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语文24 《唐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24课《唐诗三首》(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解析版)
第24课唐诗三首一、基础与巩固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风怒号.()沉塘坳.()布衾.()突兀.()辗.冰辙()口称敕.()叱.牛()纱绫.()【答案】háoào qīn wùniăn chìchìlíng【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易错字的读音和多音字。
注意“号”“衾”“辗”等易错读音。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
(1)高者挂罥.长林梢()(2)秋天漠漠向.昏黑()(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5)伐薪.烧炭南山中()(6)卖炭得钱何所营.()(7)回车叱.牛牵向北()(8)宫使驱将惜.不得()【答案】挂结接近遮盖高耸的样子木柴谋求、需求吆喝吝惜【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突兀:高耸的样子。
3.补充句子(1)翩翩两骑来是谁?________。
(2)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
(3)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
(4)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5)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6)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9)《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八下24《唐诗三首》练习及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下24《唐诗三首》练习及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汗青”特指史册;“桑梓”指家乡;“芙蕖”“水芙蓉”是荷花的别称。
B. “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 《论语》《乡愁》《端午的鸭蛋》《变色龙》的作者分别是孔子、余光中、汪曾祺、契科夫。
D. 《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之一;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五行”即水火木金土。
3.下列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明写老妇,暗写差吏B. 《又呈吴郎》中诗人对吴郎禁止西邻寡妇打枣予以严厉指责,并点明了造成寡妇穷困的原因是横征暴敛和连年战乱C. 《登岳阳楼》中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情怀浩然D. 《卖炭翁》是一首讽喻诗,揭露、批判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铭”,刻在器物上的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文辞精炼、讲究押韵。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文中的主旨句是“何陋之有?”。
B.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他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C. 新闻又称为消息,其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
一则新闻通常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和结语这五结构。
D.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的反应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的一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5.填空。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使人怜悯。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
希望。
天亮。 同“碾”,压。
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困倦,疲乏。
车轮滚过地面 碾出的痕迹。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 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骑马的人。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
4.“牛困人饥日已高”写出了哪些内容?
作者不写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只用七 个字,就把路远、车重、雪厚、人苦全部托出。 至此,作者笔墨暂时收住,木炭能不能卖出,是 老翁悬心的事,也是读者迫切想知道的结果。
5.“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 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轻快的样子。这里 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 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 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 代“宫市”的罪恶。
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 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 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 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 “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 一种公开的掠夺。诗人有感于此,写下本诗。
宫市解析
旧事:宫中有要市外物,令官 吏主之,与人为市,随给其直。
第四节:广厦千万间:理想。诗人跳出了个人 的圈子,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24唐诗三首(附答案)
C.一车炭 ,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译文 :一车的炭 ,一千多斤 ,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 ,老翁是百般不舍。
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译文 :虽然唯独吹破了我的茅屋 ,自己受冻而死就足够了 !
5.按要求填空。
(1) 《石壕吏》中表明差役凶暴、老妇凄苦的诗句是
:
“
,
。”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 )
) ) )
) ) )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高者挂罥长.林梢 长.夜沾湿何由彻 B.卷我屋上三.重茅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C.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者挂罥长林梢 D.下.者飘转沉塘坳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下列各项中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唇焦口燥 /呼不得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 ,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 ,知是他山落雨来。
10.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 ?请结合所绘内容概括作答。
11.同样表现雨的猛烈 ,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析。
?请结合诗歌 ,简要分
(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第 12~13 题。 晴①
杜甫 久雨巫山暗 ,新晴锦绣文 ②。
2.B 解析 “三”都表示多数。 A 项,高 /指时间长。 C 项 ,表示程度 ,深 /上下距离大。 D 项,下面 ,低 /表示 一定范围。
3.D 解析 正确朗读节奏划分应为 :吾庐 /独破 /受冻 /死 /亦足。 4.D 解析 D 项的正确翻译应为 :“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 ,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
() ;一阵杜鹃啼 ,
起,
