚的感情展现了马的壮美和奔放的形象。

他将马比作天马行空、飞翔于云海之上的神驹,形容马踏断浪翻飞,风驰电掣,意象鲜明,气势磅礴。

在《得马》中,李贺描绘了一幅马儿飞腾,一跃千里的画面。

他以极其生动的笔调,描写了马儿的豪气冲霄和英姿飒爽,马蹄踏着黄尘,奔驰在芳草田野上,展示了马的勇猛和奔腾不息的精神。

而在《马说》中,李贺通过马的视角,描绘了马的壮美和豪情。

他用诗意比喻,将马比作龙儿出岭,飞旋如电转秋霜,形容了马的灵动和迅猛。

马的嘶鸣与箭弩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英勇无畏的景象,展示了马的勇猛和英姿飒爽。

古诗赏析《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唐诗宋词

古诗赏析《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唐诗宋词

古诗赏析《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唐诗宋词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注释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解析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马诗二十三首(选三)》李贺唐诗鉴赏

《马诗二十三首(选三)》李贺唐诗鉴赏

《马诗(选三)》李贺唐诗鉴赏《马诗二十三首(选三)》李贺唐诗鉴赏古人咏物多是为了述志。

咏物即是一种自成一格的抒情诗,如骆宾王笔下的蝉,杜甫笔下的鹰,都是借物抒情。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马诗二十三首(选三)李贺其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五大漠沙似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其十五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鉴赏:《马诗二十三首》是诗人李贺的一组著名咏物诗。

古人咏物多是为了述志。

咏物即是一种自成一格的抒情诗,如骆宾王笔下的蝉,杜甫笔下的鹰,都是借物抒情。

李贺咏马,亦是借马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里所选三首:一首咏马之非凡品质,一首咏马之志向,一首咏马之遭遇,从三个方面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在《其四》中出现的这匹马,具有飞骏的气概。

诗一开首就有如一阵霹雳,劈头而来,突出了马的不同寻常的来历。

此马乃是天马,是马星之精魂。

所以一开头就有一番震慑读者心灵的力量,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但更主要的开头两句是为了塑造马的神骏形象作准备,由于有了开头两句,“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才显出此马的力量。

“瘦骨”点明此马遭际十分不幸,只剩下了嶙峋瘦骨,这一刻画又对下一句起反衬作用:虽然只剩下一把瘦骨,但还是那么坚劲有力,一蹄一步,仍然发出铮铮震耳的金属敲击声。

这样,马的内在不凡的品质——天马、房星之精魂,就化成了外在的.形象的表现。

这中间又以“瘦骨”作反衬,更显得此马之不同寻常,在结构上也见出波折来,不同于一般平直之作。

虽然只是寥寥四句,但却如见其影,如闻其声地把这匹骨格清瘦而神骏无比的天马塑造出来了。

这马既是具有如此内美的神骏之驹,那自然亦应有远大的志向。

发挥马的才能最好的处所自然是沙场,遇英雄之主,驰骋沙场,当能建立不朽的功业。

《其五》一诗的前两句饱含深意地、又十分朴素地展示了一幅辽阔广袤而又不无带点苍凉意味的沙场景象:在宽阔无边的大沙漠上,燕然山在远处绵延峙立,一弯新月高高地挂在山顶上,月影照临沙漠,整个沙漠如同覆盖着一层皑皑白雪。

《马诗二十三首》原文赏析

《马诗二十三首》原文赏析

《马诗⼆⼗三⾸》原⽂赏析1 原⽂: 伯乐向前看,旋⽑在腹间。

只今掊⽩草,何⽇蓦青⼭? 诗词赏析: 此诗为李贺组诗《马诗》⼆⼗三⾸的第⼗⼋⾸。

诗中说,有匹⽣着旋⽑的千⾥马,庸⼈们认不出,于是克减草料,且虐待备⾄,导致它缺⾷少⼒;善于相马的伯乐⼀看,才认出是匹千⾥马。

诗⼈以倍受摧残的骏马作⽐,表达了对良才受到压抑和虐待的愤慨。

刘⾠翁谓“赋马多矣,此独取不经⼈道者。

”盖李贺此⼆⼗三⾸皆借马以抒感。

王琦谓“⼤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

⾔马也⽽意初不征马矣。

”⼆⼈所论皆是。

此诗就是设为伯乐叹息良马不遇爱马之主,⽆从显其材,可为咏物诗之规范,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于此诗中可以明见。

《马诗⼆⼗三⾸》原⽂赏析2 原⽂: 武帝爱神仙,烧⾦得紫烟。

厩中皆⾁马,不解上青天。

诗词赏析: 诗⼈借古喻今,⽤诙谐、⾟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前⼆句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

