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内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
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理环境中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要素的变化影响到另外要素的变化。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
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浅或全无,物理风化强烈,风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砾漠,植被稀疏,动物则因食物不足而相当贫乏。
以上各要素之间是一环扣一环,一个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
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其它要素因受其影响,相应的也会发生变化。
如人类在沙漠地区引水灌溉,改变水这个要素,就会使其它因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沙漠中的绿洲。
又如,在赤道两侧,一般是热带雨林地区,但在赤道两侧的安第斯山脉和东非高原,由于地形这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引起其它要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也发生变化。
安第斯山脉地理环境呈垂直分布,而东非高原则属热带草原景观。
另外,地理环境各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如赤道两侧低平地区,由于全年高温多雨,因而生长茂密的热带雨林,地面发育着砖红壤,森林内生活着多种动物,在这里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是原因,茂密的热带雨林等是结果。
但在某些热带雨林地区,由于人为的滥伐,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反过来也会影响气候、土壤、动物等,使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出现草原及半荒漠景观。
显然,在这里植被的变化是原因,其它要素的变化却成了结果。
其次,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会影响到另外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另外部分的变化。
如北美洲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北美洲位于两大洋之间,但欧洲气候海洋性显著,而北美洲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区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内地,使太平洋的影响仅局限于太平洋沿岸一带,而对东部广大地区的影响则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对欧洲气候的影响相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__ 枯枝落叶
层、腐殖质层、________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淋滤
(4)B范围内的气候 类型是_________, 对应的地带性植被、 土壤类型分别是__ __________。
(5)D范围内的植被 类型是_________, 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 答案:(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 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 草原) 灰化土(黑土、黑钙土、棕壤) (5)温带荒漠(荒漠);缺水
抬升河床 抬升河床
地下水位升高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 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以土壤为例
一、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 植被)
地貌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气候干旱 气候
河流少 水文 多为内流河
土壤发育差 土壤 肥力低
少数耐 生物( 植被) 旱植物
风力地貌 地貌
(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 主要依据土壤的
A
A. 温度
B. 孔隙
C. 肥力
D. 空气
(3)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
A
A. 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杆,加速有机质分解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A.分布的地域差异性 C.不可替代性
B.整体性 D.数量的有限性
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如下四个方面)
1、表现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 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在各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 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一个各 要素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3. 北大西洋暖流的动能来源体现了哪两个圈层间进 行的什么能量的传输和交换( A ) A. 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 B. 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 C. 生物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 D. 岩石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
2.表现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 的能力。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
自然地理环境又称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自然基础。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大气 水 土壤
自然地理环境
生物 岩石
地形
2.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之间的关系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
( 植被)
地貌
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 互联系的,这就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堂清: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是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我国西北内陆
我国西北内陆
大气
水
土壤
地貌
生物
我国西北内陆
大干气旱
水
土壤
地貌
生物
我国西北内陆
大干气旱
河内水流流少河
土壤
地貌
生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国西北内陆
大干气旱
河内水流流少河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又称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自然基础。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大气 水 土壤
自然地理环境
生物 岩石
地形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各组成要素通过大 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 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 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 互联系的整体。
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 成分
土壤与 生物
土壤→生物 生物→土壤
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表现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2)平衡功能
①什么是生产功能?
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②植物生长过程是通过作用才能生产有机物? 光合作用
大气循环
水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生物循环
案例 读P85案例1(以生物为例)
思考:生物循环对大气、水、岩石、土壤、 产 生怎样的影响?
1、改变了大气成分 2、改变了陆地水的成分,改善陆地水分状况
3、改造岩石圈,促使土壤的形成 4、改变地球面貌,形成地理环境
示意
大气 水 岩石 土壤
无机物
化学能 有机物
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举例
地球大气中的CO2保持稳定,大气本身没有减缓或 增加CO2的能力,但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CO2 和海水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就减少了大气 中的CO2。此外,陆地植物大量吸收CO2,使大气中CO2 减缓。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才有这个平 衡功能。
可可西里---藏羚羊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思考:风化壳的厚度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联?
从干燥的荒漠地带 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 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 带,风化壳逐渐加厚。
(三)
生物是土壤 有机质的来源, 也是土壤形成过
生物与土壤
程中最活跃的因
素,土壤肥力的
产生与生物作用
密切关联。
(四)
地形与土壤
地势升高 地 坡 度 陡坡 平地
水热变化
土壤垂直分异
说一说你 发现了什 么规律?