。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部编八下语文24 《唐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八下语文24 《唐诗三首》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
一、《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XXX在
“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
的关怀。
不同的是,《石壕吏》只是客观地叙述,没有直接表露情感和态度;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遭遇,最后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
通过分析这两种写法,我们可以发现,《石壕吏》采用“让事实说话”的形式,既朴实简练,又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倾向,给读者留下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通过个人遭遇,引起读者的共鸣,最后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二、《卖炭翁》讲述了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反映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社会现实。
通过对卖炭翁的劳苦过程、宫使夺炭的描写,对卖炭翁精练传神的肖像描写和反常、矛盾的心理描写,以及对“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统治
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种揭露和
控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也表现了诗人的强烈情感和态度。
三、这三首诗中都有许多精彩的描写,如《石壕吏》中对老妇“致词”的描写,通过老妇的诉说,展现了当时人民的苦难和不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遭遇和生活境况;《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肖像、心理、动作的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卖炭翁的形象和内心世界。
这些描写都充满了情感和生命力,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感动。
24唐诗三首选择题及答案【2021部编版八下】
24唐诗三首选择题及答案【2021部编版八下】《唐诗三首》赏析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24.唐诗三首一、石壕吏一、《石壕吏》杜甫【原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赏析选择题】1.对《石壕吏》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歌内容的核心是"捉人"全诗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述的。
B.诗歌在深刻揭露黑暗残暴的兵役制度的同时,也表现了人们那种坚韧的爱国精神。
C.这是一首叙事诗.该是虽然没有运用抒情和议论,但故事情节记叙比较完整,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两个“一何”渲染出差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
2.关于《石壕吏》一诗中作者的感情,理解最恰当的是()A.流露了对老妇人一家的同情。
B.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关注。
C.对老妇人一家的痛楚感到悲痛。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三、卖炭翁/白居易D.表达了对蛮横官吏的激烈愤慨。
3.对对《石壕吏》评析不恰当的一项的是()A.第一句写捉人的差役趁着天亮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二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着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二句写老翁逃跑遁迹,老妇出门周旋。
D.第三句反映了“安史之乱”时人民深受被征兵之苦的情形。
4.关于《石壕吏》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B.“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人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已经充足悲惨,她很但愿以此赢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
统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24 唐诗三首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对诗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这首叙事诗通过卖炭翁被剥削、压迫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诗人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因此卖炭翁埋怨天气寒冷。
C.诗歌第二节中连用“手把”“口称”“回”“叱”“牵”一连串动词,将“宫使”仗势欺人、凶残霸道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D.诗人在结尾没有直接议论抒情,而是将其蕴含在对情节的叙述中,因此更深沉含蓄,令人深思、回味。
2. 下列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A.“风怒号”运用拟人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
“卷”“飞”“渡”“洒”“挂”等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怒号图,渲染了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痛苦。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写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情景,不言大雨,却给人以大雨将至的压抑之感,烘托诗人愁苦的心境。
C.“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由个人扩展到时局,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以来国家和人民的忧思之情。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4《唐诗三首》(课后解析)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4《唐诗三首》(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第一节: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景。
第二节: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息。
第三节:写大雨中诗人长夜沾湿的苦痛,彻夜难眠。
第四节: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
这首诗蕴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
解析: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参考答案:《卖炭翁》讲述了一个卖炭老人艰难谋生的故事。
通过写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统治者对人民的强行掠夺,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 唐诗三首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三首测试题(含答案)第24课、唐诗三首积累与运用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 ___ ___戍边( ) 老yù( ) 幽咽( )挂罥( ) 塘ào( ) 倚杖( )俄顷( ) 布qīn( ) 大庇( )伐xīn( ) 两bìn( ) 冰辙( )翩翩( ) 称敕( )2. 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顷(一会儿)___ 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B.一何(多么) _________完裙(完整的衣服)C.何所营(谋求)___ 翩翩(形容衣服飘舞的样子)D.回车叱牛牵向北(吆喝) 两鬓苍苍(灰白)3.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坏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与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八月/秋高/风怒号B.安得/广厦/千万间C.满面/尘灰/烟火色D.半匹红纱/—丈/绫6.按要求填空。