汉武帝⼀⼼想长⽣不⽼,命⽅⼠炼丹砂为黄⾦以服⾷,耗费了⼤量钱财。

结果,所得的不过是⼀缕紫烟⽽已。

“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份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径作了⽆情的鞭挞和⾟辣的嘲讽,深得“⼀字褒贬”之妙。

后两句写马,紧扣诗题。

“厩中皆⾁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飞升成仙的汉武帝,不豢养能够“拂云飞”、“捉飘风”的天马,⽽让不中⽤的“⾁马”充斥马厩。

⽤“⾁马”形容马平庸低劣,⾮常精当。

由于是“御马”,吃住条件优越,⼀个个喂得肥⼤笨重。

这样的马在地⾯上奔跑都有困难,更不可能骑着它上天。

这两句寓意颇深,除了暗⽰汉武帝求天马上青天的迷梦破灭之外,还隐喻当时有才有识之⼠被弃置不⽤,⽽平庸⽆能之辈,⼀个个受到拔擢,窃据⾼位,挤满朝廷。

依靠这些⼈是不可能使国家蒸蒸⽇上,实现清明的'政治理想的。

此诗集中地讽刺了当时最⾼统治者迷信昏庸,所⽤⾮⼈,颖锋内藏,含蕴丰富,⽽⼜⽤“嬉笑”的⼝吻说出来,读来使⼈感到轻松爽快,这在李贺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马诗⼆⼗三⾸》原⽂赏析3 原⽂: 忽忆周天⼦,驱车上⽟⼭。

古诗赏析第十首李贺《马诗》

古诗赏析第十首李贺《马诗》

古诗赏析第十首李贺《马诗》马诗(二十三首之五)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大图模式•••••大图模式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

李贺是唐宗室远支,其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

李贺少年时就已才华横溢且勤奋苦学,但有人忌妒他的才华就毁谤说他父亲名晋肃,他应当避父讳不得参加进士科举考试。

韩愈曾为此作《讳辩》一文,驳斥流言。

但无奈李贺还是因此而仕途偃蹇,不能应试中第,只担任过从九品的小官。

李贺又体弱多病,死时年仅二十七岁。

李贺的诗作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以大胆、诡异的想象,构造出虚幻迷离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因其部分作品情调阴郁低沉,故李贺被后世称为“诗鬼”。

大图模式•••••创作背景作者李贺所处的唐代中后期,藩镇割据非常严重,中央政府对藩镇势力几乎无能为力。

诗中的燕山代指河北幽州一带藩镇肆虐最为严重的地区,作者以咏马来表达希望建功立业,平定割据的理想,同时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作品赏析这首诗主要运用比兴手法,借马抒情,通过咏马来表现志士的能力、抱负以及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极富边地特色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宁静旷远的画卷。

边地的燕山山脉连绵不绝,清秋的晚上,一弯明月悬挂天空;荒凉的沙漠戈壁平坦无垠,砂砾在月光映照下仿佛霜雪一般,给人清冷的感觉。

“月似钩”中的“钩”是武器的一种,从弯月联想到武器的形象,说明诗中包含着作者疆场杀敌,报效国家的内心活动,战场环境恶劣,但却是英雄用武之地。

这两句的背景描写,用了两个比喻,同时以景物引出抒情,又是运用了“兴”的手法。

大图模式诗的后两句是抒发感情,诗人想象骏马何时才能披挂全副武装,装备起来驰骋疆场,建立功勋。

因为当时边氛未靖,作者有才而不能伸,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所以诗中既有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又不免雄心勃勃,跃跃欲试,想要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金络脑”是贵重的装饰,象征的是受到重用。

马诗二十三首原文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原文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原文李贺本文是关于李贺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全诗如下; 马诗二十三首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译文其五茫茫大漠沙石洁白如雪,燕山顶上新月如钩。

什么时候能够给骏马套上镶金的笼头,让它在秋日辽阔的原野尽情驰骋。

简析其五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

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

马诗二十三首唐诗

马诗二十三首唐诗

马诗唐诗马诗二十三首唐诗马诗二十三首,是一组写马的诗,以写马、咏马、叹马来表现作者自身的怀才不遇和远大志向。

马诗第五首,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采用了较多的比兴手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马诗唐诗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诗唐诗1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马诗唐诗2马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译文⑴乌江:一作“江东”。

王琦注:“《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骏马名骓,常骑之。

项王直夜溃围南出,驰走至东城,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项王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拼音版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拼音版

马m ǎ诗sh ī二èr 十sh í三s ān 首sh ǒu ·其q í五w ǔ【唐t án ɡ】李l ǐ贺h è大d à漠m ò沙sh ā如r ú雪xu ě,燕y àn 山sh ān 月yu è似s ì钩ɡōu。