形成这样地域 差异的主要因 素是什么? 试着分析形成 这种规律的根 本原因?
水分 海陆位置不同
(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分异)
距海 远近 不同
水分 差异
景观 差异
(基本因素)
自然带东西更替:又可称为从
沿海向内陆的更替
其表现形式是: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小记: 各纬度比较,纬度地带分异明显的 是高纬和低纬。干湿地带分异明显 的是中纬。
水 分
海陆 分布
海拔 高度
垂直分异规律 水热 (垂直地带性) 状况 地方性分异规 律(非地带性)
纬线延伸 低纬和高纬地区,如非 0 纬度更替 洲沿20 E经线,自赤道 向南北的自然带变化 经线延伸 中纬地区,如亚欧大陆 经度更替 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 的变化 等高线延伸 中低纬度的高山,如 从山麓到山 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 顶更替 然带 比较普遍,如华北平 原、沙漠中的绿洲、 南美南端东西差异
下面哪座山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地区?
f: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其所在纬度 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相似
P81活动 2(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 谱比北坡复杂?
南坡纬度低、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所以自 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大自然不仅创造了各种具有特殊性的生物和人类本身,而且还创造了千姿百态、纷繁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密切联系,并相互作用,使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所谓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是整体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方面,它们从属于一定的地质结构单元;另一方面,各地理要素之间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制约的,各要素的空间组合又构成地理区域。
1、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即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都以空间分布为基础而形成一定的分布格局,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是构成一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和它们的地理分异过程的不同,又促进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进化。
因此,地理要素的空间组合关系及其演变,直接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例如,海陆位置与气候,大致呈现出沿纬度方向由两极地区向赤道地区逐渐变暖的趋势,而这正是因为北半球的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温度分带;反之,陆地的向东扩展也必然导致气候分异。
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既深刻又普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某些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对某些区域或某些国家的经济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我国的西北地区就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而成为该地区的能源供应中心。
还有某些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它们的组合规律、变化的一般趋势或可预见的变化状况,能对经济活动的进行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西欧的波德平原、巴西的亚马孙平原,都是典型的平原,它们的地貌特征、土地利用、人口密度等均具有明显的差别,对当地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破坏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于人口的剧增和经济活动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造成自然资源的急剧减少,如今的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了地理环境的恶化,例如,在一些风景名胜区,由于建筑的修建、森林的砍伐,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导致了该地区自然环境的退化,甚至出现了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尘暴等极端现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引言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各种地理要素和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地球表面的综合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球表面的大气、水体、陆地、生物等要素。
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1.大气与水体的相互作用: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形成云,云又通过降水形式返回水体,水体的蒸发又导致大气中水蒸气的增加。
2.大气与陆地的相互作用:大气中的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着陆地的气温、降水和风力状况。
例如,气候干燥的地区往往导致土壤贫瘠。
3.水体与陆地的相互作用:水体的流动形成了江河湖海等水路系统,这些水路又对陆地的地貌形成和土壤类型产生重要影响。
4.生物与地表要素的相互作用:生物通过生态系统对地表进行改造和调节,例如植物的根系可以稳定土壤,保护地表环境。
三、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球表面的综合影响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对地球表面产生了综合影响。
1.气候影响:大气中的气候系统直接控制着地球表面的气温、降水和风力等要素。
不同气候区域的形成和变化决定了地球表面的湿度、干燥程度和季节变化。
2.地形影响:地球表面的地形起伏决定了水体的流动路径和陆地的地貌形态。
例如,山脉的形成使得水流形成了河流,河流进一步侵蚀地表形成了深谷和峡谷。
3.水系影响:水体通过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形成了复杂的水路系统,这些水路系统对地表的温度调节、气候形成和土壤的养分提供起着重要作用。
4.生物影响:生物存在和生态系统的运作直接影响着地表环境。
植物通过根系稳定土壤,动物通过作用于土壤的排泄物改变了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结构。
四、结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了地球表面各种要素和过程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这种整体性对于科学研究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包括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3土壤:具备肥力,能生长植物的陆地结石表层。
肥力就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例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累积最多。
(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就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构成和发育。
例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小。
旱情或者炎热条件下,风化壳厚,土壤层也厚。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
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促进作用于土壤。
例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原产。
平缓的山坡:地表物质搬迁速度快,容易发育浓厚的土壤。
平缓的地方:地表物质的冲刷速度慢,平衡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浓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不好,但冷却受高,水分极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3环境的整体性建议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存有综合的考量和对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通用3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篇1【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及其应用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及其应用不论是平常的地理教学过程,还是几年前的地理高考,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重视程度比较高,有关自然带分布规律的考查较多,但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关注却有些不够。
近几年的高考有了较大的变化,关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及其应用的考查越来越频繁,考查的角度也不断变化,值得大家在日常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读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
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它们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
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距海较近,降水丰富,形成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这里的地表水相当丰富,河流水量大且流程长,大多为流入海洋的外流河;由于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烈,所以在中游地段形成峡谷地形(如三峡)、下游地带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一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土壤发育较好,为典型的红、黄壤。