(1)《石壕吏》中表明差役凶暴、老妇凄苦的诗句是:“_____ ,_____ 。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_____ ,___ 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 ,_____ !”(4)《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极度反常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 ,_____ 。
2020统编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24.唐诗三首一、基础过关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戍.()老妪.()幽咽.()三重.()茅挂罥.()沉塘坳.()俄顷.()布衾.()丧.()乱庇.()护突兀.()敕.()令叱.()咤伐薪.()2.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C.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D.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暮投石壕村投.:(2)妇啼一何苦一何..:(3)听妇前致词前致词..:(4)三男邺城戍戍.:(5)一男附书至附书至...:(6)二男新战死新.:(7)死者长已矣已.:(8)惟有乳下孙乳下孙...:(9)出人无完裙裙:(10)老妪力虽衰老姬..:(11)如闻泣幽咽幽咽..:(12)高者挂胃长林梢胃:长.:(13)忍能对面为盗贼忍:能.:(14)唇焦口燥呼不得呼不得...:(15)秋天漠漠向昏黑向.:(16)自经丧乱少睡眠丧.乱:(17)长夜沾湿何由彻彻.:(1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突兀..:(19)伐薪烧炭南山中薪.:(20)两鬓苍苍十指黑苍苍..:(21)卖炭得钱何所营营.:(22)市南门外泥中歇市.:(23)翩翩两骑来是谁翩翩..:(24)手把文书口称敕敕.:(25)系向牛头充炭直直.: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C.《卖炭翁》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自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做好铺垫。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 唐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第24课、唐诗三首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挂罥(juàn)翩翩(piān)戍城(shù)泣幽咽(yàn)B.塘坳(ào)庇(bì)佑老妪(qū)口称敕(chì)C.两鬓(bìn)俄顷(qǐng)突兀(wù)辗冰辙(ni ǎn)D.布衾(jīn)广厦(shà)逾(yú)墙风怒号(háo)2.下列诗句与课文不一致的一项是()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躁呼不得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D.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3.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唇焦口燥/呼不得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C.可怜/身上/衣/正单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 填空。
(1)杜甫,字_,自号“_",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唐代伟大的_ (文学流派)诗人,被后人尊称为“_”。
他的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
(2)白居易,字_,晚年号“_ ”。
他曾积极倡导“_"(活动),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字子美,有“诗圣"之称,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古体诗。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与元稹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世称“元白”。
C.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D.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系向牛头充炭直_________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__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7.对诗歌《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朝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第24课 唐诗三首(《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八年级语文下册列(部编版)
背景链接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liyongqiang
李唐永肃强宗乾元二年(759),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关中地区闹饥 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 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四川。第二年,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 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 乐和自足,壕吏》是杜甫投宿石壕村,对所遇吏卒深夜捉人一事的实 录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这种表面上 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 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 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liyongqiang
李永强
朗读指导 墨剑飘雨 liyongq李ian永g 强
点我放课文朗读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 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chuī)。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李永强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研 读 课 文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全诗的l三iyon个gqian“g 夜”字,有何深刻含义? 李永强
第一个“夜”字(“有吏夜捉人”),表明 差 役 深 知 壮 丁 难 抓 , 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第24课《卖炭翁》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
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二、读准字音两鬓bìn 苍苍cāng 辗niǎn冰辙zhé泥中歇xiē翩翩piān 两骑jì口称敕chì回车叱chì牛宫使驱将jiāng 半匹红绡xiāo 一丈绫líng 系jì向牛头三、三行对译[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1)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三十二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到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2)伐:砍伐。
薪:木柴。
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3)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4)苍苍:灰白。
[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原文]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谋求、需求。
(6)可怜:使人怜悯。
(7)愿:希望。
[翻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原文]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8)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碾出的痕迹。
(9)困:困倦,疲乏。