何h é当d ān ɡ金j īn 络lu ò脑n ǎo ,快ku ài 走z ǒu 踏t à清q īn ɡ秋qi ū。

【作者简介】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注 释】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

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何当:何时。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白话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鉴赏】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经典马诗二十三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贺简介

经典马诗二十三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贺简介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朝代:唐代作者:李贺原文: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写翻译写赏析分享评分:678910 很差相关翻译写翻译马诗二十三首·其一译文及注释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注释⑴龙:健壮的马。

⑵连钱:形容毛色斑点状如连接的铜钱。

⑶韂( ...相关赏析写赏析马诗二十三首·其一简析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一首。

这首诗开头一个“龙”字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奇特外观,银蹄踏烟之矫健体格,定是良马。

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 ...作者介绍李贺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

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

有“诗仙”之称。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view_3697.html古诗大全古诗文网 KKD6BM明茨伯格被称为管理学界的离经叛道者,在其《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中,他并没有给战略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把战略理论归结为十个学派,并一一点评。

他认为,简单从一个角度来解释战略就好比是盲人摸象:摸到鼻子的人说大象是一条蛇,摸到耳朵的人说大象是一把扇子,摸到膝盖的人说大象是一棵树,摸到尾巴的人说大象是一根绳子,摸到大象身躯的人说大象是一堵墙营销3.0版本,令人应接不暇。

那么,营销的本质是什么?很多人觉得这是已经有定论的话题,不值得讨论,当然也有人说营销就是4P,或者4C,则是典型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最初在美国,营销的含义是:若干市场因素的各种结合从而影响市场供给,这些因素包括促销、推销、有组织的销售活动。

李贺的五言绝句《马诗》二十三首

李贺的五言绝句《马诗》二十三首

【导语】《马诗》是中唐诗⼈李贺所作的⼀组五⾔绝句,共⼆⼗三⾸。

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的奇才异质、远⼤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欢迎阅读! 1、《马诗》 龙脊贴连钱,银蹄⽩踏烟。

⽆⼈织锦韂,谁为铸⾦鞭。

2、《马诗》 腊⽉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硬软,先拟蒺藜衔。

3、《马诗》 忽忆周天⼦,驱车上⽟⼭。

鸣驺辞凤苑,⾚骥最承恩。

4、《马诗》 此马⾮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犹⾃带铜声。

5、《马诗》 ⼤漠⼭如雪,燕⼭⽉似钩。

何当⾦络脑,快⾛路清秋。

6、《马诗》 饥卧⾻查⽛,粗⽑刺破花。

鬣焦朱⾊落,发断锯长⿇。

7、《马诗》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

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

8、《马诗》 ⾚兔⽆⼈⽤,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

9、《马诗》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折西风。

10、《马诗》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11、《马诗》 内马赐宫⼈,银鞯刺骐驎。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12、《马诗》 批⽵初攒⽿,桃花未上⾝。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13、《马诗》 宝玦谁家⼦,长闻侠⾻⾹。

堆⾦买骏⾻,将送楚襄王。

14、《马诗》 ⾹襆赭罗新,盘龙蹙镫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15、《马诗》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16、《马诗》 唐剑斩隋公,拳⽑属太宗。

莫嫌⾦甲重,且去捉颴风。

17、《马诗》 ⽩铁锉青⽲,砧间落细莎。

世⼈怜⼩颈,⾦埒畏长⽛。

18、《马诗》 伯乐向前看,旋⽑在腹间。

只今掊⽩草,何⽇蓦青⼭。

19、《马诗》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章台。

20、《马诗》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脚,先采眼中光。

21、《马诗》 暂系腾黄马,仙⼈上彩楼。

须鞭⽟勒吏,何事谪⾼州。

22、《马诗》 汗⾎到王家,随鸾撼⽟珂。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赏析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赏析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赏析《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的作者是李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91卷。

宝玦(jué)是环状有缺口的玉。

这首其实在咏伯乐:戴宝玦的公子有侠义之风,抛出重金买下千里马的骨头,赠给楚襄王。

见“千金买马骨”典。

李贺的诗神话情结常常很浓,诗意还是期盼伯乐。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赏析。

欢迎大家阅读!【原文】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作者:唐·李贺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注释】①玦:玉,其状如半环。

②楚襄王:即楚顷襄王,怀王之子。

史无襄王好马之记载,则本诗乃感叹骏马所投非人。

【赏析】这首诗感慨能够赏识良马的人不多。

戴宝玦的公子是谁家的公子,很早就听说他有侠义的'声誉。

此人抛出重金买下千里马的骨头,将送给楚襄王这个不识好马的人。

古书载,有人欲得千里马而未果,连千里马之骨也买下,此事传开后从各地送来千里马。

【作者介绍】李贺(790-816)字长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破败,家境贫困。

他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但一生只作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死时年仅27岁。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其诗被称为“鬼仙之词”或“李长吉体”。

