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C
D:商业银行存款;C:公众持有的通货
◆1965年,卡甘《1875—1960年美国货币存量变化的决定及其
影响》。
M M C DRHDR
C M
◆ 1971年,伯尔格《美国货币的供给的过程》。数理分析。
M 1 m1B a 净来源基数
M 2 m2Ba
Ba 通货银行系统非借入准备金
5
(2)基本结论:
货币供给量难以由央行直接控制,而是由经济体系内部各经 济主体所共同决定,是经济体系中的内生变量。
(3)弗里德曼和安娜.施瓦茨模型与卡甘模型相同或相似之处:
都是对美国货币史实证分析的结果;
货币的定义都是M2;
形式不同,但实质相同
(4)不同之处:
卡甘模型能更直观地看出存款准备金比率和通货比率对货币乘
家联邦储备银行的存款所组成的货币量。通常用强力货币—作为 对潜在货币创造起引导作用的银行储备和现金—来计量。强力货 币每周发行一次,这个周的循环期是星期四到下星期三”。
7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基数—乘数模型
基本模型:Ms = m ·B Ms:一定时期的货币供给量 (存量) M:货币乘数 B: 基础货币
模型一:仅含有活期存款 模型二:含有通货与活期存款 模型三:含有定期存款 模型四:含有超额准备金
8
一、模型一:仅含有活期存款
1、假定 (1)银行只吸收活期存款,不保留超额准备金 (2)公众不持有通货,货币供给量由活期存款构成; 2、结论
2、1921年,C .A.菲利普斯的货币乘数理论。(《银行信用》)
3、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问世后,相对沉寂。 货币供给量主要由经济体系以外的货币当局决定,央行可通过发
行货币、规定存款与准备比率等方式来控制货币供给量。 因此,货币供给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外生变量。
4、1952年,米德的分析。《货币数量与银行体系》 (现代货币供给理论正式形成)
B = R+C ;R = rd . D +rt .T +E ; C = c ·D ; T = t ·D ; E = e ·D
12
五、模型研究的意义:
(1)m和B的增量 相应货币供给量的变化;
(2)货币供给增长率+ 货币乘数
央行应增加多少货币
基数,从而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数量依据。
13
判断对错:
“如果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0,
M1 = D = 1/rd·R = m11·R
D:活期存款 rd: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
R: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
9
二、模型二:含有通货与活期存款
1、假设
(1)货币基数(B)=银行准备金(R)+通货(C) (2)通货比率c (社会公众持有通货与活期存款的比率)
2、结论:
M1 = C+D = [(1+c)/(rd+c)] ·B = m12·B
= [(1+c) / (rd+c+rt·t)] ·B =m13 ·B T = t ·D ; R = rd ·D +rt ·T ;B = R+C ; C = c ·D
11
四、模型四:含有超额准备金
1、假设: 银行保存超额准备金:E, e=超额准备金\活期存款 2、结论 M1 =C+D = [(1+c) / (rd+c+rt·t+e)] ·B = m14 ·B
s.t:C = c.D ; B = R+C ; R = rd.D
(1)货币基数虽然由央行控制,但其结构由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所决定。 (2)通货比率c越高,乘数越小,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也越小(dM/dc<0)
10
三、模型三:含有定期存款
1、 假设: (1)银行存款=定期存款+活期存款 (2)定期存款\活期存款=t, (3)定期存款(T)的法定准备率为rt, 2、结论 M1 =C+D
3
二、现代货币供给理论---20世纪60年代
1、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 (1)货币供给的决定 实际数量很大程度上是央行被动适应公众货币需求的结果。
经济活动增加-----货币需求旺盛----货币供给增加。 (2)货币供给的控制
央行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否认有效性、 增> 减的能力) (3)评价。
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内生货币供应论,但已脱离了凯恩斯 的外生理论。
4
2、货币主义的货币供给理论
承认货币需求是稳定的,故必须深入研究货币供给问题。
(1)货币供给决定模型
◆1963年,弗里德曼和安娜.施瓦茨《1867—1960年的美国货
币史》附录B。
M
H
DR(1
D) C
H:高能货币;R:商业银行准备金;
D R
第一节 货币供给的理论流派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模型分析 第三节 基础货币的决定 第四节 货币乘数的决定
1
第一节 货币供给的理论流派
一、传统的货币供给理论 二、现代货币供给理论---20世纪60年代 三、货币供给理论的分析思路
2
第一节 货币供给的理论流派
一、传统的货币供给理论 1、18世纪信用创造论。(起源)
模 型
多假倍存款设创造的规模就会无限大”结 论
(1)银行只吸收活期存款,不保留超额准备金
M1 = D = 1/rd·R
(2)公众不持有通货,货币供给量由活期存款构成;
= m11·R
(3)D:活期存款,rd: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R:银行准
一 备金。
二 (1)商业银行没有定期存款,银行不愿意保留超额准备金
数的影响。
M
H
DR(1
D) C
D R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C
M H MCDRDRMC
6
3、货币供给理论中的新观点。 (1)《拉德克利夫报告》中的“新观点”:
整个社会的流动性;整个金融系统
(2)格利与肖的“新观点”:
广义货币 三、货币供给理论的分析思路
1、基数—乘数分析思路。 2、一般均衡的分析思路。 盛松成等《现代货币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
四 (1)银行保存超额准备金:E
(2)e为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的比率。
M1 (rd+c+rt·t+e)] ·B
= m14 ·B
=[(1+c)/
14
第三节 货币基数的供给及其决定
一、货币基数的定义 1、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基础货币——定性描述
西方对此作为单独词条的解释
杰丽·M.罗斯伯里——《银行金融词典》 基础货币是“由银行、社会公众持有基金以及会员银行在各
M1 = [(1+c)/(rd+c)] ·B
(2)通货比率即社会公众持有通货与活期存款的比率为c,
= m12·B
三 (1)银行存款由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两部分组成。
(2)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为t,
(3)定期存款(T)的法定准备率为rt,
M1=[(1+c)/ (rd+c+rt·t)] ·B =m13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