2020统编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24.唐诗三首一、基础过关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戍.()老妪.()幽咽.()三重.()茅挂罥.()沉塘坳.()俄顷.()布衾.()丧.()乱庇.()护突兀.()敕.()令叱.()咤伐薪.()2.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C.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D.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暮投石壕村投.:(2)妇啼一何苦一何..:(3)听妇前致词前致词..:(4)三男邺城戍戍.:(5)一男附书至附书至...:(6)二男新战死新.:(7)死者长已矣已.:(8)惟有乳下孙乳下孙...:(9)出人无完裙裙:(10)老妪力虽衰老姬..:(11)如闻泣幽咽幽咽..:(12)高者挂胃长林梢胃:长.:(13)忍能对面为盗贼忍:能.:(14)唇焦口燥呼不得呼不得...:(15)秋天漠漠向昏黑向.:(16)自经丧乱少睡眠丧.乱:(17)长夜沾湿何由彻彻.:(1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突兀..:(19)伐薪烧炭南山中薪.:(20)两鬓苍苍十指黑苍苍..:(21)卖炭得钱何所营营.:(22)市南门外泥中歇市.:(23)翩翩两骑来是谁翩翩..:(24)手把文书口称敕敕.:(25)系向牛头充炭直直.: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C.《卖炭翁》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自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做好铺垫。
唐诗三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2021部编版八下24课】
唐诗三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2021部编版八下24课】《唐诗三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下】24.唐诗三首一、石壕吏一、《石壕吏》杜甫【原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理解性默写】(1)概括全诗的句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2)《石壕吏》《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3)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从侧面反映老妇被带走的句子: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6)描述战役需求大量人力的句子: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7)战役使群众生活贫穷的句子:有孙母未去,收支无完裙。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原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三、卖炭翁/白居易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理解性默写】1、《茅舍为金风抽丰所破歌》主旨句、施展阐发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妙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4唐诗三首 课课练作业题(含答案)
24唐诗三首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吏呼一何..怒()(2)犹得..备晨炊()(3)八月秋高风怒号.()(4)俄顷..风定云墨色()(5)秋天漠漠向.昏黑()(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7)翩翩..两骑来是谁()(8)回.车叱牛牵向北()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高者挂罥长.林梢长.夜沾湿何由彻B.卷我屋上三.重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八月秋高.风怒号高.者挂罥长林梢D.下.者飘转沉塘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唇焦口燥/呼不得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C.可怜/身上/衣/正单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对下列句子意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茅飞渡江洒江郊。
译文: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B.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译文: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译文: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
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虽然唯独吹破了我的茅屋,自己受冻而死就足够了!5.按要求填空。
(1)《石壕吏》中表明差役凶暴、老妇凄苦的诗句是:“,。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4)《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矛盾的诗句是:“,。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的唐诗选段,完成第6~7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6.“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组)相照应?“我”叹息什么?7.“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的唐诗选段,完成第8~9题。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24.唐诗三首(含答案解析)
24.唐诗三首基础闯关全练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高者挂罥(juàn)长林梢 B.大庇(pì)天下寒士俱欢颜C.两鬓(bìn)苍苍十指黑 D.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2.下列诗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唇焦口躁呼不得B.布衾多年冷似铁C.心忧炭贱愿天寒D.半匹红纱一丈绫3.下面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顷(一会儿) 秋天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B.突兀(高耸的样子) 何由彻(到天亮)C.何所营(谋求) 翩翩两骑(形容衣服飘舞的样子)D.回车叱牛牵向北(吆喝) 两鬓苍苍(灰白)4.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袒露了诗人“忘我为人”的阔达胸襟和恤民情怀。
(2)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百姓“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3)《卖炭翁》中刻画老人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全练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2.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都是韵脚。
B.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描写之中,表现出他对大风破屋的焦急之情。
C.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D.“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境况。
3.品读《卖炭翁》,回答问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三年模拟全练1.(2018山东济宁八中期末模拟,7-8)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8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练习及答案
返回目录
第六单元
哲思仁心
请从选段中任选两句,从内容、情感、主题、手法中任一角
度对其进行赏析。
示例一:“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
句,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值得注意的
是这不仅是写布被又旧又破,而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
成都的八月,天气并不“冷”,正由于“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才感到冷。
哲思仁心