第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某一要素可以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也可以是外在的人为活动影响。
在各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
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以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滥伐森林,将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增多,引起气候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功能失调。
而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使气温降低,湿度增大,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第三,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使下游地区的河床水位增高,加剧洪涝灾害;河口泥沙堆积,使河口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河流出现断流;河流两岸土壤盐渍化加重等。
【地理笔记】第四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图)更新版
地理笔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气地水土生)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区域3.出题角度及答题方法(1)描述自然环境特征:直接罗列气、地、水、土、生的特征。
(2)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关联性:分析各要素(气地水土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气候与植被分布四热: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二亚:亚热带季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三温: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一寒: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补充1:行道树涂白主要作用:⚫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②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概率⚫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④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⑤会反光,方便行人夜间行路补充2:树木与生长环境分析(1)不长树⚫大风⚫冻土⚫沼泽⚫盐碱化(2)树长得畸形⚫大风⚫低温⚫光照不足⚫水分不足2.非地带性(特殊)植被分布印度半岛热带草原(地形阻挡水汽)五个热雨(几中奥巴马)东非高原热草南美巴塔哥尼亚温带荒漠南美西部热沙延伸到赤道(寒流)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分异(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热量为主(太阳辐射)(2)经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水分(海陆位置)4.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a)垂直地带性的分异规律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b)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c)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阴风坡的降水是“少-多-少”(即山腰降水量多)附图: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重要)5.山地垂直带谱其影响因素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因素(1)纬度:若海拔相当,纬度越低,山地垂直带谱越多;纬度越高,山地垂直带谱越少。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 第 1 页 共 1 页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如下图
)
(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2.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本考点多以图表、景观图形式来提供相关地理信息,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与特点。
1.下图体现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同的B.我国西北地区物理风化弱,化学风化强
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不会对气候要素产生影响
D.气候要素的变化导致该地区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
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2~3题。
2.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青藏高原隆起影响西北地区同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的主要环节是() A.地面蒸发B.水汽输送C.大气降水D.地面径流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判断,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①气候的大陆性变强②植被覆盖率增大③河湖及其水量增加④太阳辐射更强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高度不足50 cm,但根系在20 m以上。
据此回答4~5题。
4.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下景观最有可能位于该地区的是()
5.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B.能源紧缺C.水土流失D.洪涝灾害
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数字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A.①—土壤比热容减小B.②—地面蒸发的水量减小
C.③—地面植被覆盖增加D.④—气温年较差变大
7.①环节导致“大气温度变幅减小”,蕴含的地理原理是()
A.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B.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8~9题。
8.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水热条件的变化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D.岩浆活动9.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复杂性D.稳定性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让西部面临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
图甲和图乙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域的区域划分图及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图。
据此完成10~12题。
10.关于图甲中I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多B.灌木林增多,旱地减少
C.高草地增多,旱地增多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11.关于Ⅰ区域土地类型变化对该河流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量增加B.土地荒漠化加剧C.水土流失严重D.洪涝灾害多发12.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错误的是()
A.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C.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D.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的成分含量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
A.黑土、水稻土、红壤B.水稻土、黑土、红壤
C.红壤、水稻土、黑土D.红壤、黑土、水稻土
14.关于a、b、c三种土壤的正确叙述是()
A.a土壤可通过掺入砂子、施用石灰等方法进行改良
B.b土壤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松嫩平原和江汉平原等地
C.c土壤和黑钙土是在人类长期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
D.a、b、c三种土壤中,c土壤的透气性最好
1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附近滨海地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并绘制了该地区自然环境剖面图
(图1)和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示意图(图2),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滨海地区是四大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A为________圈,B为________圈,C 为________圈,D为________圈,E为土壤。
(2)图2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其中⑥和⑦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作用进行的。
(3)近几年来,海边工厂抽取的地下水盐分含量越来越高,目前已不能饮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6.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
什么?
17.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
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 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
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
甲
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
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
环境的影响。
18.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简述雨林破坏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