【繁体对照】全唐詩卷391_4【馬詩二十三首·其拾叁】李賀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

【古诗大全】《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九》(作者-李贺)唐诗赏析

【古诗大全】《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九》(作者-李贺)唐诗赏析

【古诗大全】《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九》(作者-李贺)唐诗赏析【作品介绍】《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九》的作者是李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91卷。

南北朝时代,梁武帝萧衍是中国第一个信佛的皇帝,所以“萧寺”常用来比喻佛寺。

北魏孝明帝也信佛,曾派人到天竺学佛礼,这就“驮经马”的由来。

诗接下来说:可惜这匹驮经的千里马空有诚心,却不懂得讨人喜欢。

章台,汉代官宦常去的红灯区是也,“走章台”暗喻讨好当势者。

【原文】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九作者:唐·李贺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注释】①萧寺:泛称寺院,因梁武帝萧衍造寺而得名。

汉明帝派人至天竺(古印度),得佛经,以白马驮至洛阳,建白马寺以藏经。

事见《魏书·释老志》。

②章台:汉时长安有章台街。

《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走马过章台街。

”本诗言驮经马空有善相,却不能助我入京求取功名。

【赏析】这首诗写驮经骏马不懂得讨人欢喜,嘲讽势利小人的百般钻营。

佛教寺庙的驮经骏马,原本是从天竺国回来。

光知道保持庄严的相貌,不懂得走马章台讨好人。

南朝梁武帝萧衍是第一个信佛的皇帝,后常以萧寺表示佛寺;章台,泛指达官贵人的冶游之地。

【作者介绍】李贺(790-816)字长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破败,家境贫困。

他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但一生只作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死时年仅27岁。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李贺的诗全集栏目。

(http://)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关于马的诗句】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原文_翻译和赏析_李贺古诗

【关于马的诗句】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原文_翻译和赏析_李贺古诗

【关于马的诗句】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原文_翻译和赏析_李贺古诗马诗二十三首?其十朝代:唐代作者:李贺原文: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相关内容相关内容注释作者:佚名⑴乌江:一作“江东”。

王琦注:“《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骏马名骓,常骑之。

项王直夜溃围南出,驰走至东城,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项王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乘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自刎而死。

”⑵君王:一作“吾王”。

相关内容赏析作者:佚名“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这两句,写的是兵败后的项羽把乌骓送与他人,而乌骓马却依恋故主,故而“泣向风。

”这两句给全诗笼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

自古以来,一直是骏马配英雄,但项羽此时已经是英雄末路,因而他才要将乌骓马送人。

这就说明了英雄与骏马也始终不能长久相伴。

“泣向风”既写出了乌骓马对故主的眷恋,也写出了对项羽英雄末路的境遇的悲怜。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这两句表达了对乌骓马今后状况的同情。

是作者代替马说出辛酸的话,充满着无限悲情。

英雄已逝,乌骓马失去了知己,充满无处依托的迷茫。

而这又何尝不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呢。

李贺一直自诩为“唐诸王孙”,觉得自己应当担当起护国安民的重任,而且,他十分聪慧,少年得志,自负甚高,但科举和仕途却十分坎坷,得不到重用。

这是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实际也是写他自己。

作者有如乌骓马的才华,但却苦于没有像项羽这样的英雄来发现自己,重用自己。

作者是英雄,却找不到能重用自己的明主,表达了李贺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愤感。

相关内容李贺李贺(~) ,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

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

有“诗仙”之称。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年过早地殒落了,年仅岁。

马诗·其四 李贺

马诗·其四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四》是李贺创作的马诗的其中一首,通过咏马,抒发自己的对于人生的感慨。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译文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赏析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

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

“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

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

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

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

《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

房星明,则王者明。

”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

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

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

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

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

“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

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

“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

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原文、翻译及赏析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原文、翻译及赏析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原文、翻译及赏析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马诗二十三首·其四》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马诗二十三首·其四唐代: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译文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鉴赏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

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本是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

“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

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

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

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

《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

房星明,则王者明。

”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

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

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

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

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

“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

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李贺写马的诗23首
马诗李贺
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革詹),谁为铸金鞭。

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其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六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其七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
其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其九
(风鹨去鸟)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其十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其十一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其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其十三
宝(决左换王)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其十四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其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洒云飞。

其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下换毛)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其十七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斜,金埒畏长牙。

其十八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其十九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其二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其二十一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其二十二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其二十三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李贺的《马诗》共23首,大都别有比兴寓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