【字词积累】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三 chónɡ( 重 )茅 (2)挂 juàn( 罥 ) (3)沉塘 ào( 坳 ) (4)口称 chì( 敕 )
返回目录
第六单元
(5)回车 chì( 叱 )牛 (6)石 háo( 壕 )吏 (7) yú( 逾 )墙走 (8)邺城 shù( 戍 ) (9)老 yù( 妪 )
返回目录
第六单元
哲思仁心
(10)回.车叱.牛牵向光( 掉转 )( 吆喝 ) (11)系.向牛头充炭直.( 挂 )( 同“值”,价钱 ) (12)老翁逾.墙走( 越过、翻过 ) (13)吏呼一.何.怒( 多么 ) (14)听妇前致.词( 对……说 )
返回目录
第六单元
哲思仁心
(15)二男新.战死( 最近 ) (16)存者且偷.生.( 苟且活着 ) (17)犹得.备晨炊( 能够 ) (18)如闻泣幽.咽.(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
返回目录
第六单元
哲思仁心
2.“有吏夜捉人”中的“捉”可不可以改为“征”?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捉”体现出官吏手段的狠毒,用 “捉”在如实地叙述中隐含揭露、批判官吏残暴欺压人民 之意。
返回目录
第六单元
哲思仁心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 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 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作业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部编版)
第24课《唐诗三首》分层作业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6分)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不会只把文字聚焦在个人的喜怒哀乐之上,而是密切关注着社会现实,记录着劳苦民众的酸甜苦辣。
《石壕吏》中,lǎo yù那满是凄苦的阵词,深夜那低微断续的幽咽..,让人深切感受到安史之乱给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卖炭翁》中,liǎng bìn灰白、衣着单薄却还希望天更寒冷的老翁被拿着敕令..的宫使公然掠夺,让我们看到了宫市之下黑暗的社会现实。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lǎo yù( ) liǎng bìn( )幽咽....敕令(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答案】(1)老妪两鬓yōu yèchì lìng (2)阵陈2.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高者挂罥.长林梢(挂结)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高耸的样子)忍.能对面为盗贼(狠心)C.卖炭得钱何所营.(经营)晓.驾炭车辗冰辙(天亮)D.回车叱.牛牵向北(吆喝)系向牛头充炭直.(同“值”,价钱)【答案】C【解析】营:谋求。
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答案】D【解析】正确的节奏划分是: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4.下列关于诗歌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近体诗的格律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分为律诗、绝句两大类。
B.在诗歌发展史上,人们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究格律的诗称为“古体诗”。
C.律诗由四联组成,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两句。
D.近体诗除首尾二联外,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答案】B【解析】唐代讲究格律的诗被称为“近体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4 《唐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但具体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
《石壕吏》只是“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
试结合作品分析这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石壕吏》: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通过记叙的方式对诗中典型人物老妇的言行进行了客观的呈现。
整个故事的情节是在诗人屏息凝神的倾听中进行的。
老妇的诉说,完全是给“捉人”的差役听的,差役当时的反应诗人一字没写,但从老妇的倾诉之中可以想象出差役当时的凶狠蛮横以及对老妇的呵叱追问。
诗人采用这种“让事实说话”的形式,既使诗歌语言朴实简练,又在客观记叙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倾向,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这个事件本身可以生发出许多不同的主题,但诗人并未停留于对自身遭遇不幸的描述,而是推己及人,联想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而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
不借助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读者是无法感受到的。
二、《卖炭翁》讲述了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诗人的态度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述表现出来的?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对卖炭翁烧炭、运炭、卖炭的劳苦过程的叙写,对“宫使”夺炭这一场景的记叙,对卖炭翁精练传神的肖像描写和反常、矛盾的心理描写,以及对“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的描写,表达了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社会现实。
三、这三首诗中都有不少精彩的描写,如《石壕吏》中对老妇“致词”的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肖像、心理、动作的描写。
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这三句诗分别用一个数字简练直白地表明了家中男丁全都被迫从军的状况,其中两个刚刚战死。
一个“新”字既写出了战争的频繁,又写出了统治阶层的残暴,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极大灾难和痛苦。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我屋上三重茅”,写出狂风威力之大。
这些动态描写,惊心动魄。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写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情景,给人以压抑之感;不言大雨,而大雨迫至。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写被子破烂冰冷、屋漏湿冷,透出一个“寒”字,令人悲悯;又以“娇儿恶卧”映衬其间,更觉苦寒不堪。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
两鬓花白与“十指黑”的对比,突出其年高与劳苦,让人为之心酸。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读之催人泪下。
“晓驾炭车辗冰辙”:这一动作描写,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颇强,读之如在目前。
四、背诵这三首诗。
点拨: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背诵时可以分段、分层帮助记忆,如《卖炭翁》可按照“伐薪烧炭—辗冰运炭—宫使抢炭”的顺序来记忆。
五、任选一首诗,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参考答案:【示例】《卖炭翁》改写
寒冬,长安城外郊区,终南山上。
山间的小路旁,一间破茅草屋孤零零地立在寒风之中。
一个老翁面无表情地烧着炭……
花白的头发像冷风里的枯草,那被炭火熏黑了的沾满了灰尘的额头上,皱纹又深又密;十个手指满是裂口,乌黑发紫,手掌布满老茧……狂怒的寒风四处乱窜,终南山上的树木被刮得东摇西晃。
狂风不时地从茅草屋的缝隙中窜进去,发出“呼呼”的凄厉啸声。
“吃的穿的都要靠这些炭了,天再冷些吧……”老翁在心里叹息。
夜里,鹅毛般的大雪从空中飘落下来……老翁从床上爬了起来,看到外面被冰雪覆盖的大地,顿时喜上眉梢。
“老天爷啊,你真是有眼啊。
今天我的炭终于可以卖个好价钱了。
”怀着美好的希望,老翁赶着牛车离开了自己的茅屋,踏上了艰难的行程。
等到老翁赶到集市的南门外,太阳已经升得老高。
那头老牛“哼哧哼哧”直喘着粗气,老翁也已饿得快不行了。
远处,两个穿着华丽锦缎,骑着高头大马的人向集市疾驰而来。
只见一个穿黄衣的宦官,高举公文,大声吆喝道:“皇上有旨,宫廷采购,……违令者,斩!”“喂,老头儿,这车炭,宫廷要了。
”说着命令老翁掉转车头,向宫廷方向驶去。
一车千余斤的炭就换来了半匹红纱一丈绫。
“这日子怎么过啊?”老翁不禁老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